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苏轼词中的代语
1
作者 刘培宇 易永姣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56-64,共9页
苏轼词作中的代语使用,主要缘于“虑于文辞”“系乎文义”两大类,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妙解情理”与“言简境阔”方面,代语之效,助苏词臻至“惠巧”与“英奇”之境,使得东坡词于词作兴盛的北宋脱颖而出。
关键词 苏轼词 代语 修辞 表意 造境
下载PDF
新兴量词“波”的功能演化路径与认知机制
2
作者 蔺伟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48-153,共6页
当代汉语中的新兴量词“波”由名词发展而来,表量方式灵活。目前“波”以表示名量为常,并发展出一定的动量用法。“波”的功能演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从描摹为主到计量为主;二是从表示名量到兼表动量;三是从表示客观量到偏向主观... 当代汉语中的新兴量词“波”由名词发展而来,表量方式灵活。目前“波”以表示名量为常,并发展出一定的动量用法。“波”的功能演化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从描摹为主到计量为主;二是从表示名量到兼表动量;三是从表示客观量到偏向主观量。其功能演化的认知机制主要是隐喻、总括扫描和重新分析。在泛化过程中,也受到语言接触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 演化 主观性 隐喻 扫描
下载PDF
经济漫画中的多模态隐喻及主体形象建构
3
作者 刘芬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9期55-59,共5页
新闻漫画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话语体裁,具有独特的语类特点。该文根据多模态隐喻理论,以新漫网筛选的经济新闻漫画为语料,探究其图文信息中多模态隐喻的类型和情感态度倾向,揭示国家主体经济形象建构策略。从多模态隐喻的表征特点和深层... 新闻漫画是一种典型的多模态话语体裁,具有独特的语类特点。该文根据多模态隐喻理论,以新漫网筛选的经济新闻漫画为语料,探究其图文信息中多模态隐喻的类型和情感态度倾向,揭示国家主体经济形象建构策略。从多模态隐喻的表征特点和深层结构可以看出,经济漫画中运用结构隐喻、本体隐喻和方位隐喻,通过指涉源域和目标域的视觉符号和映射关系来创造意义潜势,建构独特的政治经济话语意义,塑造了自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我国迎难而上、破浪而行的勇气和信念,展现了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领头羊这一国际经济主体形象,有效激发受众的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隐喻 新漫网 新闻漫画 经济 映射关系 主体形象
下载PDF
交互缺省界面的拟人化和隐喻化对用户情绪影响研究
4
作者 李潇静 曹盛盛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99-207,共9页
目的 研究何种交互缺省界面的表达方式最能有效降低用户的负面情绪,提升用户体验。方法 以缺省界面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拟人化和隐喻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量表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不同缺省页面设计的合理性。结果 拟人化对... 目的 研究何种交互缺省界面的表达方式最能有效降低用户的负面情绪,提升用户体验。方法 以缺省界面最常用的设计方式--拟人化和隐喻化为研究对象,采用情绪量表与眼动追踪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探索不同缺省页面设计的合理性。结果 拟人化对用户情绪有显著影响,表情拟人显著降低了用户的情绪效价,姿态拟人增加了情绪效价;隐喻化对用户情绪无显著影响,与真实隐喻相比,虚幻隐喻增加了被试的主观喜好度。结论 年轻群体因为感知不确定性更偏好姿态拟人的缺省界面设计;虚幻隐喻因诙谐幽默更受年轻用户的青睐;虚幻隐喻-姿态拟人组具有低认知加工成本和趣味性的优势,成为了最佳搭配组合。姿态拟人化和虚幻隐喻化设计是改善缺省页用户体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人化 隐喻化 交互缺省界面 情绪影响 主观喜好度
下载PDF
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 被引量:45
5
作者 魏在江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1,共6页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予充分的关注。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隐喻的主观...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语言的这样一种特性,即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包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近些年来,语言学家开始对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给予充分的关注。具有体验性的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认知方法。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可以从隐喻表达说话人的情感、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视角、隐喻表达说话人的认识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隐喻的主观性与主观化,可加深对隐喻本质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主观性 主观化
下载PDF
“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29
6
作者 齐沪扬 曾传禄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11,共9页
从共时角度看,"V起来"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本文重点讨论"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表达特点,并对"V起来"各个意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做出解释。文章认为:"V起来"表示... 从共时角度看,"V起来"的功能已经分化,存在着一个由实到虚的连续统。本文重点讨论"V起来"的语义分化及表达特点,并对"V起来"各个意义的形成、发展及其内在联系做出解释。文章认为:"V起来"表示结果义、时体义与路径隐喻有关,前者是路径终点转喻路径整体,后者则凸显路径起点;"V起来"表示情态意义与起始时态的将来特征和"以身喻心"的隐喻有关;"V起来"的语义变化是一个主观性逐渐增强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起来 语义分化 主观性 隐喻 认知
下载PDF
再论隐喻中的相似性 被引量:104
7
作者 王文斌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5-130,共6页
考察隐喻中相似性的认知构建、本质、类型及类型之间的关系、认知基础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认为,隐喻相似性主要有物理相似性和心理相似性两大类,但不论哪一类,均是施喻者感知的产物,而且均建立于类比、判断和推理基础之上。
关键词 隐喻 相似性 类型 主观性 认知结构
下载PDF
体认语言学观照下隐喻映射的“多源性”研究——基于“愁”的概念隐喻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黄兴运 谢世坚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9-97,共9页
作为中国本土化语言理论的一种创新,体认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强解释力。基于“愁”的概念隐喻,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观照,从体认者的认知主体性、始源域特征投射的选择性和目标域特征的多样性三个维度系统... 作为中国本土化语言理论的一种创新,体认语言学是认知语言学的继承和发展,对语言的成因具有较强解释力。基于“愁”的概念隐喻,本文以体认语言学为观照,从体认者的认知主体性、始源域特征投射的选择性和目标域特征的多样性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隐喻映射“多源性”的发生理据。研究表明:(1)隐喻是体认者的一种心理映射,反映其对某一特定事物体验认知的心路历程;(2)隐喻映射是体认者在始源域和目标域之间进行特征选择与聚焦的认知加工过程;(3)体认者的认知主体性、始源域特征投射的选择性以及目标域特征的多样性共同促进相应概念隐喻映射“多源性”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认语言学 认知主体性 隐喻映射 多源性
下载PDF
论隐喻构建中的主体作用 被引量:12
9
作者 王文斌 《外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7-22,112,共6页
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施喻者在隐喻构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探讨施喻者的主体性与认知多视角这两个方面,强调人是隐喻的使用者,也是其意义的构建者。我们需要关注施喻者这一认知主体性的存在,并以此入手,探究隐喻及其意义的形成以及异隐喻性... 本文的中心议题是施喻者在隐喻构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探讨施喻者的主体性与认知多视角这两个方面,强调人是隐喻的使用者,也是其意义的构建者。我们需要关注施喻者这一认知主体性的存在,并以此入手,探究隐喻及其意义的形成以及异隐喻性的客观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 施喻者 主体性 认知多视角 异隐喻性
下载PDF
生物学隐喻与教学理论的发展 被引量:8
10
作者 高维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28,共7页
教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隐喻。源于生物学的启示,杜威的"经验"、"生长",皮亚杰的"同化"、"调节"、"平衡"以及多尔的"自组织"等概念及其支撑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 教学理论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隐喻。源于生物学的启示,杜威的"经验"、"生长",皮亚杰的"同化"、"调节"、"平衡"以及多尔的"自组织"等概念及其支撑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内在的经验和主动性及其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对赫尔巴特、桑代克和泰勒曾占统治地位的教学、学习和课程理论形成了有力的冲击,从而推动了教学理论的发展。生物学隐喻促进教学理论发展的事实启示我们:应重视隐喻在教学理论发展中的价值,并广泛地吸收生物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来观照教学问题,以求教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隐喻 有机体 教学理论 学科隐喻
下载PDF
认识性使成范畴及其语法表现 被引量:4
11
作者 项开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14,共12页
认识性使成范畴不同于现实性使成范畴,其使因成分与结果成分之间往往并不一定具有事理上的或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主要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或推定。本文主要运用汉语的事实具体描写认识性使成与现实性使成在语义功能上的对立及其一系列语... 认识性使成范畴不同于现实性使成范畴,其使因成分与结果成分之间往往并不一定具有事理上的或逻辑上的因果关系,而主要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或推定。本文主要运用汉语的事实具体描写认识性使成与现实性使成在语义功能上的对立及其一系列语法表现,重点说明汉语使成表达当中广泛存在的隐喻化和主观化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性使成范畴 认识性使成范畴 隐喻化 主观化 “把”字句
下载PDF
论《围城》隐喻的主观性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振伟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1-154,共4页
主观性是隐喻的重要特征。《围城》的作者从体现个人情感、独特视角和主观认识三方面创造了大量隐喻以表明个人立场、观点,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在发现和创造隐喻的相似性、借助特定认知模型建构隐喻等方面,也显示出非凡的洞察力、联想力... 主观性是隐喻的重要特征。《围城》的作者从体现个人情感、独特视角和主观认识三方面创造了大量隐喻以表明个人立场、观点,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在发现和创造隐喻的相似性、借助特定认知模型建构隐喻等方面,也显示出非凡的洞察力、联想力,其隐喻理论体现了汉语的主观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城 隐喻 主观性 相似性 认知模型
下载PDF
《雨中的小猫》隐喻序列的对抗性——兼评海明威性格矛盾性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东风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5期56-58,共3页
用隐喻的方式及结构来描写、阐释人物和事件,使得表层意义下寓含深层的主题意旨生动地突现出来,这是 20世纪现代文学阐述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深入研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小猫》中的多个隐喻,并对它们所显示出来的序列对... 用隐喻的方式及结构来描写、阐释人物和事件,使得表层意义下寓含深层的主题意旨生动地突现出来,这是 20世纪现代文学阐述主题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深入研究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小猫》中的多个隐喻,并对它们所显示出来的序列对抗性进行论证和分析,同时指出该隐喻序列的对抗性折射出海明威性格中的矛盾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评论 《雨中的小猫》 象征主义 隐喻序列 主题 对抗性 矛盾性 美国 小说 海明威 性格
下载PDF
论隐喻构建的主体自洽 被引量:20
14
作者 王文斌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0,共6页
施喻者是隐喻构建的认知主体。若没有这一主体借助语言对隐喻进行认知构建,语言中就不可能有隐喻的存在。因此,认知主体与隐喻构建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提出,隐喻的构建是施喻者这一认知主体的自洽行为,是施喻者这一主体的... 施喻者是隐喻构建的认知主体。若没有这一主体借助语言对隐喻进行认知构建,语言中就不可能有隐喻的存在。因此,认知主体与隐喻构建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提出,隐喻的构建是施喻者这一认知主体的自洽行为,是施喻者这一主体的认知作用过程,受到自洽原则的导引和制约。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三个认知运作机制:连接、冲洗和合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构建 认知主体 自洽原则 认知运作机制
下载PDF
花间血泪 象外诗魂——从《葬花吟》的物我同一透视曹雪芹的主体意识 被引量:2
15
作者 钟云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6期10-16,共7页
《葬花吟》是一首真淳自然而又深于兴寄的悲歌绝唱,妙兼沉郁幽婉与悲愤激烈,其悲剧情韵的深沉凝重尤甚于“红楼”诸诗。正如屈原《离骚》之以香草美人自喻情怀,曹雪芹也是借感春怜花的淑女倾诉满腹辛酸与一腔孤愤。其中虽然吸收了传统... 《葬花吟》是一首真淳自然而又深于兴寄的悲歌绝唱,妙兼沉郁幽婉与悲愤激烈,其悲剧情韵的深沉凝重尤甚于“红楼”诸诗。正如屈原《离骚》之以香草美人自喻情怀,曹雪芹也是借感春怜花的淑女倾诉满腹辛酸与一腔孤愤。其中虽然吸收了传统文化的养分以丰富诗歌的人文精神及艺术内涵,但归根结蒂是自己出入宇宙人生的曲折心路的艺术概括与高度诗化,抑塞磊落之气与感愤悲摧之情尽从肺腑中流出,正所谓“风格即其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葬花吟》 真淳 兴寄 主体意识
下载PDF
新闻语篇中经济隐喻的建构功能——一项基于小型自建语料库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蕾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3年第1期7-12,共6页
隐喻涉及不同概念域之间有选择性的映射,对它的使用和理解往往是无意识的,其主观性不易被觉察。基于自建奥运经济语料库中隐喻与所构建具体场景的研究,指出中国媒体旨在强调奥运经济竞争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加深受众对它的期盼,揭示... 隐喻涉及不同概念域之间有选择性的映射,对它的使用和理解往往是无意识的,其主观性不易被觉察。基于自建奥运经济语料库中隐喻与所构建具体场景的研究,指出中国媒体旨在强调奥运经济竞争给中国带来的发展机遇,加深受众对它的期盼,揭示隐喻能够较隐蔽地反映报道者的态度和观点,影响读者对经济现实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语篇 经济隐喻 主观性 语料库研究
下载PDF
翻译比喻中伦理关系透视 被引量:9
17
作者 边立红 《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0年第3期84-88,共5页
中外翻译论著中各种翻译比喻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一幅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体系。通过描述翻译比喻中的伦理关系内涵以及各关系范畴蕴涵的翻译规律,可以指出,翻译比喻中形象的变化显示了不同语境下译者作为一个伦理主体所负载的不同权... 中外翻译论著中各种翻译比喻从不同侧面展现了一幅类似于人类社会的伦理关系体系。通过描述翻译比喻中的伦理关系内涵以及各关系范畴蕴涵的翻译规律,可以指出,翻译比喻中形象的变化显示了不同语境下译者作为一个伦理主体所负载的不同权利和义务,为翻译伦理学研究提供了有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关系 翻译比喻 译者主体性 翻译伦理学
下载PDF
隐喻理解过程中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红孝 杜瑜姣 +1 位作者 景慧 胡晓芳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01-104,共4页
分析隐喻理解过程中本体、喻体、认知语境、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分析认为,本体和喻体的概念确定、认知语境的建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都是理解隐喻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考察与隐喻理解关联这几个因素发现,隐喻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 分析隐喻理解过程中本体、喻体、认知语境、人的主观能动性等因素,分析认为,本体和喻体的概念确定、认知语境的建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等都是理解隐喻必不可少的条件;通过考察与隐喻理解关联这几个因素发现,隐喻理解是一个较为复杂的认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理解 本体 喻体 认知语境 主观能动性
下载PDF
教育学的身体面向及其道德教育启示 被引量:12
19
作者 陈乐乐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3-99,共7页
教育学中的身体活动时常被看作是理智学习的对立面,身体在教育实践中充满着消极意味。教育学的身体面向乃在于关注本能无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树立积极的身体观念和新型身体间性关系,同时,身体转向意味着重新看见教育场域中的身体,关注... 教育学中的身体活动时常被看作是理智学习的对立面,身体在教育实践中充满着消极意味。教育学的身体面向乃在于关注本能无意识层面的学习活动、树立积极的身体观念和新型身体间性关系,同时,身体转向意味着重新看见教育场域中的身体,关注身体对知识与概念的塑造,转变传统狭隘的大脑学习概念。在道德教育上,从单纯强调理性的道德知识转向身心一体的道德培育,其中包括重视身体的感知和经验、丰富基于身体隐喻的正向道德体验和发现肉身本身所孕育的道德生活世界。把身体重新带回教育中,通过在场的身体相遇来激活教育场域中意义的建构,重建身体对于个体认识世界的奠基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哲学 身体主体 身体隐喻 道德教育 具身认知
下载PDF
教师教育研究话语变迁中的教师隐喻 被引量:2
20
作者 蒋福超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67-71,共5页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变迁,教师的形象隐喻由"教师是技术熟练者、反思性实践家"发展到教师作为"个人",对教师的成长研究从"局限于知识论视角的二元的、向外的探究"发展到"方法论与价值观相统一的... 随着教师教育研究话语的变迁,教师的形象隐喻由"教师是技术熟练者、反思性实践家"发展到教师作为"个人",对教师的成长研究从"局限于知识论视角的二元的、向外的探究"发展到"方法论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向内的生活体验"。教师发展由此发生了追问"我是谁?"的本体论转向。这与中国传统儒学和西方现象学视角不谋而合,都是从内部开始,直接指向个人的体验、生活、履历,进而实现教师主体性的建构和自我创造性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话语 隐喻 现象学 儒学 主体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