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2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长距离巷道贯通测量中精度控制的研究
1
作者 杨斌 《能源与节能》 2025年第1期194-197,共4页
当前煤炭资源开采向更深区域延伸,确保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精度是保证煤矿安全、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长距离巷道准确贯通不仅关乎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测量方法难以保证高精度测量结果,因此探究影... 当前煤炭资源开采向更深区域延伸,确保煤矿巷道贯通测量精度是保证煤矿安全、提升生产效率的关键。长距离巷道准确贯通不仅关乎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还直接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测量方法难以保证高精度测量结果,因此探究影响煤矿长距离巷道贯通测量精度的因素,以期提高测量准确性,保证煤矿生产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长距离巷道 贯通测量 精度控制
下载PDF
宁武煤田水文地质条件探查及防治水技术
2
作者 张超 《煤》 2025年第1期100-103,共4页
宁武煤田5号煤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小,局部受奥灰水威胁较大,构造复杂。为探明其水文地质条件并评价其带压开采可行性及安全性,采用工程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从隔水层厚度、岩性、力学性质、地应力等角度分析隔水层渗透性、阻水性及突水系数... 宁武煤田5号煤底板隔水层厚度较小,局部受奥灰水威胁较大,构造复杂。为探明其水文地质条件并评价其带压开采可行性及安全性,采用工程与测试相结合的方式,从隔水层厚度、岩性、力学性质、地应力等角度分析隔水层渗透性、阻水性及突水系数,提出了防治水措施并进行了现场应用。结果表明:5号煤底板隔水层属于砂泥岩复合型,抗水压能力和隔水能力中等,突水临界指数、透水率、渗透系数、突水系数均在安全范围内,带压开采安全性较高。在5106工作面进行了针对性物探及注浆加固防治水治理,实现了工作面安全高效开采,为类似条件下煤层开采提供了指导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压开采 隔水层 防治水措施 注浆加固
下载PDF
府谷某煤矿开采致灾因素分析及防治措施研究
3
作者 梁成 《陕西煤炭》 2025年第1期74-79,98,共7页
矿区致灾因素是造成矿井地质灾害和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强对煤矿开采致灾因素特征的分析和提出防治措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工作。针对府谷某煤矿的地质条件特征与现存问题,从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断层与褶皱、瓦斯富集区、... 矿区致灾因素是造成矿井地质灾害和煤矿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加强对煤矿开采致灾因素特征的分析和提出防治措施是保障安全生产的必要工作。针对府谷某煤矿的地质条件特征与现存问题,从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断层与褶皱、瓦斯富集区、导水裂隙带、地下含水体等方面开展了致灾因素的勘查研究。结果表明,井下顶板、瓦斯、水灾及煤层自燃为该矿区最主要的致灾因素;对不同致灾因素采取如下综合防治措施。从采空区、回采工作面、巷道支护和矿压监测4个方面预防井下顶板事故。采用独立通风系统预防瓦斯事故;采用黄土覆盖封堵方案、钻孔充填、地面开挖回填、设置隔离墙等措施预防水灾事故;严格加强井下明火、电流短路、磨擦预防煤层自燃。科学的防治措施能有效保障煤矿开采工程中工人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开采 致灾因素 瓦斯 煤层自燃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开拓矿淋水区巷道顶板围岩破坏规律及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研究
4
作者 李学彬 王朝龙 +1 位作者 朱星志 王智正 《煤》 2025年第1期1-5,共5页
受到顶板存在低层位弱含水层的影响,部分煤矿出现巷道顶板锚索孔长期淋水的现象,导致顶板泥质围岩软化、锚索支护结构失效,易诱发巷道顶板离层冒落等安全事故。文章以开拓矿11煤回风大巷淋水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围岩力学性能测试及钻孔窥... 受到顶板存在低层位弱含水层的影响,部分煤矿出现巷道顶板锚索孔长期淋水的现象,导致顶板泥质围岩软化、锚索支护结构失效,易诱发巷道顶板离层冒落等安全事故。文章以开拓矿11煤回风大巷淋水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围岩力学性能测试及钻孔窥视可知,顶板泥质岩围岩强度低、裂隙发育,容易遇水泥化。结合现场工程条件和锚注支护机理,提出了外注式锚注支护技术,并设计了淋水区巷道外注式锚注补强支护方案,通过数值分析、现场工业性试验和现场监测优化了补强支护参数和施工工艺,围岩离层变形量降低48%以上,顶板淋水量减少80%以上,确保了开拓煤矿煤巷淋水区顶板围岩稳定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地层 淋水巷道 锚注支护 围岩控制 矿压监测
下载PDF
Un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Flow around 2-D Circular Cylinder for High Reynolds Numbers 被引量:7
5
作者 Yanhui Ai Dakui Feng +1 位作者 Hengkui Ye Lin Li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年第2期180-184,共5页
In this paper, 2-D computation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unsteady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s around a smooth circular cylinder in the supercritical and upper-transition flow regimes, i.e. 8.21×104〈Re〈1.54&#... In this paper, 2-D computational analyses were conducted for unsteady high Reynolds number flows around a smooth circular cylinder in the supercritical and upper-transition flow regimes, i.e. 8.21×104〈Re〈1.54×106. The calcul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means of solving the 2-D Unsteady Reynolds-Averaged Navier-Stokes (URANS) equations with a k-ε turbulence model. The calculated results, produced flow structure drag and lift coefficients, as well as Strouhal numbers. The findings we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previous published data, which also supplied us with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flow across cylinders of different high Reynolds numbers. Meanwhile, an effective measure was presented to control the lift force on a cylinder, which points the way to decrease the vortex induced vibration of marine structure in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r cylinder vortex shedding high Reynolds number Strouhal numbers lift control measure marine structure unsteady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FEM Analysis of Ground Subsidence in a Chinese Underground Gold Mine
6
作者 Meifeng Cai Lan Qiao +1 位作者 Bo Yu ChanghongLi Resources Engineering School,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 100083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SCIE EI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Ground subsidence in a Chinese underground gold mine is remarkable. To find out reason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subsidenc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1) system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 Ground subsidence in a Chinese underground gold mine is remarkable. To find out reasons and regularities of the subsidence, following research work was carried out: (1) systemetical investigations of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including in situ stress sta- te, locstion and size of old river beds, ponds and unfilled mined-out areas, (2) in situ monitoring of strata movement by multi-point ex tensometers in 3 vertical boreholes; (3) FEM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alysi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round subsidence and mining excavation, especially to inspect the influence of unfilled mined-out areas at shallow depth on the subsidence. Based on the research results, measures to control the ground subsidence and to prevent buildings from damage are provi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ound subsidence mining excavation REGULARITIES influencing factors control measures.
下载PDF
基于上覆岩层应力场和裂缝场演化的采动井套管破断特征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
7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1 位作者 王保玉 谭学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准确确定出煤矿采动井套管破断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能为井筒长期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以平顶山矿区的二1煤层及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方法,确定出上覆岩层离层段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分析了上覆岩层高... 准确确定出煤矿采动井套管破断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能为井筒长期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以平顶山矿区的二1煤层及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方法,确定出上覆岩层离层段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分析了上覆岩层高度、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与应力、位移的相关性,拟合出上覆岩层高度、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与应力、位移的关系式;根据研究区采动井的实际开发经验,确定出最佳布井区域下的套管主要破断类型,结合常用套管力学参数,得出“两场”演化下的套管破断位置及长度等特征;对常用的采动井局部防护技术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的防控对策。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应力呈现出“波动-线性降低”的变化规律,位移呈现出“几乎未发生变化-类双曲线型”的变化规律。最佳布井区域下的采动井套管主要以拉伸缩径和剪切破断为主,选择施加套管加强件对采动井套管进行加固。研究区地面采动井三开段采用N80套管时,需在煤层上部46 m亚关键层处、54 m软硬互层处分别加设抗拉伸套管加强件和抗剪切加强件;采用P110套管时,需在煤层上部46 m亚关键层处加设抗拉伸加强件。建议研究区地面采动井三开段均采用P110套管,增加采动井的井筒稳定性。该研究成果为平顶山矿区及相似条件下采动井预防套管破断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动井 套管破断 防控对策 加强件 上覆岩层组合
下载PDF
鄂西磷矿岩爆现状及治理措施研究
8
作者 柴修伟 盛益明 张龙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12,共4页
针对鄂西磷矿,在深入调查苏家坡磷矿、麻坪磷矿、桃郁溪磷矿等矿山地质特征及岩爆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鄂西磷矿岩爆灾害主要发生部位、埋深及岩性等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合鄂西磷矿岩爆的治理措施:对鄂西地下磷矿进行地应力测试,根据地应... 针对鄂西磷矿,在深入调查苏家坡磷矿、麻坪磷矿、桃郁溪磷矿等矿山地质特征及岩爆现象的基础上,分析了鄂西磷矿岩爆灾害主要发生部位、埋深及岩性等影响因素,提出了适合鄂西磷矿岩爆的治理措施:对鄂西地下磷矿进行地应力测试,根据地应力测试结果,优化回采顺序,减少应力集中区域,并在局部区域开展卸压和支护措施,保障井下安全开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西磷矿 岩爆 治理措施 深部开采 卸压
下载PDF
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方法及其水害防治意义 被引量:5
9
作者 曾一凡 于超 +7 位作者 武强 赵菱尔 尹尚先 张博成 刘泽洋 崔雅帅 阚雪冬 黄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3605-3618,共14页
为系统性认识矿井各类水害问题,规范化管理矿井防治水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2年6月将针对老空水防治的“三区”管理工作推广到顶板水害、底板水害以及构造水害等更多水害类型中。然而各地煤矿在防治水“三区”划分过程中暴露出... 为系统性认识矿井各类水害问题,规范化管理矿井防治水工作,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于2022年6月将针对老空水防治的“三区”管理工作推广到顶板水害、底板水害以及构造水害等更多水害类型中。然而各地煤矿在防治水“三区”划分过程中暴露出水害致灾因素和水害治理情况等与划分标准结合不紧密,并且技术上未针对不同煤层和采区进行区别划分,同时划分区域范围和划分结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存在不统一。据此,结合防治水“三区”划分的目的,对比了新“三区”划分与老空水“三区”划分的异同,明确了以水文地质条件勘查程度、水害隐患分析、水害治理情况为要素的划分原则,理清了“三区”划分的技术路径;结合我国常见的5种煤矿水害类型特征,提出了不同类型水害的划分方法,即:地表水害应根据井田内地表水体的分布发育特征以及大气降水、滑坡等地质灾害对开采的影响程度等进行划分。顶板水害应根据导水裂隙带范围内是否存在富水性强或者富水性中等静储量丰富含水层、松散含水层等对开采造成威胁进行划分。底板水害应根据煤层带压开采区域底板隔水层厚度与矿压破坏带深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底板突水系数大小进行划分。老空水害应根据矿井及周边矿井老空积水分布范围、积水量情况进行划分,构造水害应根据井田内断层、陷落柱、溶洞等地质构造和不良地质体的富水性、含水性、与水源导通情况进行划分;总结了划分工作的要点和难点,即:明晰划分时空范围、综合分析划分标准、明确“三区”管理职责、动态转换划分结果等;在此基础上,选择水害类型多样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典型煤矿井,遵循划分原则,根据划分标准,分煤层、分采区划分了可采区、缓采区、禁采区,并加以详细的解释说明;阐明了开展“三区”划分工作具有提升综合探测水平、强化预测预报能力、找准水害治理方向的水害防治意义,以期指导和规范我国煤矿防治水“三区”划分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水害防治 “三区”划分 水文地质条件 水害致灾因素 水害治理措施
下载PDF
Slope safety control during mining below a landslide 被引量:5
10
作者 MIN Hong1, DENG Jianhui1, WEI Jinbing1, ZHANG Qizhong2, ZOU Jiangang2 & ZHOU Zhibin2 1. Institute of Rock and Soil Mechan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2. Daye Iron Mine of WISCO, Tieshan, Daye 435006, 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5年第z1期47-52,共6页
The East Open Pits of Daye Iron Mine were closed in year 2000 and the ore beyond the pit limit was planned to be mined by underground way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to underground mining, hanging-w... The East Open Pits of Daye Iron Mine were closed in year 2000 and the ore beyond the pit limit was planned to be mined by underground ways.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smooth transition to underground mining, hanging-wall ores in the old pits were scheduled to be mined. Xiangbishan pit is one of the four mining spots selected. In 1979 when the pit was mined to around 36 m a.s.l., a landside of around 70000 m3 occurred in its North Slope, leading to the closure of the pit. The pit was then backfilled to 60 m a.s.l. to maintain the slope stability. The hanging-wall ore to be mined is just located below the old slide, so whether the slide will be reactivated and how to control its deformation and stability are the key issues concerned. Based on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numerical analysis, it was predicted that the slide would be reactivated and a control measure using the intact ore body as a retaining wall was thus suggested. During mining, displacements were monitored to assure safety. By July, 2003, 383000 tons of ore were successfully mined. Though the observed displacement reached 8795 mm, no major failure happened. The final slope is 110 m high with an angle of 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en PIT mine hanging-wall ORE mining landslide control measure retaining wall.
原文传递
智能放顶煤技术在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伟轩 陈敬川 +3 位作者 张立辉 刘生优 贺鑫 潘卫东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249-258,共10页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 我国内蒙古东部和新疆北部草原地区煤炭及地下水资源丰富,煤矿高强度开采形成的采动裂隙易导通强富水含水层,极易引起上覆岩层的地下水系统破坏,更容易发生突水溃砂事故,尤其含水层下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的放煤高度难以控制。以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系统保护为研究对象,以含水层保护和水砂灾害安全防控为研究目标,研发特厚煤层上覆含水层保护的智能放顶煤关键技术,应用井工煤矿动力突水溃砂防控技术,得出特厚煤层上覆地下水系统保护的根本途径。研发应用一种智能放顶煤技术,包括顶煤运移跟踪系统、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基于水文地质条件精细探查、覆岩破坏高度的实测、顶煤采放高度确定,应用多轮记忆放煤智能放顶煤技术,控制采动裂隙带高度。以应用工作面为例,应用水文地质精细探查与钻探验证、覆岩破坏高度获取、智能放顶煤技术后,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实现了上覆含水层水砂灾害的安全精准控制,有效保护了煤层上覆强富水含水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煤运移跟踪系统 多轮记忆放煤方法及系统 覆岩精细地质探查 覆岩破坏高度实测 采放高度智能控制 上覆含水层保护 水砂灾害防控
下载PDF
煤矿矿井工作中瓦斯防治技术及通风安全管理措施探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石志芳 《山西化工》 CAS 2024年第2期174-175,183,共3页
煤矿矿井瓦斯的主要危害形式包括瓦斯喷出、突出、普通涌出以及爆炸,瓦斯具有易燃易爆性和窒息性,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结合煤矿矿井实例,针对以上几种常见危害类型制定出综合性的瓦斯防治技术措施,涵盖涌出量测定、煤层地质钻探、通... 煤矿矿井瓦斯的主要危害形式包括瓦斯喷出、突出、普通涌出以及爆炸,瓦斯具有易燃易爆性和窒息性,是煤矿安全管理的重点。结合煤矿矿井实例,针对以上几种常见危害类型制定出综合性的瓦斯防治技术措施,涵盖涌出量测定、煤层地质钻探、通风、抽放、引排、局部防突、区域防突、爆炸极限控制、引火源控制。在通风安全管理中,重点分析了需风量计算、工作面温度与风速,为系统通风设计提供量化的依据。研究内容较为全面,具有较强的工程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矿井 瓦斯防治技术 通风安全 管理措施
下载PDF
煤矿井工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及防范探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扬帆 汪帆 +3 位作者 李兵 王路法 逯遥 刘昆鹏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为同时保护地下水环境和井工开采安全,以某煤矿2#煤层为研究案例,采用FLAC3D软件分析煤矿井工开采对顶板覆岩的影响机理,并以此为基础,从直罗组含水层和白垩系含水层2个角度综合分析煤... 煤矿井工开采过程会引发一系列的地下水环境问题。为同时保护地下水环境和井工开采安全,以某煤矿2#煤层为研究案例,采用FLAC3D软件分析煤矿井工开采对顶板覆岩的影响机理,并以此为基础,从直罗组含水层和白垩系含水层2个角度综合分析煤矿井工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此外,根据数值仿真模拟结果,介绍多种煤矿井工开采中地下水环境影响防范措施,旨在为后续煤矿井工开采中地下水环境问题的有效防范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井工开采 地下水环境 影响分析 防治措施 数值仿真模拟
下载PDF
矿山地质勘查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14
作者 刘玉 《世界有色金属》 2024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矿山地质勘查作为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勘查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矿山地质勘查,并采取合理的勘查灾害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本文... 矿山地质勘查作为资源开发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矿山地质环境复杂多变,勘查过程中存在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所以,加强矿山地质勘查,并采取合理的勘查灾害防治措施尤为重要。本文将阐述矿山地质勘查功能的主要内容,介绍几种常见的矿山地质灾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矿山地质勘查与勘查灾害防治措施,以期为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 地质勘查 灾害 防治措施
下载PDF
新疆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建华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4年第5期95-99,共5页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矿山及周边的地质环境遭受到破坏是难免的。在收集矿区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勘探、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根据矿区内采矿活动对... 矿产资源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类进行开发的过程中,矿山及周边的地质环境遭受到破坏是难免的。在收集矿区的地质资料和现场勘探、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矿区的地质环境进行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根据矿区内采矿活动对地质灾害、矿区下覆含水层的破坏、矿区原生地形地貌景观的影响及破坏、矿区地表水土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以及矿区产生的大气污染等方面,对矿山地质环境特征进行总结,最后,根据地质环境的破坏程度提出相应的矿山地质环境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山 地质灾害特征 地质环境评价 矿产资源 防治措施
下载PDF
绿色环保背景下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剑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4年第7期68-70,共3页
研究了绿色环保背景下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在掌握基本工程概况的情况下,从边坡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评价、边坡岩土体特性评价、主要岩土参数取用、边坡稳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边坡... 研究了绿色环保背景下矿区排土场边坡稳定性评价及防治措施,在掌握基本工程概况的情况下,从边坡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地基稳定性及均匀性评价、边坡岩土体特性评价、主要岩土参数取用、边坡稳定性与定量分析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边坡稳定性评价要点,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安全事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排土场 边坡稳定性评价 绿色环保 防治措施
下载PDF
小庄煤矿大采高下强矿压显现规律及防治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顶 路刘杰 王博文 《科学技术创新》 2024年第8期143-146,共4页
针对开采扰动造成强矿压显现导致顶板灾害发生的问题,以小庄煤矿40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支架阻力、微震监测数据对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三次来压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58 m,周期来压步距为26 m,支... 针对开采扰动造成强矿压显现导致顶板灾害发生的问题,以小庄煤矿402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支架阻力、微震监测数据对影响工作面安全生产的三次来压进行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约为58 m,周期来压步距为26 m,支架阻力在短时间内突增约8 MPa。工作面第1次来压、第2次来压时,支架平均工作阻力基本在11 000 kN,出现部分大能量微震事件。第3次来压时最大工作阻力超过16 000 kN,在第3次来压时能量事件最多,三次来压强度呈递增趋势且在中后部支架工作阻力更大。根据大采高工作面强矿压显现规律,分别从现场矿压监测管理、卸压调控进行全方位防治,对同类型大采高下强矿压显现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采高 强矿压显现 支架阻力 微震事件 防治措施
下载PDF
陕西省煤矿瓦斯灾害防治现状及对策研究
18
作者 曹建军 刘军 王中华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共9页
对陕西省煤矿瓦斯灾害特征进行了整体分析,并重点分析了韩城矿区3号和11号煤层瓦斯突出特点。分别对高瓦斯矿井、瓦斯突出矿井采取的灾害防治方法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瓦斯突出矿井形成了地面L型钻井水力压裂区域瓦斯排... 对陕西省煤矿瓦斯灾害特征进行了整体分析,并重点分析了韩城矿区3号和11号煤层瓦斯突出特点。分别对高瓦斯矿井、瓦斯突出矿井采取的灾害防治方法及存在的不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瓦斯突出矿井形成了地面L型钻井水力压裂区域瓦斯排采技术、穿层钻孔高压水射流钻扩一体化瓦斯抽采技术等10项瓦斯抽采技术、瓦斯抽采“四化”经验和智能管控平台系统,但在矿井通风、瓦斯地质、瓦斯抽采和瓦斯管理等方面存在不足;高瓦斯矿井形成了诸多先进经验、典型先进模式,但在瓦斯地质、通风系统、防突措施、安全防护、监测监控和管控模式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了高瓦斯矿井和瓦斯突出矿井灾害防治对策,认为高瓦斯矿井应从瓦斯地质探测、瓦斯抽采系统、通风系统及瓦斯管理等方面加强针对性瓦斯防治对策:瓦斯突出矿井应进一步开展突出机理及规律精细化研究,实施区域性预测及大区域预测防控技术,推广瓦斯灾害远程在线智能预警,加强矿井防突技术、设施及人才管控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灾害 高瓦斯矿井 瓦斯突出矿井 防治现状 防治对策
下载PDF
煤矿大采高工作面片帮冒顶诱因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
19
作者 彭杨皓 傅小龙 +3 位作者 薛飞升 姬中朋 李国正 贾晓宇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0-28,共9页
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时常发生片帮冒顶事故,在周期来压期间更为严重。以沙曲矿24208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造成工作面片帮冒顶的主要诱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结果表... 厚煤层大采高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时常发生片帮冒顶事故,在周期来压期间更为严重。以沙曲矿24208大采高工作面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造成工作面片帮冒顶的主要诱因,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直接顶的垮落对工作面影响明显,支架载荷增大,与基本顶来压时的支架载荷相近,引起工作面不同程度的片帮冒顶;支架支护强度、截深和推进速度是造成大采高工作面片帮冒顶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增大支架支护强度和初撑力、控制截深和加快推进速度的防治措施,同时将劳动制度由原来的‘六—六—十二制’改为‘四—六制’,有效改善了工作面的顶板下沉和片帮冒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煤层 大采高 片帮冒顶 影响因素 控制措施
下载PDF
大型矿用电铲永磁外转子提升系统动力学特性研究
20
作者 王余良 吴娟 《机电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824-1832,共9页
针对传统电铲提升系统存在传动效率低、能量损耗高、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基于永磁外转子滚筒直接驱动提升装置,提出了一种电铲提升设计方案,并对永磁外转子提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电铲挖掘轨迹,建立了以时间为历... 针对传统电铲提升系统存在传动效率低、能量损耗高、维护工作量大等问题,基于永磁外转子滚筒直接驱动提升装置,提出了一种电铲提升设计方案,并对永磁外转子提升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电铲挖掘轨迹,建立了以时间为历程的挖掘轨迹函数表达式,确定了齿尖载荷、挖掘体积的计算方法,从而对挖掘过程中铲斗的受力进行了分析;然后,利用SolidWorks建立了电铲三维模型,将其导入SimulationX的CAD模块,建立了电铲多体动力学模型,并加载了外部载荷曲线以模拟铲斗挖掘过程中的受力情况;之后,将电铲多体动力学模型封装成MATLAB子系统,连接到Simulink的永磁外转子滚筒控制模块,采用了比例积分(PI)调节器和永磁同步电机(PMSM)矢量控制方法提高了滚筒的动态性能和抗扰动能力;最后,利用Simulink中的联合仿真模型对电铲挖掘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提升力、推压力和电机功率等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提升系统相比,永磁外转子滚筒提升系统节能降耗约27%,而电铲挖掘过程整体节能约18%,并在1∶30模拟样机试验台对提升推压力进行了对比验证。永磁外转子滚筒提升方案大大降低了挖掘能耗,为电铲绿色装备转型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铲提升设计 动力学建模 永磁提升系统 联合仿真 SimulationX 比例积分调节器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