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作为艺术的教学:爱与智慧——对话詹姆斯·加里森教授 |
张华军
吴静燃
|
《教师发展研究》
|
2024 |
0 |
|
2
|
用爱感染人——《爱的教育》中的美好感情 |
魏洁
|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
2024 |
0 |
|
3
|
古今中西会通视阈下的潘知常生命美学研究——读潘知常《我审美故我在——生命美学论纲》 |
杜璇
张久全
|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
2024 |
0 |
|
4
|
模式与应对:情感史观照下的唐人爱情诸面相 |
李志生
|
《晋阳学刊》
|
2023 |
1
|
|
5
|
爱情与中国社会变迁:以感情结构为分析框架 |
刘怡然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6
|
“慈本论”基础上的“良心认识论”——兼论“立心”对道德教育的基础作用 |
蔡昱
|
《中国医学伦理学》
|
2023 |
2
|
|
7
|
情感结构与时代症候:重审1920年代丁玲北京时期的情爱书写 |
魏巍
李静
|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3 |
1
|
|
8
|
读“可卿”情解“红楼”意 |
梁大伟
苏萍
|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
2023 |
0 |
|
9
|
“赛博恋人”:人机亲密关系的建立及其情感反思 |
曾一果
曹境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1
|
|
10
|
城市单身青年恋综“上头”的逻辑与影响 |
田雪青
王毓川
张晨明
|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
2023 |
2
|
|
11
|
情感的变奏——康德道德哲学接纳情感的三种方式 |
惠永照
|
《哲学评论》
|
2023 |
0 |
|
12
|
爱与逃避:丁玲早期创作嬗变中的情感实践与主体性困境 |
汤艺君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23 |
0 |
|
13
|
《诗经》中婚恋诗的情感特征 |
王玉晶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23 |
0 |
|
14
|
慈心禅在心理学视角下的应用 |
曾祥龙
刘双阳
刘翔平
|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15
|
裴斯泰洛齐的爱心教育理论评析 |
王志红
李晶
|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
2005 |
9
|
|
16
|
情感,抑或义务?——“师爱”的道德基础辨析 |
柴楠
刘要悟
|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17
|
超越感性回归理性——对毛姆《人性的枷锁》的接受与解读 |
许娟莉
韩鲁华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18
|
童心母爱:永不熄灭的教育精神——纪念斯霞诞辰100周年 |
朱小蔓
|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7
|
|
19
|
自闭症儿童父母情绪弹性现状调查 |
孙云瑞
韩映虹
曹凤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
2016 |
7
|
|
20
|
关于爱育及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渗透 |
周政
崔德华
|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