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1
作者 李泽椿 《Acta meteorologica Sinica》 SCIE 1995年第3期373-384,共12页
It is not only meteor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research to be in operation,but als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Here we gener- ally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r... It is not only meteor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NWP) research to be in operation,but als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Here we gener- ally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research,engineering construction,ope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sting,in the course of set-up of medium-range NWP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operation system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
原文传递
The Predictability Problems in Numerical Weather and Climate Prediction 被引量:11
2
作者 穆穆 段晚锁 王家城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91-204,共14页
The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the errors of the initial states and the parameters in the numerical model are investigated. Three problems of predictability in numerical weather and climate prediction are proposed, which... The uncertainties caused by the errors of the initial states and the parameters in the numerical model are investigated. Three problems of predictability in numerical weather and climate prediction are proposed, which are related to the maximum predictable time, the maximum prediction error, and the maximum admissible errors of the initial values and the parameters in the model respectively. The three problems are then formulated into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Effective approaches to deal with thes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problems are provided. The Lorenz’ model is employed to demonstrate how to use these ideas in dealing with these three proble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edictABILITY weather climate numerical model Optimization
下载PDF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EXTREME PRECIPITATION IN EASTERN CHINA UNDER A1B SCENARIO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14年第2期121-134,共14页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developed by 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nested in one-way mode within the latest version of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from the National Ce... The regional climate model(RegCM3), developed by the Abdus Salam 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 and nested in one-way mode within the latest version of Community Climate System Model from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is used to conduct a set of experiments to examine its capability of climate simulation for the past 50 years and to explore possible changes in extreme precipitation(EP) in the next 100 years under the A1 B scenario. Compared with the observation from the Climate Research Unit at the 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and CPC Merged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RegCM3 reasonably reproduces the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s of precipitation and EP in eastern China. Based on the present-day analysis,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hanges in monsoonal precipitation over eastern China in mid- and late-21st century relative to the reference period of 1970-1999. It is found that the precipitation will increase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areas to its north, and decrease over coastal areas to its south, especially in late-21st century. The various indices reflecting extreme events showed that the EP will enhance 10%-15% over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areas to its north, and weaken over the areas to its south. The summer monsoon will strengthen and shift northwards under SERS A1 B, bringing more water vapor and energy from the Indian Ocean and South China Sea for precipitation and eventually more precipitation over north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obal warming climate prediction East China extreme precipitation numerical simulation
下载PDF
Evaluation of Unified Model Microphysics in High-resolution NWP Simulations Using Polarimetric Radar Observations 被引量:1
4
作者 Marcus JOHNSON Youngsun JUNG +4 位作者 Daniel DAWSON Timothy SUPINIE Ming XUE Jongsook PARK Yong-Hee LEE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71-784,共14页
The UK Met Office Unified Model(UM) is employed by many weather forecasting agencies around the globe. This model is designed to run across spatial and time scales and known to produce skillful predictions for large... The UK Met Office Unified Model(UM) is employed by many weather forecasting agencies around the globe. This model is designed to run across spatial and time scales and known to produce skillful predictions for large-scale weather systems. However, the model has only recently begun running operationally at horizontal grid spacings of ~1.5 km [e.g.,at the UK Met Office and the Kore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KMA)]. As its microphysics scheme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and tuned for large-scale precipitation systems, we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UM microphysics to determine potential inherent biases or weaknesses. Two rainfall cases from the KMA forecasting system are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a Changma(quasi-stationary) front, and Typhoon Sanba(2012). The UM output is compared to polarimetric radar observations in terms of simulated polarimetric radar variabl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UM generally underpredicts median reflectivity in stratiform rain, producing high reflectivity cores and precipitation gaps between them. This is partially due to the diagnostic rain intercept parameter formulation used in the one-moment microphysics scheme. Model drop size is generally both underand overpredicted compared to observations. UM frozen hydrometeors favor generic ice(crystals and snow) rather than graupel, which is reasonable for Changma and typhoon cases. The model performed best with the typhoon case in terms of simulated precipitation cover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fied Model MICROPHYSICS polarimetric radar radar simulator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下载PDF
A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Method for MWTS-Ⅱ Radiance Assimilation in Typhoon Simulation
5
作者 YUAN Bing MA Gang +2 位作者 ZHANG Peng XI Shuang WANG Ting-fang 《Journal of Tropical Meteorology》 SCIE 2020年第2期150-160,共11页
FY-3C 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Ⅱ(MWTS-Ⅱ)lacks observations at 23.8 GHz,31 GHz and 89 GHz,making it difficult to remove the data contaminated by precipitation in assimilation.In this paper,a fast forward operator... FY-3C Microwave Temperature SounderⅡ(MWTS-Ⅱ)lacks observations at 23.8 GHz,31 GHz and 89 GHz,making it difficult to remove the data contaminated by precipitation in assimilation.In this paper,a fast forward operator based on the Community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CRTM)was use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bservation minus background simulation(O-B)and the cloud fractions in different MWTS-Ⅱchannels.In addition,based on the community Gridpoint Statistical Interpolation(GSI)system,the radiation brightness temperature of the MWTS-Ⅱwas assimilated in the regional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model.In the process of assimilation,Visible and Infrared Radiometer(VIRR)cloud detection products were matched to MWTS-Ⅱpixels for precipitation detection.For typhoon No.18 in 2014,impact tests of MWTS-Ⅱdata assimilation was carried out.The results show that,though the bias observation minus analysis(O-A)of assimilated data can be reduced by quality control only with|O-B|<3 K;however,the O-A becomes much smaller while the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is performed with Fvirr<0.9(VIRR cloud fraction threshold of 0.9).Besides,the change of the environmental field around the typhoon is more conducive to make the simulated track closer to the observation.The 72-hour typhoon track simulation error also shows that,after the precipitation detection,the error of simulated typhoon track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which reflects the validity of a precipitation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a double criterion of|O-B|<3 K and Fvirr<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 MWTS-II data assimilation precipitation cloud detection track simulation of typhoon
下载PDF
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承载性能原位试验与极限承载力预测
6
作者 刘超 白晓宇 +3 位作者 银吉超 卫永辉 谭永明 孟德朝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3期49-58,共10页
为深入探究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对12根嵌岩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原位试验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多种方法对嵌岩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评价,明确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竖向抗压承载性状。研究表明:12根中风化... 为深入探究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对12根嵌岩桩进行了单桩竖向抗压静载原位试验与ABAQUS有限元数值模拟,通过多种方法对嵌岩单桩极限承载力进行评价,明确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竖向抗压承载性状。研究表明:12根中风化花岗岩中嵌岩桩并非表现出完全端承桩,而是呈摩擦型桩或摩擦端承桩的性状;中风化花岗岩地基中的嵌岩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高,桩顶沉降小,满足工程对基础的承载要求;有限元模拟荷载-沉降曲线与实测荷载-沉降曲线走势吻合度较高,桩顶沉降误差较小;本试验条件下,桩端阻力占桩顶荷载的56.9%,桩侧摩阻力占比为43.1%,桩侧摩阻力在荷载传递过程中发挥较充分;有限元模拟得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与指数函数模型的预测结果较为吻合,可用于嵌岩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的预测,以及嵌岩桩承载性状和荷载传递规律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岩桩 中风化花岗岩 承载性能 原位试验 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大型浅水湖泊高时空分辨率风场特征数值模拟研究:以巢湖为例
7
作者 杜飞 陈凯麒 +7 位作者 刘晓波 王世岩 黄爱平 董飞 刘畅 杜彦良 阳星 孙龙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目的】大型浅水湖泊的风场是影响湖泊流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运移聚集规律的关键因素之一,仅依托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有效捕捉湖面风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快速变化。为精细刻画湖泊高频变化风场,辨识其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巢... 【目的】大型浅水湖泊的风场是影响湖泊流场、水体富营养化和藻华运移聚集规律的关键因素之一,仅依托气象站点的观测数据难以有效捕捉湖面风场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快速变化。为精细刻画湖泊高频变化风场,辨识其时空变化特征,【方法】以巢湖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气象观测数据、全球再分析数据集和地理静态数据,通过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和地理空间分析技术,模拟分析巢湖地区2019年高时空分辨率的风场变化过程。【结果】结果显示:巢湖区域风速由东向西、由南向北、由湖面向陆面逐渐减弱;湖面主导风向为东风和偏东风,主导风速为二级至四级,湖面平均风速在11月最大,12月次之,5月最小,不同季节湖面平均风速由大到小依次为冬季、秋季、夏季和春季。【结论】结果表明:巢湖在白天(夜晚)出现冷(暖)湖效应,其风场在早上6时和夜晚23时出现陆风和湖风转换;西半湖受湖陆风和城市热岛影响显著,在夏季会出现明显的环湖湖风锋,其湖风锋穿透内陆距离约4.7~9 km;东半湖受山谷风影响显著,在东南部山脉以东湖区易形成低风速区,在湖口附近受狭管效应易形成高风速区。通过研究成果可进一步认知巢湖区域风场特征,为巢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风场 湖陆风 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 气候变化 时空变化 数值模拟
下载PDF
2002年夏季气候及汛期实时预测与检验 被引量:16
8
作者 林朝晖 孙建华 +4 位作者 卫捷 周广庆 张小玲 陈红 郎咸梅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2003年第3期241-257,共17页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0 0 2年汛期预测的结果。作者首先利用IAPENSO预测系统 ,较好地预测出 2 0 0 2年夏季将有一个强度偏弱的ElN no事件发生 ;IAP动力学气候预测系统 (IAPDCP II)的跨季度预测结果则表明 2 0 0 2年夏... 简要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0 0 2年汛期预测的结果。作者首先利用IAPENSO预测系统 ,较好地预测出 2 0 0 2年夏季将有一个强度偏弱的ElN no事件发生 ;IAP动力学气候预测系统 (IAPDCP II)的跨季度预测结果则表明 2 0 0 2年夏季我国华北和东北大部将持续干旱少雨 ,长江下游和南方大部地区降水较常年偏多 ;在数值预测的基础上 ,结合其他的动力统计预测方法 ,最终得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2 0 0 2年夏季旱涝趋势的跨季度集成预测结果。与实况比较表明 ,IAPDCP II预测和集成预报均较好地预测出我国夏季旱涝的大范围形势分布 ,特别是动力数值预测的效果在我国东部略优于集成预测。至于汛期 (6~ 8月 )每天的天气分析研究和数值天气预报 ,则表明国内外现有的中高分辨率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均有很好的预测能力 ,并给出了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北地区 2 0 0 2年持续性降水的天气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气候预测 集成预测 数值天气预报 持续性降水 2002年 汛期
下载PDF
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及其应用进展 被引量:29
9
作者 刘鸿波 张大林 王斌 《气候与环境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49-668,共20页
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经过广泛的发展和不断的检验,区域气候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气候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发表了很多令人鼓舞的结果,其中包括过去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当前气候发展演变和未来... 区域气候模拟研究在过去十几年里取得了显著的进步。经过广泛的发展和不断的检验,区域气候模式现在已经成为气候研究和业务预报的重要工具。目前已经发表了很多令人鼓舞的结果,其中包括过去极端气候事件的模拟,当前气候发展演变和未来气候变化的预测,特别是对月和季节尺度气候的模拟与预测。通过对高分辨率和动力连续的区域气候模式结果的分析,人们对于周-季节时间尺度的各种物理过程,包括陆面和水文过程、边界层、云和降水、云-辐射相互作用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然而,区域气候是多尺度扰动(如中尺度、天气尺度、行星尺度扰动)和多圈层系统(如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冰雪圈、陆面)相互作用的结果,同时物理过程本身具有不确定性,人们对一些复杂的物理过程,特别是土壤湿度作用以及云-气候反馈过程也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该领域的研究还面临着很多挑战。作者重点总结并评述了区域气候模式对现在和未来区域气候模拟、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模拟、物理过程研究、短期气候预测几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最后讨论了区域气候模式发展在上述各方面,特别是周-次季节时间尺度区域天气和气候的模拟与预测所面临的挑战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气候模式 气候模拟与预测 极端气候事件 物理过程 周-次季节天气和气候
下载PDF
土壤湿度对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影响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忠贤 陈海山 +1 位作者 倪东鸿 曾刚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3-430,共8页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了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的22a(1979—2000年)5—8月的2组集合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气候态和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情况下,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 利用全球大气环流模式NCAR CAM3进行了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的22a(1979—2000年)5—8月的2组集合试验。运用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在气候态和年际变化的表层土壤湿度情况下,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及其差异。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观测海温条件下,采用气候态的土壤湿度时,CAM3模式模拟的东亚夏季气候的潜在可预报性偏低;而采用年际变化的土壤湿度时,模拟的夏季气候潜在可预报性有所提高,尤其是在中国西北地区;后者模拟的中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和气温的潜在可预报性比前者的模拟结果提高0.1以上。其原因可能是:采用年际变化的土壤湿度时,模式可以更好地模拟出中国西北地区的地表蒸发量和湍流热通量的年际变化,进而使得模式对该地区夏季气候的预报技巧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在可预报性 夏季气候 土壤湿度 数值模拟
下载PDF
GRAPES中尺度模式地形有效尺度影响的理想数值试验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一 陈德辉 +2 位作者 胡江林 沈学顺 王光辉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62,共10页
针对区域GRAPES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不同属性气流条件下的二维与三维理想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尺度地形的模拟试验表明,模式地形尺度的选择对模式预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指出6倍格距的地形尺度可以认为是区域GRA... 针对区域GRAPES模式,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不同属性气流条件下的二维与三维理想数值模拟试验,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尺度地形的模拟试验表明,模式地形尺度的选择对模式预报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同时指出6倍格距的地形尺度可以认为是区域GRAPES模式的最高有效分辨地形尺度,6倍以下尺度的地形对该模式的预报能力是有害的,应该滤除,或通过次网格尺度地形参数化加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模式有效地形 滤波 平滑
下载PDF
应用ATOVS资料和非对称Bogus资料对登陆台风韦帕的4DVAR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袁炳 费建芳 +1 位作者 王云峰 卢强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20,共8页
前人研究中BDA方法采用的轴对称Bogus台风不能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并弃掉了背景场的合理成分,也没有考虑大环境场的影响及湿热要素的同化。因此,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际观测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精细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并... 前人研究中BDA方法采用的轴对称Bogus台风不能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并弃掉了背景场的合理成分,也没有考虑大环境场的影响及湿热要素的同化。因此,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际观测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精细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并在MM5的伴随同化系统中引入快速辐射传输模式RTTOV8,通过四维变分同化(4DVAR)技术,加入海面风场和气压场Bogus资料及多颗卫星多条轨道上的ATOVS红外和微波卫星辐射亮温资料并考虑Noah陆面过程方案来对登陆台风韦帕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独同化海面Bogus资料的BDA方案可间接产生初始场非对称三维环流结构和暖心结构,但对湿度场及台风周围大环境场的调整不足,台风登陆后的路径预报改善也不明显;引入陆面过程方案弥补了Bogus资料对台风登陆后路径预报的不足;加入ATOVS资料能对湿度场及台风周围环境场做出调整,重构了大量中尺度结构信息,取得更为精细的初始台风环流和温压湿场结构,保持BDA方案路径及强度预报的优势的同时,使预报的降水强度增加,降水落区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初值化 4DVAR 非对称台风 ATOVS资料 台风模拟
下载PDF
干旱区天气、气候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隆霄 王澄海 +1 位作者 郭江勇 刘海 《干旱气象》 2003年第4期59-65,共7页
干旱区的气候模拟有着很强特殊性。气候模式是研究和探讨干旱区形成物理机制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气候数值模拟和试验的研究与进展,总结和评述了陆面过程中地表反照率、土壤湿度、植被状况的参数化和对气候的影响,... 干旱区的气候模拟有着很强特殊性。气候模式是研究和探讨干旱区形成物理机制的有效手段和工具。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干旱气候数值模拟和试验的研究与进展,总结和评述了陆面过程中地表反照率、土壤湿度、植被状况的参数化和对气候的影响,讨论和阐述陆面过程在气候模拟中的重要性。对干旱区的气候和天气灾害的数值模式模拟研究作了一些评述,并对干旱区数值模拟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展望。指出干旱区陆面过程的深入研究和干旱区陆面参数的标定,是改进干旱区气候模拟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天气 气候 数值模拟 陆面过程 灾害天气
下载PDF
ATOVS不同卫星资料在台风模拟中的同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兴武 董海萍 +1 位作者 郭卫东 高太长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57-166,共10页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模式WRF(ARW)V3.2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以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为个例,采用连续循环同化的方法对ATOVS卫星资料进行同化试验,探讨了同化ATOVS不同卫星资料对"凡... 利用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开发的中尺度模式WRF(ARW)V3.2及其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以1011号超强台风"凡亚比"为个例,采用连续循环同化的方法对ATOVS卫星资料进行同化试验,探讨了同化ATOVS不同卫星资料对"凡亚比"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度影响方面:同化ATOVS不同资料均可有效改善台风强度,台风中心海平面气压平均偏差从42 hPa下降到18 hPa,但不同资料间的差异并不显著,平均在6 hPa以内,这表明仅同化ATOVS资料对台风强度的改善相对有限。路径影响方面:(1)不同卫星的同一种传感器资料效果略有不同,同化NOAA-18和NOAA-15的AMSU-A资料效果较好,NOAA-16的AMSU-A效果较差;同化NOAA-15和NOAA-16的AMSU-B资料效果相当,且均优于AMSU-A资料。(2)同一颗卫星不同传感器资料的差异较大,同化AMSU-B资料的改善较为明显,HIRS-3次之,AMSU-A较差,而同时同化不同资料并没有带来更为明显的改善。(3)同时同化多颗卫星ATOVS资料的试验表明,将多种资料引入到同化系统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累积误差,因而仅同化一颗卫星可能比同时同化两颗或三颗卫星ATOVS资料的效果要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模拟 连续循环同化 ATVOS卫星资料 对比试验
下载PDF
建筑物排热对城市区域热气候影响的长期动态模拟及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朱岳梅 刘京 +1 位作者 姚杨 马最良 《暖通空调》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5-88,共4页
探讨了城市特定区域内热气候的形成机理,特别是建筑物排热在热气候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从建筑角度减缓城市高温化进程和热岛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室外热舒适环境、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方某典型城市实际大型CBD... 探讨了城市特定区域内热气候的形成机理,特别是建筑物排热在热气候形成中所起的作用,对于从建筑角度减缓城市高温化进程和热岛效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室外热舒适环境、降低建筑能耗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南方某典型城市实际大型CBD规划改造项目为研究对象,利用已建立的城市区域热气候预测模型,通过长期动态模拟,分析了城市化后室外热气候特征及室外热平衡规律。结果表明,夏季下垫面传热和空调冷源系统排热分别是城市气候逐渐向高温高湿化发展的主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物排热 数值模拟 城市区域热气候 预测模型
下载PDF
未来全球气候变暖情景下华东地区极端降水变化的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李新周 刘晓东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9-391,共13页
将公用气候系统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CCSM3-RegCM3),分别对1950—1999年和2000—2099年进行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连续数值模拟试验,以分析其对我国华东降水量时空变化的模拟能力,探讨未来华东地区极... 将公用气候系统模式与区域气候模式单向嵌套(CCSM3-RegCM3),分别对1950—1999年和2000—2099年进行大气温室气体中等排放情景(A1B)下中国区域高分辨率连续数值模拟试验,以分析其对我国华东降水量时空变化的模拟能力,探讨未来华东地区极端降水的可能变化。与CRU、CMAP实际降水观测及NCEP再分析资料驱动的RegCM3模拟结果的对比显示,模式系统较好地重现了我国华东降水水平分布、日变化以及极端降水指数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A1B情景下21世纪中期和后期降水以及东亚夏季风的可能变化。(1)未来中国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降水普遍增加,以南沿海地区降水相对变化不明显甚至减少,21世纪末期相对21世纪中期更为明显;(2)极端降水指数显示未来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极端降水增加10%~15%,干旱程度减弱,而南部沿海地区小范围极端降水减少,最大持续无雨期天数增加最大可达30%;(3)未来东亚夏季风偏强,尤其是西南气流加强,致使夏季风明显北推,这是导致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北地区降水显著增加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变暖 气候预测 华东地区 极端降水 数值模拟
下载PDF
晨昏轨道卫星的气象应用需求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张鹏 杨磊 +5 位作者 谷松岩 胡秀清 吴晓京 吴荣华 毕研盟 刘诚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2期6-12,共7页
晨昏卫星(晨昏轨道极轨气象卫星,也简称晨昏轨道卫星)是指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卫星中轨道降交点地方时间(Equator Cross Time,ETC)在6:00左右的卫星,观测地方时间总在凌晨和傍晚。在介绍晨昏卫星的基础上,分析了晨昏卫星的平台特征、观... 晨昏卫星(晨昏轨道极轨气象卫星,也简称晨昏轨道卫星)是指太阳同步近极地轨道卫星中轨道降交点地方时间(Equator Cross Time,ETC)在6:00左右的卫星,观测地方时间总在凌晨和傍晚。在介绍晨昏卫星的基础上,分析了晨昏卫星的平台特征、观测特点和潜在应用。对轨道模拟仿真和多国观测系统试验(observing system experiments,OSE)的分析表明:晨昏卫星同上午卫星和下午卫星共同构成极轨气象卫星业务观测系统,可以每6h提供一次无缝隙的全球大气探测资料,改进NWP的初始场,对南北半球预报和行星尺度的区域预报均有积极的贡献。利用FY-1D卫星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晨昏卫星对气候和环境监测也具有独特的作用。根据现有风云气象卫星的发展规划,还讨论了发展晨昏卫星的可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晨昏卫星 数值天气预报 气候监测 环境监测
下载PDF
基于4D-VAR的动态非对称台风初值化方法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袁炳 费建芳 +2 位作者 王云峰 陆汉城 韩月琪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75-482,共8页
经典BDA台风初值化方案中台风模型为一个不能充分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的轴对称海平面涡旋场,且在同化窗口内强迫发展着的台风向这个静止涡旋场适应。本文针对该特点,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况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 经典BDA台风初值化方案中台风模型为一个不能充分反映个别台风具体特征的轴对称海平面涡旋场,且在同化窗口内强迫发展着的台风向这个静止涡旋场适应。本文针对该特点,提出一种充分融合分析场信息和实况信息并考虑副高影响的非对称台风Bogus方法,利用PSU/NCAR的MM5模式及其伴随模式,通过四维变分同化(4D-VAR)技术,建立动态非对称BDA方案,对多个不同时次的Bogus资料进行同化。通过对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较大的6个台风的数值模拟试验对比发现,新方案的路径模拟普遍优于经典方案,且对于经典方案没能改善路径模拟的时段,新方法的模拟效果却能得以改进;新方法模拟的强度普遍弱于经典方案,但这种趋势使得新方法的中后期模拟强度较经典方案更接近于实况。另外,当实况中台风强度已大为减弱时,同化试验模拟的台风仍然保持很强的强度,造成气旋的过度发展,这种情况对BDA方案模拟效果的限制作用还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天气预报 台风初值化方法 四维变分同化 非对称台风 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
下载PDF
参考大气在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嘉滨 舒静君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60-673,共14页
本文概述了根据应用参考大气概念提出的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或称静力扣除法)在国内外一些气象机构的中期天气预报、后处理和四维同化、以及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计算表明,这种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能有效的减少截谱误差,明显... 本文概述了根据应用参考大气概念提出的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或称静力扣除法)在国内外一些气象机构的中期天气预报、后处理和四维同化、以及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计算表明,这种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能有效的减少截谱误差,明显地改进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考大气 中期天气预报 气候模拟
下载PDF
灾害性天气总结中存在的问题和关键要点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赵玉春 王仁乔 《暴雨灾害》 2008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了帮助预报员加深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并提高其预报预测准确率,联系近2~3年来武汉中心气象台灾害性天气总结实际,分析了灾害性天气总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剖析;在此基础上,以若干灾害性天气总结为例,归纳了灾害性... 为了帮助预报员加深对灾害性天气的认识并提高其预报预测准确率,联系近2~3年来武汉中心气象台灾害性天气总结实际,分析了灾害性天气总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其原因进行了简要剖析;在此基础上,以若干灾害性天气总结为例,归纳了灾害性天气总结的关键要点,即从预报业务实践中提炼科学问题,综合应用多种探测资料,重视灾害性天气数值模拟和试验研究,加强灾害性天气形成机理研究,尝试灾害性天气三维结构和物理图像的总结,加强灾害性天气可预报性问题探讨,注重灾害性天气预报思路和着眼点的总结;最后,就如何做好灾害性天气总结和充分发挥其效益,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性天气 物理图像 数值模拟 可预报性 预报思路 预报着眼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