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型木桩的群桩效应研究
1
作者 刘润 彭佳俊 +1 位作者 梁超 李成凤 《地基处理》 2024年第1期23-30,共8页
木材广泛存在于我国村镇中,其取材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用作村镇住宅的基础结构,可有效减少村镇住宅的能源消耗,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本文以微型木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微型木桩在砂土和粉质黏土土层条... 木材广泛存在于我国村镇中,其取材加工方便,价格低廉,用作村镇住宅的基础结构,可有效减少村镇住宅的能源消耗,符合绿色建筑理念。本文以微型木桩为研究对象,通过离心机模型试验和有限元数值分析,研究了微型木桩在砂土和粉质黏土土层条件下的群桩承载力和群桩效应系数。结果表明,微型木桩的群桩效应系数η在砂土中大于1,在黏土中小于1,受桩土刚度比的影响较小;桩径减小改变了群桩最优桩间距,砂土中微型木桩η随着桩的距径比Sa/D的增大逐渐增大,在Sa/D=6时出现峰值,常规桩在Sa/D=3时达到最大,微型木桩最优桩间距大于常规桩;黏土中,微型木桩η峰值对应的Sa/D=4小于常规桩η峰值对应的Sa/D=6,微型木桩最优桩间距小于常规桩;微型木桩群桩效应系数随内摩擦角和不排水抗剪强度的增大而减小,随距径比的增大先增加后减小,随桩数的增加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木桩 离心机模型试验 群桩效应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非常规储层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研究进展
2
作者 汪周华 范琨鹏 +4 位作者 赵建飞 余曹 匡红先 郭平 涂汉敏 《世界石油工业》 2024年第3期68-77,共10页
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岩石骨架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微纳米孔隙发育的特点,流体与孔隙介质间存在着诸多复杂的界面效应问题,影响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的相态变化规律。对于受限域流体,经典油气相态理论方法忽略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界面效应... 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岩石骨架颗粒小、比表面积大、微纳米孔隙发育的特点,流体与孔隙介质间存在着诸多复杂的界面效应问题,影响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的相态变化规律。对于受限域流体,经典油气相态理论方法忽略分子间相互作用及界面效应的影响,预测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变特征存在偏差。为了更全面地揭示油气在受限空间中的相态特征及其微观作用机理,总结当前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研究技术现状,详细阐述微观实验测试、相态理论模型和分子模拟3种主流技术方法,指出3种技术各自的优缺点,并对未来流体相态研究技术提出展望。分析认为:微观实验测试方法可通过研究流体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来确定流体相变点,由于实验误差、人为误差等原因,需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相态理论模型方法可通过改进临界参数场、考虑流体与孔壁界面作用、考虑相间毛管压力修正相平衡判据方程等方法建立纳米孔隙空间相态理论模型,但是由于没有综合考虑界面效应带来的影响且缺乏有力的实验数据支撑,难以推广应用;分子模拟方法能在分子尺度上揭示流体分子的相行为,但现有研究主要围绕小分子展开,并且与流体发生相变时的临界参数结合得较少。后续研究应以多界面效应耦合影响的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油气流体相变特征为研究对象,以微观实验、理论模型和分子模拟为技术手段,为描述微纳米孔隙介质中流体相态提供合理的实验测试手段和可靠的理论计算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相态 微观实验测试 相态理论模型 分子模拟 油气藏开发
下载PDF
广州原状花岗岩残积土非饱和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3
作者 杨雪强 王坤 +2 位作者 刘攀 朱海平 林楷彦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96-206,共11页
【目的】为了研究原状花岗岩残积土的表观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医院在挖基坑的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原状花岗岩残积土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曲线、基本物理性质指... 【目的】为了研究原状花岗岩残积土的表观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随基质吸力的变化趋势,【方法】以广州市白云区某医院在挖基坑的原状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原状花岗岩残积土的矿物成分、颗粒级配曲线、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和微观结构等,借助变水头试验研究原状饱和花岗岩残积土的渗透性,结合非饱和三轴固结排水试验与原状土的微观试验,解释微观结构在宏观层面上对残积土的渗透系数、崩解及基质吸力等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类型土体土水特征曲线差异的原因。【结果】结果显示,研究对象的花岗岩残积土为残积黏性土,主要由高岭土、石英和云母等组成,土体内部孔隙大小不均匀且相互贯通。饱和状态下原状花岗岩残积土的有效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分别为29.17 kPa和20.99°。【结论】结果表明,非饱和状态下,随饱和度的减小,基质吸力对花岗岩残积土的表观黏聚力和有效内摩擦角均有着明显的影响;Khalili给出的非饱和抗剪强度方程式对花岗岩残积土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状花岗岩残积土 强度参数 饱和度 土水特征曲线 微观结构 基质吸力 力学性能 模型试验
下载PDF
成层地基微型桩加固浅基础的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4
作者 周玮宁 李子曦 张嘎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81-85,共5页
对比了成层地基微型桩加固浅基础与不加固情况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地基土和基础的变形破坏响应,阐明复杂地层条件下微型桩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微型桩显著减小了浅基础的沉降量。微型桩加固的主要范围在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深度4 m上方。... 对比了成层地基微型桩加固浅基础与不加固情况的离心模型试验,分析地基土和基础的变形破坏响应,阐明复杂地层条件下微型桩的加固机理。结果表明微型桩显著减小了浅基础的沉降量。微型桩加固的主要范围在淤泥质粉质黏土层深度4 m上方。微型桩加固下,地基的沉降更为规律均匀,粉质黏土层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的分界层附近位移变化更缓和。微型桩加固下,荷载影响区域深度减小,粉质黏土层影响区域宽度的减小幅度大于淤泥质粉质黏土层。微型桩抑制荷载向下层地层的传导,约束了下层地基的水平位移,提高地基承载力。研究得出的规律为微型桩在现实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模型试验 复杂地层 微型桩 承载力
下载PDF
砂土边坡的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效果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唐雪峰 谢婉丽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32,共14页
针对常规混凝土凝固较慢、工期长、施工复杂等缺陷,提出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新思路,开展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砂土边坡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中,将Mohr-Coulomb强度参数转换为Drucker-Prager强度参... 针对常规混凝土凝固较慢、工期长、施工复杂等缺陷,提出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新思路,开展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砂土边坡的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数值模拟中,将Mohr-Coulomb强度参数转换为Drucker-Prager强度参数时,应力洛德角取0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边坡岩土体的强度特征;模拟得到的各边坡工况的位移、变形发展过程和破坏特征都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在施加了5级水平推力(1 500 N)后,单排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加固后的坡脚、坡中和坡顶的实测位移分别比加固前减小了33.4%、33.3%和33.3%,而双排桩加固后的坡脚、坡中和坡顶的实测位移分别比加固前减小了55.9%、53.4%和43.4%。加固前的坡面呈现波浪状的变形特征,加固后的坡体变形显著改善。在水平推力达到1 800 N时,单排桩工况中的桩体断裂,而当水平推力达到2 400 N时,双排桩工况中的后排桩首先发生断裂。研究结果验证了速凝高聚物微型抗滑桩在边坡加固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凝高聚物 抗滑桩 砂土边坡 加固效果 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单排微型桩加固缓倾长大裂隙土边坡的力学机制
6
作者 马鹏杰 魏凯 +3 位作者 康静伟 芮瑞 蔡正乾 夏荣基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8-185,共8页
预制混凝土微型桩广泛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含长大裂隙膨胀土边坡抢险加固工程,研究其加固力学机制,对膨胀土边坡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在相似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含裂隙面边坡滑体及微型单排桩模型;以平行裂隙面方向施加推阻力,开展... 预制混凝土微型桩广泛应用于南水北调工程含长大裂隙膨胀土边坡抢险加固工程,研究其加固力学机制,对膨胀土边坡安全防护具有重要意义。在相似模型试验的基础上,建立含裂隙面边坡滑体及微型单排桩模型;以平行裂隙面方向施加推阻力,开展了相似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微型单排桩加固表现出较好的阻滑效果,将坡体系统的抗滑力维持在较高水平,边坡抵抗破坏的韧性增加,边坡稳定性显著提高。边坡抗滑阻力随桩间距增加而减小,单根微型桩的影响范围有限,随着桩间距的增大,土拱效应逐渐减弱,当桩间距为12倍桩直径时,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建议桩间距取8倍桩直径;布置在边坡中部的微型桩加固效果较布置在边坡上1/3位置的微型桩加固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缓倾长大裂隙 膨胀土边坡 相似模型试验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多源数据融合技术在浅层纵波速度调查中的应用
7
作者 朱峰 石一青 +1 位作者 符伟 李博南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8-932,共15页
微测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近地表纵波速度调查方法,在场地条件和施工成本受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得到的速度解释剖面常存在横向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利用静力触探法布设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提出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关联地层阻力... 微测井是地震勘探中常用的一种近地表纵波速度调查方法,在场地条件和施工成本受限的情况下,该方法得到的速度解释剖面常存在横向分辨率不足的问题。利用静力触探法布设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提出一种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关联地层阻力和地层波速的方法,以期通过少量实测微测井实现大范围纵波速度结构的有效预测。该方法的实施流程如下:(1)两两配对静力触探和微测井数据以生成控制点位,以岩性变化为网络分裂条件,输入层神经元接收锥尖阻力、侧摩阻力和深度数据,输出层神经元接收纵波速度,在中间设置多个全连接隐藏层;(2)通过前馈训练机制更新隐藏层神经元参数;(3)将非控制点位的静力触探数据输入到训练好的神经网络模型以获取全区近地表纵波速度结构剖面。在苏北某场地进行方法测试和数据分析,结果证实岩性分层的精细度和训练样本量是决定模型表现的两个关键因素。人工神经网络法预测浅层纵波速度的准确率超过90%,在可靠性、分辨率以及鲁棒性方面都超越了现有的经验公式法,可以辅助判断地下虚反射界面和低降速带分布范围,是提高地震勘探浅层速度调查精度和效率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近地表层速度调查 数据融合算法 静力触探 微测井调查 近地表建模
下载PDF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FRACTURE WORK FOR DUCTILE FILM UNDERGOING THE MICRO-SCRATCH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悦广 赵满洪 唐山 《Acta Mechanica Sinica》 SCIE EI CAS CSCD 2002年第5期494-505,共12页
The interface adhesion strength(or interface toughness)of a thin film/substrate system is often assessed by the micro-scratch test.For a brittle film material,the interface adhesion strength is easily obtained through... The interface adhesion strength(or interface toughness)of a thin film/substrate system is often assessed by the micro-scratch test.For a brittle film material,the interface adhesion strength is easily obtained through measuring the scratch driving forces.However,to measure the interface adhesion strength(or in- terface toughness)for a metal thin film material(the ductile material)by the micro- scratch test is very difficult,because intense plastic deformation is involved and the problem is a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plastic one.In the present research,using a double-cohesive zone model,the fail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hin film/substrate system can be described and further simulated.For a steady-state scratching pro- cess,a three-dimensional elastic-plastic finite element method based on the double cohesive zone model is developed and adopted,and the steady-state fracture work of the total system is calculated.The parameter relations between the horizontal driving forces(or energy release rate of the scratching process)and the separation strength of thin film/substrate interface,and the material shear strength,as well as the material parameters are developed.Furthermore,a scratch experiment for the Al/Si film/substrate system is carried out and the failure mechanisms are explored. Finally,the prediction results are applied to a scratch experiment for the Pt/NiO material system given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scratch test ductile film horizontal driving force double cohesive zone model
下载PDF
Experimental Modelling of Transverse Oscillations in Aquaculture Netting Parallel to the Flow – Sounds Baffling
9
作者 Andrew JOHNSON Cheslav BALASH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15年第3期391-400,共10页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mprove the viability, durability and suitability of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ed for aquaculture enclosures. While many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considered macro-deformation of n... Numerous studies have been undertaken to improve the viability, durability and suitability of materials and methods used for aquaculture enclosures. While many of the previous studies considered macro-deformation of nets, there is a paucity of information on netting micro-deformation. When aquaculture pens are towed, industry operators have observed the motion described as "baffling" – the transverse oscillation of the net planes parallel and near parallel to the flow. The difficulty to observe and assess baffling motion in a controlled experimental environment is to sufficiently reproduce netting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the flow environment experienced at sea.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develop and assess experimental methods for visualisa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these transverse oscillations. Four netrig configurations with varied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model-netting properties were tested in a flume tank. While the Reynolds number was not equivalent to full-scale, usage of the pliable and fine mesh model netting that enabled baffling to develop at low flow velocities was deemed to be of a larger relevance to this initial study. Baffling was observed in the testing frame that constrained the net sheet on the leading edge, similarly to a flag attachment onto a pole. Baffling motion increased the hydrodynamic drag of the net by 35%–58% when compared to the previously developed formula for taut net sheets aligned parallel to the flow. Furthermore, it was found that the drag due to baffling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velocity over the studied Reynolds numbers(below 200); and the drag coefficient was non-linear for Reynolds numbers below 120. It is hypothesised that baffling motion is initially propagated by vortex shedding of the netting twine which causes the netting to oscillate; there after the restoring force causes unstable pressure differences on each side of the netting which excites the amplitude of the netting oscill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quaculture pen baffling model net testing netting drag netting micro-deformation
下载PDF
MEMS传感器在岩溶塌陷物理模拟试验监测中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迪 王金晨 +3 位作者 杨彦鑫 吴远斌 娄万鹏 蔺文博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00-811,共12页
针对岩溶塌陷地下土体位移监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机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传感器的监测方法。采用时域积分算法处理MEMS加速度数据,先去除噪声和直流分量,通过多项式拟合去除趋势项,从而获取位移... 针对岩溶塌陷地下土体位移监测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微电机系统(Micro-Electro Mechanical Systems,MEMS)传感器的监测方法。采用时域积分算法处理MEMS加速度数据,先去除噪声和直流分量,通过多项式拟合去除趋势项,从而获取位移监测数据,通过定距试验分析算法误差。设计了2组室内模型试验,一组将MEMS传感器集中布设于稳定区,另一组多布设于塌陷区,对不同埋深土体的位移进行监测,结合粒子图像测速设备(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实测数据分析误差,验证利用MEMS传感器监测土体位移的适用性和实用性。结果表明:根据MEMS的加速度时程,通过时域积分算法能有效获得土体的位移,MEMS传感器可用于岩溶塌陷的实时监测;分析得到岩溶塌陷地下土体位移规律,土体位移的变化与塌陷源位置相关,随着土体高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减小,而处于塌陷源正上方的土体水平位移几乎为0;工程中可针对已经发生的塌陷和有可能发生的塌陷2种工况,分别将MEMS传感器埋设在稳定区和塌陷区,进行实时监测,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提出的方法为岩溶塌陷的监测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MEMS传感器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面沉陷 模型试验 微电机系统(MEMS)传感器 位移监测
下载PDF
有压输水管内微气泡分布特性及控制措施研究
11
作者 邹德兵 王一帆 丁刚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79-85,共7页
近年来城市供水项目的兴建使有压输水管道日益增多,而水厂处理工艺要求对输水管道水流内的微气泡进行控制。以深圳北坑水库有压输水埋管为例,采用高速摄影图像法,通过模型试验对输水管道水流内的微气泡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成果表明:在... 近年来城市供水项目的兴建使有压输水管道日益增多,而水厂处理工艺要求对输水管道水流内的微气泡进行控制。以深圳北坑水库有压输水埋管为例,采用高速摄影图像法,通过模型试验对输水管道水流内的微气泡分布特性进行了研究。成果表明:在有压输水管道进口前消力池消能率更高的工况下,管道内微气泡尺寸更小、分布密度更低;输水流量从2.50 m^(3)/s增加至5.35 m^(3)/s,输水管内微气泡尺寸增大,分布密度增加;流量进一步增加至7.64 m^(3)/s,输水管内微气泡尺寸变化不明显,但分布密度降低。在此基础上的微气泡控制措施试验结果表明:采取小流量预充水、适当设置排气阀、适当减小管道直径均可有效控制管内微气泡的大小和数量。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压输水管道 微气泡 模型试验 高速摄影图像法
下载PDF
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加固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院生 雷云超 +3 位作者 强小俊 吴东东 王东坡 王计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983-1994,共12页
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是边坡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为研究该结构在边坡加固中的变形、受力特征和加固机制,开展了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加固土质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试验中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推... 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是边坡治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其理论研究滞后于工程应用。为研究该结构在边坡加固中的变形、受力特征和加固机制,开展了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加固土质边坡离心模型试验。研究表明:试验中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推移式变形破坏,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变形稳定3阶段;与未加固边坡相比,基于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加固的边坡抗滑稳定性显著提高,边坡稳定性系数最高提升了156%;试验中影响边坡加固效果的因素重要性依次为锚固深度、桩数、桩间距;土压力作为滑坡向前推力,沿深度方向近似呈“上小下大”的三角形分布,作用于桩-土复合结构使桩身和框架梁弯矩曲线分别呈现反S形和反C形分布;框架横、纵梁弯矩分布受布桩方式影响显著,4排×4列的框架横、纵梁最大弯矩值相近,而4排×3列的纵梁最大弯矩值是横梁的3倍。研究成果可为该结构在工程应用上提供理论指导与设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质边坡 多排微型桩框架结构 离心模型试验 变形破坏机制 桩土作用机制
下载PDF
微型桩护坡和微型桩-植被协同护坡的模型试验对比研究
13
作者 蒋希雁 张喆 +3 位作者 刘嘉璐 刘杰 王万梅 阮梦柯 《江西建材》 2023年第1期38-40,43,共4页
为探究在荷载条件下不同工况边坡位移以及土压力的变化情况,文中以研究工程为背景,依据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试验,设置微型桩护坡、微型桩-植被协同护坡两种不同的工况,通过在坡顶施加竖向荷载,边坡在桩前桩后不同深度处布置土压力盒以及应... 为探究在荷载条件下不同工况边坡位移以及土压力的变化情况,文中以研究工程为背景,依据相似理论进行模型试验,设置微型桩护坡、微型桩-植被协同护坡两种不同的工况,通过在坡顶施加竖向荷载,边坡在桩前桩后不同深度处布置土压力盒以及应变片的方式,监测微型桩桩身弯矩分布规律以及微型桩-植被的协同护坡的护坡机理。结果表明,协同护坡组桩身弯矩在相同荷载条件下,相较于微型桩护坡组下降了78.86%,整体与桩后土体脱离速度下降了67.03%;微型桩护坡组最终边坡破坏是由土体破坏所导致的,而协同护坡组则是因为微型桩-土体的共同受力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微型桩受力 边坡土压力 微型桩-植被协同护坡
下载PDF
微型桩侧向承载特性现场大型模型试验研究
14
作者 郑静 安孟康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微型桩具有布置灵活、高效、环保、可在狭小场地施工的特点,在边坡和滑坡应急抢险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对其侧向承载特性的认识不一致而导致其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不完善。本文采用坡顶堆载现场大型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垂直微型桩群... 微型桩具有布置灵活、高效、环保、可在狭小场地施工的特点,在边坡和滑坡应急抢险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因对其侧向承载特性的认识不一致而导致其设计计算理论和方法不完善。本文采用坡顶堆载现场大型模型试验方法,研究了垂直微型桩群的侧向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有顶横梁连接的垂直微型桩群的桩顶水平位移较小且前后桩基本一致,整体受力较好;微型桩所受山侧滑坡推力分布近似为三角形,且三角形顶点在桩顶以下,滑面以下桩前土压力分布近似为倒三角形;前后桩桩身弯矩分布均呈S形,正负弯矩的分界点在滑动面附近;由于顶横梁的连接和传力作用,前后桩最大弯矩绝对值相差2.3%,结构受力较为合理;顶横梁上梁端弯矩最大,山侧端梁底面受拉,河侧端梁顶面受拉,且最大弯矩不到桩身最大弯矩的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 侧向承载特性 坡顶堆载 现场试验 模型试验
下载PDF
自生泡沫驱油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15
作者 蒲万芬 彭陶钧 +2 位作者 龚蔚 尹晓煜 楮媛媛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0,共3页
泡沫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它既能显著地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驱油效率。与常规泡沫驱油相比,自生泡沫驱最大的优越性是提供了气源,它不用专门的供气设备和专门的注气设备。因而该技术施工简便,经济高效,在油田开发中具... 泡沫驱是最有发展前途的三次采油方法之一,它既能显著地提高波及系数,又能提高驱油效率。与常规泡沫驱油相比,自生泡沫驱最大的优越性是提供了气源,它不用专门的供气设备和专门的注气设备。因而该技术施工简便,经济高效,在油田开发中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本文通过微观模型实验着重研究了自生CO2泡沫复合体系的驱油机理,为该技术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泡沫 形成机理 微观模型实验 驱油
下载PDF
微型群桩预支护高陡边坡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段旭 高洁 +1 位作者 门玉明 董琪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4-250,共7页
山区房建工程中常通过开挖边坡拓展用地空间,对于存在潜在滑动面的高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会降低坡体安全系数,诱发滑坡灾害,造成财产与人员损失。开展微型群桩支护高边坡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微型群桩在高陡边坡支护中的受力变形状态。试验... 山区房建工程中常通过开挖边坡拓展用地空间,对于存在潜在滑动面的高边坡进行削坡处理会降低坡体安全系数,诱发滑坡灾害,造成财产与人员损失。开展微型群桩支护高边坡的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微型群桩在高陡边坡支护中的受力变形状态。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微型群桩对高陡边坡的支护效果较好,未支护时坡体在削坡完成后沿预设滑面滑动破坏,采用微型群桩支护后削坡过程高边坡变形被有效抑制,坡体由不稳定状态提高至安全系数1.5。三排桩的受力分布规律相近,抗滑段土压力成倒三角分布,滑面以上20cm土体推力最为集中。由于第一排桩间无法形成有效土拱作用,第二排桩体受力明显,一至三排桩抗滑段的受力分配比例约为1.3∶2∶1。试验结果为山区高边坡的预支护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开挖 微型桩 模型试验 受力状态
下载PDF
沉井侧壁摩阻力室内试验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王建 刘杨 张煜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59-666,共8页
沉井侧壁摩阻力的大小和分布是沉井结构设计以及助沉方法选择的依据。目前,其计算方法带有较强的经验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其分布规律,研制了能够直接测量沉井侧壁阻力的微型摩阻力仪,并对其准... 沉井侧壁摩阻力的大小和分布是沉井结构设计以及助沉方法选择的依据。目前,其计算方法带有较强的经验性,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进一步认识和掌握其分布规律,研制了能够直接测量沉井侧壁阻力的微型摩阻力仪,并对其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然后,利用该仪器以及静态应变测试系统等电测设备开展沉井下沉阻力的模型试验。试验表明:随着入土深度的增加,沉井侧壁摩阻力的变化特征可分为3个阶段,在第1阶段,侧壁摩阻力随深度的增加接近线性增加;在第2阶段,随着深度的增加,侧壁摩阻力总体仍是上升的,但其上升速率则有所降低,在下沉一定深度后,摩阻力达到峰值;在第3阶段,侧壁摩阻力随入土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运用极限分析理论,对上述变化规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上述试验及分析成果可作为现场原位测试数据的补充,两者共同为沉井下沉阶段的侧壁摩阻力计算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井 侧壁摩阻力 微型摩阻力仪 模型试验 极限分析
下载PDF
不同胶结物粒间胶结三维仿微观力学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蒋明镜 卢厚华 +1 位作者 李涛 金树楼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585-1591,1601,共8页
离散单元法被广泛应用于颗粒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建立合理的胶结微观接触理论对实现胶结型岩土材料宏观、微观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三维接触试验方法制备由环氧树脂和高铝水泥胶结的铝球试样,并使用辅助加载装... 离散单元法被广泛应用于颗粒材料的力学特性研究,建立合理的胶结微观接触理论对实现胶结型岩土材料宏观、微观力学特性的数值分析显得尤为重要.首先通过室内三维接触试验方法制备由环氧树脂和高铝水泥胶结的铝球试样,并使用辅助加载装置进行拉伸、压缩、剪切、弯曲及扭转5种加载方式下的接触力学特性测试,为建立三维微观接触模型奠定试验基础.结果表明,胶结铝球颗粒的接触力学响应及强度包线与胶结物类型有关.在峰值前,胶结铝球的力-位移与力矩-转角变化关系曲线表现为线弹性;在峰值后,表现为环氧树脂偏塑性、高铝水泥偏脆性;法向作用力对胶结接触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不同胶结铝球的抗剪、抗弯、抗扭能力随着法向作用力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存在临界法向应力比;在不同荷载空间下,不同胶结铝球颗粒的归一化峰值强度包线(剪切强度、弯矩、扭矩-法向荷载)近似呈抛物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结铝球 微观模型试验 环氧树脂 高铝水泥
下载PDF
微型桩组合结构模型抗滑机制试验研究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鸿 周德培 张益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3446-3452,3458,共8页
对以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的组合结构采用了分级加载的方法,通过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滑坡推力引起的微型桩体系内力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方法和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中各排桩的受力状态,导出了分级加载条件下受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 对以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的组合结构采用了分级加载的方法,通过新的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研究滑坡推力引起的微型桩体系内力变化规律,并根据试验方法和空间桁架微型桩体系中各排桩的受力状态,导出了分级加载条件下受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结构分析解。试验结果表明,在碎石土地质条件下,连系梁可以有效限制微型桩顶位移,并减小桩身弯矩,滑体中桩前土压力分布相对较为均匀,各排微型桩桩体的弯矩大小分布比较接近,最大弯矩位于滑面处;基于受到横向约束的弹性地基梁的结构分析解,可以较好地描述空间桁架式微型桩在分级加载后的内力变化及其分布规律。研究结果对正确分析微型桩的抗滑机制和微型桩抗滑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桩组合结构 模型试验 抗滑机制
下载PDF
水处理微滤机过滤能力和堵塞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陈建平 曹冬冬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7-60,共4页
针对传统微滤机的占地面积大、能耗大、结构复杂、过滤能力低以及堵塞等问题,以过滤阻力和颗粒受力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微滤理论模型,分析了微滤过程中的堵塞问题及原因;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滤水位、过滤时间和反冲洗对过滤能力... 针对传统微滤机的占地面积大、能耗大、结构复杂、过滤能力低以及堵塞等问题,以过滤阻力和颗粒受力分析为基础,建立了微滤理论模型,分析了微滤过程中的堵塞问题及原因;采用试验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过滤水位、过滤时间和反冲洗对过滤能力和堵塞问题的影响,提出了提高过滤能力的方法,并设计了一种可实时反冲洗的新型连续水处理微滤机作为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滤机 理论模型 试验分析 反冲洗 过滤能力 堵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