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沉积作用的物源控制 被引量:20
1
作者 何起祥 《海洋地质动态》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13,共6页
源与汇的关系是研究海陆相互作用和海平面变化及其沉积响应的钥匙。边缘海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双陆源体系。中国边缘海背靠中国大陆,来自陆地的陆源碎屑物质是主要的物质来源,岛弧侵蚀作用提供的岛源物质是另一个重要的物质来源,二者交替... 源与汇的关系是研究海陆相互作用和海平面变化及其沉积响应的钥匙。边缘海的一大特点是它的双陆源体系。中国边缘海背靠中国大陆,来自陆地的陆源碎屑物质是主要的物质来源,岛弧侵蚀作用提供的岛源物质是另一个重要的物质来源,二者交替形成的沉积序列是弧后盆地的重要的沉积学特征。陆架沉积物的物源随着海平面的变化发生互换。低位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的陆源物质主要来自陆地,而海侵体系域的物源主要来自残留砂的侵蚀和再造。源汇互换是正确认识陆架沉积物分布规律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的收支平衡 边缘海 源汇互换 岛源物质 架源物质
下载PDF
长江沉积物源示踪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范代读 王扬扬 吴伊婧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15-528,共14页
近期物源分析方法发展较快,包括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以及分不同粒级组分或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粒级组分进行物源分析逐渐代替了全样分析法,物源示踪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 近期物源分析方法发展较快,包括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以及分不同粒级组分或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粒级组分进行物源分析逐渐代替了全样分析法,物源示踪效果得到明显的提高。长江作为连接青藏高原与西太平洋边缘海的最重要水系,河流沉积物从源到汇的现代与历史过程备受关注。长江沉积物源示踪研究进展包括:①建立和运用河流入海沉积物示踪端元模型,定性或定量地分析长江沉积物在海域的扩散与沉积分布规律,倾向于运用细颗粒组分矿物学、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法,研究程度较高,今后需注意各端元值的时空变化,及受沉积过程的分异作用与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②建立和运用不同支流的物源示踪模型,研究晚新生代以来长江水系的演化历史,倾向于运用粗颗粒组分的物源分析方法,尤其是单颗粒碎屑矿物微区分析。由于长江流域面积巨大、区域地质复杂,建立支流域的精细物源分析指纹特征尚处在探索阶段,需注意运用碎屑锆石U-Pb定年与稀土元素、Hf同位素组成的综合物源分析法。综合运用多种物源分析法于长江中下游和三角洲盆地若干钻孔地层的研究,已较好地限定长江贯通的时间约在上新世晚期—早更新世之间,但仍存在较大争议,今后需在一些关键区域开展更多的深钻研究,提高物源精细示踪的效果、晚新生代地层测年的精度,并加强钻孔间的的对比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物源分析 源—汇系统 水系演化 边缘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