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One-Stag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1
作者 Jianhua Wang Chao Hu +5 位作者 Gang Zhang Songbo Qiu Jun Cai Xiaobo Wu Zhao Xiang Yinghui Tan 《Modern Plastic Surgery》 2013年第1期3-8,共6页
Objective: Severe craniomaxillofacial injuries and craniomaxillofacial tumors can lead to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and deformities.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So one-stage ... Objective: Severe craniomaxillofacial injuries and craniomaxillofacial tumors can lead to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and deformities. Seriously affect the patients’ appea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So one-stag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current study summarizes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one-stag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Material and Methods: Data in one-stag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performed on 13 patient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out of 34 patients with?craniomaxillofacial injuries or tumors who received treatment a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between January 2002 and March 2011. Surgical indications and approaches were explored after two typical cases were detected. Results: One-stag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bone defects was suitable for patients with craniomaxillofacial injuries and excised craniomaxillofacial benign tumors. Adjacent autogenous bones and artificial materials (such as titanium plates, titanium mesh, and so on) work well for the repair of the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frame and restoration of facial features. Conclusions: Surgical indications should be strictly selected in one-stage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of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and deformities. Furthermore, the adoption of autogenous bones and artificial materials is a good choice in restoring the craniofacial fe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ANIOmaxillofacial bone defectS repair and reconstruction
下载PDF
骨免疫调节特性骨组织工程支架在修复骨缺损中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周宇翔 沈烈军 +5 位作者 万诗雨 柴璐渝 逄人奇 李登顺 王鑫 李展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9期4734-4740,共7页
背景:在使用骨支架修复骨缺损时,注意骨免疫反应的调节对骨再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骨免疫反应对骨修复的影响和具有调节骨免疫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和其在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从Science 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与... 背景:在使用骨支架修复骨缺损时,注意骨免疫反应的调节对骨再生具有重要意义。目的:综述骨免疫反应对骨修复的影响和具有调节骨免疫功能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设计和其在骨修复中的应用。方法:从Science Direct、PubMed、Web of Science与中国知网数据库中检索1973-2023年发表的相关文献。英文检索词:“Osteoimmunology,Macrophages,Bone repair materials,Bone scaffold,Bone defects,Bone regeneration”;中文检索词:“骨免疫,巨噬细胞,骨修复材料,骨支架,骨缺损,骨再生”,对筛选出该领域最新研究进展的80篇文献进行归纳分析。结果与结论:①文章详细梳理了骨免疫的起源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时间点,并阐述了巨噬细胞作为骨免疫调控体系中重要成员,可分为M1(促炎)和M2(抗炎)两类表型,并在骨再生的不同时期发挥着关键作用。在炎症期,M1型巨噬细胞一方面能激活破骨细胞,启动组织修复进程,同时参与骨内微血管网的重建,另一方面炎症后期的骨组织再生过程中,持续高表达M1型巨噬细胞会阻碍新骨形成;而在修复期,M2型巨噬细胞一方面可分泌成骨细胞因子,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和矿化,进而促进骨形成,另一方面,长期激活的M2型巨噬细胞会增加促纤维化分子的分泌,导致瘢痕组织的过度形成,从而延迟愈合过程。因此调控巨噬细胞在适宜的阶段进行表型转换,构建有益于成骨的免疫微环境对骨再生意义巨大。②在设计具备骨免疫调控特性的骨支架过程中,可通过改变支架粗糙度、孔隙结构、刚度、亲水性、表面电荷、表面官能团等理化性质影响非特异性蛋白质和细胞黏附,从而影响骨支架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而将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玻璃、金属离子、细胞外基质、药物、细胞因子和外泌体等生物活性物质进行表面功能涂层设计,则可在植入机体之后通过释放生物活性物质,主动调控免疫微环境,影响巨噬细胞极化和巨噬细胞与骨骼细胞之间的串扰,促进巨噬细胞更多的M2极化,构建出有利于骨再生的骨免疫微环境。③基于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发,除了关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直接调控因素外,还应注重对干细胞分化的免疫微环境的管理,通过调控适宜的骨免疫微环境,诱导更多的干细胞成骨分化,增强支架的成骨效能,并凝练出“骨免疫调节特性”的理念,深入阐明了骨免疫微环境的多向调节作用并介绍了现有改变支架理化性能和表面功能涂层策略赋予支架骨免疫调控潜能的策略,为指导新一代具有骨免疫调控特性的骨组织工程支架的研发提供新思路。但是骨免疫微环境是一个动态平衡状态,现有研究的调控策略多数未顾虑到调控的动态匹配性,因此针对具有高效且靶向调控免疫微环境的智能骨免疫调控支架的研发,是未来学者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免疫 免疫系统 骨骼系统 巨噬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修复材料 骨支架 骨缺损 骨重建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修复重建——197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9
3
作者 张陈平 张志愿 +10 位作者 邱蔚六 林国础 竺涵光 唐友盛 孙坚 沈国芳 胡永杰 叶为民 李军 季彤 徐立群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3-776,共4页
目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集修复重建患者共 1 973例,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病种、缺损部位和修复类型的分布情况,游离组织瓣危象的发生率及成功率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AS 6.12医用... 目的口腔颌面部缺损游离组织瓣修复方式的对比研究.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6月,收集修复重建患者共 1 973例,分别对其年龄、性别、病种、缺损部位和修复类型的分布情况,游离组织瓣危象的发生率及成功率进行分类统计.采用SAS 6.12医用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中年(>45~≤60岁)患者764例,占38.72%;老年(>60岁)527例,占26.71%;青壮年(>28~≤45岁)450例,占22.81%;青年(>14≤28岁)187例,占9.48%,儿童(≤14岁)45例,占2.28%.男1 193例,女780例,男、女之比为1.5∶1.良、恶性病变之比为1∶1.94.缺损部位依次为舌20.63%、下颌骨17.38%、腮腺13.74%、颊12.72%、上颌骨8.16%、口咽7.60%、口底5.68%、其他占14.09%.血管化游离组织瓣修复904例,占45.82%;带蒂组织瓣753例,占38.17%;随意(皮)瓣201例,占10.19%;非血管化骨移植30例,占1.52%;其它方法85例,占4.30%.其中游离前臂皮瓣594例,腓骨肌(皮)瓣143例,带蒂胸大肌(皮)瓣369例,3种组织瓣共1 106例,占修复重建总例数的56.06%.游离组织瓣共940个,发生术后危象47个(5.20%),抢救成功30个(63.83%),游离组织瓣总成功率为98.19%. 结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重建患者以中老年、男性、恶性肿瘤为主;舌的缺损修复约占1/5;游离组织瓣的成功率高,是主要的修复方式;前臂皮瓣、腓骨肌(皮)瓣、带蒂胸大肌(皮)瓣成为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的常用组织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8
4
作者 翟沁凯 王绪凯 +4 位作者 卢利 孙长伏 谭学新 秦兴军 黄绍辉 《口腔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162-165,共4页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在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03月—2010年08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用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病例168例,前臂游离皮瓣90例,股前外侧游离皮瓣39例,腓骨肌皮瓣31例,背阔肌皮瓣8例。术后观察皮瓣成活率和并发症。结果成功164(97.6%)例,失败4例,患者出现术后早期局部并发症6.5%(11/168),术后皮瓣危象发生率为5.4%(9/168),其中静脉血栓形成66.7%(6/9),手术探查抢救成功率55.6%(5/9),前臂桡侧皮瓣成活率97.8%(88/90);股前外侧皮瓣成活率97.4%(38/39);腓骨肌皮瓣成活率96.8%(30/31);背阔肌皮瓣8例全部成活,随访2~2.5年大部分患者外形及功能满意。结论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成活率高,前臂皮瓣、股前外侧皮瓣、腓骨肌(皮)瓣、背阔肌皮瓣是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常用皮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皮瓣 口腔及面部组织缺损 修复 显微外科
下载PDF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 被引量:8
5
作者 许建波 肖砚斌 +6 位作者 宣靖 袁涛 张晋煜 李文忠 曾才铭 彭敏 蒋永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08-311,共4页
目的 探讨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 方法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根据肢体骨肿瘤切除后造成骨缺损的部位及大小形状 ,选择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制备成与之大体匹配的骨半关节、骨干段或骨条、骨粒修复骨缺损 ... 目的 探讨骨肿瘤切除后大块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 方法  1998年 5月~ 2 0 0 2年 5月 ,根据肢体骨肿瘤切除后造成骨缺损的部位及大小形状 ,选择深低温冷冻同种异体骨制备成与之大体匹配的骨半关节、骨干段或骨条、骨粒修复骨缺损 ,辅以交锁髓内钉或加压钢板螺钉行坚强内固定。 结果 本组 2 2例 ,术后随访 3~ 4 2个月 ,无瘤存活 2 0例 ,死亡 2例。其中 1例行半膝关节移植者出现排异反应 ,伤口不愈合 ,经皮瓣修复仍不愈合而截肢 ;其余 2 1例患者摄 X线片和 /或 99m Tc SPECT检查提示均有不等量骨痂生成和 /或核素浓集 ,提示有骨愈合。患肢术后功能恢复以Markin骨移植结果评定标准评定 ,优良率达 81.8%。 结论 应用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修复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是一种理想有效的修复方法 ,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缺损 同种异体骨关节移植 手术方法
下载PDF
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的缺损 被引量:4
6
作者 谢春 李龙江 +2 位作者 温玉明 佟猛 付风华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 评价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2 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 ,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单叶... 目的 评价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移植修复口腔颌面肿瘤切除后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1999年 11月~ 2 0 0 2年 12月 ,对 2 8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后应用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 ,修复骨及软组织缺损。手术采用血管吻合、单叶皮瓣和坚固内固定等恢复口腔颌面缺损器官的形态及完整性。其中 2 1例为带腓骨的腓骨皮瓣移植 ,7例为携带肌肉的腓骨肌皮瓣移植。采用游离小腿外侧皮瓣 ,大小 3.0 cm× 5 .5 cm~ 8.0 cm× 12 .0 cm,腓骨长度 5 .5~ 16 .0 cm。有 3例同期植入种植体共 5枚。 结果 术后 2 4例成功 ,3例部分皮瓣坏死 ,1例肌皮瓣坏死。 3例同期植入的 5枚种植体均达到良好的骨整合效果 ,并已行上部义齿修复。 2 6例获随访 1~ 36个月 ,平均 18.5个月 ,2 3例患者面部外形恢复、张闭口及语音功能达到满意或较满意。 结论 小腿外侧复合组织瓣有充足的可供取用的组织量 ,尤其是对同时伴有大量骨缺损患者。且具备血管蒂长、管径粗、易于吻合 ,以及供区隐蔽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组织瓣 肿瘤 颌面器官缺损 修复重建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修复重建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1
7
作者 陈鹏 刘冰 +1 位作者 魏博 陶冶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5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利用颌骨数字化三维可视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备模型,进行上下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结果:学生对上下颌骨缺损的解剖特点和修复重建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模拟手术操作...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利用颌骨数字化三维可视重建及3D打印技术制备模型,进行上下颌骨缺损重建的临床教学。结果:学生对上下颌骨缺损的解剖特点和修复重建方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通过模拟手术操作,对颌骨缺损的手术修复方法、要点及咬合功能重建有了更深认识。结论:在颌骨缺损重建临床教学中引入3D打印技术,能使学生较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临床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教育 颌骨缺损修复重建 3D打印
下载PDF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的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米磊 苗辉 +1 位作者 高宇 刘怀勤 《海南医学》 CAS 2016年第21期3493-3495,共3页
目的观察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其中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 目的观察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口腔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皮肤缺损修复重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口腔科接受治疗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8例。其中以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接受传统的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修复,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接受带股外侧皮神经游离股前外侧皮瓣进行术后修复。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口腔感觉、口腔不良状况,以及患者对口腔功能恢复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感觉优良率为84.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1%,口腔不良状况的发生率为31.5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47%,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在瘢痕、感觉以及进食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不仅对患者口腔缺损皮肤修复重建效果较好,且安全性较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恶性肿瘤 皮肤缺损修复重建 股外侧皮神经
下载PDF
赝复体钛网同期植入修复上颌骨切除后眶面部缺损 被引量:5
9
作者 温立婷 乔莉 +2 位作者 陈福权 陈晓栋 石照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21期3968-3974,共6页
背景:上颌骨创伤或肿瘤切除后可发生面部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早期修复对患者意义重大。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后同期钛网与赝复体植入修复眶面部缺损以及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背景:上颌骨创伤或肿瘤切除后可发生面部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观和生活质量,早期修复对患者意义重大。目的:探讨上颌骨切除后同期钛网与赝复体植入修复眶面部缺损以及长期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上颌骨切除的患者,治疗中同期植入钛网修复眶底以及上颌窦前壁骨质缺损的上颌窦恶性肿瘤患者共21例,其中上颌骨部分切除4例,上颌骨全切11例,上颌骨扩大切除6例,随访观察钛网在上颌骨切除后遗留的面中部及眶区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同期钛网植入后创口均一期愈合,颜面部轮廓对称,眼球功能正常,患者对颜面部外观基本满意,联合赝复体后能进软食,语言清晰,2例患者在修复后辅助放疗,出现钛网植入体部分外露,经临近皮瓣转移修复后痊愈。结果显示,钛网可以对上颌骨缺损患者进行面部修复重建,对恢复面部形态、防止复视发生、后期功能修复以及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均有明确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材料 生物材料学术探讨 钛网 钛板 微型钛板 赝复体 植入物 上颌骨切除 骨重建 面部缺损 修复重建 上颌窦 鼻窦肿瘤 骨折
下载PDF
改良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在颌面部骨缺损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汪洋 申玉芹 +1 位作者 于文雯 孙新华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期32-35,共4页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能够与骨组织形成键合作用的多孔径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生成和骨传导性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改变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结构的研究,以提高其生物学... 介孔生物活性玻璃是一类能够与骨组织形成键合作用的多孔径生物活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生成和骨传导性能,在骨组织工程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近年来,研究者致力于改变介孔生物活性玻璃结构的研究,以提高其生物学性能,从而提升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就改良介孔生物活性玻璃在颌面部骨缺损修复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介孔生物活性玻璃 颌面部骨缺损 修复
下载PDF
带血运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骨缺损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耀 赵德伟 +2 位作者 郭林 安宁 田丰德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第16期44-45,共2页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肢体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1例四肢骨肿瘤进行彻底切除后,26例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修复骨缺损,5例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小头移植重建关节。其中3例恶性肿瘤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肢体功能的价值。方法对31例四肢骨肿瘤进行彻底切除后,26例采用带血管蒂骨瓣移植修复骨缺损,5例采用带血管蒂腓骨小头移植重建关节。其中3例恶性肿瘤同时采用新辅助化疗进行治疗。观察内容包括植骨愈合情况、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和肿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5年6个月,平均38个月。28例移植骨愈合良好;Enneking肢体功能评价总体优良率85.7%;其中27例治愈,1例骨化性纤维瘤复发,经再次相同手术方式治疗后未再复发,1例骨肉瘤复发和1例骨巨细胞瘤恶变,二次手术行肿瘤型人工关节置换,1例骨肉瘤患者随访期内死亡。结论带血管蒂骨移植修复四肢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疗效满意,可以满足四肢骨的功能重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骨缺损 骨瓣 修复重建 显微外科
下载PDF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关节内压 被引量:16
12
作者 张志光 刘文静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2期69-74,共6页
颞下颌关节是口腔颌面部咀嚼系统的枢轴关节,承担着口腔颌面部语言、咀嚼等复杂精细的功能运动。当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变化或者功能异常时,除了影像学、滑液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关节内的压力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在一... 颞下颌关节是口腔颌面部咀嚼系统的枢轴关节,承担着口腔颌面部语言、咀嚼等复杂精细的功能运动。当颞下颌关节发生病理变化或者功能异常时,除了影像学、滑液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因子的表达发生变化,关节内的压力数值也随之发生变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理机制和病程。本文将作者课题组近30年来对正常及病理情况下颞下颌关节内压的变化规律相关研究,及其对颞下颌关节组织变化和生物力学的影响等进行阐述,以期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 游离软组织瓣 修复重建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背阔肌皮瓣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在颌骨缺损重建手术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华蔚 毕文婷 +2 位作者 李永锋 张安东 胡敏 《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39-241,250,共4页
目的:探索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重建手术中的教学应用价值。方法:以需要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为教学实践病例,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数字化颌面骨模型,通过在计算机上对该模型行颌骨部分切除及重... 目的:探索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在颌骨缺损重建手术中的教学应用价值。方法:以需要颌骨部分切除的患者为教学实践病例,经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计算机上建立三维数字化颌面骨模型,通过在计算机上对该模型行颌骨部分切除及重建手术的模拟操作;并将数据进行输出,行3D打印颌面骨模型,在模型上对手术操作进行模拟,采用数字化技术辅助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在教学中学生可通过计算机对三维数字化颌面骨模型的手术操作进行直观的学习,并通过3D打印颌面骨模型进一步加深印象,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结论:将数字化三维手术模拟结合3D打印技术应用于颌骨缺损重建手术教学培训,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修复 3D打印 数字化技术
下载PDF
无内固定自体腓骨移植修复肱骨近端肿瘤性骨缺损 被引量:2
14
作者 吕海 景宗森 金大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971-973,共3页
目的探讨无内固定自体腓骨对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 方法 1991年6月~2003年12月对26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病灶囊内刮除或瘤段切除,患者年龄6~41岁.其中骨巨细胞瘤5例,骨囊肿9例,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内生软骨瘤4例... 目的探讨无内固定自体腓骨对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方法. 方法 1991年6月~2003年12月对26例肱骨近端骨肿瘤患者行病灶囊内刮除或瘤段切除,患者年龄6~41岁.其中骨巨细胞瘤5例,骨囊肿9例,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内生软骨瘤4例.采用肱骨近端肿瘤病灶刮除自体腓骨支撑内固定15例,肱骨近端瘤段切除自体腓骨重建肩关节11例.根据手术类型和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大小,用不带血管蒂的自体近端腓骨3~10 cm (平均6 cm),移植重建肩关节或联合异体骨填充骨缺损. 结果 26例术后经1~12年,平均3.4年随访,2例术后2年内出现肿瘤原位复发,二期行截肢术,其中1例肺转移死亡.15例保留肱骨肩关节面,腓骨支撑填充骨缺损,术后肩关节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其中3例患儿术后3周肩关节恢复正常活动.11例瘤段切除后近段腓骨修复重建肩关节,术后肩关节保留部分功能. 结论无内固定不带血管的自体腓骨移植对肱骨近端肿瘤切除后的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修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近端肿瘤 骨缺损 腓骨移植 修复重建
下载PDF
常用游离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龙江 韩波 《口腔疾病防治》 2018年第3期137-142,共6页
肿瘤外科手术和外伤导致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美观。采用游离软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可避免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外露,而且有助于恢复患者基本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然而,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精细且功能复杂... 肿瘤外科手术和外伤导致的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组织器官的功能和外形美观。采用游离软组织瓣移植修复不仅可避免重要的血管和神经外露,而且有助于恢复患者基本的解剖结构和形态。然而,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结构精细且功能复杂,修复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因此,针对不同缺损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优化游离软组织瓣的设计和制备过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对常用游离软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和优化修复策略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 缺损 游离软组织瓣 修复重建 前臂皮瓣 股前外侧皮瓣 背阔肌皮瓣
下载PDF
种植与颌骨缺损功能重建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志勇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量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 颌骨缺损往往同时伴有大量牙齿的缺失,对患者面容及功能的影响举足轻重。因此,如何在颌骨缺损重建的基础上,早期恢复咀嚼功能与美学形态,是颌骨重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关键的问题。然而,随着口腔种植技术、显微外科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深入,尤其是将种植体引入到移植骨的功能重建后,标志着颌骨缺损修复真正进入了一个功能重建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骨缺损 血管化骨移植 同期种植 功能重建
下载PDF
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7
作者 刘迪娜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9年第1期108-111,共4页
目的:观察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RFFF)重建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重... 目的:观察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RFFF)重建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8年4月孝感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89例行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选择重建方式不同分为改良RFFF组(n=47)和传统RFFF组(n=42);比较两组一般情况、术后疗效及供区损伤情况。结果:两组皮瓣存活率均为100%。改良RFFF组较传统RFFF组皮瓣大小明显减小(P<0.05),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经口进食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个月,改良RFFF组较传统RFFF组外形、工作与社交、患者满意度等评分均明显增高(P<0.05);而两组在饮食、口腔闭合、张口度、口腔纳水试验、咀嚼功能、咬合功能、吞咽功能及言语方面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改良RFFF组前臂术区感觉功能、桡神经浅支功能及前臂运动功能损伤程度均明显小于传统RFFF组(P<0.05)。结论:改良RFFF重建即刻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能够提高术区美观度及患者满意度,且对供区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 颌面部肿瘤 组织缺损 修复 重建
下载PDF
数字化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1
18
作者 沈锂 谭智 +1 位作者 青海 邓杰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82-84,共3页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例颌面部缺损患者,采用彩色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位置进行定... 目的:探讨数字化技术设计股前外侧皮瓣(Anterolateral thigh flap,ALTF)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的可行性及精确性。方法:纳入2019年6月-2020年6月笔者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5例颌面部缺损患者,采用彩色超声对股前外侧皮瓣穿支的位置进行定位,对下肢进行CT扫描获取CT参数,利用软件对股前外侧皮瓣进行设计,对皮瓣的体积进行计算并进行皮瓣的制备,对术中实际皮瓣的体积进行测量。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皮瓣成活及供区愈合情况,对口腔功能及外形美观进行评分,比较术前超声定位的皮瓣穿支位置与术中实际穿支位置的符合率,术前设计皮瓣体积与术中实际皮瓣体积的差异。结果:15例皮瓣均成活,13例供区为一期愈合,2例供区经过1周的换药后愈合;患者的口腔闭合、言语功能、咀嚼功能、吞咽功能及外形美观评分分别为(8.752±0.70)分、(8.83±0.79)分、(8.90±0.44)分、(8.24±0.55)分、(8.99±0.72)分,术前超声定位的皮瓣穿支位置与术中实际穿支位置的符合率为86.67%;术前设计皮瓣体积与术中实际皮瓣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数字化技术设计ALTF修复重建颌面部缺损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及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颌面部缺损 数字化技术 股前外侧皮瓣 修复重建 精确性
下载PDF
游离组织瓣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气道管理及与口腔癌患者的预后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安训 黄烁金 《口腔疾病防治》 2023年第12期837-843,共7页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案,但对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在多个方面仍面临挑战,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气道管理、生存质量与预后等。I/R损伤是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中不... 游离组织瓣移植是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术后缺损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案,但对于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外科医生在多个方面仍面临挑战,如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气道管理、生存质量与预后等。I/R损伤是游离组织瓣移植手术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除了手术过程中尽量缩短血管吻合时间,可尝试应用物理干预治疗、抗氧化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治疗、高压氧治疗等预防和治疗游离组织瓣I/R损伤,但缺乏大规模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据进一步的佐证。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修复患者的术后气管管理至关重要,近年来,延迟拔除气管插管被提出作为传统气管切开术的替代方案,该方法可以方便患者伤口护理、减少感染、加快患者康复,并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率;未来有望通过制定更符合延迟拔管的患者适应证和重症监护方案,提高延迟拔管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术前根据缺损类型,选择合适的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重建,有利于更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同时,对于需要术后放疗的患者,可通过术中神经吻合、放疗前口腔卫生维护、早期语音训练等方法,减少术后放疗患者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组织瓣 组织缺损 修复重建 缺血再灌注 气管切开术 延迟拔管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 生存质量
下载PDF
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重建即刻修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稳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11期21-23,共3页
目的:分析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中采取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RFFF)重建即刻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9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需进行缺损修复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股前... 目的:分析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中采取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RFFF)重建即刻修复的作用。方法:选取玉溪市人民医院94例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需进行缺损修复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采取股前外侧皮神经与舌神经吻合,观察组采取RFFF重建即刻修复,对比两组在术后缺损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FFF重建即刻修复在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后缺损修复中效果明显,应用良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肿瘤根治术 缺损修复 改良桡侧前臂游离皮瓣 重建即刻修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