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1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udy on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among the Micro Subjects on Water Energy Resources Development 被引量:2
1
作者 Shihua LI Deshan TANG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 and Protection》 2009年第1期10-15,共6页
The subject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volve the n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of wa-ter-energy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location of resource itself.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on how to make “w... The subjects of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volve the nation, society,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of wa-ter-energy resources, as well as the location of resource itself.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tudies on how to make “water energy sources market compensation policy”, “the economic compensation policy for relevant interest subjects” and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of basin ecological water.” So, it is necessary to exert the complementary function between market compensation and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by the means of economic compensation and to establish th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of basin ecological water, which is beneficial to coordinating the stakeholders’ interests of cross-region or inter-basin. And it is important and significant to establish constantly perfected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among the micro subjects on water energy resources development, so as to coordinate interest relationships among various subjects and finally reach the aim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energy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s possi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POLICY water Energy Resources Development micro SUBJECTS Re-source COMPENSATION Economic COMPENSATION Regional ECOLOGICAL water Market Compensa-tion Government COMPENSATION
下载PDF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Filamentous Algae in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System of Micro-polluted Water
2
作者 CANG Ji-jun ZUO Zhuo +2 位作者 GUO Xiao ZHU Xue-dan ZHAO Jin-geng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CAS 2012年第1期66-68,共3页
[ Objective ]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ilamentous algae on the process of wat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 Method ]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filamentous algae and its ecological system were summarized... [ Objective ] 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filamentous algae on the process of wat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 Method ] The occurrence mechanism of filamentous algae and its ecological system we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Considering the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in north- ern Jiangsu, the occurrence and prevention of filamentous algae in water, the method to prevent filamentous algae in polluted water was discussed. [ Resul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y measures of improving planting density, regular harvesting, and water flow state control before the filamentous algae blooming period, together with improving local pH value, light interference and ecological control during the blooming period,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filamentous algae blooming. [ Condusion] The study of the happening mechanism of filamentous algae provided theoretical references and the technical basis in the work of filamentous alga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ater source micro-polluted water Ecological purification system LICHEN Filamentous alga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hina
下载PDF
微地形对高寒固沙植物水分利用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范明彦 田丽慧 周海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70,共11页
水是植物生存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对沙区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已成为沙地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关键。本文以青海湖湖东沙地3种典型固沙植物——樟子松、小叶杨、沙棘为研究对象,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δ^(18)O和δD),结合IsoSource模型,... 水是植物生存最主要的限制因子,对沙区植物水分利用的研究已成为沙地生态保护和植被恢复的关键。本文以青海湖湖东沙地3种典型固沙植物——樟子松、小叶杨、沙棘为研究对象,基于氢氧稳定同位素技术(δ^(18)O和δD),结合IsoSource模型,对微地形影响下的各潜在水源(不同层次的土壤水)及植物主要水分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具有微地形差异,表现在迎风坡低地土壤含水量高于沙丘顶部和迎风坡中部,且9月土壤含水量处在最高值。(2)木质部水的δ^(18)O值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具有树种差异性,樟子松在迎风坡低地的δ^(18)O值最小,而沙棘和小叶杨在迎风坡中部的δ^(18)O值最小。(3)不同植物的主要水分来源具有较为明显的季节差异,6月樟子松和沙棘在不同微地形条件下均以深层土壤水为主要水分来源,而小叶杨在沙丘顶部主要利用深层土壤水,在迎风坡中部和低地对中层土壤水的利用较大,但随着降水量的增加,9月各树种转而主要利用浅层和中层土壤水。总而言之,高寒沙地固沙植物的水分利用模式受微地形条件的影响,且不同物种对降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地 稳定同位素 微地形 植物水分来源 Isosource模型
下载PDF
基于“源-流-汇”理论的城区小微水体保护规划方法研究
4
作者 方慧莹 杜嘉丹 《中国水利》 2024年第13期63-67,共5页
小微水体是城市雨洪调蓄的重要空间。以提高城市雨洪韧性为目标,以小微水体为对象,基于“源-流-汇”理论提出了现状雨洪条件分析、“源-流-汇”空间识别与评价、小微水体保护建设引导的规划思路,从空间维度提出了小微水体的保护路径,避... 小微水体是城市雨洪调蓄的重要空间。以提高城市雨洪韧性为目标,以小微水体为对象,基于“源-流-汇”理论提出了现状雨洪条件分析、“源-流-汇”空间识别与评价、小微水体保护建设引导的规划思路,从空间维度提出了小微水体的保护路径,避免了总量管控方法下的空间错配,并以安徽省蚌埠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了实例研究。以期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背景下小微水体布局和保护提供技术支撑,为城市水系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微水体 雨洪管理 “源-流-汇”理论 国土空间规划
下载PDF
生物沸石反应器在微污染水源水处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燕可翀 《工业微生物》 CAS 2023年第4期7-9,共3页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城市污水治理、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传统生物滤池在处理污水和再生水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占地面积大、易堵塞等。本文通过使用天然斜发沸石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短缺和水质问题已成为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加强城市污水治理、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传统生物滤池在处理污水和再生水的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占地面积大、易堵塞等。本文通过使用天然斜发沸石制备的生物沸石反应器进行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沸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污染物去除效果,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得到主要结论如下:通过静态吸附试验得出当进水浊度小于5 NTU时,沸石出水浊度可降至0.2 NTU以下;当进水CODMn质量浓度大于3 mg/L时,沸石出水CODMn质量浓度均低于4 mg/L;当进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8mg/L时,沸石出水氨氮浓度均低于1 mg/L。说明沸石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沸石 微污染水源 反应器
下载PDF
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雨水资源高效利用的措施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35-237,243,共4页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应对旱地雨养农业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等问题,发挥旱地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我国的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种植实际,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如何增加雨水利用效率,从土壤内、土壤外和土壤内外结合3个角度提... 为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应对旱地雨养农业区水土流失和干旱缺水等问题,发挥旱地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结合我国的气候条件以及作物种植实际,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如何增加雨水利用效率,从土壤内、土壤外和土壤内外结合3个角度提出了一些有效措施:(1)增加土壤蓄水库容,即深耕增加旱地土壤有效层厚度;(2)增加土壤有效水含量,即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毛管孔隙;(3)增加补充水源,即兴建水窖、水池、水塘、小型堰坝、提水泵站等微小水源工程;(4)增加雨水灌溉利用效率,即增加配备有简易水肥一体化的微灌灌水设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雨水利用率 土壤改良 微小水源工程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中超滤技术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东升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70-72,共3页
超滤技术是目前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的常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超滤技术,分别为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混凝/超滤组合工艺;介绍了一种新的超滤技术,详细总结了该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中的效果;分析了采用... 超滤技术是目前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的常见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本文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超滤技术,分别为粉末活性炭/超滤组合工艺、混凝/超滤组合工艺;介绍了一种新的超滤技术,详细总结了该技术在微污染水源水深度处理中的效果;分析了采用超滤技术时的相关注意事项。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采用超滤技术可显著改善污水的浊度、COD以及氨氮水平,具有技术可行性,值得做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滤技术 微污染水源 浊度 COD
下载PDF
新型BIOSMEDI滤池的开发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邹伟国 孙群 +3 位作者 王国华 沈裘昌 戚盛豪 李正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4,共4页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及污水深度处理的新工艺———BIOSMEDI滤池 ,它以轻质滤料为过滤介质 ,采用与填料相适应的独特滤池构造 ,同时采用脉冲反冲洗、气水同向流。该滤池具有滤料比表面积大 ,不易堵塞 ,滤层阻力小 ,滤速高 ... 开发了一种适用于微污染原水预处理及污水深度处理的新工艺———BIOSMEDI滤池 ,它以轻质滤料为过滤介质 ,采用与填料相适应的独特滤池构造 ,同时采用脉冲反冲洗、气水同向流。该滤池具有滤料比表面积大 ,不易堵塞 ,滤层阻力小 ,滤速高 ,反冲洗耗水、耗气小等优点。试验表明 ,该生物滤池在 10℃以上时氨氮的去除负荷≥ 0 .5kgNH3-N/(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生物滤池 BIOSMEDI工艺 硝化
下载PDF
PFS-PDM复合混凝剂对微污染河水的强化混凝处理 被引量:23
9
作者 黄曼君 李明玉 +2 位作者 任刚 曹刚 宋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389,共6页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 用聚合硫酸铁(PFS)和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备了复合混凝剂—聚合硫酸铁-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FS-PDM),并对微污染的流溪河水源水进行了强化混凝处理,对比分析了复合混凝剂与PFS2种处理的混凝效果.结果表明,与单独用PFS相比,用复合混凝剂处理冬季微污染流溪河水源水时,其对浊度、UV254及藻类去除能力更强;当投加量为3mg/L(以Fe计)时,PFS-PDM复合混凝剂的去浊率、除藻率和UV254去除率,分别提高22.1%、19.5%、14.9%,表现出优良的强化混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S-PDM复合混凝剂 微污染水源水 浊度 藻类 UV254
下载PDF
利用水网藻对微藻的抑制作用净化源水 被引量:15
10
作者 刘德启 由文辉 +2 位作者 李敏 江飞 葛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4-17,共4页
通过围养水网藻并利用其代谢物抑制周围微藻的生长 ,同时采用人工收获水网藻的方式去除N、P等营养物质 ,是一种有效净化水源地水质的生态工程措施。
关键词 水源水净化 水网藻 微藻 抑制
下载PDF
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的比较 被引量:28
11
作者 卜发平 罗固源 +2 位作者 许晓毅 曹佳 舒为群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7,共4页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 利用美人蕉和菖蒲生态浮床净化微污染源水,在进水TN为0.91~1.17mg/L、TP为0.12~0.18mg/L、CODMn为5.48~9.36mg/L、DO为3.6~6.1mg/L时,两种生态浮床的出水水质均能满足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其中美人蕉和菖蒲浮床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2.5%和36.2%,对TP的平均去除率为48.1%和44.2%,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42.3%和36.3%,美人蕉浮床的净化效果要好于菖蒲浮床。可见,生态浮床的除污效果较好,可用于微污染源水的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态浮床 美人蕉 菖蒲
下载PDF
微污染原水的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张东 许建华 刘辉 《中国给水排水》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2期6-9,共4页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预处理微污染原水 ,并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 ,原水浊度为 50~ 2 0 0NTU、氨氮浓度为 1~ 10mg/L、水温为 18~ 30℃时 ,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 6 0 %~ 80 % ,CODMn去除率为 0 .5%~ 2 5% ...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技术预处理微污染原水 ,并和水厂常规处理工艺进行了对比。中试结果表明 ,原水浊度为 50~ 2 0 0NTU、氨氮浓度为 1~ 10mg/L、水温为 18~ 30℃时 ,生化池对氨氮的去除率为 6 0 %~ 80 % ,CODMn去除率为 0 .5%~ 2 5% ,UV2 54 的去除率为 1%~ 15% ;正常运行时 ,较高浊度 (2 0 0~ 80 0NTU)的冲击不会明显影响生化池对氨氮和CODMn的去除 ;生化池的亚硝酸盐氮去除率为 2 0 %~ 50 % ,在原水氨氮浓度较高时亚硝酸盐氮积累增多 ;增加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工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原水 预处理 生物接触氧化
下载PDF
挂膜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启动与稳态运行的影响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京 朱亮 +2 位作者 丁炜 冯丽娟 徐向阳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91-1096,共6页
对比研究了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2种启动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修复微污染水源水过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有效缩短了弹性填料的挂膜周期,该反应器的NH_3-N去除率比自然挂膜组提前1周达到70%以上.... 对比研究了自然挂膜和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2种启动方式对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修复微污染水源水过程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改进型闷曝排泥挂膜法有效缩短了弹性填料的挂膜周期,该反应器的NH_3-N去除率比自然挂膜组提前1周达到70%以上.挂膜成熟后,闷曝排泥挂膜组附着的生物膜量和胞外多聚物含量分别为自然挂膜组的1.38倍和1.41倍,生物膜结构亦较为致密,2组反应器的NH_3-N、COD_(Mn)平均去除率最终分别稳定在92%和82%以上.通过改变曝气强度和方式开展系统运行工况研究,发现2组反应器的NH_3-N和COD_(Mn)去除性能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相比而言,采用闷曝排泥挂膜法启动的反应器对工况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P_((NH_3-N))为0.001,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挂膜方式对填料附着的生物膜群落结构以及微污染水源水修复系统稳态运行性能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挂膜方式 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 微污染水源水 弹性填料
下载PDF
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特性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长 曾光明 +2 位作者 余健 付国楷 任文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9-213,共5页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 通过试验探讨了颗粒活性炭(GAC)-石英砂生物过滤对湘江微污染源水的处理特性.结果表明,生物过滤具有良好的去浊特性,浊度的去除是传统吸附截留和生物吸附共同作用的结果;生物过滤可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有机物、NH4+-N、Fe和Mn,提高饮用水生物稳定性;生物过滤对于分子量小于1000和分子量在3000~6000之间的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过滤 去浊特性 生物稳定性 分子量分布
下载PDF
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鲍立宁 黄显怀 +2 位作者 黄勇 王国明 宋礼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5期28-31,共4页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 采用生物膜电极工艺去除微污染源水中的氨氮。在好氧区利用金属阳极电解产氧,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使氨氮转化为硝酸盐氮或亚硝酸盐氮;在缺氧区利用碳棒作为阴极电解产氢,实现反硝化脱氮。试验结果表明:C/N、电流强度、氨氮浓度、进水流量等对去除总氮均有影响;在流量为3L/d、无外界供氧、电流强度为19.5mA、C/N为1的条件下,当进水COD为10mg/L、氨氮为7mg/L时,对总氮的去除率可达95.6%,显著改善了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生物膜电极法 氨氮
下载PDF
北方城市供水水源藻类高发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
16
作者 解岳 陈霄 +2 位作者 黄廷林 阴沛军 韩宏大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4-188,共5页
天津市城市供水水源含藻量变化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高值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一般为7~9月) ;高藻期原水含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藻期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藻类高发期主要以蓝藻为主,占藻类重量的70 %~91 % ,优势... 天津市城市供水水源含藻量变化的季节特征较为明显,高值多出现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一般为7~9月) ;高藻期原水含藻量呈逐年增加趋势,高藻期持续时间逐年延长;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藻类高发期主要以蓝藻为主,占藻类重量的70 %~91 % ,优势种为微囊藻属的铜绿微囊藻和水华微囊藻;其藻类高发的影响因素主要为氮、磷、水温和光照.对4种杀藻剂杀藻效果的实验研究和对比结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类高发 富营养化 微污染水源水
下载PDF
改性沸石粉去除微污染源水中镉(Ⅱ)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明玉 林达红 +3 位作者 任刚 陈伟玲 王建平 刘晓飞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7期79-83,共5页
采用壳聚糖和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粉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改性沸石粉吸附材料,对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并将其用于微污染源水中对镉(Ⅱ)的吸附去除,考察了吸附时间、pH、镉(Ⅱ)初始浓度和沸石粉投加量等因素对镉(Ⅱ)... 采用壳聚糖和氢氧化钠对天然沸石粉进行改性,制备了一种新型的改性沸石粉吸附材料,对其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分析,并将其用于微污染源水中对镉(Ⅱ)的吸附去除,考察了吸附时间、pH、镉(Ⅱ)初始浓度和沸石粉投加量等因素对镉(Ⅱ)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沸石粉由原来的团状结构变为孔隙状结构,且壳聚糖负载于其上,形成了内比表面积更大的多孔物质;在试验条件下,吸附时间越长、pH越高、沸石粉投加量越大,两种沸石粉对镉(Ⅱ)的吸附去除效果越好,且改性沸石粉对镉(Ⅱ)的吸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天然沸石粉;当镉(Ⅱ)浓度<60μg/L时,投加0.8 g/L的改性沸石粉可使处理后的镉(Ⅱ)浓度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改性沸石粉与镉(Ⅱ)之间的吸附以单分子层吸附为主,基本符合Freud-lich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源水 镉(Ⅱ) 改性沸石粉 壳聚糖
下载PDF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 被引量:13
18
作者 刘金香 娄金生 陈春宁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40,共3页
考察了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15~60min、气水比为1∶1、水温为17~26℃的条件下,处理CODMn为6.1~10.8mg/L、NH+4-N为2.3~5.2mg/L的微污染源水时,对CODMn、NH+4-N、UV254、... 考察了沸石曝气生物滤池(ZBAF)处理微污染源水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停留时间为15~60min、气水比为1∶1、水温为17~26℃的条件下,处理CODMn为6.1~10.8mg/L、NH+4-N为2.3~5.2mg/L的微污染源水时,对CODMn、NH+4-N、UV254、浊度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1.2%、94.8%、9.3%和67.1%,且抗冲击负荷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沸石曝气生物滤池 预处理 微污染源水 水力停留时间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9
作者 何斐 李磊 徐炎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672-4673,4685,共3页
对国内外微污染水源水处理技术的研究进行了阐述,并对我国微污染水源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水 预处理 深度处理 强化混凝
下载PDF
微污染水源中的氨氮及其处理技术 被引量:23
20
作者 周国华 完颜华 刘艳球 《环境科学与管理》 CAS 2006年第6期91-93,共3页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部分呈现微污染特征。根据中国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状况公报》的近年来数据,可知水体中污染物之一氨氮已不容忽视。文中介绍了水中氨氮的来源、存在形态以及对水质、水处理工艺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饮用... 目前,我国饮用水水源部分呈现微污染特征。根据中国环保总局颁布的《环境状况公报》的近年来数据,可知水体中污染物之一氨氮已不容忽视。文中介绍了水中氨氮的来源、存在形态以及对水质、水处理工艺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对比了国内外饮用水标准中对“三氮”的规定,同时建议我国饮用水标准中宜逐步规定饮用水氨氮浓度的限值。并对目前处理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的曝气法、折点加氯法、离子交换法及生物预处理法等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污染水源 氨氮 水处理技术 曝气 折点加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