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2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解铃须从系铃处——Records与Archives概念正史(二)
1
作者 王岚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5,共8页
笔者的“四正”,从名分、本义、学理、法律上已弄清Records的含义,但坚持“Records文件观”者依旧质疑:若Records是档案,那Archives是什么?两者并列时又怎么翻译?还有人说Records是记录。既然是英语和法语带来的问题,循着英法档案历史... 笔者的“四正”,从名分、本义、学理、法律上已弄清Records的含义,但坚持“Records文件观”者依旧质疑:若Records是档案,那Archives是什么?两者并列时又怎么翻译?还有人说Records是记录。既然是英语和法语带来的问题,循着英法档案历史去寻找,才是解铃的关键:以英法八百年档案工作中重要人物和事件为主线,探求其档案的源流、本质、内含及演变,为档案概念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档 录卷归档 档案 皇家档案 馆藏档案 现行档案 概念 历史
下载PDF
解铃须从系铃处——Records与Archives概念正史(三)
2
作者 王岚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33,共7页
笔者的“四正”,从名分、本义、学理、法律上已弄清Records的含义,但坚持“Records文件观”者依旧质疑:若Records是档案,那Archives是什么?两者并列时又怎么翻译?还有人说Records是记录。既然是英语和法语带来的问题,循着英法档案历史... 笔者的“四正”,从名分、本义、学理、法律上已弄清Records的含义,但坚持“Records文件观”者依旧质疑:若Records是档案,那Archives是什么?两者并列时又怎么翻译?还有人说Records是记录。既然是英语和法语带来的问题,循着英法档案历史去寻找,才是解铃的关键:以英法八百年档案工作中重要人物和事件为主线,探求其档案的源流、本质、内含及演变,为档案概念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档 录卷归档 档案 皇家档案 馆藏档案 现行档案 概念 历史
下载PDF
Hill Dwellers Climb Cultural Mountain——Miao people record their identity and history in eco-museum
3
作者 WANG SHANSHAN 《The Journal of Human Rights》 2003年第6期16-18,共3页
Instead of running away, she stood to attention with arms akimbo and gave a serious smile. The giant wooden basket on her back almost made her fall as she tried to straighten her body. When I raised the camera, Yang J... Instead of running away, she stood to attention with arms akimbo and gave a serious smile. The giant wooden basket on her back almost made her fall as she tried to straighten her body. When I raised the camera, Yang Jiaxiu was walking along a narrow, muddy mountain path in a virgin fir forest, carrying about 50 kilograms of water. She twisted her body to pour the water into a large tank when she finally arrived at her house. Then the Miao woman put down t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ll Dwellers Climb Cultural Mountain of with as on body into Miao people record their identity and history in eco-museum
下载PDF
Record on History Traversed by Both Tibet And the Motherland──Speech at the Distribution Ceremony of Full-Length Pictorial 'Treasures'
4
作者 NGAPOI NGAWANG JIGMEI 《China's Tibet》 1999年第3期3-6,共4页
关键词 record on history Traversed by Both Tibet And the Motherland Speech at the Distribution Ceremony of Full-Length Pictorial
下载PDF
解铃须从系铃处——Records与Archives概念正史(一)
5
作者 王岚 《档案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3-30,36,共9页
笔者的“四正”,从名分、本义、学理、法律上已弄清Records的含义,但坚持“Records文件观”者依旧质疑:若Records是档案、那Archives是什么?两者并列时又怎么翻译?还有人说Records是记录。既然是英语和法语带来的问题,循着英法档案历史... 笔者的“四正”,从名分、本义、学理、法律上已弄清Records的含义,但坚持“Records文件观”者依旧质疑:若Records是档案、那Archives是什么?两者并列时又怎么翻译?还有人说Records是记录。既然是英语和法语带来的问题,循着英法档案历史去寻找,才是解铃的关键。本文以英法八百年档案工作中重要人物和事件为主线,探求其档案的源流、本质、内涵及演变,为档案概念正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档 录卷归档 档案 皇家档案 馆藏档案 现行档案 概念 历史
下载PDF
对敦煌汉代南塞的再认识
6
作者 张俊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87-95,共9页
敦煌郡是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前哨与后方基地,其防御体系北塞(汉长城)为大家所熟知,而对于敦煌南塞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受“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带动,借助发掘出土的简牍文书,不仅可以从文字方面对敦煌南塞的管理方式作一定... 敦煌郡是汉王朝经营西域的前哨与后方基地,其防御体系北塞(汉长城)为大家所熟知,而对于敦煌南塞却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受“阳关遗址考古调查与研究”项目带动,借助发掘出土的简牍文书,不仅可以从文字方面对敦煌南塞的管理方式作一定程度的推测,还可以将南塞的实际管辖地域向南推进50公里至阿尔金山北麓。伴随着南塞位置的重新认定,旧有关于阳关都尉与玉门都尉的分界需要再认识,这一点对敦煌史地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文书 敦煌南塞 历史地理 阳关
下载PDF
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成书考述
7
作者 韩刚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 迄今,罕见对张彦远仕履与《历代名画记》(下文简称《画记》)成书之间关系的专门探讨,本文将《画记》成书纳入一般熟知的张彦远左补阙、祠部员外郎、主客员外郎、舒州刺史、兵部员外郎、大理卿等职任中考察,以揭示其仕履与《画记》成书之间的互动影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彦远 仕履 《历代名画记》
下载PDF
读《文字墨影》墓志录文札记
8
作者 李佳蔚 何山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45-50,共6页
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有一批珍贵墓志拓片,《文字墨影》选释其中110种,部分为首次刊布,其文献、史料、语料等价值非常突出。该书释读水平整体较高,但受残泐、讹俗、用典等因素影响,文字缺录、误录问题仍较严重,极不利于材料的科学有效利... 中国文字博物馆收藏有一批珍贵墓志拓片,《文字墨影》选释其中110种,部分为首次刊布,其文献、史料、语料等价值非常突出。该书释读水平整体较高,但受残泐、讹俗、用典等因素影响,文字缺录、误录问题仍较严重,极不利于材料的科学有效利用。对照墓志拓片,选取该书典型缺、误文字案例,分形近字、涉典字、疑难字及残泐字四类进行考辨补正,以还原文献原貌,从而为碑刻文献释读整理提供参考,为汉语汉字研究提供可靠实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墨影》墓志录文 缺误文字 分类补正 汉语汉字史研究
下载PDF
史学批评与“望溪学问”王国的形成
9
作者 王思豪 谢婉仪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36-51,共16页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 方苞治史心得有三:一是“融会经传”,多引五经及《左传》内容,采用“以经传证解史”“以史证解经传”,以及“经传与史互证互解”三途,阐释《史记》《汉书》,开“义法”由经至史一路,并为“义法建构”提供重要材料。二是对“义法”进行建构,完成“义法”思想由经到史的转换,又通过编《古文约选》《钦定四书文》,使“义法”思想由史转化到古文、时文,铺就“经传义法”“史之义法”“文之义法”三层次。又以“法随义变”的灵活处理方法,将义法“生命化”,并上继前朝,以“雅洁”丰富“义法”,在评史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义法”思想体系。三是秉承太史公“互见”立言之奥秘,倾其一贯之思,而坚守正统,其立场在宋学,但其精神维系桐城文脉,可资汉学。方苞的史学批评,是“望溪学问”之中“经—史—文”治学实践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苞 融会经传 义法 《史记》 《汉书》
下载PDF
中国近代史书编纂的转型与民族风格的形成
10
作者 舒习龙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375-384,431,共11页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日本输入的新式史书体裁、编纂理念与方法的刺激,经过中国史家的创造性变革,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特点表现在对章节体历史教科书的追求、专门史编纂的勃兴、历史编纂民族化风格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梁启超、夏... 20世纪上半叶,随着欧美、日本输入的新式史书体裁、编纂理念与方法的刺激,经过中国史家的创造性变革,中国近代历史编纂学的特点表现在对章节体历史教科书的追求、专门史编纂的勃兴、历史编纂民族化风格逐步形成等三个方面。梁启超、夏曾佑、汪荣宝、孟森等人在章节体教科书编纂上用力甚勤,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历史编纂学的近代化,体现在传统史学以叙事为中心的历史编纂变成近代以问题为导向、以分科为特征的历史编纂上,近代史学精细化和专门化的特点赋予中国近代历史编纂鲜明的时代特征,中国近代学科意义的专门史初步建构,成为符合中国历史需要的新书写方式。章节体尽管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分期叙述破坏了历史的完整性和内在联系。所以,中国近代史家在运用章节体叙述中国历史的时候,还需要广泛借鉴中国传统优秀史体的编纂经验,弥补单一史体编纂的缺陷,更好地建构富有民族特色的历史编纂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史书 编纂 章节体教科书 专门史编纂 民族风格
下载PDF
《史记》《汉书》比较研究的目录学史问题补述--兼谈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方法问题
11
作者 杨胜强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27-38,共12页
新中国成立以来,诸本《史记》著录索引已有专列“史汉”部,或未列“史汉”部却载存相关书目的现象,值得马班异同研究者关注。梳理诸本“史汉”部,并回顾学术史可以发现,目录专著中始列“史汉”部者,当为民国郑鹤声《正史汇目》,而最早... 新中国成立以来,诸本《史记》著录索引已有专列“史汉”部,或未列“史汉”部却载存相关书目的现象,值得马班异同研究者关注。梳理诸本“史汉”部,并回顾学术史可以发现,目录专著中始列“史汉”部者,当为民国郑鹤声《正史汇目》,而最早摭入“马班异同评”的专科目录者,恐是宋人高似孙《史略》,但郑、高二书均未得到学界应有的评定。“史汉”部所标“史汉”,或非《史记》《汉书》对比研究的相关书目,故于治目录者理当辨清。另外,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方法,不可拘泥于二书比较之疑难考察的研究史,应熟稔研究史而跳出研究史,回归于原典以重新辨清路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目录学史 补述 研究方法
下载PDF
学术史视域下的“左史右史”说
12
作者 成运楼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4-23,共10页
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 经由《礼记·玉藻》提出、《汉书·艺文志》阐发的“左史右史”说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公案。在传统语境下,经学家利用左史、右史与太史、内史的跨文本阐释,普遍维护《礼记》说而否定《汉书》说,但脱离经学政教的影响,《汉书》说实则更加深入人心,冠名《礼记》而实取《汉书》的文化现象更为常见。不过伴随着经学反思意识的觉醒以及近代学术思潮的发展,以章学诚为代表的诸多学者,对左史、右史官制有无和记言、记事是否二分提出各种质疑和批评,严重冲击了这一学说的合理性。但这些批评与质疑并未引起近现代学者的充分注意与积极回应,坚持旧有经说并力证“左史右史”者依然大有人在。这一境遇主要是由于近现代史学史学科的兴起与其他相关人文研究的发展,需要借助“左史右史”说作为学科建设与理论阐发的起点,故而保守地承认甚至维护“左史右史”说成为部分学者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史 右史 记言 记事 学术史
下载PDF
由生活而文本:记忆、口述差异性背后的学理思考——以建岙红色口述故事采集为例
13
作者 钱茂伟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7-24,共8页
口述历史的差异性是当代公众历史建构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百年记忆,当事人回忆的可信度相对较高,相关人的口述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中心与边缘、上层与下层,人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所获信息、记忆建构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个体口述史料的... 口述历史的差异性是当代公众历史建构中的一个关键问题。百年记忆,当事人回忆的可信度相对较高,相关人的口述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中心与边缘、上层与下层,人所处位置的不同决定了所获信息、记忆建构的不同,也决定了不同个体口述史料的相异。综合来看,视野不同会让人有不同的认知,从而对事件因果甚至性质有不同的解释。考察建岙红色口述故事采集的采编实践,可对这些问题有更深入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述史 当代历史记录 历史文本初生产 公众史学
下载PDF
探析《水经注》对《三国志》的补证——以《水经注·沔水》为例
14
作者 李耀正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78-84,共7页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著,对缺少地理志的《三国志》有补证作用。以《水经注·沔水》对《三国志》的补证为例,《水经注·沔水》详细考察了沔水流域重要的军事遗迹及周围山川水势,因而可补证三国时期发生在... 郦道元的《水经注》是我国重要的历史地理名著,对缺少地理志的《三国志》有补证作用。以《水经注·沔水》对《三国志》的补证为例,《水经注·沔水》详细考察了沔水流域重要的军事遗迹及周围山川水势,因而可补证三国时期发生在沔水流域的战争史实;记载了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人物在沔水流域的轶事,故可补证《三国志》中的名人事迹;还记述了河流沿途的宗教文化、金石遗存等,正可补足《三国志》中所缺少的宗教与金石文献。总而言之,《水经注》对缺少地理志的《三国志》来说,有重要的参证与补足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经注》 《三国志》 战争史实 名人事迹 金石文献
下载PDF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的三种维度
15
作者 阳清 冯秀英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47-156,共10页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 中国古代灾异记录研究总体上展示出人文、社会、科学三种维度,并在古今不同时代各有侧重,呈现递变。通过灾异文献的汇辑梳理,这种变化表现为:从东汉最初的“人文”审视,到传统社会中后期“社会”与“人文”并重,再到当代学者对“科学”规律的特别追求。关于灾异现象与灾异史的当代研究,可见“科学”与“人文”“社会”视角的交融与消长之态。关于灾异思想与主体认知的当代研究,可见以“人文”为主导趋于细致。关于灾异书写与文化记忆的当代研究,大致以“人文”视角为特色走向复合。以上三种维度及其变化,恰是中国学术研究的历史缩影和应有之义,客观展示出其发展空间,预示其未来可能,昭示其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灾异记录 研究维度 灾异史 灾异认知 灾异书写
下载PDF
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设计
16
作者 丁长富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7期108-112,共5页
地震监测系统是国家重要工厂和设施必须设置的系统。对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组成进行介绍,详细描述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机柜、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和时程记录仪的设计和仪表参数。地震监测系统根据地震加速度值进行地震事件报... 地震监测系统是国家重要工厂和设施必须设置的系统。对后处理厂地震监测系统的功能和设备组成进行介绍,详细描述地震监测系统的监测机柜、地震加速度传感器和时程记录仪的设计和仪表参数。地震监测系统根据地震加速度值进行地震事件报警逻辑计算、SL-1报警逻辑计算和累积绝对速度(CAV)逻辑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向控制室提供地震报警,为运行人员提供运行决策。地震监测系统还可为地震后灾害评估、设备完好性评估和分析提供相关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监测系统 地震加速度传感器 时程记录仪 累积绝对速度(CAV)
下载PDF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human pathogens:From miasmata to modern viral pandemics and their preservation potential in the Anthropocene record 被引量:3
17
作者 Teresa Moreno Wes Gibbons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22年第6期210-223,共14页
Ongoing uncertainty ov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s in part rooted in the histor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epidemic diseases can spread through human populati... Ongoing uncertainty over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COVID-19 is in part rooted in the history of medical science 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epidemic diseases can spread through human populations. Ancient Greek medical theory held that such illnesses are transmitted by airborne pathogenic emanations containing particulate matter(“miasmata”). Notable Roman and medieval scholars such as Varro, Ibn al-Khatib and Fracastoro developed these ideas, combining them with early germ theory and the concept of contagion. A widely held but vaguely defined belief in toxic miasmatic mists as a dominant causative agent in disease propagation was overtaken by the science of 19th century microbiology and epidemiology, especially in the study of cholera, which was proven to be mainly transmitted by contaminated water. Airborne disease transmission came to be viewed as burdened by a dubious historical reputation and difficult to demonstrate convincingly. A breakthrough came with the classic mid-20th century work of Wells, Riley and Mills who proved how expiratory aerosols(their “droplet nuclei”)could transport still-infectious tuberculosis bacteria through ventilation systems. The topic of aerosol transmission of pathogenic respiratory diseases assumed a new dimension with the mid-late 20th century “Great Acceleration” of an increasingly hypermobile human population repeatedly infected by different strains of zoonotic viruses, and has taken centre stage this century in response to outbreaks of new respiratory infections that include coronaviruses. From a geoscience perspective, the consequences of pandemic-status diseases such as COVID-19, produced by viral pathogens utilising aerosols to infect a human population currently approaching 8 billion, are far-reaching and unprecedented. The obvious and sudden impacts on for example waste plastic production, water and air quality and atmospheric chemistry are accelerating human awareness of current environmental challenges. As such, the “anthropause”lockdown enforced by COVID-19 may come to be seen as a harbinger of change great enough to be preserved in the Anthropocene stratal reco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VID-19 history of epidemics Aerosol disease transmission CORONAVIRUS Anthropocene record
下载PDF
Prevalence of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among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at Brazili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被引量:1
18
作者 Tamara Figueiredo Maria Teresa Santos Guedes +5 位作者 Luis Paulo Souza e Souza Antonio Abílio Santa Rosa Antonio Carlos Accetta Maria Aparecida de Luca Nascimento Lais Santiago Deivite Danilo Ferreira Alcantara 《Health》 2017年第1期25-37,共13页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 is the third most incident malignancy and the fif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world. In Brazil, it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tumour in men and the fifth in women.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Background: Gastric cancer is the third most incident malignancy and the fifth leading cause of death in the world. In Brazil, it is the fourth most common tumour in men and the fifth in women. Familial aggregation of this tumour is being studied and discussed by experts. Aim: Determine the frequency of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in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suggesting familial aggregation or increased risk for hereditary cancer syndromes. Methods: This is a retrospective cross-sectional study carried out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5 at the Department of Abdominal and Pelvic Surgery of the Brazilian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INCA).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s and analyzed using SPSS Statistics? version 20. Results: 873 patients with gastric adenocarcinoma were analyzed. A family history of cancer was reported by 451 patients (51.6%), which reported cancer in 878 relatives, of which 110 (12.6%), reported having more than three relatives with any type of cancer. The most prevalent malignancies among these relatives were gastric cancer (21.3%) and breast cancer (9.5%). Conclusion: Most of the patients had cancer family history, being gastric cancer the most common. The high percentage of cancer family history confirms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ng this information, whose lack reflects professional negligence, as family history study can serve as a low-cost tool, favoring preven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situations wher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are smaller, thus reducing health costs and assistance and preserving liv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omach Neoplasms Family history HEREDITARY AGGREGATION Hospital records Cross-Sectional Studies
下载PDF
《史记》《汉书》诸侯王表序的“九国”辨析
19
作者 秦进才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6,共6页
九国,指汉高祖末年的刘氏九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列举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九国。长沙国,属异姓王,实际同姓王只有八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正文高祖... 九国,指汉高祖末年的刘氏九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序、《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列举燕、代、齐、赵、梁、楚、吴、淮南、长沙九国。长沙国,属异姓王,实际同姓王只有八国。《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正文高祖十二年栏,记载楚、齐、吴、淮南、燕、赵、梁、淮阳、代、长沙十国,除去吴氏长沙国,是为刘氏九国,可知序文遗漏了淮阳国。《汉书·诸侯王表》序文承讹袭谬仍然遗漏淮阳国,正文亦未为淮阳国立专栏,掩盖了淮阳国。据上述可知,《史记》《汉书》诸侯王表序均应补淮阳,以符刘氏九国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记》 《汉书》 诸侯王表 九国
下载PDF
减隔震规则桥梁的模态分析方法研究
20
作者 卢皓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00-105,共6页
为改善模态分析方法应用于减隔震规则桥梁的计算精度,以高速铁路典型简支梁桥为研究背景,基于位移反应谱提出一种能够考虑高阶模态的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强震记录调整后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与现有的基于加速度反应谱和基于位移反应谱的... 为改善模态分析方法应用于减隔震规则桥梁的计算精度,以高速铁路典型简支梁桥为研究背景,基于位移反应谱提出一种能够考虑高阶模态的分析方法。通过选取强震记录调整后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与现有的基于加速度反应谱和基于位移反应谱的单模态简化分析方法进行计算精度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相比常规的单模态分析方法,考虑了高阶模态后的基于位移反应谱多模态分析方法更为准确。基于加速度谱的单模态分析方法严重低估了墩顶位移,误差超过60%;仅考虑基阶模态的基于位移反应谱的分析方法将低估墩底剪力,误差超过30%,造成设计偏于不安全;而基于位移反应谱的多模态分析方法能够更为准确地估算各项地震响应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隔震 规则桥梁 简支梁桥 强震记录 模态分析方法 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