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闸片摩擦块排列方式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磨损深度的影响
1
作者
周素霞
王君艳
+2 位作者
巴馨悦
李光
曲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62-5169,共8页
制动盘的摩擦磨损是高速列车盘式制动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且摩擦块的排列方式是影响制动盘最大磨损深度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摩擦块排列方式对制动盘最大磨损深度的影响,考虑摩擦温度、接触应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在制动过程发生变化,基于Arch...
制动盘的摩擦磨损是高速列车盘式制动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且摩擦块的排列方式是影响制动盘最大磨损深度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摩擦块排列方式对制动盘最大磨损深度的影响,考虑摩擦温度、接触应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在制动过程发生变化,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进行修正,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制动盘-闸片三维瞬态模型,采用列车在通过42号道岔紧急制动时的工况,仿真计算不同摩擦块排列方式下制动盘摩擦面的最大磨损深度。分析最大接触应力,提出“应力磨损因子”参数,用来表征应力对最大磨损深度的影响。提取径向节点磨损深度,分析摩擦表面的磨损形貌,给出摩擦块不同排列方式对制动盘磨损深度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为改善制动盘磨损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今后铁路制动系统闸片结构的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磨损
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
摩擦块排列方式
最大磨损深度
最大接触应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种复合树脂耐磨性能和影响因素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金杰
宫海环
+4 位作者
严敏
高平
魏茜茜
张阳
朱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8-333,共6页
目的:体外比较4种低收缩商品复合树脂及2种传统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探讨影响其耐磨性能的因素,并阐明树脂耐磨性能与材料组成成分的内在关系。方法:选择4种低收缩商品复合树脂CLEARFIL MAJESTY Posterior(CMP)、Filtek LS(LS)、Admira(...
目的:体外比较4种低收缩商品复合树脂及2种传统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探讨影响其耐磨性能的因素,并阐明树脂耐磨性能与材料组成成分的内在关系。方法:选择4种低收缩商品复合树脂CLEARFIL MAJESTY Posterior(CMP)、Filtek LS(LS)、Admira(AD)和Kalore(KA)以及2种传统商品复合树脂Filtek Z350XT(Z350)、Solitaire2(S2)制成试样,分别置于UMT-2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与氮化硅陶瓷球在蒸馏水环境中进行二体磨损,摩擦14 400次,检测试样的摩擦系数和最大磨损深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果:6种复合树脂中CMP磨损深度最小,KA磨损深度最大,由小到大依次为CMP<S2≈LS<Z350≈AD<KA(P<0.05)。SEM观察,Z350、S2、AD和KA表面较为平整光滑,以摩擦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CMP和LS表面较为粗糙,有疲劳磨损特征。结论:复合树脂的耐磨性与填料的性状与含量、填料与基质的结合状况等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收缩复合树脂
摩擦系数
最大磨损深度
耐磨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汽车突缘叉热锻模具磨损的有限元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禧
张莹
+4 位作者
陈志英
孙礼宾
李英杰
孙彦
姚硕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4,共6页
在热锻过程中,模具表面不断受到循环机械载荷和热冲击的影响,因此,磨损成为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汽车突缘叉模具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突缘叉热锻成形工艺,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建立了突缘叉热锻成形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有限...
在热锻过程中,模具表面不断受到循环机械载荷和热冲击的影响,因此,磨损成为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汽车突缘叉模具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突缘叉热锻成形工艺,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建立了突缘叉热锻成形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研究了热锻成形过程中锻件的成形情况,同时对模具磨损最严重的位置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验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热锻成形过程中,预锻后模具的磨损情况最为严重,其中预锻下模磨损最严重区域出现在型腔的圆角处;预锻下模在1000次锻造模拟后的最大总磨损深度为2.75 mm,而实际生产1000件后的最大总磨损深度为2.70 mm,模拟和实验测量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建立的突缘叉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热锻后的模具磨损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模锻
汽车突缘叉
模具磨损
Archard磨损理论
最大总磨损深度
原文传递
题名
闸片摩擦块排列方式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磨损深度的影响
1
作者
周素霞
王君艳
巴馨悦
李光
曲直
机构
北京建筑大学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
北京建筑大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服役性能保障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162-5169,共8页
基金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L211007)。
文摘
制动盘的摩擦磨损是高速列车盘式制动工作失效的重要原因,且摩擦块的排列方式是影响制动盘最大磨损深度的重要因素。为研究摩擦块排列方式对制动盘最大磨损深度的影响,考虑摩擦温度、接触应力和相对滑移速度在制动过程发生变化,基于Archard磨损模型进行修正,利用ANSYS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制动盘-闸片三维瞬态模型,采用列车在通过42号道岔紧急制动时的工况,仿真计算不同摩擦块排列方式下制动盘摩擦面的最大磨损深度。分析最大接触应力,提出“应力磨损因子”参数,用来表征应力对最大磨损深度的影响。提取径向节点磨损深度,分析摩擦表面的磨损形貌,给出摩擦块不同排列方式对制动盘磨损深度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为改善制动盘磨损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为今后铁路制动系统闸片结构的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
摩擦磨损
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
摩擦块排列方式
最大磨损深度
最大接触应力
Keywords
friction and
wear
modified Archard
wear
model
friction pad arrangement
maximum wear depth
maximum
contact stress
分类号
U270.35 [机械工程—车辆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种复合树脂耐磨性能和影响因素的体外评价
被引量:
1
2
作者
金杰
宫海环
严敏
高平
魏茜茜
张阳
朱松
机构
吉林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
出处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8-33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81371185)
吉林省发改委科研基金资助课题(2015Y038-2)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16221)
文摘
目的:体外比较4种低收缩商品复合树脂及2种传统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能,探讨影响其耐磨性能的因素,并阐明树脂耐磨性能与材料组成成分的内在关系。方法:选择4种低收缩商品复合树脂CLEARFIL MAJESTY Posterior(CMP)、Filtek LS(LS)、Admira(AD)和Kalore(KA)以及2种传统商品复合树脂Filtek Z350XT(Z350)、Solitaire2(S2)制成试样,分别置于UMT-2微摩擦磨损试验机上,与氮化硅陶瓷球在蒸馏水环境中进行二体磨损,摩擦14 400次,检测试样的摩擦系数和最大磨损深度,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分析磨损表面形貌。结果:6种复合树脂中CMP磨损深度最小,KA磨损深度最大,由小到大依次为CMP<S2≈LS<Z350≈AD<KA(P<0.05)。SEM观察,Z350、S2、AD和KA表面较为平整光滑,以摩擦磨损和粘着磨损为主,CMP和LS表面较为粗糙,有疲劳磨损特征。结论:复合树脂的耐磨性与填料的性状与含量、填料与基质的结合状况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
低收缩复合树脂
摩擦系数
最大磨损深度
耐磨性
Keywords
low-shrinkage composite resin
friction coefficient
maximum wear depth
wear
resistance
分类号
R783.1 [医药卫生—口腔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汽车突缘叉热锻模具磨损的有限元分析及验证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禧
张莹
陈志英
孙礼宾
李英杰
孙彦
姚硕
机构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材料工程学院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江苏南洋中京科技有限公司
出处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4,共6页
基金
上海市闵行区产学研合作计划(2019MHC073)。
文摘
在热锻过程中,模具表面不断受到循环机械载荷和热冲击的影响,因此,磨损成为模具失效的主要原因。针对汽车突缘叉模具磨损严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突缘叉热锻成形工艺,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建立了突缘叉热锻成形过程中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研究了热锻成形过程中锻件的成形情况,同时对模具磨损最严重的位置进行了预测,最后通过实验对有限元模拟结果进行了验证。模拟和实验结果表明:在整个热锻成形过程中,预锻后模具的磨损情况最为严重,其中预锻下模磨损最严重区域出现在型腔的圆角处;预锻下模在1000次锻造模拟后的最大总磨损深度为2.75 mm,而实际生产1000件后的最大总磨损深度为2.70 mm,模拟和实验测量结果基本相符,说明基于Archard磨损理论模型建立的突缘叉有限元模型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热锻后的模具磨损情况。
关键词
热模锻
汽车突缘叉
模具磨损
Archard磨损理论
最大总磨损深度
Keywords
hot die forging
automobile flange fork
die
wear
Archard
wear
theory
maximum
total
wear
depth
分类号
TG316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压力加工]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闸片摩擦块排列方式对高速列车制动盘磨损深度的影响
周素霞
王君艳
巴馨悦
李光
曲直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6种复合树脂耐磨性能和影响因素的体外评价
金杰
宫海环
严敏
高平
魏茜茜
张阳
朱松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汽车突缘叉热锻模具磨损的有限元分析及验证
李禧
张莹
陈志英
孙礼宾
李英杰
孙彦
姚硕
《锻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