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1 位作者 王铁固 马娟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9,共4页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 以PH6WC/7873(组合I)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玉米穗长和穗粗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两个组合穗长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的穗粗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Ⅱ的穗粗符合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组合I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7.5%、51.1%和61.9%。组合Ⅱ穗长的多基因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66%和56%。组合I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63%和67%。组合Ⅱ穗粗3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5%、2.1%和47.4%,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9.9%、45.1%和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穗长 穗粗 主基因-多基因
下载PDF
玉米雄穗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吴建宇 陈彦惠 +4 位作者 席章营 夏宗良 吴连成 常胜合 胡树军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7-108,113,共3页
以478×CMI312和丹340 ×CML322等两个组合的 6个世代(P_1,P_2, F_1,F_2, B_1, B_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新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的遗传.... 以478×CMI312和丹340 ×CML322等两个组合的 6个世代(P_1,P_2, F_1,F_2, B_1, B_2)为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重新研究了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的遗传.结果表明,玉米雄穗分枝数和雄穗长度在2个不同的组合中都表现为一对主基因加多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等两种遗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雄穗性状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
下载PDF
玉米行粒数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怀胜 陈士林 王铁固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0-33,40,共5页
为了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以PH6WC/7873(组合Ⅰ)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玉米行粒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组合Ⅰ的行粒数... 为了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以PH6WC/7873(组合Ⅰ)和MX002/MS001(组合Ⅱ)的6个世代(P1、P2、F1、B1、B2、F2)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研究了玉米行粒数的主基因+多基因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组合Ⅰ的行粒数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C-0模型)。组合Ⅱ的行粒数符合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模型(E-3模型)。组合Ⅰ3个分离世代的行粒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5.13%、74.51%、82.59%。组合Ⅱ3个分离世代的行粒数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73.50%、73.20%、72.40%;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40%、8.90%、9.10%。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应采用轮回选择和聚合回交的方法积累微效基因,对玉米行粒数进行遗传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行粒数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下载PDF
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Ⅰ.遗传组成和主基因基因型鉴别 被引量:78
4
作者 莫惠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6,共6页
质量-数量性状是指具有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它在作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中均有存在。这种性状可能同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但迄今尚缺乏相应的遗传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主基因为一个位点时质量-数量性状的世代遗传组成。结果表明,... 质量-数量性状是指具有主基因效应的数量性状,它在作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中均有存在。这种性状可能同时受主基因和多基因控制,但迄今尚缺乏相应的遗传分析方法。本文分析了主基因为一个位点时质量-数量性状的世代遗传组成。结果表明,如果能够区别分离世代中的各种主基因基因型,就能对这种性状是否存在主基因和/或多基因效应作出有效的测验;而主基因基因型(如果存在的话),则可通过其后裔株系的平均数和方差的分类或聚类进行鉴别。因此,质量-数量性状的遗传也可以应用生统遗传学方法作出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基因 遗传组成 作物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种皮颜色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志文 毛玮 +1 位作者 周芳彬 傅廷栋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4-87,共4页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结合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与黑籽油菜99Yu42和恢5148-2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F1,P2,B1,B2和F2)群体的种子种皮颜色进行联合分析。经典遗传学表明,种皮颜色受部分显性核基因控制... 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并结合经典遗传学方法对甘蓝型黄籽油菜No.2127-17与黑籽油菜99Yu42和恢5148-2杂交组合的6个世代(P1,F1,P2,B1,B2和F2)群体的种子种皮颜色进行联合分析。经典遗传学表明,种皮颜色受部分显性核基因控制,并具有母体遗传特点。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1)控制,主基因对种皮颜色的表现起主要作用。其中,组合No.2127-17/99Yu42中主基因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分别为7.58和2.48,而多基因则分别为1.91和1.33。在B1,B2和F2群体中种皮颜色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35.34%,63.27%和60.76%,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2.80%,7.12%和13.29%。环境对其遗传表现影响较大,方差占总方差的29.95%,-61.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黄籽油菜 种皮颜色 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
下载PDF
利用F_(2:3)家系分析粳稻矮生性遗传 被引量:1
6
作者 程海涛 杨宏楠 +7 位作者 王建强 吕文彦 曹萍 高燕 王玉 呼楠 常海龙 冯章丽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4-68,共5页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 为明确粳稻不同株高突变体的遗传机制,以株高有明显差异的两份材料及其F1、F2:3为试材,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了株高及相关性状的遗传性质。结果表明:株高仅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各节间长度则表现为受主基因+多基因联合控制。其中倒1、倒2和倒4节间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控制,倒3节间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降低株高的效应以主基因显×显上位性效应最大,主基因加性效应和多基因效应使倒1、倒2节间长度缩短,所有的主基因效应都使倒4节间缩短。倒3节间仅有显著的多基因效应,其效应值较小。株高及各节间的主基因遗传率均大于90%,表明水稻株高的遗传以主基因为主。根据系统来源,分析其中的一对主基因是sd-1,另一对则是未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株高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F2家系
下载PDF
利用不一致同胞数据作定量性状的关联检验(英文)
7
作者 张洪 赵林城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34-248,共15页
为检验定量位点和单个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之间的关联性, Schork等[2000]提出了一个odds ratio检验,这个检验是基于抽取不相干“病例”和“对照”个体.但是该检验会因人群混合或分层的影响而失效.受Risch.Zhang[1995]和Schork等[2000]的... 为检验定量位点和单个标记位点的等位基因之间的关联性, Schork等[2000]提出了一个odds ratio检验,这个检验是基于抽取不相干“病例”和“对照”个体.但是该检验会因人群混合或分层的影响而失效.受Risch.Zhang[1995]和Schork等[2000]的启发,我们考虑采用非一致同胞数据,并提出一个简单的检验方法.由于该检验是基于家庭的,对人群混合或分层不敏感.该检验很容易推广到多个标记位点的情形,并可以利用所有的含有至少一个“病例”个体和一个“对照”个体的同胞数据.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检验的统计性质,特别研究了高分位点和低分位点(用来定义非一致同胞)的选取对检验功效的影响,讨论的结果对实际应用具有指导作用.进一步的随机模拟表明,利用多个标记位点数据能够明显地提高功效.此外,通过随机模拟比较了文中提出的检验和Allison等[1999]的检验的功效.结果显示,如果适当地选取两个分位点,我们的检验更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联检验 定量性状 非一致同胞 背景基因
下载PDF
高原蚕区家蚕茧层率遗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任晓晓 罗朝斌 +2 位作者 孙运朋 杨万军 吴康云 《农学学报》 2020年第6期75-80,共6页
旨在验证并丰富家蚕茧层率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培育高茧层率的家蚕纯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丝量品种‘菁松’‘、皓月’和中丝量品种‘芙蓉’‘、湘晖’为亲本,构建5世代遗传群体,运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茧层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旨在验证并丰富家蚕茧层率性状的遗传规律,为培育高茧层率的家蚕纯种提供理论依据。以高丝量品种‘菁松’‘、皓月’和中丝量品种‘芙蓉’‘、湘晖’为亲本,构建5世代遗传群体,运用多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分析茧层率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家蚕茧质性状具有明显的性别效应,雄性茧层率大于雌性;亲本的茧层率性状与茧层量呈显著正相关;F1代的茧层率介于两亲本之间,反交组合茧层率高于正交组合;回交群体的频数呈双峰或偏态的单峰分布;茧层率的杂种优势率在-3.82%~5.63%之间,几乎没有杂种优势。研究得出结论为茧层率高值对低值为显性,呈偏母本遗传,遗传体系中存在主基因,可能存在于性染色体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蚕 茧层率 遗传分析 性别效应 显性遗传 主基因
下载PDF
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孟媛 房桂萍 +1 位作者 成玉富 徐强 《蔬菜》 2022年第8期10-18,共9页
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_(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P_(1)、P_(2)、F_(1)、F_(2)、B_(1)、B_(2)6... 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_(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P_(1)、P_(2)、F_(1)、F_(2)、B_(1)、B_(2)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_(1)和F_(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_(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遗传 产量 主基因 多基因
下载PDF
高粱株型性状数量遗传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延玲 白晓倩 +4 位作者 于澎湃 高建明 裴忠有 罗峰 孙守钧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3-149,共7页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 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对高粱育种的理论、方法和策略至关重要。通过对高粱株型性状的遗传规律和基因的作用方式进行分析,旨在为田间选择稳定遗传的优良株型性状提供理论基础。以粒用高粱引-20和忻梁52杂交所构建的F2遗传群体为试验材料,利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高粱叶夹角、株高、穗长、平均茎节长度、叶长及叶宽6个株型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高粱叶夹角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70.15%;株高遗传符合B_2模型,即加性-显性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4.26%;穗长遗传符合B_6模型,即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58.67%;平均茎节长度遗传符合A_1模型,即加性-显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8.69%;叶长遗传符合B_1模型,即加性-显性-上位性的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47.92%;叶宽遗传符合B_6模型,即等显性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61.60%。叶夹角和株高是构成高粱株型的主要性状,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力,在早期时进行选择,容易获得具有理想株型的育种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粱 株型性状 主-多基因遗传分析 主基因遗传率
下载PDF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小麦相关性状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1
作者 王爱丽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7期27-29,共3页
介绍了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在小麦抗病、品质及产量相关性状研究方面的应用状况,以期为小麦育种提供有益信息,促进该理论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小麦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