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南部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新认识
1
作者 杨柳 梁虹 +2 位作者 王伦 彭忻 司国帅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65,共14页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 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已发现气藏多为裂缝孔洞型灰岩气藏,规模有限。近年来,川北地区YB7井和JT1井相继钻遇茅口组高能滩相储层并均获高产工业气流,取得了四川盆地茅口组台缘油气勘探的重要突破。为了更好地指导川西南部茅口组油气勘探,在沉积、地质及古地貌等基础研究上,结合最新高品质三维地震、时频重磁等资料发现:1)川西南部茅口组发育开阔台地-台洼边缘-斜坡-台内洼地沉积,台洼边缘礁滩相大规模分布,在三维地震剖面上“丘状、杂乱、断续中弱振幅”反射特征明显;2)川西南部北东向基底断裂发育,主要形成于晋宁期,在峨眉地裂时期重新活动,产生堑垒拉分格局,是茅口组台洼边缘形成的主控因素之一;3)茅口组台洼边缘礁滩相沉积叠加东吴期淡水岩溶,有形成规模优质储层基础,且其紧邻筇竹寺组生烃中心,基底断裂疏导,源储配置佳。研究对扩大川西南部勘探领域、增储上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南部 茅口组 台洼边缘礁滩相 基底断裂 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下载PDF
石油和天然气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22
2
作者 周海燕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振学 周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4-18,共5页
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在运聚成藏过程中损失了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运聚效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运聚过程中的损耗量的大小。损耗量包括烃源岩残留烃量、储集层滞留烃量、运移流散烃量和构造破坏烃量。天然气的运聚效率远小于石油 ,... 烃源岩生成的石油和天然气大部分在运聚成藏过程中损失了 ,因此石油和天然气运聚效率主要取决于油气运聚过程中的损耗量的大小。损耗量包括烃源岩残留烃量、储集层滞留烃量、运移流散烃量和构造破坏烃量。天然气的运聚效率远小于石油 ,是由于天然气在溶解性、扩散性、吸附性等物理性质方面与石油有差异。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烃源岩的模拟计算 ,认为影响石油运聚效率的主要因素是构造破坏作用和储集层滞留作用 ,而影响天然气运聚效率的主控因素是运移过程中的扩散、溶解及构造破坏作用。构造作用同时控制塔里木盆地石油和天然气的运聚效率 ,对正确评价油气资源量有重大意义。图 3表 5参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效率 烃源岩 残留烃量 储集层滞留烃量 运移流散烃量 定量评价
下载PDF
论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及源外找油思想 被引量:23
3
作者 潘树新 卫平生 +5 位作者 袁剑英 王天奇 赵志魁 赵占银 王立贤 雷明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99-604,共6页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 源控论认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或者生油凹陷的展布范围控制了油气的平面分布,油气主要分布在距离主力生油洼陷20~30km的范围内。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大部分地区超出有效烃源岩的展布范围,但在西坡发现了富拉尔基油田、平洋油气田、图牧吉油砂矿和套保油田等油区。笔者在松南西斜坡发现一条大型"人字"形沟谷体系,该沟谷体系对白城水系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在河道上的探井都有良好的油气显示,套保和图牧吉油田(距离主力生油凹陷达120km)的成因也与沟谷体系有关。嫩一、二段湖相泥岩形成的区域性盖层,沟谷体系的高孔—高渗储层以及单倾斜坡使得长岭凹陷生成的油气具备了向西部斜坡长距离运移的地质条件。因此,盆缘发育的"人字"形沟谷体系及其控制的河道沉积是油气长距离运移的"高速公路",只要存在圈闭条件,沿着"高速公路"就可以实现"源外"找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盆缘沟谷体系 油气运移的高速公路 源外找油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剩余油“势控论”的初步构建及再生潜力区模式 被引量:21
4
作者 蒲玉国 吴时国 +2 位作者 冯延状 吴忠新 郑继龙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6期7-11,15,共6页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 油田开发(注水)中剩余油的分布与富集规律受油藏的静态与动态因素控制,低势闭合区是形成经济可动剩余油的必要条件,是油藏剩余油可能分布与富集的基本单元,而仅立足于单一的静态因素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不能合理地解释开发实践中潜力区的新类型与新领域.由此提出并初步构建了剩余油的“势控论”理论,摆脱了油田剩余油分布与富集的“正向型微构造”控油论的束缚,同时,建立了“动态富集再生油藏成藏模式”,为目前油田剩余油研究与实践领域的开拓提供了理论基础,拓展了油田的挖潜领域与方向.这将对我国老油田后期的挖潜与提高采收率,尤其是特高含水低效开发油藏的战略调整、停产与半停产油藏的产能恢复及废弃油藏的再度开发等二次采油期的延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势控论 再生油藏 运聚单元 成藏模式 潜力区 采收率
下载PDF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被引量:10
5
作者 罗佳强 沈忠民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 在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源控论”和“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对提高勘探成效、增加油气储量和产量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是陆相盆地低—中勘探程度区有效的油气勘探理论。但在中—高勘探程度区却有许多局限性和不适应性,而含油气系统理论虽然是现阶段石油地质学研究的热点,但还不能有效地指导陆相盆地的油气勘探。针对陆相盆地中—高勘探程度区油气勘探的特点,笔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油气勘探理论——“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即油气藏的空间分布位置和规模大小受连接有效烃源岩与圈闭的主运移通道类型、位置和输送能力等因素的控制。该文对“主运移通道控烃论”进行了较为系统地阐述,创立了油气主运移通道平面分布模式图,并建立了该理论的7种油气成藏模式。根据“主运移通道控烃论”,只要查明油气主运移通道的空间展布,就可以找到位于主运移通道内或附近的油气藏,并优选目标——油气藏进行钻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油气勘探风险,提高钻探成功率,从而迅速提高油气勘探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控论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 含油气系统 主运移通道控烃论 油气勘探理论
下载PDF
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路径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建国 付广 刘江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7-30,共4页
通过分析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输导通道的构成和特征,利用BasiaMod软件对其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3条西斜坡区油气运移路径:①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的油气运移路径;②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的油气... 通过分析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输导通道的构成和特征,利用BasiaMod软件对其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到3条西斜坡区油气运移路径:①从齐家凹陷经泰康至富拉尔基的油气运移路径;②从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的油气运移路径;③从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的油气运移路径。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路径的分布主要受断层、构造脊梁和砂体分布的控制,小林克—敖古拉断层的阻挡和汇聚作用使油气向西呈3个方向运移,3条构造脊梁约束了齐家—古龙凹陷油气西运的具体路径,北西向展布的砂体为油气向西运移提供了输导空间。第2条和第3条油气运移路径及其附近应是西斜坡区油气运聚或成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斜坡区 萨二 三油层 油气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基于烃源岩地化参数评价页岩油运聚规律 被引量:8
7
作者 代波 李二党 +3 位作者 王小军 曹丽 马雄 臧起彪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4期506-513,共8页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7段地层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总有机碳含量测试、岩石热解和色谱质谱等技术,深入探讨页岩油在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差异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页岩的生烃能力最强,泥质砂... 选取鄂尔多斯盆地安塞地区长7段地层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总有机碳含量测试、岩石热解和色谱质谱等技术,深入探讨页岩油在运移和聚集过程中的差异化特征。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烃源岩生烃潜力差异较大,其中,页岩的生烃能力最强,泥质砂岩的生烃潜力最弱。泥质砂岩中游离烃含量较高是由于其接受了外来的游离烃。不同岩性中页岩油的地球化学参数分布具有差异性,其中泥质砂岩富含饱和烃组分,非烃/沥青质组分较少,而页岩和泥岩则富含非烃/沥青质组分,饱和烃组分较少。原油性质和源储厚度及物性对页岩油的排运聚对页岩油运聚具有较强的影响。小分子烃类组分和薄层烃源岩内的页岩油较易运移,大分子烃类组分和厚层烃源岩内的页岩油倾向于残留在源岩内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 饱和烃 运聚特征 主控因素 安塞地区
下载PDF
江桥地区油藏地质特征与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8
8
作者 姚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41,共3页
江桥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带中段,油藏主要以微幅度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二、三油层和高台子油层顶部,厚度较大,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高孔高渗型。地层为正常温压系统,地层流体为稠油和湿气。... 江桥地区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带中段,油藏主要以微幅度构造、岩性和地层-岩性油气藏为主。研究区油层主要分布在萨二、三油层和高台子油层顶部,厚度较大,储层物性较好,主要为高孔高渗型。地层为正常温压系统,地层流体为稠油和湿气。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与运移通道控制。油气主要聚集在岩性上倾尖灭、河道透镜状砂体、构造-岩性3种类型的圈闭中,以远距离油气运移为主,运移的主要通道是高台子油层顶部的区域不整合面与储层中的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反转构造 成藏主控因素 江桥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高升元古界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金科 张坤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8-10,14,共4页
高升潜山主要为中上元古界时期潜山,其上房身泡组发育了巨厚玄武岩。在地层结构深入认识基础上,利用地震反射特征、不整合面识别等技术对元古界潜山顶面识别追踪,建立全区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等技术方法,准确落实潜山构造形态,深化了... 高升潜山主要为中上元古界时期潜山,其上房身泡组发育了巨厚玄武岩。在地层结构深入认识基础上,利用地震反射特征、不整合面识别等技术对元古界潜山顶面识别追踪,建立全区速度场、采用变速成图等技术方法,准确落实潜山构造形态,深化了对潜山格局的认识,整体构造面貌为一鼻状古隆起,并被多期断层切割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潜山圈闭;通过油源分析认为高升潜山油品性质与曙光潜山油品性质相近,饱和烃色、质谱特征与陈家洼陷沙四段烃源岩具亲源关系,其油气主要来自陈家洼陷;储层为元古界大红峪组石英岩,储集空间为构造和溶蚀缝洞;通过洼陷深部的供油窗口或经断层不整合面运移至潜山内部成藏。其成藏主要受圈闭、油源及储集性能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升潜山 油气运移通道 油气成藏 主控因素
下载PDF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有恒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0年第5期14-16,共3页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是一个继承性抬升的古斜坡,沙河街组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各类圈闭的构造、沉积背景,连续广布的砂体与断层以及剥蚀面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形成了成片、成带分布的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八... 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是一个继承性抬升的古斜坡,沙河街组为一套滨浅湖-三角洲沉积体系,具有形成各类圈闭的构造、沉积背景,连续广布的砂体与断层以及剥蚀面构成了立体输导体系,形成了成片、成带分布的构造-岩性-地层复合油气藏,研究认为八面河地区南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主要受圈闭和油气输导体系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主控因素 输导体系 沙河街组 八面河地区
下载PDF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1
作者 范婕 蒋有录 +2 位作者 刘景东 朱建峰 李瑞磊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2-60,共9页
对于松辽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油气勘探新区——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类型、储量丰度、油气相态等方面刻画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结合油气成藏... 对于松辽盆地油气分布有序性的研究较为薄弱,其主控因素尚不明确,制约了该区的油气勘探进程。为此,以该盆地油气勘探新区——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为例,从油气藏类型、储量丰度、油气相态等方面刻画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序性,结合油气成藏条件划分出S2、S203和S201等3个油气运聚单元,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不同成藏要素的配置关系进行定量评价,明确了油气分布有序性的主控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自北部洼陷带向西部构造带,该区油气分布在相态上体现为气藏—油气藏—油藏的有序变化,油气藏类型上则表现为岩性油气藏、构造—岩性油气藏、岩性—构造油气藏、构造油气藏的渐变特征,油气富集程度上呈现出储量及其丰度逐渐增加的趋势;(2)该区油气分布有序性受控于3种因素,断—源时空配置的有效性控制了油气相态分布的有序性,不同运聚单元边界条件的差异性控制了油气藏类型分布的有序性,断—源—砂—盖配置的差异性则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的有序性。结论认为,S201运聚单元的油气成藏条件最为优越,源—断—砂—盖配置最好,勘探潜力最大,可作为下一步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长岭断陷 龙凤山地区 油气分布 有序性 主控因素 油气运聚单元 油源断层 烃源岩 勘探区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8
12
作者 孙自明 孙炜 +1 位作者 林娟华 马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33-940,共8页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 以露头和钻井资料为基础,在对四川盆地东部中上寒武统洗象池群油气成藏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钻井勘探成果,探讨油气成藏主控因素,明确了洗象池群的有利勘探方向。洗象池群储层以泥晶和粉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主要为白云石晶间孔、晶间溶孔和溶洞等,储层品质一般较差;纵向上,洗象池群具有下寒武统筇竹寺组和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2套烃源岩;志留系泥页岩和下奥陶统泥质岩类可分别作为洗象池群的区域盖层和局部盖层;优质储层是洗象池群油气成藏的必要前提,源—储配置样式及其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关键;尽管研究区洗象池群具有上、下2套烃源岩供烃的可能,但受中寒武统膏盐岩层的阻隔,下伏下寒武统筇竹寺组烃源岩生成的油气难以向上运移到洗象池群聚集成藏,而盐上层系发育的一系列断背斜空间上易于构造出五峰组—龙马溪组烃源岩与洗象池群储层有效的源—储配置形式,有利于洗象池群形成“新生古储”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控因素 源-储配置 油气成藏条件 洗象池群 寒武系 四川盆地东部
下载PDF
源外斜坡区油气运移主控因素及优势路径刻画——以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斜坡区为例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杨传超 张新涛 +3 位作者 郭涛 姚城 郭瑞 张震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9-703,共5页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渤海海域凸起高部位构造圈闭已勘探殆尽,凸起斜坡区成为下步勘探重点。对油气运移路径认识不清,制约了斜坡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通过综合分析石臼坨凸起斜坡区的石油地质特征,提出了"源-断-脊"三元耦合控制凸起斜坡区油气聚集成藏模式。结合盆地流线模拟技术,对凸起斜坡区的油气优势运移路径进行精细刻画,共刻画13条油气优势运移路径。勘探实践证实,位于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上的构造、构造-岩性圈闭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运移路径 主控因素 “源-断-脊” 源外斜坡区
下载PDF
输导体系与主成藏期对JZ25油气藏充满度差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强 魏刚 +3 位作者 邓津辉 周心怀 刘明玲 柏春玲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9年第1期12-14,共3页
JZ25油气藏是渤海湾海域近年勘探重要发现之一,其油源主要来自辽西凹陷北洼,在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下,被分割成多个复杂断块油气藏,每个断块的油气充注不均。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及地温史分析证实,JZ25油气藏主要在东营组末期... JZ25油气藏是渤海湾海域近年勘探重要发现之一,其油源主要来自辽西凹陷北洼,在多期次构造运动的影响下,被分割成多个复杂断块油气藏,每个断块的油气充注不均。结合包裹体均一温度、埋藏史及地温史分析证实,JZ25油气藏主要在东营组末期一期充注成藏。由于油气充注时期与断裂活动期相吻合,在此影响下,输导断层与下降盘输导砂层形成阶梯式输导体系,油气优先向上升盘的断块运移,直到上升盘的储层充满后再向下降盘高部位充注,从而形成了上升盘充满度高、下降盘充满度低的复杂断块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Z25油气藏 充满度 主成藏期 阶梯式输导体系
下载PDF
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成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带
15
作者 迟丽薇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1-35,共5页
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是大庆油田勘探有利的接替领域。在前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方正断陷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油气成藏存在3个主控因素,一是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及成烃演化控制断陷油气分布,二是良好储集物性... 依—舒地堑方正断陷是大庆油田勘探有利的接替领域。在前人油气成藏条件研究的基础上,对方正断陷成藏的主控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认为:油气成藏存在3个主控因素,一是烃源岩的分布范围及成烃演化控制断陷油气分布,二是良好储集物性及泥岩盖层是成藏的关键,三是断层与生、储、盖层的空间匹配控制油气成藏;预测断陷内存在3个有利预探区带,应以寻找生油凹陷周边的断块油藏为主,凹陷两侧构造邻近生油凹槽,是下步勘探重点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正断陷 成藏主控因素 烃源岩分布 断层空间匹配关系 油气运聚
下载PDF
油气运移相关问题综述
16
作者 安弘 《石化技术》 CAS 2018年第2期13-13,7,共2页
油气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油气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油气成藏的研究预测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油气勘探的过程中,对油气运移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阶段,对于油气运移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二次运移展开,但... 油气运移是石油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对于油气勘探有一定指导作用,尤其是在油气成藏的研究预测方面显得至关重要。所以,在油气勘探的过程中,对油气运移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现阶段,对于油气运移的研究工作主要针对二次运移展开,但油气运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仅仅就二次运移进行单方面浅显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本文就前人对油气运移方式和运移路径的研究进行综述,进而总结油气运移在近几年研究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并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运移路径 运移方式 主要问题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古近系与新近系油气富集规律的差异及其主控因素 被引量:28
17
作者 代一丁 牛子铖 +4 位作者 汪旭东 王小龙 肖张波 张凯迪 赵璇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1-52,共12页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同时发育古近系文昌组油藏、恩平组油藏和新近系珠江组油藏,不同层系表现出不同的油气富集规律。在古近纪强烈裂陷阶段形成的文昌组深湖相泥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的特点,是陆丰凹陷油气的主要来源。古近系油藏... 珠江口盆地陆丰凹陷同时发育古近系文昌组油藏、恩平组油藏和新近系珠江组油藏,不同层系表现出不同的油气富集规律。在古近纪强烈裂陷阶段形成的文昌组深湖相泥岩具有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的特点,是陆丰凹陷油气的主要来源。古近系油藏埋深较大,主要分布在洼陷斜坡和洼中隆起位置;新近系油藏埋深较浅,主要分布在远离洼陷的凸起带。古近系储层主要为湖相三角洲成因,埋深较大,物性相对较差;新近系储层主要为海相沉积,埋深较浅,物性相对较好。新近系圈闭的形成主要受构造控制,发育背斜和断背斜圈闭;古近系圈闭的形成往往受构造和岩性共同控制。包裹体分析表明,不同含油层系具有不同的成藏时间,文昌组、恩平组和珠江组分别在12 Ma、11 Ma和9 Ma成藏。古近系油藏和新近系油藏具有不同的运移输导特征,砂体和断裂的组合构成了多种输导模式。古近系油藏具有近源运聚成藏的特征,以短距离的砂体侧向输导和断裂垂向输导为主;而新近系油藏表现为远源运聚成藏的特征,砂体和控洼断裂构成复合运移通道。不同的油气富集规律导致古近系和新近系油藏具有不同的成藏主控因素。其中,文昌组油藏主要受控于储层发育特征,恩平组油藏主要受控于储-盖组合,而珠江组油藏主要受控于圈闭发育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陆丰凹陷 成藏时间 输导模式 主控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