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的生成逻辑与优化路径——来自黔地的案例 被引量:1
1
作者 詹国辉 李震戟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6-233,共8页
基于政治、文化与技术的三维视角,建构乡村治理偏差的分析框架,通过黔地N镇案例阐释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结果表明: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实践样态,会引致治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相互脱节、信任危机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偏差、治理手... 基于政治、文化与技术的三维视角,建构乡村治理偏差的分析框架,通过黔地N镇案例阐释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结果表明: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实践样态,会引致治理实效与预期目标的相互脱节、信任危机与地方政府公信力的偏差、治理手段僵化与秩序稳定的张力矛盾等多维负效应。乡村移风易俗治理偏差现象在政治上主要由多重压力与利益的驱动导致,在文化上主要由传统文化认同缺失与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导致,在技术上主要由治理手段的单一与数字化应用的反向掣肘导致。基于此,从政治、文化以及技术三维度出发,构建有效治理路径体系,以期消解乡村移风易俗中治理偏差现象,旨在促成乡村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移风易俗 治理偏差 治理有效 乡村治理现代化
下载PDF
移风易俗中的政府角色:基于“复线历史”叙述框架的思考
2
作者 郑聪杰 王景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28-33,共6页
移风易俗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常因无法回避的复杂性而引发学界关于政府风俗角色的激烈争论。在当前的争辩中,坚持“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两派学者虽表现出针锋相对的言语立场,但在表述方式上都属于“狭义建构的严谨”。现有... 移风易俗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常因无法回避的复杂性而引发学界关于政府风俗角色的激烈争论。在当前的争辩中,坚持“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两派学者虽表现出针锋相对的言语立场,但在表述方式上都属于“狭义建构的严谨”。现有的表达虽然对嘈声交杂的现实生活予以普遍性概括,但也隐匿了大量与自身观点不相适应的历史现实。为挖掘政府风俗角色更加真实的历史限度与演变逻辑,拟采用“复线历史”的叙述结构,结合传统中国社会政治结构和“风俗”概念均含有的双层性特点,从自上而下的“国家视角”和区域差异的“乡土视角”两条历史脉络出发,对移风易俗的历史进行更为完整的爬梳。结果表明,在“复线历史”叙述中,政府风俗角色的争辩只存在于“乡土视角”;在“国家视角”中,“国家主位”始终是内涵深厚的政治传统;即便是在“乡土视角”中,“国家本位”和“社会本位”也并非博弈关系,而是有着不同适用范围的共存关系。这反映了风俗治理作为政治精英创造出的“大传统”所具有的趋近于单向度文化调适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 风俗治理 移风易俗 政府角色
下载PDF
非遗语境下茶文化对外传播的方法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3
3
作者 张帅 毕程 《中国茶叶》 2024年第2期74-82,共9页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着特定文化语境缺失与被误读等问题。文章在充分认识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近年来,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取得了明显进展,但也面临着特定文化语境缺失与被误读等问题。文章在充分认识我国茶文化对外传播现状的基础上,强调了在“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契机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媒介传播茶文化的优势与意义,并从构建茶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创建茶文化传播资源集群、搭建茶文化传播交流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路径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非遗传承 对外传播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
下载PDF
社团组织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民国时期云南风俗改良会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盛美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7-130,共4页
民国时期,社团组织作为近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民意代表的云南风俗改良会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倡导改造摒弃不良风俗,为新风尚的发展创造条件;从不同角度劝导改革不良风尚,倡导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风尚... 民国时期,社团组织作为近代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民意代表的云南风俗改良会在移风易俗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倡导改造摒弃不良风俗,为新风尚的发展创造条件;从不同角度劝导改革不良风尚,倡导符合时代发展的新风尚;集各方力量,极力促进近代新型社会风尚发展;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影响政府决策和政策制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化 移风易俗 新风尚 协同
下载PDF
传统文化的现代性变迁——对胶东渔村面塑祭祀习俗的考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宋宁而 甘晓冬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65-71,共7页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 中国作为一个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取舍"问题显得尤为突出。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胶东渔村祭祀面塑习俗的形式、内涵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演变,其现代性变迁呈现出习俗分工的明确化,参与群体角色的多元化,受众范围的扩大化以及意识形态的去神秘化等特点;面塑祭祀习俗形式的改变始终未偏离"祭祀"这一核心,但在祭祀仪式被保留的同时,内涵已与过去产生重大差异。面塑祭祀习俗发生现代性变迁的原因在于家庭结构的变化、生产方式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以及文化认同。面塑祭祀的传统并非胶东地区历史上静止不动的存在,而是胶东地区人们集体记忆加工、传承的建构产物;面塑祭祀传统存续至今并获重构的事实本身说明胶东地域社会对这一重构的需要;面塑祭祀不仅是胶东地区过去与现在的连接媒介,同时还是应对未来各种可能的手段。"现代"的胶东面塑祭祀习俗因为有相应的"传统"习俗而呈现出自身现代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塑祭祀习俗 胶东渔村 传统文化 现代性变迁
下载PDF
独竹漂活动由民俗走向竞技的历程、成因及启示 被引量:7
6
作者 吴凡 《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7年第4期66-70,共5页
采用实地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以贵州赤水苗族独竹漂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独竹漂活动由民俗走向竞技的历程、文化形态变迁及成因,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科学化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思考。民族传统体育要实现由民俗走向竞技,自身... 采用实地调查、实地访谈等方法,以贵州赤水苗族独竹漂活动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独竹漂活动由民俗走向竞技的历程、文化形态变迁及成因,为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科学化发展提供相应的理论思考。民族传统体育要实现由民俗走向竞技,自身需具备一定的文化特色条件,还需要民间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由民俗走向竞技有利于获得更好的发展,但也需认识到,这并不是它唯一的发展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竞技体育 独竹漂活动 水上竞赛项目 文化变迁 民间习俗
下载PDF
新中国的乡村传播实践——基于“十七年”农村题材电影的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李焕征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96-105,共10页
对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在乡村传播,并以"移风易俗""忆苦思甜"的方式进行社会动员,重塑乡村生活的艰辛历程等系列问题,以"十七年"间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为对象,对选题、... 对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中国家意识形态如何在乡村传播,并以"移风易俗""忆苦思甜"的方式进行社会动员,重塑乡村生活的艰辛历程等系列问题,以"十七年"间拍摄和放映的电影为对象,对选题、人物形象、情节表达等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研究认为,在新中国"十七年"间,电影《儿女亲事》等抨击旧婚姻制度,歌颂自由恋爱的婚姻和宣传新婚姻法,《槐树庄》等电影则呈现了土地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乡土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电影《神鬼不灵》等是破除迷信、宣传科学的电影,这些电影对旧民俗、旧的社会关系的摧毁,使民众开始重新认识社会的习俗和习惯,一种新的社会关系和规范就在"移风易俗"的电影中逐渐出现和建立了;电影《暴风骤雨》《白毛女》等成功刻画了旧制度中人民遭遇的苦难,表明革命是不能在传统的旧风俗土壤中自动生成的,反映的进步思想是社会是前进和发展的,必须与反动阶级和落后势力进行斗争,通过"忆苦思甜"来建构新政权的合法性;中国共产党的各级组织在"十七年"所力推的这项农村题材电影文化政治传播既是国家对内传播实践的创举,又柔性地将乡村政治引导到新的社会形态中,成功地实现乡村治理的社会主义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 农村题材电影 移风易俗 忆苦思甜 乡村传播
下载PDF
从宗族到家庭:土家族村落信仰空间与权力走向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兆均 何志强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CSSCI 2020年第5期77-84,共8页
民族地区是传统民间信仰文化的主要聚散地,随着时代及社会生境变迁,其信仰内涵、功能、仪式过程以及人群互动等都在发生显性或隐性变化。基于渝湘鄂界邻区域土家族村落民间信仰民俗现状梳理,发现其在内部物理空间和记忆空间博弈下显性... 民族地区是传统民间信仰文化的主要聚散地,随着时代及社会生境变迁,其信仰内涵、功能、仪式过程以及人群互动等都在发生显性或隐性变化。基于渝湘鄂界邻区域土家族村落民间信仰民俗现状梳理,发现其在内部物理空间和记忆空间博弈下显性强弱关系变化,以及外显表征为乡村关系网络重构和乡村权力结构调整,内涵逻辑实为乡村社会权力结构中宗族权力的式微和家庭权力的增长下宗族时代向家庭时代更迭的社会现实。基于民族传统文化视野下的乡村社会权力结构演化探讨,有利于新时代背景下民族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及现实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家族村落 传统信仰民俗 空间变迁 宗族与家庭 权力结构
下载PDF
新乡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2
9
作者 王卫波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7期70-73,共4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新乡传统民俗文化正经历着变化和重构。具体表现在:内涵与功能的衰减转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转型,一些旧有民俗资源的式微衰落,传统民俗事象的更新演进。把握新乡当地民俗的变迁规律并加以理论的阐发,不仅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新乡传统民俗文化正经历着变化和重构。具体表现在:内涵与功能的衰减转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转型,一些旧有民俗资源的式微衰落,传统民俗事象的更新演进。把握新乡当地民俗的变迁规律并加以理论的阐发,不仅是地方民俗学科发展的任务,也是当地社会顺利实现平稳过渡和转型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 传统民俗文化 变迁
下载PDF
代孕:在法理与伦理之间——兼及公序良俗原则的社会变迁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斌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2期113-117,124,共6页
代孕行为自诞生以来,就引发了法理与伦理领域的广泛争论。只有对代孕的涵义进行准确界定,从法理、伦理以及比较的视角对这种行为进行详细梳理,进而把代孕行为放在公序良俗与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来考量,才能正确对待代孕行为。目前,我... 代孕行为自诞生以来,就引发了法理与伦理领域的广泛争论。只有对代孕的涵义进行准确界定,从法理、伦理以及比较的视角对这种行为进行详细梳理,进而把代孕行为放在公序良俗与社会变迁的时代背景下来考量,才能正确对待代孕行为。目前,我国对代孕行为应当由禁改限并加以规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孕 法理 伦理 公序良俗 社会变迁
下载PDF
彝族“三道红”传统婚俗及其变迁——以石屏县牛街镇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银兵 白翠兰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18-23,共6页
彝族"三道红"婚俗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但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迷失与偏离。之后,"三道红"传统婚俗完成了"回归"并得到重构,这是支撑彝族社会运行的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的作用。... 彝族"三道红"婚俗具有极其浓厚的民族特色,但在外来文化冲击下,出现迷失与偏离。之后,"三道红"传统婚俗完成了"回归"并得到重构,这是支撑彝族社会运行的整套伦理道德体系和由此产生的民族认同感的作用。这套伦理道德体系在现代社会被赋予了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新意义,从而保持了其原有的生命力。"三道红"传统婚俗变迁历程的背后,是"三道红"文化自觉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婚俗 彝族“三道红” 变迁
下载PDF
新乡传统民俗文化的变迁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卫波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3年第2期47-49,共3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新乡传统民俗文化正经历着变化和重构。具体表现在:内涵与功能的衰减转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转型,一些旧有民俗资源的式微衰落,传统民俗事象的更新演进。把握新乡当地民俗的变迁规律并加以理论的阐发,不仅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新乡传统民俗文化正经历着变化和重构。具体表现在:内涵与功能的衰减转化,内容与形式的创新转型,一些旧有民俗资源的式微衰落,传统民俗事象的更新演进。把握新乡当地民俗的变迁规律并加以理论的阐发,不仅是地方民俗学科发展的任务,也是当地社会顺利实现平稳过渡和转型的实践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乡 传统民俗文化 变迁
下载PDF
澳门散文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姜建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96-100,共5页
澳门散文可概括为一是以林中英为代表的女性作家的作品并有着女性气质突出的共同风格。这种风格有其不容忽视的价值,也有明显的局限。二是穆欣欣和凌钝的作品,以其传统笔法和对传统的消解显示了其鲜明个性和创作潜质。
关键词 文学评论 澳门 散文 女性气质 艺术风格 穆欣欣 凌钝 价值 局限性
下载PDF
主角与配角:客家传统礼俗中的吹打乐班与铜管乐队 被引量:1
14
作者 肖艳平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3-20,共8页
随着全球化影响,我国民间传统礼俗中已经出现了兼有传统吹打乐班与西洋铜管乐队的现象。历史悠久的传统是否在当下全球化进程中被打破,传统乐班的地位是否渐被取代,传统礼俗文化是否会由此改变?在对客家地区三个兼有中西乐班的礼俗案例... 随着全球化影响,我国民间传统礼俗中已经出现了兼有传统吹打乐班与西洋铜管乐队的现象。历史悠久的传统是否在当下全球化进程中被打破,传统乐班的地位是否渐被取代,传统礼俗文化是否会由此改变?在对客家地区三个兼有中西乐班的礼俗案例进行多角度分析中发现,传统吹打乐班依然是礼俗的主角,铜管乐队仅作为仪式配角。铜管乐队的加入没有改变传统乐班的主体地位,却进一步强化了传统礼俗仪节,为传统礼俗锦上添花。作为礼俗中新兴元素——铜管乐队的加入体现的是中国文化所具有强大的包容与吸纳能力,这也是中华文化得以历久弥新的奥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家礼俗 吹打班 铜管乐队 文化变迁
下载PDF
利用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
15
作者 杨旭东 《河池学院学报》 2021年第6期20-28,共9页
移风易俗作为国家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手段,长期以来主要通过行政力量,用新的文化形式和风尚代替陈规陋俗,这样的推进路径存在着民意基础薄弱、手段过于生硬等明显不足。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确定传统文化的基本范畴和... 移风易俗作为国家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手段,长期以来主要通过行政力量,用新的文化形式和风尚代替陈规陋俗,这样的推进路径存在着民意基础薄弱、手段过于生硬等明显不足。农村地区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确定传统文化的基本范畴和类型是利用其推动移风易俗的前提。在学理意义上,移风易俗与传统文化之间也有着清晰的内在逻辑关系。过去的移风易俗实践虽然也重视传统文化资源,但存在着资源不足、挖掘不够、滥用误用、主体对象错位等问题。要避免此类问题,未来的实践中可以积极探索移风易俗新路径,提炼传统文化精髓,选择好移易的时机,把握适用范围,守住优秀传统文化核心要义,依靠农村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播与浸染,因俗而治,实现民众内在变化,主动地推动移风易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风易俗 农村 传统文化 路径
下载PDF
从孟定傣族看民族传统文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若青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1期62-65,共4页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孟定傣族有着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用和影响着本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孟定傣族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 孟定傣族 传统文化 民族文化 傣族
全文增补中
传统关联现实——从老边饺子馆的变迁说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孙辉 《沈阳大学学报》 CAS 2007年第6期71-73,82,共4页
通过叙述老边饺子馆的变迁,让人们了解传统文化在推动企业发展方面的价值。指出应认识传统,重构传统,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借鉴方法。
关键词 沈阳老边饺子馆 中华老字号 文化变迁 传统 民俗
下载PDF
浅谈中韩春节传统习俗及其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董健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6-19,共4页
中韩两国对传统节日春节非常重视,本文从祭祀与拜年、饮食及服饰、风俗活动、传统习俗之变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韩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探讨了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之必然趋势。通过考察两国春节传统习俗,展现两国... 中韩两国对传统节日春节非常重视,本文从祭祀与拜年、饮食及服饰、风俗活动、传统习俗之变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中韩春节的传统习俗,并且探讨了这些传统习俗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迁而变化之必然趋势。通过考察两国春节传统习俗,展现两国人民过去与现在的生活面貌,比较两国春节习俗之差异,同时唤起人们对传统习俗、民族文化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韩春节 传统习俗 习俗变化
下载PDF
移风易俗治理中的“自由”话语冲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聪杰 王景玉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66-71,共6页
移风易俗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为探寻学界关于“政府在移风易俗治理中应承担何种角色”之争论产生的缘由,有必要对风俗治理主体的历时性变化进行梳理。借助历时性图景的展现可以看出,风俗变革在... 移风易俗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范畴。为探寻学界关于“政府在移风易俗治理中应承担何种角色”之争论产生的缘由,有必要对风俗治理主体的历时性变化进行梳理。借助历时性图景的展现可以看出,风俗变革在历史空间中具有因应于特定情境的结构性维度,其背后往往隐含着不同时代为应对自身困境所进行的深层体制性调整。为挖掘时下政府风俗角色争辩体制根源的具体内容,拟以浙南J县的两个移风易俗案例为切口,对治理主体和治理客体“自由”语汇中内涵侧重和价值诉求进行剖析后发现,两者视阈中的“自由”话语不仅内含对公私领域界限的认知差异,且包含有对自由和法治关系的不同理解,而这种现象背后折射出的是国家面向社会输出的“依法治国”政策导向与面向自身输出的“全能主义”行为导向之间以及全能主义政府向有限权力政府过渡阶段政治制度变迁与社会思想转变之间存在的明显罅隙。若要减缓乃至消弭移风易俗治理中不同自由话语内部的冲突,其关键就在于缩短两组关系间的距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风易俗 自由 话语冲突 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
下载PDF
云南“黄佤”婚恋习俗的传统与变迁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家瑜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7-61,共5页
黄佤婚恋习俗十分独特,不同的人一生中将举办次数不同的婚礼。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佤婚恋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交往的扩大发生了变迁。恋爱形式和通婚圈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婚礼仪式从繁琐向简单发展,通过对黄佤婚恋习俗变迁的分析... 黄佤婚恋习俗十分独特,不同的人一生中将举办次数不同的婚礼。20世纪80年代以后,黄佤婚恋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交往的扩大发生了变迁。恋爱形式和通婚圈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婚礼仪式从繁琐向简单发展,通过对黄佤婚恋习俗变迁的分析发现其婚礼仪式的变化只停留在表面,婚恋习俗中的核心内涵仍然世代相传,婚俗呈现出传统与现代交织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佤” 婚恋习俗 传统 变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