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的北疆一次暴雪过程中云的宏微观物理属性 被引量:8
1
作者 刘岩 马骁骏 +6 位作者 李浩 黄观 杨再福 陈勇航 崔彩霞 邓军英 凌燕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5年第2期9-15,共7页
采用CloudSat卫星资料2B-CLDCLASS及2B-CWC-RVOD数据集和Aqua卫星资料的CERES Aqua MODIS Edition 3A数据集,针对2010年12月2—4日北疆地区一次暴雪过程分析了云的类型分布、冰粒子等效半径、低层云等效高度等宏微观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 采用CloudSat卫星资料2B-CLDCLASS及2B-CWC-RVOD数据集和Aqua卫星资料的CERES Aqua MODIS Edition 3A数据集,针对2010年12月2—4日北疆地区一次暴雪过程分析了云的类型分布、冰粒子等效半径、低层云等效高度等宏微观物理属性的垂直分布及空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此次暴雪过程中,云层分布在12 km以下,云中冰粒子等效半径和冰水含量均随云层高度增加而减少,冰粒子数浓度在垂直高度上呈单峰分布,高值分布在云层中部5.5 km处。北疆地区暴雪前和暴雪后基本为低层云云量小于40%的低值区,暴雪时则为大于60%的高值区,云等效高度暴雪前和暴雪后大多为小于6 km值域区,暴雪时为大于6 km的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 aqua 宏微观物理属性 垂直分布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天山山脉强降水云宏微观物理属性的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旭 张嘉伟 +1 位作者 马禹 陈勇航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53-1161,共9页
天山山脉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分析这一区域降水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属性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对于科学高效地开展人工增水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对天山山脉3次强降水过程云高、云厚、冰粒子等效半径和直径(IER、IED... 天山山脉是新疆重要的水源地,分析这一区域降水云的宏观和微观物理属性的垂直和水平分布,对于科学高效地开展人工增水作业具有重要意义。利用CloudSat和Aqua卫星资料对天山山脉3次强降水过程云高、云厚、冰粒子等效半径和直径(IER、IED)、水粒子等效半径(LER)、冰水含量(IWC)、液态水含量(LWC)、冰水路径(IWP)、液态水路径(LWP)的分析表明:(1)天山山脉强降水云分布在0.9~9.4 km范围内,天山东、西部云底偏低、云体偏厚,而中部云底偏高、云体偏薄。降水云占有率天山中部、东部分别为5%,西部为15.6%。(2)天山山脉强降水云IER以0~60μm为主,LER以0~5μm为主,IWC和LWC集中在0~50 mg·m^(-3),强降水云从低层到高层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占优势,天山山脉西部、中部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随高度呈单峰分布,西部和中部峰值分别出现在云层下部和中上部;天山山脉东部这些微物理量的低值段随高度呈双峰分布,极大值出现在云层下部和上部。(3)天山南脉、天山西部强降水云的IED较小,而天山中部、东部较大;天山中部云的LER较大,天山东部、西部、天山南脉较小;IWP从大到小依次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天山南脉;天山中部云的LWP略大于天山西部和东部,天山南脉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oudSat/aqua 云宏观和微观物理量 强降水 垂直和水平分布
下载PDF
EDC中微量水分测定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3
作者 陈国玲 刘希达 《中国氯碱》 CAS 2005年第11期34-36,共3页
介绍了采用756KFCoulom eter库仑法测定EDC中的微量水分时容易出现的影响因素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EDC 微量水 库仑法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预处理微污染原水 被引量:6
4
作者 李驰昊 施永生 +3 位作者 赵璇 朱友利 关清卿 陈鑫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317-2323,共7页
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大量点源或面源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可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变成了'微污染'水源,鉴于常规的预处理工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微污染'水源水质的变化,采用挂膜成功的阿科蔓介质... 随着库区经济的发展,大量点源或面源污染物未经有效处理便直接排入水体致使许多可作为生活饮用水的水源变成了'微污染'水源,鉴于常规的预处理工艺不能很好地适应现有'微污染'水源水质的变化,采用挂膜成功的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对微污染水源水进行预处理实验研究,并与挂膜成功的组合介质生物接触氧化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阿科蔓介质挂膜速度较快,效果较好,且对水源水质的变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是微污染水原水质改善较为理想的人工介质;对于相同的微污染水源,阿科蔓介质的处理效果明显优于组合介质且处理效果良好,其对'微污染'水源水中TN、氨氮、COD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4%、87.2%、54.1%和40.1%,其中较适宜的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进水溶解氧浓度为4.0~6.0 mg/L。阿科蔓介质生物接触氧化不失为一种开展饮用水源地生态防护与饮用水质改善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科蔓 微污染原水 生物接触氧化 人工介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