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Breeding of Selectable Marker-Free Transgenic Rice Lines Containing AP1 Gene with Enhanced Disease Resistance 被引量:3
1
作者 YU Heng-xiu LIU Qiao-quan +6 位作者 WANG Ling ZHAO Zhi-peng XU Li HUANG Ben-li GONG Zhi-yun TANG Shu-zhu GU Ming-h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 in China》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05-811,共7页
In order to obtain marker-free transgenic rice with improved disease resistance, the AP1 gene of Capsicum annuum and hygromycin-resistance gene (HPT) were cloned into the two separate T-DNA regions of the binary vec... In order to obtain marker-free transgenic rice with improved disease resistance, the AP1 gene of Capsicum annuum and hygromycin-resistance gene (HPT) were cloned into the two separate T-DNA regions of the binary vector pSB130, respectively, and introduced into the calli derived from the immature seeds of two elite japonica rice varieties, Guangling Xiangjing and Wuxiangjing 9,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Many cotransgenic rice lines containing both the AP1 gene and the marker gene were regenerated and the integration of both transgenes in the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as confirmed by either PCR or Southern blotting technique. Several selectable marker-free transgenic rice plants were subsequently obtained from the progeny of the cotransformants, and confirmed by both PCR and Southern blotting analysis. These transgenic rice lines were tested in the field and their resistance to disease was carefully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fter inoculation the resistance to either bacterial blight or sheath blight of the selected transgenic lines was improved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of wild 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L.) disease resistance AP1 gene selectable marker-free bacterial blight sheath blight
下载PDF
Development of Marker-Free Transgenic Cry1Ab Rice with Lepidopteran Pest Resistance by Agrobacterium Mixture-Mediated Co-transformation 被引量:2
2
作者 QI Yong-bin YE Sheng-hai +2 位作者 Lu Yan-ting JIN Qing-sheng ZHANG Xiao-ming 《Rice science》 SCIE 2009年第3期181-186,共6页
CrylAb gene was transformed into four rice varieties, Zhejing 22, Zhejing 27, Jiahua 1 and Xiushui 63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mixture co-transformation. Rice genotype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 CrylAb gene was transformed into four rice varieties, Zhejing 22, Zhejing 27, Jiahua 1 and Xiushui 63 mediated by Agrobacterium-mixture co-transformation. Rice genotype had an important effect on callus indu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efficiency. Different mixtures of Agrobacterium strains (EHA105 and EHA101) contained Hpt and CrylAb gen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frequencies of resistant calli. There was no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quency of transformants with the ratio of the Agrobacterium strain mixture contained Hpt and CrylAb genes. A total of 509 transgenic plants were obtained from the four rice varieties, and 272 T2 progenies were analyzed for CrylAb and Hpt genes. PC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412 regenerated plants were Hpt positive (80.94%), 62 plants were also CrylAb co-transformants (15.05% in total frequency), and 42 plants among the 272 T2 progenies were CrylAb positive but Hpt negative. This suggests that marker-free transgenic plants could be produced by co-transformation mediated by mixed Agrobacterium strains with the selectable marker gene and target gene Southern blot analysis of five independent marker-free T2 transgenic lines co-transformed from Zhejing 22 showed that CrylAb gene had been inserted into rice genome with a single copy. The transgenic plants showed significantly stronger resistance to lepidopteron than the non-transgenic plants under no application of insecticides against lepidopter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ce (Oryza sativa) Agrobacterium mixture-mediated co-transformation CrylAb gene Hpt gene gene transfer marker-free transgenic plants pest resistance
下载PDF
Salicylic Acid Induced Self-excision of the Marker Gene npt Ⅱ Using CreloxP System from Transgenic Tobacco
3
作者 B.G. Ma  X.Y. Duan  L.X. Zhang  H.P. Zhang  L.Z. Pan  J.X. Niu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2期291-292,共2页
Transgenic plants, despite a great deal of scientifi c evidences, have induced a number of environmental and consumer concerns for long time because various 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 according to common
关键词 水杨酸 标记基因 烟叶 种植技术
下载PDF
Construction of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Carrying Non-Host Gene Rxo1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4
作者 Xu Mei-rong XIA Zhi-hui +3 位作者 ZHAI Wen-xue Xu Jian-long ZHOU Yong-li LI Zhi-kang 《Rice science》 SCIE 2008年第3期243-246,共4页
Rxol cloned from maize is a non-host gene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pCAMBIA1305-1 with Rxo1 was digested with Sca I and NgoM IV and the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pMNDRBBin6 was digested with ... Rxol cloned from maize is a non-host gene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pCAMBIA1305-1 with Rxo1 was digested with Sca I and NgoM IV and the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pMNDRBBin6 was digested with Hpa I and Xma I. pMNDRBBin6 carrying the gene Rxo1 was acquired by ligation of blunt-end and cohesive end. The results of PCR, restriction enzyme analysis and sequencing indicated that the Rxo1 gene had been cloned into pMNDRBBin6. This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named as pMNDRBBin6-Rxol, will play a role in breeding marker-free plants resistant to bacterial leaf streak of rice by genetic transform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xo1 gene double right-border binary vector RICE bacterial leaf streak selectable marker-free plant resistance gene
下载PDF
利用Ac/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中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的方法 被引量:14
5
作者 金维正 段瑞君 +3 位作者 张帆 陈双燕 吴运荣 吴平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68-673,共6页
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是进行重复转基因及消除转基因植株中标记基因潜在危害性的关键。实验采用了Ac 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 (OryzasativaL .)中进行无hpt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将含有目的基因bar的Ds元件和hpt标记基因置于同一个T_DNA中 ... 获得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是进行重复转基因及消除转基因植株中标记基因潜在危害性的关键。实验采用了Ac 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 (OryzasativaL .)中进行无hpt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将含有目的基因bar的Ds元件和hpt标记基因置于同一个T_DNA中 ,通过农杆菌 (Agrobacteriumtumefaciens)EHA10 5介导将Ac_T_DNA及Ds_T_DNA分别转入到不同的水稻植株 ,再将单拷贝的Ac_T_DNA植株与单拷贝的Ds_T_DNA植株杂交得到同时含有Ac和Ds元件的F1 植株 ,F1 自交产生F2 后代 ,F2 植株中转座后的Ds元件与T_DNA独立分离 ,在总共 10 0株F2 水稻植株中筛选得到 2株只含有Ds元件插入而无hpt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结果表明 ,利用Ac Ds转座子系统在水稻中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株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无标记基因 转基因技术 Ac/Ds转座子系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反义Fad2基因RNAi载体无选择标记转化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兰玉 陈苇 +5 位作者 杨清辉 罗延青 符明联 董云松 李根泽 王敬乔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8年第6期1527-1530,共4页
利用甘蓝型油菜种子特异性贮存蛋白基因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 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 利用甘蓝型油菜种子特异性贮存蛋白基因cruciferin启动子及NOS终止子构建了无选择标记基因且含有反义结构的油酸脱饱和酶基因(Fad2)的RNA i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株;再生植株的PCR检测表明,外源基因已高频率地整合到油菜基因组中,而且获得的转基因种子通过脂肪酸含量分析表明,油酸含量比对照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FAD2基因 无选择标记 RNA干扰 基因转化
下载PDF
双农杆菌共转化获得无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英文)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峰 赵伊英 +3 位作者 苏永昌 许明 陈丽娜 郑金贵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3-398,共6页
利用双农杆菌/双质粒的共转化系统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采用两个农杆菌EHA105转化粳稻品种台粳9号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一个农杆菌内的质粒表达载体的T-DNA区仅含有目的基因pepc,另一个的T-DNA区含有选择标记基... 利用双农杆菌/双质粒的共转化系统获得了无选择标记转pepc基因的水稻植株.采用两个农杆菌EHA105转化粳稻品种台粳9号幼胚诱导的胚性愈伤组织,其中一个农杆菌内的质粒表达载体的T-DNA区仅含有目的基因pepc,另一个的T-DNA区含有选择标记基因hpt和GUS报告基因.获得抗性愈伤的转化率为9.2%.85.3%的抗性愈伤分化成T0代株系,其中78.8%的T0代植株为GUS阳性转基因植株.PCR分析表明,在78个T0代GUS阳性植株(来源于23个抗性愈伤组织)中共有35个植株(来源于7个抗性愈伤组织)含有pepc基因,即在23个GUS阳性株系中发生共转化株系的频率为30.4%.7个共转化的株系中有5个株系自交产生后代植株中含有无标记转pepc基因植株,其比例为71.4%.无标记的转pepc基因水稻植株中PEPC活性平均比对照提高8.8倍;与非转基因对照植株相比,转pepc基因水稻植株表现出更强的光合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PC基因 无选择标记 双农杆菌/双质粒 转基因水稻
下载PDF
利用Cre/lox重组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的SKTI抗虫转基因烟草 被引量:6
8
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3 位作者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雷建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1-29,共9页
将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的Bar基因表达盒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对棉铃虫具有明显抗性的SKTI转基因植株。SKTI转基因植株通过叶盘二次转化法导入Cre基因,对再生... 将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的Bar基因表达盒与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SKTI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Wisconsin 38后获得对棉铃虫具有明显抗性的SKTI转基因植株。SKTI转基因植株通过叶盘二次转化法导入Cre基因,对再生植株叶盘进行Basta的抗性检测,检测Bar基因的删除情况。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再生植株对应叶盘在含8 mg/L PPT的筛选培养基上无法再生,Bar基因被删除的效率在38%-100%之间。对Bar基因删除区域进行PCR及克隆测序后发现Bar基因表达盒被精确删除。对Bar基因删除植株开花自交获得的分离后代进行NPTⅡ抗性检测,5株NPTⅡ敏感植株分子检测显示均只含有SKTI基因而无Cre基因存在,为无选择标记基因的SKTI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重组系统 SKTI基因 无选择标记 抗虫转基因烟草
下载PDF
逆境诱导型启动子rd29A诱导ipt基因转化烟草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李双 石君 +1 位作者 张秀海 贾桂霞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1-56,共6页
构建诱导型启动子rd29A驱动下ipt基因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烟草,同时构建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ipt表达载体作为对照,以研究两种启动子诱导下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同时对遗传转化后的外植体进行常温(25℃)和4℃低温诱导处理,比较... 构建诱导型启动子rd29A驱动下ipt基因表达载体,经农杆菌介导转入烟草,同时构建CaMV35S启动子驱动下的ipt表达载体作为对照,以研究两种启动子诱导下目的基因的表达差异。同时对遗传转化后的外植体进行常温(25℃)和4℃低温诱导处理,比较分析不同温度及处理时间对rd29A-ipt及35S-ipt转化的受体材料的愈伤组织诱导、生长和分化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rd29A启动子在4℃低温诱导12h时,能够很好的调控ipt基因的表达,使烟草外植体正常分化,获得较高的抗性愈伤诱导率,与转rd29A-ipt植株在常温处理以及对照载体低温和常温三种处理之间差异性显著。35S启动子由于诱导ipt基因过量表达而使植株生长受到抑制。PCR检测结果表明ipt基因和rd29A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标记基因ipt 诱导型启动子rd29A 烟草 低温诱导
下载PDF
一种简便的获得无标记耐盐转基因水稻植株的NaCl有效筛选浓度选择法 被引量:6
10
作者 赵艳 罗园园 +3 位作者 张晓丽 郭龙彪 钱前 董禹然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3-248,共6页
以4个粳稻品种(日本晴、秀水11、武运粳7号、中花11)为材料,研究发现,在含NaCl的NB培养基上,NaCl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率与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水稻种子发芽抑制率达5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与愈伤组织生长抑制... 以4个粳稻品种(日本晴、秀水11、武运粳7号、中花11)为材料,研究发现,在含NaCl的NB培养基上,NaCl对水稻种子发芽的抑制率与对成熟胚愈伤组织生长的抑制率之间呈线性正相关。水稻种子发芽抑制率达5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与愈伤组织生长抑制率达80%左右时的NaCl浓度一致,可以作为耐盐基因转化水稻时NaCl有效筛选浓度的重要参考。由此获得日本晴、武运粳7号和中花11NaCl有效筛选浓度为200mmol/L,秀水11NaCl有效筛选浓度为250mmol/L。采用上述浓度的NaCl对BADH基因转化的日本晴和秀水11愈伤组织进行筛选,成功获得了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水稻植株,转化率分别达到38.9%和32.0%。建立的NaCl筛选浓度确定法通过测定NaCl对水稻种子的发芽抑制率来确定水稻耐盐基因转化时合适的NaCl筛选浓度,操作简便,实验周期短,无需其他抗性标记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耐盐基因 甜菜碱醛脱氢酶基因 转化 无标记基因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AP1基因抗病水稻新品系的选育 被引量:9
11
作者 于恒秀 刘巧泉 +6 位作者 王玲 赵志鹏 徐丽 黄奔立 龚志云 汤述翥 顾铭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373-2379,共7页
为获得无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将克隆自甜椒的两亲性蛋白AP1基因与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HPT)分别构建位于同一农杆菌双元载体上的两个独立的T-DNA区中,并经农杆菌介导,将其导入江苏省推广的两个粳稻品种广陵香... 为获得无任何抗生素抗性基因的抗病转基因水稻新品系,将克隆自甜椒的两亲性蛋白AP1基因与潮霉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HPT)分别构建位于同一农杆菌双元载体上的两个独立的T-DNA区中,并经农杆菌介导,将其导入江苏省推广的两个粳稻品种广陵香粳和武香粳9号中,获得了一批转基因水稻植株。PCR和Southern杂交分析表明,AP1基因和HPT基因已同时导入受体基因组中,并从共转化植株的自交后代中筛选到了无HPT基因的转AP1基因水稻植株。结合田间农艺性状考察,选育了多个无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转AP1基因水稻新品系;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转AP1基因水稻对稻白叶枯病的抗性与未转化对照相比有显著提高,部分转基因水稻对纹枯病的抗性与未转化对照相比也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抗病 AP1基因 无抗性选择标记 白叶枯病 纹枯病
下载PDF
无选择标记的高光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峰 许明 +2 位作者 陈福禄 郑回勇 郑金贵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70-272,共3页
构建无选择标记的玉米高光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旨在利用共转化系统获得无标记基因的高光效转基因植物.
关键词 玉米 高光效基因 共转化系统 表达载体 无选择标记 双质粒双农杆菌 转基因植物
下载PDF
利用Cre/lox定位重组系统获得无选择标记GFP转基因烟草 被引量:9
13
作者 宋洪元 任雪松 +2 位作者 司军 李成琼 宋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73-2982,共10页
【目的】利用Cre/lox系统具有的特异重组特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目的基因,获得无选择标记的GFP转基因烟草。【方法】将Bar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GFP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 【目的】利用Cre/lox系统具有的特异重组特性,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目的基因,获得无选择标记的GFP转基因烟草。【方法】将Bar基因表达盒置于两个同向lox位点之间并与GFP基因表达盒融合后获得相应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后获得抗除草剂Basta的GFP转基因植株。GFP转基因植株叶盘二次转化导入重组酶Cre基因后,实现与GFP基因连锁的Bar基因表达盒剔除,剔除Bar基因的植株开花后自交使重组酶Cre基因分离,获得无选择标记的GFP转基因烟草。【结果】将含Bar基因表达盒以及GFP基因表达盒的植物表达载体转化烟草Wisconsin38后获得了抗除草剂Basta以及GFP荧光表达的转基因植株。随机抽取5株转基因植株二次转化导入Cre基因,所获得的再生植株叶盘进行Basta的抗性检测,绝大多数单株对应叶盘在含8mg·L-1PPT(phosphinothricin)的筛选培养基上无法再生死亡,删除效率在76%~100%。对Bar基因删除后区域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分析显示,Bar基因表达盒已经被精确删除。Bar基因删除植株开花后自交,获得的自交后代进行NPTⅡ抗性检测,NPTⅡ敏感植株分子检测显示均只含有GFP基因。【结论】利用Cre/lox系统获得烟草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植物是稳定可行的,可广泛应用于其它无选择标记转基因植物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e/lox定位重组系统 无选择标记转基因烟草 绿色荧光蛋白 转基因
下载PDF
去除标记基因的水稻转基因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殷丽青 王新其 沈革志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33-36,共4页
以 p130 0 (含潮霉素抗性标记基因 )和 p13W 8(含反义蜡质基因 )为供体DNA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的方法 ,对水稻品种寒丰B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共转化 ,获得 35份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 ,有 5份检测到反义蜡质... 以 p130 0 (含潮霉素抗性标记基因 )和 p13W 8(含反义蜡质基因 )为供体DNA ,通过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 介导的方法 ,对水稻品种寒丰B的幼胚愈伤组织进行共转化 ,获得 35份转基因植株。经PCR检测 ,有 5份检测到反义蜡质基因和潮霉素抗性基因共存。在其T1 代材料中 ,通过PCR检测获得2 4份只带有反义蜡质基因而无潮霉素标记基因的转基因植株。结果证明 :在共转化植株后代中 ,通过筛选可获得无抗性标记基因的水稻转基因植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基因 水稻 转基因 无标记基因 反义蜡质基因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软米和糯稻新品系的选育及中间试验 被引量:6
15
作者 于恒秀 刘巧泉 +6 位作者 徐丽 陆美芳 蔡秀玲 龚志云 裔传灯 王宗阳 顾铭洪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3,共7页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 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最主要因素之一。为培育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的软米和糯稻新品系,在经共转化法获得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自交后代中筛选获得了不含抗性选择标记基因的纯合体。对这些纯合转基因水稻的分析表明,其未成熟种子胚乳中Wx基因表达水平和成熟种子中Wx蛋白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直链淀粉含量较未转化对照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个转基因系降低至10%左右,相当于软米的直链淀粉含量,1个转基因系降到了2%以下,形成了糯稻新品系。转基因稻米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后,其胶稠度相应变软,而糊化温度未发生明显改变。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转基因水稻的大部分农艺性状与受体品种武香粳9号无显著差异。因此,本研究成功培育了无抗性选择标记且淀粉品质改良的转反义Wx基因水稻新品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水稻 反义WX基因 软米 糯稻 无抗性选择标记
下载PDF
含双边界序列植物双价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6
作者 孔维文 邓仲香 +2 位作者 王倩 唐克轩 张健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5年第6期801-806,共6页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是基因工程改良作物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含双边界序列(双T-DNA区)载体,将选择标记基因和目标外源基因分开在不同的T-DNA区,通过转基因植株有性杂交及后代分离,可在转基因后代中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安全植株。将2... 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是基因工程改良作物的一个重要问题。构建含双边界序列(双T-DNA区)载体,将选择标记基因和目标外源基因分开在不同的T-DNA区,通过转基因植株有性杂交及后代分离,可在转基因后代中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安全植株。将2个外源基因置于同一载体上,可以提高其共转化的效率。本研究构建了1个中间载体pAHC17-PTA和1个含双边界序列的植物双价表达载体pDB13PS。pAHC17-PTA含有由Ubiquitin启动子引导的具有抗虫效果的半夏凝集素基因(PTA)。pDB13PS含2个独立的T-DNA区,在其中一个T-DNA区,含两个目的基因的完整的表达盒,一个是由Ubiquitin启动子引导的半夏凝集素基因(PTA),另一个是由水稻胚乳特异表达启动子(Glutelin-B1promoter)驱动的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的cDNA(SB401)。pDB13PS的成功构建,为提高PTA和SB401的共转化效率和获得无选择标记的转基因后代植株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转化 无选择标记 半夏凝集素基因(PTA) 马铃薯高赖氨酸蛋白基因(SB401)
下载PDF
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烨 顾兴芳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9,共9页
在广为应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绝大多数采用各种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而这正是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影响的隐患所在。目前主要通过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即安全选择标记的利用和标记基因删除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本... 在广为应用的植物转基因技术中,绝大多数采用各种抗性基因作为选择标记,而这正是转基因植物对生态环境和食品、药品安全影响的隐患所在。目前主要通过无抗性选择标记转基因技术即安全选择标记的利用和标记基因删除法来克服这一问题。本文对正在应用的安全选择标记和标记基因删除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蔬菜作物上的应用情况进行综述,并简要分析了各方法的利弊和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抗性选择标记 转基因植物 安全选择标记 删除基因 综述
下载PDF
At2基因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玲 王贤磊 +2 位作者 熊丽曼 高兴旺 李冠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07-112,共6页
以甜瓜品种‘MR-1’为试材,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了At2基因并在两端添加BamHⅠ和SacⅠ酶切位点。结果表明:在NCBI上进行BLAST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GeneBank中已公布的At2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经DNAMAN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3%。将... 以甜瓜品种‘MR-1’为试材,采用PCR技术,扩增出了At2基因并在两端添加BamHⅠ和SacⅠ酶切位点。结果表明:在NCBI上进行BLAST显示其氨基酸序列与GeneBank中已公布的At2基因的同源性为99%;经DNAMAN软件分析,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9.43%。将其连接在中间表达载体G-pPTN133上,得到替换了GUS基因的中间载体A-pPTN133。A-pPTN133再经ScaⅠ酶切后,插入到经ScaⅠ酶切的pPTN133^-中,构建成双T-DNA植物表达载体At2-pPTN133。经酶切和PCR鉴定证明了所构建载体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2基因 双T-DNA 植物表达载体 无选择标记
下载PDF
子房滴注法将GUS基因表达框转入大豆的研究
19
作者 刘建凤 苏乔 +1 位作者 安利佳 冉学忠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1-194,共4页
为了验证大豆子房滴注转化方法的可重复性与遗传稳定性,将由报告基因GUS、表达调控序列(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T-DNA边界序列3部分组成的基因表达框转入大豆。对T0代转化材料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340... 为了验证大豆子房滴注转化方法的可重复性与遗传稳定性,将由报告基因GUS、表达调控序列(35S启动子,NOS终止子)和T-DNA边界序列3部分组成的基因表达框转入大豆。对T0代转化材料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分析和PCR检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340个幼胚中有12个呈GUS阳性,且在180个转化植株中有6个呈PCR阳性同时其叶片也呈GUS阳性,转化率分别为3.53%和3.33%。Southern杂交表明外源GUS基因表达框以低拷贝的形式整合到大豆基因组中。对转基因后代叶片GUS染色、PCR分析及Nor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外源基因已遗传给了后代,其中S2株系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无载体 无选择标记 GUS基因表达框 子房滴注 转化
下载PDF
羊水游离RNA中神经发育关键基因分析
20
作者 杨树法 刘妍 +2 位作者 秦朗 闫有圣 阴赪宏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7-13,共7页
目的分析孕中期羊水游离RNA(AfcfRNA)转录组,筛选神经发育共表达关键基因。方法利用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建立AfcfRNA转录组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筛选各共表达模块中的神经特异性基因,建立神经系统特异性共表达模块。利用基因间相互作... 目的分析孕中期羊水游离RNA(AfcfRNA)转录组,筛选神经发育共表达关键基因。方法利用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建立AfcfRNA转录组的基因共表达网络模块。筛选各共表达模块中的神经特异性基因,建立神经系统特异性共表达模块。利用基因间相互作用筛选神经组织特异性共表达模块中的关键基因。结果通过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共建立27个以颜色命名的共表达模块,在Human Protein Atlas数据库中筛选到832个神经组织特异性基因。在蓝色、棕色、蓝绿色以及黄色模块中富集到前脑发育、神经突触组装和功能、神经递质释放过程、轴突发生以及学习和记忆过程相关的GO术语。通过基因间相互作用以及基因在孕中期的平均表达量分析,共发现蓝色模块(SLC18A3、TACR3、SYT2)、棕色模块(SSTR5、STX1A、SNAP25、GHSR、SSTR4、GABBR2)、蓝绿色模块(DRD2、SLC32A1、GNG3、OPN4、PENK)以及黄色模块(RAB3A、HCRT、GRM5)中的17个关键基因。结论该研究获得了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的并且具有共表达关系的关键基因,可作为潜在的产前诊断中监测神经系统发育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水游离RNA 神经发育 诊断标志物 基因共表达网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