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mancipative Development in Contemporary World Politics
1
作者 Huang Zhaoyu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018年第3期102-127,共26页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various political acto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of states, have continued to break throug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traints to participate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political activit... In the contemporary world, various political actors, both within and outside of states, have continued to break through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nstraints to participate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the political activities of the world society, which has promoted inclusiveness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 actors and fostered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Historically, the polit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has followed two routes: one involve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which have evolved gradually through violent and non-violent forms of revolution from one marked by the conflict between the oppressed and the oppressors and between the exploited and the exploiters, to one marked by equality and mutual respect; and the other involves the progress of the forms of production organization and society made possible by the productive forces driving the production relations forward and the change to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that forced the superstructure to experience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 The latter is fundamental and recessive, while the former is dominant, which has a direct impact on states and the broader world. In such a progressive evolution, the 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world has gradually changed from a violent one to a more peaceful one, and the grander trend has changed from having the features of national independence and liberation as well as a people's revolution, to having the features of seeking development in an all-around way and forging a harmonious world free from threat, fear and anxiety.Hereinto, the dominant role of rational human self-restrai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with which the actors, even those who onceopposed each other, are seeking mutual tolerance, acceptance and cooperation, including human respect for nature and the environment. In essence, this is indicative of the emancipation of human sociality and the reconciliation between man and nature, which is still currently under wa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rld politics socialIZATION peaceful transformation human emancipation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nature
下载PDF
经济绿色发展对资本主义“自然悖论”的超越
2
作者 王峰明 杨文文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9,共9页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大工业将科学和自然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与技术的提升。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以价值增殖为根本目的,其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根源,因此造成了不可避免...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大工业将科学和自然力运用到生产过程中,促进了生产力的进步与技术的提升。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以价值增殖为根本目的,其最终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和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的根源,因此造成了不可避免的“自然悖论”。资本本性的剥削性和无限扩张特征,促使其对生态环境无止境地滥用与掠夺,资本主义再生产在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造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物质变换断裂”,产生了各种“城市病”和“文明病”。不同于资本主义“竭泽而渔”式的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经济发展方面始终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强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面对资本主义的“自然悖论”及其造成的“文明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制度性基础,促进了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的相互融合,在未来社会的绿色变革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悖论” 资本主义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下载PDF
关于SARS的灾害社会学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段华明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2003年第6期59-61,共3页
SARS在表现形式上是猝不及防的重大灾害,实质上是国人对疫病等灾害缺乏必要的准备。反思SARS,应当构建在正常运作中能够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机制,从对灾害的回应转为对灾害的风险管理,并把这种风险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在... SARS在表现形式上是猝不及防的重大灾害,实质上是国人对疫病等灾害缺乏必要的准备。反思SARS,应当构建在正常运作中能够应对公共危机的社会机制,从对灾害的回应转为对灾害的风险管理,并把这种风险管理整合到政府和社会的日常管理中,在危机时刻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并整合社会资源,科学应对并有效化解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人为自然灾害 减灾社会机制 灾害社会学 传染性疾病 疫情管理
下载PDF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现状考察、内容审视与进路展望
4
作者 魏荣 许玉久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1,共11页
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成果与动态,旨在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方向。将研究文本的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相结合,可以发现覆盖多学科和领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发展动态呈现... 探究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研究成果与动态,旨在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实践方向。将研究文本的数量统计与内容分析相结合,可以发现覆盖多学科和领域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发展动态呈现出外延化拓展、内涵式丰富、立体性深化的整体特征,研究内容则聚焦于理论渊源、逻辑体系、实践要义、价值意蕴等,体现出较强的系统性。基于加强理论指导实践的现实诉求,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应着力于探求思想内蕴的世界观方法论、强化问题导向的实践设计以及扩大思想的传播广度和认同等,以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生态文明建设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CssCI数据库
下载PDF
Xun Zi Holds That Human Nature Is Simple and Uncarved, Not Evil 被引量:1
5
作者 周炽成 Qiu Xiaoya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4年第1期116-135,共20页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chapter of the Xunzi titled "Man's Nature Is Evil" has labeled Xun Zi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rine that human nature is originally evil. In fact, Xun Zi holds to a belie... For more than two thousand years, the chapter of the Xunzi titled "Man's Nature Is Evil" has labeled Xun Zi as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doctrine that human nature is originally evil. In fact, Xun Zi holds to a belief in human nature as originally simple and "uncarved." The ideas of human nature in that chapter conflict with those in the other chapters including "Discourse on Ritual Principles," "An Exhortation to Learning," "Discourse on Nature," "On the Correct Use of Names" and "Of Honor and Disgrace." According to these chapters, human nature is not evil, but simple and uncarved; its good or evil is undetermined, it may become either good or evil, etc. Furthermore, we can find other evidence, such as the sayings of Xun Zi's disciples, the 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the doctrines of human nature in the Western Hart dynasty, and so on, for the statement that Xun Zi holds that human nature is simple and uncar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s original nature as simple and uncarved man's original nature as evil XUNZI
原文传递
Reinterpreting "Universe" and Recovering "Benevolence" -- To Commemorate the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the Theory of Benevolence Published 120 Years
6
作者 Zhang Shugua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83-288,共6页
Yan Fu's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Tan Sitong' s Theory of Benevolence are thetwo important books published in the great turning point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oth booksnot only harshly criticize the monarchy, tak... Yan Fu's Evolution and Ethics and Tan Sitong' s Theory of Benevolence are thetwo important books published in the great turning point of modern Chinese history. Both booksnot only harshly criticize the monarchy, take the lead in appealing for liberty, equality and democra-cy, but also give a creative explanation of universe -man relationship which is the basic issue of Chi-nese thought,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smology and morality toward a new worldoutlook, social outlook and values,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ontology and methodology of new ide-as and new theories. Both books have the "Prejudice" given b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but be-cause of their ideological resources, thinking coordinates and methodological path differences, theyconstitute a certain relationship of contrast and complementarity in theory. Therefore, conducting amore in - depth analysis and summing up the achievements and limitations of them are enough toprovide valuable lessons for us in "restarting the thinking of universe -man" in today's e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VERsE man BENEVOLENCE natural sELECTION social sELECTION objective BELIEF
下载PDF
Ecology, Love, and Relationships in Sir Philip Sidney's Astrophil and Stella
7
作者 Gul Kurtulus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5年第9期692-705,共14页
One of the threats to the modem men today is the quick change in seasons and unusual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Contemporary life is marked with various conditions that make life comparatively different and for that ... One of the threats to the modem men today is the quick change in seasons and unusual fluctuations in temperature Contemporary life is marked with various conditions that make life comparatively different and for that matter difficult for everyone. Amongst many worldly things, like materialism, struggle to survive in the highly competitive urban settings, people tend to consider the merits of cosmopolitanism more than anything else Curiously enough, Sir Philip Sidney's sonnets, though written in the 16th century and become milestones of the sonnet tradition in the English Renaissance which are applicable to today's global concern of environmentalism. When considered in the light of ecocriticism, Sidney's sonnets provide a suitable ground for the modem readers to reevalu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world we live in and the nature that we inherit from our ancestors. This paper aims to analyze some of Sidney's selected sonnets from Astrophil and Stella in the light of ecocritical approach to literary wor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 Philip sidney's Astrophil and stella ENVIRONMENTALIsM nature and man love and nature global warming and poetry
下载PDF
认知异化:人与自然关系新异化及其对策反思——基于社会加速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涛 刘魁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不同于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普遍定义为物理层面的生态危机,认知异化是人与自然在认识论层面上产生的认知缺陷与距离虚化相交织的感应危机,而这种异化与现代社会加速机制存在着必然的耦合。换言之,在社会加速背景下,由于持续加速的(社会)... 不同于将人与自然关系异化普遍定义为物理层面的生态危机,认知异化是人与自然在认识论层面上产生的认知缺陷与距离虚化相交织的感应危机,而这种异化与现代社会加速机制存在着必然的耦合。换言之,在社会加速背景下,由于持续加速的(社会)时间对(自然)空间的不断挤压而形成一种时空错位,人在快进的时间与社会节奏的裹挟之下逐渐扭曲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造成对自然的错认。新异化的生成借由社会加速的制度结构、技术结构以及文化结构得以阐释,推进向“后增长社会”转型为新异化的解放寻求一条可能性途径。生态共鸣是人与自然之间互相触动、吸收转化且不被控制的关系结构,旨在引起(人)主体与(自然)世界之间彼此遥相呼应,从认识论层面为人与自然之间遗失的距离构建一条认知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异化 人与自然 后增长社会 生态共鸣 社会加速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态伦理之维及其价值意涵 被引量:1
9
作者 廖仁郎 《唐都学刊》 2023年第3期54-61,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理论阐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永续发展、人民期待、人类未来的高度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好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生态治理难题。习近...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做出了新的理论阐述,强调中国共产党要站在永续发展、人民期待、人类未来的高度担负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解决好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生态治理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强调把握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统一性,让生态环境保护成为有益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事业,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的生态转向注入更强劲、更持久的发展动能。以此为引领,应创新将“绿水青山”转为“金山银山”,把生态美好作为推动新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价值规范,坚持以“一盘棋”思想统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区建设,通过深化“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战略对接,破除全球生态赤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生态伦理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美丽中国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辩证特质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卓芝 丁壮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38-46,58,共10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一思想的辩证特质可概括为“七个统一”,即历史底蕴与时代境遇的统一、理论承继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实践探索与问题导向的统一、系统谋划和具体指南的统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这一思想的辩证特质可概括为“七个统一”,即历史底蕴与时代境遇的统一、理论承继与创新发展的统一、实践探索与问题导向的统一、系统谋划和具体指南的统一、敢于斗争与勇于担当的统一、党性原则与人民立场的统一、中国价值与世界贡献的统一。对这一思想的辩证特质进行多维透视,是科学理解与准确把握其丰赡内涵和思想真谛的重要前提与必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化时代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理论创新 中国价值 辩证特质
下载PDF
“生命共同体”的本体论阐释——基于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视域
11
作者 赵光辉 张海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09-119,共11页
在自然辩证的理论域中观照生命共同体,自然界自身具有规律性的辩证运动说明整个自然界在原初意义上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之实践建构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性统一关系,这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达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当人... 在自然辩证的理论域中观照生命共同体,自然界自身具有规律性的辩证运动说明整个自然界在原初意义上就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之实践建构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否定性统一关系,这是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现实达成。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当人“站在自然之外”去“支配自然”而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共同体遭遇了历史性塌陷。而在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社会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生命共同体”恰恰是在生产方式重构、“社会制度实行完全的变革”基础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复归和重建。深刻理解和把握生命共同体的这种本体论意蕴,是我们真正承担起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这一历史使命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共同体 自然辩证法 本体论 生态文明 人与自然 社会主义
下载PDF
三晋王氏妇科基于调气和血理论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治疗思路
12
作者 王慧 常静 +1 位作者 王坤芳 梁志刚 《山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7期750-753,共4页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山西三晋王氏妇科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至今已有29代,王氏妇科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疗女子疾病当从肝、脾、肾三...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黏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雌激素依赖性疾病。山西三晋王氏妇科第三批国家非物质遗产传承至今已有29代,王氏妇科重视整体观念,强调治疗女子疾病当从肝、脾、肾三经论治。历代王氏妇科传承人结合临床经验不断改进,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有着较为成熟的认识,认为此病当以调气和血以化瘀为基本原则。针对女性生理特点、地势气候、体质强弱等不同因素确定治法方药。王氏消癥方是王氏妇科第28代代表性传承人王金权教授根据其几十年的临床经验自拟的方子,通常用于灌肠外用,方法简单易行,可直达病所,药效发挥迅速,吸收快,临床疗效颇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三晋王氏妇科 调气和血 天人合一 治疗思路
下载PDF
从土地环境解读我国的土地问题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全景 欧名豪 +1 位作者 王万茂 庞英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9,共5页
土地环境是指存在于土地外部的物质、空间和人类社会体系 ,包括土地自然环境、土地工程环境、土地社会环境三大板块 ,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性。土地环境决定着土地的价值、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从... 土地环境是指存在于土地外部的物质、空间和人类社会体系 ,包括土地自然环境、土地工程环境、土地社会环境三大板块 ,具有整体性、区域性、动态性和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性。土地环境决定着土地的价值、利用方式、利用结构和利用效益。从土地环境的诱因 ,把土地问题区分为原生土地问题、次生土地问题和社会土地问题三大类。我国此三类问题都非常严峻 ,致使人地关系失调 ,土地关系失衡。土地环境研究应围绕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最大化、保护耕地、消除土地利用中不利的外部性影响三个目标 ,既要开展基础研究 ,揭示土地与土地环境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机理和时空演变规律 ,又要进行应用研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环境 土地自然环境 土地工程环境 土地社会环境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人性是什么 被引量:35
14
作者 王海明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29-35,共7页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 人性是一切人生而固有、永恒不变的普遍属性,因而不能独立存在,而只能存在和表现于人们那些变化的和特殊的属性之中:前者是人性的“体”,是人性的内容;后者则是人性的“用”,是人性的表现形式。人性是不变与变化的统一体,这是人性研究的意义之所在:一方面,如果知道人性的哪些因素是必然的、不可改变的,便不会要求人们改变这些不可改变的人性,便不会制定违背人性的恶劣道德,而能够制定符合人性的优良道德;另一方面,如果知道哪些人性因素是偶然的、可以改变的,便可以减少、禁止其与道德相违者,而增进、发扬其与道德相合者,从而使优良道德规范得到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社会本性 自然本性 同情心 动物性 安全需要 伦理行为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信息不同灾害的社会响应特征比较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宏波 翟国方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1期187-193,共7页
社交媒体作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新的治理工具,以其信息的迅速、透明、参与度广的特点在灾害发生的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有重要价值。通过国内外文献阅读,基于百度指数反映天津大爆炸、深圳山体滑坡、丽... 社交媒体作为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新的治理工具,以其信息的迅速、透明、参与度广的特点在灾害发生的各阶段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有重要价值。通过国内外文献阅读,基于百度指数反映天津大爆炸、深圳山体滑坡、丽水山体滑坡事件的社交媒体信息,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灾害类型中社会响应阶段特征及差异性原因,探析灾害不同阶段社会对不同主题的关注热度,从而为我国政府应对不同类型灾害提供应对措施。研究表明:1不同类型灾害中社会响应阶段模式不同;2灾后社会响应特征受灾害影响程度及政府部门应急管理水平的影响;3灾害事件的不同阶段主题关注热度不同,自然灾害中,事故现场及过程、同类灾害搜索及灾后反思是主要关注点;人为灾害中除死亡人数、事故过程等,对事故原因和责任的关注贯穿整个事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媒体 百度指数 人为灾害 自然灾害 社会响应 特征
下载PDF
敏感人:一项分析邻避效应的人性假设 被引量:10
16
作者 胡象明 刘浩然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往往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邻避效应相关理论也是如此。但邻避效应这一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局限性,需要构建出符合中国经验的概念体系。为了实现从邻避效应到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概念转化,需要构建起其所... 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往往基于一定的人性假设,邻避效应相关理论也是如此。但邻避效应这一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有诸多局限性,需要构建出符合中国经验的概念体系。为了实现从邻避效应到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事件的概念转化,需要构建起其所依托的人性假设。敏感人假设基于民众对安全性因素、利益性因素和合法性因素的风险感知,依据风险感知和行动方式可以将敏感人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敏感人假设为未来的敏感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避 人性假设 敏感人 敏感性工程 社会稳定风险事件
下载PDF
生态批评视野中的《老人与海》 被引量:8
17
作者 余菁 王桃花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16-120,共5页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 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有着丰富的内涵,是其冰山原理的一个注脚。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对这部小说进行解读,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出来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以及精神生态来领悟那生活海平面之下八分之七的真谛,可以使人们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价值观,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人与海》 自然生态 社会生态 精神生态 人类中心主义
下载PDF
自然人·社会人·文化人——论人的生存特性与生存使命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德军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3,共5页
人是未特定的存在物,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形象是不断生成的。自然人是人已是的既成状态,社会人是人生成的变动状态,文化人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这三种状态共存于每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其结构比例在人身上的表现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实存... 人是未特定的存在物,人没有固定不变的本质,人的形象是不断生成的。自然人是人已是的既成状态,社会人是人生成的变动状态,文化人是人趋向的理想状态,这三种状态共存于每个现实的个人身上,其结构比例在人身上的表现构成了每个人的现实存在。学文化知识,做文化人是人的生存特性和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人 社会人 文化人 人的生存特性 人的使命
下载PDF
论人地系统演替的动力机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义民 乔慧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3期317-321,共5页
探讨人地系统演替的动力机制可以揭示人类发展中面临诸多问题的根源及寻求人类调控自身行为的途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自然力、社会力是人地系统演替的动力,自然力和社会力的耦合控制导致不同时空条件下人地系统特殊的运行规律.
关键词 人地关系 人地系统 自然力 社会力 动力机制
下载PDF
制度、产业与人的社会本质 被引量:5
20
作者 樊玉红 万长松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25-29,共5页
产业革命不仅是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革命,也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市场制度既是产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产业革命不仅是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革命,也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人的社会关系方面的革命。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市场制度既是产业革命的产物,也是产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增长的制度保障。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是人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即人的社会本质的具体、历史的展现。因此,制度和制度体系是产业哲学的核心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 产业 人的社会本质 产业哲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