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emporal variations of food web in a marine bay ecosystem based on LIM-MCMC model
1
作者 Pengcheng Li Hu Zhang +4 位作者 Chongliang Zhang Binduo Xu Yupeng Ji Yiping Ren Ying Xue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8期79-88,共10页
Climate change has led to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marine ecosystems,including alteration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od webs and ecosystem status.Coastal ecosystems are critic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 Climate change has led to significant fluctuations in marine ecosystems,including alterations i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food webs and ecosystem status.Coastal ecosystems are critical to the functioning of the earth’s lifesupporting systems.However,temporal variations in most of these ecosystems have remained unclear so far.In this study,we employed a linear inverse model with Markov Chain Monte Carlo(LIM-MCMC)combined with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to reveal the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food web in Haizhou Bay of China.Food webs were constructed based on diet composition data in this ecosystem during the year of 2011 and 2018.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obvious temporal variations in the composition of food webs in autumn of 2011 and 2018.The number of prey and predators for most species in food web decreased in 2018 compared with 2011,especially for Trichiurus lepturus,zooplankton,Amblychaeturichthys hexanema,and Loligo sp.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complexity of food web structure could be reflected by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compartmentalized indicators.Haizhou Bay ecosystem was more mature and stable in 2011,while the ecosystem’s self-sustainability and recovery from disturbances were accelerated from 2011 to 2018.These findings contribute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dynamics of marine ecosystems and highlight the importance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arine food webs.This work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assessing and comparing temporal variations in marine ecosystems,which provides essential information and scientific guidance for the Ecosystem-based Fisheries Manag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M-MCMC ecological network analysis marine ecosystem food web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the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 process in the north-west of Persian Gulf(Khuzestan Province)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2–2011
2
作者 MASHJOOR Sakineh KAMRANI Ehsa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03-110,共8页
The worldwide increase in commercial fisheries and its impact on ecosystems as well as inefficient fishery management have led to overfishing and frequent breakdown of traditional fish stocks. In this context, an anal... The worldwide increase in commercial fisheries and its impact on ecosystems as well as inefficient fishery management have led to overfishing and frequent breakdown of traditional fish stocks. In this context, an analysis of Khuzestan inshore fisheries data covering the years 2002-2011, was conducted in reliance on testing for occurrence of the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 (FDMFW) phenomenon in the North of Persian Gulf Large Marine Ecosystem (LME). In this study, the mean trophic level (mTL) and the fishing-in-balance (FIB)-index of Khuzestan landings during this period of time were estimated using the trophic level of 47 fishery resources. Increase in total landings (I1) was observed, which explained the high fishing yield in major fishery resources (especially demersal). Moreover, the moderates decreasing trend in mTL per decade, and the increasing trend in FIB-index were observed. The status of fishery resources in Khuzestan inshore waters (under exploited but not overexploited), the rise in Y, FIB and slightly drop in mTL can be considered as indirect indicators of the fishing impacts on the trophic structure of marine communities. Based on this result, probability occurrence of FDMFW process in Khuzestan inshore waters is low to some extent. However, we suggest that the goal of management programs in Khuzestan inshore waters should prevent the continuance of this trend in the long-term using an ecosystem-based approa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an trophic level fishing-in-balance index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 Khuzestan Persian Gulf
下载PDF
An assessment of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 in coastal states during 1950–2010
3
作者 DING Qi CHEN Xinjun +1 位作者 YU Wei CHEN Yong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7年第2期43-50,共8页
Mean trophic level of fishery landings(MTL)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fishing. Based on the landing data compiled by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combined w... Mean trophic level of fishery landings(MTL) is one of the most widely used biodiversity indicators to assess the impacts of fishing. Based on the landing data compiled by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combined with trophic information of relevant species in Fish Base, we evaluated the status of marine fisheries from 1950 to 2010 for different coastal states in Pacific, 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s. We found that the phenomenon of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 occurred in 43 states. Specifically, 27 states belonged to "fishing-through" pattern, and 16 states resulted from "fishing-down" scenario. The sign of recovery in MTL was common in the Pacific, Atlantic and Indian Oceans(occurred in 20 states), but wa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catches of traditional low trophic level species. In particular, 11 states showed significant declining catches of lower trophic levels. The MTL-based assessment of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 needs to be interpreted cautious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astal states exploitation history fishing down marine food webs sustainability marine fisheries mean trophic level of fishery landings
下载PDF
短链氯化石蜡在海洋环境中的分布及生态毒理效应
4
作者 宋敏 韩典峰 +8 位作者 丁玉竹 刘小静 刘永春 薛敬林 王明磊 李佳蔚 王景 章寸心 徐英江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CCPs)受工业活动及季风气候影响,在中国海洋环境中的分布总体上呈现沿岸大于深海。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和疏水性,极易在生物体内聚集,并可通过食物网传递产生生物放大效应。此外,大... 短链氯化石蜡(Short-chain chlorinated paraffin,SCCPs)受工业活动及季风气候影响,在中国海洋环境中的分布总体上呈现沿岸大于深海。由于其具有较高的亲脂性和疏水性,极易在生物体内聚集,并可通过食物网传递产生生物放大效应。此外,大量的毒理研究表明,SCCPs主要通过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内分泌失调及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等机制,对生物体产生潜在的发育毒性、肝毒性、内分泌紊乱以及神经毒性等。在未来还需借助组学等技术分析完善SCCPs的潜在毒性,通过更多的体外实验分析其在人体的暴露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蓄积 生物放大 毒性机制 食物网 海洋环境
下载PDF
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象山港海洋牧场区食物网基础与营养级的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魏虎进 朱小明 +3 位作者 纪雅宁 姜亚洲 林楠 王云龙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50-257,共8页
本研究对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象山港海洋牧场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表明:该海域生物消费者食物... 本研究对2011年春季和秋季在象山港海洋牧场采集的生物消费者及其食物源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通过IsoSource模型计算该海域生物的食物网基础并利用氮稳定同位素数据计算消费者的营养级.结果表明:该海域生物消费者食物源的δ13C值范围介于-13.75‰~-24.29‰之间;根据δ13C值可以将其食物源分为4类:浮游植物、大型海藻、悬浮颗粒有机物(POM)、沉积相颗粒有机物(SOM).浮游植物和SOM是该海域生物食物网的基础,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50.27%)比较大,大型海藻也是消费者的重要碳源(贡献率为35.5%),POM对消费者的碳源贡献率为13.7%.消费者的δ15N值则介于5.40‰~11.85‰之间,消费者的营养级介于2.0~3.7级之间,不同食性的鱼类处于食物网中不同的地位,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位于食物网的底端,游泳生物食性的鱼类处于食物链的上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食物网 食物贡献率 营养级 δ13C δ15N海洋牧场 象山港
下载PDF
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进展 被引量:37
6
作者 颜云榕 卢伙胜 金显仕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5-153,共9页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 首先总结归纳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研究中的实验方法,主要包括胃含物分析法、碳氮稳定同位素法、特定化合物同位素法等实验方法的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随后介绍了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与食物网最新研究进展和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海洋鱼类摄食生态中食物组成、摄食方式、摄食量和食物用于机体各种生命活动分配方式,以及海洋食物网研究中以传统胃含物分析法为基础、以简化食物网为核心,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和生态系统模型的应用发展;最后,着重分析了我国海洋鱼类摄食生态和食物网研究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并对该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鱼类 摄食生态 海洋食物网 稳定同位素
下载PDF
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技术在海洋食物网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于灏 吴莹 张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8,共7页
海洋食物网研究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是一项研究海洋食物网的新技术,较测定总有机物的稳定同位素技术,为海洋食物网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和丰富的信息。通过脂肪酸、氨基酸等分子的稳定同位素... 海洋食物网研究是海洋生态系统研究中的重要部分。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CSIA)技术是一项研究海洋食物网的新技术,较测定总有机物的稳定同位素技术,为海洋食物网研究提供了更为深入和丰富的信息。通过脂肪酸、氨基酸等分子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可以更细致更准确地了解食物网的营养结构、物质和能量的传递过程。该技术在海洋食物网研究中,特别是在海洋热液系统食物网研究之中表现出广泛的适用性。虽然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技术仍有一些局限性有待改进,但在海洋食物网研究的应用中已经显示出很大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地球化学 稳定同位素 特定化合物同位素分析 海洋食物网 综沭
下载PDF
中国主要海洋底层鱼类生物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8
8
作者 郑元甲 洪万树 张其永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 回顾了中国海洋主要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的研究历史和科研成果,并重点叙述了带鱼、小黄鱼、大黄鱼和绿鳍马面鲀等重要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概况。概述的内容包括地理种群及其产卵群体的鉴别和划分、生活史型的演变、种群和群体结构、种群数量变动、年龄组成和生长特性、摄食习性、性成熟周期、性腺成熟指数(GSI)、产卵群体生殖力、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路线、资源量和渔获量、各种作业渔船的调整及其捕捞力量的限制措施等,并展望了中国海洋底层经济鱼类资源生物学研究的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海洋底层鱼类 资源生物学 回顾与展望 中国沿岸水域
下载PDF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方法与操作规程 被引量:17
9
作者 类彦立 徐奎栋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7-164,共8页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包括底栖细菌、底栖微藻及底栖原生动物等单细胞原核和真核生物,是底栖微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中有关底栖生物的研究... 海洋微型底栖生物包括底栖细菌、底栖微藻及底栖原生动物等单细胞原核和真核生物,是底栖微食物网中能量传递的基础和关键环节,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海洋调查规范》国家标准中有关底栖生物的研究仅涉及利用网筛分选的大型和小型底栖动物,缺少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方法与规程,严重制约了对海洋整体食物网能流研究,以及微型、小型及大型底栖生物间的生态过程与作用等研究。本文提出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的关键技术和规程,包括采样和固定、底栖微藻和细菌调查技术、以及底栖原生动物调查技术,所涉方法与规程是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行业标准的核心内容。本方法与规程适用于潮间带、浅海和深海等不同生境的海洋微型底栖生物调查,以及利用微型底栖生物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生物 小型底栖生物 底栖微食物网 海洋生物调查 潮间带 浅海 深海
下载PDF
柘林湾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会洁 秦传新 +4 位作者 黎小国 陈丕茂 莫宝霖 马欢 郑忠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026-1039,共14页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 海洋牧场是由多个功能区组成的生态系统工程,不同功能区的生态环境和食物网结构各不相同,通过研究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有助于了解功能区之间生态系统差异。实验通过对南澳柘林湾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环境调查,利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海洋牧场不同功能区食物网结构进行比较,并借助SIBER对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海洋牧场调查共采获生物种类78种,其中,消费者的δ^(13)C比值介于–19.94‰~–13.62‰,δ^(15)N比值介于8.78‰~15.29‰,营养级范围介于1.73~3.64。不同功能区同位素数据对比表明,人工鱼礁区生物资源相对丰富,食物网结构较为复杂;海藻增殖区中生物生态位分布最广,营养冗余程度较高;贝类增殖区生物生态位较窄,营养级分布较为集中。在不同功能区生态系统稳定性对比中,人工鱼礁区生态系统稳定性最佳,海藻增殖区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牧场 食物网 营养级 稳定同位素 SIBER
下载PDF
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4
11
作者 孙晟 岳海东 肖天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21期1628-1633,1645,共7页
综述了海洋蓝细菌(聚球菌属,Synechococcus)的生态学意义和国际上研究海洋蓝细菌的方法和技术, 以及我国研究海洋蓝细菌的现状和我们的一些研究工作。
关键词 海洋蓝细菌 生态学 微食物网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厦门湾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变化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张新艳 陈彬 +2 位作者 丁少雄 俞炜炜 杜建国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7-224,共8页
厦门湾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厦门湾生态系统承受着十分巨大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动态模拟,可以为分析生物种类的生物量变动、能量流动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9—2020年厦门湾... 厦门湾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厦门湾生态系统承受着十分巨大的压力。对生态系统的动态模拟,可以为分析生物种类的生物量变动、能量流动变化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2019—2020年厦门湾渔业资源调查数据,应用EwE软件构建厦门湾生态系统模型,并与根据2010年资料建立的生态系统模型进行比较。模型包括哺乳动物、斑竹鲨、鳐科、鳀鲱科、鯻科、虾类、蟹类、头足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碎屑等26个功能群,基本涵盖了厦门湾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途径。结果表明,厦门湾的大型捕食者相对缺乏,使得厦门湾生态系统的捕食压力较低,因而处于较低营养级的生物,如小型鱼类等种类在该生态系统中占据优势地位,导致厦门湾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结构较为简单,同时模型表明该系统目前的稳定性较低。与2010年相比,2020年厦门湾的生物类群有所变化,能量流动也发生相应变化,2020年生态系统较低营养级的生物量、流向碎屑量及总流量小于2010年,而较高营养级功能群的上述参数要高于2010年。总体而言,2020年厦门湾生态系统的能流规模要小于2010年。该研究可以为厦门湾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湾 海洋生态系统 食物网 营养级 ECOPATH模型
下载PDF
Ecological functioning of free-living marine nematodes in coastal wetlands: an overview 被引量:3
13
作者 Yongfen Du Shu Gao +1 位作者 Richard M.Warwick Er Hu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14年第34期4692-4704,共13页
Nematodes are small multicellular, thread-like organisms, inhabiting almost all conceivable environments;among these, some 25 % are free-living marine forms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of(1–12) 9 106 inds m-2in seabed ... Nematodes are small multicellular, thread-like organisms, inhabiting almost all conceivable environments;among these, some 25 % are free-living marine forms with a population density of(1–12) 9 106 inds m-2in seabed sediment, reaching maximum values in muddy estuaries and salt marshes. A large quantity of carbon from the salt marsh plants enters the ecosystem via the detritus pathway,in which nematode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their feeding and bioturbation activities. Vegetation influences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nd modifies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nematode communities in coastal wetlands.Nematodes are coupled closely with bacteria/detritus in microbial food webs, stimulating bacterial growth and subsequent nutrient remineralization; they provide food sources for higher trophic levels and serve as a linkagebetween micro- and macro-fauna. Furthermore, nematodes have a potential to provide proxies that can be used in diagnos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n China, only a limited number of nematode data sets are available for the coastal wetlands across several different climatic zon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ddition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biology and ecology of nematodes in order to delineate their ecological functioning in coastal wetlands. On such a basis,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nematodes to material cycling and the ecological functioning in coastal wetlands can be quantified. The assessment of their biological diversity should be a focus, which is fundamental in the study of wetland ecosystem dynamic mechanisms. In addition to laboratory and mesocosm experiments, mathematical models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dict the responses of ecosystem to the environmental disturbance. Finally, it is necessary to improve the techniques for nematode analysis,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data acquis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沿海湿地 生态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 沉积环境 盐沼植物 细菌生长 营养水平
原文传递
海洋食物网结构稳定性及干扰响应研究综述
14
作者 高春霞 王寅 杨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93-508,共16页
海洋食物网是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的核心机制之一,其复杂性和多维度稳定性保障了生态平衡、促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且对生物多样性的维系至关重要。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污染排放等可能对食物网结构造成干扰,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 海洋食物网是海洋生态系统运行的核心机制之一,其复杂性和多维度稳定性保障了生态平衡、促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并且对生物多样性的维系至关重要。人类活动如过度捕捞、污染排放等可能对食物网结构造成干扰,进而影响到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服务功能。同时,随着气候变暖和海洋酸化等全球变化进程的推进,食物网的结构和功能可能会发生改变,这不仅影响现有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还关系到未来海洋生态系统的适应能力和恢复潜力。本文梳理了食物网结构稳定性在不同维度的概念,总结稳定性与复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综述不同类型干扰如何作用于海洋食物网,从网络重构、物种更替、群落演变等角度揭示食物网在应对干扰时的适应机理。最后指出了当前海洋食物网研究过程中存在的局限性,例如数据获取难度大、食物网模型对动态过程的模拟不足以及种群功能界定的精度不够等问题,为未来海洋食物网研究提供改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食物网 种间相互作用 复杂性 稳定性 干扰响应 适应性
原文传递
中国海域海洋生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 被引量:16
15
作者 杜建国 叶观琼 +1 位作者 陈彬 郑新庆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32-538,共7页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50–2011年渔获物捕捞量资料,分析了我国海域(包括大陆海域、台湾海域、香港海域和澳门海域)129种渔获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1974年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在3.45左右波动,1975–1978年下降至3... 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1950–2011年渔获物捕捞量资料,分析了我国海域(包括大陆海域、台湾海域、香港海域和澳门海域)129种渔获物的营养级指数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50–1974年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在3.45左右波动,1975–1978年下降至3.35左右,1982–1987年急剧下降到3.25并维持到1996年,1997–2011年平稳回升至3.34。与全球海洋营养级指数相比,1984年之前我国高于全球水平,而1984年之后则低于全球水平。就生物类群而言,鱼类对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的贡献最大,达73.1–85.8%;甲壳动物次之,为9.2–15.5%;软体动物较小,为3.3–11.6%;其他无脊椎动物的贡献最小,不超过1.8%。过度捕捞使我国部分渔获物由原来的长寿命、高营养级的底层鱼类变为现在的短寿命、低营养级的无脊椎动物和中上层鱼类。渔业捕捞许可管理制度、禁渔期和禁渔区制度、海洋捕捞产量"零增长"和"负增长"计划、增殖放流、扩大海洋保护区面积等措施的实施可能是我国海洋营养级指数回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沿海 海洋生物多样性 营养级指数 海洋食物网
原文传递
大连海域食物网连续营养谱 被引量:8
16
作者 田甲申 韩家波 +4 位作者 鹿志创 马志强 李多慧 王摆 刘一兵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00-308,共9页
根据2008年1月—2017年6月在大连海域收集的因搁浅、误捕及救助无效而死亡的斑海豹、江豚、小须鲸等海洋哺乳动物及2016年秋季和2017年春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连海域海洋哺乳动物及主要生物样品的... 根据2008年1月—2017年6月在大连海域收集的因搁浅、误捕及救助无效而死亡的斑海豹、江豚、小须鲸等海洋哺乳动物及2016年秋季和2017年春季在该海域进行的渔业资源调查,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大连海域海洋哺乳动物及主要生物样品的碳、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3)C、δ^(15)N),并计算其营养级,进而构建大连海域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结果表明:大连海域食物网的δ^(15)N值范围为8.0‰~14.7‰,δ^(13)C值范围为-21.1‰^-16.7‰.主要生物种类可划分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及顶级捕食者3个营养组群.δ^(15)N值分析显示,主要生物种类的营养级范围为2.63~4.59,其中,小须鲸、江豚、斑海豹的营养级依次为3.16、4.11、4.25,棘皮动物为3.24~3.84,头足类为3.81~3.93,腹足类为3.65~4.13,双壳类为2.63~3.15,甲壳类为3.58~4.12,鱼类为3.20~4.59.营养结构特征显示,初级消费者主要为双壳类,次级消费者主要为小须鲸、头足类、棘皮类、腹足类、甲壳类,顶级捕食者主要为江豚、斑海豹、鱼类.随着江豚体长的增加,δ^(15)N值有增大趋势,说明随着江豚生长和摄食能力的增强,其摄食的食物趋向于更高营养层次的生物.研究建立了大连海域食物网的连续营养谱,可以为海洋哺乳动物和渔业资源的保护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 大连海域 营养级 食物网
原文传递
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海洋食物网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瑀 刘保占 +3 位作者 李颖 王海霞 刘苓 鲍惠铭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95-299,共5页
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常被应用于海洋食物网的研究。但是,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不同将直接影响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本研究确认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海洋食物网样品C、N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N稳定同位素分析样品不需... 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常被应用于海洋食物网的研究。但是,样品的前处理方法不同将直接影响稳定同位素组成的分析结果。本研究确认了不同前处理方法对海洋食物网样品C、N稳定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N稳定同位素分析样品不需要进行酸化处理;C同位素分析样品中藻类、腔肠动物、贝类和鱼类酸化后δ13C无明显变化,不需要进行酸化处理;沉积物(SOM)、悬浮颗粒有机物(SPOM)、浮游动植物和甲壳动物酸化后δ13C值减小,分析前必需进行酸化处理;样品酸化前需进行蒸馏水冲洗,而酸化后不需要进行水洗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稳定同位素 海洋食物网 样品处理
原文传递
厦门同安湾定置网捕获鱼类的多样性及营养级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廖建基 郑新庆 +3 位作者 杜建国 陈彬 马志远 胡文佳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24-629,共6页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中下层鱼类1... 利用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在同安湾进行的定置网渔业资源调查资料,探讨了该海域鱼类多样性及平均营养级特征。结果表明,周年逐月共鉴定鱼类112种,隶属于15目53科88属。渔获物组成以沿岸小型底层鱼类为主,其中中上层鱼类15种,中下层鱼类18种,底层鱼类79种;暖水性种类84种,暖温性种类28种,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杂食性鱼类8种,低级肉食性鱼类71种,中级肉食性鱼类30种,高级肉食性鱼类3种,以低级肉食性鱼类为主。中华海鲶(Tachysurus sinensis)是夏、秋、冬三季的优势种,六指多指马鲅(Polydactylus sextarius)、锯脊塘鳢(Butis koilomatodon)和髭缟鰕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是春、冬两季的优势种。重量和尾数多样性指数最高值均在11月,分别为3.26和3.29;最低值均在2月,分别为1.78和1.77。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其月更替率6月最低,为40.1%;3月最高,达68.6%。鱼类平均营养级也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3月最低,为3.02;1月最高,为3.92;周年平均营养级为3.52。与2003年调查资料相比,鱼类种类数明显减少,鱼类组成和优势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和环境污染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 生物多样性 海洋食物网 营养级
原文传递
海洋浮游微食物网生物在海洋颗粒形成和沉降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赵苑 赵丽 +3 位作者 董逸 李海波 张武昌 肖天 《海洋科学集刊》 CAS 2017年第1期22-34,共13页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颗粒,包括大型聚合颗粒(即海雪,粒径>500μm)、小型聚合颗粒(1~500μm)和亚微米颗粒粒径(<1μm)等.颗粒在海水中营造了不同于纯海水的小生境,其中生活着与自然海水中不同的生物.异养细菌、蓝细菌、真核藻类、... 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颗粒,包括大型聚合颗粒(即海雪,粒径>500μm)、小型聚合颗粒(1~500μm)和亚微米颗粒粒径(<1μm)等.颗粒在海水中营造了不同于纯海水的小生境,其中生活着与自然海水中不同的生物.异养细菌、蓝细菌、真核藻类、鞭毛虫、纤毛虫等微食物网生物可以黏附在海洋颗粒上,或生活在颗粒内部,其丰度高于周围水体中的自由生活生物,这可能是由于颗粒提供了更适宜生长的营养环境.本文综述了海洋浮游微食物网生物在海洋颗粒形成和沉降中的作用.微食物网生物在颗粒物的形成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直接促进颗粒形成,也可以彼此结合成颗粒,或微型浮游动物排粪形成颗粒.微食物网生物还可以对颗粒进行转化,影响颗粒的大小、沉降速度、或对颗粒及其黏附生物进行摄食.微食物网生物由于本身较小,沉降较慢,但这些生物和颗粒的结合使得微食物网生物在碳通量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食物网 海洋颗粒 沉降 碳通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