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8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Development of Qinba Mountainous Area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1
作者 Siyu YOU Zhimin FAN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 2018年第5期85-88,共4页
Tak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ba Mountainous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land relationsh... Tak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explored the dynamic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Qinba Mountainous Are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n-land relationship. It found the regular understanding of ecological changes in Qinba Mountains. It i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and exploration 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and aims to provide a historica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Qinba Mounta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land relationship Qinba Mountainous Are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下载PDF
关中盆地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与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研究
2
作者 张俊辉 周雄辉 +9 位作者 辛怡华 王颢 吴博闻 刘鑫 关运玖 张健 王亚欣 张翀 刘滨 康秀丽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9-1079,共11页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 本研究通过对关中盆地西部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人类活动的灰坑、文化层、房址、陶窑和陶器等遗迹、遗物做了详细的梳理分析,理解区域古人类活动的特征,系统地开展水沟文化层剖面环境磁学和AMS14C年代学研究,恢复该区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和古人类活动历史,结果表明:水沟新石器时期古人类活动时间为全新世中期5 530~4 300 a B.P.的气候适宜期,其文化发展处在寒冷干燥向温暖湿润转换的过渡阶段。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提取影响水沟遗迹分布的海拔、坡度、坡向和距水源距离因子,构建指数模型,分析新石器时期水沟遗址古人类活动的自然地理环境适宜性分布规律,主要集中在海拔900~960 m,坡度小于6°,坡向朝南,距水源距离小于200 m的自然环境条件优越的区域,并进一步探讨了古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的过程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中盆地西部 新石器时期 水沟遗址 环境适宜性 人地关系
下载PDF
无人经济趋势下的未来城市空间创新与规划应对
3
作者 许闻博 王兴平 王乙喆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5,共7页
聚焦无人化趋势下的城市新型人地关系,结合无人化趋势带来的业态创新和就业模式变化,推演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场景及其对规划技术提出的新挑战,由此得出如下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设想:在无人化趋势下,以人定地的空间规模预测方... 聚焦无人化趋势下的城市新型人地关系,结合无人化趋势带来的业态创新和就业模式变化,推演未来可能出现的无人化场景及其对规划技术提出的新挑战,由此得出如下新趋势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应对设想:在无人化趋势下,以人定地的空间规模预测方式的适用性会降低,需要在系统考虑机器换人对各类用地影响的基础上确定城镇空间发展规模;无人化生产和劳动力替代将在一定程度上重构现有的产城空间格局,未来需要加强对无人化产业空间的学术研究和规划技术研究;未来城市会出现大量“人—机”共存交互的空间场景并产生相应的治理难题,急需从时空行为活动导控方面探索提升建成空间利用效率的规划新理论和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经济 未来城市 人地关系 空间创新 规划策略
下载PDF
乡村秩序的空间基础:一个人地关系的分析框架
4
作者 杜鹏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7-117,共11页
村落空间不仅是村庄社会关系运作的背景,而且定义了乡村秩序再生产的底层架构。人地关系是村落空间的基础,且在农民土地利用实践中推动村落空间的功能分化,并逐渐形成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化与融合、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化与互通... 村落空间不仅是村庄社会关系运作的背景,而且定义了乡村秩序再生产的底层架构。人地关系是村落空间的基础,且在农民土地利用实践中推动村落空间的功能分化,并逐渐形成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化与融合、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分化与互通。村落空间兼有自然底色与社会面向,集体土地制度调控维系了村落空间结构的有机整合。城市化进程推动村落空间转型,生产空间与生活空间的分离、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的断裂可能导致村落空间的秩序紊乱。为此,须将人地关系纳入集体土地制度调控,在农民流动的社会场景中建构富有包容性和适应性的村落空间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落空间 乡村秩序 人地关系 城市化 集体制度
下载PDF
“自然-人文”融合视角下的西南山区小流域划分与整合
5
作者 李政旸 王玉宽 +1 位作者 逯亚峰 邓婷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825-1836,共12页
【目的】采用“自然-人文”融合的视角,结合人文要素界定小流域划分阈值,强化小流域划分研究的人文特征,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山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区划方案支持。【方法】根据小流域自然水文过程和人文属性因素,... 【目的】采用“自然-人文”融合的视角,结合人文要素界定小流域划分阈值,强化小流域划分研究的人文特征,为以小流域为基本单元的山区开展国土空间开发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区划方案支持。【方法】根据小流域自然水文过程和人文属性因素,利用流域面积法结合均值变点法及边界重叠度概念,以我国西南山区为例,对研究区内6个流域试验区进行小流域划分阈值测算,在得到最佳阈值的基础上,对西南山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划分,并整合划分结果,分析、整合结果的数量与空间特征,提出一种山区小流域划分的融合方法。【结果】①西南山区小流域划分的最佳阈值为30.00 km^(2);②西南山区小流域数量为16075个,面积范围为25.07~431.82 km^(2);③从面积来看,小于50.00 km^(2)的小流域为8702个,占比54.13%,介于50.00~100.00 km^(2)的小流域为5358个,占比33.33%,大于100.00 km^(2)的小流域为2015个,占比12.53%,基本符合当前水利部要求。【结论】通过西南山区实测验证,本研究提出的山区小流域划分与整合方法在结果上能体现小流域的自然与人文属性特征,较好符合当前山区组织单元管理的需要,可为山区小流域区划提供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划分阈值 西南山区 山区区划 人地关系
下载PDF
区域内生态脆弱性分析
6
作者 李佳 赵光影 +1 位作者 闫梦云 张璐璐 《安徽农学通报》 2024年第15期78-81,共4页
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对现有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模拟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及研究内容等进行归... 生态脆弱性是生态系统在特定时空尺度相对于外界干扰所具有的敏感反应和自我恢复能力,是生态系统的固有属性。对现有生态脆弱性的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包括模型模拟法、综合指数评价法、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及研究内容等进行归纳总结,为厘清典型区域内生态脆弱性动态演变的研究现状、研究趋势提供参考。在当前生态脆弱性的研究中,暂存在理论基础、评价指标和研究方法待进一步完善,研究区域有待进一步扩展等情况。加强对生态脆弱性研究的探讨,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和内容,提高研究质量和水平,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脆弱性 人地关系 生态脆弱区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水环境影响下明代福建梅花所城海防聚落空间营建
7
作者 付嫣然 林志森 +1 位作者 李玲秀 沈杨帆 《风景园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3-139,共7页
【目的】明代海防聚落多沿海分布,空间营建既要满足军事防御功能,也要满足御洪、防潮、排涝、取水的需求。研究明代海防聚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乡土地域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水环境影响下地域性聚落的保护。【方法】以明代福建梅花所... 【目的】明代海防聚落多沿海分布,空间营建既要满足军事防御功能,也要满足御洪、防潮、排涝、取水的需求。研究明代海防聚落的选址与空间布局,有助于乡土地域文化价值的发掘和水环境影响下地域性聚落的保护。【方法】以明代福建梅花所城为例,运用ArcGIS软件和DepthMapX空间句法软件进行量化分析,从人地关系出发,探究在水环境影响下海防聚落的空间营建特征。【结果】发现梅花所城因形就势,居高而建,跨海避河;利用山势、街巷、建筑排涝;筑城设壕,砌筑石屋、石墙,层层防御;合理布设水井,保障梅花所城用水安全。【结论】明代海防聚落基于水环境进行选址与空间布局,建成符合当地防御和发展需求的聚落空间,营建策略兼具御洪、防潮、排涝以及御敌功能,可为海防聚落等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为现代韧性城市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城市 文化景观 传统聚落 人地关系 洪涝 选址 空间特征
下载PDF
旅游者具身体验对遗产责任行为的影响——基于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的案例研究
8
作者 李永乐 张又玲 王凯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59-73,123,124,共17页
探索旅游者具身体验与遗产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划分具身体验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旅游者具... 探索旅游者具身体验与遗产责任行为之间的关系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桥西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对旅游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划分具身体验维度,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旅游者具身体验-地方感-遗产责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第一,旅游者具身体验可划分为具身感官体验、具身运动体验、具身情感体验和具身情境体验4个维度。第二,除具身运动体验外,旅游者具身体验的其他3个维度均与遗产责任行为显著正相关。第三,除具身运动体验外,旅游者具身体验的其他3个维度均与地方感显著正相关。第四,旅游者地方感正向影响遗产责任行为,且在具身感官体验、具身情感体验、具身情境体验与遗产责任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在具身运动体验与遗产责任行为之间未起到中介作用。全方位提升旅游者具身体验,应多层次培育旅游者地方感,激发旅游者遗产责任行为,促进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身体验 遗产保护 遗产旅游 负责任行为 人地关系 历史文化街区 大运河
下载PDF
论乡村教师职业角色的脱域区隔与空间重构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振中 曾俊豪 张成林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41-48,共8页
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涵盖空间性和教育性,对应教师职业角色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体现及自我与他者的期望,需要从乡村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出发来审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才能对其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因而具有了... 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涵盖空间性和教育性,对应教师职业角色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体现及自我与他者的期望,需要从乡村的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和文化空间出发来审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才能对其形成较为完整的认识。乡村教师职业角色因而具有了乡土生成的特性、专业性与公共性的双重属性、人己联通对自身价值澄明的秉性。当前,城乡社会发展的二元化分、社会局内外主体的利益博弈、多元价值的冲突等使得乡村教师对其职业角色的认同陷入现代性的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角色人本空心化、职业角色边界泛化、职业价值迷失。突破这些困境,需要从合乎乡土规律的人地互动出发,在递进实现人地厘合、人际协和、人己澄明的基础之上,实现乡村教师职业角色的重新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师 职业角色 人地互动 人地厘合 人际协和 人己澄明
下载PDF
中国乡村聚落时空分异及人地类型划分
10
作者 陶文倩 谢保鹏 +1 位作者 陈英 陈虹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6期32-36,共5页
农村人口和土地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乡村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分异反映特定时期的农村人地关系。综合运用热点分析、数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基于人口资源、空间占用、经济依赖和权利捆绑四个层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 农村人口和土地是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乡村聚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时空分异反映特定时期的农村人地关系。综合运用热点分析、数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基于人口资源、空间占用、经济依赖和权利捆绑四个层面构建人地关系综合表达模型,探讨2005-2020年我国省域单元农村人地关系时空分异特征,并根据人地关系的多种表现因素将人地关系归纳为人地分离、人地依存和人地独立三种状态。结果表明,(1)我国人口资源、空间占用、经济依赖和权力捆绑均呈现出典型的高低值集聚特征,表明传统意义上的农业大省乡村人口活力较高,同时耕地保护与土地流转政策实施的压力较大。(2)我国农村人地关系呈现时空差异性且变化趋势明显。(3)不同省份农村人地关系呈现出一定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人地关系 时空分异 人地类型划分
下载PDF
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国际经验与中国路径:人地关系协调视角 被引量:7
11
作者 周丽君 王琰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56,共8页
自然保护地是开展户外运动的重要空间载体,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举措。针对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两个关键性问题,基于人地关系协调视角,梳理与... 自然保护地是开展户外运动的重要空间载体,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创新举措。针对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存在的生态环境破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这两个关键性问题,基于人地关系协调视角,梳理与总结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地开展户外运动的经验,并进一步结合国内发展实际,从完善政策法规、推进自然保护地营地教育、创新户外运动产品与服务、加强环境效应评估、规范户外运动项目开发等方面提出中国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外运动 自然保护地 人地关系协调
下载PDF
若尔盖湿地生态资产保护与利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傅斌 王新宇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2023年第8期42-49,共8页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其生态价值具有全球意义。文章回顾了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遥感数据对湿地生态资产的构成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资产构成应包含水、土和生... 若尔盖湿地是我国面积最大的高寒泥炭湿地,其生态价值具有全球意义。文章回顾了若尔盖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研究,并结合遥感数据对湿地生态资产的构成和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若尔盖高原湿地的生态资产构成应包含水、土和生物三部分,而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与利用面临湿地面积减小、生态系统服务下降、碳汇功能减弱、人为破坏未得到有效修复等问题。三生空间重叠和国家公园建设加剧了牧区与保护区的人地关系矛盾,若盖尔地区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环境高水平保护面临挑战,建设从重塑牧区人地关系、构建高原新型城乡关系、建立新型社区关系、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开发综合性修复技术等方面加强若尔盖湿地生态资产的科学保护与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湿地 生态资产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补偿 人地关系 研究进展 若尔盖湿地
下载PDF
明清民国黄河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认知与实践——从阎绳芳到阎锡山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亚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26-136,共11页
认知与实践是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也受到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以阎绳芳、渠殿飏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已经揭示了昌源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即上游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森林覆被减少,从而引... 认知与实践是一对重要的哲学概念,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同时也受到历史环境和具体条件的制约。明清时期,以阎绳芳、渠殿飏为代表的士大夫群体,已经揭示了昌源河流域水土流失的基本原因,即上游人类活动的加剧导致森林覆被减少,从而引发水土流失,最终导致下游洪水灾害频发。他们构建了一个“人类活动—覆被变化—水土流失—洪水灾害”的关系链条,但用风水镇煞法这一“偏方”作为治理良药。民国时期,现代国家制度的初步建立推动了行政管理的专业化和官员队伍的技术化,这与近代水土保持技术相结合,不但将明清时代水土流失的“定性”认知上升到科学世界观中的“定量”阶段,而且扫除了传统思想的桎梏和制度的障碍,在系统性的治理实践中迈出重要一步。阎锡山曾开出除弊与兴利相结合的“急方”,使植树造林成为一种资源再造工程,但大片森林在日后的经济建设中又被砍伐,这看似是一个植树与毁林之间的“悖论”,实际上却是实用主义价值观指导下的主动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昌源河 水土流失治理 认知与实践 人地关系
下载PDF
论自然节律与江南的观潮习俗 被引量:1
14
作者 左鹏 《历史地理研究》 CSSCI 2023年第3期85-98,157,共15页
长江、钱塘江、吴淞江、娄江、黄浦江河口及其支流流经的一些地方曾有八月观潮的习俗,这类习俗的兴衰与河道通塞有密切关系。观潮起于广陵(今扬州)曲江,最负盛名的则是钱塘潮。唐宋时,观潮已成一娱乐性民俗节日;元以后,江南地区出现“... 长江、钱塘江、吴淞江、娄江、黄浦江河口及其支流流经的一些地方曾有八月观潮的习俗,这类习俗的兴衰与河道通塞有密切关系。观潮起于广陵(今扬州)曲江,最负盛名的则是钱塘潮。唐宋时,观潮已成一娱乐性民俗节日;元以后,江南地区出现“潮生日”的说法,并有祭潮仪式。钱塘江沿岸的“潮神”信仰少见于其他地方,体现出潮汐对地方社会的不同影响,以及区域内人地关系的地方性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 潮汐节律 观潮习俗 人地关系调适
下载PDF
海岛聚落人地关系初探——以平潭海坛岛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燕来 潘阳剑 《当代建筑》 2023年第9期101-105,共5页
海岛人地关系反映了人类与特殊海岛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海岛聚落的核心。本文以平潭海坛岛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海岛聚落的整体地理分布情况、内外空间形态和建筑单体特征,探讨海岛聚落在特殊人居环境下的组织... 海岛人地关系反映了人类与特殊海岛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海岛聚落的核心。本文以平潭海坛岛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的视角,分析海岛聚落的整体地理分布情况、内外空间形态和建筑单体特征,探讨海岛聚落在特殊人居环境下的组织模式和演变规律,为海岛人地关系的协调及传统海岛聚落的保护与传承、更新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促进传统海岛聚落在新型人地关系下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海岛聚落 空间形态 文化遗产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薇拉·凯瑟早期短篇小说人地关系研究
16
作者 周苹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2期104-106,131,共4页
美国小说家薇拉·凯瑟早期的三部短篇小说中存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地关系,即到访中西部小镇的东部访客,回归中西部小镇的归乡游子和定居中西部小镇的欧洲移民。作品中代表异域文化的人物同中西部小镇本土地域文化交流碰撞,反映了1... 美国小说家薇拉·凯瑟早期的三部短篇小说中存在三种具有代表性的人地关系,即到访中西部小镇的东部访客,回归中西部小镇的归乡游子和定居中西部小镇的欧洲移民。作品中代表异域文化的人物同中西部小镇本土地域文化交流碰撞,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凯瑟笔下的中西部小镇在坚持自身传统地域文化价值的同时,与外来文化紧密交融,处于被外来文化不断重塑的动态发展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薇拉·凯瑟 早期短篇小说 人地关系 地域文化
下载PDF
中国人地关系中的思政育人
17
作者 李文翎 何亚琼 《高教学刊》 2023年第6期172-175,179,共5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系统关注的核心问题。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地关系作用就一直存在,但不被深入认识。因此,该文以318国道为案例,从时间、空间两个尺度,引导发现人地关系的转变,并进一步探究人地关系转变背后的自然原因与人类智慧,从而深... 人地关系是地理科学系统关注的核心问题。自人类出现以来,人地关系作用就一直存在,但不被深入认识。因此,该文以318国道为案例,从时间、空间两个尺度,引导发现人地关系的转变,并进一步探究人地关系转变背后的自然原因与人类智慧,从而深化文化认同与国家意识,培养行为规范与人格养成,塑造辩证思维与价值取向,落实课堂思政育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中国地理 思政育人 主题设计 课程思政
下载PDF
国家公园视觉景观评估实证研究趋势、进展和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娜 高云 +1 位作者 孙乔昀 张玉钧 《中国城市林业》 2023年第1期156-165,共10页
保护与共享背景下,开展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理解国家公园中复杂动态的人地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现状,利用系统性综述法提取63篇高质量文献关键信息,通过初步统计、信息分类和皮尔逊相关分析,... 保护与共享背景下,开展视觉景观评估有助于理解国家公园中复杂动态的人地关系,对于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为了解国内外视觉景观评估研究现状,利用系统性综述法提取63篇高质量文献关键信息,通过初步统计、信息分类和皮尔逊相关分析,提供关于国家公园视觉景观评估实证研究的最佳证据,并对景观关系、评估体系和支持决策提出建议。结果表明:(1)该领域整体发展较慢但呈上升趋势,中国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对该领域研究贡献突出;(2)研究动机来自人地矛盾问题、人地和谐需求和人地协调战略;(3)主题概念多元化但在美学维度上存在风景与生态的区别,并依托美学延伸至整个景观领域;(4)方法学趋于智能化和数字化,但有待突破技术限制;(5)国家公园保护、规划和管理应分别重视公众感知、专家知识和综合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国家公园 视觉景观评估 实证研究 系统性综述
下载PDF
地理学视角下可持续生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
19
作者 田雨 代合治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7,共7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等危机胁迫背景下,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Web of Scie... 在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日益枯竭等危机胁迫背景下,可持续生计的研究对于促进人类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学科,在可持续生计研究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Web of Science和CNKI期刊引文数据库中关于可持续生计的文献,对国内外可持续生计研究进行了评述,从生计空间分异、生计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旅游发展与生计、生态补偿政策和气候变化对生计影响等角度梳理了地理学视角下可持续生计的研究概况,并对未来可持续生计研究进行了展望,即动态化、多要素、多尺度、跨学科等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视角 可持续生计 贫困 人地关系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基于多情景模拟的伊犁河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文兵 侯国博 +2 位作者 陈万基 赵阳 崔东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2,共12页
【目的】为探索人地协调城镇发展模式,解决绿洲重点经济建设区人地矛盾问题,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2000—2020年期间的伊犁河谷土... 【目的】为探索人地协调城镇发展模式,解决绿洲重点经济建设区人地矛盾问题,模拟未来土地利用发展状况尤为重要。【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PLUS(Patch-generating land use simu-lation,PLUS)模型对2000—2020年期间的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进行分析,并设置多种发展情景进行模拟。【结果】结果显示:(1)2000—2020年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明显,其中草地退化严重,不透水面扩张显著,人地矛盾激烈。(2)各地类变化主要驱动因子差异明显,少数地类单因子主导驱动明显,大部分地类多因子复合驱动作用明显。(3)从3种情景模拟结果来看,自然情景以农田和未利用地增加为主,其次不透水面扩张明显;经济发展情景是通过增加不透水面扩张面积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生态保护情景下草地退化和未利用地扩张得到控制,湿地区域保护加强,实现生态效益显著提升。【结论】对土地利用驱动因子分析,要侧重多因子复合驱动作用的影响。PLUS模型对伊犁河谷土地利用变化模拟适用性较好,多情景模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未来发展,可为伊犁河谷及地理环境相似的绿洲解决人地矛盾,发展人地协调模式提供理论指导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犁河谷 土地利用变化 PLUS模型 多情景模拟 人地关系 人地协调模式 生态保护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