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Metropolis Fringe Area——Taking Shuangliu County of Chengdu in China as a Case 被引量:3
1
作者 WANG Kaiyong GAO Xiaolu CHEN Ti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08年第3期224-234,共11页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ace of urban sprawl has been quickened and most metropolises have ex-perienced expansions in leaps and bounds in suburbanization, which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urban and rural spa... With rapid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pace of urban sprawl has been quickened and most metropolises have ex-perienced expansions in leaps and bounds in suburbanization, which has greatly changed the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metropolis fringe area. In this paper, Shuangliu County is taken as a case, since it is a typical fringe area of Chengdu Metropolis. Based on Landsat TM images of Chengdu City and Shuangliu County obtained in 1985, 2000 and 2004, characteristics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in Shuangliu County were analyzed, such as core-periphery spa-tial structure and some obvious integration trends. The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the 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were identified, including some natural, social,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tors. According to the discussion of this paper, Shuangliu County is undergoing a key transition and reform period. Its form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was affected not only by such common factors as the location, natural background, industrial transition, migra-tion, etc., but also by some unique factors such as city planning and policy guidance, which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accelerating its uneven spatial struc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ole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would be useful for car-rying out spatial management and development planning of metropolis fringe are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RBANIZATION urban and rural spatial structure metropolis fi'inge area China
下载PDF
大城市边缘新兴城区地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化趋势——以天津滨海新区为例 被引量:11
2
作者 邢海峰 柴彦威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2003年第2期21-25,共5页
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新兴城市化地区,近年来凭借其用地空间广阔、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好等优势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大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 作为大城市边缘区的新兴城市化地区,近年来凭借其用地空间广阔、限制因素少、区位条件好等优势而在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的经济发展中迅速崛起,成为大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和引起大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主要力量地区。文章以天津滨海新区为研究对象,从城市地域功能、空间布局、空间联系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大城市边缘新兴发展城区地域空间结构形成与变化的历史过程、现状格局,并对其未来发展的趋势进行了预测,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有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以定性的宏观分析研究,为我国其他大城市地区的空间发展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典型的比较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域空间结构 滨海新区 天津市 区位条件 城市化
下载PDF
以国际大都市为鉴构建基于轨道交通体系的上海大都市圈 被引量:2
3
作者 汪海 《上海城市规划》 2016年第5期94-100,共7页
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城市空间形态,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已集聚在大都市圈。中国正在展开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已出现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趋势。上海是中国首位大都市,未来有可能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压力。东... 大都市圈是城市化向高级阶段发展后出现的城市空间形态,发达国家大部分城市人口已集聚在大都市圈。中国正在展开世界上规模空前的城市化进程,已出现人口向大都市圈集聚趋势。上海是中国首位大都市,未来有可能面临人口持续增长压力。东京等国际大都市能容纳数千万人并保持城市高效营运,关键在构建以现代化轨道交通走廊辐射周边城市的多中心大都市圈。上海需借鉴国际大都市经验,尽早跨出过度拥挤的中心城,建设辐射郊区新城及苏州、嘉兴等邻近城市的发达通勤铁路网,构建基于现代化轨道交通体系的多中心、同城化大都市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大都市 轨道交通体系 上海大都市圈
下载PDF
上海与武汉周边地区发展空间梯度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华 王伟 《规划师》 2005年第11期78-81,共4页
上海和武汉分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相对落后地区最大的都市。选取人口、用地和经济三大根本要素,从规模、效益、结构、流通和增长五个方面对二者周边地区发展的空间梯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大都市,其周边地区发... 上海和武汉分别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和中部相对落后地区最大的都市。选取人口、用地和经济三大根本要素,从规模、效益、结构、流通和增长五个方面对二者周边地区发展的空间梯度进行比较,可以得出: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大都市,其周边地区发展的空间梯度形态具有显著的差异,大都市发展水平和其周边地区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大都市发展与周边地区发展之间存在双向作用。这种差异性和相关性可为国家的区域发展决策及各大都市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周边地区 空间梯度 上海 武汉
下载PDF
大都市多重阴影区内地方性中心城市发展策略——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施一峰 王兴平 +1 位作者 陈骁 王乙喆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5-10,共6页
随着城镇群内多元中心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城市间多向互动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从受到区域主中心城市的单极影响转变为受到多中心的共同虹吸屏蔽影响,即'大都市多重阴影区'现象。文章建构了大都市多重阴影区... 随着城镇群内多元中心的区域格局逐步形成、城市间多向互动的发展趋势不断强化,越来越多的地方城市从受到区域主中心城市的单极影响转变为受到多中心的共同虹吸屏蔽影响,即'大都市多重阴影区'现象。文章建构了大都市多重阴影区形成与演化的空间机制模型,并引入城市综合发展联系强度及城市断裂点计算方法,进行了京津冀城市群阴影区的实证研究。最后,文章以河北省定州市为例,分析了大都市多重阴影区内地方性中心城市的阴影区特征,并探讨了消解对策,以期为同类型城市的优化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多重阴影区 地方性中心城市 京津冀城市群 定州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