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ydrogen etching induced hierarchical meso/micro-pore structure with increased active density to boost ORR performance of Fe-N-C catalyst 被引量:4
1
作者 Liqin Gao Meiling Xiao +3 位作者 Zhao Jin Changpeng Liu Junjie Ge Wei Xing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23,I0002,共8页
Rational regulation on pore structure and active site density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Fe-N-C catalysts. As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substrat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ac... Rational regulation on pore structure and active site density plays critical roles in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Fe-N-C catalysts. As the microporous structure of the carbon substrate is generally regarded as the active site hosts, its hostility to electron/mass transfer could lead to the incomplete fulfillment of the catalytic activity. Besides, the formation of inactive metallic Fe particles during the conventional catalyst synthesis could also decrease the active site density and complicate the identification of real active site. Herein, we developed a facial hydrogen etching methodology to yield single site Fe-N-C catalysts featured with micro/mesoporous hierarchical structure. The hydrogen concentration in pyrolysis process was designated to effectively regulate the pore structure and active site density of the resulted catalysts.The optimized sample achieves excellent ORR catalytic performance with an ultralow H2O2 yield(1%)and superb stability over 10,000 cycles. Our finding provides new thoughts for the rational design of hierarchically porous carbon-based materials and highly promising non-precious metal ORR catalys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ERARCHICAL meso/micro-pore structure HYDROGEN ETCHING Single site Fe-N-C catalysts Carbon-nitrogen-coordinated iron(FeN4)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下载PDF
考虑级配影响的透水性基床填料细观空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群丁 王萌 +3 位作者 肖源杰 华文俊 李文奇 王小明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8-170,共13页
大空隙级配碎石填料因其较好的渗透性能广泛应用于透(排)水性基床,然而级配对细观三维空隙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此不足,对3种代表性级配的透水性基床填料试样开展室内新型平板振动压实试验,并对压实后的试样进行高精度工业XCT扫描,... 大空隙级配碎石填料因其较好的渗透性能广泛应用于透(排)水性基床,然而级配对细观三维空隙特征的影响尚不明确。针对此不足,对3种代表性级配的透水性基床填料试样开展室内新型平板振动压实试验,并对压实后的试样进行高精度工业XCT扫描,重构其三维模型并获取其内部空隙,计算面空隙率、等效体积和三维形态等空隙结构特征指标,分析不同级配(颗粒堆积结构)对其三维形态及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级配的试样其内部面空隙率沿高度方向总体呈对称分布,即两端大中部小,骨架密实型颗粒堆积结构试样其面空隙率处于最低水平且沿高度方向的差异性最小,骨架空隙型颗粒堆积结构试样其面空隙率最大且不均匀性也最大;随着颗粒堆积结构从悬浮密实型过渡至骨架密实型再至骨架空隙型,试样内部空隙总数量大幅减小,孤立微空隙和小空隙数量减小,连通性较好的中空隙与大空隙增多;空隙形态逐渐演化为不规则型和长条型,并从较为圆润丰满型过渡至边缘残缺型,具有更好的连通性,可提供水气运移的通道。优化颗粒堆积结构有利于形成连通空隙并提供渗流通道,进而提升基床填料的水−力特性。研究结果可为透水性级配碎石基床填料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水性基床 级配 振动压实 XCT扫描 三维重构 细观空隙
下载PDF
微@介孔复合分子筛的合成及其加氢裂化性能
3
作者 于政敏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32-37,共6页
研究了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过程中TEOS水解状态、酸种类、核分子筛种类及性质等因素对合成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酸浓度下搅拌6h静置24h时TEOS可最大程度水解成活性Si物种,在核分子筛表面形成有序介孔壳层。合成过程中酸根... 研究了微@介孔复合分子筛合成过程中TEOS水解状态、酸种类、核分子筛种类及性质等因素对合成产物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酸浓度下搅拌6h静置24h时TEOS可最大程度水解成活性Si物种,在核分子筛表面形成有序介孔壳层。合成过程中酸根阴离子作用不同,Cl^(-)有助于复合分子筛比表面积的增加,C_(2)O_(4)^(2-)和NO_(3)^(-)有利于孔体积的增大。Y分子筛或Beta分子筛为核时,核分子筛自身酸量高、酸性强时有助于壳层介孔结构的生成及核壳结构的完整。以十二烷和甲苯为模型化合物,与含单一的Y或Beta分子筛催化剂相比,含复合分子筛催化剂具有更好的中间馏分油选择性,并且催化剂的加氢性能与酸性质、孔结构匹配越好,对甲苯的转化能力越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介孔 核壳结构 复合分子筛 加氢裂化
下载PDF
基于均匀化预测含初始缺陷钢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
4
作者 柴正一 盛冬发 +1 位作者 秦飞飞 霍晓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856-2862,共7页
为合理设计利用钢纤维混凝土,将掺钢纤维的混凝土看成由砂浆、骨料、界面、初始缺陷、钢纤维以及界面处较大的孔隙率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采用分步均匀化的方法建立预测混凝土混合夹杂模型,将微分法、Mori-Tanaka方法以及Christensen的... 为合理设计利用钢纤维混凝土,将掺钢纤维的混凝土看成由砂浆、骨料、界面、初始缺陷、钢纤维以及界面处较大的孔隙率组成的多相复合材料,采用分步均匀化的方法建立预测混凝土混合夹杂模型,将微分法、Mori-Tanaka方法以及Christensen的三相模型相结合求解混合夹杂模型,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分析结果表明:骨料性质对钢纤维混凝土弹性模量影响显著,钢纤维混凝土整体弹性模量随水灰比,界面过渡区厚度,孔洞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随骨料体积分数,骨料弹性模量以及界面的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纤维混凝土 弹性模量 界面过渡区 孔洞体积 细观夹杂理论
下载PDF
煤储层微小孔孔隙结构的低场核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43
5
作者 谢松彬 姚艳斌 +1 位作者 陈基瑜 姚伟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170-176,共7页
基于系列中高煤阶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系统分析了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特征及孔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获得了测试样品的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率,获得了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与煤的微小孔孔径分布之间的转换系数C。结果... 基于系列中高煤阶煤样的低温液氮吸附实验和低场核磁共振实验,系统分析了样品的吸附脱附曲线特征及孔径分布特征,通过对比分析获得了测试样品的核磁共振表面弛豫率,获得了核磁共振T2弛豫时间与煤的微小孔孔径分布之间的转换系数C。结果表明:对于研究煤样,高煤阶煤的吸附脱附曲线有明显拐点,中煤阶煤的吸附脱附曲线拐点不明显;高煤阶煤的表面弛豫率约为0.54×10-8m/ms,而中煤阶煤集中在1.18×10-8m/ms左右;进一步求得高煤阶煤的C值为1.62×10-8m/ms,中煤阶煤的C值为3.54×10-8m/ms;利用求得的C值计算得到基于核磁法的微小孔的赝孔径分布,发现赝孔径分布与采用BJH获得的孔径分布在形态和变化趋势上都具有高度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微小孔 表面弛豫率
下载PDF
炭材料孔结构及负载催化剂对其脱硫性能影响(Ⅰ) 钙元素的催化造中孔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香兰 陈清如 +1 位作者 徐德平 史红霞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7-90,共4页
炭材料上负载金属离子后其孔结构的发展规律将发生变化 ,这些金属元素若得以保留可能还将具有催化脱硫性能 ,或者二者之间对二氧化硫还将存在协同吸附作用 .探讨了商品活性炭负载钙元素活化后中孔发育情况 .通过 SEM和 EDX研究了碳表面... 炭材料上负载金属离子后其孔结构的发展规律将发生变化 ,这些金属元素若得以保留可能还将具有催化脱硫性能 ,或者二者之间对二氧化硫还将存在协同吸附作用 .探讨了商品活性炭负载钙元素活化后中孔发育情况 .通过 SEM和 EDX研究了碳表面上负载催化剂的形貌和微晶大小 ,指出了制约 Ca催化剂催化造孔性能的原因 .通过进一步酸洗 ,在相同烧失率下 ,负载 Ca催化剂所得活性炭的亚甲兰值明显高于空白酸洗样 ,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材料 中孔 催化剂 脱硫
下载PDF
煤基活性炭上K-Cu-Fe混合物的催化活化造孔及机理 被引量:7
7
作者 张香兰 陈清如 +2 位作者 徐德平 解强 许宏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6-161,共6页
采用浸渍法将混合催化剂KNO31%、Fe(NO3)347%、Cu(NO3)252%负载在经HF脱灰处理的商品活性炭(5F)上,并采用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活性炭(5F-AC-cat),商品活性炭和5F样同条件活化作为对比,所得活性炭分别记作M-AC和5F-AC.测定了M... 采用浸渍法将混合催化剂KNO31%、Fe(NO3)347%、Cu(NO3)252%负载在经HF脱灰处理的商品活性炭(5F)上,并采用水蒸气二次活化的方法制备了改性活性炭(5F-AC-cat),商品活性炭和5F样同条件活化作为对比,所得活性炭分别记作M-AC和5F-AC.测定了M-AC、5F-AC及5F-AC-cat的碘值、亚甲蓝值和孔径分布;借助XRD、SEM和EDX等手段分析了5F-AC-cat上催化剂的形态、形貌和分布情况,探讨了混合催化剂的催化造孔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活化条件下,M-AC、5F-AC及5F-AC-cat的烧失率相近,碘值相近;5F-AC-cat的亚甲蓝值分别高于5F-AC和M-AC的亚甲蓝值20,mg/g、31,mg/g;孔径分布结果显示负载混合催化剂后活性炭3.5~4.0,nm的孔明显增加;证实了混合催化剂的催化造中孔能力.结合SEM和EDX结果发现,有催化气化造孔作用的活性成分主要是Cu和Fe,而且Cu的比例高达9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Cu、Fe催化剂只要和煤中其他无机矿物质结合就会失去催化造孔性能;K主要是以和灰分相结合的状态存在.含Cu、Fe催化剂的催化造孔机理为氧传递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炭 催化剂 活化 中孔 催化机理
下载PDF
孔隙水运移特性及对尾矿细观结构作用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尹光志 张千贵 +2 位作者 魏作安 王文松 耿伟乐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9,共9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尾矿细微观力学与形变观测试验装置,研究尾矿充水过程、荷载作用和排水过程中孔隙水的运移特征及其对尾矿细观结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尾矿水位线实际达到高度大于计算获得的水位线高度;受荷载作用,充水条件下各层尾矿颗... 利用自行研制的尾矿细微观力学与形变观测试验装置,研究尾矿充水过程、荷载作用和排水过程中孔隙水的运移特征及其对尾矿细观结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尾矿水位线实际达到高度大于计算获得的水位线高度;受荷载作用,充水条件下各层尾矿颗粒沉降位移显著大于未充水条件下相同位置颗粒的沉降位移;充水条件下尾矿颗粒沉降位移随荷载的增加可分为线性增长阶段、显著增长阶段和稳定阶段,显著增长阶段出现在200~400 kPa荷载下;受荷载与孔隙水的作用,尾矿细观结构会形成曲折复杂供水运移的通道,该通道的形成过程发生在尾矿颗粒沉降位移的显著增长阶段;孔隙水夹带尾矿小颗粒运移,对尾矿颗粒分布有一定的影响;尾矿颗粒沉降位移与细观结构受排水影响较小,其变化主要在排水初期。最后,提出水的毛细管作用下尾矿坝实际浸润线的概念与计算方法,研究孔隙水与荷载综合作用下尾矿细观结构变形破坏机制,为深入探索水引起的尾矿坝灾变机制及稳定性评价等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矿工程 尾矿坝 细观结构 孔隙水 试验研究 作用机制
下载PDF
Y型分子筛复合材料的成孔机理 被引量:11
9
作者 周继红 罗一斌 宗保宁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6-31,共6页
以偏高岭土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原位晶化合成Y型分子筛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压汞法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原料和合成样品的物相、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形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是由微孔、介孔和大孔共同构建的Y型分子... 以偏高岭土和水玻璃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原位晶化合成Y型分子筛复合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压汞法和扫描电镜分析了原料和合成样品的物相、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形貌。结果表明:合成的样品是由微孔、介孔和大孔共同构建的Y型分子筛多孔复合材料,生成的介孔和大孔与原料中的孔有明显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Y型分子筛固相成核、交互生长成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型分子筛 复合材料 介孔 大孔 成孔机理
下载PDF
基于偏氯乙烯嵌段共聚物的多级多孔炭的制备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杰 浦群 包永忠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58-364,共7页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b-聚偏氯乙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S-b-PVDC-b-PS),以此嵌段共聚物为碳前驱体,直接碳化制备微孔-中孔复合多级多孔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核磁共振仪表征了嵌段共聚物... 采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活性自由基聚合制备了聚苯乙烯-b-聚偏氯乙烯-b-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PS-b-PVDC-b-PS),以此嵌段共聚物为碳前驱体,直接碳化制备微孔-中孔复合多级多孔炭。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和核磁共振仪表征了嵌段共聚物结构,表明通过RAFT聚合可制得分子量较高(Mn GPC>6000 g·mol-1)和分子量分布较窄(PDI<1.5)的PS-b-PVDC-b-PS。采用热重分析表征嵌段共聚物热解特性,采用扫描电镜、N2吸脱附表征多孔炭形貌和孔隙结构。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同时具有PVDC和PS链段的热失重峰,PS链段可完全热解而具有形成中孔的模板作用,PVDC链段热降解形成含微孔的炭骨架,最终形成兼有微孔和中孔的多级多孔炭;随着PS嵌段含量的增加,嵌段共聚物的成炭率逐渐降低,孔隙尺寸逐渐增大;当PS/PVDC聚合度比为4.3时,多孔炭的比表面积、中孔率和平均孔径达到最大,分别为839 m2·g-1、54%和2.02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氯乙烯 嵌段共聚物 多级多孔炭 中孔 微孔 自由基聚合 纳米结构
下载PDF
含中孔和微孔的多孔炭的孔结构表征 被引量:4
11
作者 浦群 杨杰 +1 位作者 吴启强 包永忠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5,61,共5页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了由硬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无序中孔、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贯通中孔的偏氯乙烯聚合物(PVDC)基多孔炭的孔隙结构,计算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氮气吸附法分析结果... 采用低温氮气吸附法表征了由硬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无序中孔、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含微孔和贯通中孔的偏氯乙烯聚合物(PVDC)基多孔炭的孔隙结构,计算了比表面积、孔径分布、孔体积和平均孔径等孔隙结构参数。结果表明:氮气吸附法分析结果与电子显微镜结果一致,碳化物含一定量的微孔和中孔,含中孔和微孔多孔炭的比表面积小于PVDC直接碳化得到的微孔炭,但孔容远大于PVDC基微孔炭;使用NLDFT模型计算得到硬模板制备的多孔炭比表面积为1 669m2/g,孔容为2.07cm3/g,中孔孔径约18nm,与电镜观察结果相同。由软模板法制备的多孔炭比表面积为1 267m2/g,中孔孔径25nm,小于观察到的实际孔径,这可能由于吸附点在大孔部分较少而影响了拟合精度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炭 偏氯乙烯 氮气等温吸附脱附 中孔和微孔
下载PDF
舟山海域海相砂土循环激振下的液化破坏孔压模型 被引量:15
12
作者 王亚军 金峰 +2 位作者 张楚汉 王进廷 甘孝清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82-597,共16页
为探究舟山海相土在海洋环境中的液化失效规律,选用2类代表性海相砂土:乌石塘海相粗砂MS1及东沙海相细砂MS2,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得微细观物相结构,二者均属石英矿相碱性海相沉积物。在不同激振幅值下,采用GDS动三... 为探究舟山海相土在海洋环境中的液化失效规律,选用2类代表性海相砂土:乌石塘海相粗砂MS1及东沙海相细砂MS2,利用X射线衍射(XRD)及扫描电镜(SEM)试验获得微细观物相结构,二者均属石英矿相碱性海相沉积物。在不同激振幅值下,采用GDS动三轴系统进行一系列双向循环激振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海相粗砂MS1产生高周循环液化时对应的激振幅值较低,而在低周液化下激振幅值则较高,海相细砂MS2在液化偏应力较小时可承受高周循环加载,而在液化偏应力较大时只可承受低周循环。基于归一化初始液化周数比建立舟山海相砂土的液化孔压模型并给出参数取值,模型揭示:2类海相砂土均随激振应力比增加而更易于液化;基于循环增量孔压比及Finn破损参数,建立舟山海相砂土初始液化破坏内时模型,并给出试验参数,模型揭示:过大的激振压缩应变诱发剪缩变形,导致海相粗砂MS1液化破坏,而海相细砂MS2的液化破坏则源于拉应变增大诱发的颗粒间接触失效。海相砂土宏观尺度的初始液化破坏是其微细观物相结构劣化积聚的最终结果,宏观力学机制与微细观试验分析结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力学 舟山海相砂土 循环激振加载 微观细观试验 孔压模型 初始液化
下载PDF
大孔隙对农田耕作层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耀东 胡克林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7-111,共5页
介绍了土壤中大孔隙流的研究,并用一种简单的方法对土壤内的大孔隙和中小孔隙的饱和导水率进行分析,同时讨论了农田耕作层大孔隙流和Darcy流饱和导水率的变异情况。
关键词 孔隙流 饱和导水率 土壤 农田耕作层
下载PDF
化学溶液及其水压作用下单裂纹灰岩破裂的细观试验 被引量:27
14
作者 姚华彦 冯夏庭 +1 位作者 崔强 周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9-66,78,共9页
采用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压缩破裂试验。通过电镜扫描、X衍射、水质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岩石微观形貌、矿物成分等进行研究。采用数字显微系统,对其压缩破裂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 采用岩石破裂全过程的细观力学试验系统进行了化学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下单裂纹灰岩压缩破裂试验。通过电镜扫描、X衍射、水质分析等分析方法,对岩石微观形貌、矿物成分等进行研究。采用数字显微系统,对其压缩破裂过程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得到了岩石破裂过程的细观图像;探讨了蒸馏水、不同pH值的0.1mol/L Na2SO4溶液及其水压力作用对单裂纹灰岩变形和强度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受化学侵蚀后岩石的结构及成分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其非均质性增加,而强度、弹性模量等降低,其力学性质劣化的程度与岩石中矿物成分的变化程度相关;孔隙水压的作用改变了岩石内部裂隙面和颗粒间的受力状态,加速了岩石裂纹的扩展,降低了岩石强度,水化学溶液及其水压作用使得岩石的破裂形式变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岩 化学腐蚀 水压力 破裂 细观力学
下载PDF
岩石随机孔隙结构的三维重构模型与细观渗流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赵延林 曹平 +3 位作者 唐劲舟 马文豪 李树清 王卫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68-176,共9页
将多孔岩石介质的孔隙视为具有毫米量级的随机细观结构,重构岩石三维随机孔隙结构模型,在细观力学的层面上研究孔隙结构对多孔岩石渗流的影响。引入微管渗流模型,利用统计学原理和FLAC3D软件研究多孔岩石介质随机孔隙结构的重构技术和... 将多孔岩石介质的孔隙视为具有毫米量级的随机细观结构,重构岩石三维随机孔隙结构模型,在细观力学的层面上研究孔隙结构对多孔岩石渗流的影响。引入微管渗流模型,利用统计学原理和FLAC3D软件研究多孔岩石介质随机孔隙结构的重构技术和细观渗流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多孔岩石孔隙率越大,流体由非稳定流过渡到稳定流的时间愈短,渗透系数和孔隙率具精度很高的线性关系,岩石介质透水性的孔隙率阈值nλ=4.05%,峰前多孔岩石介质的渗透系数主要受体积应力控制,且两者之间具有负指数关系。重构毫米量级的孔隙结构单元,其数值稳定性可以得到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孔隙结构 细观渗流 流固耦合 重构模型
下载PDF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Q_3黄土孔隙微观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6
作者 谷天峰 王家鼎 +1 位作者 郭乐 李开超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02-106,共5页
为了解决利用黄土SEM图像提取孔隙参数的问题,将孔隙区域的提取问题转化为孔隙像素点的分类问题,通过把整个图像的像素点分为孔隙点和骨架点,从而实现孔隙的提取。利用这种方法,对潼关Q3黄土震陷试验前后的微结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动... 为了解决利用黄土SEM图像提取孔隙参数的问题,将孔隙区域的提取问题转化为孔隙像素点的分类问题,通过把整个图像的像素点分为孔隙点和骨架点,从而实现孔隙的提取。利用这种方法,对潼关Q3黄土震陷试验前后的微结构图像进行处理,得到了动力作用前后的孔隙分布图,并计算了孔隙面积、面孔隙度、孔隙分形维数等参数,结果表明:震陷试验后大孔隙数量减小,中、小孔隙数量有所增加,震陷主要是由大孔隙破坏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微观结构 图像处理 支持向量机 孔隙分类
下载PDF
钛交联蒙脱石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2
17
作者 尹小玲 袁鹏 何宏平 《桂林工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4-258,共5页
用TiCl4水解法制备钛交联蒙脱石,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分别对其层间距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钛交联蒙脱石未出现(001)衍射峰,呈无序结构,其中,大尺寸的钛聚合阳离子与粘土颗粒重叠、堆垛而... 用TiCl4水解法制备钛交联蒙脱石,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N2吸附-脱附等温线法分别对其层间距和孔结构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钛交联蒙脱石未出现(001)衍射峰,呈无序结构,其中,大尺寸的钛聚合阳离子与粘土颗粒重叠、堆垛而形成“类层离”结构,导致层状有序结构消失.孔结构分析表明,这种类层离结构是以介孔为主并含有微孔的孔结构.热处理(300~600℃)后,所得钛交联蒙脱石比表面积稍有下降.700℃热处理则导致比表面积明显降低,说明结构被严重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联蒙脱石 TICL4 比表面积 孔结构
下载PDF
高效舱室空气净化可再生介微孔吸附材料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雯军 邵飞 林芃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17年第9期80-84,共5页
目的针对目前舰船舱室内空气封闭性强、污染物来源多、成分复杂且高温、高湿的特点,研发高效可再生介微孔吸附材料,以解决目前吸附法存在的选择性及再生困难问题。方法研究选取SBA-15为载体,并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在SBA-15上制备介... 目的针对目前舰船舱室内空气封闭性强、污染物来源多、成分复杂且高温、高湿的特点,研发高效可再生介微孔吸附材料,以解决目前吸附法存在的选择性及再生困难问题。方法研究选取SBA-15为载体,并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负载在SBA-15上制备介微孔吸附材料,以甲醛、甲苯和醇类有机物为处理对象评价材料性能。结果在催化剂质量分数为0.12%时,负载催化剂的介微孔材料的有机物容量达到最高,112.3 mg苯/g催化剂,119.7 mg甲苯/g催化剂,147.3 mg甲醛/g催化剂,184.l mg乙醇/g催化剂,为活性炭吸附容量的1.5倍以上。吸附饱和再生30 min后有机物容量为,98.6 mg苯/g催化剂,106.3 mg甲苯/g催化剂,132 mg甲醛/g催化剂,169.7mg乙醇/g催化剂,说明其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结论能够在广泛进气浓度和停留时间条件下使得处理后的污染物浓度低于严格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2001)》所允许的浓度,并且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可以高效再生、重复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空气质量 净化 介孔材料 吸附 再生
下载PDF
介-微孔HZSM-5分子筛的制备及其性能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志伟 高雄厚 +2 位作者 袁程远 杜晓辉 李志庆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48-1056,共9页
以NaOH溶液为后处理改性剂,制备了具有介-微孔结构的HZSM-5分子筛。采用XRD、XRF、NH3-TPD、SEM和N2等温吸附-脱附手段表征制备的介-微孔HZSM-5分子筛,并采用MAT-Ⅱ催化裂化微反装置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NaOH溶液处理HZS... 以NaOH溶液为后处理改性剂,制备了具有介-微孔结构的HZSM-5分子筛。采用XRD、XRF、NH3-TPD、SEM和N2等温吸附-脱附手段表征制备的介-微孔HZSM-5分子筛,并采用MAT-Ⅱ催化裂化微反装置考察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NaOH溶液处理HZSM-5分子筛,能够在保持分子筛微孔结构不减少的同时形成二次介孔,引起外比表面积和介孔体积增加,进而有效地调变其孔径分布。其中0.5 mol/L NaOH溶液处理的HZSM-5分子筛的外比表面积从107.6m2/g增至192.3m2/g,介孔体积由0.118cm3/g增至0.226cm3/g,轻油微反活性显著提高。介-微双孔道结构分子筛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宽泛的孔径分布,从而促进了反应物、中间过渡态和产物分子在其孔道内的传质和扩散,有效地提高了分子筛的活性中心可接近性,显示出良好的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ZSM-5分子筛 NaOH溶液处理 介-微孔 孔径分布 催化性能
下载PDF
介孔-大孔双孔结构二氧化硅块状材料的合成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洪斌 李静 +2 位作者 陈奇 宋鹂 陆剑英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1-25,共5页
以正硅酸乙酯、聚乙二醇、碳粉、乙醇、水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压块成型工艺制备了具有介孔大孔双孔结构的块状SiO2多孔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下样品的红外光谱、差热与热重曲线和孔结构。结果表明:600℃的热处理工艺... 以正硅酸乙酯、聚乙二醇、碳粉、乙醇、水和氨水为主要原料,用溶胶凝胶法通过压块成型工艺制备了具有介孔大孔双孔结构的块状SiO2多孔材料。研究了不同处理温度下样品的红外光谱、差热与热重曲线和孔结构。结果表明:600℃的热处理工艺可以除去样品中的聚乙二醇和碳粉,使之形成硅氧网络结构,得到介孔平均孔径为16~17nm、大孔孔径约为10μm的介孔大孔双孔结构SiO2块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孔 块体材料 有机-无机杂化 溶胶-凝胶 造孔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