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at Resistant Properties of Some Elements-Incorporated Diamond-Like Carbon Films and Their Trial Applications for Micro End Mill Coatings
1
作者 Chavin Jongwannasiri Nutthanun Moolsradoo Shuichi Watanabe 《Materials Sciences and Applications》 2015年第1期9-15,共7页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tudy carried out on the some elements-incorporated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are reported. All the films were deposited using plasma-based ion implantation (PBII) te... In this article, the results obtained from a study carried out on the some elements-incorporated diamond-like carbon (DLC) films are reported. All the films were deposited using plasma-based ion implantation (PBII) technique. The deposited films were annealed at 400℃, 650℃ and 900℃ in an air atmosphere for 1 hour. The effects of adding hydrogen, silicon/oxygen and silicon/nitrogen into the DLC film on chemical composition, friction coefficient and corrosion resistance were investigated. The films coated micro end mills performance was also asses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ll the films showed almost constant atomic contents of C, Si, O and N until annealing at 400℃. However, the films were completely destroyed at 650℃ with the increased Si and O contents, while the C content decreased. The incorporation of silicon/oxygen and silicon/nitrogen into the DLC exhibited lower values of friction coefficients than the hydrogenated DLC (DLC and H-DLC) before and after annealing at 400℃, whereas all the films presented the same values of friction coefficients after annealing at 650℃ due to the completely destroy of the films. Furthermore, the incorporation of silicon/nitrogen into the DLC also exhibited better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unbroken micro end mills performance on their surfaces. Thus, the incorporation of silicon/nitrogen into the DLC film can be considered beneficial in improving the micro end mills perform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TTING Tools DIAMOND-LIKE Carbon micro end millS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 Micro Bali-End Milling of Hardened Steel 被引量:1
2
作者 Berenger Escolle Michael Fontaine Alexandre Gilbin Sebastien Thibaud Philippe Picart 《材料科学与工程(中英文A版)》 2015年第9期319-330,共12页
关键词 加工试验 淬硬钢 端铣 涂层硬质合金 固化条件 表面完整性 动力学行为 工具钢
下载PDF
取向型微沟槽高速球铣加工制备方法及其减摩性能研究
3
作者 高丽 王祎扬 +3 位作者 黄为民 王桂杰 朱然 周祥园 《摩擦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39,共10页
探究直接利用高速球铣加工工艺制备取向型表面微沟槽织构的方法,并对该类型表面微织构的减摩性能进行研究.鉴于高速球铣加工工艺走刀路径灵活可变、表面材料残留几何尺寸与分布形态具备可控性的特点,利用Matlab仿真对高速球铣加工表面... 探究直接利用高速球铣加工工艺制备取向型表面微沟槽织构的方法,并对该类型表面微织构的减摩性能进行研究.鉴于高速球铣加工工艺走刀路径灵活可变、表面材料残留几何尺寸与分布形态具备可控性的特点,利用Matlab仿真对高速球铣加工表面形貌进行预测,通过高速球铣加工试验验证仿真结果,并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结合Fluent流体仿真分析与高速环-块摩擦磨损试验,对该类型表面微织构的减摩性能进行分析.当切削参数选用径向切深明显大于每齿进给量的组合时,高速球铣加工表面残留材料能够形成明显的微沟槽形貌,且微沟槽特征的取向可由球头铣刀的走刀路径进行控制;微沟槽承载能力与其取向密切相关,随着微沟槽取向角由90°减小至20°,负压区与正压区范围呈现扩大趋势,油膜内逆流效应逐渐减弱,动压效应逐渐增强,微沟槽承载能力提高了20.64%,表面摩擦系数由0.02845降低至0.02165;然而,当取向角过小时,负压区与正压区的范围过小,不能形成有效的收敛楔,微沟槽承载能力下降,表面摩擦系数上升.通过高速球铣加工工艺能够实现取向型表面微沟槽织构的可控制备,且该类表面的减摩性能与取向角α密切相关,在本文研究范围内,取向角为20°时表现出最小的摩擦系数与最高的油膜承载力.本文研究结果可为表面织构造型方法提供一种新思路,能够为满足零件表面的减摩需求提供很好的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球铣加工 表面织构 取向型微沟槽 动压润滑 承载能力 摩擦系数
下载PDF
增材制造钛合金的微铣削加工试验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仲伟 吴贤 +2 位作者 赵孟 姜峰 朱来发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57-467,共11页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制备的钛合金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对增材制造钛合金精密零部件而言,铣削、抛光等后处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本文选用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PCD)微铣刀对锻造钛... 增材制造(Additive manufacturing,AM)技术制备的钛合金部件在航空航天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对增材制造钛合金精密零部件而言,铣削、抛光等后处理加工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本文选用聚晶金刚石(Polycrystalline diamond,PCD)微铣刀对锻造钛合金、激光选区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未经过热处理和经过热处理的钛合金进行微铣削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制造工艺的钛合金材料的微铣削加工性能。结果表明:SLM-热处理钛合金的铣削力最大,这与其材料硬度最高有关。微铣削过程中,所有钛合金材料的逆铣侧顶端毛刺尺寸均要大于顺铣侧顶端毛刺尺寸。在不同制造工艺的钛合金材料中,SLM-钛合金生成的顶端毛刺宽度最小,这与其塑性最差有关。SLM-热处理钛合金获得的表面质量最好,这不仅与材料的硬度和塑性有关,同时还受到孔隙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锻造钛合金 激光选区熔化-钛合金 激光选区熔化-热处理钛合金 微铣削加工性能 聚晶金刚石微铣刀
下载PDF
考虑刀具尺寸效应和刀具跳动的球头铣刀五轴微细铣削力预测
5
作者 杨晨曦 闫正虎 +2 位作者 王卫 余成林 朱霄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5,共8页
五轴微细铣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加工过程。铣削力作为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刀具磨损和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等。在球头铣刀五轴微细铣削过程中,刀—工接触几何CWE(Cutter Workpiece Engagement... 五轴微细铣削技术广泛应用于微小型零件的精密加工过程。铣削力作为加工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刀具磨损和加工过程中的振动等。在球头铣刀五轴微细铣削过程中,刀—工接触几何CWE(Cutter Workpiece Engagement)及未变形切屑厚度瞬态变化,使其求解过程变得复杂和困难。综合考虑不同前倾、侧倾角度下的刀—工接触几何,推导出考虑最小切屑厚度、刀具跳动和工件材料弹性恢复的未变形切屑厚度数学表达式,建立了五轴微细铣削力的预测模型,获得铣削力的仿真结果。进行五轴微细铣削实验获得实测铣削力,并与预测铣削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铣削力预测值与实测值误差均在20%以内,验证了铣削力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铣刀 刀—工接触几何 五轴铣削 微细铣削力
下载PDF
微径球头铣刀微铣削有限元仿真及微铣削力预测
6
作者 孙毅刚 侯胜辉 +4 位作者 黎柏春 于昊 李晓坤 何振鹏 闫方超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6-71,共6页
变螺旋角螺旋线的切削刃使得微径球头铣刀微铣削过程复杂且实验研究难度较大,对此,提出有限元建模仿真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微铣削过程量化分析和微铣削力预测方法。结合球面螺旋线模型和实测建立微径球头铣刀的三维模型,以此为... 变螺旋角螺旋线的切削刃使得微径球头铣刀微铣削过程复杂且实验研究难度较大,对此,提出有限元建模仿真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相结合的微铣削过程量化分析和微铣削力预测方法。结合球面螺旋线模型和实测建立微径球头铣刀的三维模型,以此为基础实现全槽微铣削的有限元仿真,并通过实验验证仿真的正确性。针对主轴转速、进给速度与铣削深度三因素,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确定三因素三水平的微铣削仿真方案,得到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微铣削力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微铣削力峰值的经验模型,其拟合优度分析表明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可用于工艺参数对微铣削力峰值的影响规律分析,优化控制微铣削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径球头铣刀 微铣削 有限元仿真 正交实验 多元线性回归
下载PDF
3D finite element prediction of chip flow, burr formation, and cutting forces in micro end-milling of aluminum 6061-T6 被引量:2
7
作者 A. DAVOUDINEJAD P. PARENTI M. ANNONI 《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203-214,共12页
Abstract Predictive models for machining operation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rough numerous methods in recent decades. This study proposed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3D FEM) approach for the micro end-m... Abstract Predictive models for machining operations have bee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rough numerous methods in recent decades. This study proposed a 3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3D FEM) approach for the micro end-milling orAl6061-T6. Finite element (FE) simulations were performed under different cutting conditions to obtain realistic numerical predictions of chip flow, burr formation, and cutting forces. FE modeling displayed notable advantages, such as capability to easily handle any type of tool geometry and any side effect on chip formation, including thermal aspect and material property changes. The proposed 3D FE model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miU helix angle and cutting edge radius on the chip. The prediction capability of the FE model was validated by comparing numerical model and experimental test results. Burr dimension trends were correlated with force profile shapes. However, the FE predictions overestimated the real force magnitude. This overestim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odel requires further develop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finite element modeling micro end-milling cutting force chip formation burr formation
原文传递
微细铣削加工过程中微毛刺形成机理的模拟与实验分析(英文) 被引量:14
8
作者 杨凯 白清顺 +1 位作者 于福利 梁迎春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CAS CSCD 2010年第1期75-83,共9页
研究了采用硬质合金微铣刀铣削加工硬铝合金微槽结构时微毛刺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三维微细铣削加工硬铝合金A l2024-T6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动态模拟微毛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不同进给量与切削刃钝圆半径比值下微毛刺的形成机理,动态模... 研究了采用硬质合金微铣刀铣削加工硬铝合金微槽结构时微毛刺的形成机理.建立了三维微细铣削加工硬铝合金A l2024-T6的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动态模拟微毛刺的形成过程.分析了不同进给量与切削刃钝圆半径比值下微毛刺的形成机理,动态模拟了微槽加工过程中切削参数及切削刃钝圆半径变化对微毛刺影响的变化规律.仿真结果表明,随着每齿进给量、背吃刀量及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增加,微毛刺的尺寸随之增大;切削刃钝圆半径与最大有效应力是影响微毛刺尺寸的主要因素.微细铣削加工过程中,毛刺顶端所受最大有效应变明显比常规铣削加工过程中的最大有效应变高,呈现出显著的尺寸效应.通过微细铣削加工微槽实验,获得了切削参数及切削刃钝圆半径变化对微毛刺形成的影响变化规律,验证了相应有限元模型的正确性.通过数值模拟与实验方法获得了切削刃钝圆半径与毛刺尺寸(毛刺高度和毛刺厚度)的关系曲线,实验与仿真结果最大误差不超过9.8%.进一步验证了所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适于研究并预测毛刺形成机理及毛刺尺寸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铣削 微毛刺 有限元模型 机理 尺寸效应
下载PDF
小直径铣刀铣削淬硬钢切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研究 被引量:12
9
作者 胡映宁 王成勇 +1 位作者 张华伟 刘会宁 《机械强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2-789,共8页
小直径铣刀是硬铣方式加工复杂型面淬硬模具必不可少的刀具之一,但其切入过程的崩刃、断刀现象非常突出。文中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小直径铣刀在不同切削参数条件下的切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小直径铣刀切入过程的载荷、运动... 小直径铣刀是硬铣方式加工复杂型面淬硬模具必不可少的刀具之一,但其切入过程的崩刃、断刀现象非常突出。文中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小直径铣刀在不同切削参数条件下的切入过程进行仿真分析,以确定小直径铣刀切入过程的载荷、运动形式;然后根据仿真分析的载荷结果,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确定不同切削参数下,铣刀切入过程对刀刃的应力、变形影响,为寻求合理的切入条件、减少刀具破损和提高加工效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铣刀 切入过程 有限元法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微细端铣削工件表面粗糙度的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张霖 赵东标 +1 位作者 张建明 杨志甫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58-661,共4页
实验研究了用小型数控铣床进行微槽形工件微细端铣削过程中,不同切削条件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及刀具直径取不同的值,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微槽形工件微细端铣削实验,确定每一因素对表面粗糙度... 实验研究了用小型数控铣床进行微槽形工件微细端铣削过程中,不同切削条件对工件表面粗糙度的影响。通过对每齿进给量、切削速度、切削深度及刀具直径取不同的值,设计并实施了一系列微槽形工件微细端铣削实验,确定每一因素对表面粗糙度定性、定量的影响特性,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对表面粗糙度值的影响,并确定主要影响因素。根据工件表面粗糙度轨迹特征获悉,刀具跳动不仅影响微细端铣削零件的尺寸精度,同时对零件的表面粗糙度也会造成显著影响,减小刀具跳动对改善零件表面质量意义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端铣削 表面粗糙度 meso尺度零件 小型化数控铣床
下载PDF
基于无瞬心包络的微细铣刀螺旋槽刃磨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理论 刘志兵 +3 位作者 王西彬 闫正虎 吕唯唯 焦黎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97-203,共7页
螺旋沟槽属于复杂的空间螺旋面,砂轮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复杂,在微细立铣刀的制造过程中耗时最长、难度最大,精确、高效加工螺旋沟槽成为微细铣刀制造过程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无瞬心包络原理研究了微细铣刀螺旋沟槽的刃磨过程,提... 螺旋沟槽属于复杂的空间螺旋面,砂轮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复杂,在微细立铣刀的制造过程中耗时最长、难度最大,精确、高效加工螺旋沟槽成为微细铣刀制造过程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基于无瞬心包络原理研究了微细铣刀螺旋沟槽的刃磨过程,提出一种微细螺旋铣刀轴向型线的计算模型,该模型避免了利用接触公法线求解时,因砂轮截形上的奇点和圆滑二次曲线导致无法求解的情况,计算过程与求解简单,适用于对砂轮廓形复杂时刃磨求解。在所建模型基础上分析了砂轮形状和加工参数对螺旋槽型形状的影响,以及砂轮摆角和前刀面宽度对径向前角的影响。通过刃磨验证了模型与分析的正确性,试验证明实际加工的微细铣刀沟槽截形与包络计算的沟槽型线几何形状参数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瞬心包络 微细铣刀 螺旋沟槽 点磨削 刀具刃磨
下载PDF
微细铣削圆弧槽微结构时的微毛刺分析及预测 被引量:10
12
作者 白清顺 刘立飞 +2 位作者 卢礼华 杨凯 梁迎春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29-231,共3页
以微小型三轴立式数控铣床为加工平台,采用微径铣刀进行微细铣削加工铅黄铜(HPb6323)实验。首先分析了铣削微圆槽时顶端微毛刺的主要形态。分析了灰色理论模型的原理,根据实验中微毛刺的测量结果,采用灰色理论,利用累加生成运算对原始... 以微小型三轴立式数控铣床为加工平台,采用微径铣刀进行微细铣削加工铅黄铜(HPb6323)实验。首先分析了铣削微圆槽时顶端微毛刺的主要形态。分析了灰色理论模型的原理,根据实验中微毛刺的测量结果,采用灰色理论,利用累加生成运算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从而得到规律性较强的累加数据,并基于灰色理论建立了微毛刺大小预测的灰色预测模型,实现微细铣削圆槽时微毛刺尺寸的预测。微毛刺尺寸的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证明了所建立的模型适合于微毛刺尺寸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铣削 微毛刺 圆弧槽 灰色预测模型
下载PDF
微细立铣削硬铝2A12表面粗糙度分析与预测(英文) 被引量:8
13
作者 赵岩 王波 +1 位作者 梁迎春 朱黛茹 《纳米技术与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30-136,共7页
利用自行研制的精密三轴联动立式铣床(300mm×300mm×290mm),微径硬质合金两刃平头立铣刀(直径0.1~0.5mm)微立铣硬铝2A12,观察微铣刀悬伸量、直径、轴向切深和每齿进给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由激光扫... 利用自行研制的精密三轴联动立式铣床(300mm×300mm×290mm),微径硬质合金两刃平头立铣刀(直径0.1~0.5mm)微立铣硬铝2A12,观察微铣刀悬伸量、直径、轴向切深和每齿进给量对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表面粗糙度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奥林巴斯OLS3000)测量.结果发现微径立铣刀的直径和悬伸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大于轴向切深和每齿进给量.另外,在刃口半径尺寸效应的作用下,表面粗糙度并不一直随每齿进给量的减小而减小.基于响应曲面法建立了表面粗糙度的二阶预测模型,方差分析表明该模型回归显著,拟合度为97.5%,可以用于预测表面粗糙度和优化工艺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微细立铣削 微型铣床
下载PDF
小直径球头铣刀铣削淬硬钢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邓敏和 胡映宁 +1 位作者 王成勇 秦哲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25-30,共6页
通过采用直径为 1 5mm的TiAlCN涂层硬质合金球头铣刀对S136淬硬模具钢进行中高速干式切削实验 ,分析了淬硬钢铣削时切削速度、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对切削力的影响规律 ,分析了不同切削用量对铣削过程的振动和噪声的影响 。
关键词 铣削 淬硬钢 球头铣刀 小直径 干式切削 切削速度 切削用量 途径 中高 过程
下载PDF
直槽微铣削中切削参数对铣刀跳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马利杰 王西彬 +1 位作者 李勇峰 刘贯军 《机械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01-206,共6页
铣刀跳动是铣削振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不仅加剧刀具的磨损,降低加工质量,严重时将使刀具产生崩刃甚至断裂,导致切削过程无法进行。基于45钢直槽微铣削试验,分析铣刀跳动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铣削参数对铣刀跳动量的影响规律,... 铣刀跳动是铣削振动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不仅加剧刀具的磨损,降低加工质量,严重时将使刀具产生崩刃甚至断裂,导致切削过程无法进行。基于45钢直槽微铣削试验,分析铣刀跳动量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铣削参数对铣刀跳动量的影响规律,建立铣削参数与铣刀跳动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直槽微细立铣削时,立铣刀在各方向上的跳动量大小依次如下:槽宽方向(Y方向)>进给方向(X方向)>铣刀轴向(Z方向);铣削参数是影响铣刀跳动量的主要因素,其显著性水平依次如下:铣削速度vc>轴向切深H>进给速度f;基于正交试验建立的铣刀跳动量非线性关系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以用于相应条件下铣刀跳动量的预报和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立铣削 直槽 切削参数 铣刀跳动量
下载PDF
微径球头铣刀铣削力建模与仿真 被引量:5
16
作者 富宏亚 张翔 +1 位作者 韩振宇 孙雅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448-1453,共6页
以微径球头铣刀铣削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刀具刃线模型。将刀具沿刀轴方向离散为若干切削单元,分别依照单齿切削及两齿切削求得各切削单元的实际瞬时切削厚度。基于实体造型的方法提取了参与切削的切削刃段,并通过实验识别了瞬时切削力... 以微径球头铣刀铣削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刀具刃线模型。将刀具沿刀轴方向离散为若干切削单元,分别依照单齿切削及两齿切削求得各切削单元的实际瞬时切削厚度。基于实体造型的方法提取了参与切削的切削刃段,并通过实验识别了瞬时切削力系数及主轴径向跳动参数,建立了综合考虑主轴径向跳动、微细铣削所特有的尺度效应的影响及可能出现的单齿切削现象的微径球头铣刀铣削力模型。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径球头铣刀 尺度效应 主轴径向跳动 铣削力模型 刀具
下载PDF
基于ADAMS的小直径铣刀铣削淬硬钢斜向切入方式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姜雪松 纪东伟 +1 位作者 徐凯宏 杨立发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15-217,共3页
小直径铣刀是硬铣方式加工复杂型面淬硬模具必不可少的刀具之一,但其切入过程的崩刃、断刀现象非常突出。采用仿真软件ADAMS,对小直径铣刀在不同切入方式进行仿真,以确定小直径铣刀切入过程的载荷、切入过程对刀刃的应力,变形影响。
关键词 小直径铣刀 高速加工 斜向切入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小直径铣刀铣削力与刀位路径曲率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小纯 胡映宁 苏家强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05-207,共3页
在侧铣淬硬钢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小直径铣刀侧铣时刀位路径曲率对铣削力影响,建立了小直径铣刀铣削淬硬钢的切削力与刀位路径的灰色模型并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同时揭示刀位路径在不同曲率半径下切削力规律,... 在侧铣淬硬钢试验的基础上,研究小直径铣刀侧铣时刀位路径曲率对铣削力影响,建立了小直径铣刀铣削淬硬钢的切削力与刀位路径的灰色模型并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此模型有很高的预测精度。同时揭示刀位路径在不同曲率半径下切削力规律,寻找减少小直径铣刀加工淬硬钢时非正常破损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直径铣刀 曲率 灰色预测 刀位路径
下载PDF
微细铣削振动信号非线性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志兵 王西彬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4-87,共4页
微细铣削具有很强的三维微细加工能力,是目前微细切削最主要的一种应用方式。与常规尺度铣削相比,微细铣削的工艺效果与工艺参数之间更容易失去确定性关系而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为此,利用压电式高阻抗三向加速度计分别采集了获得正常铣... 微细铣削具有很强的三维微细加工能力,是目前微细切削最主要的一种应用方式。与常规尺度铣削相比,微细铣削的工艺效果与工艺参数之间更容易失去确定性关系而表现出非线性特征。为此,利用压电式高阻抗三向加速度计分别采集了获得正常铣削表面和宏观振纹表面时的微细铣削振动信号。应用均方根值(RMS)和峭度K等时域特征参数,以及重心频率(FC)、均方根频率(RMSF)和频率标准差(RVF)等频域特征参数描述了振动信号能量、差异程度、功率谱主频带、能量分散程度的变化历程。研究表明:失稳是微细铣削过程中非线性现象的主要原因;振动信号主频带对于铣刀进给运动方向状态的变化最为敏感,其次是铣削深度方向,最后是铣刀安装轴向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 微细铣削 非线性 失稳 振动信号 时域参数 频域参数
下载PDF
微细立铣削切削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马利杰 王西彬 +1 位作者 冯启高 王文龙 《制造技术与机床》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107-110,共4页
基于45钢微细立铣削试验,分析了微细立铣削切削振动的基本特征,研究了直槽立铣加工时铣削参数对振动加速度和振动位移量影响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切削工况下,微细立铣削的切削振动远大于大直径立铣刀铣削的情况;铣削参数... 基于45钢微细立铣削试验,分析了微细立铣削切削振动的基本特征,研究了直槽立铣加工时铣削参数对振动加速度和振动位移量影响的基本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样的切削工况下,微细立铣削的切削振动远大于大直径立铣刀铣削的情况;铣削参数是振动加速度的主要影响因素,振动加速度随铣削参数的增加都呈上升趋势,但轴向切深H和转速n对振动加速度的影响比进给量f更显著;在一定的参数范围内,减小主轴转速n和增大轴向切深H能够减小振动位移量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立铣削 切削振动 振动加速度 振动位移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