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与机制研究——以成渝中部地区为例
1
作者 王彬燕 田俊峰 王士君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58,共8页
以典型都市圈接合区成渝中部地区为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并综合应用最小二乘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 以典型都市圈接合区成渝中部地区为例,在经济社会发展阶段识别的基础上,以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度2000—2020年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并综合应用最小二乘回归与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探究土地利用转型影响因素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成渝中部地区土地利用转型特征表现为耕地面积由相对稳定转向减少;建设用地规模急速扩张,热点区由分散转向集中,由重庆市主城区边缘向外围拓展。(2)都市圈接合区土地利用转型过程是政策制度因素、自然环境条件、行政边界效应、经济社会转型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行政边界效应是驱动区域土地利用转型的特色因素,其作用过程呈现中介特征。(3)行政边界效应的存在导致区域生态空间管控不力,建设用地无序扩张与供给不足并存,加剧土地利用冲突。应进一步形成推进跨区域国土空间一体化治理的综合性理论方法体系与系统性政策行动路径,这对促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与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及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驱动机制 地理加权回归 都市圈接合区 成渝中部地区
下载PDF
多中心视角下中心城市空间结构与都市圈经济绩效——以杭州都市圈为例
2
作者 程碧玥 莫炎盈 杨孛琦 《中国商论》 2024年第12期1-4,共4页
随着世界范围内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心城市的空间格局及其对经济绩效的驱动作用,对促进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2005—2020年杭州都市圈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了多中心视角下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 随着世界范围内都市圈建设的不断深入,中心城市的空间格局及其对经济绩效的驱动作用,对促进城市区域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因此,本文对2005—2020年杭州都市圈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并运用断点回归模型检验了多中心视角下中心城市空间结构对都市圈经济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心城市多中心空间结构对都市圈经济绩效提升总体上发挥着积极作用,其中,多功能中心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杭州多中心空间结构的完善与杭州都市圈经济绩效提升之间并无明显的因果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 中心城市 杭州都市圈 区域经济 城市化建设
下载PDF
中心城市引领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和推进路径研究
3
作者 王新涛 《黄河科技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59-62,共4页
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但是仍然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协同程度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从协调机制、规划引导、要素配置、... 都市圈已经成为我国城镇化的主要载体和平台,但是仍然存在发展质量不高、协同程度不够等问题,迫切需要中心城市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在国土空间优化开发、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领域,从协调机制、规划引导、要素配置、平台搭建、社会共识等方面加快完善政策体系,从而实现都市圈的协同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城市 都市圈 机理
下载PDF
中部地区城市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
4
作者 王威 陈耀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3,共8页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借鉴现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成果,构建中部地区城市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模实力、结构效能、支撑能力等3...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借鉴现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研究成果,构建中部地区城市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包括规模实力、结构效能、支撑能力等3个一级指标,服务业增加值、现代服务业占比、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等14个二级指标,实证研究表明,中部地区城市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得分均值由高到低依次为:长株潭城市群、武汉都市圈、郑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大南昌都市圈和山西中部城市群。立足新发展阶段,要在产业升级、创新赋能、空间拓展、低碳转型和政府引导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提升城市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融合度、原动力、开放度、绿色度和协调性,加快推进中部地区城市群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开创新时代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市群 都市圈 服务业
下载PDF
大城市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叶茂 过秀成 +1 位作者 芮建秋 李星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2010年第3期130-135,共6页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 公交优先是提高城市中心区道路设施利用效率、改善交通环境的有效方法,确定中心区合理干道网密度是满足公交运行、提高运输效率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城市中心区交通需求特征和公共交通发展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宏观系统层、设施、运输组织和交通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中心区道路网密度影响因素,并探讨了公交优先下公共交通与道路网的关系,考虑公交线网布设和运行的要求,并以公交站点覆盖率和最佳公交线网密度两个主要指标为导向,研究并提出了中心区干道网合理密度和间距推荐值.该研究提出的干道网密度能够较好地满足中心区公交运行,落实公交优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大城市中心区 公交优先 公交站点覆盖率 干道间距 干道网密度
下载PDF
全球化背景下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整合对策 被引量:12
6
作者 赵淑玲 丁登山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4-87,共4页
都市圈的形成和发展是21世纪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趋势,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原都市圈的设想及意义,结合中原地区城市发展现状,通过SWOT分析,提出了中原都市圈整合的总体构想和相关对策。
关键词 都市圈 整合 SWOT分析 相关对策 城市化进程 城市发展 总体构想 构建 全球化背景 主导
下载PDF
都市圈中心城市及其经济势能 被引量:9
7
作者 杨勇 高汝熹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4062-4063,共2页
提出了经济势能评价的方法,并采用2004年国内20个中心城市的经济数据对其经济势能进行了实际测度。
关键词 都市圈 中心城市 经济势能
下载PDF
中国中部地区都市圈建设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彭勇 肖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119-125,共7页
中国中部崛起迫切需要战略支点.从这一背景入手,在分析中部地区城市密集区(C ity DenseArea)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以郑州、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已初步具备了都市圈形态,然后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3大都市... 中国中部崛起迫切需要战略支点.从这一背景入手,在分析中部地区城市密集区(C ity DenseArea)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为以郑州、武汉和长株潭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已初步具备了都市圈形态,然后从规模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角度对3大都市圈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并分别提出了其建设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 都市圈 结构 分析 建设
下载PDF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人口空间聚集与传统产业升级 被引量:6
9
作者 尹德挺 于倩 史毅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89-99,共11页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群人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演变对城市群产业转型的质量也具有反向作用。基于1950年以来美国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借助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区位熵等方法,从城市群、都市区、... 产业结构变化对城市群人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口演变对城市群产业转型的质量也具有反向作用。基于1950年以来美国人口普查和经济普查数据,借助人口比重、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等指标,采用空间自相关、区位熵等方法,从城市群、都市区、中心城市三个层面对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人口空间分布和产业演进过程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以传统产业制造业为优势产业的北美五大湖城市群人口演变具有滞后性、收缩性、波动性、空间分异性、内聚性五大特征,既表现出人口发展的内在惯性,也反映出人口与经济的动态交互过程。城市群人口空间演变后发于产业空间演变,人口集中度下降但长期高于经济集中度;不同都市区人口收缩与扩张并存,人口吸引力呈现两极分化趋势;人口空间分布呈现“大集中、小分散”、多核心集聚、星系状分布的特点,人口增长由都市区近郊转向远郊;部分中心城市出现人口负增长,但后期出现不同程度的人口回流。从人口演变与产业结构变化、产业空间重塑的关系看,去工业化和产业专业化是影响城市群人口演变过程的重要因素,产业转型过程中的去工业化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城市群人口的“郊区化”过程,产业专业化和“梯次”格局的形成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群人口的“去中心化”趋势,这也为我国正经历“去工业化“”产业专业化”过程的城市群发展提供了启示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空间分布 产业变迁 都市区(圈) 中心城市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下载PDF
郊区化界定标准辨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郑卫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2-347,共6页
以美国为例,论证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无法有效地界定郊区化.指出郊区化本质在于城市功能从中心市向郊区的扩散,城市功能包括居住、产业等诸多方面,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只反映了人口的居住情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功能.而且用人口数... 以美国为例,论证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无法有效地界定郊区化.指出郊区化本质在于城市功能从中心市向郊区的扩散,城市功能包括居住、产业等诸多方面,人口绝对和相对指标只反映了人口的居住情况,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城市功能.而且用人口数量变化作为界定郊区化的标准,把人抽象成一个个简单的数字单位,忽略了不同人之间所体现的城市功能是有所差别的.指出只有建立一套科学的城市地域统计单元和城市功能评价方法,才能有效地界定城市化是否处于离心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化 郊区化 大都市区 中心市 郊区
下载PDF
中原都市圈的结构分析及优化建设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恩泽 吴开 《科技与管理》 CSSCI 2009年第5期30-33,共4页
都市圈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较先进的形式之一,中原都市圈的发展,对促进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中原都市圈的结构,即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过小、空间结构... 都市圈经济已经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较先进的形式之一,中原都市圈的发展,对促进中原地区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崛起都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中原都市圈的结构,即规模结构、空间结构、职能结构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中心城市规模过小、空间结构轴线单一、各城市职能结构趋同严重等问题,提出了提高中心城市郑州的首位度、增加次级城市与中心城市之间以及次级城市之间的辐射轴线、调整各城市职能结构等具体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都市圈 结构分析 优化建设
下载PDF
面向中部崛起的太原城市圈发展战略与对策 被引量:3
12
作者 黎苑楚 王茜 +1 位作者 黄倩 赵一鸣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373-378,共6页
基于国家对太原城市圈的最新功能定位,通过对城市圈现状的分析,以可持续和一体化的发展观为战略导向,提出了构建太原城市圈的战略构想和对策建议。
关键词 太原城市圈 中部崛起 一体化 战略 对策
下载PDF
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毛良虎 赵国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955-2956,2963,共3页
从都市圈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区域经济协调机制建设的先进经验,提出都市圈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进而构建都市圈协调发展机制建设的基本框架。
关键词 都市圈 经济发展 中心城市 竞合机制
下载PDF
边缘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以安徽省铜陵市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勇 高汝熹 罗守贵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4338-4341,共4页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完善,都市圈周边城市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以铜陵市为例,研究都市圈周边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铜陵紧邻长三角,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经济起飞阶段。... 随着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功能的完善,都市圈周边城市将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以铜陵市为例,研究都市圈周边城市如何融入都市圈实现自身经济发展。铜陵紧邻长三角,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已经进入国际公认的经济起飞阶段。面对长三角扩容的机遇,铜陵应该积极争取融入长三角,正确定位,努力成为“长三角经济后花园,”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都市圈 中部崛起 铜陵
下载PDF
美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的百年演变 被引量:22
15
作者 罗海明 张媛明 《国际城市规划》 2007年第5期58-64,共7页
美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数据可比性和指标体系繁简性角度,可将其划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从中央核、流测度、大都市区特征和基本地理单元四个方面,对三个阶段指标体系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 美国大都市区划分指标体系已有近百年历史,从数据可比性和指标体系繁简性角度,可将其划分为形成、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并从中央核、流测度、大都市区特征和基本地理单元四个方面,对三个阶段指标体系的特征分别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对三阶段指标体系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归纳出7点可供借鉴的规律:与郊区化发展阶段相对应、与大都市区发展阶段相对应、总体设计思路保持一致、中央核人口规模门槛值降低、流测度指标不可或缺、大都市区特征逐步弱化和以县为基本地理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划分指标体系 中央核 流测度 大都市区特征 基本地理单元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 被引量:170
16
作者 刘承良 余瑞林 +2 位作者 熊剑平 朱俊林 张红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97-209,共13页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 都市圈空间结构是城市体系中最综合、最富于变化的热点部分。基于武汉都市圈近年来的统计资料,构建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分析武汉都市圈空间竞争与范围的动态性特征:中心城市对外经济联系存在主要方向,具有时间惯性,空间极化明显;地域空间上经济联系作用强度距离衰减,形成圈层结构分异。从点、线、面组合关系角度,构建节点中心性、通道网络性、范围系统性指标,定量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等级层次性特征:中心城市中心性等级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不均,与交通地理区位紧密相关;主要通道与侍服能力也存在等级层次性,明显形成两城际交通走廊;中心城市腹地范围与自身外向经济联系强度密切相关,受自然地理、行政区划影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联系 空间结构 中心性 网络性 Vonoroi图 等级层次性 武汉都市圈范围
下载PDF
中部地区都市圈创新网络空间优化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阳 党兴华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0-93,共4页
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发展引擎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普遍存在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发展的问题。基于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内涵、要素特征等理论分析,界定了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 以都市圈(城市群)为发展引擎的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以来,中部地区都市圈(城市群)普遍存在因创新能力低下而导致无法实现良性发展的问题。基于都市圈创新网络的内涵、要素特征等理论分析,界定了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结构,在此基础上,根据对太原都市圈区域创新要素空间分布现状的评价,从都市圈城镇节点网络化、产业集群网络化、创新机制参与主体网络化等方面提出太原都市圈创新网络的空间优化路径,以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创新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地区 都市圈创新网络 空间优化路径
下载PDF
以可持续城市理念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
18
作者 赵弘 刘宪杰 《区域经济评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6-84,共9页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在中国城市体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但发展中也面临着人口集聚过快、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困扰,人口资源环... 国家中心城市是全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塔尖城市”,在中国城市体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中国的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但发展中也面临着人口集聚过快、交通拥堵、房价高企、环境污染等城市病困扰,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可持续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课题。未来国家中心城市发展,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特大型城市发展的内在规律,遵循可持续城市理念,在空间结构优化、交通结构优化等对城市发展具有根本性、持久性影响的关键问题上持续发力,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和内生动力,实现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城市 国家中心城市 高质量发展 都市圈结构 市郊铁路
下载PDF
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经济辐射力的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郭倩倩 陈永红 《科技与管理》 2017年第5期27-37,共11页
应用层次分析法,围绕经济辐射力的3要素经济辐射源、经济辐射通道以及经济辐射流选取指标,构建宁波都市圈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2010—2015年经济辐射力水平的纵向动态分析以及与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 应用层次分析法,围绕经济辐射力的3要素经济辐射源、经济辐射通道以及经济辐射流选取指标,构建宁波都市圈经济辐射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宁波都市圈中心城市2010—2015年经济辐射力水平的纵向动态分析以及与南京、杭州、苏州、合肥等周边中心城市的横向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宁波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力水平虽持续上升,但辐射水平却很低。另外,在此分析基础之上,采用灰色关联度模型,从宁波中心城区在经济辐射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出发,探究宁波中心城区对不同通勤圈区域经济辐射过程中关键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都市圈中心城市 经济辐射力 层次分析法 灰色关联度
下载PDF
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20
作者 刘承良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8-114,共7页
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群体化现象的大量涌现,使得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联系及其复杂性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中心。基于经济联系发展与空间结构演替的共轭关系,通过相关统计资料统计分析,从城市化、... 城市化、信息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群体化现象的大量涌现,使得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经济联系及其复杂性成为当前地理学研究的前沿与中心。基于经济联系发展与空间结构演替的共轭关系,通过相关统计资料统计分析,从城市化、交通化、工业化、信息化、服务产业化五方面归纳了建国来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发展历程:波动发展阶段(1949—1965年)、停滞不前阶段(1966—1978年)、快速发展阶段(1979—1989年)、全面发展阶段(1990年至今);从经济联系作用的交通扩展与功能集散角度分析了武汉都市圈地域结构形态演变特征,揭示出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空间结构在城市扩展方向上呈现孤立-向心-离心-圈状-轴向变化,在空间形态上则表现为块状-星状-组群-圈状-带状演替,并对其未来高级形态——中部都市带发展提出空间组织构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都市圈 经济联系 时空演变 中部都市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