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VARIATION OF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RECENT HUNDRED YEARS IN EAST CHINA
1
作者 章名立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1990年第4期300-303,共4页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climatic variation. Many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variation of large scale mean temperatur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build a long-ter... Precipitation and temperature are the two most important indicators of the climatic variation. Many studies have been done on the variation of large scale mean temperature. However, it is difficult to build a long-term time series of global or hemispheric mean precipitation. In this note, we attempt to make the time series of the mean annual rainfall over east China in the recent hundred years to have a view of historical fluctuation of large scale drought and flood in quantit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rge scale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hundred YEARS DROUGHT and flood CLIMATIC jump.
原文传递
Some 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Fields
2
作者 汤懋苍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2期186-201,共16页
By the utiliza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all sta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nexed to the 'World Survey of climatology, Vol. 1-15',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months (MPM... By the utilization of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from all station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annexed to the 'World Survey of climatology, Vol. 1-15',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maximum precipitation months (MPM), the annual relative precipitation (ARP) and the monthly relative precipitation (percent of annual) in January and July are respectively mapped. Moreover the distributions of intermonthly relative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ies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are plotted as well. From these figures, the precipitation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may be classified into three types(continental, oceanic and transitional types) and 17 regions. The precipitation regime may also be divided into two patterns, the global and regional patterns. The global pattern consists of planetary front system and ITCZ and its inter-monthly variation shows the north-and-south shift of the rain belt; the regional pattern consists of the sea-land monsoon and plateau monsoon regime, in which the inter-monthly variation of rain belt shows a east-and-wcst shif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M Some annu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 Monthly mean precipitation Fields ARP
下载PDF
Spatial and temp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cipitation and ANPP of four types of grasslands in northern China 被引量:17
3
作者 GUO Ran WANG Xlao-ke +1 位作者 OUYANG Zhi-yun LI Ying-nia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1024-1030,共7页
Precipit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resource limiting terrestrial biological activity in water-limited regions. Its overriding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grassland is complex. In this paper, field data of 4... Precipitation is considered to be the primary resource limiting terrestrial biological activity in water-limited regions. Its overriding effect on the production of grassland is complex. In this paper, field data of 48 sites (including temperate meadow steppe, temperate steppe, temperate desert steppe and alpine meadow) were gathered from 31 published papers and monographs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ANPP) and precipitation by the method of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as a great difference between spatial pattern and temporal pattern by which precipitation influenced grassland ANPP.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MAP) was the main factor determin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grassland ANPP (r^2 = 0.61, P 〈 0.01); while temporally,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as found between the variance of AN PP and inter-annual precipitation for the four types of grassland. However, after dividing annual preeipitation into monthly value and taking time lag effect into account, the study found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between ANPP and precipitation. For the temperate meadow steppe, the key variable determining inter-annual change of ANPP was last August-May precipitation (r^2 = 0.47, P = 0.01); for the temperate steppe, the key variable was July precipitation (r^2 = 0.36, P = 0.02); for the temperate desert steppe, the key variable was April-June precipitation (r^2 = 0.51, P 〈 0.01); for the alpine meadow, the key variable was last September-May precipitation (r^2 = 0.29, P 〈 0.05). In comparison with analogous research, the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key factor determining inter-annual changes of grassland ANPP was the cumulative precipitation in certain periods of that year or the previous yea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ove-grou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spatial sensitivity inter-annual changes
下载PDF
阿勒泰林区不同草地群落特征对水热因子的响应
4
作者 李苗苗 叶茂 +4 位作者 陈维龙 潘晓婷 曾国燕 贺清智 张西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99-308,共10页
[目的]探讨阿勒泰林区不同草地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为该区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阿勒泰林区600~3914 m范围内的5种草地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165个样方的物... [目的]探讨阿勒泰林区不同草地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为该区退化草地恢复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阿勒泰林区600~3914 m范围内的5种草地类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165个样方的物种名录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各类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结果](1)在新疆阿勒泰林区草地中,菊科、禾本科和豆科为优势科,其中碱茅属、蒲公英属、羽衣草属和发草属表现为优势属;(2)物种丰富度(SR)在不同草地变化有所不同,山地草甸草原物种丰富度最高(8.86),而高寒草甸(4.75)最低。(3)全部样地SR与MAP,MAT和海拔呈线性关系;在荒漠草原的SR与MAP和MAT的关系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同时与海拔呈现先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在山地草原中,其SR与MAP,MAT无明显相关性,与海拔的关系呈峰型分布。山地草甸草原的SR与MAP、海拔无明显相关性,与MAT的关系呈峰型分布。山地草甸的SR与MAP、海拔无相关性,与MAT呈峰型关系;高寒草甸的SR与MAP、海拔均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MAT呈峰型关系。[结论]不同草地类型对温度、降水响应的差异是由于植被类型和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异性造成的;而不同海拔梯度水热条件不同,导致物种丰富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丰富度 草地类型 海拔 年均降水 年均温度
下载PDF
同质园环境下12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影响因素分析
5
作者 党易霖 于子健 +1 位作者 姚广前 刘向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612-2621,共10页
不同植物物种的真菌病害发生率和严重度往往具有一定差异,温度和降水量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病害。但是不同来源地的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其物种间病害的差异是否还会受到来源地气候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采集于中国东西... 不同植物物种的真菌病害发生率和严重度往往具有一定差异,温度和降水量能够显著影响植物病害。但是不同来源地的植物种植在相同环境下,其物种间病害的差异是否还会受到来源地气候的影响,目前仍知之甚少。鉴于此,本研究以采集于中国东西部横跨3300 km样带上的12种锦鸡儿属(Caragana)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同质园试验鉴定出不同来源地锦鸡儿属植物在相同环境下导致其植物叶片病害发生的病原真菌种类,量化12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的发生率、严重度和菌落直径,并结合来源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分析不同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发生率、严重度和菌落直径的变异来源。结果显示,来源地年平均温度和年平均降水量均未显著影响12种锦鸡儿属植物叶片真菌病害发生率(P>0.05),但叶片真菌病害严重度随来源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1),叶片真菌菌落直径随来源地年平均降水量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但两者均并未随来源地年平均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本研究表明植物来源地的气候因子会对植物病害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为管理部门在植被恢复和园林植物引种有效降低叶片真菌病害提供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病害 半干旱区 病害发生率 病害严重度 菌落直径 年平均温度 年平均降水量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不同类型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与生物量的关系及影响要素 被引量:8
6
作者 张锦涛 赵峰侠 +2 位作者 陈俊合 李洋 孙建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16-626,共11页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的115个样点调查数据,包括群落结构、土壤因素以及气候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及其关系,并试... 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基于实测的115个样点调查数据,包括群落结构、土壤因素以及气候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和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结构方程模型探究了不同类型高寒草地(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的差异及其关系,并试图厘清不同草地类型生物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主要驱动要素。结果表明:1)地上生物量与物种多样性在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关系在两种草地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2)驱动因子分析表明,年均降水量(AMP)与地上生物量(AGB)和物种多样性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甸中土壤有机碳(SOC)、土壤速效氮(SAN)和土壤速效磷(SAP)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仅与土壤含水量(SWC)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高寒草原的SOC、SAN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且SWC、SAP含量与地上生物量和物种多样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均不显著(P>0.05)。3)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指示年均降水量分别解释了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55.8%和60.3%的物种多样性变异,且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关系密切,对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影响分别为51.3%和30.2%,同时土壤养分也进一步制约着高寒草地的生物量。综上可知,水分主导了高寒草地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空间格局和关键生态过程,该研究结果可为未来高寒草地应对青藏高原暖湿化气候趋势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草甸 高寒草原 环境因子 地上生物量 物种多样性 年均降水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河北省年均降水量插值方法比较 被引量:46
7
作者 刘劲松 陈辉 +3 位作者 杨彬云 王卫 相云 赵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3493-3500,共8页
以河北省及临近区域1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0年均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选择其中的40个作为检验站点,其余站点分别取80、40、20个作为插值站点,采用局部插值、整体插值、多元线性回归、综合模拟等多种插值模型讨论了降水空间插值问题,... 以河北省及临近区域120个气象观测站点1971~2000年均降水量数据为基础,选择其中的40个作为检验站点,其余站点分别取80、40、20个作为插值站点,采用局部插值、整体插值、多元线性回归、综合模拟等多种插值模型讨论了降水空间插值问题,主要结论如下:插值站点数、模型类型、模型参数都会影响插值精度。局部插值模型相对误差最小值出现在Spline、IDW模型中,其次为Kridging模型,而整体模型Trend、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误差均较大,但综合了局部插值模型和统计模型的综合模型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插值精度及误差分布。河北省80和40个站点的最优插值模型为综合模型,20个站点的最优插值模型为IDW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北省 年均降水量 插值
下载PDF
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叶片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2
8
作者 任书杰 于贵瑞 +3 位作者 陶波 官丽莉 方华军 姜春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99-1906,共8页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 对中国东北温带森林生态系统主要树种兴安落叶松(Larix gmelinii Rupr.)24个采样点72个叶片样品有机碳(C)、全氮(N)、全磷(P)和全钾(K)的化学组成、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叶片C、N、P和K含量的几何平均数分别为543.970、16.902、2.373mg/g和14.625mg/g,且叶片的C含量>N含量>K含量>P含量;叶片的C/N、C/P和N/P分别为32.183、229.226和7.123。随纬度的增加、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兴安落叶松叶片C、N含量和N/P显著降低,叶片C/N和K含量显著升高,叶片P含量和C/P的变化没有达到显著水平。叶片N含量随纬度与年均温度的变化与全球及其它大尺度的研究结果相反,而N/P与其一致,这与在该区域的其它物种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由于在本研究区域北部寒温带越往高纬度地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越低、生长季越短,因此成土作用弱导致植物可以吸收利用的养分越少,但是由于植物显著降低的N含量和变化不明显的P含量导致了叶片N/P随纬度的增加和年均温度和年均降雨量的降低而降低,这与全球尺度的研究结果一致。兴安落叶松叶片养分分布格局与全球尺度和中国区域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了加强区域叶片养分特征研究的重要性。叶片养分与气候因子的显著线性相关说明气候因子是影响叶片养分特征的一个主要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化学计量学 兴安落叶松 年均温度 年均降雨量 纬度 分布格局 叶片养分
下载PDF
新疆不同草地类型植物物种特征与水热因子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6
9
作者 刘利利 盛建东 +3 位作者 程军回 刘耘华 李瑞霞 赵丹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共12页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 本文以新疆7种草地为研究对象,调查364个样地的物种名录,分析不同草地植物科属种的变化特征,探讨了植物物种丰富度(SR)对年平均温度(MAT)、降水(MAP)、海拔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草地以禾本科、菊科为优势科,优势属为针茅属、绢蒿属;物种丰富度变化为:温性草甸草原(7.73)>温性草原(5.04)>高寒草原(4.36)>温性荒漠草原(3.99)>温性草原化荒漠(3.02)>温性荒漠(2.08)>低平地草甸(1.43);全部样地和温性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呈峰型关系;低平地草甸和高寒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而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先降低再增加的趋势;温性荒漠草原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海拔无相关性;温性荒漠的SR与MAP呈正相关,与MAT呈负相关,与海拔呈峰型关系;温性草甸草原和温性草原化荒漠的SR与MAT、MAP均无相关性。不同草地类型对温度、降水响应的差异,是由于植被类型和温度、降水的空间分异性,对于海拔的分异,来源于海拔梯度范围和所研究地区大尺度的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 草地 年平均降水 年平均温度 物种丰富度
下载PDF
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不同景观结构小流域径流系数的比较 被引量:12
10
作者 许申来 李秀珍 +2 位作者 胡远满 何兴元 周昊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12-717,共6页
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1988—200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散量空间分布,对不同景观结构的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组合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大小关系依次为林灌流域<林灌草复合流... 在GIS技术支持下,结合岷江上游黑水河流域1988—2002年多年平均降水量和蒸散量空间分布,对不同景观结构的小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组合流域多年平均径流系数大小关系依次为林灌流域<林灌草复合流域<森林流域<林草流域,这与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流域海拔分布和迎风坡向分布特征有关;对于森林流域和灌木流域,其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主要受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散量和平均坡度共同影响;对于林草流域和林灌草复合流域,其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主要受流域的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散量和多林草面积比共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河流域 流域景观结构 多年平均降水量 多年平均蒸散量 多年平均径流系数
下载PDF
中国杉木林生物量估算参数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5
11
作者 左舒翟 任引 +2 位作者 王效科 张小全 罗云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12,共12页
收集整理杉木林的生物量文献数据,探讨3个常用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换算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616 Mg·m-3(n=245,SD=0.426)、1.489(n=334,SD=0.379)和0.247... 收集整理杉木林的生物量文献数据,探讨3个常用的生物量估算参数(生物量换算系数BCEF、生物量扩展系数BEF和根茎比R)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BCEF,BEF和R的平均值分别为0.616 Mg·m-3(n=245,SD=0.426)、1.489(n=334,SD=0.379)和0.247(n=268,SD=0.083);随着林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立木蓄积量增加,BCEF,BEF和R值逐渐减小并趋于稳定(P<0.001),但随着林分密度增加,它们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P<0.001);随着年均气温增加,BEF和R逐渐减小(P<0.05),但BCEF无明显的变化趋势;随着年均降水量增加,BEF逐渐减小,当降水量大于1 550 mm后,其又逐渐增加(P<0.001),而BCEF和R均无明显的变化趋势。因此,在应用BEF和R估算较大环境梯度的森林生物量时,应综合考虑林分特征指标和气候因素的影响,尤其是BE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杉木林 生物量换算系数 生物量扩展系数 根茎比 年均气温 年均降水量
下载PDF
黄土高原自然植被的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32
12
作者 刘恋 周鑫 +1 位作者 于严严 郭正堂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06-513,共8页
根据黄土高原现代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_(SOM))数据,结合前人关于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的分析结果,研究这3个特征时期C_4相对生物量(C_4%)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期黄土高原C_4%均由东南(33%,25%和12%)向西北(0%)递减。... 根据黄土高原现代表土有机碳同位素(δ^(13)C_(SOM))数据,结合前人关于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的分析结果,研究这3个特征时期C_4相对生物量(C_4%)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3个时期黄土高原C_4%均由东南(33%,25%和12%)向西北(0%)递减。10%等值线在末次间冰期大致位于交道-泾川西北、西峰东南一带;到全新世西部向南推进,大致位于交道-洛川-旬邑以西北、西峰-灵台以东南一带;而现今比全新世时期向东南推移约60km,退至黄陵以西北、彬县-延安以东南一带。全新世与末次间冰期温度和降水的不同可能是植被差异的主要原因。现代C_4%较末次间冰期和全新世中期有较明显的降低,可能与较高的大气CO_2浓度、较低的温度和干旱化有关。由于上述3个特征时期黄土高原东南地区均以C_4草本植物为主,西北地区C_3植物比例的增加亦为C_3草本植物比例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 C4植物相对丰度 年均温 年均降水量
下载PDF
中国气候雪线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8
13
作者 蒋复初 吴锡浩 +1 位作者 王书兵 傅建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289-296,共8页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 ,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 0 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 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规律既受高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限制 ,也受区域性气候的控制。雪线空间格局变化实质上是水热条件变化的反映。本文主要依据我国1 0 6个气象站的气象资料 ,从年均温、年降水量和固态降水率之间的相关函数计算出气候雪线高程 ,进而探讨中国大陆气候雪线的空间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空间分布 气候雪线 年均温 年降水量 固态降水率
下载PDF
农田土壤碳氮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5
14
作者 吕国红 王笑影 +2 位作者 张玉书 贾庆宇 谢艳兵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612-1617,共6页
为揭示土壤碳氮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基于辽宁省51个农业气象站的代表性,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剖面分布及其与气象因子、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总体高于土壤下层(20~40 cm);不同土层土... 为揭示土壤碳氮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基于辽宁省51个农业气象站的代表性,分析了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剖面分布及其与气象因子、地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表层(0~20 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总体高于土壤下层(20~40 cm);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受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影响程度不同。土壤表层有机碳和全氮受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的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0.05,P〈0.01);土壤下层有机碳和全氮均与年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年降水量不成显著相关。经度与土壤表层有机碳和土壤下层全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纬度和海拔不影响土壤有机碳和全氮。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与气象因子的回归方程为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评估及养分循环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土壤全氮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剖面分布
下载PDF
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量变化 被引量:48
15
作者 杨晓丹 翟盘茂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5年第6期24-26,共3页
利用西北地区120个测站1954-200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REOF将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近50年来西北地区东西部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增多主... 利用西北地区120个测站1954-2003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REOF将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划分为东西两部分进行研究,分析了近50年来西北地区东西部降水强度、频率和总降水量变化趋势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西北地区降水量的增多主要是西北西部降水量的增多引起的;西北西部年降水频率呈增加趋势,年平均降水强度也呈增强趋势,而西北东部年平均降水强度增强,年降水频率却呈显著减少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北地区 REOF 年降水量 降水频率 降水强度
下载PDF
过去(1958-2007)和未来(2011-2060)50年淮河流域气候变化趋势分析 被引量:35
16
作者 高超 姜彤 翟建青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17,共10页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011-206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淮河流域1958-2007年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农业界限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 根据淮河流域1958-2007年观测资料和ECHAM5/MPI-OM模式对该流域2011-2060年气候变化的预估结果,分析淮河流域1958-2007年平均气温、极端高(低)温、农业界限温度和年降水量变化,并对2011-2060年气温和降水量变化趋势进行预估。结果表明:(1)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20世纪90年代以前以降温为主,90年代中后期增温显著;季节变化上,春秋两季气温呈波动增加趋势,冬季增温速率较高,夏季则呈下降趋势,极端气温事件出现次数和温度变化幅度均减小。淮河流域热量资源的时间变化以增温趋势为主,各界限温度初日提前,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和累积温度增加。从区域分布上,流域东部增温趋势强于西部。1958-2007年年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等无突变性的增加或减少趋势;季节变化上,流域夏季降水量变幅较大。(2)3种排放情景下淮河流域年平均气温升高趋势一致,且SRES-A1B情景升温幅度大于其它两种情景且约在2040年突变增温,3种情景下季节平均气温均为冬季升高最快;未来年降水量有微弱增加,但M-K检测均无显著变化趋势,未来50a淮河流域季节降水仍以春、夏季降水为主,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平均气温 年降水量 气候变化 ECHAM5/MPI-OM模式 淮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地统计学方法的降水空间插值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孙然好 刘清丽 陈利顶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7,58,共5页
为了实现离散降水数据到连续降水数据的插值,以内蒙古自治区多年(1950-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例,讨论了不同空间插值方法的优劣,发现基于地统计方法的Kriging插值具有最佳的插值效果。进一步对比Ordinary Kriging和CoKriging插值方法... 为了实现离散降水数据到连续降水数据的插值,以内蒙古自治区多年(1950-2000年)平均降水量为例,讨论了不同空间插值方法的优劣,发现基于地统计方法的Kriging插值具有最佳的插值效果。进一步对比Ordinary Kriging和CoKriging插值方法的4种不同的半变异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利用指数半变异函数的CoKriging插值方法具有最小的预测误差。地统计方法对于预测降水具有重要的价值,而不同的地区具有各自适合的模型,理解该方法的数学原理和操作过程,对相关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统计学 空间插值 克里格插值 多年平均降水量
下载PDF
内蒙古温带草原的根冠比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1
18
作者 马文红 方精云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74-778,共5页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根冠比(R∶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S及... 温带草地大部分生物量分布在地下,地下生物量在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根冠比(R∶S)和地上生物量来估算地下生物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但目前缺乏根冠比的数据。本研究利用内蒙古温带草原的生物量实测数据,分析了R∶S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内蒙古温带草原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35.3、775.2g.m-2,不同草原类型生物量差异显著,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的地上生物量分别为56.6、133.4和196.7g.m-2,地下生物量分别为301.0、688.9和1385.2g.m-2。(2)研究区3种草原类型的R∶S差异较小,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和草甸草原R∶S中值分别为6.7、5.3和5.2,总体上,内蒙古温带草地的R∶S为6.3。(3)R∶S与年均温、年降水和土壤含水率之间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草原 根冠比 年均温 年降水 土壤含水率
下载PDF
基于GIS的凤丹牡丹在重庆地区栽植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朱恒星 戴前莉 +2 位作者 彭月 唐佳佳 张宏 《西部林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40-145,共6页
利用Arc-GIS 9.3软件,分别从海拔、降雨量、坡度、坡向等因子角度结合凤丹牡丹适生条件,经过评价模型建立、因子标准化、专家打分确定因子权重对凤丹牡丹在重庆地区的栽植做适应性评价,并就不同因子制作适宜分级图。结果表明,海拔因子... 利用Arc-GIS 9.3软件,分别从海拔、降雨量、坡度、坡向等因子角度结合凤丹牡丹适生条件,经过评价模型建立、因子标准化、专家打分确定因子权重对凤丹牡丹在重庆地区的栽植做适应性评价,并就不同因子制作适宜分级图。结果表明,海拔因子、坡度因子和年均温度因子的评价结果类似,凤丹牡丹在渝东南和渝东北的适应性较高;而降雨量因子和土壤酸碱度因子的适宜分级图有一定的相似性。各因子权重分配后得出凤丹牡丹在渝地区适应性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渝东北的城口、巫溪、巫山和奉节一带以及南川地区。这与实际的引种栽植试验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凤丹牡丹 Arc-GIS 9.3软件 适应性评价 海拔 降雨量 坡度 年均温度 土壤酸碱度
下载PDF
诱发区域性滑坡的降雨阈值 被引量:38
20
作者 赵衡 宋二祥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81-1487,共7页
根据降雨预测区域性滑坡是防止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其关键是确定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按特定地质气象条件分区整理并分析了国内不同地区诱发区域性滑坡的降雨阈值,结果表明降雨阈值与年均降雨量有较大的相关性。除西南部分地区... 根据降雨预测区域性滑坡是防止滑坡造成人员伤亡的重要途径,其关键是确定诱发滑坡的降雨阈值。按特定地质气象条件分区整理并分析了国内不同地区诱发区域性滑坡的降雨阈值,结果表明降雨阈值与年均降雨量有较大的相关性。除西南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预报24h降雨量阈值为年均降雨量(MAP)的0.04~0.08倍,这是因为年均降雨量反映了地区的常规降雨水平,而只有发生非常规的降雨才会诱发滑坡,因而年均降雨量越大对应的降雨阈值越大。分析了目前国内的降雨阈值的确定过程中缺乏详尽数据和论证等问题,并指出了国内的降雨阈值不能反映短时强降雨影响的缺陷。针对国内还没有适用性更广的雨强-持时(I-D)阈值曲线的现状,尝试性地建立了鄂西地区的I-D阈值曲线I=4.0D-0.51,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确定降雨持时D开始时刻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滑坡 降雨阈值 I-D阈值曲线 年均降雨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