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cro-column enhanced boiling structure and its ramification
1
作者 汤勇 陆龙生 +1 位作者 袁冬 苏达士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08年第S2期222-227,共6页
Enhanced boiling experiments of two different enhanced struct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a thermosyphon loop evaporator chamber. One was micro-columns array structure (MCAS), which was fabricated on copper plate surface ... Enhanced boiling experiments of two different enhanced structures were carried out in a thermosyphon loop evaporator chamber. One was micro-columns array structure (MCAS), which was fabricated on copper plate surface with interaction high speed wire electrode discharge machining (HS-WEDM). The other was the ramification of MCAS, named micro-column-array and sintered-copper compound structure (MSCS), which was fabricated with sintered method on micro-column array structure. Considering the wall superheat and critical heat flux (CHF), comparisons were made between th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MCAS and MSCS can enhance the boiling heat transfer.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enhanced boiling heat transfer ability of MSCS is changed obviously while the porosity of the sintered copper layer is chang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NHANCED BOILING micro-column STRUCTURE ENHANCED heat transfer
下载PDF
微细粒矿物浮选综述:增大颗粒表观尺寸与减小气泡直径
2
作者 任浏祎 肖丹丹 覃文庆 《矿产保护与利用》 2024年第1期1-15,共15页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 微细粒矿物的浮选回收是世界性难题,增大颗粒表观直径与减小气泡尺寸为解决该难题的有效途径。论文综述了增大颗粒表观直径的四种方法:疏水絮凝浮选、载体浮选、选择性絮凝浮选和剪切絮凝浮选,详细阐述了其在矿物加工领域中的应用及机理,尤其是增大颗粒表观粒径过程中新药剂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领域。从减小气泡尺寸角度出发,以微纳米气泡在矿物加工领域的应用研究为落脚点,阐述了微纳米气泡现有的稳定性机理,为后续微纳米气泡稳定性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系统介绍了微纳米气泡在不同种类微细粒矿物浮选中的应用现状;从微纳米气泡与颗粒间界面作用机理出发,详细阐述了微纳米气泡在界面作用中的角色;举例介绍了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的研究进展。提出微纳米气泡强化细粒浮选的机理需要进一步明确,基于微纳米气泡、矿浆精准可控的微纳米气泡浮选设备是微细粒矿物浮选的重要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粒矿物 微纳米气泡 浮选 絮凝 浮选柱 界面作用
下载PDF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微镍柱工艺研究
3
作者 吴蒙华 佐姗姗 +1 位作者 贾卫平 于昇元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9-164,共6页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技术是一种以增材制造方式进行电化学沉积的先进制造方法。用定域性电沉积方法沉积微镍柱结构,通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镍柱沉积高度、直径及微观形貌,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沉积速率,设计双因素实验研究脉... 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技术是一种以增材制造方式进行电化学沉积的先进制造方法。用定域性电沉积方法沉积微镍柱结构,通过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微镍柱沉积高度、直径及微观形貌,并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平均沉积速率,设计双因素实验研究脉冲电压、电解液浓度、添加剂及电极间隙对定域性电沉积微镍柱的影响。结果表明:微镍柱平均直径及平均沉积速率随脉冲电压增大均快速增大,脉冲电压大于4.0V时微镍柱更为致密,但表面弯曲且粗细不均;不同脉冲电压下,改变电解液浓度产生的影响不同,主要影响微镍柱沉积速率及表面形貌;添加剂(PPS-OH)使微镍柱表面形貌变得光滑平整、光亮度增加,微镍柱平均直径及沉积速率随添加剂含量增大而减小;电极间隙主要影响微镍柱沉积形态及沉积速率,电极间隙大于10μm时沉积得到的微镍柱逐渐呈现圆锥状,平均沉积速率减小明显。当脉冲电压4.2V、氨基磺酸镍含量300g/L、添加剂(PPS-OH)含量0.5g/L及电极间隙10μm时,无掩模定域性电沉积得到的微镍柱形状规整、粗细均匀且表面光滑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域性 电化学沉积 微镍柱 工艺研究 添加剂
下载PDF
基于离子液射流定域电沉积的微镍柱成形研究
4
作者 吴蒙华 姜炳春 +1 位作者 贾卫平 孙晓慧 《电加工与模具》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42,47,共6页
为提高定域电沉积三维金属微结构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采用离子液射流定域电沉积方式制备直径50~100μm、高度450~500μm的微镍柱,探究了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微镍柱直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微镍柱直径和沉积... 为提高定域电沉积三维金属微结构的加工效率和质量,采用离子液射流定域电沉积方式制备直径50~100μm、高度450~500μm的微镍柱,探究了工艺参数对沉积速率、微镍柱直径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参数范围内,微镍柱直径和沉积速率随着电压的增大同时增大,占空比对微镍柱沉积速率的影响高于对平均直径的影响,而脉冲频率对于微镍柱沉积速率影响不大。通过体式显微镜观察微镍柱微观形貌呈尖端效应,表明在阳极尖端半径对应区域和离子液射流范围内的共有区域具有电沉积定域性和优先性。合理控制阳极运动轨迹,调节参数为极间电压4.4 V、占空比50%、脉冲频率10 kHz时,可获得轮廓平直、表面致密的直径为61μm微镍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射流 定域电沉积 微镍柱 成形工艺
下载PDF
巧设Δ用微元思想解决物理问题
5
作者 徐清洪 杨冰 《物理通报》 CAS 2024年第4期71-73,共3页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微元法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简化为学生熟知的简单的物理过程、物理规律.以3个问题为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微元法巧妙设置Δl、ΔT、Δθ,避开繁杂运算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 微元法是分析、解决物理问题常用的方法,微元法可以把复杂的物理过程简化为学生熟知的简单的物理过程、物理规律.以3个问题为例,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通过微元法巧妙设置Δl、ΔT、Δθ,避开繁杂运算过程,旨在培养学生从局部到整体的科学思维和提高学生运用核心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元法 加速度 液柱移动 压强 转动切割
下载PDF
下颈椎椎弓根的显微形态学特征
6
作者 李琨 张少杰 +7 位作者 史君 王建 刘亚楠 朵岚 杨洋 郝韵腾 李志军 王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90-1894,共5页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是脊柱后柱的主要应力部位,对人体重心稳定的维持及减轻振荡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其内部骨小梁特征、椎弓根与关节突及椎体的连接部位的特征研究鲜有报道,迫切需要了解椎弓根的精细解剖结构及其各部分关系和功能。目的:通... 背景:下颈椎椎弓根是脊柱后柱的主要应力部位,对人体重心稳定的维持及减轻振荡有重要意义,目前对其内部骨小梁特征、椎弓根与关节突及椎体的连接部位的特征研究鲜有报道,迫切需要了解椎弓根的精细解剖结构及其各部分关系和功能。目的:通过Micro-CT扫描下颈椎椎骨标本以观测椎弓根显微解剖学形态,测量和分析正常下颈椎椎弓根内骨小梁的微结构和形态计量学参数以评估颈椎的安全性能。方法:选取31套干燥成人下颈椎骨骼标本C3-C7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对椎弓根内骨小梁感兴趣区的勾选与重建,观察下颈椎椎弓根内骨小梁的形态特征及走形方向,检测骨微细结构参数,并分析比较C3-C7椎弓根骨微细结构的差异性。结果与结论:①Micro-CT图像显示下颈椎椎弓根的蜂窝样骨小梁呈复杂的网状微结构,靠近皮质骨的骨小梁呈板层状,结构相对致密,并向前方椎体部和向后方关节突椎板部延伸;板状骨小梁向髓腔伸展转化为网状结构,再转化为杆状骨小梁,髓腔内杆状骨小梁分布稀疏;②骨小梁各形态参数统计结果显示,C4、C5椎弓根的骨小梁骨体积分数高于C7(P<0.05),C7椎弓根的骨表面积/骨体积高于C3、C4、C6(P<0.05),C7椎弓根的骨小梁骨表面密度高于C3、C4、C5、C6(P<0.05),C7椎弓根的骨小梁厚度高于C3、C4、C5(P<0.05),左侧椎弓根骨小梁的骨表面积/骨体积、骨表面密度比较大于右侧(P<0.05);③该文总结了C3-C7微结构变化规律,其中C7椎弓根的负荷能力及应力较差,该区发生损伤的风险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下颈椎 椎弓根 MICRO-CT 显微形态 骨小梁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定间距电沉积微镍柱表面形貌的影响
7
作者 刘涛 贾卫平 +2 位作者 吴蒙华 苏晓兵 潘家宝 《工具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44,共6页
电沉积过程中电极极间距的恒定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沉积的沉积效果,研究了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占空比和负向脉冲电流对微镍柱表面形貌的影响。为了探索当极间距恒定后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占空比和负向脉冲电流对微镍柱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扫... 电沉积过程中电极极间距的恒定可以有效地提高电沉积的沉积效果,研究了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占空比和负向脉冲电流对微镍柱表面形貌的影响。为了探索当极间距恒定后脉冲电压幅值、脉冲占空比和负向脉冲电流对微镍柱表面形貌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体式显微镜观测微镍柱表面形貌,采用COMSOL Multiphysic软件对电流密度和电场强度进行仿真验证,研究各个工艺参数对微镍柱表面形貌的影响,对比在相同参数下定间距与变间距沉积、有无负向脉冲电流的微镍柱的表面形貌。结果表明:在定间距下,电压在4.1~4.7V时,可以得到圆柱度较好且平均直径在47~100μm的微镍柱;在电压为4.7V时,微镍柱呈尖锥状,无分叉现象和瘤状沉积,随着电压的增加,沉积速率从0.33μm/s增长到0.7μm/s,优化后的负向脉冲电流参数为电压2V,频率0.5kHz,占空比60%,单个周期内正负脉冲个数比值5:1。恒定极间距可以改善微镍柱呈堆叠状沉积的现象,增加负向脉冲可以对微镍柱实现一定的修整效果,同时起到消溶沉积层的微毛刺、微凸起和枝状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间距恒定 定域性 微镍柱 负向脉冲 工艺参数
下载PDF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河南某微细粒钼矿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新 晁彦德 +1 位作者 黄业豪 李树磊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14,共8页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河南某钼矿属矽卡岩型钼矿,粒度嵌布细、泥质矿物含量高,浮选回收率一直偏低。本文通过对矿石性质、生产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选矿厂4000 t/d扩能改造需要,并协同强化微...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河南某钼矿属矽卡岩型钼矿,粒度嵌布细、泥质矿物含量高,浮选回收率一直偏低。本文通过对矿石性质、生产现状进行系统分析,指出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适应选矿厂4000 t/d扩能改造需要,并协同强化微细粒钼矿回收,结合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结构特征与分选优势,提出了增加1台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改造方案。研究表明该钼矿嵌布粒度微细,-0.038 mm和-0.020 mm辉钼矿分别占75.80%和38.68%;矿石中含有大量的绿帘石、蒙脱石、绿泥石等泥质矿物,部分坑口泥质矿物含量40%以上;现有浮选工艺对微细粒级回收差,尾矿中-0.020 mm粒级钼矿损失占比在50%以上。实验室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总尾矿和粗选尾矿中的钼均具有良好的浮选回收效果,精矿富集比和钼回收率均明显优于浮选机。工程应用进一步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对现有充气式浮选柱起到“兜底”的作用,扩能后钼回收率提高4个百分点以上,显著降低了微细粒钼在尾矿中损失,经济效益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加工工程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辉钼矿 微细粒 回收率 浮选
下载PDF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涟漪 吴滔滔 《中国当代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116-119,共4页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例接受临床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的患者500例,运用卡... 目的探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与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1000例接受临床输血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运用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的患者500例,运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的患者500例,并依据不同配血技术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交叉配血、观察组为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比较两类交叉配血试验效率、抗体阳性检出率、一次性配血成功率、交叉配血检验效能差异。结果观察组的交叉配血时间长于对照组,交叉配血抗体阳性总检出率、一次性配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交叉配血所得稳定性、灵敏度及准确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抗体假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离子凝聚胺技术、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交叉配血检验中均有抗体阳性检出率,可提升患者临床输血治疗安全性,但就检验效率、检验效能及配血效果而言,卡式微柱凝胶试验优势性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离子凝聚胺技术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 交叉配血 应用效果
下载PDF
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新生儿ABO溶血三项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孙月娥 何烁晴 吴永美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3年第1期107-110,119,共5页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新生儿ABO溶血三项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疑似患有新生儿溶血病(HDN)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溶血三项(包括... 目的 探讨微柱凝胶卡式法检测新生儿ABO溶血三项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合肥市第八人民医院的疑似患有新生儿溶血病(HDN)10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对新生儿进行ABO、Rh血型鉴定及新生儿溶血三项(包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其中放散试验同时采用热放散、酸放散试验。分析HDN血型分布,比较两种放散试验在新生儿ABO溶血病中的阳性率及凝集强度。结果 102例新生儿经检测最终84例确诊为HDN,阳性率达82.35%;其中ABO HDN阳性率达72.97%(54/74),Rh HDN阳性率达10.00%(1/10);74例ABO血型不合中,A型HDN阳性率达高于B型,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92,P>0.05);10例Rh血型不合中,三者HDN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41,P>0.05)。新生儿ABO溶血病诊断中,热放散试验检出阳性57例,检出率为44.53%(57/128);酸放散试验检出阳性78例,检出率为60.93%(78/128)。酸放散试验在溶血病中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热放散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1,P<0.05)。热放散试验联合酸放散试验检出阳性80例,检出率为62.50%(80/128),联合诊断新生儿ABO溶血病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单一热放散试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06,P<0.05)。热放散试验检测新生儿ABO溶血病的凝集强度相对集中在+~++,占比68.42%(39/57),酸放散试验凝集强度相对集中在++~+++,占比69.23(54/78)。结论 热放散试验联合酸放散试验可提高新生儿ABO溶血病阳性检出率,在HDN的早期诊断中起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柱凝胶卡式法 热放散试验 酸放散试验 新生儿溶血病 血型鉴定
下载PDF
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ZDR柱”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雨 周筠珺 +2 位作者 邹书平 杨哲 曾勇 《气象科技》 2023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_(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_(DR)柱”跃增,跃增后0℃层... 为了研究孤立单体内“Z_(DR)柱”(差分反射率因子柱)的演变特征,利用X波段双偏振雷达数据,结合地面观测资料与再分析资料对2018年5月8日的一次孤立单体降雹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孤立单体发展阶段,“Z_(DR)柱”跃增,跃增后0℃层以上过冷水数量与高密度霰数量骤增,变化率分别为26.7库/min与11.8库/min。成熟阶段,“Z_(DR)柱”深度延展至接近-20℃层,单体内微物理反应加剧,冰雹数量骤增,生成速率为105.8库/min。“Z_(DR)柱”转化面积为210库的“Z_(DR)洞”(差分反射率因子洞)(Z_(DR)<1),可以指示地面降雹位置。(2)降雹发生在“Z_(DR)柱”崩塌后,固体降水物的拖拽作用使得“Z_(DR)柱”高度降至-10℃层以下。小雹下落至0℃层以下时融化,表层形成水膜,导致降雹时近地面出现Z_(DR)大值区。(3)孤立单体内微物理过程与热动力过程相互作用,促进了“Z_(DR)柱”的生成发展。本文针对一次孤立单体雹暴过程不同阶段“Z_(DR)柱”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相对应的雹暴模型,对当地冰雹的预警及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偏振雷达 Z_(DR)柱 粒子识别算法 微物理 热动力
下载PDF
浮选法综合回收精选尾矿中微细粒级钼矿半工业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卫峰 高雪婷 +1 位作者 李建涛 何川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12期16-19,共4页
本文针对精选尾矿中微细粒级钼矿,采用一粗三精一扫浮选柱工艺流程,选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设备,进行半工业试验,在选别过程中添加分散剂、絮凝剂、捕收剂、起泡剂、抑制剂等选矿药剂,可得到含钼34.40%、含铜2.88%的钼精矿及含铜16.83... 本文针对精选尾矿中微细粒级钼矿,采用一粗三精一扫浮选柱工艺流程,选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设备,进行半工业试验,在选别过程中添加分散剂、絮凝剂、捕收剂、起泡剂、抑制剂等选矿药剂,可得到含钼34.40%、含铜2.88%的钼精矿及含铜16.83%、含钼0.566%的铜精矿,钼精矿和铜精矿回收率分别为73.97%和64.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选尾矿 微细粒级 辉钼矿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1]
下载PDF
LTCC基板内嵌金属柱多层微流道技术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遇好 袁海 +2 位作者 王明琼 肖刚 郭竞飞 《电子工艺技术》 2023年第3期35-37,59,共4页
针对混合模块功率集成密度增加带来的热管理效率提升困难问题,开展了LTCC基板内嵌金属柱多层微流道结构设计、工艺制造与散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多层微流道内嵌金属柱能有效提升LTCC基板热管理效率,对于典型发热功率15 W的热源,微流道... 针对混合模块功率集成密度增加带来的热管理效率提升困难问题,开展了LTCC基板内嵌金属柱多层微流道结构设计、工艺制造与散热性能研究。结果显示多层微流道内嵌金属柱能有效提升LTCC基板热管理效率,对于典型发热功率15 W的热源,微流道工作时热源温度由175℃以上降低到80℃以内,为提升高集成密度模块热管理效率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TCC基板 内嵌金属柱 微流道
下载PDF
河水环境下桥梁微型桩基坑防冲刷技术研究
14
作者 邓洪龙 卜一鸣 +2 位作者 刘江 梁斌 李文杰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25-30,共6页
依托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Ubisa-Shorapani(F3)标段桥梁微型桩基坑工程,结合局部冲刷作用机理,计算富水环境下桥墩最大冲刷深度,并通过现场河床沉降监测进行分析验证,开展局部冲刷防护措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牺牲桩主动防护措施,抛石及... 依托格鲁吉亚E60高速公路Ubisa-Shorapani(F3)标段桥梁微型桩基坑工程,结合局部冲刷作用机理,计算富水环境下桥墩最大冲刷深度,并通过现场河床沉降监测进行分析验证,开展局部冲刷防护措施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牺牲桩主动防护措施,抛石及碎石填充被动措施防护作用突出且持久,能有效减小河水冲刷影响,同时具有施工简便、环境影响小等优点。最终确定的冲刷防护方案在工程中得到成功运用,质量和效果均达到要求,可为其他同类或类似桥梁桩基础冲刷防护工程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水环境 桥梁墩柱 微型桩基坑 冲刷机理 冲刷防护
下载PDF
尾矿库干滩扬尘的湿盖固化方法研究
15
作者 李颖 陈天镭 张雄天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第6期160-162,共3页
尾矿仓库是金属、非金属矿山所需的生产设施。目前全国各地有一万多座尾矿库,每年都有大量尾矿排入尾矿库中。尾矿库对矿山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其中尾矿库的扬尘是造成矿山环境污染的形式之一。本文提出尾矿库干摊扬尘防治的伸缩柱架式... 尾矿仓库是金属、非金属矿山所需的生产设施。目前全国各地有一万多座尾矿库,每年都有大量尾矿排入尾矿库中。尾矿库对矿山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其中尾矿库的扬尘是造成矿山环境污染的形式之一。本文提出尾矿库干摊扬尘防治的伸缩柱架式微喷水法及用微喷法建立的表层防护湿盖,用于防护尾矿坝表面扬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矿库干滩湿盖 扬尘 伸缩柱架 微喷
下载PDF
微小流道冷板换热性能研究
16
作者 张星 《舰船电子对抗》 2023年第3期108-112,共5页
为解决高热流密度、大功耗电子器件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串、并联结合的微小流道集成模块冷板进行局部强化传热。结合热源温度、流体压降、均温性等因素,基于流体传热仿真的评估方法对冷板进行换热性能分析和优化。在微小通道区域,研究... 为解决高热流密度、大功耗电子器件散热问题,设计了一种串、并联结合的微小流道集成模块冷板进行局部强化传热。结合热源温度、流体压降、均温性等因素,基于流体传热仿真的评估方法对冷板进行换热性能分析和优化。在微小通道区域,研究对比矩形长直型、圆形扰流柱、菱形扰流柱3种不同流道结构形式对冷板传热性能及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使用菱形扰流柱形式的微流道与矩形长直流道相比,最高温度降低23.8℃,均温性减小7.7℃,能满足冷板表面最高温度≤65℃的要求。菱形扰流柱可以大幅强化换热效果,散热效果提高了27%左右,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温度和均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热流密度 微小流道 扰流柱 换热性能
下载PDF
微动勘察对赵庄煤业矿3306工作面陷落柱的探测与研究
17
作者 申晓峰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6期161-165,共5页
为探明赵庄煤业矿3306工作面陷落柱分布情况,在采区内布置微动观测点收集地质数据,并采用微动单点测深反演和剖面处理两种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3306工作面陷落柱构造较为发育,主要集中分布于该工作面西北侧的H3、H4两... 为探明赵庄煤业矿3306工作面陷落柱分布情况,在采区内布置微动观测点收集地质数据,并采用微动单点测深反演和剖面处理两种方法对实测数据进行处理研究。结果表明:3306工作面陷落柱构造较为发育,主要集中分布于该工作面西北侧的H3、H4两条测线上,陷落柱平面形态似椭圆,长轴方向基本沿NE~N向。探测结果为巷道掘进和安全生产提供具有指导作用和实用价值的地球物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动勘察 陷落柱 采区勘探
下载PDF
微泡浮选机在阿舍勒选矿厂的应用试验与实践
18
作者 郭桂荣 许新跃 +4 位作者 赵硕 冉臣 陈晓东 刑岚军 孙希乐 《现代矿业》 CAS 2023年第10期141-143,共3页
新疆阿舍勒选矿厂采用一二段磨矿+铜锌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锌分离+锌硫分离工艺流程分选效果不理想。为了提前获得高品质铜精矿,减少后续工艺的生产压力,开展了以微泡浮选机为半优先浮铜设备的工艺优化研究。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 新疆阿舍勒选矿厂采用一二段磨矿+铜锌混合浮选+粗精矿再磨+铜锌分离+锌硫分离工艺流程分选效果不理想。为了提前获得高品质铜精矿,减少后续工艺的生产压力,开展了以微泡浮选机为半优先浮铜设备的工艺优化研究。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微泡浮选机可以获得优质铜精矿。与浮选柱相比,使用微泡浮选机后精矿铜品位提高了2.47个百分点、铜回收率提高了8.40个百分点,锌品位和回收率分别降低了0.08和1.25个百分点,指标优势明显。研究结果证明了微泡浮选机的应用可提高选矿工艺的整体效率,降低选矿生产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锌混合矿石 半优先浮铜 微泡浮选机 浮选柱
下载PDF
基于HS-SPME-GC-MS鉴定不同树龄柚子花关键呈香物质
19
作者 冯涛 孙嘉卿 +3 位作者 王秀敏 夏贤水 朱霖 姚凌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通过分析鉴定上海青浦4月2种不同树龄的柚子花得出其关键的呈香物质以指导相关副产品的开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上海青浦4月的大树(10年)和小树(5年)柚子花的风味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双柱定性以及香气... [目的]通过分析鉴定上海青浦4月2种不同树龄的柚子花得出其关键的呈香物质以指导相关副产品的开发。[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质联用的方法对上海青浦4月的大树(10年)和小树(5年)柚子花的风味进行富集分析,通过双柱定性以及香气活力值OAV的计算鉴定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共鉴定出44种风味物质,其中大树37种、小树29种,大树和小树共同鉴定出的风味物质22种,香气贡献值较大的风味物质10种,分别为芳樟醇、月桂烯、右旋萜二烯、蒎烯、β-罗勒烯、香叶醇、石竹烯、己醛、β-蒎烯、正己醇。不同树龄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差异不大,但大树柚子花的花香和果香较重,且香气特征更为多元丰富,小树柚子花的香气特征总体比大树柚子花的甜香多一些。[结论]该研究为柚子花风味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子花 呈香物质 香气活力值 双柱法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
下载PDF
基于PCC⁃ML深度学习的微电网多目标协调优化运行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建杰 盖鹏宇 +3 位作者 王历华 张健 孙洪波 辛春青 《电气传动》 2023年第5期17-24,共8页
为提高微电网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降低微电网源荷不确定性,提出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元学习(PCC-ML)源荷预测的微电网多目标协调调度优化方法。首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C)分析原始多维输入变量组成的时间序列,通过元学习(ML)对微... 为提高微电网可再生能源优化配置,降低微电网源荷不确定性,提出基于Pearson相关系数元学习(PCC-ML)源荷预测的微电网多目标协调调度优化方法。首先,运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PCC)分析原始多维输入变量组成的时间序列,通过元学习(ML)对微电网源荷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候选模型准备、标记、离线训练和在线预测结果评估5个过程管理;然后,基于预测结果建立微电网两阶段滚动调度优化模型,阶段一为日前预调度阶段,以实现微电网区域全局运行经济性最优为优化目标;阶段二为实时运行调控阶段,考虑微电网新能源实时出力不确定性,对预测偏差实时调控,实现微电网各设备运行成本最优。接着,利用列约束生成算法(C&CG)分解为主、子问题进行交互迭代求解两阶段优化模型。最后,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满足可见和不可见预测任务的性能需求,提高微电网经济收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源荷预测 元学习 调度优化 列约束生成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