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mpact of Elevated PCO2 on Mass Flow of Reduced Nitrogen in Trees 被引量:1
1
作者 Xi-Ping Liu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12期1385-1390,共6页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PCO2) on the mass flow of reduced nitro- gen (N) in the phloem and xylem of trees, juvenile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and spruce (Picea abies ...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elevate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 (PCO2) on the mass flow of reduced nitro- gen (N) in the phloem and xylem of trees, juvenile beech (Fagus sylvatica L.) and spruce (Picea abies (L.) Karst.) were grown in phytotrons and exposed to ambient and elevated PCO2 (plus 687.5 mg/m^3 CO2) for three growing seasons. Elevated PCO2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e mass flow of N from the shoot to roots of beech by significantly reduc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soluble amino compounds in the phloem, even if the area of conductive phloem of cross-sectional bark tissue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ecause of less callus deposition in the sieve elements. In spruce, the downward mass flow of reduced N also tended to be decreased, similar to that in beech. Resembling findings in the phloem, N mass flow from roots to shoot in both tree species was significantly diminished owing to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ncentrations of amino compounds in the xylem and a lower transpiration rate. Therefore, the mass flow of reduced N between shoots and roots of trees was mainly govern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soluble amino compounds in the phloem and xylem in relation to the loading of reduced N in both long-distance transport pathway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ECH elevated PCO2 nitrogen mass flow PHLOEM spruce xylem.
原文传递
坡地氮磷流失过程模拟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建中 刘凌 宋兰兰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1-536,共6页
根据农田坡面氮、磷流失的主要过程,建立了基于次降雨事件的坡面氮、磷迁移模型。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方程和运动波方程计算下渗与坡面流,土壤侵蚀采用修改的欧洲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用考虑了侵蚀影响与扩散作用的迁移模型计算坡面... 根据农田坡面氮、磷流失的主要过程,建立了基于次降雨事件的坡面氮、磷迁移模型。模型采用改进的Green-Ampt方程和运动波方程计算下渗与坡面流,土壤侵蚀采用修改的欧洲土壤侵蚀模型计算,用考虑了侵蚀影响与扩散作用的迁移模型计算坡面氮、磷迁移过程,采用一维对流扩散方程计算氮、磷在土壤中的迁移过程。利用室内人工降雨资料对模型进行了率定及验证。结果表明,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地表径流中氮、磷浓度,率定期与验证期模型效率系数均在0.89以上。根据坡地氮、磷流失机理,分析了降雨强度与地表坡度对坡面径流中氮、磷浓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坡面流 质量传递 水污染 数学模型
下载PDF
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土壤硝态氮实验综述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朱继荣 祝鹏飞 束良佐 《科技视界》 2019年第13期77-78,共2页
综合阐述了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土壤硝态氮的实验原理以及具体操作方法。为大批量分析土壤硝态氮提供理论依据,为监测土壤氮素指标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硝态氮 大批量 连续流动分析
下载PDF
连续实时质谱法测定氮氢放电气流的瞬态成份
4
作者 曹国斌 宋又群 王春和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8年第6期9-15,共7页
介绍一套自制放电装置、连续实时进样组件和改进过的色谱-质谱联用仪进样接口件,实施连续实时地测定氮氢混合气体在高压、高电场强度条件下放电过程中的瞬态成份,重现性好.试验数据表明,连续实时进样质谱法适合研究放电气流(低温... 介绍一套自制放电装置、连续实时进样组件和改进过的色谱-质谱联用仪进样接口件,实施连续实时地测定氮氢混合气体在高压、高电场强度条件下放电过程中的瞬态成份,重现性好.试验数据表明,连续实时进样质谱法适合研究放电气流(低温等离子体)的成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氢放电气流 瞬态成份 连续实时质谱法 质谱
下载PDF
高压底吹氮法冶炼高氮钢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甄亚伟 高爱民 +1 位作者 刘新生 王书桓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50-253,共4页
在高压釜内对18Cr18Mn钢进行了底吹氮气的增氮实验研究.实验条件下,钢中增氮速率随时间减小,底吹增氮效果在前20min较好;在0.5MPa压力下,底吹流量为0.12,0.18,0.24m3/h时,钢液中的表观传质系数βN分别为1.690×10-3,3.201×10-3... 在高压釜内对18Cr18Mn钢进行了底吹氮气的增氮实验研究.实验条件下,钢中增氮速率随时间减小,底吹增氮效果在前20min较好;在0.5MPa压力下,底吹流量为0.12,0.18,0.24m3/h时,钢液中的表观传质系数βN分别为1.690×10-3,3.201×10-3和5.765×10-3m/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氮钢 增氮速率 底吹流量 表观传质系数
下载PDF
重庆市污水处理厂碳氮磷物质流分析
6
作者 许劲 胡丹丹 +4 位作者 郑志宏 冉潇 郑星宇 彭喜林 姚杰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467-476,共10页
本文构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方法,以重庆市A污水处理厂和B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流程测试评估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而后利用基于物料平衡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污水处理系统输入碳(COD)、氮和磷的平衡情况... 本文构建了城市污水处理厂物质流分析框架和评价方法,以重庆市A污水处理厂和B污水处理厂A2O工艺为研究对象,通过全流程测试评估工艺脱氮除磷效果,而后利用基于物料平衡的物质流分析方法,分析污水处理系统输入碳(COD)、氮和磷的平衡情况以及物料流向.沿程水质变化表明,两座污水厂COD在沉砂池、厌氧池和二沉池降幅明显,在缺氧池和好氧池中基本没有变化,工艺好氧段硝化效果良好,B厂缺氧段的反硝化效果优于A,两厂生物除磷作用都很弱.物质流分析表明,A厂水量、COD、N和P输入输出的平衡比分别为95.02%、82.13%、87.73%、95.96%,B厂分别为89.9%、91.74%、90.02%、85.46%.B厂存在碳源投加过量的情况,且可能管道泄露;A厂好氧池MBBR系统中可能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且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城市污水处理厂 物质流分析 A2O工艺 脱氮除磷 物料平衡
原文传递
不同缺氧段硝酸盐氮浓度条件下连续流单污泥污水处理系统PHA、TP代谢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晓玲 员东丹 +5 位作者 白莉 李紫棋 余勇 秦旭东 张晓旭 赵可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906-3913,共8页
根据试验结果和物料平衡分析,揭示了连续流单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在不同主要缺氧段硝酸盐氮质量浓度[c(NO_3)]条件下运行时的PHA、TP代谢规律,从反应机制方面评价以c(NO_3)作为连续流单污泥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控制参数的有效性.采用PLC自动... 根据试验结果和物料平衡分析,揭示了连续流单污泥污水处理系统在不同主要缺氧段硝酸盐氮质量浓度[c(NO_3)]条件下运行时的PHA、TP代谢规律,从反应机制方面评价以c(NO_3)作为连续流单污泥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控制参数的有效性.采用PLC自动控制系统,以硝化液内循环流量作为被控变量,基于反馈控制结构,在c(NO_3)设定值分别为0.5、1.0、1.5、2.0、2.5、3.0、3.5以及4.0 mg·L^(-1)的条件下进行试验研究,进水水质及其他运行设计参数保持不变.结果表明,当c(NO_3)设定值为2.5mg·L^(-1)时,厌氧段和预缺氧段PHA合成并贮存量、主要缺氧段PHA降解量、厌氧段和预缺氧段磷释放量、系统总吸磷量以及主要缺氧段磷吸收量等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5.32、1.71、20.44、6.16、0.32、8.04、3.67 g·d-1.这从PHA和TP代谢机制角度进一步证实了c(NO_3)可作为连续流单污泥污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控制参数,其最佳设定值为2.5 mg·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 主要缺氧段硝酸盐质量浓度 PHA 物料平衡
原文传递
复杂火区下方易燃煤层高瓦斯综放面防火技术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涛 刘宝志 《煤矿安全》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6-78,共3页
同忻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易燃特厚高瓦斯煤层8106综放面位于煤峪口煤矿老火区下部,开采时大量CO气体下泄,使工作面CO气体严重超限。矿井采取了均压通风技术有效地防治了工作面的CO气体超限,采用向采空区打高位钻孔注大流量氮气的方法,形... 同忻煤矿综采放顶煤开采易燃特厚高瓦斯煤层8106综放面位于煤峪口煤矿老火区下部,开采时大量CO气体下泄,使工作面CO气体严重超限。矿井采取了均压通风技术有效地防治了工作面的CO气体超限,采用向采空区打高位钻孔注大流量氮气的方法,形成了采空区的立体氮气流,消除了采空区瓦斯有可能被上部老火区点燃的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部火区 均压通风 高位钻孔 大流量氮气 瓦斯燃烧
原文传递
种植不同植物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净化效果和微生物群落差异分析 被引量:38
9
作者 潘傲 张智 +2 位作者 孙磊 余里洁 李余杰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18-1929,共12页
为了解植物种类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了4种植物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氮磷平衡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氨氮(45.53%~80.95%)、总氮(53.67%~80.30%)和总磷(32.97%~55.77%)... 为了解植物种类对表面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的影响及其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研究了4种植物条件下表面流人工湿地的氮磷平衡以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各组人工湿地对氨氮(45.53%~80.95%)、总氮(53.67%~80.30%)和总磷(32.97%~55.77%)都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比未种植的人工湿地具有更高的氨氮、总氮和总磷去除效果,其中黄菖蒲组对氮的去除效果最好,美人蕉组对磷的去除效果最好。在表面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作用(34.84%~45.44%)是人工湿地氮去除的主要途径,基质吸附(20.90%~23.91%)是人工湿地磷去除的主要途径,但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的氮磷通过微生物去除的量更高。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相较于未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显示出更高的微生物丰富度、多样性和更高的脱氮除磷功能微生物的丰度。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芽孢杆菌属和硝化螺菌属是人工湿地中主要的脱氮菌属,也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脱氮的原因。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丰度增加是种植植物的人工湿地高生物除磷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流人工湿地 脱氮除磷 氮磷平衡 微生物群落
原文传递
数据机房液氮翅片管换热器系统降温效果
10
作者 朱琳 郑文科 +2 位作者 王晔 姜益强 孙澄 《煤气与热力》 2023年第5期8-14,19,共8页
提出一种超低温翅片管换热器系统,以液氮为冷却介质,翅片管换热器为换热设备。采用实验方法在机房定发热量、翅片管换热器串联的条件下,研究系统液氮质量流量一定(为35 kg/h)、不同启动温度(43、45、47℃)工况以及启动温度一定(为43℃)... 提出一种超低温翅片管换热器系统,以液氮为冷却介质,翅片管换热器为换热设备。采用实验方法在机房定发热量、翅片管换热器串联的条件下,研究系统液氮质量流量一定(为35 kg/h)、不同启动温度(43、45、47℃)工况以及启动温度一定(为43℃)、不同液氮质量流量(25、35、60 kg/h)工况对数据机房降温效果的影响。在液氮质量流量为35 kg/h,启动温度分别为43、45、47℃时,房间内最高测点温度分别升至44.0、45.5、47.5℃后开始降温,最终均趋于稳定。在启动温度为43℃、液氮质量流量为25 kg/h时,房间内最高测点温度升至47℃,未达到降温效果;液氮质量流量为35 kg/h时,开启液氮冷却系统100 min后,最高测点温度降至41℃,房间温度最终稳定到热平衡状态;液氮质量流量为60 kg/h时,房间降温速度快,开启液氮冷却系统70 min后,房间内最高测点温度降至34℃。通过控制翅片管换热器系统启动温度与液氮质量流量,可应对数据机房停电事故,实现快速降温,保证数据机房不间断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机房 翅片管换热器 液氮质量流量 快速降温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