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文科视域下斯拉夫学微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与实践
1
作者 赵秋野 穆馨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85-194,共10页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 2023年“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区域国别学作为一级学科进入交叉学科门类一周年。为服务国家战略发展大局,承载地方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培养战略需求,培育外语专业新的增长点,促进新文科建设及创新“斯拉夫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依托斯拉夫语学院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斯拉夫国家研究中心”,设置了斯拉夫学微专业,培养未来可从事斯拉夫学相关领域研究的区域国别学后备人才,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明互鉴互译储备紧缺人才。推进区域国别学一级学科框架下及新文科建设视域下的斯拉夫语人才培养、斯拉夫学研究、斯拉夫学学科建设意义重大,对本硕博贯通培养的斯拉夫学微专业建设理念、目标、内容、模式、路径及成效具有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建设 区域国别学 斯拉夫学微专业 本硕博贯通人才培养 创新与实践
下载PDF
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以“3D打印”为例
2
作者 张妮 章敏 +1 位作者 付憧 幸大惠 《电化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6-112,120,共8页
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创新门槛,容易实现微创新。文章以微创新能力内涵为导向,遵循“从仿到创”的阶段式教学理念,在项目式教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 逆向工程法是一种“从成品出发”的教学方法,降低了创新门槛,容易实现微创新。文章以微创新能力内涵为导向,遵循“从仿到创”的阶段式教学理念,在项目式教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的支持下,提出了基于逆向工程法培养小学生微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框架,以“3D打印”为例进行三轮教学实践,并采用三角互证的方法从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三个角度探究实践效果,以此修正与完善活动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逆向工程法设计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小学生微创新能力水平,对创新思维与创新技能要素也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创新人格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为小学生微创新能力培养及国家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工程法 微创新能力 创新人才培养 实践研究 3D打印
下载PDF
基于“培土生金”与肠道微生态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针灸治疗思路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明 杨春滟 +5 位作者 余欣 李茜 孙铭声 杨莎 余曙光 HUANG Liuyang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2期210-215,共6页
肠道微生态在机体防御感染,调节免疫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有密切关系。针灸在调节肠道菌群和防治COPD中均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针灸改善肠道菌群与防治COPD的古籍... 肠道微生态在机体防御感染,调节免疫和代谢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有密切关系。针灸在调节肠道菌群和防治COPD中均有较好的疗效,该文从针灸改善肠道菌群与防治COPD的古籍文献论述与现代研究文献入手,总结临床针灸治疗该病取穴规律,进一步探讨培土生金理论指导下的针灸取穴思路,临证选取手太阴、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辅以补肺,肺、脾、胃俞调理肺脾,定喘、膻中、中脘纳气平喘,根据五行相生理论选取太渊、太白穴,并结合全身兼证,随证(症)配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微生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培土生金 针灸
下载PDF
新农科背景下桑蚕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河池学院微辅修专业实例分析
4
作者 赵海红 覃玥 +4 位作者 刘吉平 李晓东 高丽霞 王士强 张世浩 《广东蚕业》 2024年第3期11-14,共4页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人才紧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河池学院前期桑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 蚕桑产业是广西的支柱和特色优势产业,为现代农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仍然存在产业人才紧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没有真正落实到位等问题。文章通过分析河池学院前期桑蚕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阐述了桑蚕实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现代桑蚕关键技术微辅修专业的具体做法及成效,对新农科背景下培养地方产业紧缺人才、解决毕业生就业压力等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兄弟院校培养地方产业紧缺人才提供借鉴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科 蚕桑产业 人才培养 微辅修专业 体系构建
下载PDF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标准模型构建及实证——基于成本费用视角
5
作者 王利敏 孙静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3年第4期50-59,共10页
基于耕地质量总体较低的现状,研究提出从经济补偿的角度激励微观耕地利用主体采取保护性措施保护及提升耕地质量。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质量内涵进行梳理总结,指出耕地质量包括耕地本底质量、耕地利用管理质量、耕地经济质量及耕地... 基于耕地质量总体较低的现状,研究提出从经济补偿的角度激励微观耕地利用主体采取保护性措施保护及提升耕地质量。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对耕地质量内涵进行梳理总结,指出耕地质量包括耕地本底质量、耕地利用管理质量、耕地经济质量及耕地生态美学质量四方面。由于耕地本底质量更易受微观耕地利用主体行为的影响,因此从成本费用视角,运用成本法构建了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标准理论模型,并选择典型区域进行实证。结果表明,成本费用视角下测算的补偿标准是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经济补偿标准的下限,其主要由服务购买型费用和非购买型费用组成。研究表明:研究区每年耕地经济补偿标准为2 185.65元/hm2,比该区域现有实际地力补贴标准高出至少30%,难以弥补区域微观耕地利用主体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成本支出。本研究从成本费用视角充实了耕地保护理论基础,模型构建思路扩展了耕地质量保护补偿标准测算方法体系,研究结果可为国家或地方政府调整耕地质量保护政策及地力补贴标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 经济补偿 成本费用理论 微观耕地利用主体
下载PDF
基于Burmester理论的微耕机挡土板导引机构设计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业慧 刘姝天 +3 位作者 廖恒 王光明 杨延强 张宏建 《中国农机化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61,共6页
为解决微耕机刀轴缠草难以清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微耕机可动挡土板的设计方案,并基于Burmester理论对其导引机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现有微耕机尺寸确定可动挡土板在运动轨迹上的4个位置;其次,利用镜极4R机构旋转法求出Burmeste... 为解决微耕机刀轴缠草难以清理的问题,提出一种微耕机可动挡土板的设计方案,并基于Burmester理论对其导引机构的设计方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现有微耕机尺寸确定可动挡土板在运动轨迹上的4个位置;其次,利用镜极4R机构旋转法求出Burmester圆点曲线及相应的圆心曲线;再次,通过几何法确定驱动杆的安装位置并对其分支缺陷进行甄别;最后,基于区域类型图法进行了4R机构及其驱动杆的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微耕机可动挡土板的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挡土板可在需要清理缠草的时候按预定轨迹抬起从而避免运动干涉;所提出的区域类型图方法可有效剔除解域中的驱动缺陷解和运动学缺陷解,从而大幅提升可行机构解的搜索效率。本研究同样适于农机设计中的其他刚体导引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挡土板 刚体导引 BURMESTER 类型图
下载PDF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研究
7
作者 高淑平 《现代教育科学》 2023年第2期124-129,共6页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就业环境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出现学生毕业出口狭窄、对口就业率低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开展专业教育改革进行构思,探讨建立开放性、融合性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体系的意...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近年来由于受到社会就业环境与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出现学生毕业出口狭窄、对口就业率低的普遍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开展专业教育改革进行构思,探讨建立开放性、融合性特征的“复合型”人才协同培养体系的意义与模式。认为应当通过教育革新,提高学生国际化、强实践的专业技能,奠定学生大文科“微专业”的职业群基础,打开学生理工类“微课程”的科技视野,进而达到从作为人才“供给侧”的高校内部实现人才培养分流、拓宽学生就业口径的目标。由此,在提高学生对就业环境的适应力的同时,也能够促进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国际教育 复合型 微专业 微课程 国际化 协同培养
下载PDF
基于人才培养质量教学查房师资培训微课制作探讨
8
作者 孟娜 王琛琛 +3 位作者 谢鹏 梁景景 严雪 唐东昕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17期18-20,共3页
后期临床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查房既是后期临床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也是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目前的教学查房运行中,师资水平不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在各类师资培训中,... 后期临床教学的目的主要在于有效衔接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查房既是后期临床教学中重要的方法,也是帮助医学生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主要手段。然而在目前的教学查房运行中,师资水平不足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而在各类师资培训中,往往出于临床工作任务量大、时间冲突等原因很难达到师资培训的目的。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某个教学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它具有“短小精悍”的特性,切实解决师资培训中时间和空间局限的问题,大大提升了教学查房师资培训的参与度和实用性。同时,在这个强调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的时代,微课将会有一个全新的发展平台,也为医学教育者接下来的工作指明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才培养 教学查房 微课
下载PDF
微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教学的实践
9
作者 李想 杨珠 《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23年第2期89-94,共6页
微项目化学习是较短周期内,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本文以一则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开展微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应用中的三个要素,即设计兼具情感性和... 微项目化学习是较短周期内,通过问题驱动学生兴趣,让学生在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中发展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本文以一则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开展微项目化学习在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实践应用中的三个要素,即设计兼具情感性和知识性的驱动性问题,开展实施多维学习实践活动,实现问题解决并培养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项目化学习 驱动性问题 学习实践 核心素养培养
下载PDF
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5
10
作者 颜华 吴俭敏 林金天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68-72,共5页
针对传统的微耕机田间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室内直线土槽无法进行可靠性试验,设计了可连续作业的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采用闭合式环形土槽及轨道,实现试验平台长时间循环作业。各功能台车分开布置,台车上、下部的六轮行走机构及可... 针对传统的微耕机田间试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室内直线土槽无法进行可靠性试验,设计了可连续作业的环形土槽微耕机试验平台。采用闭合式环形土槽及轨道,实现试验平台长时间循环作业。各功能台车分开布置,台车上、下部的六轮行走机构及可转动的侧轮支轴,实现了台车在轨道上平稳运行及顺畅转弯。微耕机试验平台融合了上、下位机的自动控制技术、多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园林灌溉技术等,实现了田间工况的重复模拟,既可进行性能试验又可进行可靠性试验,并能够对土壤坚实度、土壤含水率、微耕机扶手振动及受力等10余项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和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土槽 试验平台 无线通讯
下载PDF
野外实习与生命科学学科人才的培养 被引量:35
11
作者 皮妍 林娟 +3 位作者 朱厚泽 娄慧玲 杨继 乔守怡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8-140,149,共4页
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学科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将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宏观逐渐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培养宏观和微观相对平衡的综合型人才。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作为生命科学学... 野外实习是生命科学教学工作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学科未来人才培养发展趋势将由原来的重视微观、轻视宏观逐渐转为重新重视宏观,培养宏观和微观相对平衡的综合型人才。野外实习教学活动作为生命科学学科连接宏观和微观的有效平台,在生命科学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结合生命科学教学中野外实习的现状,重点阐述野外实习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其实施中的具体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外实习 生命科学 宏观生物学 微观生物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桑黄栽培子实体成分分析及其显微形态观察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体强 吴锦忠 +1 位作者 纪建英 徐洁 《菌物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30-34,共5页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人工栽培桑黄子实体的显微形态及其结构,如菌管、子实层、担孢子、锥形刚毛及离散菌丝结构等。分析结果表明:桑黄幼嫩子实体中全氨基酸含量可达11.22%,是成熟子实体(4.28%)的2.62倍,其多糖含量(1.18%)也较成熟子实体(0.64%)高许多。其多糖组分主要为甘露糖、半乳糖、葡萄糖,摩尔比分别为3.820:0.314:1.000(幼嫩子实体)和3.260:0.112:1.000(成熟子实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黄 栽培子实体 化学成分 显微形态
下载PDF
杂草稻对栽培粳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27
13
作者 宋冬明 马殿荣 +1 位作者 杨庆 陈温福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14-920,共7页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 以杂草稻WR04-12和栽培稻辽粳294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杂草稻对栽培稻产量和品质及群体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杂草稻密度的逐渐增加,栽培稻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产量显著降低;栽培稻碾磨品质、营养品质、食味品质稍有下降,外观品质变化不明显;栽培稻群体日最低温度有所升高,日最高温度降低,温度日较差降低;日最小湿度显著升高,日最大湿度和湿度日较差显著降低;30cm处照度受杂草稻密度影响相对较小,60cm和90cm处照度随杂草稻密度增大有降低的趋势。杂草稻对栽培稻群体微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可能是导致栽培稻产量和品质降低的间接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草稻密度 栽培粳稻 产量 品质 群体微生态环境
下载PDF
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其微观特性表征 被引量:11
14
作者 陈雪松 夏四清 王学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7-29,共3页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其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COD负荷为1.5kg/m3·h~1.8kg/m3·h,表面气体流速在0.0052m/s之间,沉淀时间控制在10~8min时,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20d后完成好... 采用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污泥,在SBR反应器内培养好氧颗粒污泥,并对其微观特征进行了研究。COD负荷为1.5kg/m3·h~1.8kg/m3·h,表面气体流速在0.0052m/s之间,沉淀时间控制在10~8min时,有利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20d后完成好氧颗粒污泥的驯化和培养。研究发现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微生物相以杆菌和丝状菌为主,球菌较少。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好氧颗粒污泥的微观结构,颗粒污泥具有不平整的表面,轮廓清晰,表面有薄层粘液覆盖并有绒毛状结构。颗粒污泥表面和内部有明显的孔洞或孔隙。研究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和同步硝化反硝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颗粒污泥 培养 微观特性
下载PDF
不同建植期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特征及其土壤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莉 王长庭 +3 位作者 刘伟 王启兰 李里 向泽宇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85-194,共10页
以三江源区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6年人工草地和10年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理化特征、6种土壤酶活性,分析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数量结构与土壤微... 以三江源区重度退化草地("黑土滩")作为对照试验,研究了6年人工草地和10年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植物群落数量特征、土壤理化特征、6种土壤酶活性,分析人工草地优势种植物根系活力、群落数量结构与土壤微环境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6年人工草地的禾本科植物生物量最大、豆科植物开始入侵;10年人工草地的禾本科植物较6年人工草地生物量降低,杂类草生物量最大,豆科植物大量入侵,开始出现莎草科植物;人工草地根层土壤理化性质明显发生变化,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速效氮、全磷和速效磷的含量提高,土壤容重、温度、pH值降低;6年和10年人工草地的蔗糖酶、碱性磷酸酶、蛋白酶、脲酶的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规律不明显。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含水量、有机质、速效氮、全磷和水解酶类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值、多酚氧化酶负相关;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与土壤含水量、pH值、蛋白酶、碱性磷酸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负相关;垂穗披碱草根系活力变化的趋势是6年人工草地高于10年人工草地,土壤微环境的改变使得植物间对于土壤资源利用竞争增大,植物根系活力随群落物种组成、生物量的分配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建植期 人工草地 植物群落 土壤环境 根系活力
下载PDF
TDZ对树莓微繁殖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张宗勤 董丽芬 +1 位作者 张波 贺燕 《经济林研究》 2004年第4期50-52,共3页
TDZ是一种棉花脱叶剂,其化学名称为N 苯基Nl 1,2,3 噻二唑 5 脲。研究了TDZ对树莓丛生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TDZ诱导树莓微繁殖的适宜浓度为0.1mg/L。与添加BA的培养基相比较,TDZ诱导繁殖的芽较健壮,有利于诱导生根与驯化移... TDZ是一种棉花脱叶剂,其化学名称为N 苯基Nl 1,2,3 噻二唑 5 脲。研究了TDZ对树莓丛生芽诱导和生根诱导的影响,结果表明,TDZ诱导树莓微繁殖的适宜浓度为0.1mg/L。与添加BA的培养基相比较,TDZ诱导繁殖的芽较健壮,有利于诱导生根与驯化移栽。在MS添加0.1mg/LTDZ与1.0mg/LBA相结合的培养基上可获得最佳繁殖效果。TDZ与生长素配合对试管苗生根几乎没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Z 树莓 微繁殖 BA 培养基 生根诱导 丛生芽诱导 影响 配合 MS
下载PDF
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和管理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余阳 吴小倩 +2 位作者 杨静 朱艳彬 谢学辉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94-197,共4页
通过介绍实验体系改革、教学安排和管理及实验考察方式,探讨设立"设计型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对改革后实验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如果仅仅以验证型实验教学为主,会造... 通过介绍实验体系改革、教学安排和管理及实验考察方式,探讨设立"设计型实验"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作用,并对改革后实验体系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作用进行分析。环境微生物实验教学体系如果仅仅以验证型实验教学为主,会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缺乏学习兴趣,而增加设计型实验,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学习主动性。理工科实验教学应该设置设计型实验,并多给予学生在实验课中的自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微生物 设计型实验 创新能力培养
下载PDF
便携式茶园微耕机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徐成刚 李兵 +2 位作者 李尚庆 曾晨 王小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7-111,共5页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茶园种植业,以往人力为主要劳动力的生产方式满足不了发展要求,主要存在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耗时费工等许多问题。为此,综合了我国耕地的基本国情及茶园式微耕机的发展现状与茶园耕地之间的不匹配的情况,并设计制造了便携式茶园微耕机。该机具旋耕刀采用直角刀片,使得入土、碎土能力增强,机器行走正常不跑偏、旋耕消耗能量较少、工作效率远大于人工作业。该便携式微耕机结构简单、轻巧便利、生产成本低,投入茶园生产后将大大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该微耕机的平均耕深为13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00mm,各项参数均符合生产技术要求,能够满足茶园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微耕机 旋耕刀
下载PDF
1WG-6.3型微耕机的设计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曾晨 李兵 +2 位作者 李尚庆 徐成刚 王小勇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基于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和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的现状,并且综合我国微耕机的发展现状,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1WG-6.3型微耕机。首先对1WG-6.3型微耕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使用ansys对旋耕刀进行静... 基于我国耕地资源的基本国情和大部分耕地分布在山地、丘陵的现状,并且综合我国微耕机的发展现状,在原有机型的基础上设计制造了1WG-6.3型微耕机。首先对1WG-6.3型微耕机的主要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重点使用ansys对旋耕刀进行静力学分析,找出刀具应力、应变最大处,并进行改进;然后对传动系统进行设计计算,最后使用样机进行田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WG-6.3型微耕机,操作简单、平稳可靠、工作效率高,平均耕作深度为160mm,平均耕作幅宽为390mm,各项参数均高于技术要求,能够满足如茶园、果园及农田等各项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耕机 耕作部件 传动系统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杨旭 高梅香 +3 位作者 张雪萍 林琳 沙迪 张利敏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2206-2216,共11页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 为了考察秸秆还田对耕作黑土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到2011年在黑龙江省海伦市进行了定点实验,调查了样地A(17kg秸秆+含高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B(8.5kg秸秆+含低浓度催腐剂还田)、样地C(对照样地),样地D(8.5kg秸秆还田),样地E(17kg秸秆还田)的中小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共获取中小型土壤动物21779只,分别隶属于58个类群。其中,甲螨亚目、姬跳虫科、棘跳虫科与驼跳科4个类群土壤动物在本地区是最适应环境变化的土壤动物类群。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对照样地C中土壤动物密度最高(46591.67只/m^2),土壤动物类群最多(17.17),土壤动物优势度指数最大(0.37),样地D中土壤动物丰富度指数最多(2.63),样地A中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最高(1.72),样地B中土壤动物均匀性最高(0.64)。同时,各样地土壤动物基本都具有表聚性,样地A中土壤动物更趋于生存于上层土壤。综合比较分析表明,样地A秸秆还田方式相对来说最利于土壤动物生存。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动物密度、甲螨亚目动物类群、节跳虫科类群、前气门亚目类群影响较大,是耕作黑土中对秸秆还田方式反应敏感的土壤动物指标,今后可以作为考察耕作黑土秸秆还田肥力效应的评价指标。另外,CAA分析表明:受土壤环境因子影响较大的土壤动物类群多为研究区域内优势类群与常见类群,土壤动物的密度与土壤中有机质、有机碳、碳氮比与全磷的含量关系最为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还田 耕作黑土 土壤动物 群落结构 土壤环境影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