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rocess mineralogy of copper-nickel sulphide flotation by a cyclonic-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被引量:25
1
作者 CAO Yi-jun GUI Xia-hui +3 位作者 MA Zi-long YU Xiao-xia CHEN Xiao-dong ZHANG Xiu-pin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I CAS 2009年第6期784-787,共4页
In our study we investigated a refractory copper-nickel sulfide ore separation by using a cyclonic-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FCSMC). 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the main products was studied. Using a scannin... In our study we investigated a refractory copper-nickel sulfide ore separation by using a cyclonic-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FCSMC). The process mineralogy of the main products was studied. Using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energy dispersive system (SEM-EDS) and an X-ray spectrometer the mineral category and content of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using a mineral liberation analyzer (MLA) the mineral libera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revealed. It is shown that in roughing feed the monomers liberation degree of nickel pyrite and chalcopyrite take up 84.11% and 88.82%, respectively. In tailings, the lost nickel pyrite and chalcopyrite are mainly monomers.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micro-fine particle recovery capacity is the key to increase recove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nic-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process mineralogy copper-nickel sulphide micro-fine particles
下载PDF
Velocity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field in the cyclonic zone of cyclone-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被引量:10
2
作者 Deng Xiao-wei Liu Jiong-tian +1 位作者 Wang Yong-tian Cao Yi-ju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1期89-94,共6页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flow field in a cyclone 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The method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was used. The flow fiel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bo... Laboratory experiments have been conducted to study the flow field in a cyclone 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The method of 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 (PIV) was used. The flow field velocity distribution in both cross section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within cyclonic zone was studied for different circulating volumes. The cross sectional vortex was also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cross section as the circulating volume increases from 0.187 to 0.350 m 3 /h, the flow velocity ranges from 0 to 0.68 m/s. The flow field is mainly a non-vortex potential flow that forms a free vortex without outside energy input. In the cyclonic region the vortex deviates from the center of the flotation column because a single tangential opening introduces circulating fluid into the column. The tangential component of the velocity plays a defining role in the cross section. In the longitudinal section the velocity ranges from 0 to 0.08 m/s. The flow velocity increases as does the circulating volume. Advantageous mineral separation conditions arise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cyclonic flow in cross and longitudinal s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clone-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PIV Cyclonic flow field Velocity distribution
下载PDF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and modeling of flotation column for treatment of oily wastewater 被引量:9
3
作者 Ran Jincai Liu Jiongtian +2 位作者 Zhang Chunjuan Wang Dengyue Li Xiaob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3年第5期665-668,共4页
A unique cyclonic 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was developed for oily wastewater separation.The separation effciency was found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gas holdup and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By changing the c... A unique cyclonic static microbubble flotation column was developed for oily wastewater separation.The separation effciency was found to be highly dependent on gas holdup and bubble size distribution.By changing the circulation pressure,gas flow rate,frother concentration,the effect of operation parameters on gas holdup and oil removal effciency were attained.A mathematical modeling between the kinetic constant and the gas holdup was established for oily water separa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higher gas holdup and smaller microbubble sizes are benefcial to improve oil removal effci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ily wastewater SEPARATION floatation column MODELING
下载PDF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浮选某难选钼矿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6
4
作者 刘炯天 李小兵 +2 位作者 王永田 曹亦俊 吕发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00-306,共7页
针对某地高氧化率、微细粒不均匀嵌布、易泥化的难选钼矿石,提出粗细粒级分级分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磨后将其中粒度小于0.020mm的微细粒级部分利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解决... 针对某地高氧化率、微细粒不均匀嵌布、易泥化的难选钼矿石,提出粗细粒级分级分选新工艺,即原矿经破磨后将其中粒度小于0.020mm的微细粒级部分利用水力旋流器分离出来,采用高效、节能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解决了该钼矿中微细粒级钼金属回收问题。以煤油为捕收剂,松醇油为起泡剂,水玻璃为分散剂和脉石矿物抑制剂,考察给料量、循环泵工作压力、药剂用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分别采用一粗二精一扫和一粗二精2种工艺流程对平均钼含量为0.181%的原矿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粗细粒级分级分选、细粒浮选柱回收的工艺流程可获得精矿品位为24.64%,回收率为54.33%的钼精矿,并简化了工艺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浮选 钼矿 氧化率 泥化
下载PDF
浮选柱与浮选机分选细粒粉煤的对比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邵怀志 谢广元 +2 位作者 刘畅 张明 高朝中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3-105,共3页
针对淮北涡北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较难达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FCMC系列旋流微泡浮选柱的优点及工业应用现状,阐述了浮选入料性质及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替代浮选机分选细粒粉煤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旋流微... 针对淮北涡北选煤厂浮选精煤灰分较难达标的实际情况,分析了FCMC系列旋流微泡浮选柱的优点及工业应用现状,阐述了浮选入料性质及条件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旋流微泡浮选柱替代浮选机分选细粒粉煤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旋流微泡浮选柱对细粒粉煤浮选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微泡浮选柱 浮选机 细粒粉煤
下载PDF
浮选柱筛板充填的气含率研究 被引量:20
6
作者 李延锋 张敏 刘炯天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55-258,共4页
浮选柱气含率大小是决定浮选柱回收能力和分选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探讨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气含率在轴向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筛板充填浮选柱的气含率,结果表明:气含率在清水且不加起泡剂的浮选柱内的轴向分布不均匀,由于气泡的... 浮选柱气含率大小是决定浮选柱回收能力和分选效果的重要参数之一.探讨了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气含率在轴向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了筛板充填浮选柱的气含率,结果表明:气含率在清水且不加起泡剂的浮选柱内的轴向分布不均匀,由于气泡的兼并和破裂呈现上部低、下部高的趋势.筛板充填浮选柱的气含率随着循环量的增大先增后减,当循环量为720 L/h时,平均气含率达到最大值29.6%;之后,随着给料速度的增大而略有减小;同时,随着筛板数量的增多先增后减,当筛板充填层数为7块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柱 气含率 筛板充填
下载PDF
旋流微泡浮选柱中的旋流离心力场强化分选 被引量:21
7
作者 张文军 欧泽深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2000年第6期23-25,共3页
简要介绍了旋流微泡浮选柱的工作原理 ,主要分析了该浮选柱中旋流离心力场的特点、细颗粒在离心力场中的浮选作用、离心力场对浮选选择性和浮选速度的影响。旋流微泡浮选柱引入旋流离心力场大大强化了对微细颗粒的分选效果。
关键词 旋流微泡浮选柱 离心力场 浮选速度 工作原理
下载PDF
浮选柱串联处理高浓度煤泥水效果初探 被引量:13
8
作者 谢领辉 谢广元 +3 位作者 王宏 朱子祺 代敬龙 刘均章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2-94,共3页
分析了浮选作业现状,阐述了浮选入料性质特别是入浮浓度对浮选柱分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浮选柱串联解决高浓度浮选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工业现场的浮选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浮选 高浓度 煤泥水 浮选柱 串联
下载PDF
中低品位胶磷矿柱式反浮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大鹏 刘炯天 +1 位作者 曹亦俊 刘江林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650-3656,共7页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 通过对西南某中低品位胶磷矿矿石性质进行分析,提出利用高效的微细粒分选设备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进行分选研究;利用现场生产用药剂,考察处理量、药剂制度、循环泵工作压力、充气量等因素对浮选指标的影响,并优化工艺和操作参数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连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一粗一精单反浮选的工艺流程可以获得精矿P2O5品位为30.01%,精矿回收率89.10%。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反浮选 浮选柱 浮选机
下载PDF
高炉瓦斯泥微泡浮选柱浮选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丁忠浩 翁达 +1 位作者 何礼君 李核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1年第4期353-354,360,共3页
采用新型气升式微泡浮选柱和简单浮选脱碳、反浮选脱硅的工艺流程 ,可从高炉瓦斯泥中分选出碳精矿、铁精矿和另一中间产品 ,产品均有相应用途 ,从而使废弃的高炉瓦斯泥得以综合利用。
关键词 高炉瓦斯泥 微泡浮选柱 反浮选 开路分选 炼铁高炉 工艺流程
下载PDF
赤铁矿柱式短流程反浮选工业试验 被引量:4
11
作者 朴永超 刘炯天 +1 位作者 曹亦俊 王大鹏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1-84,共4页
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东北某赤铁矿进行了阴离子反浮选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品位46.91%的情况下,通过一粗二扫的短流程获得了铁精矿品位68.17%,尾矿品位17.71%,回收率84.10%的较好指标,高于同期生产的浮选机系统的生产指标。... 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东北某赤铁矿进行了阴离子反浮选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给矿品位46.91%的情况下,通过一粗二扫的短流程获得了铁精矿品位68.17%,尾矿品位17.71%,回收率84.10%的较好指标,高于同期生产的浮选机系统的生产指标。试验缩短了赤铁矿浮选的流程结构,同时降低了药剂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铁矿 浮选柱 短流程 阴离子反浮选
下载PDF
中煤破碎再选工艺及技术经济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吕玉庭 王劲草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1,44,共3页
提出一种适用于中煤破碎后再选的工艺流程。采用自主研发的2个专利技术设备:圆形离心跳汰机和上喷式浮选柱,对炼焦煤中煤进行了分选实验。工业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工艺简单、投资少、效益可观等特点。
关键词 中煤 浮选柱 圆形跳汰机
下载PDF
浮选柱串联工艺改善粗颗粒煤泥浮选效果的探索 被引量:5
13
作者 李振涛 谢广元 彭耀丽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5-88,共4页
分析了浮选柱处理粗颗粒煤泥的现状,构建了浮选柱串联试验系统,通过单段浮选柱和双段串联浮选柱工艺实验对比,证明了浮选柱串联可有效改善粗颗粒煤泥的分选效果,提高浮选精煤回收率和浮选完善指标,为将来浮选柱串联系统的工业实践奠定... 分析了浮选柱处理粗颗粒煤泥的现状,构建了浮选柱串联试验系统,通过单段浮选柱和双段串联浮选柱工艺实验对比,证明了浮选柱串联可有效改善粗颗粒煤泥的分选效果,提高浮选精煤回收率和浮选完善指标,为将来浮选柱串联系统的工业实践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颗粒 煤泥 浮选柱 串联
下载PDF
浮选柱充填方式及其优化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延锋 张敏 刘炯天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31-434,共4页
分析了最常用的填料充填与筛板充填两种方式对浮选环境的作用,并指出:筛板充填整合了浮选柱内的流态和矿化环境,具有稳定气泡、提高浮选和矿化效率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柱体灰分梯度由充填前的1.62%/m提高到6.80%/m;填料充填可"清... 分析了最常用的填料充填与筛板充填两种方式对浮选环境的作用,并指出:筛板充填整合了浮选柱内的流态和矿化环境,具有稳定气泡、提高浮选和矿化效率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柱体灰分梯度由充填前的1.62%/m提高到6.80%/m;填料充填可"清洗"泡沫层,降低精煤灰分,稳定泡沫层.提出了在浮选柱中下部采用筛板充填和精选泡沫区采用填料充填的混合充填方式,使浮选柱内真正形成符合矿物分选过程非线性变化的两种分选环境.通过充填方式的优化,提出了筛板充填和蜂窝管充填的混合充填方式.模拟结果表明:蜂窝管的强制性抑制使浮选柱内第2筛板高度处流体的径向分散完全消失,轴向速度已经基本平稳,实现了在较短距离内流体从紊流迅速过渡到"塞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柱 充填方式 填料充填 筛板充填
下载PDF
射流浮选柱充气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姜志伟 黄波 李幼竹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432-436,共5页
射流浮选柱是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用于细粒及微细粒物料的分选时,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分选精度,获得适度的充气率对浮选柱的设计和操作十分重要,试验研究表明:入料喷嘴的出口压力、起泡剂的用量和混合管的埋入深度是影响射流浮选... 射流浮选柱是一种新型的浮选设备,用于细粒及微细粒物料的分选时,它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和分选精度,获得适度的充气率对浮选柱的设计和操作十分重要,试验研究表明:入料喷嘴的出口压力、起泡剂的用量和混合管的埋入深度是影响射流浮选柱空气吸入量的主要因素,同时混合管内的空气含量分布是不均匀的,最高处可达60%~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柱 射流 洁净煤技术 选灯 浮游选矿
下载PDF
浮选柱在胶磷矿反浮选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大鹏 刘炯天 +1 位作者 李国胜 邓丽君 《化工矿物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20,共4页
采用浮选柱对云南某胶磷矿进行了现场分流半工业试验研究,在一段反浮选的工艺流程结构下,获得了精矿品位为P2O531.09%,精矿回收率93.27%的良好指标。与同期浮选机生产相比,在给矿品位和精矿品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P2O5回收率提高了7.43%... 采用浮选柱对云南某胶磷矿进行了现场分流半工业试验研究,在一段反浮选的工艺流程结构下,获得了精矿品位为P2O531.09%,精矿回收率93.27%的良好指标。与同期浮选机生产相比,在给矿品位和精矿品位基本相同的情况下,P2O5回收率提高了7.43%。该技术的研究为我国中低品位胶磷矿的分选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磷矿 反浮选 浮选柱 半工业试验
下载PDF
辉钼矿精选尾矿柱式分选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吕鑫磊 李小兵 +2 位作者 王永田 刘晓梅 丁起鹏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CAS 2009年第5期33-37,共5页
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该辉钼矿精选尾矿进行了柱式分选试验研究。通过对处理量、循环泵压力和充气量等影响因素的优化,得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4h的连选试验,获得品位为38.59%、回收率23.26%的钼精矿。与现场浮... 采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该辉钼矿精选尾矿进行了柱式分选试验研究。通过对处理量、循环泵压力和充气量等影响因素的优化,得出了最佳的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上完成了24h的连选试验,获得品位为38.59%、回收率23.26%的钼精矿。与现场浮选机生产系统相比,不仅简化了一次粗选、一次扫选、六次精选工艺流程,而且使钼精矿钼品位和回收率分别提高了1.3%和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辉钼矿 精选尾矿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柱式分选
下载PDF
浮选柱浮选精煤产品数质量的数学模型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彪 谢广元 +1 位作者 张秀峰 谢领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7-89,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入浮浓度、循环泵压力及柱高对浮选柱精煤产品数质量的影响关系,在正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浮选柱精煤产品数质量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实际浮选结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可靠、... 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了入浮浓度、循环泵压力及柱高对浮选柱精煤产品数质量的影响关系,在正交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Design-Expert软件建立了浮选柱精煤产品数质量的数学模型,并根据模型对实际浮选结果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模型可靠、预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柱 精煤 数质量 数学模型
下载PDF
预矿化式浮选柱分选粒度较粗煤泥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张明 谢广元 +1 位作者 董玉蛟 倪超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5-78,共4页
分析了粒度较粗煤泥浮选效果差的现状,阐述了入料粒度较粗对浮选效果的影响,提出了采用预矿化式旋流微泡浮选柱分选粒度较粗煤泥的新方法,并通过试验,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旋流微泡浮选柱 预矿化 粗粒浮选 煤泥
下载PDF
浮选柱充气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随芹 任守政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86-92,共7页
本文是针对目前在浮选柱分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充气性能差、气液分布不均、流态不稳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从气泡动力学的角度,利用自己设计的浮选柱充气性能测定装置——改进后的二维床,首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浮选柱充气性能的研究,并考察了... 本文是针对目前在浮选柱分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充气性能差、气液分布不均、流态不稳定等一系列严重问题,从气泡动力学的角度,利用自己设计的浮选柱充气性能测定装置——改进后的二维床,首次从理论上进行了浮选柱充气性能的研究,并考察了表观充气流率Q_g、充气器有效面积a,以及波纹板组的加入对充气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改进后的二维床适于浮选柱充气性能的研究;加入波纹板组,保持适当的表观充气流率和充气器有效面积,可获得近乎理想的充气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选柱 充气性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