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哈密瓜籽油的工艺研究
1
作者 杨端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81,共5页
采用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哈密瓜籽油工艺,考察了单因素溶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微波功率对哈密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料比为10∶1、提取温度为46℃、微波功率为520 W,得出哈密瓜籽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1.88%,... 采用响应面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哈密瓜籽油工艺,考察了单因素溶剂种类、液料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微波功率对哈密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液料比为10∶1、提取温度为46℃、微波功率为520 W,得出哈密瓜籽油的平均提取率为81.88%,与预测值较为接近。并且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出哈密瓜籽油中含有13种脂肪酸,其中主要的是亚油酸、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另外,经过与4种常见植物油对比,可以总结出哈密瓜籽油作为食用油的潜力巨大,并且含有的脂肪酸丰富,营养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籽油 微波辅助 脂肪酸 响应面法
下载PDF
Wild melon: a novel non-edible feedstock for bioenergy
2
作者 Maria Ameen Muhammad Zafar +2 位作者 Mushtaq Ahmad Anjuman Shaheen Ghulam Yaseen 《Petroleum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2期405-411,共7页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ork, a non-edible oil source Cucumis melo var. agrestis (wild melon) was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d and studied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The extracted oil was 29.1% ...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ork, a non-edible oil source Cucumis melo var. agrestis (wild melon) was systematically identified and studied for biodiesel production and its characterization. The extracted oil was 29.1% of total dry seed weight. The free fatty acid value of the oil was found to be 0.64%, and the single-step alkaline transesterification method was used for conversion of fatty acids into their respective methyl esters. The maximum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fatty acids was obtained at 0.4 wt% NaOH (used as catalyst), 30% (methanol to oil, v/v) methanol amount, 60 ℃ reaction temperature, 600-rpm agitation rate and 60-min reaction time. Under these optimal conditions, the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fatty acid was 92%. However, in the case of KOH as catalyst, the highest conversion (85%) of fatty acids was obtained at 40% methanol to oil ratio, 1.28 wt% KOH, 60 ℃ reaction temperature, 600-rpm agitation rate and 45 min of reaction time. Qualitatively, biodiesel was characterized through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FIR) and gas chromatography and mass spectroscopy (GC-MS). FTIR results demonstrated a strong peak at 1742 cm-1, showing carbonyl groups (C=O) of methyl esters. However, GC-MS results showed the presence of twelve methyl esters comprised of lauric acid, myristic acid, palmitic acid, non-decanoic acid, hexadecanoic acid, octadecadienoic acid and octadecynoic acid. The fuel properties were found to fall within the range recommended by the international biodiesel standard, i.e., American Society of Testing Materials (ASTM): flash point of 91℃, density of 0.873 kg/L, viscosity of 5.35 cSt, pour point of - 13 ℃, cloud point of -10 ℃, total acid number of 0.242 mg KOH/g and sulfur content of 0.0043 wt%. The present work concluded the potential of wild melon seed oil as excellent non-edible source of bioener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cumis melo var. agrestis Wild melon seed oil (WMSO) TRANSESTERIFICATION BIOENERGY Characterization Fuel properties
下载PDF
两种提取方式下红瓜子仁油成分分析
3
作者 谭韩英 高丹 +1 位作者 谢冬娣 陈振林 《现代食品》 2023年第3期200-202,共3页
本文以红瓜子仁油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提取方法对所获得红瓜子仁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角鲨烯含量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和水酶提取法两种提取方式下红瓜子仁油中酸价和碘值差异显著,角鲨烯含量分别为921 mg... 本文以红瓜子仁油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提取方法对所获得红瓜子仁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碘值、角鲨烯含量以及脂肪酸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和水酶提取法两种提取方式下红瓜子仁油中酸价和碘值差异显著,角鲨烯含量分别为921 mg·kg^(-1)、926 mg·kg^(-1),属于植物油中角鲨烯含量较高的一类油脂。索氏提取法所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脂肪酸种类为10种,水酶法提取所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脂肪酸种类为13种,但两种提取方法下红瓜子仁油脂肪酸组成相对含量相差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瓜子仁油 提取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瓜类种子性状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分析比较
4
作者 朱秀秀 张慧君 +5 位作者 袁于舒 许润哲 李虎 范玉朋 韩阳瑞 吕世懂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为探究不同瓜类种子性状与含油量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相关性,以苦瓜、瓜蒌、籽瓜和南瓜等15个品种的瓜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单粒质量、百粒质量、长、宽、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瓜种子单粒质... 为探究不同瓜类种子性状与含油量及其油中角鲨烯含量的相关性,以苦瓜、瓜蒌、籽瓜和南瓜等15个品种的瓜类种子为实验材料,对单粒质量、百粒质量、长、宽、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进行测定,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籽瓜种子单粒质量最大、长度最长、宽度最宽,分别为0.2552 g、0.632 mm和0.383 mm;阿根廷蛇瓜种子百粒质量最大,为24.9193 g;砍瓜种子的干基含油量和油中角鲨烯含量最高,分别为41.14%和2525.8 mg/kg;相关性分析发现种子长度越长,宽度越宽有利于单粒质量和百粒质量的增加,油中角鲨烯含量与干基含油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西葫芦、青皮绿肉酥、砍瓜、早熟南瓜和南瓜在籽油角鲨烯含量选育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上,砍瓜为种子高含油量及其油中高角鲨烯含量的瓜类品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瓜类 种子性状 角鲨烯 含油量
下载PDF
新疆伽师瓜籽油理化性质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张正方 白希 +2 位作者 刘睿婷 唐军 王强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3-65,共3页
采用不同溶剂对伽师瓜籽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所得伽师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伽师瓜籽油常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伽师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出油率为48.38%,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3%,亚油酸含... 采用不同溶剂对伽师瓜籽油进行提取,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所得伽师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同时测定了伽师瓜籽油常规理化性质。结果显示,伽师瓜籽油的最佳提取溶剂为石油醚,出油率为48.38%,其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9.73%,亚油酸含量高达61.74%。伽师瓜籽油相对密度(d240)为0.905 8,折光指数(n2D0)为1.472 8,酸值(KOH)为3.39 mg/g,皂化值(KOH)为169 mg/g,碘值(I)为115.85 g/100 g,过氧化值为5.4 mmol/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师瓜籽油 理化性质 脂肪酸组成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谭韩英 陈振林 +3 位作者 杨军君 胡蓉 凌海 何星存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4-27,共4页
以红瓜子为原料、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红瓜子仁油萃取工艺优化,并对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红瓜子仁粒径40目,萃取压力40 MPa,CO_2... 以红瓜子为原料、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进行红瓜子仁油萃取工艺优化,并对获得的红瓜子仁油进行了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红瓜子仁粒径40目,萃取压力40 MPa,CO_2流量24 L/h,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3.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红瓜子仁油萃取率为99.27%。红瓜子仁油不饱和脂肪酸主要为亚油酸(62.1%)、油酸(16.3%),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79%,可作为一种优质植物油进行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瓜子仁油 超临界CO2萃取 工艺 脂肪酸
下载PDF
甜瓜籽油的超临界CO_2提取及组成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董海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69-171,共3页
以甜瓜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提取甜瓜籽油的工艺条件。探讨压力、温度、CO2流量和时间对甜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甜瓜籽油的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0℃、CO2流量12kg/h、萃取120... 以甜瓜籽为原料,研究超临界CO2提取甜瓜籽油的工艺条件。探讨压力、温度、CO2流量和时间对甜瓜籽油提取率的影响,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分析甜瓜籽油的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压力30MPa、温度40℃、CO2流量12kg/h、萃取120min;甜瓜籽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软脂酸和花生酸等。采用超临界CO2提取甜瓜籽油提取时间短,效率高,是一种高效省时的提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提取 甜瓜籽油 组成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籽瓜中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华 侯冬岩 +1 位作者 回瑞华 刁全平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3-175,共3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籽瓜籽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籽瓜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籽瓜皮的挥发油中分离并... 采用索氏提取法提取籽瓜籽中的脂肪酸,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进行分析,分离鉴定出10种脂肪酸,其主要化学成分为亚油酸、棕榈酸和硬脂酸。用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籽瓜皮中的挥发性物质,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籽瓜皮的挥发油中分离并鉴定出30种化学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籽瓜 脂肪酸 挥发性物质 气相色谱-质谱(GC-MS)
下载PDF
苦瓜籽油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飞 潘亚萍 杨康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11年第3期19-22,共4页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苦瓜籽油,对苦瓜籽油的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熔点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用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对苦瓜籽油甲酯化,通过GC-MS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籽脂肪含量(36.81%)和蛋白含量(43.05%)都... 利用索氏抽提法提取苦瓜籽油,对苦瓜籽油的碘值、皂化值、不皂化物、熔点等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并用氢氧化钾-甲醇室温酯化法对苦瓜籽油甲酯化,通过GC-MS对其脂肪酸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苦瓜籽脂肪含量(36.81%)和蛋白含量(43.05%)都较高,苦瓜籽油常温下呈蜡状白色固体,同时有特殊的刺鼻苦涩气味。熔点为53℃,不皂化物为0.9%,碘值(I)为131 g/100 g,皂化值(KOH)196 mg/g。苦瓜籽油中共鉴定出8种脂肪酸,其中硬脂酸(33.6%)、α-桐酸(42.3%)、β-桐酸(16.5%)、棕榈酸(1.8%)、油酸(2.3%)、亚油酸(2.9%)、花生酸(0.4%)和花生一烯酸(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瓜籽油 脂肪酸组成 GC-MS α-桐酸 β-桐酸 熔点
下载PDF
利用酵母细胞对红瓜子油进行微胶囊化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军君 陈光斌 +1 位作者 陈振林 何星存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7-20,共4页
选用酵母细胞作为微胶囊壁材,红瓜子油作为芯材,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红瓜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包埋温度65℃,包埋时间6.5 h,芯壁材质量比1.8∶1。在此条件下得到红瓜子油的包埋率为41.42%。该方法具有制备... 选用酵母细胞作为微胶囊壁材,红瓜子油作为芯材,通过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了红瓜子油微胶囊的制备工艺。试验结果表明最优条件:包埋温度65℃,包埋时间6.5 h,芯壁材质量比1.8∶1。在此条件下得到红瓜子油的包埋率为41.42%。该方法具有制备过程简单、不引入有机溶剂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技术 红瓜子油 酵母细胞 响应曲面法
下载PDF
不同品种甜瓜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及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慧君 李虎 +4 位作者 惠林冲 袁于舒 朱秀秀 马宗新 徐茜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9-144,共6页
以50个品种甜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然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并对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与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最大的甜瓜品种为MW,MW的籽粒表面积... 以50个品种甜瓜种子为试验材料,对其表型性状进行测定,然后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含油率,气相色谱法测定种子油脂肪酸组成,并对种子表型性状、含油率与种子油脂肪酸组成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表型性状最大的甜瓜品种为MW,MW的籽粒表面积、宽、千粒质量均最大;林蜜25号甜瓜品种的种子含油率最高,为32.532%,WQ的种子含油率最低,仅为17.915%;甜瓜种子油中含量最高的脂肪酸为亚油酸,其次是油酸、棕榈酸、硬脂酸,亚麻酸含量最低,亚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常见小绿瓜,为75.011%,油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省工108,为31.289%,棕榈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WQ,为13.281%,硬脂酸含量最高的甜瓜品种是爽口1,为9.862%;相关性分析表明,含油率与红度呈极显著正相关。3个品种的马泡瓜含油率较高,且皮薄,种子非常多,因而马泡瓜最适宜选育榨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种子 表型性状 含油率 种子油 脂肪酸
下载PDF
残次打瓜籽中油脂提取及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罗鹏 周金玲 +1 位作者 陈国刚 刘忆冬 《农产品加工(下)》 2014年第7期62-63,67,共3页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研究残次打瓜籽中油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1∶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油脂提取率为97.5%。利用气相色谱对打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表明,其脂肪酸主要有7种,包括油酸(40.89%)、亚油酸(49.87%)... 以正己烷为提取溶剂,研究残次打瓜籽中油脂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液料比1∶1,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60 min,油脂提取率为97.5%。利用气相色谱对打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与含量分析表明,其脂肪酸主要有7种,包括油酸(40.89%)、亚油酸(49.87%)、棕榈酸(5.6%)、硬脂酸(1.34%)、花生酸(1.49%)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次打瓜籽 油脂 提取 脂肪酸分析
下载PDF
水酶法提取红瓜子仁油工艺条件优化及其挥发性成分分析
13
作者 谭韩英 高丹 +3 位作者 谢冬娣 陈振林 李淑梅 韦佳萍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8-32,共5页
为了获得红瓜子仁水酶法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了解红瓜子仁油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以红瓜子仁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瓜子仁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HS-GC-IMS技术对贮藏0 d和1年(4℃冰箱中存... 为了获得红瓜子仁水酶法提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了解红瓜子仁油贮藏过程中挥发性成分的变化,以红瓜子仁油提取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瓜子仁油的水酶法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并采用HS-GC-IMS技术对贮藏0 d和1年(4℃冰箱中存放)的红瓜子仁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酶法提取红瓜子仁油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5、碱性蛋白酶添加量5%、酶解温度50℃、酶解时间3 h、pH 10,在此条件下红瓜子仁油提取率为75.68%;红瓜子仁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25种,不同贮藏时间下红瓜子仁油中挥发性成分的含量存在差异,其中3-甲基-1-丁醇和3-羟基-2-丁酮可初步确定为新鲜红瓜子仁油挥发性成分的标志物。研究结果说明水酶法提取红瓜子仁油可以获得较高的油脂提取率,贮藏时间影响红瓜子仁油中挥发性成分的组成及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酶法 红瓜子仁油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癞葡萄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傅伟昌 盘赛昆 +2 位作者 顾小红 汤坚 蒋再良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9-82,共4页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软脂酸1.65%,硬脂酸31.78%,油酸5.52%,亚油酸3.86%,十八碳共轭三烯酸55.13%,未定出成分2.07%。癞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不饱... 采用2-氨基-2-甲基丙醇(AMP)衍生化,GC/MS法分析癞葡萄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测定结果为:软脂酸1.65%,硬脂酸31.78%,油酸5.52%,亚油酸3.86%,十八碳共轭三烯酸55.13%,未定出成分2.07%。癞葡萄籽油的主要成分为十八碳脂肪酸,其中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占64.51%。AMP衍生化GC/MS法可对不饱和脂肪酸双键的位置准确定位,将癞葡萄籽油中的3种共轭三烯酸的顺反异构体分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癞葡萄籽油 苦瓜 共轭三烯酸 GC/MS 噁唑啉衍生物
下载PDF
哈密瓜籽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姚宇博 胡小松 +1 位作者 孙志健 吴继红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18,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籽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推动哈密瓜产业的发展,探索了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哈密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出口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径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哈密瓜... 为了进一步提高哈密瓜籽资源的综合利用价值,推动哈密瓜产业的发展,探索了超临界CO2技术萃取哈密瓜籽油的工艺条件。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出口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粒径对萃取率的影响,确定了超临界CO2萃取哈密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萃取压力35MPa,萃取温度40℃,出口温度50℃,萃取时间2.5 h,物料粒径20目。在此条件下,哈密瓜籽油的萃取率为(22.75±0.27)%。通过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实验,证实了哈密瓜籽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瓜籽油 超临界CO2萃取 抗氧化性
下载PDF
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工艺及其脂肪酸组成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古丽米热·卡哈尔 张君萍 +1 位作者 古丽娜尔·卡斯木 阿吉艾克拜尔·艾萨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6,共4页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甜瓜籽油,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甜瓜籽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5 h,CO2流量8 L/min,甜瓜籽粉碎粒度24目。在最佳条件下,甜瓜籽油得率为29.34%。利用GC-MS对甜瓜籽油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甜瓜籽油共鉴定出1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以棕榈酸(10.87%)、硬脂酸(5.57%)为主,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酸(64.29%)、油酸(16.64%)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萃取 甜瓜籽油 GC-MS 脂肪酸
下载PDF
红瓜子仁油溶剂法提取工艺及理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禤莉婷 陈振林 +1 位作者 谭韩英 杨军君 《粮食与油脂》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6-39,共4页
以广西贺州信都红瓜子为原料,对溶剂法提取红瓜子仁油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红瓜子仁油主要理化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石油醚是提取红瓜子仁油适宜的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 以广西贺州信都红瓜子为原料,对溶剂法提取红瓜子仁油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并测定了红瓜子仁油主要理化特性参数。结果表明:石油醚是提取红瓜子仁油适宜的溶剂,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1∶8(g/m L)、提取时间5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红瓜子仁油提取率为96.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瓜子仁油 溶剂法提取 工艺条件 理化特性
下载PDF
GC-MS结合电子鼻分析甜瓜籽油挥发性风味成分 被引量:8
18
作者 吴忠红 谭慧林 +5 位作者 赵雅霞 张健 孔建军 过利敏 吴斌 周琦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8-33,共6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冷榨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物,主要为醇类11种,占总挥发物的34.21%~68.18%,酯类6种,占总挥...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结合电子鼻技术对5个品种甜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5个品种冷榨甜瓜籽油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物,主要为醇类11种,占总挥发物的34.21%~68.18%,酯类6种,占总挥发物的11.74%~48.11%,醛类8种,占总挥发物的10.62%~22.81%。‘86-1’‘绿宝石’和‘伽师’3个品种的甜瓜籽油中醇类、酯类和醛类总含量占总挥发物的94.21%~98.45%,明显高于‘新蜜一号’和‘皇后’2个品种。其中‘86-1’品种甜瓜籽油以酯香为主,‘绿宝石’和‘伽师’品种甜瓜籽油以醇香为主,‘新蜜一号’品种甜瓜籽油挥发物以醇、酯为主,‘皇后’品种甜瓜籽油挥发物以醇、醛为主。5个品种甜瓜籽油在挥发物组成和相对含量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通过电子鼻获取的整体风味数据建立的雷达图和PCA模型能直观区分5个品种甜瓜籽油。GC-MS和电子鼻两种技术的结合使用为甜瓜籽油品质的区分、评价和溯源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籽油 挥发物 风味成分 GC-MS 电子鼻 PCA
下载PDF
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籽油脂肪酸组成的GC-MS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武鹏凯 林宏英 +1 位作者 黄建梅 王春梅 《特产研究》 2015年第1期50-57,共8页
分析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产于北纬44°、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的特产水果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果实籽油为材料,采用KOH-甲醇溶液法甲酯化番茄籽油和石榴籽油... 分析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脂肪酸组成,为其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产于北纬44°、天山北坡玛纳斯河流域的特产水果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果实籽油为材料,采用KOH-甲醇溶液法甲酯化番茄籽油和石榴籽油,酸碱结合法甲酯化葡萄籽油和哈密瓜籽油,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从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分别鉴定出了12种、15种、14种和12种脂肪酸,番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8.59%)、油酸(26.31%)、棕榈酸(8.39%)、硬脂酸(5.02%);哈密瓜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4.58%)、油酸(22.01%)、棕榈酸(13.86%)、硬脂酸(7.62%);葡萄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64.31%)、油酸(20.96%)、棕榈酸(9.34%)、硬脂酸(4.09%);石榴籽油中主要为亚油酸(56.38%)、油酸(29.39%)、棕榈酸(8.15%)、硬脂酸(4.66%);新疆产番茄、哈密瓜、葡萄、石榴的籽油中亚油酸和油酸含量较高,具有开发为食用油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籽油 哈密瓜籽油 葡萄籽油 石榴籽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甲酯化方法对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四种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鹏凯 林宏英 +1 位作者 黄建梅 王春梅 《特产研究》 2015年第2期30-40,共11页
为了探索适合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4种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的甲酯化方法,本实验采用酸催化、碱催化和酸碱催化3种方法分别甲酯化4种籽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它们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使用KOH-甲醇溶液甲酯化方法,从番茄、哈密... 为了探索适合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4种籽油脂肪酸组成分析的甲酯化方法,本实验采用酸催化、碱催化和酸碱催化3种方法分别甲酯化4种籽油,以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它们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使用KOH-甲醇溶液甲酯化方法,从番茄、哈密瓜、葡萄和石榴4种籽油中分别检测出12种、11种、12种、12种脂肪酸,H2SO4-甲醇溶液法分别检测出8种、8种、6种、5种脂肪酸,酸碱结合法分别检测出11种、15种、14种、11种脂肪酸。说明适合番茄籽油和石榴籽油甲酯化的方法为KOH-甲醇溶液法,适合葡萄籽油和哈密瓜籽油甲酯化的方法是KOH-甲醇溶液与H2SO4-甲醇溶液法相结合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籽油 哈密瓜籽油 葡萄籽油 石榴籽油 甲酯化方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