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thod discussion for quick response grey prediction of stronger aftershocks of an earthquake sequence
1
作者 平建军 李永庆 张清荣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1999年第1期78-83,共6页
IntroductionApredictingtheoryofgreysystemwasestablishedbyProfesorJULONGDENGin1982.Afterthen,ithadbeenwidelya... IntroductionApredictingtheoryofgreysystemwasestablishedbyProfesorJULONGDENGin1982.Afterthen,ithadbeenwidelyappliedinmanyfi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n after shock type′s EARTHQUAKE sequence stronger AFTERshock GREY PREDICTION
下载PDF
Statistical features of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for moderate and large earthquakes in Chinese mainland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海昆 郑建常 +3 位作者 吴琼 曲延军 李永莉 代磊 《Acta Seism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SCD 2007年第2期158-171,共14页
Based on data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5.0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70 to 2004,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and different rupture modes of the main sho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 Based on data of earthquake sequences with MS≥5.0 in Chinese mainland from 1970 to 2004,for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 and different rupture modes of the main shock,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 R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main shock M0 has been studied statistically.Considering the rupture mode of the mainshock,we give the quantitative statistic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 and M0 under 95%confidence level for differentsequence types.Qualitatively,lgR,the logarithm of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size,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theM0,but the data distribution is dispersed.Viewing from different sequence types,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 and M0is very weak for isolated earthquake type(IET)sequence,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60 km;For main-shock-aftershock type(MAT),lgR is positively correlative to M0;For multiple main shock type(MMT),the core-lation between lgR and M0 is not very obvious when M0≤6.2 and R distributes in the range from 5 to 70 km,whileit shows a linear correlation when M0≥6.3.The statistical results also show that the occupational ratios of differentsequence types for strike-slip and oblique slip are almost the same.But for dip-slip(mostly are thrust mechanisms),the ratio of MAT is higher than that of IET and MMT.Comparing with previous results,it indicates that,when M0is large enough,R is mainly determined by M0 and there is almost no relationship with the rupture mode of themain shoc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中等地震 大地震 余震分布 统计特征 主震断裂模式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强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64
3
作者 蒋海昆 李永莉 +4 位作者 曲延军 华爱军 代磊 郑建常 侯海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8,共10页
利用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294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地块及其所控制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地震带及金沙江-红河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滇西和怒江-澜沧... 利用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294次5.0级以上的地震序列,研究地震序列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西南地区,川滇菱形地块及其所控制的鲜水河-安宁河-小江地震带及金沙江-红河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滇西和怒江-澜沧江断裂带以西腾冲-保山块体的龙陵、澜沧等地分布着较多的多震型地震,极少数孤立型地震主要分布于川西北地区,云南地区无孤立型地震.在西北地区,新疆南天山西段以主余型为主,其中柯坪块体与普昌断裂交汇区发生过多震型地震,天山中段则以孤立型地震居多;祁连山地震带以主余型序列活动为主;青海地区以主余型地震居多,但序列类型的区域特征不明显.在华北地区,阴山-燕山-渤海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下扬子断块以主余型地震为主,山西地震带北段与NW向阴山-燕山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发生过5~6级多震型地震,华北地区南部北纬35°线附近以孤立型地震居多.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构造运动形式有关,断层内部闭锁单元或障碍体的破裂以及新生的、彼此分离的断裂段的破裂,大多产生主余型序列;多震型地震往往与共轭构造或多组构造交汇相联系;简单断层端部的进一步扩展一般产生孤立型地震.序列类型空间分布与区域深部介质环境也有一定关系,主余型地震大多发生在上地壳高速区或高、低速过渡带内,而多震型地震则较多地发生在上地壳低速区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序列类型 空间分布 孤立型 主余型 多震型 构造运动形式 深部介质环境
下载PDF
中国大陆中强以上地震余震分布尺度的统计特征 被引量:35
4
作者 蒋海昆 郑建常 +3 位作者 吴琼 曲延军 李永莉 代磊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1-164,共14页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定性而言,... 依据1970年以来记录相对完备的Ms≥5.0地震序列资料,统计研究了中国大陆余震分布尺度与序列最大地震震级M0及最大地震破裂形式之间的关系.在95%置信概率下,考虑主震破裂形式,分序列类型给出了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的统计关系.定性而言,余震分布尺度的对数lgR与M0正相关,但数据分布较为离散.分类型来看,孤立型序列余震分布尺度与M0之间统计相关程度低,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60 km之间;主余型序列lgR与M0正相关;多震型序列当M0≤6.2时lgR与M0之间相关性不显著,余震分布尺度介于5~70km之间,当M0≥6.3时lgR与M0线性相关.统计结果还表明,走滑-近走滑及斜滑型主震所导致序列类型比例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倾滑-近倾滑型主震(主要为逆断型破裂)所导致的主余型序列所占比例较高,孤立型及多震型序列所占比例则相对较低.对比研究显示,当M0较高时,余震分布尺度主要取决于主震大小而与主震破裂形式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陆 余震分布尺度 序列类型 主震破裂形式(主震断层性质)
下载PDF
张北6.2级地震序列特征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淑莲 戴英华 刘志辉 《华北地震科学》 1998年第3期28-33,共6页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后,我们根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1]用b值、h值、u值、K值对该次地震序列进行了综合判定。结果认为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张北地震序列在衰减过程中出现以4级地震为峰值有节律的起伏,在... 1998年1月10日张北6.2级地震后,我们根据《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1]用b值、h值、u值、K值对该次地震序列进行了综合判定。结果认为此次地震为主震余震型。张北地震序列在衰减过程中出现以4级地震为峰值有节律的起伏,在时间上有较规则的准周期,且每一组起伏前密集—平静规律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北地震 地震序列 余震型序列 H值 ui指数
下载PDF
最大后续地震的强度估计及早期预测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红卫 周翠英 王华林 《华北地震科学》 1997年第2期67-75,共9页
使用Ms≥5.0级的80余个地震序列资料,按文献[1]给出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序列分为主余震型、强震群型(包括双主震型)及孤立型三类,首次分类型统计了第一次大震M1和最大后续地震M2之间的关系,得出线性关系式M2=a+bM1及三类序列相应的... 使用Ms≥5.0级的80余个地震序列资料,按文献[1]给出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序列分为主余震型、强震群型(包括双主震型)及孤立型三类,首次分类型统计了第一次大震M1和最大后续地震M2之间的关系,得出线性关系式M2=a+bM1及三类序列相应的a、b值.将使用上述关系式计算的M2与序列实际发生的M2比较,若取两者之差|△M|≤0.5为标准,内符检验的准确率超过90%.用中小地震序列和历史及现代中、强震资料作外推检验,准确率亦在90%左右.对于大震现场震后趋势判断及最大后续地震的估计具有较高实用价值.为使公式在大震现场工作中便于应用,文中尚给出了以模式识别方法使用M1后一天内资料提取的地震序列综合分类指标,用于早期趋势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强度估计 早期预测 地震预报 地震活动性
下载PDF
澜沧耿马地震序列特征 被引量:1
7
作者 蔡静观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05-313,共9页
本文对1988年8月15日澜沧中强震序列,以及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波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某些方面,8月15日中强震序列反映出其前震特征,而11月6日强震序列则明显反映出双震型地震的特征。在余... 本文对1988年8月15日澜沧中强震序列,以及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强震序列的地震活动性特征和地震波特征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在某些方面,8月15日中强震序列反映出其前震特征,而11月6日强震序列则明显反映出双震型地震的特征。在余震区的北区和南区,余震活动在地震波初动、震源深度、大小地震比例关系和能量释放等方面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本文同时对强余震前的地震活动性特征作了一些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活动性 地震波
下载PDF
台湾海峡7.3级地震特征及其构造环境综述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洪涛 《国际地震动态》 1995年第2期11-13,共3页
本文利用充分的数据,在深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详尽地介绍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特征及其构造环境,旨在让人们了解在该地区发生的这次罕见的特殊的构造地震的特点。
关键词 台湾海峡 强震 地震构造 地震 构造环境
下载PDF
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震前地震活动及余震序列特征
9
作者 范杨 《华北地震科学》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5-40,共6页
总结了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和余震序列特征。发现震前一年,震中区及其所在的思茅、普洱地震带地震活动平静,而与其相邻的耿马、澜沧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表现出与该地区以往中强震之前不同的地震活... 总结了1993年1月27日普洱6.3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特征和余震序列特征。发现震前一年,震中区及其所在的思茅、普洱地震带地震活动平静,而与其相邻的耿马、澜沧地震带地震活动增强,表现出与该地区以往中强震之前不同的地震活动特点。余震序列各项参数则表现出主震余震型的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地震活动性 地震序列 地震 震级
下载PDF
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的分离与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张秋雪 刘晓婵 +4 位作者 朱宗涛 万峰 孙思睿 贾芳芳 孟祥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14,共7页
本研究旨在分析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的多样性,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哈尔滨地区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双歧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和热应激蛋白60基因(heat-shock protein 60,hsp60)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株,利用同源性分析及随机扩... 本研究旨在分析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的多样性,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哈尔滨地区健康婴儿粪便中分离双歧杆菌,采用生理生化实验结合16S rDNA和热应激蛋白60基因(heat-shock protein 60,hsp60)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株,利用同源性分析及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sm DNA,RAPD)、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进一步分析长双歧杆菌多态性。实验从11个婴儿体内分离得到18株厌氧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分析、生理生化实验、16S rDNA测序及hsp60测序实验发现,其中7株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3株为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RAPD和MLST结果表明:7株长双歧杆菌长亚种为6个基因型,3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为2个基因型,上述结果说明不同人源婴儿粪便长双歧杆菌基因型差异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双歧杆菌 热应激蛋白60基因(hsp60)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 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下载PDF
成人粪便中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的分离鉴定及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瑞娜 周雪 +4 位作者 梁玉 贺菁 赵鹏昊 赵桉 孟祥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65-71,共7页
为了对成人粪便中分离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健康成人粪便中分离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和热应激蛋白60(heat-shock protein,hsp60)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株,利用同源性... 为了对成人粪便中分离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分析,采用改良MRS培养基从健康成人粪便中分离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通过生理生化试验结合16S rDNA和热应激蛋白60(heat-shock protein,hsp60)同源性分析鉴定分离株,利用同源性分析及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技术进一步分析长双歧杆菌长亚种的基因多态性。从12个健康成人体内分离得到24株厌氧的细菌菌株,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及hsp60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14株分离株为长双歧杆菌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MLST结果表明:14株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可分为10种基因型,且均与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longum ATCC 15707为不同基因型。健康成人粪便中分离的长双歧杆菌长亚种具有较大的基因多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粪便 长双歧杆菌长亚种 分离鉴定 热应激蛋白60( hsp60) 多位点序列分型( MLST) 序列型( ST)
下载PDF
西昆仑及交汇区地震序列类型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经泉 李晓东 +3 位作者 张小飞 赵建中 周远新 张嘉敏 《高原地震》 2012年第4期73-75,共3页
统计分析了西昆仑及交汇区1970—2010年148个Ms≥4.5级地震序列,统计结果表明,这一区域的地震类型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复杂性以及与地震的强度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 地震序列 地震类型 主震 余震
下载PDF
基于地震序列类型和构造特征的首都圈地区震型分区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红彬 李红 +1 位作者 岳晓媛 武敏捷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5-90,共6页
本研究利用首都圈及邻近地区有史以来Ms≥31/2历史及现代地震目录,开展Ms≥4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结合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和构造分布特征尤其是地震带分段成果,将研究区划分出阳曲—代县、繁峙—怀安、尚义—延庆、三河—涞水、献县—武... 本研究利用首都圈及邻近地区有史以来Ms≥31/2历史及现代地震目录,开展Ms≥4地震序列类型判定,结合地震序列类型分布特征和构造分布特征尤其是地震带分段成果,将研究区划分出阳曲—代县、繁峙—怀安、尚义—延庆、三河—涞水、献县—武清、宝坻一青龙、渤海等7个震型分区,为首都圈地区震后趋势判定提供参考依据,在利用历史有感地震开展地震序列类型和利用地震带分段开展震型分区研究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历史地震序列 地震序列类型 地震带分段 震型分区 震后趋势判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