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9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ffect of monovalent anions on cationic Gemini micro-emulsion 被引量:6
1
作者 Yinglu Gu Shuang Chen +2 位作者 Hui'e Liu Yubin Wang Pingping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636-2640,共5页
Micro-emulsion usually consists of water, oil, surfactants and co-surfactants, and each component has an effect on the phase behavior and solubiliz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When the surfactant in the micro-emulsion... Micro-emulsion usually consists of water, oil, surfactants and co-surfactants, and each component has an effect on the phase behavior and solubilization of the micro-emulsion. When the surfactant in the micro-emulsion system is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 the surfactant mainly combines with the anions in the salt. With the increase of salt concentration,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Winsor I → Winsor III → Winsor II occurred, but the optimum salinity and salt width ar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type of salt. The effects of 5 different kinds of monovalent anions, including C_6H_5SO_3^-, I-, Br-, NO_3^- and Cl-, on the phase behavior and solubiliz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Gemini micro-emulsion are researched by Winsor phase diagram. It is found that the effects of organic anions C_6H_5SO_3-and I-on the phase behavior and solubilization of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Gemini micro-emulsion are most significant, and the effects of Br-, NO_3^- and Cl-are less significant. Meanwhile, when the optimum solubilization is achieved, the amount of sodium benzoate is the least, indicating that the organic anion has stronger self-organization behavior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cationic Gemini surfac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MINI SURFACTANT Monovalent ANIONS micro-emulsion Phase behavior SOLUBILIZATION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STUDY ON SILICONE ACRYLATE MICRO-EMULSION OF MULTIPOLYMER
2
作者 QINZonggen XIAZhengbin TUWeiping 《Chinese Journal of Reactive Polymers》 2004年第1期74-82,共9页
A silicone acrylate micro-emulsion of multipolymer was prepared by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polymerization process, emulsifier rate and amount, initiator rate and amount,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A silicone acrylate micro-emulsion of multipolymer was prepared by seed emulsion polymerization. The effects of polymerization process, emulsifier rate and amount, initiator rate and amount, polymerization temperature, functional monomers, titration time on performances of emulsion have been discussed in deta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树脂 丙烯酸酯 共聚物 乳液聚合 制备 反应条件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纳米乳液增注技术实验研究
3
作者 兰爽 张顶学 +1 位作者 王勇 杨昊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基于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中良好的降压增注前景,对微纳米乳液作为增注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岩心驱替装置等对微纳米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纳米乳液粒径较... 基于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中良好的降压增注前景,对微纳米乳液作为增注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岩心驱替装置等对微纳米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纳米乳液粒径较小,有一定的吸附性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能将岩石表面润湿性由强水湿变为弱水湿;该微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防膨性、配伍性,当注入含量为0.5%(w)时,油-水表面张力最低降至0.60 mN/m;当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单一段塞焖井、注入含量为0.3%(w)、注入流量为0.1 mL/min时,注水压力降低16.87%。基于实验室研究结果,现场试验6井次,平均注水压力下降1.8 MPa,日增注35 m^(3),有效持续时间达362 d,为低渗透油藏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乳液 超低渗 注入参数优化 降压增注 注水开发
下载PDF
基于“药辅合一”的辛夷油亚微乳的制备及评价
4
作者 孟扬 徐丽芝 +5 位作者 王欣茹 冯向阳 刘彤 叶田田 杨瑞 王淑君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5期1213-1219,共7页
目的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优化辛夷油亚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离心稳定性常数Ke、粒径、ζ电位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辛夷油亚微乳处方工艺,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 目的 基于“药辅合一”理念优化辛夷油亚微乳的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其进行表征和体外释放动力学研究。方法 以离心稳定性常数Ke、粒径、ζ电位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辛夷油亚微乳处方工艺,透析法研究其体外释放桉油精的情况。结果 辛夷油亚微乳的最优处方:辛夷油5%、大豆磷脂1.2%、泊洛沙姆188 1.8%、油酸1.3%,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乳化时间10 min,乳化温度60℃,超声时间10 min。辛夷油亚微乳的桉油精含量为(2.43±0.04)mg·mL^(-1),粒径为(156.93±1.53)nm,多分散指数(PDI)为(0.16±0.02),ζ电位为(-24.87±1.67)mV,体外释放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特征,释放机制为Fick扩散。结论 成功制备辛夷油亚微乳并优化了处方工艺,所得制剂的稳定性良好,并且具有缓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夷油 药辅合一 响应面法 亚微乳 体外释药
下载PDF
纳米ZnO/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及其微表处混合料性能
5
作者 朱振祥 赵鑫 +2 位作者 樊亮 王琳 林江涛 《新型建筑材料》 2024年第3期82-85,120,共5页
为了研究纳米ZnO与SBR对乳化沥青的复合改性效果和路用性能,开展了纳米ZnO/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表征与评价工作,研究纳米ZnO掺量对乳化沥青以及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ZnO对乳化沥青的流体特征(粒度、模量等)... 为了研究纳米ZnO与SBR对乳化沥青的复合改性效果和路用性能,开展了纳米ZnO/SBR复合改性乳化沥青的性能表征与评价工作,研究纳米ZnO掺量对乳化沥青以及微表处混合料路用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纳米ZnO对乳化沥青的流体特征(粒度、模量等)产生了明显影响,纳米ZnO掺量为2%、3%时提高了残留物的软化点、不可回复柔量和SPG等级等高温性能;纳米ZnO掺量为0~3%时,乳化沥青的高温等级均能达到SPG70。纳米ZnO改性乳化沥青应用于微表处混合料时,表现出破乳速度快、混合料早期强度高的特点;当纳米ZnO掺量大于2%后,乳化沥青稀浆料的工作性下降,破乳无法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ZNO SBR 复合改性乳化沥青 微表处 破乳
下载PDF
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美白和祛痘作用
6
作者 吴苏要乐 王青虎 +3 位作者 赵朝梁 包文林 宋亚伟 包文强 《香料香精化妆品》 CAS 2024年第2期67-71,共5页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 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兔耳痤疮模型试验考察添加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的祛痘功效,并采用体外生物化学法检测其美白作用。结果显示,该面膜乳液对痤疮丙酸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兔耳痤疮模型具有良好的治疗和修复皮损效果。美白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面膜乳液对DPPH自由基和酪氨酸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蒙古蒿挥发油面膜乳液在化妆品市场上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理学 蒙古蒿 面膜乳液 微量肉汤稀释法 体外生物化学法 挥发油
下载PDF
树莓状聚合物纳微米封堵剂的制备及性能评价
7
作者 宋兆辉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4-90,共7页
为解决硬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问题,国内外通过乳液聚合方法研发了纳微米封堵剂,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纳微米尺寸不易保持、钻井液易起泡等问题。为此,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聚合反应单体,二乙烯基苯作为聚合反应内交联剂,以淀... 为解决硬脆性泥页岩地层井壁失稳问题,国内外通过乳液聚合方法研发了纳微米封堵剂,但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纳微米尺寸不易保持、钻井液易起泡等问题。为此,以苯乙烯、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聚合反应单体,二乙烯基苯作为聚合反应内交联剂,以淀粉纳米粒子为乳液稳定剂,通过Pickering乳液聚合法制备了一种用于水基钻井液的树莓状纳微米封堵剂(即表面吸附淀粉纳米粒子的交联P(St-co-MMA)微球)。对树莓状纳微米封堵剂的粒子直径、形貌及结构特点进行了表征分析,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评价试验,结果发现,树莓状纳微米封堵剂能显著降低聚合物氯化钾钻井液的API滤失量和渗透封堵仪(PPA)滤失量,可有效封堵地层纳微米级孔隙,解决了钻井液的起泡问题,且对钻井液流变性能影响较小,能够满足页岩油气钻井井壁稳定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页岩 井壁稳定 Pickering乳液 乳液聚合 纳微米封堵剂 淀粉 封堵性能
下载PDF
微乳液化学驱油提高采收率微观可视化
8
作者 朱哲涵 何芬 +3 位作者 杨振航 王辰 于文强 周毅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4年第2期79-86,共8页
化学驱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乳液体系因其独特性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复配C5以下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优选微乳液体系,通过微流控技术可视化分析微乳液驱油的动态驱替过程、剩余油形态和分布及驱油效果。首... 化学驱技术在提高油田采收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微乳液体系因其独特性能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复配C5以下的醇作为助表面活性剂优选微乳液体系,通过微流控技术可视化分析微乳液驱油的动态驱替过程、剩余油形态和分布及驱油效果。首先优选助表面活性剂异丙醇和正丁醇的质量分数,再进一步优选NaCl的质量分数,最终结合微观可视化驱替实验选取最优配方。实验结果表明,固定油水两相比例1∶1、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质量分数5%、8%正丁醇作为助剂、3%NaCl为最佳配方,最终采收率达98.8%;在高渗区剩余油饱和度为0.15%,低渗区剩余油饱和度为1.05%;NaCl可以通过改变水的极性降低界面张力;正丁醇作为助剂,因其独特性能,在微乳液驱油中与表面活性剂和NaCl协同可大幅度降低界面张力,改变芯片亲油性,促进油的剥离,大幅提高动用剩余油的能力。利用微流控技术研究微乳液原位乳化动态驱替过程为储层剩余油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有效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微流控芯片 提高采收率 可视化 化学驱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乳液驱渗流规律研究
9
作者 靳海军 赵丹凤 《石化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53-55,共3页
主要探索了微乳液驱在低渗透油藏的渗流规律,并研究流体在低渗透介质空隙中的渗流边界体,微乳液驱在改善油气外部环境以及流体的可流动性;分析微乳液在降低界面张力、渗透边界层和启动压力梯度进行理论分析。
关键词 低渗透 边界层 微乳液 渗流规律 启动压力梯度
下载PDF
Micro Crack of Aluminum Sheet During Cold Rolling
10
作者 Chaohui Zhang Sisi Liu Chenhui Zhang 《World Journal of Mechanics》 2011年第4期169-175,共7页
The micro crack of aluminum sheet during cold rolling lubricated with emulsions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micro cracks occur after cold rolling process and this is attributed to various parameters, for i... The micro crack of aluminum sheet during cold rolling lubricated with emulsions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s show that micro cracks occur after cold rolling process and this is attributed to various parameters, for instance, the thin oxide film formed at the sheet surface. The micro crack spacing thus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which deserves more concerns. The aspect ratio of these micro cracks is then analyzed theoreti-cally, which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of the oxide fracture process. The good agreement between the obser-vations and the theoretical predictions validates the analysis. The approach can shed some new lights on the mechanical process of aluminium sheet during cold roll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uminium SHEET micro CRACK COLD ROLLING emulsion
下载PDF
微乳液驱油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志超 柏明星 +3 位作者 王勇 聂剑峰 刘敬源 邵军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750-756,共7页
针对低渗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水注不进液采不出的难题,系统论述了微乳液驱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调剖堵水、储层保护等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注入油藏中微乳液黏度高于水,相比水驱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减小驱替液的黏性指进,... 针对低渗特低渗等非常规油藏注水开发存在水注不进液采不出的难题,系统论述了微乳液驱对低渗油藏降压增注、调剖堵水、储层保护等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注入油藏中微乳液黏度高于水,相比水驱能够改善油水流度比,减小驱替液的黏性指进,微乳液与油接触也会产生超低界面张力,降低毛管阻力,改变岩石润湿性,扩大油藏宏观波及体积。另外,微乳液在流经油藏的孔吼通道时,也会通过对原油增溶、黏弹性拖拽等协同作用,提高油藏洗油效率。同时,也对几种对低渗油藏驱油适用性较好的微乳液(超临界CO_(2)微乳液、纳米微乳液、原位乳化微乳液和微乳液泡沫)的类型和性质进行了论述。并论述了不同类型微乳液在实际现场低渗透油藏降压增注提高采收率中的应用效果,微乳液驱能普遍使低渗油藏中注水井注入压力降压35%以上,油井的增油效果也较好。通过该论述旨在为当前低渗透等非常规油藏应用微乳液驱油提高采收率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驱 驱油机理 非常规油藏 降压增注 提高采收率 综述
下载PDF
水性环氧乳液的制备与MS-2型微表处性能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悦 赵晨轶 +1 位作者 吴玉生 黄舟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74-883,共10页
以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为原料,通过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通过探究PEG相对分子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黏度、粒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水性环氧乳液,并分析该乳液固化后水性环氧树脂(... 以环氧树脂E51和聚乙二醇(polyethyleneglycol,PEG)为原料,通过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通过探究PEG相对分子质量和乳化剂用量对乳液的黏度、粒径以及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综合性能最佳的水性环氧乳液,并分析该乳液固化后水性环氧树脂(waterborne epoxy resin,WER)的热稳定性、微观结构。使用荧光显微镜探究水性环氧树脂与乳化沥青的相容性,并得出最佳的水性环氧树脂质量掺量。在此基础上制备MS-2型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微表处,考察不同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方法、不同固化剂种类对微表处混合料施工性能和路用性能的影响,并分析自制乳液和市售乳液的性价比及对应微表处性能的性价比。结果表明,当PEG相对分子质量为6 000、乳化剂质量掺量为20%时得到的水性环氧乳液综合性能最佳,对应的水性环氧树脂具备优异的热稳定性和良好的微观结构。水性环氧树脂质量掺量为6%时得到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相容性最好。最佳的水性环氧树脂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方法是水性环氧乳液与乳化沥青混合后再加入水性环氧固化剂;相较于基础胺类固化剂,水性环氧固化剂制备的微表处具有更加优异的综合性能。自制水性环氧乳液性价比高于市售乳液,具备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水性环氧乳液 改性乳化沥青 MS-2型微表处 施工及路用性能 性价比分析
下载PDF
微通道内稀乳液流动沸腾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子涛 吴越 +1 位作者 何坤 晏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0-70,共11页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水力直径、2种工质(去离子水,连续相为去离子水、分散相体积分数为1%的FC-72/水乳液)、3种质量流量、不同壁面有效热流密度条件下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和压降特性,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微通道内的归一化流动传热性... 采用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水力直径、2种工质(去离子水,连续相为去离子水、分散相体积分数为1%的FC-72/水乳液)、3种质量流量、不同壁面有效热流密度条件下微通道内的流动沸腾传热和压降特性,获得了不同条件下微通道内的归一化流动传热性能因子,并对典型流动沸腾工况下的流态进行了可视化测量。结果表明:向微通道内添加FC-72乳液分散相后,分散相的沸腾扰动使得气泡更容易脱离壁面,导致核态沸腾提前、换热强化,但换热强化效果随着壁温的增加而减弱。当微通道高度分别为217、433μm时,相对于去离子水工质,添加FC-72乳液分散相,可使微通道内的换热系数分别增加63.8%、103.5%,但微通道内压降略有增加。随着壁温的增加,压降先减后增、换热因子先增后减。当微通道内连续相产生核态沸腾时,换热因子达到极大值,微通道高度分别为217、433μm时,其流动换热因子极值分别为1.41和1.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通道 换热 流动沸腾 稀乳液 流动可视化
下载PDF
粗糙度对丙乳净浆-混凝土粘结特性影响研究
14
作者 崔德浩 唐建辉 +2 位作者 张伟 陈炫地 白银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16-221,共6页
为探究粗糙度对丙乳净浆修复材料与混凝土粘结特性的影响机制,采用切割和凿毛的方式制备了4种粗糙度的混凝土基体,通过直接拉拔试验获得了不同龄期下丙乳净浆-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和破坏模式,基于偏光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丙乳净浆-混... 为探究粗糙度对丙乳净浆修复材料与混凝土粘结特性的影响机制,采用切割和凿毛的方式制备了4种粗糙度的混凝土基体,通过直接拉拔试验获得了不同龄期下丙乳净浆-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和破坏模式,基于偏光显微镜和显微硬度计研究了丙乳净浆-混凝土界面微观形貌和微观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凿毛处理后的混凝土基体表层存在明显损伤,界面区显微硬度较切割处理的界面小且存在较大波动,这是导致粘结强度较低和基体表层破坏的直接原因;丙乳净浆与切割的混凝土基体的界面粘结形态良好,界面区显微硬度接近;“条纹”和“网格”基面为丙乳净浆和基体提供了机械咬合力,总体上粘结强度高于“平整”界面。在实际工程中,建议采用“条纹”切割的方式处理混凝土基面,以达到良好的粘结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度 粘结强度 丙乳净浆 微观形貌 显微硬度
下载PDF
乳清蛋白微凝胶颗粒的制备及其对油脂消化性的抑制作用
15
作者 李姿坤 张喜瑞 +6 位作者 郭雅娴 张满 贺红军 梁彬 李秀莲 姬长建 孙婵婵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43,共11页
针对高脂肪摄入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风险,定向设计高脂肪食品的乳液结构,调控其与胃肠液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食物中油脂的消化吸收,是实现饮食健康且不降低食物感官品质的有效途径。探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由乳清浓缩蛋白... 针对高脂肪摄入带来的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风险,定向设计高脂肪食品的乳液结构,调控其与胃肠液的相互作用,从而减少食物中油脂的消化吸收,是实现饮食健康且不降低食物感官品质的有效途径。探究了不同pH值条件下,由乳清浓缩蛋白(WPC)通过湿热-均质组合方法制备的乳清蛋白微凝胶颗粒(WPMP)的理化性质(粒径分布、热力学性质、流变学性质等),并测定了加入WPMP的油脂乳液在消化道中的稳定性、游离脂肪酸(FFA)的释放率。结果表明:在pH值为5.5时,制备的WPMP具有相对较小的中位粒径6.63μm、较高的热稳定性、较小的流体指数(n=0.06)和较好的触变性(SR=0.42)。加入WPMP的油脂乳液的油滴粒径显著小于加入WPC的油脂乳液(P<0.05),且加入在pH值为5.5时制备的WPMP,可获得油滴粒径最小(13.28μm)的油脂乳液。相较于加入WPC制得的油脂乳液,WPMP油脂乳液在模拟胃肠消化液中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FFA释放率,且不同pH值条件下制备的WPMP油脂乳液具有不同的FFA释放率。研究证实,WPMP对消化道内胆盐界面取代、脂肪酶-辅脂酶界面吸附具有一定阻隔作用,因此,WPMP对油脂乳液的消化吸收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受WPMP界面结构调控。希望研究结果可为定向设计乳液结构从而抑制油脂消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清蛋白 微凝胶颗粒 乳液 油脂消化 抑制
下载PDF
含咪唑盐聚离子液体微凝胶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研究
16
作者 孙梦迪 周超 +2 位作者 邓林红 周鑫叠 黄勇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23年第1期73-81,共9页
大多数咪唑盐聚离子液体以线性聚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抗菌材料中,将其制备成纳米颗粒形式可提高抗菌活性、降低细胞毒性。本研究采用乳液聚合法设计并制备了含咪唑盐聚离子液体的微凝胶,并将所制备的咪唑盐聚离子液体微凝胶与其相对应的线... 大多数咪唑盐聚离子液体以线性聚合物的形式存在于抗菌材料中,将其制备成纳米颗粒形式可提高抗菌活性、降低细胞毒性。本研究采用乳液聚合法设计并制备了含咪唑盐聚离子液体的微凝胶,并将所制备的咪唑盐聚离子液体微凝胶与其相对应的线性聚合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微凝胶可有效提高聚合物的电负性,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率达到了99.8%,抗菌性能明显提高。本研究制备的含咪唑盐聚离子液体微凝胶具有高抗菌性以及低细胞毒性,可作为一种新型聚合物抗菌剂应用于生物医学材料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咪唑盐聚离子液体 微凝胶 乳液聚合 电负性 抗菌活性 生物相容性
下载PDF
PAM和VAE泡沫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性能的研究
17
作者 黄海 李静 +2 位作者 黄子锐 伍怡璇 呼浩楠 《建筑施工》 2023年第9期1905-1909,1921,共6页
研究了聚灰比为0、0.1%、0.5%、1.0%时,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以及聚灰比为0、1.0%、3.0%、5.0%时,乙烯-醋酸乙烯(VAE)共聚乳液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显微图像处理并... 研究了聚灰比为0、0.1%、0.5%、1.0%时,聚丙烯酰胺(PAM)乳液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以及聚灰比为0、1.0%、3.0%、5.0%时,乙烯-醋酸乙烯(VAE)共聚乳液对泡沫混凝土干密度和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通过显微图像处理并使用Image-Pro Plus软件分析泡沫混凝土截面微观孔结构,探究泡沫混凝土微观孔结构和宏观性能的变化趋势和对应关系,以及PAM和VAE对泡沫混凝土的改性机理。结果表明:随着聚灰比的增加,PAM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圆度值呈先增大后减小再显著增大的趋势,导致干密度、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总体上均有显著的减小趋势,确定较优聚灰比为0.5%。VAE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则随着聚灰比的增加呈先减后增的趋势,圆度值呈一直增大的趋势,导致干密度和抗折强度均先减小后增大,抗压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确定较优聚灰比为1.0%。对比两者发现,不同聚灰比的PAM泡沫混凝土的孔隙率和平均孔径均小于VAE泡沫混凝土,同时两者的干密度变化趋势也有明显差异,前者抗压强度小于后者,而抗折强度的数值和变化趋势与后者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乳液 泡沫混凝土 微观孔结构 干密度 力学性能
下载PDF
5.7%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和0.5%苦参碱防治豇豆蓟马的药效试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永芳 赵劲宇 王华 《安徽农学通报》 2023年第12期98-102,共5页
为了有效防治田间豇豆蓟马的危害,探究安全高效的防控方案,选用5.7%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0.5%苦参碱及两者的复配药剂进行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试验,共设置了9个处理方案。结果表明,苦参碱的速效性和防效相对较弱,剂量为9 g/hm^(2)的苦... 为了有效防治田间豇豆蓟马的危害,探究安全高效的防控方案,选用5.7%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0.5%苦参碱及两者的复配药剂进行豇豆蓟马的田间防治试验,共设置了9个处理方案。结果表明,苦参碱的速效性和防效相对较弱,剂量为9 g/hm^(2)的苦参碱处理药后7 d后的防效仅为66.4%;而剂量为64.13 g/hm^(2)的甲维盐和复配药剂(5.7%甲维盐5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复配药剂(5.7%甲维盐64.13 g/hm^(2)+0.5%苦参碱6.75 g/hm^(2))对豇豆蓟马的防效较好,整体表现出较好的速效性,且复配药剂的使用可有效延缓豇豆蓟马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豇豆蓟马 甲维盐 苦参碱 复配药剂
下载PDF
Synthesis of SmOHCO_3 micro/nano particles from the coupling route of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with microemulsion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文庆 瞿芳 +2 位作者 陈浩军 李卓 刘斌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6期553-557,共5页
SmOHCO3micro/nano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in water/oil (W/O) reverse microemulsion composed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n-octane, n-butanol, Sm(NO3)3·6H2O and urea aqueous solution by the cou... SmOHCO3micro/nano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in water/oil (W/O) reverse microemulsion composed of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 (CTAB), n-octane, n-butanol, Sm(NO3)3·6H2O and urea aqueous solution by the coupling route of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with microemulsion. The nanoparticle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analy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 (XRD), thermal gravimetric and differential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DT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absorption spectra (FT-IR) an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hase SmOHCO3 micro/nano particles was in agreement with pure or-thorhombic phase. The different morphologies of SmOHCO3 micro/nano particles with good monodispersity and size were obtained by regulating th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reaction time. Possibl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the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of SmO-HCO3 were proposed and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mulsion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SmOHCO3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微乳液法制备上转换纳米粒子组装体的综合实验设计
20
作者 张振 《当代化工研究》 CAS 2023年第17期35-38,共4页
当前,大多数体内应用所使用的光源为具有光毒性和低组织穿透能力的紫外(UV)或可见光,这就使得可利用近红外光(NIR)激活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UCNPs所吸收的NIR激发光在780~2500nm之间,生物组织对该波... 当前,大多数体内应用所使用的光源为具有光毒性和低组织穿透能力的紫外(UV)或可见光,这就使得可利用近红外光(NIR)激活的上转换纳米粒子(UCNPs)平台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这是因为UCNPs所吸收的NIR激发光在780~2500nm之间,生物组织对该波长范围的光吸收很低,造成NIR的组织穿透力明显强于UV和可见光,又因NIR能量较低,对生物组织的伤害也比较小,这些优势促使充当换能器的UCNPs在成像、光动力疗法(PDT)、光遗传学和光控药物/生物分子释放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广泛应用。本实验综合采用微乳液法制备UCNPs组装体,使用多种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能让学生明白自组装的原理,学习自组装的制备工艺,掌握粒径仪、光谱仪、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基本操作,较为系统地完成材料制备、结构表征和性能测试三个过程的综合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转换 微乳液 自组装 结构表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