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1
作者 胡雁 郭坤 +2 位作者 王海青 刘桂珍 章敏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4期357-358,共2页
①目的 了解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②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对 99名文理专业和 82名医学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③结果 文理专业研究生组的恐怖因子、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精神... ①目的 了解综合性大学不同专业在校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②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 (SCL 90 ) ,对 99名文理专业和 82名医学专业在校硕士研究生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③结果 文理专业研究生组的恐怖因子、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高于医学专业研究生组 ,也明显高于中国成人常模 ,差异有显著性 (F =5 .0 6 7~ 4 5 .71 6 ,q =2 .36 9~ 1 2 .95 8,P <0 .0 5、0 .0 1 )。医学专业研究生组的恐怖因子、躯体化因子、强迫因子、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低于常模 ,差异有显著性 (q =2 .4 78~ 1 1 .35 6 ,P <0 .0 5、0 .0 1 )。④结论 在校研究生存在一定心理健康问题 ,应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 心理现象和过程 精神病状态评定量表
下载PDF
论人的心理素质 被引量:150
2
作者 张大均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03年第2期143-146,共4页
心理素质是我国素质教育中提出的本土化概念。文章以“素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与心理现象”为逻辑顺序,分别探索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本质涵义,并从心理素质与心理现象、人格、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关系探讨了心理素质的特殊地位和功能。
关键词 素质 心理素质 心理现象
下载PDF
论一种缘自认知心理学及教育学研究的数学认知过程 被引量:13
3
作者 王名扬 徐沥泉 徐利治 《数学教育学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6,共4页
“数学现象-心象-抽象-操作”过程,简称为“三象一作过程”.这是一种可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数学认知过程”.这种过程缘自认知心理学与教育研究,基本上体现反映论观点.强调“数学现象”的概念和观点,对数学教育与教学具有重要... “数学现象-心象-抽象-操作”过程,简称为“三象一作过程”.这是一种可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的“数学认知过程”.这种过程缘自认知心理学与教育研究,基本上体现反映论观点.强调“数学现象”的概念和观点,对数学教育与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现象 数学心象 数学抽象 认知心理学 三象一作过程 勾股定理 七桥问题
下载PDF
论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心身关系的新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维之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0-45,96,共7页
文章先辨析内向感知和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是脑的内向感知状态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以... 文章先辨析内向感知和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是脑的内向感知状态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以化解相关的理论困难。但要真正解决心物-心身问题,则必须进行基本观念的大胆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感知 心理现象 外向感知 意向对象
下载PDF
心理现象本质新论 被引量:1
5
作者 维之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8-22,共5页
心理意识不是实体存在而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故有其特定的本质。但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它们都不具备"心理本质"的特征;而"知"则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性命攸关的基... 心理意识不是实体存在而是一种主观精神现象,故有其特定的本质。但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它们都不具备"心理本质"的特征;而"知"则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性命攸关的基本性质,所以,精神心理现象的本质当是"知"(觉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现象 本质
下载PDF
阳明学的道问学开展途径——论蕺山学派格物思想的哲学义蕴 被引量:3
6
作者 陈畅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5-132,共8页
学界向来视阳明学为尊德性之学、朱子学为道问学之学。但其实在阳明学派内部也有独特的道问学开展途径,蕺山学派刘宗周、黄宗羲师徒即为其中代表人物。其理论开展途径有三个步骤:(1)针对江右王门与王畿的辩论困境,刘宗周提出物至善无恶... 学界向来视阳明学为尊德性之学、朱子学为道问学之学。但其实在阳明学派内部也有独特的道问学开展途径,蕺山学派刘宗周、黄宗羲师徒即为其中代表人物。其理论开展途径有三个步骤:(1)针对江右王门与王畿的辩论困境,刘宗周提出物至善无恶说,确立物的本体论地位,以保障心体的真正安立;(2)刘宗周提出气一元论和诚意说,把人引向更为广大的天地自然秩序,为物至善说奠定哲学基础;(3)黄宗羲通过诠释其师门学术,实现从性命之学向经史之学的学术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明学 道问学 格物
下载PDF
残雪现象与湖湘文化 被引量:6
7
作者 谢南斗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2-36,共5页
本文论述了残雪创作同湖湘文化传统的血缘联系。她的人道精神和生命意识 ,来自于胡宏“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的世俗人本学说。她的思辩风格和夹叙夹议 ,集社会心理小说、哲理小说和风俗小说之大成的风格 ,来自于湖湘文化的思辩传统。其语... 本文论述了残雪创作同湖湘文化传统的血缘联系。她的人道精神和生命意识 ,来自于胡宏“天理人欲同体异用”的世俗人本学说。她的思辩风格和夹叙夹议 ,集社会心理小说、哲理小说和风俗小说之大成的风格 ,来自于湖湘文化的思辩传统。其语言的乡土化和方言的出色运用 ,更增添了湖湘文化的风韵。残雪之所以能够走向世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雪现象 湖湘文化 社会心理小说 风俗小说
下载PDF
论心智现象的真实存在
8
作者 维之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1,共11页
心智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针对物理主义视心智现象为虚幻的观点,非物理主义则通过一些独到的实验努力辩护其真实存在。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可从三个方面作出进一步论证:其一是通过现象学原则宣示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其二是... 心智现象是否真实存在是一个重大理论问题,针对物理主义视心智现象为虚幻的观点,非物理主义则通过一些独到的实验努力辩护其真实存在。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可从三个方面作出进一步论证:其一是通过现象学原则宣示心智现象真实存在;其二是依据多方面的事实、知识和原理法则分五步论证心智现象不可自然化、不能还原于或同一于物理事物;其三是论述觉知和自我生命对心智现象真实存在的亲证,"真"的概念逻辑表明亲证是断定真事的可靠方法。心智是觉知和自我生命相关联的经验现象,因此看待与研究心智或意识就不能只从抽象的理论原则着手,更主要是依据自我生命经验,以觉知为本质,在知、情、意的灵明体悟中探查心智和意识的奥秘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智现象 现象学原则 不可还原性 觉知 自我
下载PDF
脑的两向感知与心身关系
9
作者 维之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2-18,共7页
先辨析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为脑的内向感知之内容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化解... 先辨析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为脑的内向感知之内容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化解相关的理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感知 心理现象 外向感知 意向对象
下载PDF
精神心理现象之本质新观
10
作者 维之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9年第4期5-10,共6页
新近报道的"灵魂转世"事件,实际是可用脑对远处信息的超常感知之理来解释的,故这并不必然证明人有不死的实体灵魂存在,心理意识仍然可理解为主观精神现象。又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 新近报道的"灵魂转世"事件,实际是可用脑对远处信息的超常感知之理来解释的,故这并不必然证明人有不死的实体灵魂存在,心理意识仍然可理解为主观精神现象。又由于反映、意向性、自由和理性等心性均不为全部心理现象所具有,故它们不具备"本质"的特征;而"知"则是一切心理现象都具有的、性命攸关的基本性质,所以精神心理现象的本质当是"知"(觉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灵魂实体 心理现象 本质
下载PDF
“记忆”的精神现象学——评赵本夫“地母”系列中的孤独、焦虑和怀想
11
作者 沙家强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91-96,共6页
赵本夫的"地母"系列——《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无论是在故事的延展变化、时代的变迁,还是在精神气质上都是贯通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形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富矿"... 赵本夫的"地母"系列——《黑蚂蚁蓝眼睛》、《天地月亮地》、《无土时代》,无论是在故事的延展变化、时代的变迁,还是在精神气质上都是贯通的,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并形成了一个值得深入挖掘的"富矿"。从作家"记忆"的精神现象学出发,继而对文本折射出来的有关作家乡与土的记忆、心灵的孤独和孤独的沉思、生存的焦虑以及浪漫的怀想等诸多精神现象进行深入解析,探寻出作家丰厚的心灵镜像,正是所挖掘出的"富矿"内涵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母” 精神现象 记忆 孤独 焦虑 怀想
下载PDF
脑的两向感知与心身关系
12
作者 维之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5期71-77,共7页
本文先辨析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为脑的内向感知之内容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 本文先辨析内向感知与外向感知的含义与特点,再论证脑有感知能力并且是感知的主体,由此提出心理现象为脑的内向感知之内容的观点。而后结合意向性分析得出客观事物为脑的外向感知之意向对象的结论。这是一个看待心身关系的优越视角,可化解相关的理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向感知 心理现象 外向感知 意向对象
下载PDF
意向性:从心理学概念到哲学概念
13
作者 刘建岭 高申春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34-37,共4页
"意向性"这一概念作为专业术语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且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意向性&... "意向性"这一概念作为专业术语是从布伦塔诺开始的。他将"意向的"、"意向的内存在"这样一些概念引入到哲学和心理学中,并且认为"意向性"是心理现象所独有的一个基本特征,可以通过"意向性"来区分心理现象和物理现象。胡塞尔从布伦塔诺那里接受了意向性的学说,并对它加以改造。通过胡塞尔现象学的极力宏扬,"意向性"这个概念成为20世纪哲学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哲学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向性 心理现象 物理现象 外感知 内感知
下载PDF
天象与心相的遇合——王爱君形而上的精神世界探析
14
作者 刘巍 李磊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40-43,共4页
对精神世界最有效抽离的抽象艺术,在西方表现为承载着乌托邦主义力图探索二维平面性与高度的纯粹性,在中国表现为追求视觉空间的"无限性"和视觉形式的"可能性"。中国的抽象艺术探索中王爱君是一位特别的艺术家。他... 对精神世界最有效抽离的抽象艺术,在西方表现为承载着乌托邦主义力图探索二维平面性与高度的纯粹性,在中国表现为追求视觉空间的"无限性"和视觉形式的"可能性"。中国的抽象艺术探索中王爱君是一位特别的艺术家。他将西方艺术的抽象语言与东方艺术的意象精神相结合,形成了既传统又当代,既东方又西方的独特视觉图像。其作品传达了一种天象与心相遇合的形而上精神,其艺术语言在中国的抽象艺术探索领域里独树一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象 心相 综合材料 抽象艺术 生存观 时空观 形而上精神
下载PDF
西方人文心理学的知识形态与核心理念
15
作者 伍麟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13-17,共5页
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文传统和形态非常丰富,早期有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狄尔泰的人文心理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随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尽管形式各异,但核心精神上,它们都试图从人的本质和要求出发,以适合于人... 西方心理学中的人文传统和形态非常丰富,早期有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狄尔泰的人文心理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以及随后的人本主义心理学、现象学心理学等,尽管形式各异,但核心精神上,它们都试图从人的本质和要求出发,以适合于人之为人的心理现象的概念、原则和方法发展心理学,试图真实、全面、细致地分析和描述生活中的具体心理体验,把握心理学个案中心理的结构和意义,实现对独特个体的心理意义和价值的敏锐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心理学 人文传统和形态 心理现象
下载PDF
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现象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巴丽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0年第9期19-21,共3页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观点表现出与前期不同的哲学观点,认为语言的用法多样,具有实践性、多义性,尤其与语境相结合,反应出的心理现象更具有明显的猜测性和不确定性,据此而取代了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本体论的单一指向性。维特根斯坦这... 维特根斯坦在其后期哲学观点表现出与前期不同的哲学观点,认为语言的用法多样,具有实践性、多义性,尤其与语境相结合,反应出的心理现象更具有明显的猜测性和不确定性,据此而取代了维特根斯坦前期语言本体论的单一指向性。维特根斯坦这一观念的反差在他针对心理现象分析中表现得十分明显,而意指与意象之间究竟是否具有同一的关系是辨析维特根斯坦后期心理现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象 意指 语境 精神现象
下载PDF
中国古代戏曲魂梦现象艺术风格略论
17
作者 刘福燕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鬼魂与梦境作为艺术构件进入戏曲创作,与它们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它们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且展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主义美学风格。由于适应了民族的普遍心理和审美理想,魂梦戏曲显示出长久的... 鬼魂与梦境作为艺术构件进入戏曲创作,与它们深厚的文化根底和文学传统是分不开的,它们的介入,不仅极大地拓展了戏曲的表现领域,而且展示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理想主义美学风格。由于适应了民族的普遍心理和审美理想,魂梦戏曲显示出长久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魂梦现象 虚幻的心理 美学风格
下载PDF
罗蒂对“心”的解构
18
作者 董英英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13年第2期19-22,共4页
罗蒂通过对心理现象标准的批判和当代心灵哲学关于心身问题回答的反驳,解构了心的概念,消解了传统的心身问题,因此罗蒂的哲学工作是治疗性的而非建设性的。在罗蒂看来,哲学家们关于心理现象的直观,不过是一种语言游戏的倾向而已。应当... 罗蒂通过对心理现象标准的批判和当代心灵哲学关于心身问题回答的反驳,解构了心的概念,消解了传统的心身问题,因此罗蒂的哲学工作是治疗性的而非建设性的。在罗蒂看来,哲学家们关于心理现象的直观,不过是一种语言游戏的倾向而已。应当采取科学的尺度学会报导神经细胞的状态,而不是报导纯感觉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蒂 心理现象 取消主义 心灵哲学
下载PDF
关于高校贫困生“等、要、靠”心理的几点思考
19
作者 阳红梅 《时代经贸》 2012年第8期89-90,共2页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都在贫困生资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部分贫困生却滋长了严重的“等、要、靠”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对贫困生的实际扶助效果。本文分析了这种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等、要、靠”心理的对... 近年来,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高校,都在贫困生资助上做了大量的工作,但部分贫困生却滋长了严重的“等、要、靠”依赖心理,严重影响了对贫困生的实际扶助效果。本文分析了这种依赖心理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消除“等、要、靠”心理的对策,以促进贫困生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贫困生 “等 靠”心理
下载PDF
浅析疫情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敬龙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第21期29-30,共2页
疫情下的大学生群体,会出现群体性的心理健康现象。教师应了解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现象成因,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和疑病心理进行健康辅导,将大学生因外界环境变动所呈现出的社恐心理和娱乐成瘾现象实行大学生线上教学中的网络社交关系建... 疫情下的大学生群体,会出现群体性的心理健康现象。教师应了解影响大学生健康的心理现象成因,对大学生的焦虑心理和疑病心理进行健康辅导,将大学生因外界环境变动所呈现出的社恐心理和娱乐成瘾现象实行大学生线上教学中的网络社交关系建立,引导大学生适当接触学校环境以外的社交圈子,避免大学生沉迷网络虚拟世界的个体不当行为,为大学生普及疫情防控的科学行为与健康知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现象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