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性是什么
被引量:35
- 1
-
-
作者
王海明
-
机构
北京大学哲学系
-
出处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9-35,共7页
-
基金
“北京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计划”经费资助。
-
文摘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一方面,如果知道人性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
-
关键词
人性
社会本性
自然本性
同情心
动物性
安全需要
伦理行为
-
Keywords
man' s universal and invariable nature, man' s inherent nature, characteristic and animality of person
-
分类号
B82-061
[哲学宗教—伦理学]
-
-
题名告子的“生之谓性”及其意义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丁为祥
-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系
-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4-121,共8页
-
文摘
在中国哲学中,告子一直以"生之谓性"著称于世。这一观点,一方面依赖其逆向溯源的探索路径,另一方面则是主客对待的认知方式作用的结果。在这一基础上,"生之谓性"与"食色,性也"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结论。孟子则始终坚持超越的维度,并以主体体认的方式把握人性——此分歧、争论之所以形成。在中国人性论的发展史中,虽然历代儒家都以继承孔孟自居,实际却主要继承了告子的观点;而由"生之谓性"所表现的真、善两属以及其无善无恶而又可善可恶的人性发展观所蕴含的善之根源究竟何在的问题,就是告子"生之谓性"给我们所提出的最深刻也最有意义的哲学问题。
-
关键词
告子
生之谓性
孟子
性善论
-
Keywords
Gaozi
man's inherent character as the nature
Mencius
doctrine of good nature
-
分类号
B22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
题名对“生之谓性”问题的几点思考
- 3
-
-
作者
武任恒
-
机构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2000年第4期17-20,共4页
-
文摘
本文说明了三个问题 :一是论述了孟、告之争没有违背矛盾“同一律” ;二是探索了“生之谓性”的命题为何会成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共识 ;三是从正、反两个方面评价了“生之谓性”
-
关键词
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人性
生之谓性
-
Keywords
China's ancient psychological ideology
human nature
man's inherent characters
-
分类号
B84
[哲学宗教—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