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以“3D打印”为例
1
作者 张妮 章敏 +1 位作者 付憧 幸大惠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2,120,共8页
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创新门槛,容易实现微创新。文章以微创新能力内涵为导向,遵循“从仿到创”的阶段式教学理念,在项目式教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 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创新门槛,容易实现微创新。文章以微创新能力内涵为导向,遵循“从仿到创”的阶段式教学理念,在项目式教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框架,以“3D打印”为例进行三轮教学实践,并采用三角互证的方法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三个角度探究实践效果,以此修正与完善活动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逆向工程法设计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小学生微创新能力水平,对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要素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创新人格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小学生微创新能力培养及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法 微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研究 3D打印
下载PDF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2
作者 赵秋野 穆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斯拉夫学微专业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数字建造微专业构建策略与实践研究
3
作者 韩风毅 王文华 +2 位作者 段羽 王丹 刘玉珍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95-98,共4页
开设“微专业”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立足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适应行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及新产业需求的教育创新策略。“数字建造”微专业作为吉林省工程领域相关院校首个微专业,紧紧围绕“主专业+辅修专业+微专业”的复合型... 开设“微专业”是应用型高等院校立足自身学科专业优势与特色,适应行业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及新产业需求的教育创新策略。“数字建造”微专业作为吉林省工程领域相关院校首个微专业,紧紧围绕“主专业+辅修专业+微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构建策略。通过整合数字化设计、智能化施工和精细化管理的核心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实践研究表明,数字建造微专业教学模式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缩短学生从专业学习到职业实践的转换周期,实现教育内容与市场需求的紧密对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数字建造 复合型人才
下载PDF
基于“培土生金”与肠道微生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针灸治疗思路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明 杨春滟 +5 位作者 余欣 李茜 孙铭声 杨莎 余曙光 HUANG Liuyang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肠道微生态在机体防御感染,调节免疫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有密切关系。针灸在调节肠道菌群和防治COPD中均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针灸改善肠道菌群与防治COPD的古籍... 肠道微生态在机体防御感染,调节免疫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有密切关系。针灸在调节肠道菌群和防治COPD中均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针灸改善肠道菌群与防治COPD的古籍文献论述与现代研究文献入手,总结临床针灸治疗该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培土生金理论指导下的针灸取穴思路,临证选取手太阴、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辅以补肺,肺、脾、胃俞调理肺脾,定喘、膻中、中脘纳气平喘,根据五行相生理论选取太渊、太白穴,并结合全身兼证,随证(症)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培土生金 针灸
下载PDF
3种架式对‘新郁’葡萄栽培性状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5
作者 白世践 户金鸽 +1 位作者 李超 蔡军社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3-73,共11页
为筛选及优化西北干旱区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架式,以‘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独龙干+水平叶幕(SDTS-H)、顺行龙干+水平叶幕(ISDTS-H)和顺行龙干+V+水平叶幕(ISDTS-VH)3种栽培架式,分析其对‘新郁’葡萄叶片光合特性、果穗微域环境... 为筛选及优化西北干旱区鲜食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架式,以‘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设置独龙干+水平叶幕(SDTS-H)、顺行龙干+水平叶幕(ISDTS-H)和顺行龙干+V+水平叶幕(ISDTS-VH)3种栽培架式,分析其对‘新郁’葡萄叶片光合特性、果穗微域环境、果实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SDTS-H,ISDTS-VH叶片净光合速率提高7.73%,ISDTS-H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4.13%;ISDTS-H、ISDTS-VH比SDTS-H果穗微域环境平均温度分别升高2.29和2.24℃,平均湿度分别减小4.96和3.85个百分点,日均总辐射分别为SDTS-H的2.66和1.31倍;ISDTS-H、ISDTS-VH葡萄较SDTS-H早熟,成熟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花色苷、类黄酮、维生素C含量及葡萄果实色泽指数均显著高于SDTS-H,SDTS-VH果实成熟后期果粒质量最大,为13.99 g,类黄酮和维生素C含量最高,分别为7.36和44.18 mg·kg^(-1),且具有适度的花色苷含量(1.22 mg·g^(-1)),综合品质最好;SDTSVH实际果穗数、实际产量与目标值相似指数最高,分别为0.73和1.06;ISDTS-VH相比传统SDTS-H,累计工时投入减少48.00%,经济效益提高189.58%。综上所述,ISDTS-VH栽培的‘新郁’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最高,果穗微域环境最优,利于品质形成和产量控制,栽培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架式 ‘新郁’葡萄 微域环境 栽培特性 果实品质
下载PDF
数智时代高校微专业的内涵特征、建设机制与推进路径
6
作者 黄昕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39-46,共8页
培养具有交叉融合能力、适应快速迭代社会分工的高素质数智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以现代数智技术为依托,聚焦岗位核心技能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创新性地推进微专业建设,是实现数智时代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具有交叉融合能力、适应快速迭代社会分工的高素质数智人才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课题。高校以现代数智技术为依托,聚焦岗位核心技能和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创新性地推进微专业建设,是实现数智时代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数智时代高校推进微专业建设,需根据其专业设置的前沿性、培养体系的动态性、学科交叉的融合性、综合训练的实践性、修读方式的灵活性等基本特征,强化微专业跨学科学习要求、教学资源协同与共享、人才培养质量管控等三个方面的建设机制,并紧扣“数智+”时代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采取优化总体顶层设计、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开放共享平台、建优实验实践环境、健全质量监控体系等举措,提高微专业建设质量和发展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智时代 创新人才培养 专业建设 微专业 跨学科研究 交叉学科融合
下载PDF
《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7
作者 吴萌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10-113,共4页
社区工作相关课程的设计较少关注社区法务工作者技能训练。为了符合新时代育人育才的新要求,聚焦基层法制建设的人才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一体化“五维教学法”为依托,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以教师思政意识... 社区工作相关课程的设计较少关注社区法务工作者技能训练。为了符合新时代育人育才的新要求,聚焦基层法制建设的人才培养,《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实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以一体化“五维教学法”为依托,营造高效的课堂氛围;以教师思政意识树立,自觉将思政育人融入教学设计中;以全员育人微生态的打造,贯彻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技能训练 育人微生态
下载PDF
微文化场域下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析
8
作者 李曦 王诗钦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3-61,共9页
微文化具有传播速度迅捷、样态碎微庞杂、信息高度娱乐化等特质,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新场域。它为青年深刻领悟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有效突破微文化场域中的藩篱,新时代应聚焦于法律... 微文化具有传播速度迅捷、样态碎微庞杂、信息高度娱乐化等特质,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新场域。它为青年深刻领悟与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为有效突破微文化场域中的藩篱,新时代应聚焦于法律法规与制度体系相贯通、技术驱动与人工审核相结合、虚实情境与新型模式相耦合、媒体协作与朋辈交流相契合,从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青年的感召力与引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文化 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机遇挑战 综合施策
下载PDF
生态思维下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养成体系建构
9
作者 王俊奇 刘宝元 +2 位作者 尹丽娟 钱璐 李琳 《石家庄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42-146,共5页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在能量丰富的社会化养成生态体系的滋养中得以唤醒、激发和生长.该养成体系强调在宏观文化生态、中观社会育人生态和微观学校育人生态3个层面,充分发挥政府、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作用,形成多元协同效应,从根本上...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需要在能量丰富的社会化养成生态体系的滋养中得以唤醒、激发和生长.该养成体系强调在宏观文化生态、中观社会育人生态和微观学校育人生态3个层面,充分发挥政府、家庭、社会和学校的作用,形成多元协同效应,从根本上破解学生核心素养教育知晓度低、落地难、提升难三大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养成体系 宏观文化生态 中观社会育人生态 微观学校育人生态 多元协同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桑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河池学院微辅修专业实例分析
10
作者 赵海红 覃玥 +4 位作者 刘吉平 李晓东 高丽霞 王士强 张世浩 《广东蚕业》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人才紧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河池学院前期桑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人才紧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河池学院前期桑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桑蚕关键技术微辅修专业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对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地方产业紧缺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兄弟院校培养地方产业紧缺人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蚕桑产业 人才培养 微辅修专业 体系构建
下载PDF
野外实习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36
11
作者 皮妍 林娟 +3 位作者 朱厚泽 娄慧玲 杨继 乔守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8-140,149,共4页
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学科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将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宏观逐渐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培养宏观和微观相对平衡的综合型人才。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作为生命科学学... 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学科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将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宏观逐渐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培养宏观和微观相对平衡的综合型人才。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作为生命科学学科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有效平台,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结合生命科学教学中野外实习的现状,重点阐述野外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中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习 生命科学 宏观生物学 微观生物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5
12
作者 颜华 吴俭敏 林金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8-72,共5页
针对传统的微耕机田间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室内直线土槽无法进行可靠性试验,设计了可连续作业的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采用闭合式环形土槽及轨道,实现试验平台长时间循环作业。各功能台车分开布置,台车上、下部的六轮行走机构及可... 针对传统的微耕机田间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室内直线土槽无法进行可靠性试验,设计了可连续作业的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采用闭合式环形土槽及轨道,实现试验平台长时间循环作业。各功能台车分开布置,台车上、下部的六轮行走机构及可转动的侧轮支轴,实现了台车在轨道上平稳运行及顺畅转弯。微耕机试验平台融合了上、下位机的自动控制技术、多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园林灌溉技术等,实现了田间工况的重复模拟,既可进行性能试验又可进行可靠性试验,并能够对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微耕机扶手振动及受力等10余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土槽 试验平台 无线通讯
下载PDF
桑黄栽培子实体成分分析及其显微形态观察 被引量:22
13
作者 陈体强 吴锦忠 +1 位作者 纪建英 徐洁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实体(0.64%)高许多。其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分别为3.820:0.314:1.000(幼嫩子实体)和3.260:0.112:1.000(成熟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栽培子实体 化学成分 显微形态
下载PDF
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7
14
作者 宋冬明 马殿荣 +1 位作者 杨庆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4-920,共7页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稍有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明显;栽培稻群体日最低温度有所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日较差降低;日最小湿度显著升高,日最大湿度和湿度日较差显著降低;30cm处照度受杂草稻密度影响相对较小,60cm和90cm处照度随杂草稻密度增大有降低的趋势。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微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导致栽培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密度 栽培粳稻 产量 品质 群体微生态环境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观特性表征 被引量:11
15
作者 陈雪松 夏四清 王学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29,共3页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其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COD负荷为1.5kg/m3·h~1.8kg/m3·h,表面气体流速在0.0052m/s之间,沉淀时间控制在10~8min时,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20d后完成好...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其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COD负荷为1.5kg/m3·h~1.8kg/m3·h,表面气体流速在0.0052m/s之间,沉淀时间控制在10~8min时,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20d后完成好氧颗粒污泥的驯化和培养。研究发现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相以杆菌和丝状菌为主,球菌较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结构,颗粒污泥具有不平整的表面,轮廓清晰,表面有薄层粘液覆盖并有绒毛状结构。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有明显的孔洞或孔隙。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培养 微观特性
下载PDF
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4
16
作者 张莉 王长庭 +3 位作者 刘伟 王启兰 李里 向泽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以三江源区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6年人工草地和10年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理化特征、6种土壤酶活性,分析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数量结构与土壤微... 以三江源区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6年人工草地和10年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理化特征、6种土壤酶活性,分析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数量结构与土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6年人工草地的禾本科植物生物量最大、豆科植物开始入侵;10年人工草地的禾本科植物较6年人工草地生物量降低,杂类草生物量最大,豆科植物大量入侵,开始出现莎草科植物;人工草地根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发生变化,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容重、温度、pH值降低;6年和10年人工草地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脲酶的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全磷和水解酶类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值、多酚氧化酶负相关;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量、pH值、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负相关;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变化的趋势是6年人工草地高于10年人工草地,土壤微环境的改变使得植物间对于土壤资源利用竞争增大,植物根系活力随群落物种组成、生物量的分配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建植期 人工草地 植物群落 土壤环境 根系活力
下载PDF
TDZ对树莓微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张宗勤 董丽芬 +1 位作者 张波 贺燕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TDZ是一种棉花脱叶剂,其化学名称为N 苯基Nl 1,2,3 噻二唑 5 脲。研究了TDZ对树莓丛生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TDZ诱导树莓微繁殖的适宜浓度为0.1mg/L。与添加BA的培养基相比较,TDZ诱导繁殖的芽较健壮,有利于诱导生根与驯化移... TDZ是一种棉花脱叶剂,其化学名称为N 苯基Nl 1,2,3 噻二唑 5 脲。研究了TDZ对树莓丛生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TDZ诱导树莓微繁殖的适宜浓度为0.1mg/L。与添加BA的培养基相比较,TDZ诱导繁殖的芽较健壮,有利于诱导生根与驯化移栽。在MS添加0.1mg/LTDZ与1.0mg/LBA相结合的培养基上可获得最佳繁殖效果。TDZ与生长素配合对试管苗生根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Z 树莓 微繁殖 BA 培养基 生根诱导 丛生芽诱导 影响 配合 MS
下载PDF
便携式茶园微耕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成刚 李兵 +2 位作者 李尚庆 曾晨 王小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便携式茶园微耕机。该机具旋耕刀采用直角刀片,使得入土、碎土能力增强,机器行走正常不跑偏、旋耕消耗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远大于人工作业。该便携式微耕机结构简单、轻巧便利、生产成本低,投入茶园生产后将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的平均耕深为13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00mm,各项参数均符合生产技术要求,能够满足茶园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微耕机 旋耕刀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被引量:10
19
作者 余阳 吴小倩 +2 位作者 杨静 朱艳彬 谢学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4-197,共4页
通过介绍实验体系改革、教学安排和管理及实验考察方式,探讨设立"设计型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对改革后实验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如果仅仅以验证型实验教学为主,会造... 通过介绍实验体系改革、教学安排和管理及实验考察方式,探讨设立"设计型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对改革后实验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如果仅仅以验证型实验教学为主,会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而增加设计型实验,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理工科实验教学应该设置设计型实验,并多给予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设计型实验 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5
20
作者 杨旭 高梅香 +3 位作者 张雪萍 林琳 沙迪 张利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06-2216,共11页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17kg秸秆还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取中小型土壤动物21779只,分别隶属于58个类群。其中,甲螨亚目、姬跳虫科、棘跳虫科与驼跳科4个类群土壤动物在本地区是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对照样地C中土壤动物密度最高(46591.67只/m^2),土壤动物类群最多(17.17),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大(0.37),样地D中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最多(2.63),样地A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1.72),样地B中土壤动物均匀性最高(0.64)。同时,各样地土壤动物基本都具有表聚性,样地A中土壤动物更趋于生存于上层土壤。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样地A秸秆还田方式相对来说最利于土壤动物生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密度、甲螨亚目动物类群、节跳虫科类群、前气门亚目类群影响较大,是耕作黑土中对秸秆还田方式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今后可以作为考察耕作黑土秸秆还田肥力效应的评价指标。另外,CAA分析表明: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土壤动物类群多为研究区域内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的密度与土壤中有机质、有机碳、碳氮比与全磷的含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黑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