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2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nflict: Efficient State or State Under the Rule of Law?-- The Hungarian Case of the Victory of the Efficient State over the State Under the Rule of Law
1
作者 Maria BORDAS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iplomacy》 2015年第3期151-179,共29页
关键词 国际关系 外交 外交行政 外交政策
下载PDF
日本应对中日海上争端的机制与措施
2
作者 陈宇非 夏莉萍 《东北亚学刊》 2024年第1期58-76,147,共20页
日本注重危机管理,形成了一套综合性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海上危机管理不仅是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也是其扩大海洋权益的重要抓手。海上争端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一旦越过红线有爆发危机甚至战争的可能性。受地区安全局... 日本注重危机管理,形成了一套综合性国家危机管理体制。海上危机管理不仅是日本国家安全保障的重点内容,也是其扩大海洋权益的重要抓手。海上争端是影响中日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一旦越过红线有爆发危机甚至战争的可能性。受地区安全局势、日美同盟战略及自身发展利益的影响,日本针对中日海上争端设置了一系列假想事态和危机应对流程。研究日本应对中日海上争端的防卫动向与危机管理机制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危机管理 中日海上争端 离岛防卫 灰色地带事态
下载PDF
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及其性质与建构原则
3
作者 王世凯 《江汉学术》 2024年第4期5-13,共9页
国家语言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科学的国家语言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和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是构建语言文字工作治理新格局、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语言治理体系是为了... 国家语言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构科学的国家语言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和国家语言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是构建语言文字工作治理新格局、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国家语言治理体系是为了实现高效管理语言事务、科学调控语言资源、妥善解决语言问题、积极消除语言贫困、逐渐提高资源效益、和谐语言文字生活、切实保障语言权利、不断提升语言活力、永久保护语言生态的目标而构建的实现国家语言治理现代化的一套系统,主要包括国家语言治理的结构体系、功能体系、制度体系、方法体系、运行体系。国家语言治理体系具有系统性、阶级性、民主性、异质性、跨语性和跨域性等特征,国家语言治理体系的建构要遵循历史传承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民主治理原则、法治思想原则以及中国实践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语言治理 国家语言治理 语言文字工作 语言管理
下载PDF
论阮元的“节性”思想
4
作者 林长发 《衡水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92-96,共5页
阮元的“节性”思想在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一方面,他立足于两汉之前的儒学经典文献得出了“性”中既包含德性也包含欲望的结论,接续了戴震以“血气心知”释“性”的观点,主张欲既不可穷也不可纵,由此提出了“节性... 阮元的“节性”思想在中国古代人性论思想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一方面,他立足于两汉之前的儒学经典文献得出了“性”中既包含德性也包含欲望的结论,接续了戴震以“血气心知”释“性”的观点,主张欲既不可穷也不可纵,由此提出了“节性”的思想。另一方面,他又以“节性”为基础,提出了礼治等主张,并展开了对宋明理学和佛老之学的批判,力图恢复儒学经世致用的性格,以服务于现实政治和社会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阮元 节性 礼治 经世致用 人性论
下载PDF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路径探析——以依法治校为背景
5
作者 王甜莉 项猛 《市场周刊》 2024年第7期168-172,共5页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存在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程序不规范、法治意识薄弱等现实问...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的建设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促进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提升大学生法律素养、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探索。当前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存在法律规范体系不健全、程序不规范、法治意识薄弱等现实问题。高校应从健全法律体系保障权利、采取多元方式保障程序、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法治思维三个方面防控学生事务管理过程中的风险,推动学生事务管理法治化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校 学生事务管理 法治化
下载PDF
试析我国加入WTO后治安警务工作需注意的几个关系
6
作者 郭斌 《云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3年第1期84-87,共4页
治安工作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之—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治安警务工作需注意的几个关系要认真研究和明确 ,才能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治安行政管理、治安服务社会、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需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是在大局问题上注意开... 治安工作是公安机关的重要职能之—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 ,治安警务工作需注意的几个关系要认真研究和明确 ,才能担负起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治安行政管理、治安服务社会、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需注意的几个关系 :一是在大局问题上注意开放与稳定的关系 ;二是在尺度把握上注意宽松与严格的关系 ;三是在法规扬弃上注意清理与建设的关系 ;四是在工作重心上注意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五是在警务执法上注意保护与打击的关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 治安工作 社会稳定 违法犯罪 警务保障 管理 服务 防范 打击
下载PDF
“民心是阵”:战国儒家兵学思想演变考论——兼论清华简《天下之道》学派属性与学术价值
7
作者 白立超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48-158,共11页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 清华简《天下之道》以攻守的兵学概念和言说方式讨论以民为本的儒家思想,文意清晰,在兵儒融合以及先秦儒学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孔子思想是开放和多元的,其兵学思想暗含了孟子和荀子等孔门后学对待战争、兵学的态度。其中,以孟子为代表的先秦主流儒者强烈抨击战争,缺乏战争常识,反对兵家思想,否定战争在历史进程中的客观作用。而《天下之道》提出“民心是阵”,以兵学概念来表达儒家的民心思想,显然这并非孟子或孟学的作品。战国后期,荀子秉持儒家思想,积极了解战争,主动研究各国兵制、武器等。尤其是荀子主动充分吸收兵家思想,如重视将帅作用、讲究作战时机、治军崇尚赏罚等。荀子兵学理论中谈到如何取胜的具体操作层面,其思考丝毫不亚于当时的著名兵书。在此基础上,荀子将这些兵家之术作为实现儒家兵道、政道的重要方式,《议兵》正是在他以儒家思想为本、充分吸收兵家思想而完成儒家论兵的集大成之作。从先秦儒学史来看,《议兵》的出现并非偶然,《天下之道》等文献正是荀子之前的先秦儒者试图融合兵家思想的具体努力,是荀子论兵的先声。先秦儒者融合兵家思想的线索一直以来隐而不显,而《天下之道》的发现使得这条暗线为学界所认识,并且可能激活了长期以来误读的一些儒家论兵的文献,对丰富儒家的认识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下之道》 兵儒合流 民心 《议兵》
下载PDF
情理法交融:网络政务互动中的形象建构与关系管理
8
作者 钱永红 《学海》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3,共8页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推广,网络政务互动中的政府形象建构与政民和谐关系管理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从形象建构与关系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政府所构建的形象类型及其采用的话语资源,以及这些形象在政民和谐关系管理中的作...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逐步推广,网络政务互动中的政府形象建构与政民和谐关系管理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本研究从形象建构与关系管理的视角出发,分析政府所构建的形象类型及其采用的话语资源,以及这些形象在政民和谐关系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政府在网络政务互动中主要从法治、理性、情感三个维度采用不同的话语资源建构法治型、理性型和情感型三大类政府形象。通过情理法三维度的政府形象的有效互补与融合,可达到较为理想的政民网络互动关系管理效果。该研究探索了情理法交融的政府形象建构在关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为网络政务语言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法 形象建构 政民互动 关系管理 网络政务
下载PDF
论从市民社会和民商法到经济国家和经济法的时代跨越 被引量:62
9
作者 史际春 陈岳琴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29-40,共12页
两位作者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 ,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文章认为 ,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 ,以其自由民主文明的价值追求 ,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 两位作者对令人兴奋的“市民社会”理念和追求作了冷峻的剖析 ,阐述了其概念、特质、作用及其与国家和民商法、经济法的关系。文章认为 ,市民社会作为特定概念 ,以其自由民主文明的价值追求 ,对社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是人类迄今从未有过市民社会 ,历史和现实决定了“市民社会”不可能是“全体公民”的社会 ;在社会化和全球化时代 ,“市民社会”本能地抗拒国家与社会握手言和并开展深度合作 ,反对国家承担协调、管理经济 ,提供公共产品及参与各种经济活动的职能 ,也颇不合宜 ,有违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市民社会”的终结就是经济国家、经济法的兴起 ,从民商法到经济法是不可逆转的时代跨越。经济法是现代民商法存在的必要条件 ,它以维护整体平衡和自由公正的社会经济秩序为己任 ,确保民商法得以对社会成员在良好的市场和社会环境下自在、自为的活动进行调整 ,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民商法 中国 经济国家 经济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经济秩序 外国 公共管理
下载PDF
习近平的统筹治理思想初探 被引量:6
10
作者 宋协娜 栾晓峰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10,共7页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回答"什么是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这一历史命题,创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秉承中华文化的统筹哲学传统,吸纳治理概念的精髓,创新性地建构起了统筹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回答"什么是治国理政,怎样治国理政"这一历史命题,创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结合中国发展的现实需求,秉承中华文化的统筹哲学传统,吸纳治理概念的精髓,创新性地建构起了统筹治理思想理论体系,对治国理政所需的理念—价值—方法论的观念创新,目标—战略—手段的实践应用,时间—空间—人群的客观条件进行整体性统筹,实现主客观与现实环境的整体统一,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成功、优化与良性循环相协调的发展大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治国理政 统筹 治理
下载PDF
重视并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金春 刘成荣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76-78,共3页
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多种活动,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切实搞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制教育 依法治国
下载PDF
情势变更案件处理的路径与策略 被引量:11
12
作者 胡启忠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28-133,共6页
本文从法与理的结合上,对我国处理情势变更案件的问题作了新的阐释。文章认为,虽然我国民商法律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处理情势变更案件并无法律障碍。在法律路径选择上,涉外合同关系可适用国际惯例,国内合同关系则分情... 本文从法与理的结合上,对我国处理情势变更案件的问题作了新的阐释。文章认为,虽然我国民商法律没有规定"情势变更原则",但处理情势变更案件并无法律障碍。在法律路径选择上,涉外合同关系可适用国际惯例,国内合同关系则分情况而定:有具体规定时适用规定,无具体规定时,可以适用法定的"公平原则"。在适用"公平原则"时,应当注意操作策略:严格把握适用条件,并注意适用效果和严格的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势变更案件 中国 比较法 涉外合同关系 民商法律制度 当事人权益 合同纠纷案件 公平原则
下载PDF
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18
13
作者 王钰鑫 周利生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6-63,共8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主题,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伟大主题,确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个奋斗目标,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总依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个治国理政总方略,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个根本保证,从而逐渐形成由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组成的且内涵丰富、思想深刻、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这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治国理政思想 框架结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内在逻辑
下载PDF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哲学底蕴 被引量:5
14
作者 赖风 朱炳元 《阅江学刊》 2017年第2期89-95,共7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这一思想具有高度的哲学自觉,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范例。系统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扶贫开发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这一思想具有高度的哲学自觉,是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范例。系统挖掘其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底蕴,深入揭示其科学性、战略性、实践性和人民性,对于准确把握精准扶贫思想的精髓要义、形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对于凝聚治国理政共识、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 精准扶贫 治国理政
下载PDF
论当代“法治”的道德基础 被引量:4
15
作者 曾广乐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7-140,共4页
道德对实施法治具有基础性的作用,“以德治国”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基础,在我们实施“依法 治国”的同时必须实施“以德治国”,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关键词 德治 法治 道德 法律
下载PDF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钰鑫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19,共9页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从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方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
关键词 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个自信” 规律
下载PDF
依法治国视野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探析 被引量:18
17
作者 龚慕霞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47-150,共4页
历史的实践表明"人治"是腐朽落后的它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在贵州高校进行了800人的抽样统计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为此,高... 历史的实践表明"人治"是腐朽落后的它阻碍人类社会的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奋斗目标。我们在贵州高校进行了800人的抽样统计分析。总体上看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带有明显的不成熟性和矛盾性。为此,高校法治教育应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如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式、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水平等,以引导大学生增强法治意识,对依法治国作出应有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治国 大学生 法治意识 培养
下载PDF
一个新的治国方略——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被引量:1
18
作者 宇文宏 葛传根 刘苗荣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4期82-84,共3页
强调法治忽视德治和强调德治忽视法治一样都是片面的。二者结合起来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我党一个新的治国方略。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贯彻好这一治国方略 ,关键在于从严治... 强调法治忽视德治和强调德治忽视法治一样都是片面的。二者结合起来 ,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 ,也是现实发展的需要 ,形成了我党一个新的治国方略。它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贯彻好这一治国方略 ,关键在于从严治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国方略 法治 德治
下载PDF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林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70-73,共4页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治国理政方式 依法治国 以德治国 “法主德辅”原则
下载PDF
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加强法治 被引量:10
20
作者 顾华详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3期96-101,共6页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行动指南。法治是有效规范以人为本、统筹兼顾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为此,法治理念、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必须坚持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