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ransport and Concentration of Gold in Metamorphic-hosted Reworked Gold Deposits,China
1
作者 王声远 王秀璋 +1 位作者 程景平 王楠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1993年第1期60-70,共11页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thermodynamic data of AuCl2^- and Au(HS)2^- indicate that AuCl2^-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and enrichment of gold during the stage of pre-concentration in the source bed whi... Calculations based on the available thermodynamic data of AuCl2^- and Au(HS)2^- indicate that AuCl2^- is responsible for the transport and enrichment of gold during the stage of pre-concentration in the source bed while Au(HS)2^- is the main gold species involved in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in response to hydrothermal reworking .Acid chloride solutions with αcl^->10° and sulfur-rich solutions with a∑s in excess of 10^-2 are held as important criteria for gold enrichment in the source bed and for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by subsequent hydrothermal event, respective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岩 金矿床 富集作用 地球化学 地质结构
下载PDF
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探讨 被引量:1
2
作者 曾钦旺 石少华 +4 位作者 钱滔 吴承东 潘军华 魏元泵 陈雨林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7-348,共12页
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地质工作实践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认为:(1)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和排泄交替循环的,因此,通过简单的地下... 本文运用地球科学相关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地质工作实践认识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对几种重要热液矿床成矿的岩浆作用贡献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新的认识。研究结果认为:(1)地下水是通过补给和排泄交替循环的,因此,通过简单的地下水的循环逐步转化为含矿热液成矿是难以实现的,地下水层控热液矿床成矿流体往往是经历了深部岩浆房驱动的热水循环。(2)地下卤水不是形成内生多金属矿床的矿源体,其本身不具有形成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物质条件,产于板缘地热异常带内的热卤水中的多金属元素,是板块活动引起的强烈的岩浆-火山活动所提供,卤水起到了活化、富集和搬运金属元素的作用。(3)MVT铅锌矿床和卡林型金矿床的矿床特征本身说明它们的成矿与岩浆热液有成因关系。(4)根据变质作用和变质岩的定义,所有的变化是在固态条件下进行的,变质作用和变质岩难以形成变质热液矿床,其成因类型可归为岩浆热液矿床。(5)韧性剪切带是岩浆热力作用和构造应力作用下的塑性变形,成矿是岩浆热液在后期脆性断裂中充填交代而成。对矿床成因的正确认识,可有效的指导找矿勘查工作。岩浆成矿作用是最广泛、最强烈的成矿作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层控热液矿床 地下卤水多金属矿床 MVT铅锌矿床 卡林型金矿床 变质热液矿床 韧性剪切带型金矿床
下载PDF
扬子板块北缘米仓山地区野猪塘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时代
3
作者 尼加提·伊里 高阳 +4 位作者 黄岗 贾飞 宇峰 刘芯佟 徐骏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46-757,共12页
扬子板块北缘米仓山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了强烈的板块相互作用及深部岩浆活动,但区域上同时期的成矿作用发育程度尚不清楚。野猪塘金矿是近年来在米仓山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成矿期热液白云母... 扬子板块北缘米仓山地区在新元古代早期发生了强烈的板块相互作用及深部岩浆活动,但区域上同时期的成矿作用发育程度尚不清楚。野猪塘金矿是近年来在米仓山地区新发现的中型金矿床,在矿床地质特征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成矿期热液白云母进行了原位Rb-Sr定年,对其成矿时代进行厘定,并探讨其成矿构造背景。野猪塘金矿体主要赋存在中元古界麻窝子组变质沉积岩中,矿体分布受NEE向朱家坝断裂的次级断裂带控制。金矿体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矿体围岩主要为大理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矿区内可划分出3条金矿化蚀变带,带内硅化、白云母化与金矿化关系最为密切。野猪塘金矿石按矿物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黄铁矿矿石、黄铁矿-褐铁矿矿石及褐铁矿矿石。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有黄铁矿、褐铁矿和自然金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白云母和绢云母等。金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热液期和表生期两期,其中,热液期可进一步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和石英-白云母-硫化物阶段(主成矿阶段)。热液白云母原位Rb-Sr定年获得的等时线年龄为(850±20)Ma,表明金成矿发生在新元古代早期。这一结果与米仓山地区新元古代早期岩浆作用时代相一致,矿床形成于该时期扬子板块北缘的板块俯冲背景。通过金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的对比认为,扬子板块周缘具有较大的与罗迪尼亚超大陆聚合和裂解有关的金成矿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热液脉型 RB-SR定年 变质沉积岩 成矿时代 构造背景 扬子板块
下载PDF
辽东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地区金(银)矿成矿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森 张迪 +2 位作者 沙德喜 寇林林 赵东芳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25-732,共8页
以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金(银)矿床为例,系统总结了区内金(银)矿床的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对矿床的相关岩体、围岩及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亚群杨树沟岩组第6岩段碎屑岩... 以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金(银)矿床为例,系统总结了区内金(银)矿床的成矿条件及地质特征,对矿床的相关岩体、围岩及矿石进行了流体包裹体、稳定同位素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矿床赋存于古元古界辽河群大石桥亚群杨树沟岩组第6岩段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和盖县亚群汤家沟岩组碎屑岩建造中;主要容矿岩石为硅化大理岩、变粒岩、片岩;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碳酸盐化;自然金的粒度以显微不可见金为主;均一温度(100~200℃)、成矿流体盐度(w(NaCl)(1.91%~9.73%)均较低;矿石石英中成矿流体δD值为-48.0‰~-93.0‰,δ18 OH2O计算值为-8.63‰~+1.31‰,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地热水和原生地层水;矿石硫同位素δ34 S值平均为+8.61‰,赋矿围岩、岩体δ34 S为+0.50‰~+7.6‰,表明矿石中硫主要来自古元古代地层和印支晚期岩体;金(银)矿石中206Pb/204 Pb为17.664~19.186 7,207Pb/204Pb为15.044~15.883,208 Pb/204 Pb为37.693~38.784,铅源具有壳幔混合源特点。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东部 林家三道沟-小佟家堡子 金矿 成矿特征 成因 沉积变质-岩浆热液叠加型
下载PDF
广西田林县高龙金矿成矿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张长青 王登红 +2 位作者 王永磊 王成辉 邱小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13-224,共12页
高龙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硅化砂泥岩中,顶板为中、上三叠统碎屑岩,底板为高龙隆起核部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高龙隆起和周缘的断裂系统是金矿产出和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硅化与金矿化关... 高龙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之一,矿体产于中三叠统百逢组硅化砂泥岩中,顶板为中、上三叠统碎屑岩,底板为高龙隆起核部二叠系碳酸盐岩地层。高龙隆起和周缘的断裂系统是金矿产出和形成的关键控矿因素,硅化与金矿化关系十分密切。本文通过对高龙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认为高龙金矿具有热液石英脉活动强烈、流体形成温度高温可达330~400℃、Au,As,Hg,Sb等元素富集明显、隆起边缘环形断裂导矿明显等特点,初步认为金元素应源自围岩碎屑岩地层,但成矿热液活动则可能与岩浆热液活动有关,成矿流体运移的通道则为隆起边缘的张性断裂系统。最后在本次研究成果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高龙金矿成矿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温 硅化 岩浆热液 高龙 滇黔桂
下载PDF
阿尔金北缘大平沟金矿床成因 被引量:33
6
作者 陈柏林 杨屹 +5 位作者 王小凤 杨风 王克卓 陈宣华 陈正乐 李学智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68-178,共11页
大平沟金矿是阿尔金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床。它受韧性剪切带构造的控制,矿化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夹少量钾长石石英脉型。文章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地球化... 大平沟金矿是阿尔金北缘地区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中型金矿床。它受韧性剪切带构造的控制,矿化类型为蚀变糜棱岩型夹少量钾长石石英脉型。文章通过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稀土元素、硫同位素、铅同位素和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流体包裹体和氢氧同位素反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水,有少量重熔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入,成矿温度198~2 90℃,成矿流体密度0 .791~0 .971g/cm3 ;盐度w(NaCleq) =2 .0 3%~5 .5 % ,成矿压力(42 0~72 0 )×10 5Pa ,成矿深度为1.6 1~2 .6 8km。石英流体包裹体Rb_Sr等时线年龄表明成矿时代为加里东期。大平沟金矿床属于中温动力变质热液成因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动力变质热液型 成因 加里东期 大平沟金矿床 阿尔金北缘地区
下载PDF
桂西北明山卡林型金矿床热液矿物的显微组构与化学成分特征及其对成矿作用的指示 被引量:9
7
作者 庞保成 肖海 +2 位作者 付伟 张青伟 陈宏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5-119,共15页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 桂西北明山金矿是滇黔桂地区代表性的卡林型金矿之一,矿体受平行于区域性断裂右江断裂的北西西向次级断层控制,赋存于二叠系灰岩之上的中三叠统钙质细砂岩、碳钙质泥质粉砂质岩中。地质、岩相学特征和阴极发光、背散射电子影像、电子探针等分析研究表明,明山金矿发育了3个成矿阶段的热液矿物组合,不同热液矿物普遍具有多世代的特点。热液矿物中见有波状消光、带状消光、毕姆纹、压溶劈理、位错滑移等韧性剪切带粒内应变特征,坑道中也见有黄铁矿石英脉发生韧性变形、又被后期石英脉切断的现象,说明矿床经历了多次的脆-韧性变形。不同矿化期(阶段)的黄铁矿中Au和As的含量表明:沉积期黄铁矿Au、As的含量较低;成岩期黄铁矿中Au的含量高但As含量不高;而成矿期3个阶段的热液黄铁矿中都含较高的As和Au;热液黄铁矿核部包裹的交代残余黄铁矿Au、As含量较高,但变化范围较大,可能是变质成因。紧邻矿体的围岩中成岩黄铁矿从中心向外Au和As的含量逐渐降低,说明其中的As和Au在后来的构造和(或)热液事件中发生了活化迁移,越靠近颗粒边缘元素的活化迁移越强,这表明成矿物质来自于围岩。根据这些事实,推断明山矿区可能在成岩期发生了金的预富集,变形变质早期富含有机质的变质流体活动又使As发生了富集,主变质期流体的广泛渗透交代、活化出先存含金富砷黄铁矿中的Au和As,形成成矿流体。当成矿流体遇到富含活性铁的炭钙质泥质粉砂岩时,形成黄铁矿的同时发生Au的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林型金矿 热液矿物 显微组构 变质作用 成矿作用 桂西北
下载PDF
锡钨锂矿化与外围脉状铅锌银铜矿化的内在成因关系和形成机制——以内蒙古维拉斯托锡钨锂多金属矿床为例 被引量:18
8
作者 周振华 高旭 +2 位作者 欧阳荷根 刘军 赵家齐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04-1022,共19页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钨锂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矿床,具有"上脉下体"的垂向矿化分带特征,矿集区范围内表现出以花岗岩体为中心的高温锡钨钼矿化、中温铜锌矿化、外围低温铅锌银矿化的水平分带。目前,对锡钨锂多金... 大兴安岭南段维拉斯托锡钨锂多金属矿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大型矿床,具有"上脉下体"的垂向矿化分带特征,矿集区范围内表现出以花岗岩体为中心的高温锡钨钼矿化、中温铜锌矿化、外围低温铅锌银矿化的水平分带。目前,对锡钨锂多金属矿化与外围脉状铅锌银铜矿化的内在成因关系和形成机制及深部地质背景还缺乏足够的认识。Ar-Ar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维拉斯托锡钨锂矿区石英脉型矿石中白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131.7±1.4)Ma,显示其与外围维拉斯托铜锌矿床和拜仁达坝银铅锌矿床的成矿时代基本一致,属同一构造-岩浆活动产物。石英斑岩中铁锂云母的Ar-Ar坪年龄为(121.9±1.3)Ma,可能代表了最晚期的岩浆活动时限,暗示维拉斯托矿区存在多期次岩浆-热液活动。本次研究还获得了维拉斯托矿床东南侧磨盘山岩体边部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141.6±1.5)Ma(MSWD=0.75),该年龄不仅与含矿岩体石英斑岩体的年龄一致,也与北大山高分异杂岩体的形成年龄相近,揭示了维拉斯托外围高分异花岗杂岩体深边部及其与地层接触带部位还有寻找锡多金属矿的巨大潜力。综合本次工作和大量前人工作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大兴安岭南段稀有金属矿床都形成于大陆边缘弧后伸展和软流圈上涌的构造背景,维拉斯托锡钨锂矿化与外围脉状铅锌银铜矿化属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不同金属元素在不同的矿化空间内的选择性沉淀是造成元素分带性的直接原因,其成矿特征上可类比南美玻利维亚锡银成矿带。值得提出的是,维拉斯托矿区岩石组合与松潘-甘孜造山带与锂矿化有关的片麻岩穹窿群类似,锡林郭勒杂岩可能为成矿提供了部分物质来源,对于岩浆-变形-变质-深熔作用过程及对稀有金属成矿的制约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岩石圈伸展 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岩浆-变形-变质-深熔作用 维拉斯托锡钨锂多金属矿床
下载PDF
河南夏馆—二郎坪一带叠加改造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模式 被引量:8
9
作者 隗合明 赵国斌 焦建刚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05年第1期39-43,64,共6页
 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一带金矿床(点)广泛分布,成矿类型多样,产出条件复杂,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中都有金矿形成。根据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将产于接触带和地层中的金矿体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  河南内乡夏馆—西峡二郎坪一带金矿床(点)广泛分布,成矿类型多样,产出条件复杂,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中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地层中都有金矿形成。根据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来源和成矿机制,将产于接触带和地层中的金矿体分为5种类型,它们是在火山、火山沉积和正常沉积等不同背景下,由岩浆热液、变质热液或地下水热液叠加改造(再造)形成的,每类矿床都经历了多期多阶段成矿过程,以后期热液交代、充填成矿为主。构造对金矿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区域性深大断裂控制金成矿带,二级韧脆性剪切带控制金矿床分布,三级层间破碎带、断裂裂隙带和接触带构造控制矿体就位。构造热液的叠加改造或再造主导了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叠加改造 成矿模式 火山 热液 成矿过程 构造控制 岩体 就位 复杂
下载PDF
沂沭断裂带中段及西侧金矿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巧云 郝兴中 +2 位作者 李秀章 倪振平 祝德成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8,共9页
探讨沂沭断裂带中段及其西侧金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为金矿勘查提供依据。研究区金矿床类型包括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其中岩浆期后热液型又分为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潜火山热液石英脉型。选取铜井金铜矿床和化马湾金矿床... 探讨沂沭断裂带中段及其西侧金矿床的成矿类型及成矿作用,为金矿勘查提供依据。研究区金矿床类型包括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其中岩浆期后热液型又分为矽卡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和潜火山热液石英脉型。选取铜井金铜矿床和化马湾金矿床作为岩浆期后热液型和绿岩带型金矿类型的典型代表,从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及成矿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岩浆作用是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成矿主导因素,控矿构造是其空间展布形式;区域变质作用是绿岩带型金矿成矿的主导因素。该地区寻找与燕山期侵入杂岩体有关的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是下一步找矿的重要方向,其中次火山侵入杂岩体分布区、爆破角砾岩筒、断裂构造交汇部位以及化探异常与地质标志相对应地段均是找矿勘查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期后热液型 绿岩带型 控矿因素 成矿作用 沂沭断裂带
下载PDF
热液金矿成矿元素运移和沉淀机理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11
作者 黄诚 张德会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2-170,共9页
对热液金矿含金热液的流体来源、金的赋存形式、金的迁移和沉淀机理进行了总结。岩浆热液、大气水及变质热液是含金热液的主要来源。金的迁移过程与金的赋存状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金以热液迁移为主,金在热液中的赋存形式主要为金-硫络... 对热液金矿含金热液的流体来源、金的赋存形式、金的迁移和沉淀机理进行了总结。岩浆热液、大气水及变质热液是含金热液的主要来源。金的迁移过程与金的赋存状态有较为密切的关系。金以热液迁移为主,金在热液中的赋存形式主要为金-硫络合物及金-氯络合物,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Au(HS)2-、AuHS以及AuCl2-。但是对火山气体及含金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金还可以通过气体的方式迁移,并有可能形成具有经济意义的矿床。金在气体中的主要赋存形式为AuCl.(H2O)3-5和AuS.(H2S)1-2或者是AuHS.(H2S)1-2,其溶解度与气体中H2O、HCl和H2S的逸度成正比。CO2对金的迁移也具有重要作用,能够使金迁移得更远。纳米金的发现,拓宽了找金思路并进一步证明了气体及胶体对金迁移的重要性。金的沉淀与含金介质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有关,其主要沉淀机制包括:①温压条件的改变;②流体沸腾及相分离;③流体-围岩反应及流体混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热液 金在气相中的迁移 纳米金 胶体金 金的沉淀机制
下载PDF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呼伦西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模式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富林 娄晨 +2 位作者 刘雁青 李万忠 徐海山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1期61-68,共8页
额济纳旗呼伦西白金矿床位于呼伦西白-珠斯楞反"S"型弧形构造的西端,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既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也是热液活动的主要通道;后期叠加的北东向次级构造(与次火山岩活动或岩体的深部隐爆作用有关)是本区重要的... 额济纳旗呼伦西白金矿床位于呼伦西白-珠斯楞反"S"型弧形构造的西端,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既是主要的控岩、控矿构造,也是热液活动的主要通道;后期叠加的北东向次级构造(与次火山岩活动或岩体的深部隐爆作用有关)是本区重要的储矿构造。矿体赋存在侏罗纪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正长斑岩内或与地层接触的内外带的不同构造部位,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该期次火山岩活动,属于岩浆期后热液碎裂蚀变型、次火山岩型(或岩浆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矿区内已发现的13条金矿脉产出环境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岩体内部或与围岩的内接触带,另一种是外接触带中的破碎带(或薄弱带)。与金矿形成关系密切的蚀变主要为硅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含金品位与这些金属硫化物(或其氧化物)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在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总结了综合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伦西白金矿 岩浆热液型 次火山岩型(或岩浆隐爆角砾岩型) 成矿模式 找矿标志
下载PDF
辽宁小佟家堡子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刘红霞 孔含泉 杨言辰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3-16,共4页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中部的青城子矿集区内,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上部碳酸岩与片岩的过渡带,容矿岩石为黑云变粒岩和硅质岩,矿体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中的金以不可见金为主,含量与黄铁矿、毒砂关系...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位于辽吉古元古代裂谷中部的青城子矿集区内,矿体赋存于辽河群大石桥组上部碳酸岩与片岩的过渡带,容矿岩石为黑云变粒岩和硅质岩,矿体受层位控制,呈层状、似层状产出;矿石中的金以不可见金为主,含量与黄铁矿、毒砂关系密切。对矿石组构特征研究表明,该矿床形成既与沉积作用有关,又遭受后期变质变形及热液的叠加改造,矿床为热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水沉积-变质热液改造型金矿床 地质特征 小佟家堡子金矿床
下载PDF
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燕 咸嘉泉 +1 位作者 王铁夫 张延洁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3-136,共4页
小西南岔矿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县 ,其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内接触带中。通过对矿区矿石、岩石中铅、硫、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查明青龙村群为金的矿源层。青龙村群经过华里西期岩浆重熔作用、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 小西南岔矿区位于吉林省珲春县 ,其金铜矿床产于下古生界五道沟群与华力西晚期闪长岩内接触带中。通过对矿区矿石、岩石中铅、硫、氧同位素组成研究 ,查明青龙村群为金的矿源层。青龙村群经过华里西期岩浆重熔作用、燕山期岩浆热液作用及大气降水混合流体的作用 ,形成了斑岩型、夕卡岩型、热液型多金属矿床。对小西南岔金、铜矿床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分析 ,为追朔矿源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同位素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位素地球化学 金铜矿床 燕山期 岩浆热液作用
下载PDF
山西五台七图式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型砾岩金矿床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言辰 王建 马志红 《黄金》 CAS 2001年第7期6-9,共4页
七图式金矿床产出于山西五台地区古元古代滹沱沉积盆地中 ,容矿岩石为低绿片岩相变质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砾岩、含砾砂岩 ,金矿化以含金 (硫化物 )石英脉型为主 ,伴生含金石英细网脉 -蚀变岩型 ,矿体赋存于背斜褶皱的核部 ,特别是与背斜相... 七图式金矿床产出于山西五台地区古元古代滹沱沉积盆地中 ,容矿岩石为低绿片岩相变质的滹沱群四集庄组砾岩、含砾砂岩 ,金矿化以含金 (硫化物 )石英脉型为主 ,伴生含金石英细网脉 -蚀变岩型 ,矿体赋存于背斜褶皱的核部 ,特别是与背斜相关的韧性剪切带内 ,矿床地质特征及硫、氧和铅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金矿化不仅与下伏五台群绿岩地体有关 ,同时受吕梁期区域变质变形作用及其热液作用控制 ,从而确定该类型金矿为沉积变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砾岩金矿床 变质热液 叠加改造 金矿床
下载PDF
辽宁新甸金矿床成因 被引量:2
16
作者 邵军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 CAS 2002年第3期147-151,共5页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 元古宇辽河群盖县组是一套黏土、半黏土质陆源碎屑沉积夹中-酸性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积建造,在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发生了变形变质作用,导致岩石中的硅质成分分异而形成硅化石英脉,同时,岩石中的成矿物质也发生了初步的迁移和富集.燕山期的花岗岩浆活动交代重熔了变质岩系,变质岩系中大量的成矿物质被活化、迁移至岩浆期后热液中,在成矿热液演化为偏酸性—还原性条件下,金等成矿元素发生了沉淀作用.稳定同位素、稀土元素特征表明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盖县组变质岩系,成矿热液为岩浆期后热液.伴随岩浆活动产生的一系列剪切构造既为成矿热液运移提供了通道,也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空间.新甸金矿床属于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变质岩系 燕山期 岩浆活动 岩浆期后热液型矿床 金矿床 辽宁 成矿热液
下载PDF
亦论韧性剪切变形与金的成矿作用——与邵世才《试论韧性剪切变形与金的成矿》一文的讨论 被引量:20
17
作者 陈柏林 李中坚 董法先 《贵金属地质》 1998年第3期228-232,共5页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韧性-超韧性深层次剪切变形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动力变质含金热液的过程,中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区是Au元素聚集成矿部位.韧脆性剪切带的不同变形层次及其构造岩类型决定了剪... 剪切带型金矿是一种重要的金矿类型.韧性-超韧性深层次剪切变形是促使Au元素活化分异、形成动力变质含金热液的过程,中浅层次的韧脆性、脆性剪切变形区是Au元素聚集成矿部位.韧脆性剪切带的不同变形层次及其构造岩类型决定了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矿化类型.剪切带型金矿床往往具有成矿时代滞后、空间规模差异、物源指示差异、韧性变形强度与Au元素含量反相关等异常特征.长期演化的造山带附近及边缘是寻找大型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剪切带 金矿床 成矿作用 动力分异 热液成矿
下载PDF
河南省西峡县寨子沟金矿控矿因素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薛艳 陈英男 +3 位作者 陈建立 张文涛 郭鹏 李贞岐 《能源与环保》 2021年第9期153-158,共6页
西峡县寨子沟金矿区域上主要受商丹断裂带次级断裂的构造控制影响。通过对研究区内矿脉和围岩进行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矿床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其围岩和地层岩石中成矿元素均来自同一源区或赋矿地层受到后... 西峡县寨子沟金矿区域上主要受商丹断裂带次级断裂的构造控制影响。通过对研究区内矿脉和围岩进行微量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研究区矿床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其围岩和地层岩石中成矿元素均来自同一源区或赋矿地层受到后期变质成因流体的影响,成矿物质来源具有多源性,主要来源于岩浆作用和深部变质热液流体因素。控矿因素主要包括次级脆性断裂构造、赋矿地层和岩浆作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子沟金矿 控矿因素 地球化学特征 成因分析 变质热液
下载PDF
五台山区太古宙铁建造型金矿成矿流体性质和成因 被引量:4
19
作者 骆辉 陈志宏 沈保丰 《前寒武纪研究进展》 2000年第2期65-75,共11页
五台山区铁建造金矿经历初生成矿作用和叠加成矿作用。初生成矿作用形成于变质峰期之后 ,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矿石富含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171~ 2 55℃ ,压力 0 .12~ 0 .31GPa。流体成分模式Au -H2 S +NaCl-CO2 -H2 O。氢... 五台山区铁建造金矿经历初生成矿作用和叠加成矿作用。初生成矿作用形成于变质峰期之后 ,与区域变质作用有关。矿石富含水溶液包裹体。包裹体均一温度 171~ 2 55℃ ,压力 0 .12~ 0 .31GPa。流体成分模式Au -H2 S +NaCl-CO2 -H2 O。氢氧同位素具变质水和雨水双重性 ,流体主要来源于变质热液 ,受雨水混合。叠加成矿作用可能受岩浆活动影响 ,矿石富含CO2 包裹体 ,均一温度 30 6~ 385℃ ,压力 0 .6~ 1.0 5GPa ,流体盐度较高 ,成矿流体可能与岩浆热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建造金矿 成矿流体 王台山地区 太古宙
下载PDF
浑北太古宙南龙王庙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 被引量:6
20
作者 戴仕炳 刘连登 《国土资源》 1989年第3期216-229,共14页
浑河断裂以北的南龙王庙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后生金矿床,形成于晚太古宙(约2.6Ga)。深构相的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了金矿体,金矿体为剪切带的一部分。浑北绿岩金含量较低,平均为2.2ppb,但绿岩和矿石的微量金与铜、银... 浑河断裂以北的南龙王庙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是我国已知的最古老的后生金矿床,形成于晚太古宙(约2.6Ga)。深构相的韧性剪切带严格控制了金矿体,金矿体为剪切带的一部分。浑北绿岩金含量较低,平均为2.2ppb,但绿岩和矿石的微量金与铜、银、锌的相关性一致;它们的 As、Sb 等15种元素的克拉克值标准化曲线和谐,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图谱及 LREE/HREE 比值两者相近。上述特征反映金源自绿岩(不同深度相)。包(?)同位素接近于变生热液,包体成分以低盐度、富 CO_2为特征。硫、铅同位素证明矿质源自绿岩。南龙王庙金矿床属同韧性剪切带变生热液金矿床。南龙王庙金矿的研究对我国寻找太古宙绿岩带金矿床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 韧性剪切带 变生(质)热液 浑北 辽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