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1
作者 LI Zhao-hui, GUO Xing-qi, YE Bao-hua and GUO Yan-kui( College of Plant Protection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 P.R.China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 Taian 271018 , P.R.China)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31-534,共4页
The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 was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gregates of virus particles , with a diame... The ultrastructural alteration of maize plants infected with the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 was studied with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aggregates of virus particles , with a diameter of 60nm, were found in the root cell, and always distributed near the vacuole membrane. However, no such particles were checked in leaf cells. Moreover, no virus was observed in choroplasts, mitochondria nuclei, plasmodesmata or intercellular canal of all kinds of infected cells of maize, either. Structures of various organelles changed in the infected leaf and root cells of maize. An inward collapse and localized splitting of the tonoplast were observed, the chloropoast structure was destroyed by MRDV, and the number of destroyed or dysplasia chloroplast in leaf cells with serious symptoms was more than that in leaves without symptoms. The matrix of mitochondria in cells infected by MRDV decreased and some of them expanded and destructed. Nuclei was abnormal and the nuclear membrane was broken. In addition, the infected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voluminous cytoplasm containing hypertrophi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with rich ribosome content and lots of starch g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Cy topathology Electron microscopy
下载PDF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of Segments S7 to S10 of a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Isolate from Maize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28
2
作者 Xiao Yin Fei-fei Xu +3 位作者 Fang-qiang Zheng Xiang-dong LI Bao-shen Liu Chun-qing Zhang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is a novel Fijivirus prevalent in rice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China,and northern Vietnam. Its genome has 10 segments of double-stranded RNA named S1 to S10 according ...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is a novel Fijivirus prevalent in rice in southern and central China,and northern Vietnam. Its genome has 10 segments of double-stranded RNA named S1 to S10 according to their size. An isolate of SRBSDV,JNi4,was obtained from naturally infected maize plants from Ji'ning,Shandong province,in the 2008 maize season. Segments S7 to S10 of JNi4 share nucleotide identities of 72.6%-73.1%,72.3%-73%,73.9%-74.5% and 77.3%-79%,respectively,with corresponding segments of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isolates,and identities of 99.7%,99.1%-99.7%,98.9%-99.5%,and 98.6%-99.2% with those of SRBSDV isolates HN and GD. JNi4 forms a separate branch with GD and HN in the phylogenetic trees constructed with genomic sequences of S7 to S10. These results confirm the proposed taxonomic status of SRBSDV as a distinct species of the genus Fijivirus and indicate that JNi4 is an isolate of SRBSDV. Shandong is so far the northernmost region where SRBSDV is found i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DV)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MRD) Identity Phylogenetic analysis
下载PDF
Study on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n Different Areas with Varying Epidemic Inten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升吉 赵玖华 +5 位作者 杨向黎 辛相启 吴斌 尚佑芬 张眉 袁圆圆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4年第10期1703-1706,1709,共5页
[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n different areas with varying epidemic inten-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Method] Control effects of sing... [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n different areas with varying epidemic inten-sity in Shandong Province. [Method] Control effects of single application of virus in-hibitors and composite application of virus inhibitors with seed dressing agents and pesticides on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n different areas with varying epidemic intensity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 The same treatment possessed entirely different effects in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and slightly affected areas. To be specific, single application of virus inhibitors in slightly affected areas exhibited good control effects, with a control efficiency of 76.59% and yield increment rate of 158.21%; in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single application of virus inhibitors led to low control efficiency and yield increment rate. The highest control efficiency of composite application of virus inhibitors with seed dressing agents and pesticides in severely affected areas was 71.38%, and experimental plots changed from total crop failure to have certain eco-nomic output. [Conclusion] ln different areas with varying epidemic intensity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different application modes should be adopted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hereby saving cost and improving control effi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Epidemic intensity virus inhibitors Chemical control
下载PDF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n Huang-Huai-Hai Plain
4
作者 Shengji WANG Bin WU +4 位作者 Shanshan JIANG Mei ZHANG Liping MA Tinglin SUN Hanqing CUI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9年第4期42-47,共6页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s a common epidemic disease in large areas.Its epidemic and occurrence mechanism is a complex process.In this paper,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ize rough...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s a common epidemic disease in large areas.Its epidemic and occurrence mechanism is a complex process.In this paper,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n Huang-Huai-Hai plain were elaborat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at home and abroad for many years.The epidemic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is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such as the occurrence and virus carrying rate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small brown planthopper,accumulation of virus sources on gramineous crops and weed hosts,maize variety resistance,maize sowing date,maize growth period,crop layout,tillage system,climat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The key factors causing the outbreak and epidemic of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are the planting of maize susceptible varieties,the meeting of maize seedling stage and the peak period of adult spread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rough dwarf disease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mall BROWN PLANTHOPPER OCCURRENCE and EPIDEMIC
下载PDF
玉米抗粗缩病病毒(MRDV)基因的RAPD标记及其辅助选择效果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李常保 宋建成 +3 位作者 姜丽君 杨春英 王启柏 王守义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64-568,T004,共6页
本研究以 3个高抗粗缩病的玉米自交系 (P138、齐 319、H2 1)和 3个感病玉米自交系 (478、 10 7、Mo17)以及杂交组合 P138× 4 78为材料 ,寻找与玉米粗缩病 (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对其辅助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 本研究以 3个高抗粗缩病的玉米自交系 (P138、齐 319、H2 1)和 3个感病玉米自交系 (478、 10 7、Mo17)以及杂交组合 P138× 4 78为材料 ,寻找与玉米粗缩病 (MRDV)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 ,并对其辅助选择效果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引物 S37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 S37+ 2 0 0 0 和 S86所扩增的多态性片段 S86 - 1 30 0 与 MRDV抗性基因相连锁 ,S37+ 2 0 0 0 和 S86 - 1 30 0 分别是该基因的正负 RAPD标记带。利用正标记带 S37+ 2 0 0 0 和负标记带 S86 - 1 30 0 对 F2 群体和 F3株系连续进行两个世代的选择 ,选择效果明显。正标记随世代增加抗病率上升 ,F2 、 F3、 F4 群体的抗病株率分别为 87.75 %、91.2 0 %和 94 .79% ;负标记随世代增加抗病率下降 ,F2 、 F3、 F4 群体的抗病株率分别为 87.75 %、 85 .32 %和 75 .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抗粗缩病病毒 mrdv RAPD标记 辅助选择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MRDV)及其综合防治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常保 宋建成 《玉米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75-77,共3页
玉米粗缩病(MRDV)已成为我国玉米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对玉米生产构成极大威胁。通过对玉米粗缩病(MRDV)症状特点、发病规律、寄主范围等分析以及玉米抗性鉴定研究,提出了以农业措施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防治
下载PDF
利用SSR-BSA技术筛选玉米粗缩病抗性基因分子标记 被引量:27
7
作者 陈艳萍 孟庆长 袁建华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90-594,共5页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 采用网棚集团接种法,对感病自交系苏951和抗病自交系87-1的P1、P2、F1和F2群体进行了玉米粗缩病抗病性鉴定。并用168对引物进行了亲本间SSR-PCR扩增,其中48对引物在亲本间表现多态性。然后利用这些多态性引物检测F2的抗池和感池,只有6个SSR标记在F2的抗池和感池之间表现出多态性。这6个标记为:5号染色体上的Blng1237(Bin5.05-5.06)、umc1941(Bin5.06)、phi087(Bin5.06)、umc1155(Bin5.05)和9号染色体的phi065(Bin9.03)、umc1505(Bin9.07)。进一步利用这6个SSR标记检测了465个经抗病性鉴定的F2单株的基因型,其中Blng1237和phi087明显表现为偏分离。其余4个标记用于分析表型鉴定表现为抗的181个F2单株的基因型,并对每一标记的分离数值与其相应的孟德尔理论比例(共显性1∶2∶1)相比较,进行χ2适合度检验。结果表明,umc1155、umc1505这2个标记可能与抗性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玉米粗缩病 分子标记 SSR BSA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的流行因素与预测模型 被引量:17
8
作者 苗洪芹 陈巽祯 +3 位作者 曹克强 杨彦杰 李双月 邸垫平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60-64,共5页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 通过对1977—1984年辛集试验基地调查数据的整理和对此期间3-6月份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以及月降雨量和降雨次数等29个变量与病株率的相关性和相关程度的逐步回归分析,表明:5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次数和3-4月份平均最高温度、越冬代灰飞虱的虫量、带毒率和麦田绿矮病株率为影响玉米粗缩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本文建立了以越冬代灰飞虱虫量V1、带毒率V2和5月份降雨量V18为测报因子的2个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模型:①Y=0.692+0.93V1+0.314V2+0.059V18,②Y=0.263+1.10V1+0.069V18。经用1996—1999年的试验和气象数据进行检验,准确率均达75%以上。因此,2个模型均可用于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粗缩病的预测预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流行因素 预测模型 降雨量 降雨次数 病株率 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感染玉米粗缩病毒后玉米植株的超微结构病变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李照会 郭兴启 +1 位作者 叶保华 郭延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4-266,T001-T002,共5页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 对接种后感染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玉米植株的叶片及侧根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研究结果表明 ,受侵染的玉米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量有所减少 ,细胞质丰富 ,细胞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病变。液泡膜发生明显内陷 ,随着病情的严重液泡膜内陷加剧 ,呈极度松弛状态 ,局部破裂 ;叶绿体被膜破裂 ,轻者成为一松弛的单膜结构 ,严重者被膜完全消失 ,叶绿体中的片层膜系统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淀粉粒。线粒体及细胞核形态异常 ,随着病害的加重 ,线粒体逐渐肿大 ,基粒缩小 ,膜破裂 ,类囊物流入细胞中 ,细胞膜破裂。在玉米植株的根部细胞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病毒粒体 ,这些粒体大多集中在细胞壁处形成病毒质体。感病细胞的叶绿体、线粒体、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毒 细胞病理学 电子显微镜 玉米植株 感染
下载PDF
玉米抗粗缩病接种鉴定方法研究初报 被引量:23
10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1 位作者 路银贵 田兰芝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8,103,共4页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 通过带毒灰飞虱在玉米幼苗上传毒接种玉米粗缩病毒试验表明,1头带毒灰飞虱即可传毒使玉米发病,具有较高的传毒效果,接虫3d后灰飞虱的存活率为20 0%~63 6%。网箱集团接种试验表明,每网箱(70cm×60cm×50cm)放200头(1 7头株)灰飞虱接种100~130株玉米幼苗,3d后移虫,4叶期将玉米移栽到田间,抽雄孕穗期调查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率为92 31%~100%,病情指数为70 65%~98 03%。因此,网箱集团接种结合移栽可实现规模化大批量的人工接种,为抗玉米粗缩病鉴定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接种 抗病性鉴定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猖獗流行因素及控制技术研究简报 被引量:10
11
作者 邸垫平 苗洪芹 +3 位作者 李双悦 路银贵 杨彦杰 陈巽祯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77-79,共3页
关键词 控制技术 玉米 粗缩病 流行因素 防治 种类
下载PDF
64份玉米自交系抗粗缩病的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24
12
作者 陈永坤 李新海 +4 位作者 肖木辑 李明顺 苑森行 王向东 张世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848-1854,共7页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 在玉米粗缩病重发区,对64份玉米自交系进行了2年3种环境下的抗病性鉴定。以3种环境的平均病株率为指标,筛选出高抗自交系12份、抗病系17份、中抗系18份、感病系12份和高感系5份。采用70对SSR引物在64份自交系中检测出276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多态性信息量0.57,结合系谱资料和育种实践可将供试系划为6个杂种优势亚群BSSS、PA、Lancaster、旅大红骨、四平头和PB。根据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反应,发现PB和四平头亚群的病株率较低(1.6%和4.9%),为抗玉米粗缩病育种的重要种质类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病株率 遗传变异 SSR标记
下载PDF
陕西玉米病毒病及流行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陈志杰 张淑莲 +1 位作者 张美荣 吴云峰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33-338,共6页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 株系(M DMV-B)、玉米粗缩病毒(M 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 225 份病株样品中,MDMV-B、M RDV 和 BYDV侵染分别占40% 、23% 、4.5% 。MDMV-B和MRDV 复合侵染占23.5% ...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玉米病毒病毒原主要有玉米矮花叶病毒B 株系(M DMV-B)、玉米粗缩病毒(M RDV)和大麦黄矮病毒(BYDV)。用血清鉴定 225 份病株样品中,MDMV-B、M RDV 和 BYDV侵染分别占40% 、23% 、4.5% 。MDMV-B和MRDV 复合侵染占23.5% 。在田间自然条件下,M DMV-B主要通过玉米蚜和禾谷缢管蚜以非持久性传播,MRDV 则由灰飞虱以持久传播。M DMV-B、MRDV和BYDV 的粒子大小分别为 735~755 nm ×17 nm 、70~75 nm 和23~30 nm 。随着玉米生育成熟,侵染逐渐降低,为害亦趋减轻。研究认为,玉米品种、播种期、播量、田间传毒介体数量及发生早晚和地膜覆盖等是影响玉米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矮花叶病毒 粗缩病毒 BYDV 流行因素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改良新抗源T877的抗性评价 被引量:7
14
作者 薛林 陆虎华 +3 位作者 彭长俊 孙传星 陈小晖 李波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06-810,共5页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自然接虫法初步鉴定了41份玉米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0份材料进行了3个播期的试验。筛选出3份高抗、4份抗、3份中抗材料,大部分材料(占75.6%)表现为感和高感,抗...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玉米产区的一种重要病害。本研究利用自然接虫法初步鉴定了41份玉米自交系对粗缩病的抗性,并对其中有代表性的10份材料进行了3个播期的试验。筛选出3份高抗、4份抗、3份中抗材料,大部分材料(占75.6%)表现为感和高感,抗性较好的材料属于PB亚群。高抗粗缩病自交系T877在不同年份、不同播期间抗性稳定,以此为亲本育成苏玉19等新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 自交系 抗性
下载PDF
浙江和河北发生的一种水稻、小麦、玉米矮缩病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引起的(英文) 被引量:85
15
作者 张恒木 雷娟利 +4 位作者 陈剑平 吕永平 陈声祥 薛庆中 M.J.Adams 《中国病毒学》 CSCD 2001年第3期246-251,共6页
以浙江省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河北省的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分离物为材料 ,对我国南北方两种病毒分离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病毒分离物的粒子大小形态相似 ,且在血清学上密切相关 ;二者的介体、寄主相同 ,并引起相同的症状。提纯两种病毒分... 以浙江省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河北省的玉米粗缩病的病毒分离物为材料 ,对我国南北方两种病毒分离物进行了比较研究。两种病毒分离物的粒子大小形态相似 ,且在血清学上密切相关 ;二者的介体、寄主相同 ,并引起相同的症状。提纯两种病毒分离物的基因组片段凝胶电泳显示它们相应的基因组片段之间大小极其相似。根据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 ,RBSDV的S7和S8设计引物 ,利用RT PCR技术 ,在两种病毒分离物中均可特异扩增到预期大小的片段。序列测定比较分析表明 :它们的同源性达 97.0 %~ 98.9% ,与日本RBSDV的同源性 (92 .2 %~ 95 .5 % )高于与意大利MRDV的同源性 (76 .6 %~ 88.4% )。从而认为我国南方的水稻黑条矮缩病和北方和玉米粗缩病都是同一种病毒———RBSDV引起的 ,也就是说我国北方的玉米粗缩病病原实际上是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而不是玉米粗缩病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玉米粗缩病毒 核苷酸序列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被引量:29
16
作者 王安乐 王娇娟 陈朝辉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6,共3页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 玉米粗缩病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第一代灰飞虱5月25日左右迁飞进入玉米田叮咬吸吮玉米汁液传毒感病是玉米发生粗缩病的根本原因。利用杀虫剂严格选择喷药时期(5月23~27日)杀虫防毒对防治玉米粗缩病十分有效。选择抗病品种或调节播期均不失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 发生规律 综合防治
下载PDF
玉米抗粗缩病毒SCAR分子标记的开发 被引量:16
17
作者 史利玉 李新海 +4 位作者 谢传晓 郝转芳 翁建峰 张世煌 潘光堂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763-1774,共12页
【目的】通过开发抗玉米粗缩病实用分子标记,实施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明显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方法】在对国内外152份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抗病自交系和感病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基因池,结合AFLP技术筛选多态扩增片段;在... 【目的】通过开发抗玉米粗缩病实用分子标记,实施标记辅助选择可以明显提高抗病育种效率。【方法】在对国内外152份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的基础上,利用抗病自交系和感病自交系基因组DNA构建基因池,结合AFLP技术筛选多态扩增片段;在抗池及抗病自交系与感池及感病自交系间筛选出表现一致的多态片段转化为SCAR标记;通过152份玉米自交系粗缩病抗性鉴定验证标记与玉米粗缩病的相关性。【结果】筛选到2个与玉米粗缩病抗性显著相关的SCAR标记,即SCAR69和SCAR74。【结论】开发的SCAR(SCAR69和SCAR74)标记可应用于抗玉米粗缩病毒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粗缩病毒 集团混合分析法 AFLP标记 SCAR标记
下载PDF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刘爱芝 韩松 梁九进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19-222,共4页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与不拌种差异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噻虫嗪 吡虫啉 拌种 灰飞虱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我国粮食作物病毒病发生与防控现状 被引量:9
19
作者 燕飞 孙丽英 +1 位作者 尚佑芬 陈剑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37,共5页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 近年来,我国水稻、小麦、玉米病毒病发生严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近年来水稻、小麦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上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小麦黄花叶病以及玉米粗缩病的发生现状、防控情况,以及防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简要概述,并展望下一阶段防控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条纹病毒 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小麦黄花叶病毒 玉米粗缩病
下载PDF
玉米粗缩病毒基因组第七组份的cDNA克隆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邓文生 杨希才 +2 位作者 张玉满 刘玉乐 康良仪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88-494,共7页
从采自中国河北滦城感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双链RNA。根据已知MRDV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 ,反转录、PCR扩增 ,克隆并测序分析了MRDV的第七片段 (S7)cDNA序列。结果表明 ,S7cDNA序列全长为 1 936bp ,与国外所测的MRDVS7... 从采自中国河北滦城感病的玉米材料中提取玉米粗缩病毒 (MRDV)的双链RNA。根据已知MRDV的部分序列设计引物 ,反转录、PCR扩增 ,克隆并测序分析了MRDV的第七片段 (S7)cDNA序列。结果表明 ,S7cDNA序列全长为 1 936bp ,与国外所测的MRDVS7的序列长度相等 ,而且S7包含的两个阅读框 (ORF1和ORF2 )位置无变化。它们的核苷酸和最大开放阅读框 (ORF1 )同源性分别为 87 7%和 91 6% ,然而 ,MRDVS7的片段与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BSDV)S8片段的核苷酸和最大开放阅读框 (ORF1 )有更高的同源性 ,分别为 95 5%和93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粗缩病毒 S7 基因克隆 序列同源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