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Ore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被引量:9
1
作者 ZHOU Yunman ZHANG Changqing +4 位作者 HE Zhonghua LIU Huan ZHOU Guiwu SUN Jia LIU Bo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CAS CSCD 2018年第5期1841-1861,共21页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 Based on comprehensive petrological,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studies,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Beiya gold-polymetallic skarn deposit and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and discussed the source(s) and evolution of magma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syenite porphyries(i.e. the Wandongshan, the Dashadi, and the Hongnitang porphyries), which formed between the Eocene and the early Oligocene epochs, are the sources for the gold-polymetallic ores at the Beiya deposit. Carbonate rocks(T2 b) of the Triassic Beiya Formation in the ore district provide favorable host space for deposit formation. Fold and fault structures collective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ore formation.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porphyries and carbonates, the structurally fractured zone of carbonate and clastic rocks, and the zone with well-developed fractures are the ideal locations for ore bodies. Four types of mineralization have been recognized: 1) porphyry-style stockwork gold–iron(copper) ore, 2) skarn-style gold-iron(copper and lead) ore in the near contact zone, 3) strata-bound, lense-type lead–silver–gold ore in the outer contact zone, and 4) distal vein-type gold–lead–silver ore. Supergene processes led to the formation of oxide ore, such as the weathered and accumulated gold–iron ore, the strata-bound fracture oxide ore, and the structure-controlled vein-type ore. Most of these ore deposits are distributed along the axis of the depressed basin, with the hypogene ore controlling the shap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xide ore. This study provides critical geology understanding for mineral prospecting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phyry-skarn type quartz syenite porphyries ore-controlling factors Beiya goldpolymetallic deposit northwestern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stereoscopic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of concealed ore bodies 被引量:5
2
作者 毛先成 邹艳红 +2 位作者 卢晓琴 吴湘滨 戴塔根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9年第6期987-993,共7页
To address the issues for assessing and prospecting the replaceable resource of crisis mines, a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ield model and a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mode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 To address the issues for assessing and prospecting the replaceable resource of crisis mines, a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ield model and a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model were propo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field analysis. By dint of solving the field models through transferring the continuous models into the discrete o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effect field and the mineralization distribution field was analyzed, and the quantitative and located parameters were extracted for describing the geological factors controlling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The method was applied to the 3-dimensional localization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for concealed ore bodies in the depths and margins of the Daehang mine in Guangxi, China, and the 3-dimensional distribution models of mineralization indexe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uch as magmatic rocks, strata, faults, lithology and folds were built. With the methods of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the non-linear programming, the quantitative index set of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was obtained. In addition, the stereoscopic located and quantitative prediction models were set up by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ineralization indexes and the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s. So far, some concealed ore bodies with the resource volume of a medium-sized mineral deposit are found in the deep parts of the Dachang Mine by means of the deep prospecting drills following the prediction results, from which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edication models and results is prov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logical ore-controlling factor concealed ore body stereoscopic prediction
下载PDF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S OF GEODEPRESSION (DIWA) BASIN SANDSTONE TYPE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3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1994年第Z2期48-49,共2页
关键词 ore-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SPECTS OF GEODEPRESSION BASIN SANDSTONE TYPE COPPER DEPOSITS IN CHINA DIWA
下载PDF
Study on the Metallogenetism of Sub-mantle Plume and Mantle Branches i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of Northwest Jiaodong Peninsula 被引量:4
4
作者 NIU Shuyin CHENG Guangsuo +8 位作者 ZHANG Jianzhen SUN Aiqun MA Baojun ZHANG Fuxiang WANG Baode XU Meng WU Jichun ZHAO Rongxin WANG Shanfei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5期1409-1420,共12页
The northwest of Jiaodong peninsula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est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enormous gold reserves and limited time interval (115±5Ma)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China. Studies show that the ea... The northwest of Jiaodong peninsula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greatest gold concentration area, enormous gold reserves and limited time interval (115±5Ma)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China. Studies show that the east area of north China began its mantle plume evolution since the Yanshanian movement, and the Laiyang sub-mantle plume and its surrounding mantle branches such as those in Guojiadian, Aishan and Panshidian were formed in the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area of northwestern Jiaodong peninsul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ntle plume →sub-mantle plume → mantle branch→ favorable expending structures, the deep-derived hydrothermal fluid moved up to the favorable places, such as brittle-ductile or ductile-brittle shearing zon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ntact zones of intrusions, dense fracturing zones and the contact zones between dikes and countryrocks, and concentrated into deposits. Then the gold mineralization concentration zones that are centralized on mantle branches were formed. This study takes Guojiadian mantle branch as an example to discuss their metallogenetism and conclude the metallogenetic mod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b-mantle plume mantle branch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 metallogenetism metallogenetic mode northwest Jiaodong peninsula
下载PDF
胶东型金矿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立强 邓军 +5 位作者 张良 杨伟 谢东 汪龙 邱昆峰 李大鹏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91-1711,共21页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 胶东是全球唯一已知赋存于前寒武纪变质地体中的晚中生代巨型金矿省,其成矿系统独具特色,具体表现为:(1)位于陆内复合构造域,经历了多期重大构造-热事件,大规模金成矿作用受控于120±2Ma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变化及其诱发的软流圈上涌、岩石圈改造和伸展-挤压变形交替及控矿断裂剪压-剪张转换;(2)多重控矿构造和多样赋矿建造联合控制了不同规模和类型金矿的发育,形成了三山岛、焦家、招平、栖霞、郭即和牟乳六条NE向金矿带和三山岛-栖霞EW向富金廊带,导致了金矿化类型(焦家式/破碎带蚀变岩型、玲珑式/石英脉型、蓬家夼式/蚀变砾岩±角砾岩型、辽上式/黄铁矿-碳酸盐脉型)及其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多样性;(3)主要矿化元素Au、Ag、Cu、Pb和Zn均达到工业利用要求,并有多种共/伴生关键金属超常富集;(4)不同金矿带中硫化物Pb同位素组成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到郯庐断裂带的距离线性相关,反映距离幔源流体主通道越近、金属硫化物中放射性成因Pb含量和幔源组分占比越多、金成矿强度越大;(5)区域总体相对均一的Δ199 Hg(平均~0.012‰)及Δ199 Hg/Δ201 Hg与金品位呈线性负相关,表明成矿物质来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且地幔被俯冲洋壳及其上覆沉积物交代的程度控制了金品位的高低;(6)区域恒定的Δ33 S同位素组成(~0‰)排除了巨量金源自太古宙变质基底及其重熔花岗岩的可能,重的δ34 S(平均9.0±3.7‰)来源于俯冲的古太平洋板片及其上覆沉积物的脱挥发份;不同金矿带Δ33 S/δ34 S与探明金资源储量及其到郯庐断裂带距离线性相关,反映成矿期地壳伸展程度控制了金成矿强度;(7)区域He-Ar和H-O同位素组成显示壳幔混合特征,焦家式金矿的成矿流体组成更靠近地幔、玲珑式金矿位于地幔与地壳过渡带;三山岛、焦家和招平金矿带的成矿流体相对接近幔源流体,而郭即金矿带具有相对开放的构造环境;不同金矿带氢-氧同位素组成和探明金资源储量正相关,可能表征了从西到东成矿流体通量和流体-岩石反应强度逐渐降低。基于对上述特征的总结,提出了胶东型金矿的成因模式,明确了其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和深部驱动、巨量金属和流体及络合物来源、输运通道和方式、源→汇过程和机制、成矿后变化和保存等成矿系统形成的关键因素,确立了“拆离断裂系与基底活化带及幔源流体通道复合控矿”的勘查思路和“四步式”的勘查模型。综上,胶东金矿不同尺度的鉴别特征及其形成的关键因素明显不同于全球已知的其他金矿类型,难以被已有成矿模式所涵盖,属于一种新的金矿类型——胶东型,其成因模式对华北、华南、西伯利亚、西澳伊尔岗、北美怀俄明和南美圭亚那等陆内金矿床具有普适性;系列找矿突破则验证了该成因模式与勘查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因此,本文认为胶东型金矿是全球研究热点和重要的金矿勘查方向,而该地区找矿的主攻目标是资源量大且品位和产状稳定的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系统 时-空结构 成矿动力学 控矿因素 成因及勘查模型 胶东型金矿
下载PDF
大陆边缘成矿 被引量:41
6
作者 裴荣富 李进文 梅燕雄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4-34,共11页
大陆陆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陆核—地块 (台 )—联合大陆—大陆裂解—陆缘增生—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地壳通过不均一性分异而形成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大陆裂解、洋壳向陆缘消减和陆 -陆碰撞拼接则形成具有不同构造特征的大陆边缘。以... 大陆陆壳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陆核—地块 (台 )—联合大陆—大陆裂解—陆缘增生—碰撞造山的演化过程。地壳通过不均一性分异而形成大陆型和大洋型地壳,大陆裂解、洋壳向陆缘消减和陆 -陆碰撞拼接则形成具有不同构造特征的大陆边缘。以中国大陆已存在的 3条陆壳对接消减带为界划分了 5个大陆边缘构造带,进一步区分出 13个次一级的边缘构造区及其内的 53个时空配置结构,并据现有矿产地计算了边缘构造区的矿产发现几率。将中国大陆边缘划分为离散型、会聚型、对接型和转换型 4类,总结了其成矿系列类型专属;认为大陆边缘普遍性成矿有利因素的耦合对成矿至关重要,而最佳耦合的机制及其发生在大陆边缘区的时空位置是圈定有利成矿靶区的关键科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边缘 时空配置结构 构造属性 成矿系列专属 成矿因素耦合
下载PDF
诸广山岩体南部区域铀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8
7
作者 庞雅庆 高飞 +4 位作者 夏宗强 徐文雄 许攸 林坤 赵琳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5年第A01期322-329,共8页
诸广山岩体南部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通过对诸广山岩体南部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机理和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笔者认为该区成矿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该地区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控矿、热液蚀变控矿和界... 诸广山岩体南部是我国花岗岩型铀矿的重要产地。通过对诸广山岩体南部区域地质背景、铀成矿机理和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笔者认为该区成矿流体以深源流体为主,成矿物质具有多来源特征。该地区主要控矿因素为构造控矿、热液蚀变控矿和界面控矿,其中断裂构造是最关键的控矿因素。建立了以地幔流体为主因的区域铀成矿模式,并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诸广山岩体 控矿因素 成矿模式 找矿方向
下载PDF
华北地块北缘 Au Ag Cu Pb Zn 成矿规律 被引量:11
8
作者 陈昌勇 李守义 +1 位作者 范继璋 许亚光 《长春科技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27-231,共5页
根据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分析了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因素对华北地块北缘 Au、 Ag、 Cu、 Pb、 Zn 成矿的控制作用,总结了矿床的时、空分布,共生组合特点,提出了成矿规律。
关键词 华北地块 控矿因素 成矿条件 成矿系列 多金属矿
下载PDF
黔西南高砷煤成因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谢宏 聂爱国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成因。高砷煤的形成,受岩浆岩、岩性、岩相古地理以及地质构造等诸多控矿因素的制约。高砷煤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层形成、龙潭煤系形成、含矿热液形成以及沉积-改造... 根据野外地质特征,结合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分析结果,探讨了黔西南高砷煤的成因。高砷煤的形成,受岩浆岩、岩性、岩相古地理以及地质构造等诸多控矿因素的制约。高砷煤的形成经历了矿源层形成、龙潭煤系形成、含矿热液形成以及沉积-改造成矿等4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砷煤 成因 黔西南
下载PDF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铜矿成矿规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龚银杰 彭三国 +2 位作者 朱江 邱啸飞 李卫东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02-909,共8页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可分为南秦岭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桐柏-大别构造带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南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变质热液型铜矿,北淮阳构造带产出VMS型、岩浆熔离型及斑岩型铜矿,桐柏-大别构造带则分布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铜矿。...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可分为南秦岭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桐柏-大别构造带三个二级构造单元,南秦岭造山带广泛分布变质热液型铜矿,北淮阳构造带产出VMS型、岩浆熔离型及斑岩型铜矿,桐柏-大别构造带则分布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铜矿。构造单元的性质对区内产出的铜矿类型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变质热液型铜矿主要与浅变质作用有关,变质流体以断层为运移通道并最终就位于黑色岩系内的次级断层。VMS型、岩浆熔离型、斑岩型铜矿与岩浆作用密切相关,产出在岩体内部及与围岩的接触带。岩浆热液型及矽卡岩型铜矿形成于岩浆作用晚期阶段,分布在岩体与围岩接触带及附近构造裂隙带等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带 铜矿 控矿因素 成矿规律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南部钱家店—架玛吐地区姚家组铀成矿条件及控矿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高玉友 禹宝利 +3 位作者 于文斌 李占春 张庆新 苗安中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08年第3期150-156,共7页
通过对钱家店—架玛吐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以及油气还原、油气冲顶及基性脉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认为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有别于国内、外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具有特殊性。铀矿体并非呈卷状产在氧化-还原过渡带,... 通过对钱家店—架玛吐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和控矿因素,以及油气还原、油气冲顶及基性脉岩在成矿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认为该区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有别于国内、外典型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具有特殊性。铀矿体并非呈卷状产在氧化-还原过渡带,而是呈板状产出于氧化带的下部。并提出天窗构造的翼部、雁列式断裂F1、F2和F3构造夹持区的姚家组红灰叠置部位的灰色层为有利的成矿层位。由此建立了该区的铀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家店-架玛吐地区 铀成矿条件 控矿因素 成矿模式
下载PDF
武山铜矿成矿模式及找矿预测初探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国洪 李明骏 《铜业工程》 CAS 2012年第1期25-31,共7页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和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部分老矿山逐渐显现"资源危机"。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加大了国内老矿山深边部资源找矿工作,部分老矿山采用成矿模式类比结合物、化、遥... 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矿产资源开采和综合开发利用进一步加快,部分老矿山逐渐显现"资源危机"。在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同时,加大了国内老矿山深边部资源找矿工作,部分老矿山采用成矿模式类比结合物、化、遥等综合手段在已知矿床的深部及边部寻找隐伏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笔者通过在武山铜矿的实际工作经验结合以往的地质勘查工作成果总结,综合分析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多种控矿因素关系的耦合,着重对成矿界面和矿体赋存特征进行初步探索和研究,对矿区深部及边部找矿方向提出分析、预测及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山铜矿 成矿模式 岩浆岩 成矿界面 控矿因素 找矿预测
下载PDF
北衙金矿外带似层状Pb-Zn-Ag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松 李文昌 +3 位作者 姜文涛 王建华 尹光侯 余海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4-108,共5页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地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南段,是该带上成矿作用与富碱斑岩有关矿床的代表。通过对北衙金矿外围似层状Pb-Zn-Ag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赋矿围岩为三叠系中统北衙组灰岩,相对富集Pb、Zn... 北衙金多金属矿床地处金沙江—红河富碱斑岩带南段,是该带上成矿作用与富碱斑岩有关矿床的代表。通过对北衙金矿外围似层状Pb-Zn-Ag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赋矿围岩为三叠系中统北衙组灰岩,相对富集Pb、Zn、Au、Ag等成矿元素,是铅锌银矿的有利矿源层;2成矿流体为NaCl-H_2_O-CO_2体系,具有中—低温、中—低盐度的特征,来源于富碱斑岩体结晶分异的岩浆热液;3矿石S同位素含量-2.4‰^+2.8‰,指示矿床硫与斑岩体有相同的来源,均来自深部地幔,后期有部分地层硫的加入,矿石Pb同位素分析结果指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壳幔混合;4特定的北衙组碳酸盐岩地层条件、北衙—芹河NNW向向斜构造及斑岩的岩浆活动,构成了北衙金矿外带似层状Pb-Zn-Ag多金属矿床的主要控矿因素。综合该矿床地质特征、地球化学特征、控矿因素,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北衙金矿外带似层状Pb-Zn-Ag多金属矿床是富碱斑岩分异热液成矿作用的结果,是北衙富碱斑岩金多金属成矿系统外带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 成矿物质 控矿因素 矿床成因 成矿系统
下载PDF
西昆仑“玛尔坎苏式”富锰矿主控因素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连昌 董志国 +4 位作者 张帮禄 李文君 彭自栋 王长乐 朱明田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3195-3210,共16页
锰矿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种,寻找锰矿尤其是富锰矿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在西昆仑造山带的西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富锰矿找矿新发现。然而,目前对该富锰矿带的成矿主要控... 锰矿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种,寻找锰矿尤其是富锰矿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在西昆仑造山带的西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富锰矿找矿新发现。然而,目前对该富锰矿带的成矿主要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及展布规律等地质问题的认识尚不深入,严重制约了该矿带深部及外围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以典型锰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典型锰矿的成矿特征,总结出西昆仑玛尔坎苏富锰矿带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伸展型边缘盆地、丰富多源的锰质来源、海洋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有机质深度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等;初步建立了“玛尔坎苏式”富锰矿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这对丰富锰矿成矿理论及进一步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碳酸锰矿床 富锰矿 石炭纪 控矿因素 “玛尔坎苏式”锰矿成矿模式 西昆仑
下载PDF
桂东大瑶山成矿带戴屋金矿三维地质建模及控矿要素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义来 张青伟 +5 位作者 胡荣国 孙涛 刘仁华 黄金洪 陆健 苏福东 《矿产与地质》 2017年第2期408-413,共6页
大瑶山成矿带是地处广西东部的一个金多金属成矿带,其中的戴屋金矿是以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并结合前人资料成果,探讨分析戴屋矿区的矿体展布特征及相关控矿地质要素与矿体的关系,认... 大瑶山成矿带是地处广西东部的一个金多金属成矿带,其中的戴屋金矿是以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为主的金矿床。本文通过对钻孔数据的三维地质建模,并结合前人资料成果,探讨分析戴屋矿区的矿体展布特征及相关控矿地质要素与矿体的关系,认为该区有利的成矿条件包括:砂岩、粉砂岩类的岩性条件;走向NE(局部NEE)的裂隙条件;构造变动引起围岩破碎,形成碎裂岩;发育硅化、黄铁矿化、绢英岩化的蚀变条件。而含碳质、泥质较高的岩石与该区金矿化的关系不大,代表第二期断裂活动的斑岩脉与成矿关系亦不甚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屋金矿 大瑶山成矿带 Micromine软件 三维建模 控矿要素
下载PDF
团结沟金矿床地质模型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凤兴 吴国学 杨鹏 《吉林地质》 1996年第2期52-60,共9页
矿床地质模型是综合信息找矿模型的基础。本文从团结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团结沟金矿床的控矿地质条件,探讨矿床的成因,进而建立起团结沟金矿床的矿床地质模型。
关键词 金矿床 地质模型 控矿地质条件
下载PDF
缅北中部脉金矿带控矿因素及成矿作用浅析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文举 《云南地质》 2001年第3期279-288,共10页
缅北中部 ,印缅岛弧及弧后盆地东侧、新生代造山带的前缘推覆构造带中 ,分布有许多脉金矿床及矿点 ,构成金矿带。矿带、矿田、矿床及矿体的形成、分布及其规模 ,受不同级别的近南北向逆冲断裂 ,及其间派生的北东向张性扩容断裂组成的剪... 缅北中部 ,印缅岛弧及弧后盆地东侧、新生代造山带的前缘推覆构造带中 ,分布有许多脉金矿床及矿点 ,构成金矿带。矿带、矿田、矿床及矿体的形成、分布及其规模 ,受不同级别的近南北向逆冲断裂 ,及其间派生的北东向张性扩容断裂组成的剪切断裂带控制。可渗透的下麦尔组下部中—粗粒砂岩 ,起着很好的容矿作用。下麦尔组上部泥岩、细砂岩、粉砂岩和页岩互层单元 ,在携金热液的迁移、氧化硅的沉淀和矿质沉积定位等方面 ,可能起到圈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带 金矿田 控矿因素 成矿模式 金矿床 圈闭作用 成矿作用 容矿作用
下载PDF
陕西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12
18
作者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 2004年第2期1-8,106,共9页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造和成矿时代的控制;与金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4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10条,有关的Ⅴ级主要金成矿区(带)有16条;提出了金矿新的找矿方向,为今后本区金矿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区 金矿床 找矿方向 矿床成矿系列 隐伏岩体 成矿时代 成因类型 金矿资源 地质找矿 构造
下载PDF
江西安远—寻乌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袁晶 晏俊灵 +2 位作者 丁少辉 黄传冠 江俊杰 《资源调查与环境》 2015年第3期203-209,共7页
江西安远—寻乌地区钼矿受鹰潭—安远北北东向超壳推(滑)覆断裂带控制,钼成矿与燕山期小型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年龄均为燕山期。研究区钼矿划分为园岭寨式斑岩型钼矿和铜坑嶂式岩浆—热液型钼矿两类。本文重点分析... 江西安远—寻乌地区钼矿受鹰潭—安远北北东向超壳推(滑)覆断裂带控制,钼成矿与燕山期小型花岗斑岩、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成岩成矿年龄均为燕山期。研究区钼矿划分为园岭寨式斑岩型钼矿和铜坑嶂式岩浆—热液型钼矿两类。本文重点分析安远—寻乌地区钼矿成矿地质特征及资源潜力,共圈出10个钼矿预测区,运用含矿地质体体积法估算资源潜力近20万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钼矿 成矿地质特征 预测要素 资源潜力 安远—寻乌 江西
下载PDF
陕西金矿床类型及其找矿方向 被引量:6
20
作者 齐文 侯满堂 《陕西地质》 2005年第1期1-10,共10页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 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 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 通过对陕西金矿资源的分析、总结,将陕西金矿成因类型划分为7类1 4亚类;与金矿有关的成矿系列划分为3个矿床成矿系列组合,7个成矿系列类型,1 0个成矿系列和4个亚系列;金矿床空间分布严格受隐伏基底和出露基底,隐伏岩体、重磁吻合构造,构造和成矿时代的控制;与金成矿有关的Ⅲ级成矿区(带)有4条,有关的Ⅳ级成矿区(带)有1 0条,有关的Ⅴ级主要金成矿区(带)有1 6条;提出了金矿新的找矿方向,为今后本区金矿地质找矿的新突破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金矿 成因类型 成矿系列 控矿因素 找矿方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