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地关系状态演变 被引量:10
1
作者 郭腾云 徐勇 杨国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4年第3期61-65,共5页
利用 1992年、1996年和 2 0 0 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 ,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 ,在深入研究了 1992~ 2 0 0 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特点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 利用 1992年、1996年和 2 0 0 0年土地利用详查及其更新数据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 ,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 ,在深入研究了 1992~ 2 0 0 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特点 ,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和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特征的基础上 ,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与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 ,进一步探讨了1992~ 2 0 0 0年延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市 土地利用 人地关系 演变趋势
下载PDF
秦巴山区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时空演化及驱动因素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敬博 雷瑜 +1 位作者 闫芳 朱依平 《上海国土资源》 2021年第2期30-36,共7页
通过构建人地关系耦合协调演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秦巴山区不同地形区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人地关系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导致的空间不均衡使得2000年以来秦巴山区人地协调发展状态并不理想,直到201... 通过构建人地关系耦合协调演化模型,对比分析了秦巴山区不同地形区人地关系的时空演化特征,探讨了人地关系演化过程中的驱动因素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导致的空间不均衡使得2000年以来秦巴山区人地协调发展状态并不理想,直到2010年以后在多重效应影响下,人地关系才出现向好发展趋势;低山平原区人地协调程度总体平稳主要由于较好的交通、建设条件和强经济发展带动了区域的高质量发展;中高山区人地协调程度下降跟其较差的建设条件和粗放的产业经济发展有关,使其城镇化进程和脱贫速度赶不上生态环境改善的速度。山区人地关系的协调状态与其资源利用效率和社会经济发展高质量水平密切相关,应通过优化内部功能和结构改善其地区资源低效配置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巴山区 人地关系 协调发展 时空演化 驱动因素
下载PDF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经济板块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秦耀辰 张丽君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1-576,共6页
经济板块作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产业集群、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等方面阐释了地理学视角下经济板块研究的内涵,从经济板块重力、支撑力和摩擦力等作用方式分析了区域经济板块的演变机理.研... 经济板块作为人地关系相互作用的产物,是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从产业集群、城市群、主体功能区等方面阐释了地理学视角下经济板块研究的内涵,从经济板块重力、支撑力和摩擦力等作用方式分析了区域经济板块的演变机理.研究认为,经济主体(企业-产业-城市)通过不同的组织与功能塑造了经济板块格局,经济板块基于自身特性在板块的支持力与外界环境的摩擦力作用下不断发展演化.经济板块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作用形成的空间地域实体,基于经济板块研究的不完备性和多学科交叉性、时空尺度的多样性等特点,当前研究应加强国内外对比、创新方法、重视人地关系的相互反馈,不断深化理论、扩展实证研究,以期为协调人地关系、优化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经济板块 演变机理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人地关系的度量方法初步概述 被引量:1
4
作者 高仲亮 陈锡才 +4 位作者 罗思远 周兵 张剑桥 杨建明 张晓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2期55-57,共3页
地球表层空间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对象,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为此,研究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从"人地关系演进"的角度和"生态盈亏"的视角对人地关系状况进行刻度和初步探讨。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度量方法 人地关系演进 生态盈亏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野下的海岛聚落类型、特征与演变——以福建平潭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张燕来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2期159-161,共3页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海岛聚落面对着与大陆隔绝的海洋环境,是特殊环境下体现人与土地关系的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代表性场所。从人地关系视野研究海岛聚落,有利于揭示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性问题。文章以... 人地关系是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海岛聚落面对着与大陆隔绝的海洋环境,是特殊环境下体现人与土地关系的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代表性场所。从人地关系视野研究海岛聚落,有利于揭示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关联性问题。文章以福建平潭地区海岛聚落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分析海岛聚落的类型与空间特征,并从其多元化的发展中总结聚落演变的趋势,探讨海岛聚落在规划和建筑学层面的本质特征,为建立海岛聚落的评价体系及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海岛聚落 环境特征 空间演变
下载PDF
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地关系演变研究——以临汾市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崔晓奇 郭长江 张爱国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3期73-77,共5页
利用1990年、2001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和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 利用1990年、2001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详查与相应年份的社会经济数据,以土地利用为切入点,在深入研究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状态、结构和速度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土地利用变化与人口增长和经济活动的数量耦合关系,探讨了1990~2005年临汾市土地利用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基础上的人地关系状态及其演变趋势,为黄土高原丘陵区环境变化和人地关系的演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临汾市 土地利用 人地关系 演变趋势
下载PDF
基于人地关系的海岛聚落空间演化——以平潭白青乡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燕来 胡静 丁祥明 《当代建筑》 2021年第11期52-55,共4页
海岛四面环海的地理隔绝性导致聚落的生产、生活功能紧密依附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立体人居模式。本文以平潭白青乡为研究对象,依据地理信息数据及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揭示人地关系视野下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演化特... 海岛四面环海的地理隔绝性导致聚落的生产、生活功能紧密依附自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立体人居模式。本文以平潭白青乡为研究对象,依据地理信息数据及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揭示人地关系视野下海岛环境中人与自然、建筑与环境的演化特征,总结海岛聚落空间形态的独特性,以期对当代海岛聚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海岛聚落 海岛环境 空间演化
下载PDF
极端干旱地区人地关系历史演变的初步研究——以新疆塔里木盆地为例
8
作者 钟巍 谢红彬 《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65-71,共7页
论述了极端干旱环境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性质以及演变的主要特征 ,指出在此地区资源是决定人地关系性质和特征的首要因素 ,而气候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制约着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类的生存活动... 论述了极端干旱环境背景下的人地关系性质以及演变的主要特征 ,指出在此地区资源是决定人地关系性质和特征的首要因素 ,而气候的自然演变、人类活动的影响等是在不同时空尺度上制约着干旱区人类的生存空间、活动空间以及人类的生存活动、社会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物质、能量、信息交流等方面的更深层次的因素 .从原始社会 ,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 ,这种关系的表现形式一直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大致经历了依附自然 ,干预——顺应自然 ,干预自然 ,回归自然四个阶段 .各个阶段以气候环境变化为背景 ,以水资源为主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干旱区 人地关系 历史演化 塔里木盆地 新疆
下载PDF
生态城市与人地关系 被引量:12
9
作者 范育鹏 方创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4313-4323,共11页
生态城市作为当下探索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社会和谐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的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分别论述生态城市和人地关系相关研究的理念与框架、过程... 生态城市作为当下探索人与自然协调共处、社会和谐进步、经济持续发展的实践,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人地关系作为地理学研究的核心,是社会发展必须直面和探讨的重要问题。分别论述生态城市和人地关系相关研究的理念与框架、过程与机制、理论与方法的演变以及两者的区别。生态城市规划具备高度的综合性,在优化资源配置、调整空间布局、协调各项事业、改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单方面注重增长速度和规模转向重视城市增长容量、生态承载力、生活质量方面。人地关系研究旨在探索人地系统各要素间相互作用与系统行为及调控机制,其主旨问题随人地系统演变发生变异,准确分析人地关系面临着一系列理论、技术和数据方面的挑战。生态城市可以借助人地关系作为一个更加宏阔的系统框架,同时可为人地关系研究提供具体的工具和手段。复杂系统科学和综合集成方法是生态城市和人地关系的重点研究方向。生态城市与人地关系研究相互融合,能够更好地解决复杂问题,从而朝着共同目的—可持续发展迈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城市 人地关系 演变 复杂系统 耦合 整合
下载PDF
人地关系视域下山地户外旅游地“三生”空间演变研究——以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旅游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谭静 明庆忠 +2 位作者 李佩聪 龚剑 刘勇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71-876,共6页
以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探讨山地户外旅游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旅游生产空间由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向旅游服务第三产业空间转型;生活空间由传统原始村... 以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旅游发展为研究对象,基于人地关系理论,探讨山地户外旅游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演变过程。结果发现:四姑娘山山地户外旅游生产空间由原始畜牧业和农业为主向旅游服务第三产业空间转型;生活空间由传统原始村落集散型向现代集聚性复合空间转变;生态空间由单一生态空间向生产-生态复合型空间发展;山地户外旅游“三生”空间格局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户外旅游 空间演变 四姑娘山
下载PDF
近15年山东省人地关系演变过程与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玉 任建兰 刘凯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以山东省为例,构建人地关系演变协调度、耦合度和响应度模型,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人地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2002—2016年山东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由0.043 8增长到0.974 5,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呈先... 以山东省为例,构建人地关系演变协调度、耦合度和响应度模型,并运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识别人地关系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表明:①2002—2016年山东省国土空间开发强度指数呈逐渐上升趋势,由0.043 8增长到0.974 5,资源环境承载力指数呈先降后升的趋势,由0.409 1下降到0.304 0,后又回升至0.749 1;②人地关系从良好协调状态转向高水平协调状态,耦合度经历了从拮抗阶段到磨合阶段向高水平耦合的跨越,国土空间开发强度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影响表现出由"胁迫效应"向"促进响应"的转变过程;③经济发展水平、资源有效利用、经济效益、区际关系、环境规制强度、生态系统修复、市场化指数对人地关系协调起正向驱动作用,而当前空间均衡状态起负向驱动作用。研究对缓解山东省区域人地矛盾、推动区域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演变 驱动因素 山东省
下载PDF
从人地关系看明清时期苏州园林建筑的规模演绎
12
作者 陈斌 陈晨 《安徽建筑》 2010年第2期27-27,39,共2页
苏州园林建筑作为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典范,已成为众多园林专家和建筑学者的关注焦点,而苏州园林建筑的总体特征,实际上是呈阶段性变化的。最显著的,便是历史上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直接或间接促使园林建筑在面积匹配... 苏州园林建筑作为江南私家园林建筑的典范,已成为众多园林专家和建筑学者的关注焦点,而苏州园林建筑的总体特征,实际上是呈阶段性变化的。最显著的,便是历史上人口数量和土地面积此消彼长的变动关系,直接或间接促使园林建筑在面积匹配方面形成应时性的变化规律。文章拟从人地关系切入,探讨人地冲突与建筑规模浮动的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园林建筑 规模演绎
下载PDF
中国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及影响机制 被引量:47
13
作者 李小云 杨宇 刘毅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95-1514,共20页
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继承性,从历史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机制有助于增加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从人地关系核心内涵出发,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人地作用的焦点,以人类的核心需求和主要活动、对"地"的作用强度及认知能力为主... 人地关系演变具有继承性,从历史视角认识人地关系的演变过程及机制有助于增加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从人地关系核心内涵出发,将资源环境要素视为人地作用的焦点,以人类的核心需求和主要活动、对"地"的作用强度及认知能力为主线,在梳理中国历史人地关系演变过程的基础上归纳其演变特征,并进一步提炼其演变动力。发现:随着人类生产力水平提高,人对"地"的认知先后经历了"混沌未知、天人合一、人地相称、人定胜天、人地和谐共生"的演变历程。与此相应,中国历史人地关系经历了从萌芽到以土地为核心的一元化关系再到以土地、水、能矿等资源为核心的无序多元化关系以及现如今重新探索有序多元化人地关系的总体历程。从历史视角看,中国人地关系演变的动力机制是:生产力是最核心的动力,促进了人对"地"作用能力的发展;人口是最活跃的动力,人口需求及人口数量和质量的提升增强了人和"地"作用的紧密程度;生产关系主要通过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及资源所有权而间接影响人地关系演变;战争和自然灾害对中国历史人地关系演变均起到促进和阻碍的双面作用。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层面,人地关系研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中国现代人地矛盾的形成有其必然性,以史为鉴,提升人对"地"的科学认识,实施因地制宜,加快技术研发和生产方式转型是破解中国当下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历史演变 过程 机制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人地关系的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评价 被引量:16
14
作者 刘立涛 沈镭 +1 位作者 高天明 薛静静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92-1199,共8页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 自20世纪90年代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的全面启动以来,澜沧江流域(即湄公河上游)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澜沧江流域作为研究区,以人居环境作为研究内容,在明晰人居环境概念,建立基于人地关系的人居环境分析框架基础上,系统地构建了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选取澜沧江流域56个县(区、市),借助因子分析法和Arcgis空间分析,对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时空演进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从空间格局上看,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适宜性由南至北等级递减;从时序演进上看,2000年-2009年澜沧江流域人居环境总体呈恶化趋势;②近10年来,基础设施在人居环境中的重要性逐步被经济发展因素所超越,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第三产业比重,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成为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居环境 澜沧江流域 时空演进
原文传递
论中国人地关系演进的新时代特征——“中国人地关系研究”专辑序言 被引量:26
15
作者 刘毅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77-1484,共8页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古老又年轻的话题,其内涵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具体表现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自吴传钧先生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来,人地关系在学科建设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研究中发挥着基础科学支撑作用,其作为... 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科古老又年轻的话题,其内涵伴随人类社会发展不断丰富,具体表现形式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性。自吴传钧先生提出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以来,人地关系在学科建设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制定研究中发挥着基础科学支撑作用,其作为地理学研究核心的地位逐步被强化。在人地冲突不断加剧的时代背景下,深化对人地关系的系统认知,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探讨人地关系动态演进的理论基础,并从综合视角审视新时期中国人地关系的演进过程、核心特征及机制,继而探讨现代人地关系的协调路径。总的来说,人地关系演进的实质是人地要素之间围绕发展空间的博弈过程,新时期中国人地关系演变速度加快,人地要素的相互作用程度不断加深。通过技术进步、增加要素投入和调配资源等方式,中国基本已化解了"以量为主"的第一代人地矛盾,而进入"以质为主"的第二代人地矛盾期。典型表现是,粮食总量不再短缺,但在生产粮食过程中引发的土壤退化和水资源污染等问题加剧;区域性资源不再短缺,但在跨区域开发调配资源过程中引发的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提升人的思想认知和加深对人地关系的综合认知是纠偏人地演进路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关系 演进 新时代 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基于地理学视角的国际空间规划嬗变与启示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庆媛 罗奎 劳昕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223-1236,共14页
空间规划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工具,空间规划改革是建立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政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目的在于... 空间规划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政策工具,空间规划改革是建立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当前政界与学界共同关注的热点议题。本文采用文献计量与典型案例分析方法,基于地理学视角对国外空间规划研究与实践进行深入剖析,目的在于总结其演化规律,明确其对中国空间规划改革的启示。研究发现:①地理学作为一门专注于"空间"的科学,其理论与方法在空间规划改革中不可或缺。传统的地理学理论在空间规划中仍起着中流砥柱的作用,而关系地理学等后结构主义地理学理论在空间规划中的应用也日渐广泛,同时地理学还为空间规划提供了方法与技术支撑。基于孤立视角与线性增长的传统空间规划往往难以满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而基于关系网络与多种发展轨迹综合叠加的关系地理学理论可为空间规划的科学化、合理化提供支撑。②提升中国地理学研究水平是推动空间规划健康发展的基石。德国的地理学研究成果推动了其成为空间发展最为均衡的国家之一,日本的地理学研究成果则支撑了其以三大城市群为主导国土开发格局的形成,地理学者在推动既有理论本地化的过程中,更应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角度出发,为解决中国空前激烈的人地冲突提供科学指引。③构建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空间规划体系是推动空间规划目标性与操作性相统一的保障。地理学作为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应积极面对空间规划改革这一国家重大需求,结合区域特质创新理论、方法与技术途径,为空间规划改革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以此为国家人地关系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地理学 人地关系 嬗变 启示
原文传递
黄淮平原西部漯河地区中全新世人地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海 李唯 +1 位作者 王辉 梁法伟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8-40,共13页
漯河地区位于黄淮平原西部,整体上属于冲积平原地貌,内部可细分为若干类地貌单元,反映不同地理环境背景。在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波动背景下,广泛发生了河流的泛滥和湿地消亡。这些自然景观的差异与变化深刻影响着该地区新石器中晚期以来... 漯河地区位于黄淮平原西部,整体上属于冲积平原地貌,内部可细分为若干类地貌单元,反映不同地理环境背景。在全新世中期以来气候波动背景下,广泛发生了河流的泛滥和湿地消亡。这些自然景观的差异与变化深刻影响着该地区新石器中晚期以来聚落结构和人地关系,尤其体现在聚落的选址、营建以及扩张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淮平原西部 漯河地区 中全新世 自然景观的差异与变化 人地关系
原文传递
近1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三区空间”时空演化特征及机制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魏伟 王宁 尹力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7-310,共14页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交汇期,现有研究对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且经济高速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缺乏关注。分析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329个县区级行政单元在201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和“三区空... 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交汇期,现有研究对地形复杂、生态脆弱且经济高速发展的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的国土空间格局演化缺乏关注。分析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329个县区级行政单元在2010~2019年土地利用结构和“三区空间”的时空演化特征,从人地关系视角探究演化的驱动机制,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统筹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参考。结果表明:(1)近10年,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城镇空间持续扩张,分别占用2191.25 km^(2)农业空间和413.19 km^(2)生态空间,4223.89 km^(2)农业空间转为生态空间。(2)2010~2015年,以农业空间转城镇空间为主导,主要分布在成渝、黔中和滇中城市群地区;2015~2019年,以农业空间转生态空间为主导,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东侧山区。(3)“三区空间”交叉转换受到客观承载环境(地)、人类发展活动(人)以及两者的交互影响,体现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空间需求,受土地使用的价值观与社会客观运行规律约束,在自然环境现状承载与发展适宜性格局的基础上,驱动“三区空间”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 三区空间 时空演化 驱动机制 人地关系理论
原文传递
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3
19
作者 周亮 车磊 周成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027-2044,共18页
绿色发展作为化解自然环境约束、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支撑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键。正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经济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梳理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SBM-Undesirable模... 绿色发展作为化解自然环境约束、破解经济转型难题、支撑和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关键。正逐渐成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和全球经济转型与重构的重要指导理念。在梳理绿色发展概念与内涵基础上,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泰尔指数和空间马尔科夫链等方法,对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时空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测度与刻画,并进一步耦合自然与人文因素定量探讨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下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① 2005-2015年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稳步提升,由0.475增加到0.523,总体提高了10%,时序上呈现“W”型波动增加的阶段性演变特征。②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区域差异规律,不同类型城市群具有“国家级>区域性>地方性”倒金字塔式集群增长特征,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稳定等级规模结构。③中国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空间集聚特征显著,高效率城市存在正向溢出效应,低效率城市则负向溢出影响,“高高集聚、高带动低”的空间俱乐部趋同现象较为凸显,不同类型城市演化存在显著的路径依赖与时空惯性。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视角下,人文社会因素对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程度大于自然本底要素,其中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开放程度和城市气温呈现积极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发展 效率 空间马尔科夫 时空演变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目标
原文传递
1980—2019年湘鄂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及其人地关系的时空差异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宗伟 焦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019-2033,共15页
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有效享受健康公平权的重要途径,医疗机构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建设用地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可能—满意度模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建设用地—人口分布”耦合协调度模... 均衡的公共卫生服务是保障人民有效享受健康公平权的重要途径,医疗机构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建设用地与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密切相关。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可能—满意度模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建设用地—人口分布”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分析1980—2019年湘鄂豫三省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时空演变规律,以及均等性和建设用地、人口分布耦合协调关系的变迁特征。结果表明:(1)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总体在中等水平(0.7~0.8)左右波动,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湘鄂豫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的平均增速分别为-7.68%、-0.96%、-2.11%;(2)湘鄂豫公共卫生服务空间上存在显著聚集特征,“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的极化效应明显,且8个方位内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差异明显,说明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3)公共卫生服务与建设用地、人口分布的相互作用程度和同步发展程度较弱,三者协调发展程度处于失调向协调的转型期。在中国新发展阶段,为顺应复杂的“人—地”关系变迁规律,公共卫生服务均等性的时空发展格局以及其方位差异特征可为优质公共卫生服务资源的均衡配给和公平性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卫生 服务均等性 时空演变 城市扩张 人地关系 可能—满意度模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