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8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Basis of“Retrospective Positive Acceptance and Striving”
1
作者 Dai Ji Deng Yunlong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5-260,共6页
Huma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have not only biological constraints,but also social constraints,which include cultural factors. The concept of "Positive Acceptance and Striving"is aunity of psychological acce... Human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have not only biological constraints,but also social constraints,which include cultural factors. The concept of "Positive Acceptance and Striving"is aunity of psychological acceptance and striving in the field of psychology research. It emphasizes on enhancing the self at the spiritual level rather than pursuit of the ultimate results,and it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ntal health.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s the soul of"Positive Acceptance and Striv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Confucianism,Taoism and Buddhism and the Chinese folk culture,this article review s the origin of"Positive Acceptance and Striving"i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explores the relation between cultural factors and psychological factors. It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carrying forward the heritag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developing a harmonious soc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文化因素 心理学 心理健康 民俗文化 心理因素 社会
下载PDF
Thoughts on Integration of TCM Elements in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2
作者 Ziyin GAO Anda WEI 《Medicinal Plant》 CAS 2022年第6期75-77,共3页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r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study,employ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urrent complicated society,and thei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is not optimistic.Therefore,it pla...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a are facing the pressure of study,employ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 current complicated society,and their mental health condition is not optimistic.Therefore,it plays a crucial role by integrating TCM elements in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The paper deliberates the problem of integrating TCM elements in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and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英语写作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范娟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1期106-110,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主要学习目标,从精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加强中华文化教育,是构建中华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创新的重要途径。该文探讨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上,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为主要学习目标,从精选写作主题、找准写作视角、掌握英文语篇写作技巧和对比中西思维方式四方面入手融入中华文化教育,实现专业知识学习与文化素质培养的无缝衔接,助力中华文化以准确、适当、得体的英语语言有效地进行国际传播,让世界更好地理解当代中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基本内涵 写作主题 写作技巧 中西思维方式
下载PDF
心理健康素养螺旋模型的提出与初步验证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珅 李永鑫 《心理研究》 CSSCI 2024年第2期121-131,共11页
心理健康素养是指帮助人们辨别、管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和信念,其内涵具有环境依存性与发展适应性,是为了给准确评估与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素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基于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具有多维性、动态性、适... 心理健康素养是指帮助人们辨别、管理和预防心理疾病的知识和信念,其内涵具有环境依存性与发展适应性,是为了给准确评估与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素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框架。本研究基于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具有多维性、动态性、适应性与可塑性特点的心理健康素养螺旋模型。进而以此模型为基础,通过对10名初中教师访谈记录的质性分析,建构了初中生心理健康素养“3维度9领域”的结构框架,为初中生心理健康素养测量工具的编制提供了理论基础与素材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素养 中国文化 理论模型 质性研究
下载PDF
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新路径
5
作者 任利 肖甜 陈红燕 《教育教学论坛》 2024年第10期177-180,共4页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且心理问题的类型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与研究关注的焦点。道德人格的建立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儒家文化对道德人格的论述与研究由来已久,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大学生心理问题频发,且心理问题的类型日渐复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社会与研究关注的焦点。道德人格的建立属于高层次的心理健康,儒家文化对道德人格的论述与研究由来已久,是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活水源头。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研究历程进行梳理,探讨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研究历程,尤其是从儒家思想中汲取道德人格培育的积极取向。最后,从构建基于儒家思想的道德人格理论,将道德人格理论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道德人格培育的良好环境氛围三个方面提出新时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培育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人格 心理健康
下载PDF
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价值旨归与实践路向
6
作者 陈娟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 2024年第9期7-11,29,共6页
人对于意义世界的追寻与创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解决当下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现代性危机,就要关注人的意义生存,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从构建更为稳定和谐的情感生态、提升内圣修... 人对于意义世界的追寻与创造,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解决当下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现代性危机,就要关注人的意义生存,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意义世界视域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需要从构建更为稳定和谐的情感生态、提升内圣修身的道德境界、建构更为有序规范的价值秩序、追寻并确立生命的终极意义四个方面着力,为构筑人民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提供情感寄托、道德基点、价值支撑与终极关怀。为此,需要从文化入手,坚持以文化人的实践原则,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立意寻根,即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构建起主体精神的文化世界,确立丰富人民精神世界的生长脉络、意义指向与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中国式现代化 意义世界 安身立命 精神家园 精神世界 文化
下载PDF
融中医文化,探索身心灵健康育人新路径
7
作者 季鹏 王群 +3 位作者 徐雅静 贾思宇 许龙 徐莉 《化工管理》 2024年第30期25-28,共4页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将中医文化融入大学生身心灵健康教育,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中医文化的核心内涵,结合现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际需求,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身心灵健康教育工作体... 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将中医文化融入大学生身心灵健康教育,构建具有创新性的育人模式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中医文化的核心内涵,结合现今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实际需求,提出建设“五位一体”的身心灵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高品质的育人课堂,将实践融入教育中,构建具有创新性的多维服务体系与心理危机预防体系,与校内专业组织管理和教育团队相配合,提出构建融合中医文化的身心灵健康教育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文化 身心灵健康 教育教学
下载PDF
具身认知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究
8
作者 陈一乔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7-81,共5页
本文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框架下,深入剖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内容、形式和策略。通过使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设计的新式教育手段,结合融入传统文化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了一个涵盖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 本文在具身认知理论的框架下,深入剖析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内容、形式和策略。通过使用基于具身认知理论设计的新式教育手段,结合融入传统文化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了一个涵盖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格局,旨在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创新的思考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具身认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载PDF
文化心理学视角下思维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进展
9
作者 周诗思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7期168-172,共5页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遗落在历史的坐标中,而是以不同的形式浸润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学对文化与人们心理活动,如思维方式、情绪体验等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心理健...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华文化并不是一成不变地遗落在历史的坐标中,而是以不同的形式浸润着中华民族。文化心理学对文化与人们心理活动,如思维方式、情绪体验等的科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心理健康的研究也随着科学和社会的发展向前迈进,心理健康水平不仅给个体生活工作带来影响,还是人们生理健康的重要基础。该文通过分析整理近几十年来文化心理学在思维方式和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总结中华文化背景下的思维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及其价值意义,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文化 文化心理学 文化与思维 辩证思维 中庸思维 心理健康
下载PDF
中国传统文化中心理健康思想传承的四个途径 被引量:21
10
作者 罗鸣春 苏丹 孟景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7-12,共6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大量心理习俗,当中孕育、发展的心理健康思想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主要沿着四个途径延伸发展:一是以思维方式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二是以行为规范传承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积淀、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大量心理习俗,当中孕育、发展的心理健康思想是中国人人格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思想主要沿着四个途径延伸发展:一是以思维方式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二是以行为规范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三是以健身养生方式传承的身心健康思想;四是民间传承的维护心理健康的朴素知识、技巧和实用策略。不同途径传承的心理健康思想在形式上相互交叉重叠,在内容和本质上交互作用,呈现出以和谐为核心,以变化为基态,以中和为手段,以平衡为基点的特征。这一辩证发展的和谐健康观,一直对中国人的健康认知和健康行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习俗 心理健康思想 传承途径
下载PDF
变通意识与国粹心态——葛浩文的文学翻译观解读 被引量:14
11
作者 余东 张艳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86-92,共7页
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迥然各异,译者如何酌情变通以逾越翻译障碍至为关键,文学翻译尤其如此。葛浩文注重读者的审美习惯,敢于变通,译笔优美,以写作心态追求译文的可读性,其译文既不逾矩,又极具可读性,因而广受欢迎。他的成功对中国文学&qu... 由于汉英语言和文化迥然各异,译者如何酌情变通以逾越翻译障碍至为关键,文学翻译尤其如此。葛浩文注重读者的审美习惯,敢于变通,译笔优美,以写作心态追求译文的可读性,其译文既不逾矩,又极具可读性,因而广受欢迎。他的成功对中国文学"走出去"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我们富有启示意义:翻译中的创作意识不是单纯的归化策略,也非同一般的"改写"笔法,而是从内心以翻译为创作。可以说,葛译是创作的,而不是翻译的;葛浩文以译为写,变通灵活,但不等于忽略或否认了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中国文学真正要"走出去",首先应该保持积极的外向心态,摆脱"国粹"心态的束缚,少些细节得失的计较,更多地考虑宏观层面上中国文学美学价值的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文学翻译 变通意识 国粹心态
下载PDF
谈国内婚纱设计中传统与时尚的融合——“蔡美月”婚纱的创新设计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鹏 刘晓刚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42-47,共6页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通过对我国当前婚纱市场和设计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以及对本土品牌蔡美月婚纱部分... 中国的婚纱行业相对西方起步较晚,产品的设计理念与思路多数停留在简单模仿和抄袭国外设计的水平上,缺少体现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的原创婚纱设计作品。通过对我国当前婚纱市场和设计情况的调研与综合分析,以及对本土品牌蔡美月婚纱部分系列作品深入分析,从设计角度找出中国民族文化和国际时尚流行之间的结合点,在借鉴西方现代婚纱设计精妙之处的同时巧妙地将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融入其中,设计出体现"国粹新意"的婚纱作品,为我国婚纱设计领域发展开辟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纱设计 蔡美月 传统文化 旗袍 京剧 国粹新意
下载PDF
精神卫生立法的国际视野和中国现实——来自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的观点 被引量:19
13
作者 谢斌 唐宏宇 马弘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721-724,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过多的超出立法宗旨的意义。我国在立法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在欧美国家的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中也曾出现过。本文从国内外精神卫生服务及其立法特点、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全社会引起广泛关注的同时,也被赋予了过多的超出立法宗旨的意义。我国在立法中的一些争议问题在欧美国家的精神卫生立法进程中也曾出现过。本文从国内外精神卫生服务及其立法特点、中国的现实状况等角度出发,对当前的几个焦点问题如立法宗旨、非自愿住院、监护人权利等进行评价并提出观点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精神卫生法 立法 跨文化比较 非自愿住院 监护人
下载PDF
儒家式应对思想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70
14
作者 景怀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26-134,共9页
研究中国人的应对有两种思路,一是以西方应对理论为研究基础,二是从中国社会文化现状构造研究依据。文章首先分析了儒家式应对的内容和特征,进而编制了儒家式应对问卷。530个样本的数据分析表明,儒家式应对包括4个因素:挫折内在乐观性... 研究中国人的应对有两种思路,一是以西方应对理论为研究基础,二是从中国社会文化现状构造研究依据。文章首先分析了儒家式应对的内容和特征,进而编制了儒家式应对问卷。530个样本的数据分析表明,儒家式应对包括4个因素:挫折内在乐观性、“命”认识、人的责任性、挫折作用评价。儒家式应对与本研究中体现心理健康的CES-D、SAS、SWLS有确切的关系,儒家式应对思想有利于心理健康。文章最后讨论了儒家式应对在心理健康中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对 儒家 心理健康 中国文化 压力
下载PDF
汉英新词语与汉英民族的文化心理 被引量:5
15
作者 戴卫平 江淑娟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4-48,共5页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文章从词汇的角度 ,选择汉、英语言中的新词语 ,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方面 ,探索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 ...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最敏感的要素。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心态等诸方面的变化 ,词汇要不断地创新、充实、丰富。文章从词汇的角度 ,选择汉、英语言中的新词语 ,从造词、词语结构和词语使用几方面 ,探索汉、英民族文化心理的印记 ,以说明作为重要文化现象的语言 ,必然受到民族文化心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英语 新词语 文化心理
下载PDF
传统中国文化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三种思路 被引量:63
16
作者 景怀斌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27-332,共6页
近年来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是从文化整体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嫌不够。本文认为 ,虽然传统中国文化没有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的说法 ,但是由于人的存在的共同性 ,传统中国文化客观上具有处... 近年来 ,从中国文化的角度进行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多 ,但是从文化整体的角度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尚嫌不够。本文认为 ,虽然传统中国文化没有现代心理学意义上的心理健康的说法 ,但是由于人的存在的共同性 ,传统中国文化客观上具有处理心理健康问题的功能。这表现为三种思路 :信仰—养性的思路 ,养生—治身的思路 ,迷信—功利的思路。它们各自对心理健康有自己的见解和做法。文章分析了这三种思路的基本情况和特征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中国文化 心理健康 三种思路
下载PDF
国学概念之辨析 被引量:8
17
作者 迟成勇 《学术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11-115,共5页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 从词源学上说,"国学"一词,古已有之,最早是指国家开办的学校,到了清朝末年,国学成为国家最高层次的学校。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或学问源于20世纪初。一般而言,国学是指称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中国传统学术。国学的内涵与外延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相应的变动,国学与传统文化、国粹、国故等是有区别的,当今学者研究国学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学 来源与演变 内涵与外延 传统文化 国粹 国故
下载PDF
论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价值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忠华 《现代大学教育》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8-81,共4页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有着自己独特个性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有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深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对于今天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关键词 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 心理健康教育 价值
下载PDF
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中国文化修为方式的贡献 被引量:10
19
作者 张凯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24-531,共8页
传统中国哲学的目的在于理想人格塑造、人的心灵提升,其核心是身心调节与控制。中国文化精妙之处在于,不仅拥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更有与之相应的践行方式,既有见地的开悟,又有修为的精进,在系统阐述人生境地的同时,拥有成熟的修为方法。... 传统中国哲学的目的在于理想人格塑造、人的心灵提升,其核心是身心调节与控制。中国文化精妙之处在于,不仅拥有完整的思想体系,更有与之相应的践行方式,既有见地的开悟,又有修为的精进,在系统阐述人生境地的同时,拥有成熟的修为方法。近15年,国内外关于中国文化与心理学关系的研究呈现显著增长态势,但在竞技体育领域却鲜见运动员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引入传统文化思想和技术的相关研究。多元文化视角下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国际心理学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竞技体育制度特征,都诱发了对心理训练和心理咨询本土化发展的需要。本文立足于中国文化与心理训练的契合,总结提炼能够为运动队心理训练服务所借鉴的传统修为技术与方法。这些方法包括1)改变思想态度的撰写日记以内省、读书以养浩然之气;2)控制妄想杂念的静坐、数息、站桩;3)调节情绪心境的正念训练、琴棋书画等。将中国文化的思想与方法引入运动员心理训练尚面临困境,包括1)中国文化独特的神秘特性导致其缺乏可操作性,诸多概念难以精确测量,修为效果尚待实证检验;2)研究人员严重不足,潜心钻研的学者匮乏;3)研究深度缺乏,挖掘整理系统性不足;4)对传统文化存在错误认知,难以保证心理训练技术顺利进入运动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训练 运动员 中国文化 静坐 内省 正念训练
下载PDF
传统价值观接受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童辉杰 杨雅婕 梁世钟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目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广为流传的古代文献筛选出105个陈述,编成中华传统价值观问卷,调查了430名大学生。结果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因素分析揭示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结构:大体包括14... 目的调查研究大学生对中华传统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从广为流传的古代文献筛选出105个陈述,编成中华传统价值观问卷,调查了430名大学生。结果问卷有较好的信效度,因素分析揭示了中华传统价值观的结构:大体包括14个方面,分为2个维度;大学生对传统价值的接受程度呈现一种排列次序,性别、城乡等差异并不大。越能接受中华传统价值观的大学生各种心理症状越少。结论多方面的证据证明"根"文化价值假说可以成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价值观 心理健康 “根”文化价值假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