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ccurate Quantification of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n Alpine Meadow Soi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and GPS 被引量:12
1
作者 LIU Yan-Sui HU Ye-Cui PENG Liu-Yi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6期778-783,共6页
The principles of remotely estimating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n alpine meadow soil from space lie in the synchronous collection of in situ samples with the satellite pass and statistically linking these cover dens... The principles of remotely estimating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in an alpine meadow soil from space lie in the synchronous collection of in situ samples with the satellite pass and statistically linking these cover densities to their image properties according to their geographic coordinates. The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quantifying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from satellite image data were presented with an example from Qinghai Lake, China demonstrating how quantification could be made more accurate through the integrated use of remote sensing and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s (GPS). An empirical model was applied to an entire satellite image to convert pixel values into ground cover density. Satellite data based on 68 field samples was used to produce a map of ten cover densities. After calibration a strong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r2 = 0.745) between pixel values on the satellite image and in situ measured grassland cover density was established with an 89% accuracy level. However, to minimize positional uncertainty of field samples, integrated use of hyperspatial satellite data and GPS could be utilized. This integration could reduce disparity in ground and space sampling intervals, and improve future quantification accuracy even m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草地 遥感技术 覆盖密度 高山
下载PDF
Effects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s on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and Soil Properties
2
作者 YU Jian-long SHI Hong-xiao 《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CAS 2010年第4期22-25,共4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 with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feature. [Method] A total of 10 plots (20.00 m × 20.00 m)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 with different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feature. [Method] A total of 10 plots (20.00 m × 20.00 m) were chosen. In each plot, five smaller plots (5.00 m × 5.00 m)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six sample plots (0.25 m × 0.25 m) were then selected in each smaller plot. The biomass, vegetation height, grasslayer thickness, bare land area, soil moisture and total vegetation cover degree were determined.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Excel 2003 and SPSS 13.0 software. [ Result]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between the grassland caterpillars at different hazard grades and the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 or soil properties. [ Conclusion] With the increase of grassland caterpillar density, the plant community structure of alpine Kobresia meadows changes from sedge family-dominant community to the forbs-dominant commun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Kobresia meadow grassland caterpillar Plant community
下载PDF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地表辐射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李甫 周秉荣 +2 位作者 王力 马文哲 霍金虎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7-226,共10页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 基于向下短波辐射分位数,对中国气象局海北牧业试验站2014年9月至2020年12月四分量辐射观测数据按月进行分组。分析了向下短波辐射差异对草甸化草原辐射平衡的影响,为明晰不同光照条件下辐射平衡变化和成因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在相同月份中,不同光照条件下地表接收的向下短波辐射呈现出极显著的对数变化趋势,组间差异超过了季节之间的差异。不同光照条件下向上短波辐射和大气长波辐射也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大气长波辐射差异主要与空气湿度以及云量差异有关。随光照条件的增加,地表接收的净短波辐射增多,支出净长波辐射也增多。所以不同光照条件下净全辐射与向下短波辐射的比例相差不大。不过,光照条件差异会对向下短波辐射与净全辐射的关系模型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分量辐射 向下短波辐射差异 草甸化草原 辐射平衡
下载PDF
高寒草地退化对土壤碳氮磷及酶活性的影响
4
作者 李亚娟 刘艳君 +3 位作者 徐长林 鱼小军 史志翯 徐晶晶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0-18,共9页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 【目的】土壤碳氮磷元素是支撑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关键,高寒草甸退化会改变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规律,明确高寒草甸退化对土壤关键养分碳氮磷含量及其与酶活性之间相关性的影响可为退化高寒草甸的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祁连山围封草地(FG)为对照,对轻度(LD)、中度(MD)和重度(SD)退化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全氮、有效氮、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土壤碳氮磷转化相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相比FG,退化基本导致高寒草甸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升高,SD 0~1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高,为82.1 g/kg;退化导致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出下降的趋势,围封草地20~3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高,为23.35 mg/g,LD 10~20 cm土层的过氧化氢酶活性最低,为20.90 mg/g。退化导致土壤全氮含量降低,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显著升高,SD草地有效氮含量和脲酶活性均最高,分别为649 mg/k和3.47 mg/g,脲酶活性在FG和SD随土层加深而升高,但在MD和SD随土层加深而降低。4种类型草地全磷的变化范围为0.18~0.22 g/kg,退化对0~10 cm土层的全磷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而使0~10 cm土层,LD和MD的有效磷含量分别增加了152%和60%,而SD降低了32%,0~30 cm土层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变化范围为0.52~0.62 mg/g。相关性分析表明,围封草地土壤有机碳与过氧化氢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而轻度和重度退化未表现出有相关性;围封草地土壤全氮、有效氮含量与脲酶活性均没有相关性,而轻度和中度退化高寒草甸的脲酶活性与土壤有效氮含量存在显著正相关性;围封草地的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与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成呈显著正相关,而退化草地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寒草甸退化后改变了其关键养分与其相关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重度退化高寒草甸恢复中应考虑土壤磷素的投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地退化 高寒草甸 土壤碳 土壤氮 土壤磷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施肥和补播对不同坡向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5
作者 李希来 马昀峤 +2 位作者 段成伟 柴瑜 徐文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3,共13页
探索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有效的人工修复措施,对促进退化高寒草甸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与不同禾草补播量的交互处理试验,分析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不同坡向草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 探索黄河源区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有效的人工修复措施,对促进退化高寒草甸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有机肥施用量与不同禾草补播量的交互处理试验,分析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不同坡向草地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以期筛选出适合该地区有效恢复的施肥量与补播量的最优组合。结果表明:(1)施肥和补播处理均可提升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地上和地下生物量,但对植物物种多样性的促进效果不明显;(2)施肥和补播处理对草地生物量和多样性的影响因阳坡和阴坡坡向不同而存在差异;(3)分布在阳坡滩地的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适宜修复措施为添加有机肥150 g/m^(2)+补播牧草(垂穗披碱草0.75 g/m^(2)+青海中华羊茅0.375 g/m^(2)+青海冷地早熟禾0.375 g/m^(2)),阴坡滩地适宜修复措施为补播垂穗披碱草1.5 g/m^(2)+青海中华羊茅0.75 g/m^(2)+青海冷地早熟禾0.75 g/m^(2);(4)在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修复过程中,阳坡和阴坡草地的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之间总体呈现相反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斑块化退化高寒草甸的生态修复需要考虑坡向环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斑块化退化 坡向 生态修复 物种多样性 草地生物量
下载PDF
短期氮磷添加对呼伦贝尔辉河流域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6
作者 曲艳 赵坤 +3 位作者 韩子晨 吕世海 沃强 戎郁萍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8-79,共12页
养分添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同水分条件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季节淹水(PF)草地和河岸带边缘未曾淹没的干燥(NF)草地下氮(N)、磷(P... 养分添加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同水分条件草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对养分添加的响应尚不明确。2021年在呼伦贝尔辉河流域利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季节淹水(PF)草地和河岸带边缘未曾淹没的干燥(NF)草地下氮(N)、磷(P)单独添加和氮磷共同添加(N+P)对土壤温室气体(CO_(2)、CH_(4)和N_(2)O)通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 NF草地在P添加下土壤CO_(2)排放量显著高于PF(P<0.05),NF草地在N+P添加下土壤CH_(4)排放量极显著高于PF(P<0.01)。NF草地在3种养分添加下均会显著提高土壤N_(2)O通量,分别提高了38.81%、90.09%、124.94%;2)养分添加可提高不同水分草地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且PF和NF草地不同组分土壤温室气体累积排放量最高值在养分添加下表现一致,其中N添加下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95.92%、49.01%。P添加下土壤CH_(4)累积排放量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190.64%、32.62%。而土壤N_(2)O累积排放量最大值出现在N+P添加下,均较CK提高了约3倍;3)在养分添加下NF草地全球增温潜势(GWP)高于PF草地,且NF和PF草地均在P添加下GWP最高,分别较CK提高了32.66%、178.69%;4)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得出,水分条件对土壤CO_(2)和CH_(4)通量具有负效应,养分添加对其具有正效应,水分条件与养分添加对土壤N_(2)O通量均具有正效应。水分条件和养分添加主要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进而影响土壤CO_(2)和CH_(4)通量,而水分条件和养分添加通过影响土壤物理性质和养分含量从而改变植物地上生物量最终影响土壤N_(2)O通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室气体 氮磷添加 水分条件 草甸草原 辉河流域
下载PDF
吉林西部草甸草原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特征研究——以2022年长岭县草原为例
7
作者 兰理实 由成成 +7 位作者 张龙 王珑凯 邱信东 贾冷 李鑫 朱荣利 张学宇 林长存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29-1537,共9页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维持的根本。温性草甸草原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变化敏感,探讨其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北... 生物多样性是维持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和稳定性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维持的根本。温性草甸草原位于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其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对水热变化敏感,探讨其草地群落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北方天然草地生产与管理具有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吉林省长岭县为研究对象,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分析了2022年该区草原生产力和群落多样性指标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长岭县内天然草原生产力整体较高,按照草地评价标准,25个样地内19个样地的生产力均达到4级以上;长岭县内天然草原群落多样性、均匀度和优势度均较高;接近半数样地的优势物种多样性与保护区内相近,说明近年来吉林省天然草原修复项目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本研究也为温性草甸草原适应和缓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实践应用提供补充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草甸草原 长岭县 草地生产力 物种多样性 空间格局
下载PDF
不同施肥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
8
作者 那孜克·胡纳克拜 陈梦瑶 +3 位作者 章莲 段震宇 毛涛 梁飞 《草食家畜》 2024年第2期29-35,共7页
【目的】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常规肥(CG)和中微量肥(ZW)三个处理,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草甸草原植物的株高、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影响的试验。【结果... 【目的】为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对草甸草原植物群落生长及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方法】通过设置不施肥(CK)、常规肥(CG)和中微量肥(ZW)三个处理,开展不同施肥处理对草甸草原植物的株高、生物多样性、生物量和土壤紧实度影响的试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CG处理和ZW处理均能够增加植物群落平均高度,其中CG处理能够显著提升植物群落平均高度,较CK对照增高了61.77%;CG处理和ZW处理均增加了草地植物群落的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施肥提高了草地植物群落的丰富度;ZW处理显著降低了草甸草地收获季的鲜重,与其他处理之间植物干重并无显著性差异,但ZW处理能够提高植物的干鲜比;不同施肥处理均降低0~30 cm土层的土壤紧实度,但各土层间存在一定差异。【结论】施肥能够改善草甸草地状况,能够增加草地群落高度,提高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增加草地植物的干鲜比,改善土壤紧实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植物多样性 施肥 生物量 土壤紧实度
下载PDF
草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代谢足迹的影响
9
作者 武振丹 卢俊艳 +4 位作者 马尚飞 叶贺 张雅玲 杨殿林 红梅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342-3352,共11页
2021年8月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刈割、自由放牧与围封(对照)样地进行土壤线虫采集,探究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及代谢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15632条,隶属于55属,群落优势属为鹿角唇属(Cervidellus),垫咽属(Ty... 2021年8月在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刈割、自由放牧与围封(对照)样地进行土壤线虫采集,探究草地不同利用方式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特征及代谢足迹的影响.本研究共捕获土壤线虫15632条,隶属于55属,群落优势属为鹿角唇属(Cervidellus),垫咽属(Tylencholaimus)和丝尾垫刃属(Filenchus),分别占总捕获量的7.05%,7.14%和6.18%.较围封生境,线虫总多度在自由放牧生境显著降低.从功能类群来看,3种生境下植食性线虫(33.84%~37.45%)与c-p 2类群(38.78%~47.58%)相对多度占比最大,且均在刈割生境与自由放牧生境显著增加.从多样性与生态指数来看,相较于围封,自由放牧生境成熟度指数(MI)与富集指数(EI)显著下降,基础指数(BI)显著增加,表明在自由放牧生境线虫群落多样性及稳定性降低,而食物网抗干扰能力增强;刈割生境结构指数(SI)显著提高,刈割生境食物网连通性提高,食物链加长.且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线虫通路比值(NCR)>0.5瓦斯乐思卡指数(WI)>1,说明草甸草原土壤矿化途径的主要承担者是食微线虫,有机质分解以细菌通道为主.从代谢足迹来看,刈割和自由放牧生境均降低了线虫复合代谢足迹(TNf)和功能代谢足迹,食物网处于结构化状态,围封生境显著增加了线虫群落的整体活性和碳流动,食物网处于较为稳定的代谢平衡状态.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地下生物量(BGB),植物个体数(P-N)和速效钾(AK)是影响线虫群落发展的主要环境因子.综上所述,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在不同草地利用方式下差异显著,不同生境中环境因子的变化是驱动土壤线虫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动物 群落特征 代谢足迹 草甸草原 草地利用方式
下载PDF
高山草甸生态系统修复单元划定研究——以达日县为例
10
作者 常金为 员学锋 +1 位作者 赵世鹏 张秀红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24年第1期72-77,共6页
受高海拔和高原气候的影响,高寒草甸极易发生退化,且草地生态系统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日县具有典型的高寒... 受高海拔和高原气候的影响,高寒草甸极易发生退化,且草地生态系统对水源涵养、土壤保持、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重要影响,在保障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和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达日县具有典型的高寒草甸生态系统,本研究基于达日2015-2020年草地生态监测数据、遥感影像数据、大气监测数据、土壤监测等数据,运用遥感解译、空间分析、水量平衡方程、土壤流失方程、修成风蚀方程、INVEST模型等方法,分析草地退化,评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划分主导生态功能分区,对生态修复单元划定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达日生态主导功能以水源涵养和生物多样性及土壤保持为主;(2)中重度退化草地近草地总面积的40%;(3)共划分7个生态修复单元:夏曲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昂苍曲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吉迈河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黄河沿岸草地退化修复单元、达日河流域综合修复单元、柯曲流域综合修复单元、尼曲流域草地退化修复单元。研究结果将为高寒草甸退化地区生态修复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功能分区 生态修复单元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下载PDF
Dynamic of Grassland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被引量:2
11
作者 YAN Yan LIU Shuzhen ZHOU Wei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 of Natural Sciences》 EI CAS 2006年第4期958-962,共5页
The dynamic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was researched of Kobresia hurnlis meadows of Nakchu prefecture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e dynamics of plant community and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was researched of Kobresia hurnlis meadows of Nakchu prefecture in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aggravation of the degree of deterioration of alpine meadow is, the lower the vegetation coverage, percentage of excellent forage, and biodiversity are. The total aboveground biomass is highest in the lightly degraded stages while it is lowest in the extremely degraded stages.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ation, the aboveground biomass of forbs increases while that of Cyperaceae decreases. We found that the belowground biomass was mostly distributed in the 0-10 cm soil depth in the alpine meadow with a "T"-shape distribution feature, and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deterioration, the numbers of roots becomes less and less. Meanwhile,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different degraded communities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r= 0. 963). There is an obviou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in different degenerative stages, and their ratio increased with the aggravation of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generative grassland BIOMASS DYNAMICS alpine meadow
下载PDF
基于分子生态学网络探究亚高山草甸退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正明 刘晋仙 +4 位作者 赫磊 周妍英 李眉红 郑庆荣 柴宝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7435-7447,共13页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网络如何响应亚高山草甸退化。以五台山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和... 土壤微生物群落在草地生态系统功能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不清楚微生物群落的分子生态网络如何响应亚高山草甸退化。以五台山4个不同退化阶段(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亚高山草甸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和随机矩阵网络构建理论构建土壤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探讨草地退化对亚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网络的影响,不同退化程度下微生物网络结构中的关键微生物变化规律以及该过程中微生物之间的互作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亚高山草甸土壤微生物(细菌、真菌和细菌-真菌)网络拓扑属性存在差异。总体上,退化增加了土壤细菌内部、真菌内部以及细菌-真菌群落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其网络结构更为复杂。未退化草甸土壤微生物网络具有较长的平均路径距离和较高的模块性,使其比退化草甸更能抵抗外界环境的变化,在应对人为干扰或者气候变化时可能具有更高的稳定性。退化草甸中的网络关键物种(模块枢纽和连接器)与未退化草甸明显不同。土壤含水量和pH与亚高山草甸土壤细菌、真菌以及整个微生物网络连通度均显著相关(P<0.05),总氮和硝氨态氮含量与土壤真菌和微生物网络连通度呈显著相关(P<0.05)。亚高山草甸退化导致土壤微生物种间关系改变,进而改变土壤微生物整体生态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亚高山草甸 土壤微生物 分子生态学网络
下载PDF
半干旱草甸草地不同处理下植被特征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志婷 刘廷玺 +3 位作者 童新 段利民 李东方 刘小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1-55,共15页
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植被和土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草甸草地的影响,以科尔沁草甸草地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围封(UNM)、围封+刈割(M)、围封+火烧(F)、放牧(G)4种处理,针对生长季土壤脲酶(S-UE)、碱性磷酸酶(S-A... 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植被和土壤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为探究不同草地处理措施对草甸草地的影响,以科尔沁草甸草地不同点为研究对象,设置围封(UNM)、围封+刈割(M)、围封+火烧(F)、放牧(G)4种处理,针对生长季土壤脲酶(S-UE)、碱性磷酸酶(S-AKP)、蔗糖酶(S-SC)活性和植被特征等开展研究,以探究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结果显示:1)土壤酶活性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处理间的差异随着土层深度增加逐渐降低。2)放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酶活性均降低,而丰富度指数增加。3)刈割较围封处理,不同功能群物种的补偿能力不同,禾本科的补偿能力大于菊科。4)火烧较围封处理,不同点植被高度、盖度、地上生物量、丰富度指数和3种水解酶活性均增加。5)多年刈割较放牧处理,植被高度、盖度和地上生物量和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加,丰富度指数和土壤脲酶活性均降低。综上所述,控制性火烧是半干旱地区草甸草地的最佳处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酶活性 季节动态 不同处理 草甸草地
下载PDF
斑块状沙化草甸周围气流流场特性的数值风洞实验
14
作者 王之君 张开和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5687-5699,共13页
为探讨沙化草地斑块状草甸下垫面条件下的风沙侵蚀机制,将草甸概化为多孔介质,通过附加源项改进湍流模型,以期精确表征草甸对来流的干扰作用,再基于Hesp(2019)现场试验中草甸覆盖度工况,验证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 为探讨沙化草地斑块状草甸下垫面条件下的风沙侵蚀机制,将草甸概化为多孔介质,通过附加源项改进湍流模型,以期精确表征草甸对来流的干扰作用,再基于Hesp(2019)现场试验中草甸覆盖度工况,验证Standard k-ε、RNG k-ε和Realizable k-ε模型并寻优后,结合黄河上游玛曲段近地面(2m高度处)风速,开展草甸覆盖度15.75%(稀疏)、31.05%(中度)和60.15%(稠密)和起沙风速7m/s(低)、11m/s(中)和15m/s(高)下单个斑块状草甸(1m×1m)周围正向来流条件下的流场特性数值风洞实验.结果表明:草甸水平向流场总体呈现迎风侧形成半圆形低速区、背风侧形成半椭圆遮蔽区并呈辐射状向顺风向拓展、两侧局部加速的绕流特征.垂向风速总体呈现为迎风侧风速减弱、正上方骤然加速、背风侧大范围减速规律.覆盖度一定时,草甸周围平均风速随来流风速增大而逐渐增大;来流风速一定,覆盖度增大时,草甸背风侧平均风速先增大后减小.草甸周围风速分布符合正态分布,迎风侧为高狭峰,背风侧为低阔峰;迎风侧风速分布可拟合为高斯模型的变异函数,背风侧风速变异函数与来流风速和覆盖度存在密切关系.本文提出的RNG k-ε改进湍流模型可作为精确表征柔性草甸周围复杂流场的数学模型,以期为进一步模拟中、大尺度草甸风沙流场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场沙化 斑块状草甸 多孔介质源项 流场特性 数值风洞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草甸植被和土壤养分对放牧模式的响应 被引量:1
15
作者 安海涛 曹文侠 +4 位作者 李文 刘玉祯 王世林 辛雨琼 王金兰 《草原与草坪》 CAS CSCD 2023年第4期97-104,112,共9页
【目的】合理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仍有争议。【方法】选取东祁连山全年连续放牧、休眠季放牧以及禁牧3种模式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模式下植被和土壤指... 【目的】合理放牧对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不同放牧模式对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影响仍有争议。【方法】选取东祁连山全年连续放牧、休眠季放牧以及禁牧3种模式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放牧模式下植被和土壤指标的变化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植被高度和地上生物量均在禁牧样地最高,休眠季放牧样地次之,且禁牧样地显著增加了禾本科植物的盖度和密度。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效以及速效养分含量均在0-10 cm土层差异显著(P<0.05),且均为禁牧样地含量最高。速效氮含量与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与容重显著负相关,与速效钾含量和含水量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全年连续放牧公共草场并未完全退化,需要政府及牧民进行科学管理和有效恢复,而短期禁牧和休眠季放牧有利于草地生产力提升和土壤养分保持,退化较重的草场选择短期禁牧,休眠季放牧草场建议配套补饲和提前转场,从而改良东祁连山区草甸类草地植被和土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 草甸草地 植被 土壤养分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山地草甸草地植物与昆虫多样性对放牧强度的响应 被引量:1
16
作者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5 位作者 于昭文 夏停停 史学书 刘桂松 叶尔克江·库腊勒贝克 牙森·沙力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0-29,共10页
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对照区、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3个不同放牧强度,通过野外植被和昆虫取样方法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指数、昆虫群落特征及昆虫多样性指数,从而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植物... 以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作为研究区域,设置对照区、轻度放牧区和重度放牧区3个不同放牧强度,通过野外植被和昆虫取样方法分析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植物多样性指数、昆虫群落特征及昆虫多样性指数,从而探讨山地草甸草地植物与昆虫多样性对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物群落高度、盖度和密度均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而植物地上生物量呈现出逐渐下降趋势。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Margalef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在对照区出现最高值(P<0.05)。昆虫种群总密度在6、7、8月随放牧强度增加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趋势,表现为轻度放牧区>对照区>重度放牧区;在6月轻度放牧条件下出现最高峰值。草地昆虫Shannon-Wiener指数6、7、8月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变化趋势,表现为轻度放牧区>对照区>重度放牧区。植物群落特征与昆虫群落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盖度、密度与昆虫总数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植物密度与昆虫Shannon-Wiener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植物地上生物量与昆虫总数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昆虫Simpson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昆虫Pielou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综上所述,轻度放牧会明显增加草地昆虫种群密度和昆虫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山地草甸草地 植物多样性 草地昆虫多样性
下载PDF
沙化对高寒草甸土壤磷素组分的影响
17
作者 李冬梅 尹霞 +3 位作者 李良安 刘淑英 高永恒 王平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5-71,88,共8页
[目的]土壤磷素组分决定着土壤演变过程中磷素的迁移和可用性。探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磷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沙化草甸植被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青藏高原若尔盖沙化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 [目的]土壤磷素组分决定着土壤演变过程中磷素的迁移和可用性。探讨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磷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为沙化草甸植被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青藏高原若尔盖沙化高寒草甸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修正后的Hedley磷素分级方法,探究未沙化、轻度、中度和重度沙化程度下高寒草甸土壤磷组分变化。[结果](1)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有机碳、全氮、全磷、速效磷及含水量显著降低(p<0.05);pH值显著升高(p<0.05)。(2)土壤树脂态磷(Resin-Pi)、碳酸氢钠磷(NaHCO_(3)-P)、氢氧化钠磷(NaOH-P)、稀盐酸无机磷(D.HCl-Pi)和浓盐酸磷(C.HCl-P)含量随沙化程度的加剧均出现显著(p<0.05)下降,其中在中度和重度沙化下有机磷组分含量较无机磷下降更为明显。(3)相关性分析显示,在高寒草甸沙化过程中土壤磷素组分的转化主要发生在D.HCl-Pi,NaHCO_(3)-P与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o)组分之间;而HCl-P,NaOH-P和Resin-Pi是植物生长重要的磷源。[结论]沙化对土壤碳氮、水分、pH值和磷素组分有显著影响,沙化导致土壤碳氮、水分及pH值和磷素组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异,且多发生于沙化中后期;在高寒草甸沙化土壤中HCl-P,NaOH-P和Resin-Pi是植物生长重要的磷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沙化 磷素分级 有机磷 无机磷
下载PDF
不同放牧强度对呼伦贝尔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18
作者 陈思思 王淼 +4 位作者 张楚 辛晓平 朱晓昱 郭雷风 闫瑞瑞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6-24,共9页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 土壤活性有机碳是土壤中较为活跃的化学组分,能反映土壤有机碳(SOC)的有效性,可作为土壤质量和肥力的指示性指标。研究探讨放牧干扰对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从而了解放牧对草地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影响机制,旨在为退化草地生态恢复过程提供理论支撑。依托于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长期肉牛放牧平台,分析6种不同放牧强度[不放牧(G0.00)、较轻度放牧(G0.23)、轻度放牧(G0.34)、中度放牧(G0.46)、重度放牧(G0.69)、极重度放牧(G0.92)]下羊草草甸草原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变化,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的含量在不同土层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和活性有机碳[颗粒有机碳(POC)、可溶性有机碳(DOC)、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易氧化有机碳(EOC)]含量均显著降低。(2)不同土层活性有机碳占比与放牧强度呈线性正相关,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土壤活性有机碳占比也随之增加,不同放牧强度不同土层下土壤各形态活性有机碳占比呈POC>EOC>MBC>DOC的趋势,且EOC、MBC和POC占比随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3)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均呈下降趋势。(4)放牧强度与SOC和DOC呈显著负相关;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碳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地下生物量与DOC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温度与POC呈显著负相关;土壤水分与POC呈极显著正相关,与SOC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放牧会降低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土壤水分,适度放牧不仅能增加土壤有机碳和活性碳组分,而且能增加土壤活性碳占比,且符合中度干扰的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放牧强度 土壤有机碳 活性有机碳 地上生物量
下载PDF
一次热浪事件对祁连山海晏草甸草原CO_(2)通量的影响过程
19
作者 马文婧 李英年 +1 位作者 张法伟 韩琳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6期33-43,共11页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热浪”事件对高寒草地碳循环有显著影响。热浪作为一种典型的极端气候事件,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呼吸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土壤呼吸,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常通量”层的CO_(2)通量发生变化。热浪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 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热浪”事件对高寒草地碳循环有显著影响。热浪作为一种典型的极端气候事件,直接影响植物生长呼吸的同时也间接影响土壤呼吸,进而导致生态系统呼吸及其“常通量”层的CO_(2)通量发生变化。热浪对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CO_(2)通量的影响如何?以青藏高原东北隅高寒草甸草原为研究对象,以涡度相关系统为观测手段,结合连续观测的CO_(2)通量及微气象数据,研究2010—2019年10年间发生的一次“热天”维持时间较长的热浪事件(2015年7月25日至8月2日的热浪事件)对净生态系统碳交换量(NEE)、生态系统呼吸(Re)与总初级生产力(GPP)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热浪的发生会带来短暂的高温和干旱,热浪期(7月25日至8月2日)相比于热浪前期(7月17日至7月24日),气候因子日最高气温(Ta_(max))、日平均气温(Ta)、日最低气温(Ta_(min))、日较差(ADT)、5 cm土壤温度(Ts)、饱和水汽亏(VPD)分别提高了42%、64%、146%、23%、46%、35%;热浪后期(8月3日至8月10日)比热浪前期降水量(PPT)降低77%。热浪结束后,气温及土壤温度不会马上降回热浪前的状态,热浪后期比热浪前期Ta_(max)、Ta、Ta_(min)、Ts分别提高5%、22%、142%、12%。此次热浪事件中热浪前期和热浪后期较热浪期逐时及逐日CO_(2)通量均显著降低,热浪前期、热浪后期相比热浪期逐时CO_(2)净吸收分别降低20.3%、37.6%;逐时Re分别降低16.8%,13.8%;逐时GPP分别降低17.6%、21.7%。热浪前期和热浪后期逐日CO_(2)净吸收比热浪期分别下降20.5%、37.8%,逐日Re分别下降16.7%、13.6%,逐日GPP较热浪期分别下降17.4%、21.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甸草原 热浪 CO_(2)通量 涡度相关系统
下载PDF
不同利用方式对天山北坡中段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生物量分布的影响
20
作者 夏停停 苏比努尔·吾麦尔江 +3 位作者 于昭文 李宏 吕文钧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4-981,共8页
【目的】研究游牧放牧与定居放牧不同利用方式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及确定合理的放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 【目的】研究游牧放牧与定居放牧不同利用方式下山地草甸草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为提高山地草甸草地生产力及确定合理的放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野外实地调查取样的方法,以天山北坡山地草甸草地为对象,分别在游牧放牧区和定居放牧区设置轻度放牧(Light grazing,LG)和重度放牧(Heavy grazing,HG)2种放牧强度,围栏打草场(未放牧区)为对照(Check test),分析2种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地下生物量的分布。【结果】(1)在LG和HG下,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游牧放牧和定居放牧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地上总生物量大小均为CK>LG>HG;除杂类草外,多年生禾草、多年生豆科草、多年生莎草地上生物量随放牧强度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游牧放牧区与定居放牧区多年生莎草和杂类草地上生物量在LG下有显著差异(P<0.05),多年生豆科草地上生物量在HG下具有显著差异(P<0.05)。(2)在CK和LG下,不同放牧方式下土层0~10、10~20、20~30 cm的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有显著差异(P<0.05),且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比游牧放牧区分别高出36.79%、31.55%、27.38%。游牧放牧区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范围在743.99~1229.83 g/m^(2);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范围在864.33~1550.95 g/m^(2)。(3)在LG和HG下,不同利用方式下植物根冠比有显著差异(P<0.05),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根冠比游牧放牧区分别高出19.38%、9.91%。在不同放牧强度下,游牧放牧区和定居放牧区植物群落根冠比由大到小依次为HG>CK>LG。【结论】山地草甸草地的不同利用方式改变了植物群落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布,定居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地上、地下总生物量显著高于游牧放牧方式(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牧强度 山地草甸草地 生物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