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及其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24
1
作者
李萍
王松
+4 位作者
王亚英
郝兴宇
武小钢
阎海冰
蔺银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88-2896,共9页
研究不同绿化带结构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将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格局提供依据。利用遮荫网模拟10、20、30 m隔离的道路绿化带,并模拟了3种不同结构的绿化带,分别对各类道路微气候条件(风)及SO2、NOx、NH3、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
研究不同绿化带结构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将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格局提供依据。利用遮荫网模拟10、20、30 m隔离的道路绿化带,并模拟了3种不同结构的绿化带,分别对各类道路微气候条件(风)及SO2、NOx、NH3、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5种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风速小于2 m/s时,10 m和20 m间隔的道路绿化带会产生"微峡谷效应",使绿化带间隔内风速增加。10 m间隔的绿化带较其它两种绿化带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百分率更明显,且污染物净化百分率与风速大多正相关显著。12.5 m的模拟绿化带与10 m的间隔交替的绿化带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非机动车道的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净化百分率与风速也大多正相关显著。不同结构道路绿化带会影响道路微气候条件,从而影响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城市道路绿带存在合理的绿带结构,可以通过设计更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带模式有效改善城市非机动车道空气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带
微峡谷效应
非机动车道
污染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敬刚
《绿色科技》
2017年第9期5-7,共3页
通过实地测量,研究了许昌市道路绿化带不同间隔宽度、不同高度、不同走向的微峡谷效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化带间隔宽度在0.7~4.7m之间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宽度为1.8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绿化带高度介于0.55~0....
通过实地测量,研究了许昌市道路绿化带不同间隔宽度、不同高度、不同走向的微峡谷效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化带间隔宽度在0.7~4.7m之间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宽度为1.8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绿化带高度介于0.55~0.80m之间时,均表现出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高度为0.75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东西走向的风速变化率为58%,南北走向的风速变化率为106%,南北走向的风速变化率大于东西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化带
微峡谷效应
间隔宽度
风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及其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被引量:
24
1
作者
李萍
王松
王亚英
郝兴宇
武小钢
阎海冰
蔺银鼎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
山西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888-2896,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0870434)
文摘
研究不同绿化带结构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将为城市道路绿化带格局提供依据。利用遮荫网模拟10、20、30 m隔离的道路绿化带,并模拟了3种不同结构的绿化带,分别对各类道路微气候条件(风)及SO2、NOx、NH3、总悬浮颗粒物(TSP)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等5种主要污染物浓度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风速小于2 m/s时,10 m和20 m间隔的道路绿化带会产生"微峡谷效应",使绿化带间隔内风速增加。10 m间隔的绿化带较其它两种绿化带对各种污染物的净化百分率更明显,且污染物净化百分率与风速大多正相关显著。12.5 m的模拟绿化带与10 m的间隔交替的绿化带可以更有效地降低非机动车道的污染物浓度,污染物净化百分率与风速也大多正相关显著。不同结构道路绿化带会影响道路微气候条件,从而影响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城市道路绿带存在合理的绿带结构,可以通过设计更合理的城市道路绿带模式有效改善城市非机动车道空气质量。
关键词
道路绿化带
微峡谷效应
非机动车道
污染物
Keywords
city road green belt
micro
-
canyon
effect
road for non-motorized vehicles
pollutant
分类号
TU985.18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X5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研究
被引量:
1
2
作者
郑敬刚
机构
许昌学院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
出处
《绿色科技》
2017年第9期5-7,共3页
基金
2016年度许昌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基础与前沿)"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研究"
文摘
通过实地测量,研究了许昌市道路绿化带不同间隔宽度、不同高度、不同走向的微峡谷效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绿化带间隔宽度在0.7~4.7m之间时,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宽度为1.8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绿化带高度介于0.55~0.80m之间时,均表现出微峡谷效应,当绿化带高度为0.75m时,微峡谷效应最显著;东西走向的风速变化率为58%,南北走向的风速变化率为106%,南北走向的风速变化率大于东西走向。
关键词
绿化带
微峡谷效应
间隔宽度
风速
Keywords
green belt
micro canyon effect
interval width
wind speed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及其对非机动车道污染物浓度的影响
李萍
王松
王亚英
郝兴宇
武小钢
阎海冰
蔺银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
2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城市道路绿化带微峡谷效应研究
郑敬刚
《绿色科技》
201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