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Arteria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Left Main Stem Disease
1
作者 Pradeep Nambiar Radwan Husseini Prashant Sagar 《World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Surgery》 2024年第7期107-114,共8页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how that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left main ste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ia a left anterior Mini thoracotomy using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is fe... Objective: The aim was to show that Minimally Invasive total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left main stem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via a left anterior Mini thoracotomy using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is feasible, reproducible and safe. Further, there has been no exclusive data or experience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left main stem disease. Methods: From April 2019 to March 2024, 41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stem stenosis, left main equivalent disease and unprotected left main with triple vessel disease underwent off pump minimally invasive multivessel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using either in situ pedicled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or Left and Right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Y composite conduits at three centers.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were harvested under direct vision. All patients had an Intra-Aortic Balloon Pump inserted via the femoral artery prior to induction of anesthesia, to prevent any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rrhythmias, and was removed following completion of the procedure in the operating room without any complications. Efficacy and outcomes were evaluated by i) Primary (MACCE)-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ardiovascular events and ii)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including total length of stay, return to full physical activity and quality of life. Mean follow-up was 1.4 years (Maximum was 2.5 years). Results: 41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stem coronary artery stenosis, underwent total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using 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Left main stem stenosis was present in 29 patients, Unprotected left main stem stenosis with triple vessel disease in 7 and left main equivalence in 5 patients. In this cohort, 29 patients with only left main stem stenosis had 2 grafts each, 7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and triple vessel disease had 3 grafts and 5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equivalent disease had 2 graft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number of grafts was 2.2. One patient was converted to open sternotomy as an emergency because of hemodynamic instability and myocardial revascularization was done on cardiopulmonary bypass (2.2%). The average hospital stay was 3.7 days. Ejection fraction was 45% ± 5%. There was one mortality (2.2%) but no major morbidity. The average ICU and hospital stay was 24 ± 4 hours and 3.7 days. All patients were free from 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 at follow-up. Conclusions: Multivessel total arterial revascularization using left and right internal thoracic arteries, was performed via a left anterior Mini thoracotomy on patients with left main stem disease and showed that it was safe, reproducible and will help extend the armamentarium of the surgeon in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Concomitantly it helped enhance the potential for shorter hospital stay, increased survival, decreased morbidity, and earlier return to full activity. Furthermore, the safety, efficacy, and outcomes of minimally invasive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in this high-risk group evaluated by primary and secondary outcome measures have been good in this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ft main stem Minimally Invasive CABG Bilateral Internal Mammary Arteries
下载PDF
Analysis of Micro Organic Compound Pollution in Major City River Reaches of the Main Stem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2
作者 WANG Che-huaSenior Engineer, Changjia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Wuhan 430051, China PENG BiaoSenior Engineer, Changjiang River Water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Wuhan 430051, China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2年第S1期63-68,共6页
It has become general for surface waters being polluted by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In order to know the current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the properties of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a test was pe... It has become general for surface waters being polluted by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In order to know the current pollution situation and the properties of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Changjiang River, a test was performed on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in the water, bottom material and fish bodies which were sampled from major city riv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Based on the test result, researchers described and analyzed the sorts, concentration level and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by adopting the method of MEG (Multimedia Environmental Goals). The study indicated that ① the water body of major city river reaches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has been generally polluted. In the test, totally 12 types with 308 kinds of organic compounds were detected. The main pollutants were paraffins, PAHs and lipids; and ② micro organic pollutant content in fish bodies was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at in bottom material which is in turn higher than that in water; and ③ pollution is relatively severe in the river reaches of mid-to-large comprehensive industrial cities with fairly great TAS (Total Ambient Severity) of public health and ecological sys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 organic compounds content level distribution features water POLLUTION situation MAJOR CITY RIVER reaches main stem of the CHANGJIANG RIVER
下载PDF
不同季秸秆还田对冬小麦不同穗粒位结实粒数和粒重的影响
3
作者 陈翔 蔡洪梅 +9 位作者 吴宇 唐志伟 许波 刘绿洲 于敏 王捧娜 代雯慈 翁颖 郑宝强 李金才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3-815,共13页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2021-2022年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秸秆连续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穗部结实特性的影响,2021-2022年基于农业农村部华东地区作物栽培科学观测站13年的长期定位试验,比较分析了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1)、小麦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玉米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3)、小麦玉米秸秆全年不还田(CK)4个不同还田模式下小麦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及粒重的差异。结果表明,T1、T2、T3处理的主茎穗小穗结实总粒数较CK分别提高了21.21%、7.50%和12.55%;第2粒位(G2)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7.71%、7.71%和5.79%;上部小穗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51.41%、22.79%和31.36%,其G2结实粒数分别提高了30.95%、30.95%和23.09%,其中T1处理对小麦粒数的提升效果最好。不同季秸秆还田处理下小麦主茎穗及其G2粒重、分蘖穗及其第三粒位(G3)粒重均高于CK,T1、T2和T3处理的主茎穗粒重增幅分别为16.06%、4.14%和16.06%,分蘖穗增幅分别为9.86%、0.71%和8.87%;T1、T2和T3处理下主茎穗G2粒重增幅分别为20.69%、10.34%和17.24%,分蘖穗G3粒重4.55%、2.27%和6.82%,其中T1处理对粒重提升效果最好,其次是T3。综合来看,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小麦穗粒数和粒重,进而促进产量提升,其中T1处理对小麦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提升效果最好,是适宜在该地区推广的秸秆还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小麦 主茎与分蘖 穗粒位 穗粒数 粒重
下载PDF
主机排气阀杆受力分析和结构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翟志勇 孙天泽 赵益欧 《中国修船》 2024年第3期25-29,共5页
为了分析排气阀断裂的原因,文章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相应的3D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排气阀杆进行了应力分析。应力分析表明,排气阀杆最大形变发生在阀头与阀杆的连接处,发生碰撞时,阀头附近产生最大应力,随着长时间运行,会造成材料脱碳... 为了分析排气阀断裂的原因,文章利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相应的3D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排气阀杆进行了应力分析。应力分析表明,排气阀杆最大形变发生在阀头与阀杆的连接处,发生碰撞时,阀头附近产生最大应力,随着长时间运行,会造成材料脱碳,强度降低,导致排气阀杆弯曲。文章提出了排气阀杆结构优化和材料选用的方案,使其满足工作中的可靠性要求,为排气阀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气阀杆 主机 应力分析
下载PDF
基于主茎力学特性的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明 王贞杰 +4 位作者 孙亚男 赵彩桐 韩德志 李文滨 姜振峰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3-31,共9页
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栽培年份、种植密度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对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基于主茎力学特性进行大豆抗倒伏的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在田间种植190份大豆资源,在成熟期测量株高、直径、... 为从力学角度分析栽培年份、种植密度及主要化学成分指标对大豆种质资源抗倒伏性的影响,为基于主茎力学特性进行大豆抗倒伏的资源鉴定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于2020和2021年在田间种植190份大豆资源,在成熟期测量株高、直径、折断力3种主茎表型性状及木质素、纤维素含量两种化学成份指标,对不同种植年份不同大豆资源的主茎表型性状进行方差分析,对各大豆资源3种主茎表型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在2020年筛选抗倒伏特性差异明显的20份大豆材料,于2021年进行盆栽种植,设置两个种植密度处理(20万和30万株·hm^(-2)),在成熟期测定主茎表型性状和化学成份指标,并计算弹性模量和抗倒伏系数,分析种植密度及主茎力学相关指标与大豆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年份与折断力互作、品种(系)与折断力互作显著。年际间环境条件差异对折断力有较大影响,折断力大的品种(系)抗倒伏系数也高。主茎折断力与直径呈正相关,而直径与株高之间无明显规律。大豆抗倒伏系数与折断力、弹性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0和0.42。两个种植密度下折断力较大的品种(系)植株抗倒伏系数和弹性模量均大于折断力较低的品种(系)。抗倒伏系数与茎秆木质素含量和纤维素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和0.72。综上表明大豆植株抗倒伏特性与主茎力学特性指标间关系密切,可以利用主茎折断力对大豆资源抗倒伏特性强弱进行区分,木质素和纤维素含量高的大豆资源抗倒伏能力强。综合考虑具体栽培条件可进一步提高大豆资源抗倒伏性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主茎力学特性 抗倒伏系数 种植密度
下载PDF
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简报 被引量:2
6
作者 罗亚伟 覃振强 +3 位作者 李德伟 李涛 梁阗 高轶静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23年第2期132-136,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 [目的]探讨不同甘蔗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的生长表现及其对甘蔗产量和糖分的影响,为甘蔗高产高糖生产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桂糖29号、桂糖42号、桂糖44号、桂糖49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新植蔗为试材,比较各品种主茎与一级分蘖茎伸长期株高生长量及成熟期株高、茎径、单茎重和锤度等农艺性状。[结果]不同甘蔗品种伸长期主茎株高均大于一级分蘖茎,其中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前期生长较快,主茎与分蘖茎株高差异显著;桂糖29号、桂糖44号和桂糖49号主茎和一级分蘖茎伸长中期生长较快,后期与桂糖42号、桂柳05136、新台糖22号的生长差异逐渐缩小。成熟期各品种主茎株高、茎径和单茎重均大于一级分蘖茎,株高除桂柳05136、茎径除桂糖49号、单茎重除桂糖44号外,主茎与一级分蘖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不同品种主茎单茎重分别比一级分蘖茎提高了19.31%~41.73%,其中桂糖42号增幅最大,达41.73%,桂柳05136增幅最小,为19.31%;各品种主茎锤度均大于或等于一级分蘖茎,但差异不显著。[结论]桂糖42号、桂柳05136和新台糖22号伸长前期生长快、封行早,可适当加大下种量,确保基本苗;而桂糖29号、桂糖49号和桂糖44号生长慢、封行迟,可适当减少下种量,促早期分蘖,以提高甘蔗产量和含糖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 品种 主茎 分蘖 农艺性状
下载PDF
STEM教育与中小学生创造力关系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邱德峰 于泽元 陈红 《现代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第3期5-14,共10页
STEM教育一度被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路径,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然而,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鉴于此,文章采用元分析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STEM教育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影响的30篇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论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 STEM教育一度被视为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路径,为此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然而,研究结论却大相径庭。鉴于此,文章采用元分析对近十年来国内外有关STEM教育对中小学生创造力影响的30篇实验或准实验研究论文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STEM教育能够显著提升中小学生的创造力,合并后的效应量为0.50,达到了中等程度的影响;2.在调节效应分析当中,STEM教育受教学时间、教学场域等变量的调节;3.在学段、学习科目、学习类型等调节变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就创造力的培养而言,未来可明确加强STEM教育的时间投入,建立与STEM教育相适宜的多元化的学习场域,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em教育 META分析 创造力 主效应分析 调节效应分析
下载PDF
基于GWAS分析的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候选基因挖掘研究
8
作者 韩志刚 谢锐 +3 位作者 郭景山 郭斌煜 伊六喜 侯建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36,共15页
【目的】筛选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为高产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251份马铃薯核心种质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马铃薯主产区4个试验点共8个环境下对其主茎数和... 【目的】筛选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并挖掘候选基因,为高产马铃薯分子育种提供基因资源。【方法】以251份马铃薯核心种质为材料,于2018-2019年在马铃薯主产区4个试验点共8个环境下对其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进行表型鉴定;提取251份马铃薯种质的DNA,并采用高通量IlluminaHiSeq~(TM)对DNA进行测序及处理,获得高质量SNP标记,在此基础上,结合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关联(GWAS)分析,对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所在区域的候选基因通过NR、Swiss-port、KEGG、GO等4个数据库进行功能注释。【结果】2018-2019年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环境和基因型互作下,251份马铃薯种质间主茎数与单株结薯数有广泛的表型变异。共获得1 209 969个高质量SNP位点,其中与主茎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7个,共挖掘到1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重叠的候选基因有9个,其可能编码半乳糖醛酸转移酶、转录因子MYB、赤霉素3-β-双加氧酶及细胞色素P450;与单株结薯数显著关联的SNP位点有13个,共挖掘到33个候选基因,去掉2年间重叠的4个候选基因,实际共关联到29个候选基因,其中在3个以上环境下重叠的候选基因有11个,其可能编码果糖-1,6-二磷酸醛缩酶、生长素响应因子IAA_(13)、转录因子WRKY、bHLH113及MADS-box。【结论】在2年8个环境下共鉴定出20个与马铃薯主茎数和单株结薯数显著相关的SNP位点,挖掘到48个候选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育种 主茎数 单株结薯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候选基因挖掘
下载PDF
‘库尔勒香梨’主干形冠层环境因子与果实品质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丁紫薇 董科阳 +2 位作者 张驰 张琦 向乐 《北方果树》 2023年第4期6-11,共6页
为优化‘库尔勒香梨’的栽培模式,提高果品质量,该研究以主干形‘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行距4.0 m的前提下,对不同株距、不同小主枝数量的主干形树冠各冠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果实品质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株距和不同小主枝数量对‘库尔... 为优化‘库尔勒香梨’的栽培模式,提高果品质量,该研究以主干形‘库尔勒香梨’为试材,在行距4.0 m的前提下,对不同株距、不同小主枝数量的主干形树冠各冠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果实品质进行研究,探究不同株距和不同小主枝数量对‘库尔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干形不同冠层光照强度垂直分布差异显著,从大到小依次为上层、中层、下层;光照强度水平分布差异不显著。小主枝数量对光照强度影响明显。温度变化,上层显著高于中层和下层。相对湿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下层、中层、上层。随着冠层升高,单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果实硬度降低,着色增加;树冠上层果实品质明显优于中层和下层。认为在行距4.0 m的前提下,株距1.5 m、15个小主枝的主干形香梨果实品质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尔勒香梨 主干形 环境因子 果实品质
下载PDF
纽荷尔脐橙“一干三枝”整形修剪技术
10
作者 邓松青 《东南园艺》 2023年第3期234-236,共3页
介绍了纽荷尔脐橙的“一干三枝”整形修剪技术,主要包括幼年树、成年树和衰老树等阶段的修剪技术,旨在培养紧凑、牢固的骨架和丰产稳产、立体结果的树冠,省工省力,还能促进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并使脐橙的产量和优质果率分别提高了8... 介绍了纽荷尔脐橙的“一干三枝”整形修剪技术,主要包括幼年树、成年树和衰老树等阶段的修剪技术,旨在培养紧凑、牢固的骨架和丰产稳产、立体结果的树冠,省工省力,还能促进树冠通风透光,减少病虫害,并使脐橙的产量和优质果率分别提高了8%和5个百分点,是一种可为脐橙种植者提供参考借鉴的修剪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纽荷尔脐橙 一干三枝 整形修剪
下载PDF
大豆株高与主茎节数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1
作者 曾顺安 贾世豪 曹永策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9期34-38,共5页
株高和主茎节数是大豆重要的株型性状,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281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多个田间环境的表型数据,使用3VmrMLM模型对大豆株高和主茎节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6个显著QTNs(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 株高和主茎节数是大豆重要的株型性状,对产量有显著影响。该研究以281份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利用多个田间环境的表型数据,使用3VmrMLM模型对大豆株高和主茎节数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共检测到36个显著QTNs(Quantitative Trait Nucleotides,数量性状核苷酸)和1个环境互作QTN(QEI)及25个显著QTN和2个QEI分别控制大豆株高和主茎节数。进一步分析发现,位于6号染色体40.69~41.18 Mb、18号染色体3.40~3.74 Mb和20号染色体34.66~34.87 Mb 3个基因组区间同时控制2个性状,可以认为是控制大豆株型的重要位点,且18号染色体上基因组区间为该研究新检测到的。研究结果可以为深入了解大豆株型性状的遗传基础及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有用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株高 主茎节数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3VmrMLM模型
下载PDF
动力集中动车组F8型电空制动装置故障的处理与分析
12
作者 江涛 蔡鸿鹏 闫剑 《铁道车辆》 2023年第5期149-152,共4页
F8型电空制动装置是动力集中动车组拖车及控制车的制动控制核心,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动车组的制动性能和运行安全。文章针对呼和浩特铁路局配属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采用的F8型电空制动装置多次出现的初制动时无制动作用、制动缸压力... F8型电空制动装置是动力集中动车组拖车及控制车的制动控制核心,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动车组的制动性能和运行安全。文章针对呼和浩特铁路局配属CR200J型动力集中动车采用的F8型电空制动装置多次出现的初制动时无制动作用、制动缸压力偏高等故障,从故障原理、F8主阀卡滞等方面入手深入分析了故障发生原因,并根据F8阀的运用经验,从结构优化、运用检修等方面提出了确保F8型电空制动装置稳定性与安全性的可行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集中动车组 F8型电空制动装置 F8主阀 主阀杆 初制动
下载PDF
高压主汽阀阀杆漏水漏气问题研究
13
作者 高鑫 《自动化应用》 2023年第24期19-22,共4页
针对#6机隔日热态启动,在高压主蒸汽管道注压后,高压主汽阀阀杆处大量漏水漏气,持续约30 min后消失,并在后续几日启动中重复出现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模拟推演方法,深入研究设备结构、现场布置及当日启机操作流程,发现故障原... 针对#6机隔日热态启动,在高压主蒸汽管道注压后,高压主汽阀阀杆处大量漏水漏气,持续约30 min后消失,并在后续几日启动中重复出现的问题,本文综合运用数据分析、模拟推演方法,深入研究设备结构、现场布置及当日启机操作流程,发现故障原因为高压主汽阀阀杆漏气至轴封联箱管路走向与阀门下部疏水阀控制逻辑设计不合理。对此,本文提出针对性改造方案。方案实施后,该故障在以后的启机中再无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主汽阀 阀杆漏水 数据分析
下载PDF
棉花主茎叶SPAD值与氮素营养诊断研究 被引量:84
14
作者 屈卫群 王绍华 +2 位作者 陈兵林 王友华 周治国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0-1017,共8页
选用美棉33B和泗棉3号两个叶色深浅差异明显的品种,设置氮素水平(0、120、240、360和480 kg hm-2纯氮)试验,研究棉花主茎叶SPAD值的叶位分布,对棉花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棉花主茎顶部4张定型叶片的SPAD值对施氮水平反应的敏感程... 选用美棉33B和泗棉3号两个叶色深浅差异明显的品种,设置氮素水平(0、120、240、360和480 kg hm-2纯氮)试验,研究棉花主茎叶SPAD值的叶位分布,对棉花进行氮素营养诊断。结果表明,棉花主茎顶部4张定型叶片的SPAD值对施氮水平反应的敏感程度存在显著差异,随施氮量增加,棉花主茎顶1、2、3、4定型叶SPAD值的大小位次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顶1定型叶对施氮量增加的响应最为敏感,顶4定型叶最为迟钝。利用顶1定型叶与顶4定型叶SPAD值的相对差值,可较精确地诊断棉花的氮素营养水平,并能克服品种和生育时期不同的影响,是一种具有普适性的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主茎叶 SPAD值 叶片分布 叶位差异指数 氮素营养诊断
下载PDF
氮密调控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茎蘖干物质积累与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26
15
作者 胡卫丽 王永华 +2 位作者 李刘霞 轩红梅 郭天财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08-815,共8页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 为了解不同穗型品种产量形成的特点及其对氮素和种植密度响应的差异,在大田试验条件下,以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和多穗型品种豫麦49-198为材料,每个品种设置全生育期不施氮、施氮240kg·hm-2(N240)两个氮肥水平以及150×104、262.5×104和375×104株·hm-2三个种植密度水平(分别用D1、D2和D3表示),研究了施氮和种植密度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主茎和分蘖的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其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兰考矮早八具有明显的主茎优势,开花期和成熟期主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大于豫麦49-198,且种植密度对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显著大于施氮;同一施氮水平下,两品种主茎干物质积累量和各营养器官中的干物质积累量与分配比例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相同氮密条件下,兰考矮早八主茎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的转运量、转运效率和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大于豫麦49-198。无论施氮与否,豫麦49-198D3处理分蘖的叶片、叶鞘、穗轴+颖壳的花前贮藏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其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均明显高于D2、D1处理;同一施氮水平下,兰考矮早八则随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多穗型品种应在保持适宜群体茎蘖数量的基础上,春季采取水氮后移,这样可促进分蘖各营养器官花前贮藏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与分配,增加粒数和粒重,提高产量;大穗型品种应适当加大播种量,适期肥水管理,促进分蘖成穗,增加有效穗数,实现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穗型 冬小麦 茎蘖 干物质
下载PDF
小麦冬前主茎叶龄数及其应用 被引量:12
16
作者 孙本普 王勇 +8 位作者 李秀云 徐庆新 张宝民 张金帮 杨仲岗 李萌 朱学群 张仁峰 张统河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46-50,共5页
通过多年多点的小区试验和高产示范 ,对冬小麦冬前主茎叶龄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主茎叶龄数主要受播种期的影响 ,同时又受品种和栽培条件的制约。各因素对冬前主茎叶龄数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期 >肥水 >稀密 >品种。... 通过多年多点的小区试验和高产示范 ,对冬小麦冬前主茎叶龄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主茎叶龄数主要受播种期的影响 ,同时又受品种和栽培条件的制约。各因素对冬前主茎叶龄数影响的大小顺序为播期 >肥水 >稀密 >品种。并对小麦冬前主茎叶龄在生产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冬前主茎叶龄数 播期 品种 栽培条件 产量
下载PDF
干旱对棉花主茎叶片内源激素含量与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16
17
作者 李东晓 李存东 +4 位作者 孙传范 孙红春 刘连涛 张永江 肖凯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1-235,共5页
以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RWC<60%)和对照(RWC同常规棉田)2种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棉花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处理下ZR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干旱出现的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晚于对照;干... 以鲁棉研28为试验材料,设置了干旱(土壤相对含水量RWC<60%)和对照(RWC同常规棉田)2种处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棉花主茎叶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处理下ZR含量变化呈单峰曲线,干旱出现的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但晚于对照;干旱处理下GA3含量出现2次峰值,说明较早进入生殖生长期;IAA含量的变化趋势差异不明显,干旱使中期叶片IAA含量显著提高;干旱处理下ABA含量前期出现一较高峰值,中后期缓慢上升,促进早衰。另外,干旱也改变了棉花主茎叶片ZR/ABA、GA3/ABA、IAA/ABA和(ZR+GA3)/ABA的动态平衡。干旱使ZR在功能期发挥作用的时间延长;GA3/ABA在激素平衡互作中关系密切;干旱处理下IAA/ABA前期较低,中后期升高,说明水分缺乏并不影响IAA和ABA在棉花生育后期发挥重要生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干旱 主茎叶 内源激素
下载PDF
花生主茎高、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及QTL检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刘华 张新友 +4 位作者 韩锁义 严玫 徐静 董文召 孙子淇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08-514,共7页
主茎高、侧枝长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郑9001×郑8903)为材料,利用在三亚和原阳两个环境下采集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开展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cart... 主茎高、侧枝长是影响花生株型的主要植物学性状.本研究以重组自交系群体(郑9001×郑8903)为材料,利用在三亚和原阳两个环境下采集的表型数据,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开展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的遗传分析,并利用WinQTLcart2.5软件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进行上述性状的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在海南环境条件下主茎高和侧枝长均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C-0),其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6.18%和50.14%;在河南原阳环境条件下主茎高符合两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1-0),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5.49%和21.98%,侧枝长符合多基因遗传模型,其遗传率为88.19%.在三亚、原阳环境条件下检测到的与主茎高相关的QTL分别为4个和6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为5.81% ~18.00%;检测到的与侧枝长相关的QTL位点分别为5个和8个,对表型变异的贡献率分别为5.61% ~ 25.12%.主茎高和侧枝长的多基因模型和QTL定位初步揭示出,花生主茎高和侧枝长主要受多基因效应影响,对株型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主茎高 侧枝长 遗传分析 QTL检测
下载PDF
控制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的基因定位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瑞 凌亮 +4 位作者 詹鹏杰 于纪珍 楚建强 平俊爱 张福耀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29-838,共10页
用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的高粱品系K35-Y5与分蘖明显高于主茎的高粱恢复系1383杂交,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构建两混池,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将高粱分蘖与主茎... 用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的高粱品系K35-Y5与分蘖明显高于主茎的高粱恢复系1383杂交,F1自交获得F2分离群体,构建两混池,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和SLAF(specific length amplified fragment sequencing)技术将高粱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基因定位。遗传分析表明,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状由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参考已公布高粱基因组设计酶切方案,构建SLAF文库并测序。对高粱参考基因组序列进行电子酶切预测,确定限制性内切酶为Rsa I+Hae III,酶切片段长度为364~414 bp;测序Q30为91.70%,GC含量为45.79%,达到测序要求;与水稻的测序数据相比,高粱的双端比对效率为93.35%,酶切效率为90.60%,SLAF建库正常。共获得30.80 M reads,开发出133,246个SLAF标签,再通过分析SLAF标签的多态性,检测到319,428个SNP位点。利用SNP-index法和Euclidean distance法及取两者交集进行关联分析,最后得到一个关联区域,位于第9染色体上的54,788,026~56,740,873区间内,关联区域长度1.95 Mb。分析关联区域内的基因在2个亲本之间SNP,对这些SNP进行变异的注释,发现4个非同义突变的SNP。经验证,这4个SNP位点和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性状相关。对应到Sobic.009G197901.1、Sobic.009G213300.1和Sobic.009G221200.1三个基因上,这些基因可能是与性状直接相关的功能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分蘖与主茎株高一致 SLAF SNP
下载PDF
棉花茎枝叶形态模型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周娟 姜爽 +2 位作者 陈兵林 周治国 孟亚利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6-211,217,共7页
在2005-2006年盆栽试验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生态因子对棉花主茎叶、果枝叶和主茎节间、果节形态发生的影响,量化了温度、氮素、水分、化控(DPC)等与棉花各器官形态建成的关系,构建了基于有效积温(GDD)、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的棉花主茎和... 在2005-2006年盆栽试验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生态因子对棉花主茎叶、果枝叶和主茎节间、果节形态发生的影响,量化了温度、氮素、水分、化控(DPC)等与棉花各器官形态建成的关系,构建了基于有效积温(GDD)、以Logistic模型为基础的棉花主茎和果枝的叶片长度、宽度、叶柄长度及主茎节间、果节长度和粗度形态发生的动态模型。利用不同氮素水平、不同品种、水分、化控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棉花主茎和果枝的叶片长度和宽度、叶柄长度及主茎节间、果节长度和粗度的模拟值与观察值之间均方差根(RMSE)分别为0.66 cm、0.87 cm、0.77 cm、0.57 cm、0.77 mm、0.43 cm、0.55 cm、0.43 cm、0.73 cm、0.56 mm,棉花器官形态发生的模拟值与观测值具有较好的吻合度,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主茎叶 主茎节间 果枝叶 果节 形态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