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nimal models of melanoma: a somatic cell gene delivery mouse model allows rapid evaluation of genes implicated in human melanoma
1
作者 Andrea J. McKinney Sheri L. Holmen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3-162,共10页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tages of melanoma are cause for concern. Few treatment options are available for advanced melanoma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less than 15%. Target... The increasing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advanced stages of melanoma are cause for concern. Few treatment options are available for advanced melanoma and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s less than 15%. Targeted therapies may revolutionize melanoma treatment by providing less toxic and more effective strategies. However, maximizing effectiveness requires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alterations that drive tumor formation, progression, and maintenance, as well as elucidating the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Several different genetic alterations identified in human melanoma have been recapitulated in mice. This review outlines recent progress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mouse models of melanoma and summarizes what these findings reveal about the human disease. We begin with a discussion of traditional models and conclude with the recently developed RCAS/TVA somatic cell gene delivery mouse model of melan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小鼠模型 基因传递 人类疾病 体细胞 快速评估 动物模型 治疗方案
下载PDF
基于Swin-Transformer的黑色素瘤图像病灶分割研究
2
作者 赵宏 王枭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9-258,共10页
黑色素瘤图像病灶分割的主流模型大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或Vision Transformer(ViT)网络,但是CNN模型受限于感受野大小,无法获取全局上下文信息,而ViT模型只能提取固定分辨率的特征,无法提取不同粒度的特征。为解决该问题,建立一种基... 黑色素瘤图像病灶分割的主流模型大多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或Vision Transformer(ViT)网络,但是CNN模型受限于感受野大小,无法获取全局上下文信息,而ViT模型只能提取固定分辨率的特征,无法提取不同粒度的特征。为解决该问题,建立一种基于Swin-Transformer的融合双分支的混合模型SwinTransFuse。在编码阶段,首先利用Noise Reduction图像降噪模块去除图像中的毛发等噪声,然后采用CNN和Swin-Transformer构成的双分支特征提取模块来提取图像的局部细粒度信息和全局上下文信息,并对来自Swin-Transformer分支的全局上下文信息使用SE模块进行通道注意力操作以增强全局特征的提取,对来自CNN分支的局部细粒度信息使用卷积块注意力机制模块(CBAM)进行空间注意力操作以增强局部细粒度特征的提取,接下来利用Hadamard积运算对两个分支输出的特征进行特征交互以实现特征的融合,最后将SE模块输出的特征、CBAM模块输出的特征和特征融合后的特征进行拼接以实现多层次特征融合,并通过一个残差块输出交互后的特征。在解码阶段,将特征输入到上采样模块得到图像最终的分割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ISIC2017和ISIC2018皮肤病数据集上的平均交并比分别为78.72%和78.56%,优于同类型的其他医学分割模型,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in-Transformer模型 黑色素瘤 特征融合 降噪 ISIC2018数据集
下载PDF
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及影响因素研究
3
作者 武淑琴 王远涵 +3 位作者 郑凯元 韩红娟 康金秀 余红梅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42-947,共6页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 背景恶性黑色素瘤(MM)由表皮黑色素细胞恶性变而成,恶性程度极高,其防治是皮肤病领域的重点课题。目的探讨MM患者的预后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6—2021年山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05例肢端MM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患者电子病历信息获得临床资料,以电话随访方式确认患者总生存期(OS),随访截至2022-12-31。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MM患者OS的生存曲线,不同影响因素的生存曲线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MM患者1年、3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4.6%(194/205)、81.9%(168/205)、72.6%(149/205),患者平均OS为71.77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6.83个月。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厚度、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的MM患者O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HR=1.644,95%CI=1.148~2.498)、肿瘤厚度>1.94 mm(HR=2.466,95%CI=1.419~4.284)、瘤体溃疡(HR=1.821,95%CI=1.225~2.708)、淋巴结转移(HR=1.999,95%CI=1.305~2.892)、NLR≥3(HR=1.873,95%CI=1.108~3.166)是MM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男性、肿瘤厚度>1.94 mm、瘤体溃疡、淋巴结转移、NLR≥3为影响MM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医务工作者可以重点关注有以上不良预后因素的MM患者,加强护理提高其生存率,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预后 COX模型 列线图 总生存期 影响因素分析 山西省
下载PDF
基于铁死亡相关基因构建葡萄膜黑色素瘤风险预测模型
4
作者 张富程 张睿 +2 位作者 桑英旗 卢奕安 冷瀛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191-197,共7页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构建与铁死亡基因相关的UVM预测模型,用于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生存及转移情况。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UVM转录组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临床信息,结合铁死亡数据库确定铁死亡相关基因。Kaplan-Meier方法分...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构建与铁死亡基因相关的UVM预测模型,用于评估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生存及转移情况。方法从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获取UVM转录组数据和与之匹配的临床信息,结合铁死亡数据库确定铁死亡相关基因。Kaplan-Meier方法分析铁死亡相关基因在高、低表达状态下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利用LASSO、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并构建免疫相关风险预测模型。根据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利用ROC曲线评估模型准确度,并采用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GSE84976和GSE22138作为验证集。结果通过多种算法构建了含有4个核心基因的预测模型(AIFM2、ITGA6、CD44、ALOX12),基于模型标志物计算的风险评分可以准确识别UVM高、低风险患者,并具有预测患者总体生存的能力(P<0.01,1 a AUC=0.84、3 a AUC=0.89、5 a AUC=0.91),验证集GSE84976外部验证结果:P<0.01,1 a AUC=NA,3 a AUC=0.78,5 a AUC=0.91;验证集GSE22138外部验证结果:P<0.01,1 a AUC=0.75,3 a AUC=0.79,5 a AUC=0.82,结果显示,该预测模型可作为UVM独立预后因素,预测生存及转移情况。结论构建的新型铁死亡相关的UVM预测模型(AIFM2、ITGA6、CD44、ALOX12),能够准确预测UVM患者预后及转移情况,可为UVM患者的个性化诊疗提供新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生物信息学 铁死亡 预测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葡萄膜黑色素瘤缺氧相关lncRNA预后模型的构建
5
作者 金银铃 郑金华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54-558,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葡萄膜黑色素瘤(UM)缺氧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筛选UM lncRNA表达谱及临床信息数据。采用Lasso回归、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鉴定UM缺氧相关lncRNA预后标志物并构建预后模型;RO...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葡萄膜黑色素瘤(UM)缺氧相关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预后模型。方法从TCGA数据库中筛选UM lncRNA表达谱及临床信息数据。采用Lasso回归、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鉴定UM缺氧相关lncRNA预后标志物并构建预后模型;ROC评估预后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并绘制列线图。根据中位风险评分将UM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采用Kaplan-Meier比较高、低风险组患者总生存期。采用KEGG对基于缺氧相关lncRNA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结果共获得983个缺氧相关的lncRNA。共筛选出7个具有独立预后意义的UM缺氧相关lncRNA预后标志物(AC100791.3、SOS1-IT1、LHFPL3-AS1、AP005121.1、AL121820.2、LINC01006、AC104825.1)并构建其预后模型。预后模型的风险评分是UM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ROC结果显示,预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高风险组总生存期低于低风险组(P<0.001)。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氧化磷酸化通路、乙醛酸与二羧酸代谢、系统性红斑狼疮、抗原的加工与呈递、P53信号通路富集于高风险组人群。结论基于7个缺氧相关lncRNA构建的预后模型可预测UM患者的预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缺氧 lncRNA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的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
6
作者 霍康明 王冰 +1 位作者 刘毓涵 张中文 《滨州医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86-191,共6页
目的分析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探究改善预后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的目的。方法筛选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数据,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结局的单变量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 目的分析皮肤黑色素瘤患者生存时间的影响因素,探究改善预后的措施,以达到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减轻疾病负担的目的。方法筛选SEER数据库中的患者数据,运用卡方检验进行结局的单变量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进行生存时间的比较;运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家庭收入、TNM分期、临床分期、肿瘤分级组的生存时间之间的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01)。女性的死亡风险是男性的0.782倍;年龄越大、家庭收入越低的患者死亡风险越大;邻近组织和淋巴结受累情况越严重,患者预后情况越差;癌症转移后生存率明显下降。结论男性、年龄大、家庭收入低、临床分期高、肿瘤分级高的患者死亡风险较大。建议每5年对5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一次筛查;在低收入社区开展教育活动,以缩小地区的预后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 SEER数据库 Kaplan-Meier生存曲线 COX比例风险模型
下载PDF
Inhibitory effects of two oligosaccharideson murine melanoma experimental liver metastasis
7
作者 Liu, YP Zhou, RL +1 位作者 Wang, YF Cai, MC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1-13,共3页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tetrose and a natural yeast mannan on experimental liver metastasis of mouse melanoma. METHODS After treated with 4mg tetrose (tetrose group) or 4mg mannan (ma... AIM 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a chemically synthesized tetrose and a natural yeast mannan on experimental liver metastasis of mouse melanoma. METHODS After treated with 4mg tetrose (tetrose group) or 4mg mannan (mannan group) for 30 minutes at 37℃, 0 5ml 1×10 6 B16 MBK melanoma cell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spleen of mice. Fifty five days later, melanoma metastatic nodes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ver and in other organs as well as mouse survival time were observed. RESULTS Of the 6 mice in control (B16 cell+PBS) group, 4 died naturally within 55 days, and 2 were killed on the 55th day. All of the 6 mice had metastases in livers, the total number of the melanoma nodes on each liver surface ranged from 2 to 30, with the largest one merging into the whole liver. One mouse had a neoplasm in the remnant site of injection, and 3 had metastases in lungs. In contrast, of the 6 mice in tetrose group, only one died on the 50th day after injection, with 3 metastases in the liver, the largest being 10mm in diameter, the other 5 mice survived until being dissected on the 55th day after injection and had no liver metastasis, but 3 of them had neoplasms in their remnant sites of injection. In mannan group, all of the 6 mice survived and no metastasis was seen except for 2 liver nodes in one mouse with the largest diameter of 1mm. Neither tetrose nor mannan group had metastasis out of the liver, and the weight of liver in the two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Both tetrose and mannan had the effects of preventing melanoma cells from experimental metastasis to and out of the liver, and prolonging the survival time of the mou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neoplasms EXPERIMENTAL melanoma OLIGOSACCHARIDES neoplasm METASTASIS disease models animal
下载PDF
免疫相关的皮肤黑色素瘤预后模型构建及肿瘤免疫微环境分析
8
作者 吴猛 汪政 张江林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671-681,共11页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是高度恶性和异质性的皮肤肿瘤,尽管免疫治疗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肿瘤微环境的抑制作用却减弱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需开发特定的免疫相关的预后模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策略。本研究结合癌症基因组图... 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是高度恶性和异质性的皮肤肿瘤,尽管免疫治疗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肿瘤微环境的抑制作用却减弱了免疫治疗的效果。因此需开发特定的免疫相关的预后模型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疗策略。本研究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高通量基因表达(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以及序列读取档案(Sequence Read Archive,SRA)数据库中皮肤黑色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的相关数据,旨在建立一个基于差异表达的免疫相关预后预测模型,并通过风险评分评估肿瘤免疫微环境用以指导临床免疫治疗。方法:从TCGA数据库获取SKCM转录组测序数据和对应的临床信息,分析其差异表达基因,并使用单因素Cox回归、LASSO方法以及逐步回归建立预后模型。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CR,real-time 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验证预后模型中基因的表达差异。使用Kaplan-Meier方法进行生存分析,通过时间依赖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以及多因素Cox回归评价模型的效果,并使用GEO数据库中2个SKCM数据集对预后模型进行验证。进一步分析风险评分与免疫细胞浸润、基于表达估计恶性肿瘤组织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细胞(Estimation of STromal and Immune cells in MAlignant Tumor tissues using Expression data,ESTIMATE)评分、免疫检查点mRNA表达水平、肿瘤免疫周期及肿瘤免疫微环境通路间的相关性。最后在真实世界的队列中验证风险评分与免疫治疗效果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TCGA-SKCM数据集的差异分析发现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相关。同时得到一个基于4个基因的预后模型,在模型中SKCM组织与正常皮肤组织的人细胞维甲酸结合蛋白2(cellular retinoic acid binding protein 2,CRABP2)、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及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D1(killer cell lectin like receptor D1,KLRD1)基因的mRNA和蛋白质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高风险评分的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短于低风险评分的患者(P<0.001),在训练队列与多个验证队列取得了一致的结果(P<0.001)。预后模型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评分的SKCM患者处于抑制性的免疫微环境(P<0.01)。结论:构建的免疫相关SKCM预后模型可以有效预测SKCM患者的预后;结合其评分与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密切相关性,该模型对于SKCM临床免疫治疗的效果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 肿瘤免疫微环境 预后模型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基于SEER数据库数据的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构建
9
作者 吴小清 刘向玲 +2 位作者 苏绍波 赵淑宁 宋子宣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15期33-37,共5页
目的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235例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种族、TNM分期、病理学类型、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手术信息、放... 目的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方法收集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SEER数据库中2010—2015年2235例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数据(年龄、性别、婚姻状况、种族、TNM分期、病理学类型、骨转移、肺转移、肝转移、手术信息、放化疗情况、生存时间、生存状态等信息),将所有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为建模组1584例及验证组651例。首先将建模组中的临床资料数据利用R4.1.2软件中“survival”包的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得出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筛选出的影响因素使用R4.1.2软件中“rms”包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通过C指数、ROC以及校准曲线评价该预测模型的区分度和一致性。结果年龄、病理学类型、T分期、M分期、局部放疗为影响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因素,构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在建模组和验证组中预后预测模型C指数分别为0.732(95%CI:0.710,0.761)和0.713(95%CI:0.670,0.756)。建模组中预后预测模型预测1年、2年、3年预后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80、0.766、0.777;在验证组中预后预测模型预测1、2、3年预后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90、0.755、0.734,两组数据均高于0.7,说明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建模组和验证组的校准曲线均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中45°的直线重合度较高,说明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预后预测模型建立成功,其对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后预测模型 列线图 脉络膜黑色素瘤 SEER数据库
下载PDF
超声造影动态血管模型参数与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预后关系分析
10
作者 谢佳佳 王琳玲 喻娟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3年第7期817-82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动态血管模型参数与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UM患者248例(248只患眼)纳入研究,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失访10例,脱落3例,将剩余...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动态血管模型参数与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患者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2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UM患者248例(248只患眼)纳入研究,治疗后随访观察2年,失访10例,脱落3例,将剩余235例患者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不良组(n=58)和预后良好组(n=177)。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UM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超声造影动态血管模型(dynamic vascular pattern,DVP)参数对UM患者不良预后预测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上皮样细胞型占比、最大基底直径>16 mm占比、发生累及睫状体占比、虹膜新生血管占比、发生球外蔓延占比及峰值强度(maximum of intensity,Imax)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预后不良组中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及上升时间(rise time,RT)则短于预后良好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皮样细胞型、最大基底直径>16 mm、肿瘤累及睫状体、mTT缩短及Imax增大均是影响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mTT以43.04 s为最佳截断值预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不良预后的灵敏度为67.24%、特异度84.18%、AUC为0.784;Imax以150.12%为最佳截断值预测的灵敏度为68.97%、特异度83.05%、AUC为0.834;二者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91.38%、特异度82.49%、AUC为0.885,联合预测的灵敏度高于单项指标(P<0.05)。结论超声造影DVP参数中的mTT缩短、Imax增大均是影响UM不良预后的因素,mTT联合Imax预测UM不良预后具有较高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膜黑色素瘤 超声造影 血管模型参数 预后
下载PDF
皮肤黑色素瘤预后模型的构建:基于TCGA数据库的铁死亡相关基因 被引量:1
11
作者 廖景龙 罗涵深 霍博 《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 2023年第4期307-313,共7页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皮肤黑色素瘤铁死亡相关预后模型,揭示铁死亡与皮肤黑色素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从KEGG数据库中获取铁死亡相关基因,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皮肤黑色素瘤的样本数据,采用R包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对应样本的临床信息,... 目的基于TCGA数据库构建皮肤黑色素瘤铁死亡相关预后模型,揭示铁死亡与皮肤黑色素瘤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从KEGG数据库中获取铁死亡相关基因,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皮肤黑色素瘤的样本数据,采用R包从TCGA数据库中获取对应样本的临床信息,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预后相关基因,Lasso回归用于进一步进行变量的选择,基于ggrisk包进行预后模型的构建,survival包及survminer包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筛选出12个预后相关铁死亡基因,去掉过度拟合的基因,最终确定7个铁死亡相关基因用作预后模型的构建,包括NOX4、VDAC2、POR、CHMP5、GCH1、CP、ACSL4。生存分析显示高风险组患者生存时间显著短于低风险组(P<0.05)。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预后模型进一步展示了铁死亡与皮肤黑色素瘤预后密切相关,为皮肤黑色素瘤的治疗和改善预后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黑色素瘤 铁死亡相关基因 预后模型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GOPC的皮肤黑素瘤预后模型
12
作者 沈剑 廖海英 黄谦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23年第3期70-74,共5页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GOPC(golgi associated PDZ and coiled-coil motif containing)的皮肤黑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预后模型,进一步为SKCM的早期筛查发挥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提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SKCM...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构建GOPC(golgi associated PDZ and coiled-coil motif containing)的皮肤黑素瘤(Skin cutaneous melanoma,SKCM)预后模型,进一步为SKCM的早期筛查发挥一定的指导意义。方法:提取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的SKCM数据和GTEx数据库对应的正常组织数据。利用ggplot2包绘制GOPC在两者之间的表达差异。采用基因本体(GO)数据库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GOPC基因进行进一步功能富集分析,探索该基因潜在的功能和通路。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与SKCM相关的影响因素,再通过rms包构建列线图建立SKCM患者预后模型,ROC曲线评价构建的模型预测SKCM患者预后的价值,最后通过survival包构建关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的生存曲线。结果:在1282例样本中正常组织样本有813例、皮肤黑素瘤组织样本有469例,发现GOPC在这两组之间有表达差异(P <0.001)。该模型预测SKCM患者总生存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76,说明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K-M曲线中GOPC高表达预后较差(P=0.036)。在多因素COX回归中GOPC在SKCM中也是独立预后风险因素(HR=0.506,95%CI=0.263~0.971,P=0.041),表明模型对SKCM患者生存具有较高的预测能力。结论:构建的SKCM的GOPC基因预后模型可用于预测SKCM患者的预后,为黑素瘤的精准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黑素瘤 预后模型 GOPC 生物标志物
下载PDF
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3
作者 姚丽 孙凤菊 +1 位作者 张雪 王艳云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7期1945-1948,共4页
目的探讨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PERMA组(n=40),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P... 目的探讨积极情绪-投入-人际关系-意义-成就(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心理状态、用药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80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分为常规组(n=40)和PERMA组(n=40),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干预,PERMA组患者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幸福感指数量表(IWB)]、用药依从性[8条目Morisky用药依从性问卷(MMAS-8)]、生活质量[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时间。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IWB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ERMA组患者SAS、SD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IWB评分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MA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PERMA组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总体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RMA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常规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RMA模式下心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幸福感,缓解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PERMA模式 心理干预 心理状态 用药依从性 生活质量
下载PDF
B16黑色素瘤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探讨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燕 郭伶俐 +3 位作者 赵发 任鹏涛 田青 蔡建辉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9年第34期4206-4207,共2页
目的利用C57BL/6小鼠制备黑色素瘤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造模条件。方法将黑色素瘤细胞株B16制备成1×108L-1、1×109L-1、5×109L-1、1×1010L-1浓度的细胞悬液,分别注射于小鼠背部,观察小鼠的出瘤时间、生存期及小鼠生... 目的利用C57BL/6小鼠制备黑色素瘤动物模型,选择合适的造模条件。方法将黑色素瘤细胞株B16制备成1×108L-1、1×109L-1、5×109L-1、1×1010L-1浓度的细胞悬液,分别注射于小鼠背部,观察小鼠的出瘤时间、生存期及小鼠生活习性的改变。结果小鼠出瘤率为100%。浓度越高出瘤时间、生存期越短,生活习性改变越明显。结论选择背部为注射部位较方便,细胞浓度为1×109L-1制备的动物模型,出瘤时间、生存时间更适于实际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16细胞株 黑色素细胞瘤 动物模型 C57BL/6小鼠
下载PDF
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峥 苗晋鑫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20-127,共8页
黑色素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迅速,已成为全球健康负担。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黑色素瘤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仍然是最差的之一。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方案并鉴定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 黑色素瘤占皮肤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由于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迅速,已成为全球健康负担。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黑色素瘤治疗的总体成功率仍然是最差的之一。动物模型是研究其发病机制、预防、治疗方案并鉴定潜在治疗靶点及生物标志物的重要工具。黑色素瘤小鼠动物模型可以分为诱发性模型、移植性模型、转基因模型。然而,没有一种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与人类疾病一致。本文总结近20年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研究,总结和比较黑色素瘤小鼠模型的制备、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为优化黑色素瘤小鼠模型与药物和疫苗评价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可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动物模型 诱发性 转基因 移植性
下载PDF
Onconase对B16黑色素瘤细胞的体内外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沈如凌 孙瑞林 +2 位作者 王庆诚 欧伶 费俭 《细胞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6期901-904,共4页
Onconase(Onc)是一种从林蛙(Rana pipiens)卵细胞内提取的核酸酶,实验证实其在体外和体内对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的重组Onc和天然提取蛋白质具有相似的活性,通过测定该蛋白质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IC5... Onconase(Onc)是一种从林蛙(Rana pipiens)卵细胞内提取的核酸酶,实验证实其在体外和体内对多种肿瘤细胞都具有显著的杀伤效果。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纯化的重组Onc和天然提取蛋白质具有相似的活性,通过测定该蛋白质对黑色素瘤B16细胞的IC50和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探讨了Onc体内外的抗肿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B16细胞在体外对Onc敏感性较K562细胞低,其IC50为6.37μmol/L;但体内每次每只小鼠给予5mg/kg Onc也可显著地抑制B16细胞的生长,延长小鼠的生存时间。实验提供了一种简化高效获得具有天然活性Onc的方法,同时通过Onc对低敏感性肿瘤黑色素瘤细胞的杀伤研究,丰富了对Onc抗肿瘤作用的认识,为治疗黑色素瘤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NCONASE 黑色素瘤 动物模型 抗肿瘤
下载PDF
熊果苷对A375细胞与HACAT共培养模型中黑素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兴焱 王天晔 +3 位作者 陈巧云 张宁 李绍民 陈景华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0年第9期1321-1323,共3页
目的:体外构建研究色素问题的黑素瘤细胞(A375)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利用熊果苷对此共培养体系进行验证。方法:MEM培养基分别培养A375细胞与HACAT细胞,A375细胞与HACAT以1:2的比例共培养,构建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 目的:体外构建研究色素问题的黑素瘤细胞(A375)与角质形成细胞(HACAT)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利用熊果苷对此共培养体系进行验证。方法:MEM培养基分别培养A375细胞与HACAT细胞,A375细胞与HACAT以1:2的比例共培养,构建黑素瘤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将不同浓度熊果苷作用于此模型,用MTT法、多巴氧化法及NaOH裂解法检测熊果苷对细胞增殖、酪氨酸酶活性以及黑素合成的影响。结果:A375细胞与HACAT能共同存活,1.0mg/ml、0.5mg/ml和0.2mg/ml熊果苷对共培养细胞的增殖、黑素细胞酪氨酸酶活性及黑素合成均有较强的剂量相关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成功构建了A375细胞与HACAT细胞直接接触的共培养模型;脱色药熊果苷作用于本模型后引起酪氨酸酶及黑素的变化与预期结果一致;本模型为进一步研究色素问题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培养模型 黑素瘤细胞 角质形成细胞 熊果苷
下载PDF
230例手术治疗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云生 杨春惠 +3 位作者 孙亚夫 耿波 袁奎封 邱蔚六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466-471,共6页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单纯手术治疗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30例,男141例,女89例。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87例;Ⅲ期,109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筛选,Kaplan-Meier法进行影响因... 目的:探讨影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生存率的因素。方法:单纯手术治疗的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30例,男141例,女89例。TNM分期:Ⅰ期,34例;Ⅱ期,87例;Ⅲ期,109例。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筛选,Kaplan-Meier法进行影响因素及生存率的分析。Logrank法比较不同生存分布的差异。结果:肿瘤厚度、淋巴结转移、肿瘤有无溃破及原发部位是影响生存率的相对独立因素,其P值与RR值依次分别为:P<0.001、1.868,P<0.001、1.685,P<0.001、1.411,P=0.008、0.747。各因素不同水平间统计学差异明显。资料未显示年龄(P=0.136)、性别(P=0.721)及所用手术方法(P=0.944)对生存率有显著影响。结论:影响口腔黏膜恶性黑色素瘤的预后因素与皮肤部位发病者类似。各因素间无明显相互作用。单纯手术治疗并非最佳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黑色素瘤 COX比例风险模型 预后因素 口腔黏膜
下载PDF
C57BL/6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株在ICR小鼠肿瘤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桂圆 陈龙邦 +1 位作者 臧静 张群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4期262-265,共4页
目的 : 在白色ICR小鼠建立B16细胞株黑色素瘤模型 ,以便于接种、测量和观察 ,既能降低研究成本 ,又能满足不同实验目的要求。 方法 :将B16细胞株黑色素瘤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ICR小鼠足垫、皮下、腹腔和尾静脉等部位 ,建立移植瘤模型... 目的 : 在白色ICR小鼠建立B16细胞株黑色素瘤模型 ,以便于接种、测量和观察 ,既能降低研究成本 ,又能满足不同实验目的要求。 方法 :将B16细胞株黑色素瘤对数生长期细胞接种于ICR小鼠足垫、皮下、腹腔和尾静脉等部位 ,建立移植瘤模型和肺部转移瘤模型。观察小鼠成瘤特点 ,并作病理和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分析接种细胞数与肿瘤生成的关系以及肿瘤生长对小鼠生活状态和生存时间的影响。 结果 :6天后白色小鼠浅表部位和深部脏器 (解剖后 )可陆续观察到芝麻样或点线状到结节状、菜花状黑色瘤组织 ,直到发展至溃烂和 (或 )小鼠死亡。成瘤率与接种细胞数成正比 ,在接种细胞数 >1× 10 6 后成瘤率为 10 0 %。 结论 :B16细胞株黑色素瘤在ICR小鼠具有成瘤率高、观察和测量方便、费用低等优点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模型 B16细胞株黑色素细胞 ICR小鼠
下载PDF
不同剂量环孢素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毕晓达 魏锐利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3-187,共5页
目的建立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利用该模型明确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兔35只,利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细胞建立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不注射环孢素A)、B组(每天... 目的建立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利用该模型明确不同剂量的环孢素A在脉络膜黑色素瘤兔模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健康成年兔35只,利用人脉络膜黑色素瘤细胞株OCM-1细胞建立兔脉络膜黑色素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A组(不注射环孢素A)、B组(每天注射环孢素A15mg·kg-1)、C组(每天注射环孢素A20mg·kg-1)、D组(每天注射环孢素A20mg·kg-1,2周后每天15mg·kg-1,4周后每天10mg·kg-1,6周后每天5mg·kg-1,直至自然死亡)。术后第2天起用直接眼底镜、眼底照相、B型超声、磁共振成像检查术眼。待其自然死亡后取下眼球、肺组织、肝组织作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Kaplan-Meier法累积生存率可以看出B组和D组有较好的生存率。A组未发现肿瘤生长,B、C、D组眼内肿瘤发生率(60%、80%、40%)及肺转移发生率(33.3%、12.5%、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未发现肝转移。结论B组(每天注射环孢素A15mg·kg-1)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动物模型。不使用环孢素A免疫抑制,眼内肿瘤将不会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孢素A 脉络膜肿瘤 黑色素瘤 动物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