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细菌16S rDNA 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可
陈强
+2 位作者
赵珂
王文跃
朱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4-3260,共7页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和REG55单独成群外,其余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其中,群Ⅰ和群Ⅳ最大,均有15个菌株,其次是群Ⅷ,由11个菌株组成,其余21个菌株分布于5个群内。对22个代表菌株16SrDNA全序列系统发育表明,这些菌株分布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其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主,其余菌株分布于Lysinibacillus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7个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沼泽土
草甸风沙土
细菌
系统发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其成土模式
被引量:
7
2
作者
林永崇
冯金良
+3 位作者
张继峰
鞠建廷
胡兆国
高少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9-720,共12页
基于对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组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成土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分布以20μm为界线呈双峰态分布。主峰峰值粒径在90μm左右,较细峰呈宽阔细尾分布,...
基于对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组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成土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分布以20μm为界线呈双峰态分布。主峰峰值粒径在90μm左右,较细峰呈宽阔细尾分布,峰值粒径在3~6μm之间。高山草甸土的各粒级组成(<2μm、2~20μm、20~300μm、300~2 000μm)沿剖面变化很小。高山草甸土主要由极细砂组成(50~125μm),平均粒径集中在60~90μm,明显比黄土高原黄土、川西黄土、成都粘土的粗。高山草甸土粒度分布特征与土壤底部的薄层粗骨性残留古风化层相比存在显著差别,而与该区域河谷沉积、风尘沉积具有相似的特征。总之,各实验数据指示,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具有土层厚、质地均匀、无砾石和层理不发育的特点,与基岩原地风化形成的高山草甸土存在明显差别,其成土母质来源于风尘沉积。该区高山草甸土成土过程符合风尘"加积型"土壤发育模式,而风尘沉积在高山草甸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高原
高山草甸土
粒度组成
风尘沉积
土壤发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细菌16S rDNA 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
3
1
作者
张可
陈强
赵珂
王文跃
朱雪梅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254-3260,共7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2004A004)
四川农业大学双支计划资助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2007BAD89B15)
文摘
采用稀释平板法从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分离获得66株细菌,在16S rDNA PCR-RFLP分析的基础上,测定了22株代表菌株的16S rDNA序列,构建了供试细菌的系统发育关系。16S rDNA PCR-RFLP分析中,在78%相似性水平处,除REG14,REG20,REG22和REG55单独成群外,其余菌株分为8个遗传群,其中,群Ⅰ和群Ⅳ最大,均有15个菌株,其次是群Ⅷ,由11个菌株组成,其余21个菌株分布于5个群内。对22个代表菌株16SrDNA全序列系统发育表明,这些菌株分布于不同的系统发育分支。其中,以芽孢杆菌属(Bacillu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为主,其余菌株分布于Lysinibacillus属、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固氮菌属(Azo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微球菌属(Micrococc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等7个属。
关键词
若尔盖高原
沼泽土
草甸风沙土
细菌
系统发育
Keywords
Zoige
swamp
soil
meadow aeolian soil
bacteria
phylogeny
分类号
S154.3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其成土模式
被引量:
7
2
作者
林永崇
冯金良
张继峰
鞠建廷
胡兆国
高少鹏
机构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大学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山东正元地质勘查院
出处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09-720,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71008)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农田土壤人为固碳过程与建模研究"(项目编号:XDA05050507)资助~~
文摘
基于对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组成及理化性质的研究,探讨了该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成土模式。分析结果表明,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粒度分布以20μm为界线呈双峰态分布。主峰峰值粒径在90μm左右,较细峰呈宽阔细尾分布,峰值粒径在3~6μm之间。高山草甸土的各粒级组成(<2μm、2~20μm、20~300μm、300~2 000μm)沿剖面变化很小。高山草甸土主要由极细砂组成(50~125μm),平均粒径集中在60~90μm,明显比黄土高原黄土、川西黄土、成都粘土的粗。高山草甸土粒度分布特征与土壤底部的薄层粗骨性残留古风化层相比存在显著差别,而与该区域河谷沉积、风尘沉积具有相似的特征。总之,各实验数据指示,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具有土层厚、质地均匀、无砾石和层理不发育的特点,与基岩原地风化形成的高山草甸土存在明显差别,其成土母质来源于风尘沉积。该区高山草甸土成土过程符合风尘"加积型"土壤发育模式,而风尘沉积在高山草甸土的形成和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藏北高原
高山草甸土
粒度组成
风尘沉积
土壤发育
Keywords
northern Tibetan Plateau
alpine
meadow
soil
granulometric composition
aeolian
deposits
pedogensis
分类号
S155.292 [农业科学—土壤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若尔盖高原沼泽土和草甸风沙土细菌16S rDNA PCR-RFLP和系统发育分析
张可
陈强
赵珂
王文跃
朱雪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藏北高原安多地区高山草甸土的母质成因及其成土模式
林永崇
冯金良
张继峰
鞠建廷
胡兆国
高少鹏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