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及其机理 被引量:60
1
作者 赵庆新 孙伟 +3 位作者 郑克仁 陈惠苏 秦鸿根 刘建忠 《硅酸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6-451,共6页
为研究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在(20±1)℃、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测试了33%载荷水平下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12%,30%和50%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度。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12%和30%时... 为研究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在(20±1)℃、相对湿度为(60±5)%的条件下测试了33%载荷水平下粉煤灰等量取代水泥量(质量分数,下同)为0,12%,30%和50%时高性能混凝土的徐变度。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12%和30%时,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随其掺量增加而增强,其365d的徐变度分别为不掺粉煤灰混凝土的76%和46.5%。粉煤灰掺量为50%时,混凝土抵抗徐变的能力没有得到改善,其365d的徐变度为不掺粉煤灰的混凝土的102%。应用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观测不同掺量下的粉煤灰颗粒与基体的结合情况,并结合水泥–粉煤灰体系中非蒸发水量的研究,试分析了粉煤灰掺量对高性能混凝土徐变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对于其“微集料效应”的发挥存在一临界值,当粉煤灰掺量小于该临界值时,粉煤灰与基体结合良好,“微集料效应”得以正常发挥。混凝土的徐变度受到体系的非蒸发水量和“微集料效应”发挥程度的影响。粉煤灰掺量越大,体系的非蒸发水量越小,“微集料效应”发挥程度越高,徐变度减小越明显,并且混凝土的徐变度减小率与体系的非蒸发水量减小率和微集料数量正相关。当粉煤灰掺量超过临界值时,混凝土的徐变性能受到体系水化产物数量、“微集料效应”和粉煤灰与基体结合情况这3个因素的共同作用,并且随着粉煤灰掺量的继续增加,其与基体结合情况对混凝土徐变性能的负面影响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混凝土 徐变机理 粉煤灰 掺量 微集料效应 非蒸发水
下载PDF
矿渣粉加固粉土的理论分析及路用性能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王振军 翁优灵 杜少文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2006年第5期709-714,共6页
提出了矿渣粉加固粉土的相关理论。将矿渣粉在加固土中的作用归结为火山灰胶凝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而火山灰胶凝效应又可进一步归结为水化作用、激发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认为微集料填充效应与矿渣粉细度极为相关;用框图归纳了矿渣粉... 提出了矿渣粉加固粉土的相关理论。将矿渣粉在加固土中的作用归结为火山灰胶凝效应和微集料填充效应,而火山灰胶凝效应又可进一步归结为水化作用、激发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认为微集料填充效应与矿渣粉细度极为相关;用框图归纳了矿渣粉加固土的两种作用效应。进行了矿渣粉、石灰粉加固土无侧限饱水抗压强度、水稳定性、冻稳定性、温度收缩和干燥收缩等路用性能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矿渣粉加固土所测路用性能指标优于石灰粉加固土。为工程应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渣粉 粉土 火山灰胶凝效应 微集料填充效应 路用性能
下载PDF
纳米CaCO_3对硫铝酸盐水泥水化硬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朱艳超 马保国 +1 位作者 赵河闯 谭洪波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131-8135,8142,共6页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对硫铝酸盐水泥(SA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热、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C可促进SAC的凝结,缩短初凝和终凝时间间隔;显著提高SAC各龄期的抗压强度;缩短SAC的水化诱导期,使水化第一、第二放热峰值... 研究了纳米CaCO_3(NC)对硫铝酸盐水泥(SAC)凝结时间、抗压强度、水化热、水化产物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NC可促进SAC的凝结,缩短初凝和终凝时间间隔;显著提高SAC各龄期的抗压强度;缩短SAC的水化诱导期,使水化第一、第二放热峰值分别提高了15.4%和18.9%,并增加了水化放热量;NC在SAC结构中起微集料成核效应和填充效应,提高了水化产物钙矾石(AFt)的结晶度,从而促进SAC的凝结和水化,并使硬化浆体呈整体化的均匀致密结构,提高了SAC净浆的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铝酸盐水泥 纳米CACO3 水化硬化 钙矾石 微集料效应
下载PDF
粉煤灰三大效应在岩体注浆加固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孙伟 杨溢 《云南冶金》 2008年第3期3-6,共4页
简要分析了粉煤灰的活性效应、形态效应、微集料效应,分析了其应用于岩体注浆时,对注浆性能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以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粉煤灰 活性效应 形态效应 微集料效应 岩体注浆 岩体加固
下载PDF
泵送粉煤灰混凝土回弹测强曲线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豫川 王茂杰 +2 位作者 王亚军 辛明静 高志远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1期70-75,共6页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泵送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回弹、碳化试验,研究各测试数据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根据常用曲线形式进行测强曲线拟合并分析其与普通混凝土统一测强曲线的区别.试验表明:混凝土各测试数据的发... 通过对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粉煤灰掺量的泵送混凝土标准立方体试块进行抗压、回弹、碳化试验,研究各测试数据随龄期的变化规律,根据常用曲线形式进行测强曲线拟合并分析其与普通混凝土统一测强曲线的区别.试验表明:混凝土各测试数据的发展受粉煤灰影响不同而呈现不同规律,掺量高的低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慢,回弹发展快,碳化深度大;而掺量低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快,回弹发展慢,碳化深度低.该现象的内在原因为掺量低时粉煤灰微集料效应为主,抗压强度提高明显;掺量高时粉煤灰低活性限制抗压强度增长,而回弹值提高明显.各测试数据的发展规律不同造成曲线拟合误差大,分析建议将胶凝材料含量>400kg/m3、粉煤灰掺量≤20%的高强混凝土的回弹值适当增大后拟合,可得到满足地区曲线的精度要求的统一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送混凝土 粉煤灰 测强曲线 抗压强度 微集料效应 低活性
下载PDF
微课时代的冷思考 被引量:1
6
作者 吴晓凤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8年第11期54-57,90,共5页
微课是经过精心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目前,国内知名赛事有: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程大赛、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深圳市微课大赛以及各区域性的微课大赛等。但目前微课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 微课是经过精心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目前,国内知名赛事有:中国微课大赛、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微课程大赛、中国外语微课大赛、深圳市微课大赛以及各区域性的微课大赛等。但目前微课的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未形成完整的课程题体系,仅仅处于竞赛阶段。完善专题性与系列化的微课程设计制作和评价机制,拓展微课的有效推广,鼓励学生自己或师生合作共同制作微课,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使微课产生聚集效应。强化教师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水准和信息化教育本领,加快信息化教育硬件建设速度,加快学校信息化建设进程,全方位搭建微课资源共享教学平台,注重微课的专题化和系列化,打破校际壁垒,做好顶层设计,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微课共享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课 个性化学习 专题性与系列化 校际壁垒 冷思考 聚集效应 资源共享
下载PDF
高强和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中微集料效应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潘钢华 孙伟 丁大钧 《工业建筑》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2期33-35,共3页
将高强和超高强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结构参数对比,证明在掺活性混合材的高强和超高强水泥基材料中明显存在微集料效应。微集料效应的存在可以弥补孔结构缺陷给强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微集料效应的发挥是DSP类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 将高强和超高强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和孔结构参数对比,证明在掺活性混合材的高强和超高强水泥基材料中明显存在微集料效应。微集料效应的存在可以弥补孔结构缺陷给强度带来的负面影响。微集料效应的发挥是DSP类超高强水泥基复合材料高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质 微集料效应 混凝土 水泥基复合材料
全文增补中
铁尾矿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影响及机理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明镜 孙建恒 +1 位作者 徐阳 王军林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77-185,共9页
为提高尾矿利用率和附加值,用铁尾矿粉取代粉煤灰作混凝土掺合料,通过干湿循环试验,研究铁尾矿粉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通过和以粉煤灰为掺合料的普通混凝土的抗压耐蚀系数对比分析,评估铁尾矿粉对混凝土耐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为提高尾矿利用率和附加值,用铁尾矿粉取代粉煤灰作混凝土掺合料,通过干湿循环试验,研究铁尾矿粉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通过和以粉煤灰为掺合料的普通混凝土的抗压耐蚀系数对比分析,评估铁尾矿粉对混凝土耐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配制的铁尾矿粉混凝土至少可经受140次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而不破坏,具有良好的耐硫酸盐侵蚀性。微观孔结构分析表明,铁尾矿粉的良好填充效应减少了混凝土中多害孔孔隙量,增大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同时,铁尾矿粉的掺入降低了水泥用量及Ca(OH)2生成量,提高了铁尾矿粉混凝土的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扫描电镜分析表明,硫酸盐侵蚀下铁尾矿粉混凝土中膨胀型产物增多,膨胀应力增大导致铁尾矿混凝土产生微裂缝,降低了混凝土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粉混凝土 硫酸盐干湿循环侵蚀 抗压耐蚀系数 微集料填充效应 影响机理
下载PDF
利用福建铅锌尾矿制备C30预拌混凝土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仇夏杰 李德忠 +3 位作者 刘风华 倪文 耿碧瑶 王佳佳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20-124,共5页
研究铅锌尾矿代替预拌混凝土各掺合料制备C30混凝土的可能性。通过粉磨细度试验和胶砂试验确定铅锌尾矿粉的最佳掺入粒径,并将最佳粒径的铅锌尾矿粉分别代替预拌混凝土中的水泥、粉煤灰、矿渣粉来制备C30混凝土,对其制品的性能进行检测... 研究铅锌尾矿代替预拌混凝土各掺合料制备C30混凝土的可能性。通过粉磨细度试验和胶砂试验确定铅锌尾矿粉的最佳掺入粒径,并将最佳粒径的铅锌尾矿粉分别代替预拌混凝土中的水泥、粉煤灰、矿渣粉来制备C30混凝土,对其制品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用铅锌尾矿粉代替预拌混凝土中的水泥、粉煤灰、矿渣粉所配制的混凝土制品性能均可达到C30泵送混凝土要求,并且仍具备优良的耐久性。通过XRD、SEM等手段进行初步分析表明由于磨细的铅锌尾矿粉粒径60%以上小于5μm,代替预拌混凝土中常用的掺合料后具有更好的微集料效应,并且体系发生了一定的火山灰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尾矿 粉磨试验 胶砂试验 预拌混凝土 微集料效应
下载PDF
纳米聚集氧化硅固定磨料抛光布的抛光特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高绮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490-2497,共8页
针对传统磨料的固定磨料抛光布容易在加工表面产生划伤,以及材料去除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微米级球形聚集氧化硅粒子的固定磨料抛光布。将纳米聚集氧化硅粒子添加到抛光布中,用pH为10.5的碱性水溶液替代传统的抛光液,进行了Si基板的... 针对传统磨料的固定磨料抛光布容易在加工表面产生划伤,以及材料去除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采用微米级球形聚集氧化硅粒子的固定磨料抛光布。将纳米聚集氧化硅粒子添加到抛光布中,用pH为10.5的碱性水溶液替代传统的抛光液,进行了Si基板的的抛光加工试验。与传统采用不规则形状天然氧化硅及球形熔融氧化硅固定磨料抛光布进行了比较,得到了纳米聚集氧化硅的固定磨料抛光布的加工特性,并讨论了它的基本参数对加工特性的影响。实验得到了与现行纳米抛光液(重量百分比为3%,pH=10.5)相同的材料去除率,加工表面粗糙度降低了约30%。与传统不规则形状天然氧化硅磨料抛光布相比,纳米聚集氧化硅抛光布的磨料为球形,弹性系数仅为其1.4%-60%,因此不易划伤抛光表面。与熔融氧化硅抛光布相比,纳米聚集氧化硅抛光布在pH为10.5的碱性水溶液中磨料表面可吸附的[-OH]离子提高了25倍,使得液相化学去除作用增大至去除率的70%以上。另外,随着纳米聚集氧化硅的微米粒径的增大,固定磨料抛光布的纳米级加工表面粗糙度几乎不变,但对前加工面表面粗糙度的去除能力明显增大,表现出微米粒径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磨料抛光布 纳米聚集氧化硅 化学去除材料 表面划伤 微米粒径效应
下载PDF
常用矿物掺合料对超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7
11
作者 郑琨鹏 葛好升 +5 位作者 李正川 刘贵应 周定祥 田光文 王万值 孙振平 《混凝土世界》 2022年第4期42-52,共11页
矿物掺合料的选择与应用,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可用于UHPC的几种重要矿物掺合料,包括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稻壳灰、偏高岭土和玻璃微粉,探讨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并基于这些矿物掺合料对UHPC体系产生... 矿物掺合料的选择与应用,是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研制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本文梳理了可用于UHPC的几种重要矿物掺合料,包括硅灰、粉煤灰、矿渣粉、稻壳灰、偏高岭土和玻璃微粉,探讨了它们的理化性质,并基于这些矿物掺合料对UHPC体系产生的微集料效应和填充效应,促进(或抑制)水泥水化反应的效应,以及它们本身的火山灰反应活性等,深入分析了掺加这些矿物掺合料对UHPC在新拌状态和硬化状态下几项重要性能的影响。还整理、分析了涉及矿物掺合料的UHPC相关专利,为UHPC中矿物掺合料的选择与优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性能混凝土 矿物掺合料 理化性质 微集料效应 填充效应 火山灰效应 强度 自收缩
下载PDF
特细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臻一 黄振兴 曹养华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8-102,共5页
通过胶砂试验,测试细度模数0.6的特细砂以不同掺量取代天然中砂时对胶砂流动度、强度和密度的影响。发现特细砂掺量在20%左右时,其45~160μm的微细颗粒有效弥补了骨料和胶凝材料颗粒级配的断档,使其具有的微集料效应,对胶砂的性能起着... 通过胶砂试验,测试细度模数0.6的特细砂以不同掺量取代天然中砂时对胶砂流动度、强度和密度的影响。发现特细砂掺量在20%左右时,其45~160μm的微细颗粒有效弥补了骨料和胶凝材料颗粒级配的断档,使其具有的微集料效应,对胶砂的性能起着积极的作用。以上述试验得出的特细砂最佳掺量作为参考,应用在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验证了在C30混凝土中特细砂替代天然中砂的最佳掺量为20%左右;强度等级低于或高于C30时,随着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减少和增加,适当增加和减少特细砂的掺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细砂 掺量 微集料效应 应用 泵送混凝土
下载PDF
外掺料对水工抗冲磨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
13
作者 申宏波 张建峰 《水利水电快报》 2020年第6期74-77,共4页
为研究外掺料对抗冲磨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加入PVA纤维、硅粉、HF抗冲磨剂等外掺料后,抗冲磨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干缩变形以及自生体积变形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外掺料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掺料对抗冲磨... 为研究外掺料对抗冲磨混凝土体积稳定性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在加入PVA纤维、硅粉、HF抗冲磨剂等外掺料后,抗冲磨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干缩变形以及自生体积变形的变化规律,从而判断外掺料对其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外掺料对抗冲磨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抗压弹模、干缩率和自生体积变形均有影响;同等条件下,PVA纤维由于自身的物理特性对抗冲磨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和抗压弹模影响较大,硅粉和HF抗冲磨剂则由于自身的微集料效应和火山灰反应,对混凝土的干缩和自生体积变形影响更为显著;但随着观测龄期的增加,这种影响趋势逐渐降低。研究成果可为抗冲磨混凝土的材料选择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掺料 抗冲磨混凝土 体积稳定性 微集料效应 火山灰反应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 C_(60)-LB films 被引量:3
14
作者 YANG Guanghong ZHANG Xingtang XUN Jun JIANG Xiaohong ZHANG Pingyu DU Zuliang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SCIE EI CAS 2006年第15期1811-1817,共7页
Composite C60-LB films were fabricated by the Langmuir-Blodgett (LB) technique, their micro- structures, micro- and macro-trib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friction force microsc... Composite C60-LB films were fabricated by the Langmuir-Blodgett (LB) technique, their micro- structures, micro- and macro-tribological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friction force microscope (AFM/FF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 confined C60-LB films there were two kinds of structures for the special C60 assembly: grain diameters of one kind were in the range of 150 -230 nm; the other was smaller than 20 nm. Mi- cro-trib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opographical images of tiny C60 aggregates (<20 nm) were con- sistent with their frictional ones very well, namely, low friction occurred on tiny C60 aggregates compared with fatty chains LB monolayer, and ‘Micro-rolling effect’ was apparent; but for big large ones frictional forces were relatively high and ‘ratchet mechanism’ was seen apparently. Macro-tribological data proved large C60 aggregates had wear resistance and load-carrying capacities and anti-wear lives for com- posite C60-LB films were prolonged greatly with dis- persibility of C60 improved and its grain diameter re- duced. Tiny C60 aggregates were mainly the lubri- cating agents. Friction coefficients of composite C60-LB films gradually reduced with loads increasing having the same friction coefficient-load relations with boundary lubrication film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60-LB 复合薄膜 聚合 摩擦性能 棘轮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