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hanges of groundwater flow field of Luanhe River Delta under the human activiti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past 30 years 被引量:7
1
作者 She-ming Chen Fu-tian Liu +2 位作者 Zhuo Zhang Qian Zhang Wei Wang 《China Geology》 2021年第3期455-462,共8页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um-Bohai Sea Economic Zone.It enjoy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suffering relatively water scarcity.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Circum-Bohai Sea Economic Zone.It enjoys rapid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while suffering relatively water scarcity.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n recent years has caused the continuous drop of groundwater level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and geological problems.This stud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pulation,economy,and groundwater exploitation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and summarizes the change patterns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regime in different aquifers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according to previous water resource assessment data as well as the latest groundwater survey results.Through comparison of major source/sink terms and groundwater resources,the study reveals the impacts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ground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study area over the past 30 years from 1990 to 2020.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The average annual drop rat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and the deep groundwater in the centers of depression cones is 0.4 m and 1.64 m,respectively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depression cones of shallow and deep groundwater in the study area cover an area of 545.32 km^(2)and 548.79 km^(2),respectively,accounting for more than 10%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Luanhe River Delta.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has further aggravated land subsidence.As a result,two large-scale subsidence centers have formed,with a maximum subsidence rate of up to 120 mm/a.The drop of groundwater level has induced some ec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Luanhe River Delta area,such as the zero flow and water quality deterioration of rivers and continuous shrinkage of natural wetlands and water.Meanwhile,the proportion of natural wetland area to the total wetland area has been decreased from 99%to 8%and the water area from 1776 km^(2)to 263 km^(2).These results will provide data for groundwater overexploitation control,land subsidence prevention,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in plains and provide services for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nd national land space plan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 activities Groundwater flow regime Groundwater resources Groundwater depression cone Land subsidence Hydrogeology survey engineering Luanhe River Delta Hebei Province North China
下载PDF
HUMAN IMPACTS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MODERN URBAN CLIMATE CHANGE IN THE LOESS PLATEAU
2
作者 王菱 王勤学 张如一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1993年第4期79-89,共11页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is the most conspicuous problem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it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firstly, the exces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by the human... The influence of human activities on environment and climate change is the most conspicuous problem of the Loess Plateau, and it may be divided into two aspects: firstly, the excessive utilization of land by the human race causes the destruction of vegetation, and consequently large expanse of land is under desertification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nd surface and the water and heat exchange on the ground surface have changed; secondly, the use of coal by industries produces a huge amount of carbon dioxide and trace elements, which enter into the atmosphere to cause air pollution.Data of 1951-1990 are collected from 69 meteorological stations on the Loess Plateau. After analysis, the decadal variations of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in the last 40 years are obtained as follows: (1) In the arid zone of the north- west of the Loess Plateau, the increase in temperature is the largest. For the past 40 years,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has increased 0.7-1.0 ℃ . In the semiarid zone of the midd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activITIE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LIMATE CHANGE
下载PD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 of the Sahel region in Africa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被引量:13
3
作者 WU Shupu GAO Xin +3 位作者 LEI Jiaqiang ZHOU Na GUO Zengkun SHANG Baiju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2年第1期14-33,共20页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s helpful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ahel region in Africa,we established a remote sensing ... Long-term monitoring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nges is helpful for the protection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Based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Sahel region in Africa,we established a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model for this region by combining dryness,moisture,greenness,and desertification indicators.Using the 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data in Google Earth Engine(GEE)platform,this study analyzed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quality of the Sahel region during the period of 2001-2020.We used liner regression and fluctuation analysis methods to study the trend and fluctuation of RSEI,and utilized the stepwise regression approach to analyze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indicator to the RSEI.Further,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SEI and precipitation,and Hurst index was applied to evaluate the change trend of RSEI in the future.The results show that RSEI of the Sahel region exhibited spatial heterogeneity.Specifically,it exhibited a decrease in gradient from south to north of the Sahel region.Moreover,RSEI in parts of the Sahel region presented non-zonal features.Different land-cover types demonstrated different RSEI values and changing trends.We found that RSEI and precipitation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suggesting that precipitation is the controlling factor of RSEI.The areas where RSEI values presented an increasing trend were slightly less than the areas where RSEI values presented a decreasing trend.In the Sahel region,the areas wit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characterized by continuous deterioration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ccounted for 44.02%and 28.29%of the total study area,respectively,and the areas in which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as changing from improvement to deterioration and from deterioration to improvement accounted for 12.42%and 15.26%of the whole area,respectively.In the face of the curren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future change trends of RSEI in the Sahel region,the research result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Green Great Wall"(GGW)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ject in Afri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human activities climate change sahel region "Green Great Wall"(GGW)
下载PDF
Assessing China’s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被引量:11
4
作者 YANG Yu LI Xiaoyun +4 位作者 DONG Wen POON P H Jessie HONG Hui HE Ze LIU Yi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8期1261-1283,共23页
China’s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CHES) is assessed here via a systems schema that emphasize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attributes. In addition to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 components, w... China’s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system(CHES) is assessed here via a systems schema that emphasizes the complex interactions of components and their attributes. In addition to the human and environment components, we identified two other component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The four components are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resource 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constraints and system’s openness. Based on their interactions, we derived a cognitive schema for classifying the level of strain or stress of an area. The analysis draws on 11 indicators and 29 sub-indicators including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statistical data that are used to estimate the four component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human activities are highly intense in a few geographical areas, particularly large urban systems and trade and investment zones on the eastern coastal areas. Nonetheless, these areas are also well-endowed in water resources and fertile soils although urban systems are increasingly stressed from negative pollution externalities. They are also open systems which allow them to bear a higher level of pressure and adjust accordingly. Desertification and soil erosion point to relatively fragile biophysical systems in the west and southwest, but human activities are still relatively less intense compared to their coastal counterparts. As a whole, only 14% of areas may be said to be relatively or highly strained. This however belies another one-third of areas that are currently unstable, and likely to become strained and thereby vulnerable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upled human-environment relationship systems human activity intensity resource-carrying capacity ecological CONsTRAINT OPENNEss China
原文传递
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背景下石羊河流域生态与水资源变化特征
5
作者 程倩 齐月 +5 位作者 刘明春 张鹏 丁文魁 李兴宇 任丽雯 杨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672-1684,共13页
本研究基于石羊河流域气象资料、遥感资料以及人文资料,分析流域气候要素和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 a来石羊河流域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0.40℃·(10a)^(-1),流域... 本研究基于石羊河流域气象资料、遥感资料以及人文资料,分析流域气候要素和生态环境变化特征,探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作用对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60 a来石羊河流域气温显著升高,增温速率为0.40℃·(10a)^(-1),流域气温上升过程中1998年发生突变,通过0.05水平显著性检验;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增幅为7.3 mm·(10a)^(-1),年际间差异较大,从空间分布来看,年降水量流域南部向北部递减;干燥度自1961年以来呈减小趋势,由流域北部向南部递减。流域上游西营河出山口九条岭站径流量呈微弱的上升趋势,增加率为0.037×10^(8)m^(3)·(10a)^(-1),主要受降水的影响;自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实施以来,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植被面积发生较大变化,蔡旗断面过水量、石羊河年平均流量、青土湖及其周边水域和植被面积显著增加,地下水位稳定回升。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改善,为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水资源 石羊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改进遥感生态指数的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动态演化研究
6
作者 陈丹 《北京测绘》 2024年第7期1027-1033,共7页
针对新丰江流域内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从自然因素角度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在自然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效果显著,但忽视了人类活动... 针对新丰江流域内城市化建设进程加快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的问题,利用遥感技术手段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监测十分必要,从自然因素角度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遥感生态指数在自然区域生态环境研究中效果显著,但忽视了人类活动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能全面反映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干扰。本文以2010—2020年新丰江流域为研究区域,在遥感生态指数基础上融入具备人类活动属性的兴趣点(POI)数据构建改进遥感生态指数(HRSEI),用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时空分析。研究表明:①该流域在十年间存在较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但随着“两山”理论执行力度的加大(2015—2020年),流域内生态环境质量从降低扭转至升高;②融入POI数据后的HRSEI对流域内人为建设活动密集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感知适用性更好;③流域内持续存在较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但生态环境质量的“下降-上升”演化特征体现了属地内生态管理方式的改进。研究结果可为粤东新丰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修复工作提供参考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遥感生态指数 生态环境质量 时空变化 兴趣点
下载PDF
海岛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分析与调控对策 被引量:57
7
作者 冷悦山 孙书贤 +2 位作者 王宗灵 张朝晖 周明 《海岸工程》 2008年第2期58-64,共7页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敏感性强,稳定性差,在当前人类活动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各种动力耦合的作用下,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对目前我国海岛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 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海陆相互作用的动力敏感地带,敏感性强,稳定性差,在当前人类活动和频繁的自然灾害等各种动力耦合的作用下,其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表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对目前我国海岛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其脆弱性包括固有脆弱性和特殊脆弱性,并提出可行的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重建的对策,以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自然灾害 人类活动 调控对策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与调控原则 被引量:62
8
作者 魏建兵 肖笃宁 解伏菊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6-45,共10页
人口的剧烈增长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为此,探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规律,实现对人类活动方向和速率的有效调控,维持区域环境与经... 人口的剧烈增长和科技、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为此,探求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机制和作用规律,实现对人类活动方向和速率的有效调控,维持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人地关系研究中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综述和讨论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主要类型、途径和作用尺度;强调进行区域生态建设,发挥人类活动的能动作用在我国条件下的重要性;列举和评述了人类活动强度评价指标和对生态环境影响的临界调控指标与调控原则,为正面评估和规范人类活动提供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资源环境 生态影响 区域生态建设
下载PDF
人工管理和自然驱动下盐城海滨湿地互花米草沼泽演变及空间差异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华兵 刘红玉 侯明行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4767-4775,共9页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2000年、2006年、2011年3个时相的ETM+影像,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互花米草沼泽景观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2000—201...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2000年、2006年、2011年3个时相的ETM+影像,运用RS、GIS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不同驱动力下互花米草沼泽景观变化的差异。结果表明:(1)人工管理区,2000—2011年,互花米草沼泽面积由272hm2增加到781hm2;平均分维数呈下降的趋势,聚合度指数呈上升的趋势,表明互花米草沼泽在空间上趋于聚集,在形状上趋于规则;从互花米草沼泽增长速率看,2000—2011年,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在景观空间演变上,互花米草沼泽的平均宽度从598.679m增加到1719.002m,表现出向海陆两个方向扩张的特征。(2)自然湿地区,2000—2011年互花米草沼泽面积由2023hm2增加到3974hm2;平均分维数和聚合度指数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米草沼泽增长稳定,年增长约160—180 hm2/a,单位长度岸线年增长面积约为15hm.2km-.1a-1左右;比较发现,自然湿地区互花米草沼泽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工管理区的增长速度。在景观空间演变上,互花米草沼泽平均宽度从1625.586m增加到3193.317m,2000—2006年表现出向海洋单方向扩张的特征,2006—2011年表现出向海陆两个方向扩张的性质。(3)在自然条件下互花米草沼泽扩张受到气候、地貌过程、水文过程、植被类型及种间竞争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带状特征。在人工管理下,通过建设拦水堤坝等,阻止了潮汐作用下海水的扩散能力,生态过程发生改变,致使生态系统类型向淡水湿地方向演变,抑制了互花米草沼泽的扩张,表现出一定的镶嵌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沼泽 人工管理 自然条件 景观变化 盐城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33
10
作者 张晓龙 张艳芳 赵景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1年第3期31-36,共6页
沙尘暴的发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它的发生要具备三个条件 :强冷空气、气旋活动、地面干松的沙土。近年来强和特强的沙尘暴频繁发生 ,这与中国北方人类活动对地表覆盖的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沙尘暴... 沙尘暴的发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它的发生要具备三个条件 :强冷空气、气旋活动、地面干松的沙土。近年来强和特强的沙尘暴频繁发生 ,这与中国北方人类活动对地表覆盖的严重破坏 ,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沙尘暴发生的机率 ,加剧了其危害程度。防治对策主要有 :增加地表覆盖 ,促进生态良化 ;加强沙尘暴多发区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促进区域资源、人口、环境的协调发展 ;建立沙尘暴预警系统与沙尘暴多发区环境质量动态监测预警系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暴 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中国 特点 成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罗新正 朱坦 孙广友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99,共6页
探讨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与机制 ,对于退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史、人类的活动方式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人类活动干扰并破坏... 探讨人类活动对松嫩平原的影响 ,有助于了解生态环境退化的过程与机制 ,对于退化生态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在分析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人类活动史、人类的活动方式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指出人类活动干扰并破坏了生态环境的缓冲因子 ,使退化因子的作用因失去缓冲因子的制衡而加强 ,引起土地沙化和盐渍化。文章还论述了生态环境的脆弱性、外部干扰和生态环境退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松嫩平原生态环境的演化机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松嫩平原 生态环境 影响 脆弱性
下载PDF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2
作者 康文星 吴耀兴 +1 位作者 何介南 吴湘雄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6,共7页
随着世界性城市化、工业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并极大地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缓解城市热岛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目前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热岛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的模... 随着世界性城市化、工业进程的加快,城市热岛效应越来越强烈,并极大地影响城市生态环境的安全和居民的日常生活,缓解城市热岛已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综述了目前城市热岛的生态环境效应、热岛的形成机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方法的模型和治理与对策等研究的最新进展动态。在总结当前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热岛未来的研究重点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生态 城市热岛 气候变化 研究进展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1957—2006年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43
13
作者 段建军 王彦国 +6 位作者 王晓风 毛炜峄 张雄文 王进 高前兆 沈永平 王顺德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81-791,共11页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环塔里木盆地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目前呈"四源一干"格局.依据1957—2006年近50a气象及水文监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虽然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河,历史上是环塔里木盆地九大水系144条河流的总称,目前呈"四源一干"格局.依据1957—2006年近50a气象及水文监测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影响.虽然近50a来塔里木河流域山区与平原整体呈现气温升高、降水量增加特征,出山口径流量也呈增加趋势,然而在2000年前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环境急剧退化.其成因主要为:1)从20世纪50年代起到近2006年,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水量50a减少了15.4×108m3;2)塔里木河上、中、下游耗水量比例的失调及区域水资源分配发生变化,造成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恶化;3)实施塔里木河综合治理后,即使进入塔里木河的下游的水量增加,中游段耗水量下降,但是上游耗水迅速增加且数量巨大,还是对塔里木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改善的下游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50 a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 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变化 塔里木河流域
下载PDF
西北干旱区土地荒漠化中人类活动作用及其指标选择 被引量:53
14
作者 李香云 王立新 +1 位作者 章予舒 张红旗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8-75,共8页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效应在总体上导致以土地荒漠化急剧发展为主的生态环境质量显著下降是目前干旱区突出的矛盾。基于 1994年的《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给出的土地荒漠化概念和干旱区的特点 ,划分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探讨人类活动的涵义和特点 ,综合分析了土地荒漠化发展中人类活动因素 ,包括人类活动的驱动作用、人类各种活动方式的作用和人类活动的管理作用等。依据一定原则 ,构建出适用于干旱区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作用的指标体系 ,该指标体系多为量化指标并可反映人类活动的动态变化 ,可为人类活动在土地荒漠化中作用的进一步 (定量 )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干旱区 土地荒漠化 人类活动 荒漠化驱动因子 人类活动评价指标
下载PDF
北部湾北部生态环境灾害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黎树式 戴志军 +2 位作者 葛振鹏 谢华亮 黄鹄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通过分析近几十年来北部湾北部流域入海通量变化及其海湾生态环境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1991年来北部湾北部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海岸则以较快速率侵蚀后退,海湾水质明显恶化。同时,海湾溢... 通过分析近几十年来北部湾北部流域入海通量变化及其海湾生态环境灾害的变化特征,进而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主要结果表明,1991年来北部湾北部河流入海污染物通量呈明显增加趋势,海岸则以较快速率侵蚀后退,海湾水质明显恶化。同时,海湾溢油污染和赤潮等生态环境灾害在规模上出现扩大和蔓延趋势。此外,影响北部湾北部的台风、风暴潮在频率上有增加、强度上增强。考虑到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的进一步加剧,北部湾北部海岸生态环境灾害预期将会加剧,海湾资源环境则可能遭受更大威胁。由此,进一步指出应加强流域-海湾系统全过程监控、海湾地区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 人类活动 全球变化 生态环境 北部湾
下载PDF
黑河下游生态环境变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14
16
作者 胡春元 李玉宝 +1 位作者 高永 杨茂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2000年第S1期10-14,共5页
黑河下游开发已有 2 1 0 0年的历史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人口密度都很小 ,不至于对河流变迁、湖泊的扩张与退缩、天然绿洲的面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世纪中叶以来下泄水量的减少才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解决绿洲的退化问题... 黑河下游开发已有 2 1 0 0年的历史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人口密度都很小 ,不至于对河流变迁、湖泊的扩张与退缩、天然绿洲的面积产生根本性的影响。本世纪中叶以来下泄水量的减少才是造成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本原因。解决绿洲的退化问题仅靠下游节流挖潜是不够的 ,实行全流域统一管理及节水灌溉以保证一定的下泄水量才有可能维持绿洲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河下游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绿洲
下载PDF
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及其保护对策 被引量:14
17
作者 陈桂琛 彭敏 +2 位作者 周立华 马世震 王玉学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57-62,共6页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空间、时间及动态特征;并针对该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提出... 本文根据作者近年来对青海湖地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环境现状的调查,探讨了该区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及特点,分析了人为活动对生态与环境影响的空间、时间及动态特征;并针对该区目前的环境状况提出了保护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地区 生态环境 人类活动
下载PDF
人类活动影响下青海湖环湖地区土壤的生态环境特征 被引量:11
18
作者 田郁溟 吴枫 +2 位作者 张琳 李福春 曹军骥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7-81,共5页
通过分析青海湖环湖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的土壤物理特征(包括粉黏比、容重和紧实度)、养分特征(包括氮、磷和钾)、有机质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生态环境指标,揭示出人类活动对青海湖环湖地区土壤生态环境特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 通过分析青海湖环湖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的土壤物理特征(包括粉黏比、容重和紧实度)、养分特征(包括氮、磷和钾)、有机质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生态环境指标,揭示出人类活动对青海湖环湖地区土壤生态环境特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土壤的物理特征没有改变;二是土壤中养分及有机质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全钾含量较稳定,磷的含量受耕作和放牧的影响有所增加,碳的含量降低,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三是重金属元素Zn、As和Pb相对于母质有所富集(富集因子在1.2以上),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之间富集因子的差异并不明显,暗示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并非是流域内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而是区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增高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生态环境特征 人类活动 青海湖环湖地区
下载PDF
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及现代气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菱 王勤学 张如一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1992年第3期273-281,共9页
本文简要阐明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现代气候变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69个气象台站40年来(1951—1969年)气温、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平均气温从50年代以来不断升高,降水持续减少。升温幅度较大的地区多在干... 本文简要阐明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和现代气候变化的影响。重点分析了黄土高原69个气象台站40年来(1951—1969年)气温、降水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黄土高原的平均气温从50年代以来不断升高,降水持续减少。升温幅度较大的地区多在干旱区的新兴大、中工业城市。并找出了人口增减对气温影响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活动 生态环境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遥感生态指数的焦作市生态环境动态监测与评价 被引量:15
20
作者 张娟 文广超 +2 位作者 王恩营 谢洪波 刘正疆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114,共8页
[目的]探究河南省焦作市其近20 a来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可为该市及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00,2006,2009,2014和2019年5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绿度、湿度、温度及干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遥... [目的]探究河南省焦作市其近20 a来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可为该市及其他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建设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选取2000,2006,2009,2014和2019年5期Landsat影像数据,耦合绿度、湿度、温度及干度4个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建立遥感生态指数(RSEI)评价模型,对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评价。[结果]①2000-2014年,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为倒"U"形曲线,2014-2019年生态环境质量好转;②城镇人口占比增幅变缓及产业结构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改善了焦作市生态环境质量;③回归分析中所选4个指标中对焦作市生态环境变化影响的重要程度表现为:干度>湿度>绿度>热度。[结论]遥感生态指数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可进行有效监测与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质量 遥感生态指数 人类活动胁迫 资源枯竭型城市 河南省焦作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