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2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庐山市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华 郑育桃 +1 位作者 黄荷 陈飞平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7,共10页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 【目的】在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构建生态网络是连接破碎化斑块间的重要纽带,是保障物种迁徙交流的有效途径。【方法】以庐山市为研究对象,以GIS技术为核心,利用MSPA法对庐山市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再运用景观连通性评价法选取重要生态源地;其次采用AHP分析法结合专家打分法建立阻力因子评价体系构建阻力面,再基于MCR模型完成庐山市生态网络的构建,运用重力模型选取重要潜在生态廊道,给出生态网络的优化对策,最后应用生态网络分析法,对出生态网络的可行性进行分析。【结果】1)庐山市10处重要生态源地的面积为37 946.52 hm^(2),庐山和鄱阳湖为两处大型生态源地;2)遴选出19条重要生态廊道长为297.05 km,主要分布于中部地区;3)构成生态廊道的景观三要素分别为林地、水系和耕地,廊道宽度设置为300 m;4)构建形成“两区两带三轴”的生态安全格局。【结论】研究区内中心城区及中南部地区斑块分布零碎,景观连通性差,缺少生物栖息活动的绿色空间,应大力改善两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绿廊由两地内部向外部空间延伸构建,最终绿廊绿道交织成网覆盖全域,新增3个生态核心节点和9条重要生态廊道后的网络连接指数明显提高,表明构建的庐山市生态网络可行性较强。研究结果对于庐山市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生态网络 mcr模型 庐山市 重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ERA和MCR模型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以陕西沿黄地区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刘瑞宽 杨林朋 +2 位作者 李同昇 朱炳臣 李炬霖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53-1063,共11页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 本研究通过构建多风险源指标体系进行陕西沿黄地区生态风险等级评价,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探讨研究区近20a的景观结构变化特征;采用“源地—阻力面—廊道”范式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确定生态节点和生态断裂点,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生态风险空间分布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和南部,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中部;(2)研究区近20a生态核心区面积明显增多,但仍然较为破碎,支线占比减少,连通度较低;(3)现有22个重要生态源地,总面积4655.73km^(2),共提取53条重要生态廊道,整体构成“一带三区多廊”的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出43个生态节点和98个生态断裂点.其中研究区北部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较为密集.(4)研究区生态网络闭合度低,南北连通性差.未来需要结合区域生态风险等级,通过规划踏脚石斑块、修复生态断裂点、提升9条潜在廊道等方式优化生态安全格局.本研究可为陕西沿黄地区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风险评价 MSPa模型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陕西沿黄地区
下载PDF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株洲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被引量:2
3
作者 邵润钰 罗紫薇 +2 位作者 胡希军 王烨梓 张九月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7-227,共11页
为解决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生态空间布局破碎等问题,构建起湖南省东部重要生态屏障,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对象,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筛选出景观连通性较高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 为解决快速城镇化导致的生态空间布局破碎等问题,构建起湖南省东部重要生态屏障,以湖南省株洲市为对象,通过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和景观连接度水平评价,筛选出景观连通性较高的生态源地斑块,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和重力模型,提取生态廊道并对生态廊道重要性进行评价构建株洲市生态网络,根据株洲市历史文化景观资源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初步构建的生态网络包括25个生态源地和300条生态廊道,共判别97个生态节点和92个生态障碍点,其中,市辖区及醴陵市西部、攸县北部的生态源地破碎化程度较高,生态廊道在东北部市辖区、西北部和攸县东部分布较少,重要生态节点主要分布在株洲北部,生态障碍点总体上呈现北多南少。2)增加了12个踏脚石斑块,其中4个作为补充生态源地,同时也新增106条生态廊道,以实现生态网络的优化。3)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连通性增强,网络闭合指数、网络连接度指数和网络连通率指数分别增加了0.96、2、0.66。研究结果可为市域生态网络体系构建和国土空间规划与生态修复等研究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景观格局 生态网络 株洲市
下载PDF
基于GRA和MCR的西双版纳州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研究
4
作者 蒋艳玲 付黎涅 +2 位作者 夏既胜 刘丹莹 何士俊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66-378,共13页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 构建基于现状的生态安全格局对维护生态安全、提高生境质量、推动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为例,从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敏感性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划分生态安全等级,识别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构建研究区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差异化生态管控措施.结果表明:(1)研究区平均生态安全指数为0.571,处于一般安全水平.其中,安全等级面积占比为7.43%,较安全为39.23%,一般安全为13.23%,预警为23.64%,危险为16.47%;空间分布上,三县(市)生态安全水平均处于一般安全,且景洪市(0.573)>勐腊县(0.571)>勐海县(0.568),预警等级在景洪市和勐腊县的占比均超过27%.(2)研究区共识别出生态源地7934.91 km^(2);生态廊道132条,长度2188.82 km;生态节点53个.(3)研究区划分出3类生态保护分区.其中,生态保护区需保持水土、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控制区需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提供生态产品;生产活动区需开展环境综合整治,改善人居环境.研究成果可为区域内开展生态安全保护提供依据,研究探索的基于GRA和MCR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方法可为类似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空间分析 灰色关联法 mcr模型 生态安全格局 西双版纳
下载PDF
基于MSPA_(P)-MCR_(F)的干旱区层级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以宁夏中卫市为例
5
作者 刘园园 马彩虹 +2 位作者 滑雨琪 李聪慧 杨航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6,共10页
基于Landsat8 OLI_TIRS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路网、水系等多源数据,修正能量因子模型和重力模型,改进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基于Landsat8 OLI_TIRS遥感影像、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路网、水系等多源数据,修正能量因子模型和重力模型,改进了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orphological spatial pattern analysis,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生态网络构建方法,以宁夏中卫市为例,探讨了层级生态网络的构建及其优化。结果表明:①干旱区生态源地识别中,需要将林地、草地和水体作为前景数据,并结合生态红线选择生态源地;②中卫市生态网络呈现出“四核三廊多点”的空间结构模式。识别出生态源地17个,占研究区面积的22.33%,其中1级和2级共计4个源地的能量因子显著高于其他源地,形成“四核”,其他源地形成“多点”,生成潜在生态廊道33条,其中一级生态廊道3条,形成“三廊”;③从生态源地质量提升、廊道加固、断裂点修复等方面提出了生态网络优化策略,除1号、7号、9号源地之间的廊道较为稳定外,其他源地间连通性较低,生态网络稳定性较差,需要建立24个生态踏脚石,并发现38个亟待开展修复的生态断裂点;④优化后生态网络的稳定性有所提升,α指数、β指数和γ指数分别提升9.5%,3.8%和4.2%,有利于促进生态物质及信息流动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层级生态网络 干旱区 黄河上游
下载PDF
Optimization of 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Based on MSPA-MCR Model: A Case Study of Jingzhou City
6
作者 LI Shusheng ZENG Junfeng 《Journal of Landscape Research》 2024年第2期30-34,共5页
As a key carrier supporting urban ecological health and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is a key focus of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research.Jingzhou City of Hubei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As a key carrier supporting urban ecological health and living environment quality,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is a key focus of current urban green space research.Jingzhou City of Hubei Province is taken as the research object.Relying on GIS technology platform,MSPA method is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Jingzhou City.On this basis,the landscape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accurately identify and extract the source areas with important ecological value in Jingzhou City.Then,the normalization method and weighting method are combined to create a resistance factor evaluation system to construct the resistance surface.Based on the MCR model,the ecological network of Jingzhou City is successfully constructed,and targeted spatial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network MSPa Landscape connectivity evaluation Normalization method mcr model Ecological source area Jingzhou City
下载PDF
基于MSPA-MCR的奉贤新城鸟类功能性廊道研究
7
作者 卯响 蔡开梁 +2 位作者 赵逸卓 郭文婷 贺坤 《山西建筑》 2024年第10期6-11,共6页
为了整合奉贤新城的城市绿地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共生型鸟类的对外扩散的功能性生态廊道,该研究基于MSPAMCR复合模型,识别了奉贤新城的核心栖息地,并依据MSPA的景观元素构建综合阻力面,使用MCR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再通过重力模型和核密度分... 为了整合奉贤新城的城市绿地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共生型鸟类的对外扩散的功能性生态廊道,该研究基于MSPAMCR复合模型,识别了奉贤新城的核心栖息地,并依据MSPA的景观元素构建综合阻力面,使用MCR模型识别生态廊道,再通过重力模型和核密度分析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和生态关键区域,从而为奉贤新城的绿地设施整合与生态修复提供建议,以期为奉贤新城的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廊道 奉贤新城 MSPa mcr
下载PDF
风电项目对潜在生态廊道的影响——基于MSPA-MCR模型 被引量:8
8
作者 艾婧文 余坤勇 +3 位作者 黄茹鲜 耿建伟 谢祯 刘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665-3676,共12页
风电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能够有效助力电力系统脱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但风电规模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风电项目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区域生态廊道及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急需厘清。以福建平潭陆上... 风电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能够有效助力电力系统脱碳,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主力军。但风电规模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风电项目对生态环境,尤其是对区域生态廊道及生态安全格局的影响急需厘清。以福建平潭陆上风电项目所在区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重力模型等判别重要生态源地及潜在生态廊道,评估风电项目对潜在生态廊道连通性、重要性和结构性等影响。研究表明:(1)研究区生态源地主要位于生态价值高的森林公园及风景名胜区内。受风电项目影响,源地呈现破碎化趋势,核心区占景观要素百分比由79.53%下降至76.64%。(2)风电项目导致生态廊道畅通性降低,生态廊道的走向及长度发生显著变化,大大增加了生物迁徙的空间阻力。(3)风电项目弱化了生态源地之间关联性。核心廊道和次级廊道均减少了6条,且重要性强的生态廊道完全避开风电项目所在位置。风电项目建设之后生态网络流通性变差,网络更为单一、整体生态效能降低。本研究不仅从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域的生态安全角度给风电项目建成区周边生态修复提供科学参考,也为未来风电项目选址及环境质量评估提供了重要的方法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电项目 生态廊道 MSPa mcr模型 重力模型
下载PDF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海岛型城市生态网络构建——以福建省平潭岛为例 被引量:17
9
作者 秦子博 玄锦 +1 位作者 黄柳菁 刘兴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03-311,共9页
为解决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平衡海岛型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以福建省平潭岛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平潭岛生态网络,通过构建踏脚石斑块对生态网络进行... 为解决快速发展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探究平衡海岛型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效途径,以福建省平潭岛为研究区,采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和重力模型构建平潭岛生态网络,通过构建踏脚石斑块对生态网络进行优化。结果表明:(1)初步构建的生态网络包括20个重要生态源地和190条生态廊道,重要生态源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部,生态廊道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布较少。(2)阻力较大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平潭县城及研究区南部和中部。这些地区几乎都是建成区,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生态系统的流动,导致研究区生态网络体系不完整。(3)增加了8个踏脚石斑块作为补充重要生态源地,同时也新增加188条生态廊道,以实现生态网络的优化。(4)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连通性提高,网络闭合指数(α指数)、网络连接度指数(β指数)和网络连通率指数(γ指数)分别增加了1.99,4,1.33。研究能够阐明构建踏脚石在海岛型城市生态网络完善中的实践路径,并为平潭岛未来生态规划及城市健康发展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同时也为其他海岛型城市的生态保护和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平潭岛
下载PDF
基于MSPA与MCR的生态廊道构建及优化研究——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学龙 叶秀英 +2 位作者 赵小敏 聂兵兵 饶继发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5-91,共7页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总体按照“源地识别—廊道构建—生态网络优化”的主线展开,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指数模型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等方法进行廊道构建,并对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布局优化。结果表... 以南昌市新建区为例,总体按照“源地识别—廊道构建—生态网络优化”的主线展开,综合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景观连通指数模型分析、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重力模型等方法进行廊道构建,并对生态网络格局进行布局优化。结果表明:(1)核心区、岛状斑块、孔隙、边缘区、环岛区、桥接区、支线七类景观空间用地中核心区面积最大,为880.62 km^(2),占自然景观面积的73.99%;(2)生态源地共18处,总面积为750.60 km^(2),占核心区的85.24%,主要分布为北部鄱阳湖区域、中西部梅岭国家森林公园及其周边区域,源地类别上主要分为水域和林岭,生态源地之间连通性较好、生境质量较好;(3)阻力呈现由中部向北部、南部减少的趋势,中部阻力最大,由于城市开发建设人类活动以及山体高程影响,对于生物物种的流动产生一定的阻力作用;(4)构建153条生态廊道,总体分布于中部、西南以及北部区域,其中重要生态廊道为52条,基本串联各重要生态源地;(5)构建“2+7”生态核以及“蓝绿”双带,实现山水环抱、山水共融的生态网络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mcr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优化 南昌市新建区
下载PDF
基于MSPA和MCR模型的大连市城子坦镇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1
11
作者 姚岳 杨翠霞 田祎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4期70-74,共5页
为探索构建沿海镇域生态网络是增加沿海城市斑块之间连接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大连市城子坦镇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城子坦镇生态网络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构建城子坦镇现有生态网络得... 为探索构建沿海镇域生态网络是增加沿海城市斑块之间连接度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大连市城子坦镇为例,基于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模型(MSPA)、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城子坦镇生态网络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1)构建城子坦镇现有生态网络得到23块重要生态源地,识别253条潜在生态廊道;(2)通过增加17个踏脚石斑块对城子坦镇生态网络进行优化,得到新增527条生态廊道;(3)优化后的生态网络连接度指数α、β、γ分别增加了4.25、8.5、2.82,促进了城子坦镇生态网络格局的构建。通过研究构建沿海镇域生态网络,可充分发挥沿海镇域作为生态屏障的功能,为城子坦镇生态空间规划提供理论支撑,也为沿海镇域尺度的生态空间网络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网络 镇域 MSPa模型 mcr模型 重力模型 城子坦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辉河湿地生态网络构建 被引量:2
12
作者 范子君 张玉红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1期2-7,共6页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构建是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20年的辉河湿地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利用MCR模型来构建研究区的阻力面,计算出最小耗费路径并构建生态廊道;借助重力模型的方法从所有潜在廊道中筛选出重要生态廊道,完成对辉河湿地景观生态网络的构建;根据生态网络构建结果,提出区域生态保护优化建议。结果表明:研究区内重要湿地生态源地共13块,总面积为790.76 km^(2),主要集中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北部和中南部;廊道共78条,其中重要廊道20条,一般廊道58条,呈现为北部和东部呈链条状而中南部呈较为密集的网状。该评价结果可为辉河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生态网络 生态源地 生态廊道 辉河湿地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村域土地整治分区研究--以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 被引量:1
13
作者 南国新 吕春娟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6-279,共14页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 为因地制宜进行土地整治,实现土地空间布局优化,本研究以山西省左云县南辛窑村为例,从全域土地整治视角,运用MCR模型和GIS软件结合的方法分析村域土地资源利用功能适宜性,依此划定土地整治分区,结合村庄规划定位提出相应的土地整治发展策略。结果表明:MCR差值≤0表示生态适宜性较强,差值>0表示建设适宜性强,按照MCR差值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确定土地利用适宜性方向;在国土空间规划“三线”约束下,将研究区划分为小杂粮生产示范区、林草生态保护区、工业生产开发区、宜居核心整治区4类整治区,面积分别为232.02、529.14、5.85、5.88 hm2。整治分区后的土地资源分布格局呈现圈层夹散点的布局结构,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生态适宜性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与当地生态环境本底相吻合。研究表明,应用MCR模型实施土地整治分区,符合集聚提升型村庄发展要求,实现了耕地集中连片、居住用地集约高效、生态环境充分保护、产业发展有保障的目标,为村庄规划的科学编制和分区土地整治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分区 空间适宜性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 南辛窑村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MSPA-MCR模型的河源市生态网络构建与优化
14
作者 雷沙 李忠宝 +4 位作者 肖琳 吴龙峰 陈思宇 魏龙 殷祚云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1期1-11,共11页
以河源市为研究范围,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河源市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河源市现状17个生态源地较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源市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出现生态源地盲区;整体的生态... 以河源市为研究范围,采用形态学空间分析(MSPA)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河源市生态网络并提出优化策略。结果表明:河源市现状17个生态源地较集中分布,主要分布在河源市西部、西北部和南部,东北部和东部出现生态源地盲区;整体的生态阻力呈现西北和东南部高于西南和东北部的一种趋势,生成136条潜在生态廊道以网状分布,且南北部生态廊道的分布明显比东西部和中部的生态廊道密集;识别出重要生态廊道78条、一般生态廊道58条与17个生态源地共同组成河源市生态网络,针对目前的东北部和东部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空缺提出保护重要生态源地、保护和建设生态廊道和“踏脚石”建设三位一体的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SPa mcr 生态廊道 生态网络 河源市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泉州市绿地生态网络构建与生态节点识别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颜钰 曾真 +3 位作者 陈秀铭 谢宇为 薛学佳 李霄鹤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1期11-20,共10页
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生态节点的识别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2010和2020年2个时期的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变化,探析绿地生态网络时空格局演变。运用形态学空间格... 绿地生态网络的构建与生态节点的识别对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和促进物种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对比分析了2010和2020年2个时期的生态源地、生态阻力面变化,探析绿地生态网络时空格局演变。运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MSPA)、MCR模型和重力模型等方法识别生态源地、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节点,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1)10年间泉州市生态源地数量由6个增至9个,但生态源地总面积呈现下降趋势。(2)10年间泉州市生态阻力面以各级城镇为高值中心,并以点状和块状向四周扩张。(3)运用MCR模型构建生态廊道24条,其中一级廊道1条,二级廊道10条,三级廊道13条。(4)识别出断裂点993个,生态节点29个。(5)提出保护与增补生态源地、构建与优化生态廊道、建设生态节点与修复生态断裂点三项优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绿地生态网络 泉州市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生态安全格局识别
16
作者 林一诚 周怡宁 郑景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6-36,共11页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 【目的】识别和评价区域生态安全格局,能为优化区域生态系统要素,改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提供重要依据。【方法】本文利用InVEST模型,测算围场县小滦河流域碳固持、生境质量、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4项重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该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综合评价,并利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该区域的潜在生态廊道。【结果】全域共识别14个生态源地,构建34条生态廊道,其中19条廊道重要性较高。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中、北部的综合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源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差异显著。南部低山区森林面积较大,综合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生态廊道网络较为密集。中部农牧区的人为干扰较严重,对南、北部间生态过程造成阻碍。北部邻近塞罕坝林场区域4项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较高,存在一些面积较大的生态源地,生态廊道重要性较高。小滦河流域整体生态连通性不高,除河流本身外,沟通南、北部的唯一生态廊道位于流域东部边缘,对区域安全格局具有重要作用。【结论】围场县小滦河流域南部、中部和北部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较大差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结果能为制定相应区域适宜的生态保护修复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InVEST模型 mcr模型
下载PDF
De-Noising Brain MRI Images by Mixing Concatenation and Residual Learning(MCR)
17
作者 Kazim Ali Adnan N.Qureshi +3 位作者 Muhammad Shahid Bhatti Abid Sohail Muhammad Hijji Atif Saeed 《Computer Systems Science & Engineering》 SCIE EI 2023年第5期1167-1186,共20页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are used to diagnose the different diseases of the brain,such as swelling and tumor detection.The quality of the brain MR images is degraded by different noises,usually salt&pep... Brain magnetic resonance images(MRI)are used to diagnose the different diseases of the brain,such as swelling and tumor detection.The quality of the brain MR images is degraded by different noises,usually salt&pepper and Gaussian noises,which are added to the MR images during the acquisition process.In the presence of these noises,medical experts are facing problems in diagnosing diseases from noisy brain MR images.Therefore,we have proposed a de-noising method by mixing concatenation,and residual deep learning techniques called the MCR de-noising method.Our proposed MCR method is to eliminate salt&pepper and gaussian noises as much as possible from the brain MRI images.The MCR method has been trained and tested on the noise quantity levels 2%to 20%for both salt&pepper and gaussian noise.The experiments have been done on publically available brain MRI image datasets,which can easily be accessible in the experiments and result section.The Structure Similarity Index Measure(SSIM)and Peak Signal-to-Noise Ratio(PSNR)calculate the similarity score between the denoised images by the proposed MCR method and the original clean images.Also,the Mean Squared Error(MSE)measures the error or difference between generated denoised and the original images.The proposed MCR denoising method has a 0.9763 SSIM score,84.3182 PSNR,and 0.0004 MSE for salt&pepper noise;similarly,0.7402 SSIM score,72.7601 PSNR,and 0.0041 MSE for Gaussian noise at the highest level of 20%noise.In the end,we have compared the MCR method with the state-of-the-art de-noising filters such as median and wiener de-noising fil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 brain images median filter wiener filter concatenation learning residual learning mcr de-noising method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的井冈山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研究
18
作者 王宇腾 陈晓刚 《华中建筑》 2024年第3期51-55,共5页
遗产廊道是集休憩、生态与文化保护为一体的区域遗产保护方式,作为我国自2000年以后兴起的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手段能充分发掘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的遗产廊道将进一步合理优化区域内文旅资源的... 遗产廊道是集休憩、生态与文化保护为一体的区域遗产保护方式,作为我国自2000年以后兴起的区域综合性遗产保护手段能充分发掘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的旅游潜力,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构建的遗产廊道将进一步合理优化区域内文旅资源的保护开发模式。该文以最小累计阻力模型为研究基础,结合ArcGis10.8软件平台,尝试探讨井冈山地区潜在的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构建的可能。研究结果从理论层面对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的现状工作给予有力支撑,同时为井冈山地区红色文化遗产未来的进一步保护开发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对江西省全域红色文化遗产廊道的构建具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r模型 井冈山 红色文化遗产 遗产廊道
下载PDF
基于PLUS和MSPA模型的江西省土地利用和景观连通性预测及时空变化分析
19
作者 张建民 《经纬天地》 2024年第2期52-56,共5页
景观连通性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以生态大省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PLUS模型预测江西省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 景观连通性对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大影响。以生态大省江西省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05、2010、2015、202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应用PLUS模型预测江西省2030年土地利用格局,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法识别生态源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提取生态廊道、获取景观连通性空间分布图,分析2020—2030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和景观连通性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20—2030年,江西省土地利用变化以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林地减少为主,尤其是宜春市。这期间,江西省景观格局的核心区面积和孤岛面积同时增加,在景观连通性小幅上升的同时破碎化程度加剧。2020年和2030年江西省中等级以上连通区面积均占总面积69%以上,整体表现较好,但江西省景观生态廊道总长度和数量均略微减少。研究结果可以为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景观空间格局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景观连通性 PLUS模型 mcr模型
下载PDF
基于MCR模型常州市生态廊道体系的构建
20
作者 钱婵英 《花卉》 2024年第2期19-21,共3页
伴随快速的城市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导致生态景观的破碎和分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生态廊道的构建不仅可以在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利用土地,连通破碎化的景观斑块,有效利用非建设用地,同时也促进... 伴随快速的城市化,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导致生态景观的破碎和分离,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生态廊道的构建不仅可以在紧约束条件下集约利用土地,连通破碎化的景观斑块,有效利用非建设用地,同时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与利用。介绍了生态廊道构建的关键理论和方法,以常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MCR模型综合评价方法,构筑常州市生态廊道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mcr 生态廊道 常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