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东北典型黑土坡耕地不同坡位土壤团聚体特征分析 |
冯晓彤
翟车宇
刘昌杰
张娟
孟庆峰
|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2
|
秦岭中段北麓农耕地秸秆还田对土壤团聚体及可蚀性季节性变化的影响 |
崔越
刘明华
李秀美
莫佳佳
|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
2024 |
0 |
|
3
|
大豆玉米间作提高红壤团聚体中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 |
杨继芬
李永梅
李春培
芦美
赵吉霞
|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4
|
秸秆还田对土壤结构和春玉米生长的影响 |
于博
王钰艳
任琴
党玉蕾
张志鹏
王宇
|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3
|
|
5
|
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郭子祥
李若南
陈仕东
|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23 |
1
|
|
6
|
香菇菌渣对不同质地土壤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
徐爽
|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7
|
黄土丘陵区坡面植物斑块土壤团聚体 |
高鸿图
王宁
秦笠
陈佳敏
|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8
|
准全球6—8月雨粒子谱和降水反射率因子分布特征分析 |
杨可
傅云飞
|
《暴雨灾害》
|
2023 |
0 |
|
9
|
食用菌菌渣对黄褐土团聚体组成的影响 |
徐爽
阚雨晨
|
《陕西农业科学》
|
2023 |
0 |
|
10
|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几种团聚体稳定性指标的比较 |
祁迎春
王益权
刘军
于雄胜
周彩景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38
|
|
11
|
不同耕作和种植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的影响 |
杨如萍
郭贤仕
吕军峰
侯慧芝
郭天文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79
|
|
12
|
不同栽培模式及施氮量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
周从从
陈竹君
赵世翔
周建斌
张晓敏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11
|
|
13
|
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刘威
张国英
张静
刘璐
黄丽
鲁剑巍
李小坤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7
|
|
14
|
不同轮耕模式对黄土高原旱作麦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
程科
李军
毛红玲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52
|
|
15
|
耕作方式对黑土团聚体含量及特征的影响 |
范如芹
梁爱珍
杨学明
张晓平
申艳
时秀焕
|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54
|
|
16
|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东北黑土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
闫雷
董天浩
喇乐鹏
刘鸣一
孙小贺
孟庆尧
张钰莹
张乃文
孟庆峰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37
|
|
17
|
子午岭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
赵世伟
苏静
吴金水
杨永辉
刘娜娜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63
|
|
18
|
宁南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
赵世伟
苏静
杨永辉
刘娜娜
|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48
|
|
19
|
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改善土壤团聚体结构提高红枣产量 |
袁晶晶
同延安
卢绍辉
袁国军
|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8 |
52
|
|
20
|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
袁德玲
张玉龙
唐首锋
任秉枢
魏巍
|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