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BCT的上颌窦外侧壁血管解剖特点及在种植术中的应用分析
1
作者 余兴亚 孙琼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4年第6期121-123,148,共4页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第一磨牙位点研究上颌窦动脉及相关解剖特点。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影像库中选择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种植科的363例患者(共500个上颌... 目的:采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在上颌第一磨牙位点研究上颌窦动脉及相关解剖特点。方法:在2020年1月-2022年8月合肥市口腔医院影像库中选择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就诊于种植科的363例患者(共500个上颌窦,其中男181例,女182例),测量上颌窦动脉直径、动脉处相对应的上颌窦外侧壁的厚度、上颌窦窦底至牙槽嵴顶距离L1、外侧壁平面上颌窦动脉至上颌窦底的距离L2,对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手术中出血风险。结果:上颌窦动脉直径平均为(1.14±0.45)mm,不同性别之间的平均直径无差异性。上颌窦外侧壁厚度平均为(1.79±0.45)mm,上颌窦动脉直径与上颌窦外侧壁厚度有相关性。L1平均为(5.30±2.87)mm,58.14%的患者需行上颌窦外提术;L2平均为(8.53±3.08)mm。不同性别的上颌窦外侧壁厚度、L1有差异性。结论:CBCT可清晰地观察到上颌窦动脉的位置等种植相关解剖特点,以及可以直接测量相关指标,其三维影像可为临床种植手术提供术前指导、评估相关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颌窦 上颌窦后动脉 上颌窦外侧壁
下载PDF
A Simple Method of Managing the Alveolar Antral Artery during Sinus Lift Surgery
2
作者 David H. Yang Nathan V. Le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tolaryngology and Head & Neck Surgery》 2021年第3期131-146,共16页
The alveolar antral artery resides lateral to the maxillary sinus and can lead to complications in sinus lift surgery.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at decreas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into the surgical field include vesse... The alveolar antral artery resides lateral to the maxillary sinus and can lead to complications in sinus lift surgery. Traditional approaches that decrease intraoperative bleeding into the surgical field include vessel preservation using multiple bony windows or neutralizing the vessel at the surgical site. Unfortunately, these methods are technique sensitive, time intensive, and may lead to hemosinus and graft loss. The variable distance from the crest of the alveolar ridge and vessel diameter further complicates pre-operative plan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natomical features of the alveolar antral artery, techniques for clinical assessment, and current management strategies. We then describe a novel protocol to manage the alveolar antral artery in sinus lift procedures via tamponade of the vessel at a proximal site. This method is faster than those described in the literature, does not require any additional equipment or expertise, and aims to improve long-term graft predictability by decreasing the risk of sinus membrane perforation. The alveolar antral artery is an under-reported source of surgical complications and warrants further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veolar Antral artery maxillary Sinus Augmentation Dental Implants Sinus Lift maxillary Sinus Membrane Bone Graft
下载PDF
基于CBCT的上颌后牙区种植相关解剖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罗晨晨 杨博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172-176,共5页
目的 了解上颌窦前外侧壁动脉位置、窦壁骨分隔的解剖特点,以减少上颌窦提升等种植手术并发症。方法 术前拍摄155名种植患者的CBCT,测量上颌窦前外侧壁动脉的位置、直径、缺牙区距离牙槽嵴顶颊侧的距离;测量上颌窦内骨分隔的发生率、骨... 目的 了解上颌窦前外侧壁动脉位置、窦壁骨分隔的解剖特点,以减少上颌窦提升等种植手术并发症。方法 术前拍摄155名种植患者的CBCT,测量上颌窦前外侧壁动脉的位置、直径、缺牙区距离牙槽嵴顶颊侧的距离;测量上颌窦内骨分隔的发生率、骨分隔高度及位置。结果 血管检出率57.96%±10.09%,位于骨内占比58.82%±13.64%,直径0.5~1mm占51.80%±5.84%,直径1~1.5mm占37.89%±4.43%。缺牙区血管距牙槽嵴顶颊侧距离第一、二磨牙小于第二前磨牙。共分析310例上颌窦分隔,分隔发生率19.03%,其中上颌窦下部占比最高为42.37%,分隔高度为(6.68±2.60)mm。结论 上颌窦外侧壁动脉的检出率较高。上颌窦骨分隔的存在影响种植手术的设计,需谨慎处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牙槽上颌窦动脉 上颌窦 骨分隔
下载PDF
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和脑膜中动脉
4
作者 石延辉 刘振生 +3 位作者 戚庭月 侯弯弯 鞠萍 张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4-838,共5页
目的 观察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MXA)及脑膜中动脉(MM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半张口位和闭口位经颞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其所示双侧MXA及MMA,测量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TA为... 目的 观察半张口位超声探查上颌动脉(MXA)及脑膜中动脉(MMA)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招募40名健康志愿者,分别行半张口位和闭口位经颞下窝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观察其所示双侧MXA及MMA,测量内径及血流动力学参数;以CTA为对照,评估超声探查MXA及MAA的价值。结果 半张口位超声对于MXA和MMA显示率分别为95.00%(76/80)和90.00%(72/80);而闭口位超声显示率分别为75.00%(60/80)和60.00%(48/80)。半张口位与闭口位对于MXA和MMA的显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MXA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均显著大于MMA,而阻力指数(RI)及搏动指数(PI)小于MMA(P均<0.05)。半张口位及闭口位CTA中,MXA显示率均为100.00%(80/80),MMA显示率均为95.00%(76/80);且半张口位超声与CTA对于MXA及和MMA的显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显示76条MXA走行于翼外肌下头浅面,4条MXA走行于翼外肌下头深面并与同侧MMA伴行直至MMA进入棘孔,且均未被半张口位超声所显示。结论 半张口位超声可用于探查MXA和MMA,显示率均与CTA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脑膜中动脉 超声检查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的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分析
5
作者 吴炯睿 高益鸣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7,共7页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 目的·通过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beam CT,CBCT)测量分析上颌窦动脉解剖结构。方法·对1021例因牙列缺损或缺失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行种植手术患者的双侧上颌窦中的上颌窦动脉(maxillary sinus artery,MSA)进行观测。在CBCT骨窗视图,测量第二前磨牙(P2)、第一磨牙(M1)、第二磨牙(M2)牙位中线处MSA骨孔与骨壁间的位置关系,并将其走形类型分为窦内型(位于上颌窦黏膜下方)、骨内型(完全位于上颌窦侧壁内)、表浅型(位于上颌窦外侧壁骨膜下方)3类;测量MSA骨孔直径(diameter of the MSA,DMSA)、MSA骨孔下缘至上颌窦底距离(distance between the lower margin of the vessel and the sinus floor,DVSF);测量M1牙位中线处上颌窦底上方5 mm处的上颌窦侧壁厚度及上颌窦宽度;测量上颌窦底上方10 mm处上颌窦内外侧壁与上颌窦底最低点形成的角度,即上颌窦角度。对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患者的MSA走形位置变异、走形类型、DMSA和DVSF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分别对MSA的DMSA及DVSF与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MSA走形位置变异:在1021例患者中,共42例(4.1%)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侧壁、紧贴上颌窦底部,其中14例(33.3%)为双侧MSA,28例(66.7%)为单侧MSA;7例(0.7%)患者的MSA走形于上颌窦底根方牙槽骨内,其中1例(14.3%)为双侧MSA,6例(85.7%)为单侧MSA。②MSA走形类型:窦内型占36.5%,骨内型占60.4%,表浅型占3.1%。中年患者中骨内型检出率(63.0%)高于青年和老年患者(P=0.005)。③DMSA:M1牙位的DMSA最大,为(1.42±0.44)mm。男性在P2、M1、M2牙位的DMSA均大于女性。在P2、M1牙位均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与DMSA呈弱正相关(r=0.2,r=0.2)。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宽度、上颌窦角度均与DMSA呈弱负相关(r=-0.1,r=-0.2)。④DVSF:自M2至P2方向,DVSF逐渐降低。男性在P2、M2牙位的DVSF均大于女性。在M1牙位发现上颌窦侧壁厚度、上颌窦宽度均与DVSF呈弱负相关(r=-0.3,r=-0.1)。结论·MSA走形位置变异可发生于上颌窦底及上颌窦底根方的牙槽骨中。随着患者年龄增大,MSA走形类型由窦内型向骨内型转变。男性患者的DMSA较女性更大,动脉出血风险更大;在较厚的上颌窦侧壁中能观测到较大的DMSA,而当上颌窦宽度和角度越大时,DMSA越小。男性患者的DVSF较女性更大,当上颌窦侧壁越厚或当上颌窦宽度越大时,DVSF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动脉 锥形术计算机断层扫描 上颌窦底提升术 解剖变异
下载PDF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上颌动脉栓塞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文科 单鸿 +5 位作者 朱康顺 姜在波 关守海 黄明声 李征然 沈新颖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5期414-416,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 ,采用 4 .1F或 5FHead Hunter导管行双侧颈动脉造影 ,了解瘤体供血情况后 ,依据供血动脉的粗细 ,选择不同大小的钢圈行纤维血管瘤供血动...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栓塞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13例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 ,采用 4 .1F或 5FHead Hunter导管行双侧颈动脉造影 ,了解瘤体供血情况后 ,依据供血动脉的粗细 ,选择不同大小的钢圈行纤维血管瘤供血动脉术前栓塞治疗 ,术中以出血量的多少来判断瘤体栓塞效果。结果 钢圈术前栓塞后 ,13例患者均无明显并发症 ,栓塞距手术时间 1~ 4d ,平均 2d行外科手术治疗 ,术中平均出血量为 (5 84 .6± 379.4 )ml(2 5 0~ 15 0 0ml) ,瘤体均完整切除。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钢圈栓塞 ,能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 ,提高全切率 ,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纤维血管瘤 上颌动脉 栓塞 颈动脉造影
下载PDF
翼腭窝的解剖及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刘焕亭 刘军 +2 位作者 费昶 衡雪源 孟凡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2期1-2,共2页
目的观察翼腭窝区的解剖特点。方法成人尸头10具,沿正中线锯开,手术显微镜下于唇龈沟切开黏膜;凿除上颌窦前、后壁,分离上颌动脉翼腭部及其分支和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从侧方切开颧弓,解剖颞下窝,在翼外肌长短头之间分离上颌动脉主干及其分... 目的观察翼腭窝区的解剖特点。方法成人尸头10具,沿正中线锯开,手术显微镜下于唇龈沟切开黏膜;凿除上颌窦前、后壁,分离上颌动脉翼腭部及其分支和上颌神经及其分支;从侧方切开颧弓,解剖颞下窝,在翼外肌长短头之间分离上颌动脉主干及其分支,在翼腭窝后上内侧分离上颌神经及其分支;用游标卡尺测量上颌动脉及其分支的长度、外径,观察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翼腭窝狭小,其内有上颌神经、翼管神经、蝶腭神经节以及上颌动脉等重要结构。结论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其内结构分为神经层和血管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手术入路 上颌动脉 上颌神经
下载PDF
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用于上颌动脉下颌段三维解剖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李阳 汤可 +1 位作者 许向亮 伊彪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5-79,共5页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与实际解剖进行对照,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研究分为尸体组和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组(VR组),各1... 目的:利用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研究,与实际解剖进行对照,探索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优势,并且为减少上颌动脉下颌段的术中损伤提供解剖依据。方法:研究分为尸体组和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组(VR组),各15例。尸体组完成上颌动脉的实体解剖,进行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VR组在尸头灌注完成后,采集CT及MRI影像数据,将数据导入Dextroscope虚拟现实系统进行三维重建融合建立上颌动脉及相关结构三维图像进行观察,并对上颌动脉相关结构进行立体显示、切割、解剖和相关数据测量。结果:上颌动脉到下颌升支后缘内侧皮质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乙状切迹下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髁突最上缘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到关节结节最低点的最短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到髁突最上缘的距离、上颌动脉起始部的口径在尸体组分别为:(6.12±0.78)mm、(5.29±0.69)mm、(20.68±0.95)mm、(4.60±0.60)mm、(22.48±1.18)mm、(3.74±0.57)mm;VR组上述数据分别为:(6.22±0.63)mm、(5.40±0.51)mm、(20.80±0.88)mm、(4.55±0.56)mm、(22.70±1.11)mm、(3.69±0.60)mm。结论:虚拟解剖组所测得的相关数据与尸体组测得的实体数据相一致,虚拟现实技术实现上颌动脉下颌段的三维解剖具有可靠性及一定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成像 三维 解剖
下载PDF
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9
作者 秦泗佳 张奎启 +3 位作者 王福 高璐 张元鑫 张晓红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5,共6页
目的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翼腭窝内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和颅面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种手术入路解剖21具成人尸头,观测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分支的行程、管径、长度和毗邻关系。结果上颌动脉翼腭段行于上颌骨... 目的研究上颌动脉翼腭段的走行及分支规律,为翼腭窝内动脉结扎、肿瘤切除和颅面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3种手术入路解剖21具成人尸头,观测上颌动脉翼腭段及分支的行程、管径、长度和毗邻关系。结果上颌动脉翼腭段行于上颌骨颞下面后上区内,分为5型:Y型26.19%、中间型33.33%、T型21.43%、M型11.90%和其他型7.14%。上颌动脉翼腭段外径为(2.61±0.39)mm,总长为(19.44±3.62)mm;其分支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圆孔动脉、翼管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腭鞘动脉,分支走行变异常见;颞深前动脉可作为确定上颌动脉翼腭段的参考标志。结论熟悉上颌动脉的分支、分型及走行对指导翼腭窝区手术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翼腭窝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颌外动脉重要毗邻关系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6
10
作者 朱友家 皮昕 朱世柱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研究颌外动脉的重要毗邻关系。方法:逐层解剖6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每具仅解剖一侧)。观察颌外动脉与颌下腺、面前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颌下淋巴结之间的毗邻关系。结果:1颌外动脉位于颌下腺深面者占60%,穿越腺实质者占38.3%,行走... 目的:研究颌外动脉的重要毗邻关系。方法:逐层解剖60具完整的头颈标本(每具仅解剖一侧)。观察颌外动脉与颌下腺、面前静脉、面神经下颌缘支及颌下淋巴结之间的毗邻关系。结果:1颌外动脉位于颌下腺深面者占60%,穿越腺实质者占38.3%,行走于腺体表面者占1.7%。2颌外动脉位于下颌缘支深面者占90%,位于浅面者占5%,下颌缘支环抱或夹持颌外动脉者占5%。3颌外动脉与面前静脉伴行者占11.7%,不与面前静脉伴行者占88.3%。4颌外动脉前后均有恒定淋巴结相毗邻。结论:颌外动脉毗邻关系较为复杂,了解其与周围的这些重要结构的关系,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外动脉 毗邻关系 解剖学
下载PDF
翼点入路对大脑前动脉的显微应用解剖 被引量:15
11
作者 莫万彬 袁贤瑞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1年第3期153-155,T005,共4页
目的 探索经翼点入路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10具(20侧)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的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 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多,右侧A1发育不全... 目的 探索经翼点入路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方法 对10具(20侧)红色乳胶颈内动脉和椎动脉灌注头颈部标本的大脑前动脉及其穿通支在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测。结果 大脑前动脉A1段变异多,右侧A1发育不全多见,A1外径左侧大于右侧。A2左右走行和前后走行各约占一半。大脑前动脉穿通支大多数由A1上壁、内上壁发出并向后、上方行走。A1近端3~5mm、中1/3区域穿通支少。结论 A1变异多,这可能与前交通动脉瘤形成有关;在大脑前动脉下壁、外侧壁解剖或在A1近端3~5mm、中1/3区域临时夹闭A1可减少A1穿通支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脑前动脉 解剖学 组织学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下载PDF
翼腭窝区的应用解剖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陈士文 徐锦程 +2 位作者 赵莉 王震寰 陈传好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87-689,692,共4页
目的:解剖翼腭窝结构,测量其内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分支及其解剖学关系,为翼腭窝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例(80侧)干性颅骨翼腭窝进行骨性标志的观察,并对20例(40侧)甲醛固定尸体的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选择上颌第二... 目的:解剖翼腭窝结构,测量其内上颌动脉和上颌神经分支及其解剖学关系,为翼腭窝区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40例(80侧)干性颅骨翼腭窝进行骨性标志的观察,并对20例(40侧)甲醛固定尸体的翼腭窝内的血管、神经进行解剖。选择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为基准点,分别测量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及动脉、神经分支处距基准点的距离和在窝内的形态。结果:翼腭窝是一狭窄裂隙,多呈不规则的倒锥形。圆孔外口外侧缘中点、蝶腭孔前缘中点、眶下沟起始点、翼管嵴、翼管、翼腭管距基准点的距离分别为(48.47±2.63)、(41.07±3.25)、(39.91±1.84)、(47.54±2.66)、(44.48±1.92)和(30.70±1.45)mm;上颌神经主干、眶下神经、上牙槽神经、蝶腭神经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50.34±3.46)、(36.39±2.65)、(34.72±2.77)、(37.43±3.12)mm;上颌动脉主干、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蝶腭动脉起点至基准点分别为(32.91±2.74)、(26.36±1.67)、(30.96±2.02)、(31.24±2.49)、(30.50±2.38)mm。结论:上颌第二磨牙与牙槽嵴交点可作为翼腭窝内寻找结构的重要标志,翼腭窝内的主要结构可以分为在后内的神经层和在前外的血管层,可为在临床翼腭窝区手术时避免损伤其内的血管神经提供解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腭窝 上颌动脉 上颌神经 显微解剖
下载PDF
上颌动脉翼腭部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3
作者 邓彬华 彭玉成 +7 位作者 范静平 孙爱华 吴建 林顺涨 叶青 刘环海 党瑞山 张传森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06-608,共3页
目的:为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及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固定的成人尸体上颌动脉翼腭部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上颌动脉翼腭部的走行,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变化。结果:上颌动脉翼... 目的:为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及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固定的成人尸体上颌动脉翼腭部进行显微外科解剖,观察上颌动脉翼腭部的走行,上颌动脉、腭降动脉及蝶腭动脉的毗邻关系变化。结果:上颌动脉翼腭部总长为(14.23±2.11)mm,外径为(2.64±0.52)mm,上颌动脉翼腭部分为4种类型“:Y”型23.3%、中间型33.3%“、T”型26.7%“、M”型16.7%。结论:新分型法对临床开展血管造影下上颌动脉翼腭部栓塞手术,鼻内窥镜翼腭窝区域手术及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翼腭部 分型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颌内动脉-桡动脉-脑动脉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佟志勇 刘源 +4 位作者 王刚 孙怀宇 余冠东 张劲松 初金刚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59-367,共9页
目的回顾分析以颌内动脉(IMA)为供血动脉、移植短段桡动脉(RA)的中流量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与结果5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MA-RA-脑动脉搭桥术(IMAB)的脑血管病病例,其中解离性动脉瘤3... 目的回顾分析以颌内动脉(IMA)为供血动脉、移植短段桡动脉(RA)的中流量搭桥术治疗脑血管病的疗效。方法与结果5例患者均为2018年8月至2021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IMA-RA-脑动脉搭桥术(IMAB)的脑血管病病例,其中解离性动脉瘤3例(右大脑中动脉M2段1例、左大脑中动脉M1段1例、右大脑后动脉P2段1例),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2例(双侧椎动脉闭塞1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1例)。分别行IMA-RA-M2(2例)和IMA-RA-P2(3例)搭桥术,术中吲哚菁绿荧光血管造影术和多普勒超声显示桡动脉血流通畅4例、闭塞1例(经重新吻合桥血管血流通畅)。术后1周,5例移植桡动脉保持通畅,其中4例测量桡动脉血流量分别为123、51、77和69 ml/min,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较术前升高1分1例、降低1分3例、无变化1例;其中1例M1段解离性动脉瘤患者,血管搭桥术并旷置动脉瘤后发生基底节区梗死。术后5~26个月,随访的4例移植桡动脉仍保持通畅,其中2例血流量分别达66和89 ml/min;随访至术后8~40个月,5例神经功能缺损均不同程度改善,mRS评分为零2例、1分2例、2分1例。结论IMAB手术可为脑组织提供中等流量的血供,长期随访桡动脉通畅性良好、血流量稳定,可有效降低脑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障碍 脑血管重建术 颌内动脉(非MeSH词) 桡动脉 脑血管循环
下载PDF
锥形束CT对上牙槽后动脉骨孔的测量分析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段志坚 叶平 +4 位作者 吴润发 白彭 芮瑞 黄忞 谢晨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1-583,共3页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评估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位置、大小及与剩余牙槽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9月前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和(或)上颌磨牙区种植手术,并且拍摄CBCT的患者116名,测量记录...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评估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位置、大小及与剩余牙槽骨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2年9月前来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种植科要求行上颌窦底提升手术和(或)上颌磨牙区种植手术,并且拍摄CBCT的患者116名,测量记录其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下缘至剩余牙槽嵴顶间距、上牙槽后动脉骨孔直径、剩余牙槽嵴高度,对各测量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116名患者中上牙槽后动脉骨孔的发现率为75.14%(133/177);骨孔的平均直径为(0.96±0.29)mm;剩余牙槽嵴高度平均值为(7.14±3.64)mm;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下缘距剩余牙槽嵴顶间距均值为(17.92±5.68)mm。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性别对骨孔直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187,P<0.05);右侧和左侧骨孔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95,P>0.05)。上牙槽后动脉骨孔下缘距牙槽嵴顶间距与剩余牙槽嵴高度显著正相关。结论 CBCT在发现上牙槽后动脉骨孔具有较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形束CT 上牙槽后动脉 上颌窦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在上颌窦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马泓智 房居高 +3 位作者 钟琦 侯丽珍 李平栋 冯凌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17年第11期561-564,共4页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对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功能与美容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2017年6月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术后缺损的5例中晚期(T3~T4N0M0)上颌骨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上颌骨全切及扩大切除。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重建,...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肌皮瓣对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功能与美容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6月~2017年6月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骨术后缺损的5例中晚期(T3~T4N0M0)上颌骨恶性肿瘤的临床资料,均行上颌骨全切及扩大切除。采用股前外侧肌皮瓣进行重建,组织量约为缺损量的1.25倍。结果 5例患者术中所取组织量在165~225 ml之间,取瓣时间80~95 min。术后皮瓣均成活,术后1个月放疗前修复侧颜面较正常侧肿胀,但放疗后双侧颜面基本对称,均无复视,鼻腔通气良好,进食正常,腿部无运动障碍。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肌皮瓣修复上颌窦恶性肿瘤切除后的缺损,组织量充足可调,远期外形特别是放疗后形象优于常规仅用皮肤瓣修复者,鼻眼及进食功能好,简便易于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窦肿瘤 修复外科手术 外科皮瓣 旋股外动脉
下载PDF
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少华 段永畅 +3 位作者 田广永 彭志强 张剑凯 陈海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49-251,共3页
目的:探讨鼻后外侧动脉在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的影响以及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方法:应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乳胶灌注之成人头部标本,观察中鼻道结构,解剖鼻后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观察鼻后外侧动脉的走行与分布,并测量其... 目的:探讨鼻后外侧动脉在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手术中的影响以及鼻后外侧动脉的保护。方法:应用10具(20侧)10%福尔马林防腐固定乳胶灌注之成人头部标本,观察中鼻道结构,解剖鼻后外侧动脉及其分支,观察鼻后外侧动脉的走行与分布,并测量其外径。观察鼻后外侧动脉与上颌窦口扩大手术的关系。结果:鼻后外侧动脉在蝶腭孔处分出蝶腭动脉,向前下走行,在中鼻甲后端分出中鼻甲动脉,下鼻甲动脉,少数有上鼻甲动脉分支。鼻后外侧动脉外径(1.02±0.07)mm,中鼻甲动脉外径(0.89±0.06)mm,下鼻甲动脉外径(0.94±0.07)mm。鼻后外侧动脉下鼻甲分支在中鼻道的中点,在中鼻甲后端前方的距离(10.35±2.06)mm。结论:开放上颌窦开口时,在距离中鼻甲后端保留1~1.5cm的距离,可以避免鼻后外侧动脉损伤,如果必须扩大要应用电凝彻底止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上颌窦口 鼻后外侧动脉 应用解剖
下载PDF
上颌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俞鹏 陈士文 +4 位作者 陆进 吴月 张晴 孙梦园 陆汉力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 目的:明确上颌动脉的解剖学起源、走向、分支形式及腔内直径,为上颌动脉区域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对15具中国人尸体进行观察,共28面,分析上颌动脉的走行及每种分支类型的规律。同时测量上颌动脉起始和血管内径。结果:27面(94.6%)为外侧行程,1面(5.4%)为内侧行程。右侧自外耳道上方空白区至上颌动脉起始处的垂直高度为(23.4±5.1)mm,而左侧的垂直高度为(22.6±4.5)mm。19面(67.9%)分支顺序为标准型。下牙槽动脉和颞深前动脉在上颌动脉中的分支中的长度变化最小。脑膜中动脉和颊动脉为内径最大和最小的血管。结论:上颌动脉的解剖学特征包括上颌动脉的起始、行程、分支形式及内径大小等指标,能够作为血管栓塞术一个指标改善影像学诊断的精确性,同时也能够为超选择性动脉内化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动脉 血管内径 应用解剖学
下载PDF
远外侧经髁入路解剖标志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柳浩然 杨长虹 +7 位作者 高俊玮 刘劲芳 罗湘颖 卢明 伍军 陈风华 黄勤 方加胜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81-84,共4页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 目的对枕下远外侧经髁入路的解剖标志进行观测,以指导临床应用。方法模拟临床手术过程,在显微镜下对15例成年国人灌注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椎动脉从寰椎横突孔穿出后进入枕下三角内,走行在寰椎侧块的椎动脉沟内,被寰椎后弓的骨膜紧密包绕,覆盖丰富的椎静脉丛;颈静脉结节和枕髁阻碍了脑桥延髓腹侧的术野。结论游离椎动脉会增加出血和创伤的风险,一般情况下不予采用。颈静脉结节和枕髁的磨除有利于增大操作空间和视野,是否磨髁及其磨髁的多少应根据病变的性质和位置来决定,磨除颈静脉结节时勿损伤后组脑神经,术中均需行脑神经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外侧经髁人路 枕下三角/解剖学和组织学 枕髁/解剖学和组织学 颈静脉结节/解剖学和组织学 椎动脉
下载PDF
上颌骨缺损患者修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郭亚娟 刘洪臣 +1 位作者 孙力 步荣发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40-2642,共3页
目的以完整牙列为对照组,探讨上颌骨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上颌骨肿瘤手术后已行赝复体修复的患者30例为实验组,另选择30名完整牙列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取平卧位,安静30min后行颞窗的大脑中动脉... 目的以完整牙列为对照组,探讨上颌骨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差异。方法选取上颌骨肿瘤手术后已行赝复体修复的患者30例为实验组,另选择30名完整牙列志愿者为对照组,受试者取平卧位,安静30min后行颞窗的大脑中动脉的经颅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分别测定修复后组、对照组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时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测得的数据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修复组与对照组对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和平均峰流速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赝复体修复后上颌骨缺损患者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与完整牙列受试者无显著差异。上颌骨缺损患者中空式阻塞器型赝复体修复后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管充盈度接近完整牙列受试者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缺损 咀嚼运动 脑血流 大脑中动脉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