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的位置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
作者 付升旗 范锡印 +4 位作者 刘恒兴 李敏 窦文广 马会强 欧阳钧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1-653,共3页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18例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下牙槽神经、血管的... 目的:为下颌牙种植术等临床口腔外科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取新鲜下颌骨标本10例、成人全牙下颌骨标本18例和20名全牙志愿者,分别暴露出下牙槽神经血管束、下颌管与下颌后牙牙根和CT连续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观察下牙槽神经、血管的排列关系,用游标卡尺和CT三维重建工作站分别测量下颌后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结果:下颌管自牙槽窝下方走行,其舌侧骨板较厚;下颌管内的下牙槽血管位于下牙槽神经上方。下颌磨牙的远中根至下颌管的距离均较近中根近。在标本及影像上的第1前磨牙、第2前磨牙、第1磨牙、第2磨牙、第3磨牙牙根至下颌管上壁的距离分别为(8.36±2.34)mm和(8.42±2.42)mm、(7.36±2.21)mm和(7.52±2.18)mm、(3.22±1.40)mm和(3.36±1.85)mm、(2.96±1.54)mm和(2.84±1.55)mm、(3.64±1.72)mm和(3.88±1.76)mm。结论:(1)下颌后牙至下颌管的距离以第2磨牙最近,由近及远依次为第2磨牙、第1磨牙、第3磨牙、第2前磨牙和第1前磨牙。(2)对选择适宜长度的牙种植体,避免牙种植体损伤下牙槽神经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管 下牙槽神经 下颌后牙 牙种植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下颌后牙区即刻种植综合序列治疗新方案
2
作者 周琴 赵正宜 +2 位作者 邹多宏 杨驰 张志愿 《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3-98,共6页
目的前牙区即刻种植技术日趋成熟与普及,前牙区关注美学修复,而后牙区更注重咀嚼功能的恢复。由于下颌后牙多为双根牙,牙拔除后即刻种植面临牙槽间隔备洞时容易发生近远中偏差,影响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进行了... 目的前牙区即刻种植技术日趋成熟与普及,前牙区关注美学修复,而后牙区更注重咀嚼功能的恢复。由于下颌后牙多为双根牙,牙拔除后即刻种植面临牙槽间隔备洞时容易发生近远中偏差,影响种植体的精准植入。为解决这一临床问题,本研究进行了新治疗方案的探索与实践。方法本团队总结出一套“下颌后牙区即刻种植综合序列治疗新方案”的新方法,微创拔除无保留价值的下颌后牙,最大可能保存牙槽间隔的骨量及牙槽窝的骨壁,精准地将种植体植入牙槽窝间隔处,并研发了后牙区即刻种植专用系列手术器械,申请了18项专利,完成了成果转化及医疗产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结果临床验证了该方案可以精准植入种植体,且增加了后牙种植体的初始稳定性。结论该方案有利于种植体植入理想位置,有效提高下颌后牙即刻种植的成功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 即刻种植 精准植入 综合序列治疗 规范化操作
下载PDF
基于CBCT的下颌后牙区骨内重要解剖结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艳 何邕江 +1 位作者 陈俊 刘蓉 《广东牙病防治》 2014年第2期69-72,共4页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软件分析系统NNTViewer对活体下颌骨三维影像重建测量,研究下颌神经管与邻近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CBCT影像资料,在下颌骨横截面上测量:①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软件分析系统NNTViewer对活体下颌骨三维影像重建测量,研究下颌神经管与邻近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00例CBCT影像资料,在下颌骨横截面上测量:①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牙根中点、根尖与颊舌侧骨壁的距离;②下颌神经管与每个后牙根尖之间及与之相对应的颊舌侧骨壁、牙槽嵴顶和下颌骨下缘的距离。结果下颌第一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牙根与颊、舌侧骨壁之间的距离,在牙根中点处分别为1.26—5.02mm、3.74~4.45mm,在根尖处分别为3.85—9.23mm、5.43—7.94mm;下颌第二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根尖与下颌神经管之间的距离为5.31~8.19mm。下颌第二前磨牙至同侧第二磨牙各牙根尖下方处的下颌神经管与颊、舌侧骨壁之间的距离分别为3.71~7.62mm、2.91~4.12mm,与牙槽嵴顶之间的距离为17.09-19.22mm,与下颌骨下缘之间的距离为8.22~9.28mm。结论下颌后牙(下颌第三磨牙除外)牙根及下颌神经管与颊侧骨壁之间的距离由前往后逐渐变大。下颌神经管距离第二磨牙远中根最近,距离第一磨牙两根最远;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在第一磨牙处最大,第二磨牙处最小;与下颌骨下缘的距离,在第二磨牙处最大,第一磨牙近中根处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下颌后牙 解剖结构
下载PDF
1001颗3.3 mm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郭丽 吴国锋 +3 位作者 石安源 顾春宁 姜小维 秦海燕 《口腔疾病防治》 2022年第9期644-650,共7页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后早期失败情况,为临床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的725例患者(男性353例,女性372例)植入的1001颗窄直径种植体的... 目的探讨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后早期失败情况,为临床牙种植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对2017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某口腔医院种植科因牙列缺损行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种植修复的725例患者(男性353例,女性372例)植入的1001颗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年龄、性别、种植位点、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骨增量与否、愈合方式等因素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的相关性。结果725例患者中早期失败34例,共计38颗窄直径种植体,窄直径种植体的早期失败率在患者水平为4.69%,种植体水平为3.80%。不同年龄、性别、植体材料、表面处理、长度、愈合方式之间的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种植体水平,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为2.16%,显著低于下颌前牙区的失败率8.64%(P<0.001);上颌前牙区失败率与后牙区失败率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在前牙区,窄直径种植体植入同期行骨增量组的早期失败率显著低于未进行骨增量组(P<0.05)。然而,多因素广义估计方程分析结果表明窄直径种植体早期失败率仅与下颌前牙区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Straumann 3.3 mm窄直径种植体早期总体存活率大于95%,在下颌前牙区的早期失败率显著高于上颌前牙区及后牙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列缺损 上颌前牙 下颌前牙 后牙 牙种植 窄直径种植体 骨整合 早期失败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广义估计方程
下载PDF
使用铸造全冠对于58例患者下颌后牙实施修复的应用效果观察
5
作者 张会敏 《中外医学研究》 2013年第31期16-17,共2页
目的:观察铸造全冠修复下颌后牙的临床效果,分析铸造全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修复下颌后牙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取单冠修复,另一组患者采取联冠修复,修复后随... 目的:观察铸造全冠修复下颌后牙的临床效果,分析铸造全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到笔者所在医院修复下颌后牙的5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患者采取单冠修复,另一组患者采取联冠修复,修复后随访四年观察疗效,并对比单冠修复和联冠修复的效果。结果:单冠修复组总临床有效率为89.7%,联冠修复组总临床有效率为93.1%,两种修复方式的总临床有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患者共68颗折裂牙铸造全冠修复的四年随访观察发现,第一年的成功率为83.8%,第二年的成功率为93.0%,第三年的成功率为90.6%,第四年的成功率为83.3%。结论:使用铸造全冠治疗下颌后牙折裂患者的临床效果比较显著,修复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冠修复 联冠修复 下颌后牙
下载PDF
下颌颊侧牙龈黏膜疼痛敏感度的研究
6
作者 白忠诚 王亚宇 +2 位作者 李晓玲 李晓宁 牛忠英 《口腔疾病防治》 2020年第10期646-650,共5页
目的研究下颌颊侧黏膜疼痛敏感区域的特征,找出痛觉相对敏感区域,为减轻口腔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及不适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口腔外科门诊需行下颌牙拔除术的患者400例,拔牙时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浸润麻醉法,注射针头规格0.... 目的研究下颌颊侧黏膜疼痛敏感区域的特征,找出痛觉相对敏感区域,为减轻口腔诊断和治疗引起的疼痛及不适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口腔外科门诊需行下颌牙拔除术的患者400例,拔牙时采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浸润麻醉法,注射针头规格0.3 mm×21 mm,注射部位距离颊侧牙龈缘约5 mm,记录注射针刺入黏膜时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改良版的国际通用疼痛分级方法,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进行下颌牙拔除术的400例患者中,注射针刺入牙龈黏膜时的疼痛分级在无痛至中度者占75%(300例);中重度和重度者占25%(100例),其中,中重度和重度疼痛者在中切牙和侧切牙组分别占该组的50%、42%,在尖牙组占38%,第一、第二前磨牙组分别占16%、10%,第一、第二、第三磨牙组分别占16%,12%和16%。不同牙位的牙龈黏膜疼痛敏感度存在差异(χ^2=54.203,P <0.001);前牙组中重度和重度疼痛比例较后牙组高(χ^2=55.555,P <0.001);不同年龄的疼痛敏感度存在差异(χ^2=96.501,P=0.000),疼痛敏感度与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性(r=0.465,P <0.001);女性中度及以上黏膜疼痛程度比例较男性更高(χ^2=12.298,P=0.031)。结论下颌不同牙位颊侧牙龈粘膜的疼痛敏感程度不同,前牙区牙龈的疼痛敏感程度较后牙区高;年龄与疼痛程度呈正相关;与男性相比,女性对疼痛更加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 颊侧 前牙区 后牙区 牙龈黏膜 疼痛敏感度 口腔外科 牙拔除术
下载PDF
下颌后牙C形根管的锥形束CT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静 杨兴华 +3 位作者 李建华 葛堂娜 张淑存 熊世江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6-61,共6页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后牙C形根管解剖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用CBCT观察350例共2 603颗下颌后牙影像资料,按性别、年龄、牙位分组,统计C形根管发生率,观察根管形态。年龄组间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性别及牙位... 目的运用锥形束CT(CBCT)研究下颌后牙C形根管解剖形态,为根管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用CBCT观察350例共2 603颗下颌后牙影像资料,按性别、年龄、牙位分组,统计C形根管发生率,观察根管形态。年龄组间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性别及牙位组间用卡方检验。结果 (1)下颌第一前磨牙C形根管发生率2.60%,第二前磨牙0.00%,第一磨牙0.16%,第二磨牙31.65%;(2)下颌第一前磨牙从根颈1/3到根尖1/3 C形根管出现最多的依次是C4、C3a和C4型,第二磨牙依次是C1、C2和C3型;根面深纵沟常在下颌第一前磨牙近舌侧(55.56%),第二磨牙舌侧(97.00%);(3)牙位和性别分组,下颌第一前磨牙和第二磨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分组,第一前磨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磨牙,20~30岁和≤20岁更易出现C形根管(P<0.001)。结论下颌后牙C形根管形态复杂,常发生在第二磨牙,其次是第一前磨牙,极少发生在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 C形根管 锥形束CT 解剖形态 发生率
原文传递
两种不同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对比 被引量:3
8
作者 刘晓庆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S1期17-19,共3页
目的探讨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葛洲坝中心医院收治的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植入种植体124颗。根据骨替代材料的不... 目的探讨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葛洲坝中心医院收治的下颌后牙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共植入种植体124颗。根据骨替代材料的不同将124颗种植体分为Bio-Oss组(68颗)和PerioGlas组(56颗)。比较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手术前后唇腭向骨板宽度及改变量、术后边缘骨水平(MBL)改变量、主观满意度等指标差异性。结果两组患者种植体存留率、主观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唇腭向骨板宽度与术前比较均升高,且Bio-Oss组高于PerioGlas组(P<0.05),Bio-Oss组患者术后即刻与6个月改变量小于PerioGlas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ioOss组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的MBL水平均低于PerioGlas组(P<0.05),两组间改变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o-Oss和PerioGlas两种骨替代材料在即刻种植下颌后牙区周围骨缺损中均具有较好的成骨能力和成骨效果,Bio-Oss骨吸收相对较慢,有利于唇侧骨壁宽度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后牙 骨缺损 BIO-OSS PERIOGLAS MBL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