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临床优势病种的证据图谱研究
1
作者 冯天笑 王旭 +4 位作者 卜寒梅 秦晓宽 肖想玉 魏戌 朱立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4021-4028,共8页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 背景确立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将对推动手法技术和骨伤科优势专科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目前其评价和筛选尚缺乏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量化评价过程。目的应用证据图方法,系统梳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探索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的优势病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搜集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疾病的系统评价,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03-05,运用图表结合文字的方式呈现证据分布特点。结果纳入的126篇系统评价发表年限为2003—2023年,国内外相关研究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3篇为中等质量、64篇为低质量、49篇为极低质量。证据图显示,手法治疗中医骨伤科领域研究证据主要分布于18个临床病种包括颈椎病、腰痛、膝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踝关节扭伤、肩周炎、颈源性头痛、寰枢关节半脱位、桡骨远端骨折、肱骨外上髁炎、腕管综合征、腰扭伤、脊柱侧弯、髋关节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肩袖损伤、肱骨髁上骨折,呈现出有益或可能有益的效应。结论手法治疗在中医骨伤科的临床应用广泛,但由于方法学质量存在不足,并且缺乏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研究证据,未来仍需多层级机构间联动合作,建立健全评价标准和体系,提高研究质量,更新研究证据,进一步探索手法在中医骨伤科领域中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中医骨伤科学 优势病种 证据图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下载PDF
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改善腰椎曲度的影像学评价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开勇 刘鹏 +3 位作者 徐斯伟 张必萌 庄园 詹红生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6期96-99,共4页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治疗前后腰椎曲度的变化。结果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 目的观察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对腰突症患者腰椎曲度的影像学变化。方法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应用多层螺旋CT观察治疗前后腰椎曲度的变化。结果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总有效率83.3%(25/30);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生理曲度分别为(2.94±0.53)mm和(3.98±0.68)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腰椎总前凸角为(55.85±7.88)°和(65.49±7.31)°,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骶骨倾斜角为(40.12±5.94)°和(40.17±5.89)°,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节段椎间孔前后径为(18.62±1.06)mm,治疗后为(18.66±1.26)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患者的各节段椎间孔上下径为(12.19±0.95)mm和(12.54±0.76)mm,经统计学观察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手法结合石氏伤科功法可以改善腰椎曲度、腰椎总前凸角、椎间孔前后径,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多层螺旋CT腰椎扫描重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法 石氏伤科 功法 腰椎曲度 影像学观察
下载PDF
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观察 被引量:7
3
作者 赵珈琛 舒锦 +5 位作者 吴纯 顾怡雯 石珏 沈琪乐 邵译锋 詹红生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法组、手法组、试验组,每组48例;3组均予红外线基础治疗,手法组在红外线治疗...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颈椎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4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功法组、手法组、试验组,每组48例;3组均予红外线基础治疗,手法组在红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氏伤科手法进行治疗,功法组在红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氏运肩护颈功进行治疗,试验组在红外线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石氏伤科手法和石氏运肩护颈功进行治疗,治疗周期均为4周。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4周后、随访第6周、随访第12周、随访第26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lity index,NDI)量表评分及疗效。结果在治疗4周后、随访第6周、随访第12周、随访第26周,试验组患者VAS评分、NDI量表评分逐渐减少,且后一时点VAS评分、NDI评分较前一时点均显著减少(P<0.05);同时点试验组患者VAS评分、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法组和功法组(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者基于VAS评分、NDI评分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略高于功法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第26周,试验组患者基于VAS评分、NDI评分的总有效率和愈显率均显著高于功法组(P<0.05)。结论石氏伤科手法联合石氏运肩护颈功可有效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颈椎功能障碍及颈痛,且可以维持较长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氏伤科手法 石氏运肩护颈功 神经根型颈椎病 视觉模拟量表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
下载PDF
张曦老中医骨伤学术经验总结
4
作者 金天翔 袁军 +2 位作者 常俊杰 高俊 张曦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19期153-157,共5页
张曦老中医长期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学贯中西,形成了衷中参西,知常达变的临床思维,总结了许多成效显著的内外治方法。在内治思想上,张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气血双治,阴阳调和,兼顾脾胃。在外治方法上,张教授强调精妙的手法是... 张曦老中医长期从事骨伤科临床工作,学贯中西,形成了衷中参西,知常达变的临床思维,总结了许多成效显著的内外治方法。在内治思想上,张教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尤其注重气血双治,阴阳调和,兼顾脾胃。在外治方法上,张教授强调精妙的手法是整复骨折脱位及关节紊乱的关键,其精妙体现在灵活的正骨思路和精巧的手法运用。张教授在正骨时及正骨后均重视筋骨并治,动静结合,促进功能恢复。本文探索总结张教授的骨伤临床学术经验,旨在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曦 骨伤科 学术思想 内治经验 正骨手法
下载PDF
牵引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早期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临床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姜文辉 李慧琪 汤兴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3年第8期85-89,共5页
目的:观察牵引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早期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牵引联合常规青少年脊柱侧弯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 目的:观察牵引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早期青少年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特发性脊柱侧弯诊断标准的青少年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牵引联合常规青少年脊柱侧弯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龙氏正骨手法”,观察并统计分析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VAS评分、Cobb角的变化,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Cobb角及VAS评分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牵引联合“龙氏正骨手法”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能有效缩小Cobb角,减轻患者患侧疼痛程度,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特发性脊柱侧弯 龙氏正骨手法 牵引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黄会保教授基于张氏治筋体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临证经验荟萃
6
作者 曹恒 黄会保 《中医临床研究》 2023年第13期74-77,共4页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发生于腰背部、腰骶部肌筋膜及其软组织的劳损性疾病,临床上又将之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腰背肌纤维组织炎、腰背部软组织劳损等腰背肌筋膜炎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疾病。本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病势缠绵,可严... 腰背肌筋膜炎是指发生于腰背部、腰骶部肌筋膜及其软组织的劳损性疾病,临床上又将之称为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腰背肌纤维组织炎、腰背部软组织劳损等腰背肌筋膜炎是中医骨伤科的常见疾病。本病起病隐匿,病因复杂,病程漫长,病势缠绵,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工作效率,近些年来该病已引发医学界的普遍关注与深入研究。腰背肌筋膜炎主要症状为肌肉僵硬、无力、肌紧张或肌痉挛、病变部位可有麻木、沉重感,局部有压痛或向远处牵涉痛,病变区域可触及筋节点或条索样改变等。黄会保教授不仅对中医典籍颇有研究,而且时刻关注前沿的现代医学理论,擅长将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诊治骨伤科疾病。文章通过介绍相关临床验案,总结黄会保教授基于张氏治筋体系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经验,为骨伤科医生治疗腰背肌筋膜炎提供思路与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背肌筋膜炎 中医骨伤 张氏治筋体系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DRG和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制定探讨 被引量:24
7
作者 黄杰烽 蒋旭宏 +7 位作者 孙华琴 姚志韬 丁佳伟 叶文怡 张沈英婕 童培建 华江 张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8期810-814,共5页
[目的]探讨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制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的制定。[方法]兼顾DRG付费制、ERAS理念和中医特色治疗,从挖掘中医骨伤科优势病... [目的]探讨基于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付费制和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的制定。[方法]兼顾DRG付费制、ERAS理念和中医特色治疗,从挖掘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日间病房建设、长住院时间病例管控、疑难病例管控和新技术新项目开展等五个方面探讨中医骨伤科临床路径的制定。[结果]临床路径是DRG付费制、加速康复外科及中医特色治疗之间的桥梁。基于DRG付费制和ERAS理念的有效中医临床路径,能够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提高同质化诊疗水平。临床路径通过挖掘中医骨伤科优势病种和疑难病例管控,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通过日间病房建设和长住院时间病例管控,以降低平均住院日;同时有效控制病种均次住院费用,并为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腾出空间。[结论]中医骨伤科应大力推广实施中医临床路径并不断优化,这既能体现中医特色治疗和ERAS理念,又能应对医保DRG付费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诊断相关分组 医保支付 临床路径 中医骨伤科学 加速康复外科 优势病种 疑难病例 新技术
下载PDF
骨伤科拔伸足蹬法临床应用
8
作者 赖镭成 张俐 《中国骨伤》 CAS 2006年第11期689-690,共2页
关键词 手法 骨科 中医骨伤科学
下载PDF
中医骨伤手法教学探索
9
作者 韦理 周学龙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2年第17期31-33,共3页
中医骨伤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中医骨伤科疾病中的伤科疾病、筋伤疾病和骨病均需要骨伤手法技能。中医骨伤科学以理论教学、实训、临床见习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实情的需要,2020年初广... 中医骨伤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中医骨伤科疾病中的伤科疾病、筋伤疾病和骨病均需要骨伤手法技能。中医骨伤科学以理论教学、实训、临床见习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模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实情的需要,2020年初广西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的中医骨伤手法教学采用了微课学习、线上理论教学、线下实训、临床见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骨伤手法 教学模式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手法教学网络视频库建设的研究
10
作者 梁文 谭永振 +1 位作者 梁嘉恺 周尧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7年第21期14-16,共3页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高等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其中的骨伤手法内容具有教学内容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内容多等特点。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是保证教学质量...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是高等西医院校中西医结合专业学生的重要临床课程之一,其中的骨伤手法内容具有教学内容实践性强、操作性强、内容多等特点。采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进行教学,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大趋势,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视频库作为网络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本文主要阐述了《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骨伤手法教学网络视频库的建设思路,提出了制作视频的原则及方法,探讨了应用网络视频库在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骨伤科 视频库 网络教学 骨伤手法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研究
11
作者 李光淳 《系统医学》 2021年第2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用于创伤骨科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该院接诊的创伤骨科病患80例,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n=40)。研究组采取微创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对比换药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非感染性发热率0.0%比...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用于创伤骨科中的价值。方法2018年5月—2020年3月该院接诊的创伤骨科病患80例,用数字抽签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n=40)。研究组采取微创技术,对照组实行常规治疗。对比换药频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非感染性发热率0.0%比对照组15.0%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5,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265.36±40.21)mL比对照组(703.59±53.16)mL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用时(7.03±1.45)h、伤口愈合时间(17.58±1.33)d、住院时间(18.69±3.21)d比对照组(9.26±2.08)h、(34.09±1.57)d、(29.05±3.85)d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2、11.683、6.393,P<0.05)。研究组换药频率(10.32±1.68)次比对照组(28.47±1.91)次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1,P<0.05)。研究组总有效率100.0%比对照组8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6,P<0.05)。研究组出院时QOL评分(89.37±4.13)分优于对照组(80.26±4.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6,P<0.05)。结论于创伤骨科中运用微创技术,疗效确切,且手术耗时短,换药频率低,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非感染性发热率低,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骨科 换药次数 微创技术 伤口愈合
下载PDF
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马军 周学龙 《广西中医药》 2010年第5期36-39,共4页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并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正骨治疗的优选节段。方法:将90例具有寰椎轴线分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共3组,3组病例均以颈部的分理揉按... 目的:观察颈椎不同节段手法正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和椎-基底动脉血流的影响,并评价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法正骨治疗的优选节段。方法:将90例具有寰椎轴线分离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B、C共3组,3组病例均以颈部的分理揉按为基础治疗,其中A组加用定点复位法调整C1~2;B组加用角度复位法调整C3~5;C组加用侧旋提推法调整C6~7,以症状、体征、X线片及TCD检测为观察指标,评价各组治疗效果。结果:颈椎三节段手法正骨均能减少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A、B、C3组的临床疗效分别为90.00%、66.67%、60.00%,A组与B组、C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A组较B组、C组更能改善寰枢椎轴线分离程度(P<0.01);A组较B组、C组更能减少患者眩晕症状积分(P<0.01)及改善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状况(P<0.05或P<0.01)。结论:本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的椎-基底动脉的供血不足与寰枢椎的错动移位关系密切,提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在合并有寰枢椎的错动移位时,颈椎寰枢节段应作为手法正骨的优选节段,针对性地纠正寰椎或枢椎的错动移位可提高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动脉型颈椎病 寰枢关节 椎-基底动脉 手法正骨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健 《智慧健康》 2022年第1期44-46,49,共4页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中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共300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 目的研究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2020年7月-2021年7月中选取到院进行治疗的创伤骨科患者共300例,随机分组,分别提供切开复位治疗(对照组):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骨折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在暴露骨折端的同时清理腐坏组织,再使用C臂机观察复位情况,完成后关闭切口;微创技术(观察组):麻醉方法与上述相同,在术前对手术部位实施牵引,并选择手术材料,使用C臂X线辅助实施手术,完成手术治疗后装置外固定架,关闭切口加压包扎;每组1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各项指标、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指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相比,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躯体疼痛、生活活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偏低,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患者少、手术用时、切口愈合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比对照组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优良率偏高(P<0.05)。结论对创伤骨科患者使用微创技术治疗能够改善其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优化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切开复位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路飞 马丽 《智慧健康》 2020年第21期154-155,193,共3页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方法,了解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 目的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的应用效果,探讨更好的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方法,了解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72例患者,运用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将患者随机的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实行一般临床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实行微创技术对创伤骨科进行临床治疗,分析并记录两组患者的病情。结果经过治疗两组患者均成功出院,但是实验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运用微创技术治疗创伤骨科患者,患者住院时间短、伤口愈合时间快,治疗所产生的疼痛感相对比较弱,治疗效果比较显著。因此,在创伤骨科治疗期间应用微创技术还是极为有必要的,其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临床治疗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分析微创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5
作者 黄冠就 徐亚非 +1 位作者 刘永明 张乐 《中外医疗》 2021年第20期47-49,共3页
目的评估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该文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该医院创伤骨科纳入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分组构建方法凭借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研究组选取微创技术手术治... 目的评估微创技术运用于创伤骨科患者治疗中的价值。方法该文方便选取2018年6月—2020年5月该医院创伤骨科纳入治疗的6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选择分组构建方法凭借随机抽签方式将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研究组选取微创技术手术治疗方式,参照组选取常规手术治疗方式。分析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操作所用时长、创伤骨科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术后创口愈合所用时长、住院治疗所用时长、手术切口换药总次数。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75%)高于参照组(7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9,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13%)低于参照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4,P<0.05);研究组手术操作所用时长、创伤骨科手术的切口长度、手术过程中流血总量(63.40±3.59)min、(5.61±0.30)cm、(102.10±5.37)mL均优于参照组(91.38±4.50)min、(8.30±0.54)cm、(175.36±6.8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95、24.633、47.828,P<0.05);研究组术后创口愈合所用时长、住院治疗所用时长、手术切口换药总次数(12.25±1.50)d、(6.10±0.43)d、(6.12±0.20)次均少于参照组(14.60±2.18)d、(8.91±0.60)d、(7.30±0.36)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23、21.533、16.208,P<0.05)。结论在创伤骨科患者治疗过程中使用微创技术存在较好治疗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创伤骨科 并发症
下载PDF
李盛华应用陇中理筋调衡手法治疗“骨错缝、筋出槽”验案举隅 被引量:2
16
作者 吕子豪 周明旺 吉星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3180-3183,共4页
文章介绍李盛华教授通过多年中医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顺于自然、手稳法巧、筋重于骨、内外兼治、身心并重”的治则内涵,以此内涵为基础,介绍了陇中理筋调衡手法治疗“骨错缝、筋出槽”两例典型病例的方案。陇中理筋调衡手法作为... 文章介绍李盛华教授通过多年中医骨科临床实践经验总结出的“顺于自然、手稳法巧、筋重于骨、内外兼治、身心并重”的治则内涵,以此内涵为基础,介绍了陇中理筋调衡手法治疗“骨错缝、筋出槽”两例典型病例的方案。陇中理筋调衡手法作为陇中正骨学术流派中经典手法,通过医者对受术部位施加的外力巧妙作用于损伤部位,借自然力量和手法技巧调节机体的病理、生理变化,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筋伤 骨错缝 筋出槽 陇中理筋调衡手法 中医骨伤科学
原文传递
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凝肩症的临床研究
17
作者 余佳程 王翔 +4 位作者 蒋文钰 郭小玉 宋妩维 赵宇豪 卫辰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8期28-32,37,共6页
目的:观察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凝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以功能锻炼为基础治疗,其中试验组100例患者采用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治... 目的:观察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凝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患者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均以功能锻炼为基础治疗,其中试验组100例患者采用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对照组100例患者由临床医师根据临床实际情况选用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试验组97例患者、对照组93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试验组显效率为95.88%,对照组显效率为65.59%,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关节简式McGill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CMS)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试验组较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石氏手法松解术治疗凝肩症可明显改善患者肩部不适及肩关节功能受限,临床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肩症 石氏伤科 手法 臂丛麻醉 真实世界研究
原文传递
石氏理筋手法联合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急性踝关节扭伤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18
作者 石瑛 王翔 +4 位作者 陈东煜 陈博 高宁阳 詹红生 石印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1-3,共3页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理筋手法联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膏药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理筋手法和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 目的:观察石氏伤科理筋手法联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踝关节扭伤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8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膏药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石氏伤科理筋手法和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膏药组采用复方紫荆消伤膏治疗,对照组采用扶他林软膏治疗。对治疗前、治疗当天、3d、7d、10d、14d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关节功能活动得分低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疼痛得分低于其他组,7d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治疗后仅在治疗组和膏药组发生4例轻度皮肤过敏。结论:石氏伤科经验的理筋手法结合石氏伤科传统膏药复方紫荆消伤膏能快速促进损伤组织修复和缓解疼痛,且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筋手法 复方紫荆消伤膏 踝关节扭伤 石氏伤科
原文传递
闭合复位结合Ⅰ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杨德育 王月娥 +2 位作者 苏在权 尤瑞金 周晓文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63-67,共5页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10.3±1.8)岁。按M...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至2014年7月,我科采用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5~14岁,平均(10.3±1.8)岁。按Muller股骨远端骨折分型:A1型6例,A2型9例,A3型3例。2例累及骨骺,均为Salter-Harris I型骨折。记录手术距离受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的并发症、处理及结果,骨折愈合的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1年测量并记录双下肢长度、生理力线及股骨远端骨骺发育情况。末次随访采用膝关节Kolment评定标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本组术后随访13~60个月,平均(33.1±2.2)个月。手术距离受伤时间为2~6天,平均为(3.1±0.8)天。术后3~5天出院,平均(3.7±0.9)天。无一例发生神经血管损伤、骨折端再移位、再骨折、外固定架松动、骨髓炎及骨化性肌炎。骨折骨性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7±1.5)周,无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2例骨折患者软组织挫伤严重,加强换药后伤口愈合。2例针道感染,给予加强换药后愈合。与健侧肢体比较,膝关节伸屈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差别。无骨骺发育异常。1例较健侧出现3°的外翻畸形,3例较健侧延长0.7 cm、1.0 cm及1.0 cm,未行特殊处理,术后随访至2年时恢复正常。膝关节Kolment评定都为优,优良率为100%。结论闭合复位结合Ilizarov环形外固定架是治疗儿童股骨髁上骨折的理想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能避免对骺板的损伤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利扎罗夫技术 手法 骨科 儿童 股骨骨折
原文传递
中医骨伤科学正骨手法教学探索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少杰 柏立群 《现代中医临床》 2018年第1期42-45,共4页
中医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正骨手法教学不同于理论知识讲授,属于实践操作性的教学内容,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模式可循。从正骨手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骨手法教学的特点与难点、方法与对策3个方面进... 中医正骨手法是中医骨伤科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由于正骨手法教学不同于理论知识讲授,属于实践操作性的教学内容,目前没有统一规范的教学模式可循。从正骨手法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正骨手法教学的特点与难点、方法与对策3个方面进行探讨,认为实训课配合系列正骨手法讲座的形式,可以弥补教学课时不足、学生缺乏实践机会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骨伤科学 正骨手法 教学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